试述唐代政治上的开放政策

试述唐代政治上的开放政策
试述唐代政治上的开放政策

试述唐代政治上的开放政策

摘要:

唐代的开放气度一向为世人所赞誉。唐代政治上也呈现出极强的开放气象,这与唐朝统治者所奉行的开放政策密不可分。唐朝在政治上的开放政策主要包括唐代能够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人士参政,并注重听取采纳臣子的献言献策,力图营造出一种君臣共治的和谐氛围,从而走出了以往朝代完全的皇权至上的老路。

关键词:唐代;政治;开放政策

唐朝恢弘的开放气度表现在唐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唐代政治上开放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不揣浅陋,拟以唐代在政治上所采取的开放政策为研究中心,对此问题展开详细探讨,以求将对唐代有关开放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不当之处,敬请学界同人指正。

一、唐代吸收各阶层人士参政的政策

肇始于隋朝的科举制,在唐代沿袭并趋于完善。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诏诸州明经、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称者,县考试,州长重覆,岁随方物入贡”。这是唐代科举取士的开端。举子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由学馆者曰

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1]其中生徒指中央二馆(弘文、崇文)、六学(国

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以及地方州县学校培养的学生,他们大多是官宦子弟;而乡贡据史载:“举选不系馆学者,谓之乡贡,皆怀牒自列于州县。”很明显,乡贡也就是自学成才的同等学力者,这些应试者只要不是商人及其子弟、奴婢、杂户、妇女及刑人子弟,唐代均给予其参加科举考试之机会。而无地域或资历的限制。例如唐德宗贞元九年(793),与柳宗元同榜的进士辛南

容,在雁塔题名时,众多同年皆不知其族望,从中可知其出身实为寒微。[2]

在唐朝甚至能不拘禁令,商人子弟亦能参加科举,如唐懿宗咸通六年(865)进士常修,为盐商子,其座主是李公蔚。[2]

毫无疑问,唐代的科举制冲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设立的门第界限,使占社會大多数的庶族士人得以参与政权。九品中正制把士人分为九品,选人不问才德,只看门第的高低,从而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贵族垄断政权的制度。而科举制则由于对应试者的资格限制较少,且用考试这种较为客

唐代对外开放的特点及对今天的启示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原因、作用和启示 ※主要特点 1、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也都有往来。范围之广,历史少见。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有明显的连续性。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 2、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 3、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国家间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 4、交往内容明显不同。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推动了各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丰富了唐朝的社会生活。 5、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因: ①唐朝的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备发展对外交往的基本条件,也吸引了各国人前来学习和贸易; ②唐朝开辟了四通八达的海陆对外交通线,便于发展对外关系; ③唐朝有辽阔的疆域和和睦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对外交往; ④唐朝统治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兼收并蓄,虚心学习,又尊重外国人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作用: 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发展使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②同时通过对外交往,唐朝学习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进一步促使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 ※启示: ①唐朝的对外关系前所未有,主要取决于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唐朝和睦的民族关系也为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发展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③唐朝统治者对待外国和外来文化采取开明的态度,重视对外交往。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加强与外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 1 -

唐朝的开放性与性开放

唐朝的开放性与性开放 盛唐盛唐,唐朝的繁盛众所周知,要达到国家的繁荣仅靠自己国家发展是不够的,主要的是对外和对内开放,才能使经济、人才、人力等资源最大化。然而唐朝的开放性是值得推崇的。 当时的西方仍然被神学的黑暗所蒙住了心灵,而远在东方的唐朝思想已经极其开放了!首先呢,唐朝的民族政策是十分开明的,因为在隋唐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是四分五裂的,隋唐统一个开国功臣大多是西北有军功的人,所以在宫中乃至皇室中,身上不多不少都有一些少数民族的血统,因此皇帝都广开纳言,四海为一家,不分彼此,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唐太宗,他曾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这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全天下都不歧视少数民族和外国民族,使得唐帝国前期能够在其辽阔的疆域里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制造出一个最辉煌壮丽的帝国。 其次,唐朝是很不歧视商业发展的,甚至还做出许多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措施。他们修建出很多对外交通的干道,去往周边国家区域的主要干道有七条,还有能远赴欧洲的“丝绸之路”,还在修建通道的同时广修驿站,据《唐六典》载,当时天下共设驿1639所,其中,水驿260所,陆驿1297所,水陆相兼驿86所,这无疑为通商的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当时唐朝物品食饭繁多,从外地来通商的人不绝于耳。许多地方设有商馆接待外商,另设有互市监、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的机构,对于外来的人保持尊重,也提供地方给他们歇息。唐代充分地把握住了市场的经济,运送出去的是大多是丝绸,而各路外

商运进来的是各国的珠宝、土产、稀奇物品等,所以各国的经济乃至文化都汇集在了唐朝。王国维的《读史》诗:“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从全世界来看,当时的长安已经变成了世界的经济交流中心。商业尚且如此,在朝廷上,各国的使者会派遣大队,带着许多贡品来访,而唐朝也派遣许多学生,僧侣等人回访,关系十分良好。不仅如此,大食、波斯、安国、康国、天竺、高丽、新罗、百济、日本、契丹、回鹘、吐蕃等等国家中不少人安居在长安甚至在朝廷中就职。由此可见,唐朝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多么地强大,想不繁盛也挺难了。 除了对外放开之外,唐朝对于“性”这个问题也十分开放,不像其他封建时期一样,难于启齿,他们的开放程度简直就令人咂舌。可以说是“女性解放”的一个时代。女子不出门?简直不可能,女子非但出门,着装还十分暴露,坦胸露乳的装束时时可见,完全没有封建时期的观念要把女人用衣服裹得死死的。她们不穿内衣,直接穿着一件领子拉得很低很低的衣服,胸乳若隐若现,就如(方干《赠美人》) 写道:“粉胸半掩凝晴雪”。唐朝人没有后世那种传统的观念,女子也还没有立牌坊什么的思想,想结婚就结婚,想离婚就离婚,因为再嫁不难,男子也不以娶重嫁女子为耻。青楼妓院的规模也十分庞大,男子光明正大地进行婚外性行为,还吟诗作对,赞叹当做风流韵事。说出“浮生如寄,年少几何,岂如偷顷刻之欢。”即能够与别人私合的事比比皆是。其中,以唐朝的公主荒淫最为夸张,据《新唐书·公主传》载,唐代公主再嫁的达二十三人:计有高祖女四,太宗女六,中

论唐朝的对外开放

论唐朝的对外开放 摘要:1987年至2008年,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这三十年中,我们取得了很多令我们自豪的数据,也取得了很多令我们骄傲的成绩。但是,这三十年中,我们留给了世界什么?可能除了数据,还是数据,只是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数据。比如有人要问,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信仰什么?却未必有答案,或者说未必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历史上,我国却有那么一个朝代,它气势宏伟,波浪壮阔。它自信从容的走向世界,它在亚洲各地区声名显赫,在远东地区,也至今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这便是唐朝,我想就让我们从唐朝入手,看看他是怎么在开放中走向世界的。 关键词:唐朝开放吸收包容发展 回顾我国的历史,除明后期至清朝一部分时间以外,都是对外开放的。开放的程度也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逐步拓展,加深的。而且开放也总是给那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带来各种有益的影响。我国中世纪的唐朝就是这样一个在开放中自信、从容的走向世界的。 唐朝历时三个世纪,这三个世纪,它是怎么在开放中走向极盛的呢? 一、开放的基础 1 经济社会基础 七世纪是唐朝征服和移民的世纪。在开疆扩土,大举移民的过程中,唐朝也在不断进行着它的开放之路。李渊父子在推翻了隋朝政权,摧毁了那些与他们逐鹿中原的对手之后,又使现在位于蒙古高原的突厥政权和西域地区即现在突厥斯坦的古代城邦臣服于唐,使唐朝成为当时一个无比强大的政权。而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的西域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以及其它军镇,使得唐朝以外的人员和物品源源不断的流入这块乐土成为可能。在七世纪这段时间里,由于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唐朝的经济也很稳定,物价都很低廉,这样就有可能将小块的耕地分配给农民,从而使统治者制定一种新的稳定的税收政策成为可能,这便是租庸调制。而租庸调制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收入,也促进了唐朝社会的发展,保证了经济的稳定,这一系列有益的结果,在促进唐朝繁荣昌盛的同时,也为唐朝吸引各国来使,来经商贸易的人员日益增加。所以,七

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看对外开放政策

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看对外开放政策 摘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对外开放理论,从而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给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对外开放不是邓小平凭空杜撰的,对外开放的提出在中国古代早就被一出来了并得到了很好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对外开放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三十三年的时间,我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现在从建国到现在经过短短六十二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全世界经济持续增长最快的国家。而这一切的取得都离不开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本文试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论证邓小平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我国很早就开始了与世界的交往,著名的丝绸之路密切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到了唐朝,统治阶级实行更加开放的政策,政治联系加强,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明朝初期,出现郑和下西洋这一空前的主动外交活动。但明朝后期至清朝前期,统治者基本上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对中国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① 一、开放的时代 从现有的文字记载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开放的民族。从殷商时代起,中国国内各族之间以及对周边各国各族,开放边界(以致疆界长期是不固定的),经济上相互交流。远到今越南、印度临海地区的货贝等物,已在中国中原地区使用。 春秋战国时代,从考古发掘的资料看,罗马帝国的产品,如琉璃球等,也运到中国,在中亚地区俄罗斯境内也发现了中国的产品。至于各诸侯国之间的开放程度,从许多国家用别国之人为将、为相、为谋臣、为工程负责人这一点上,就可见一般。这种开放加强了民族和地区间的联系,为建立统一的秦王朝准备了条件。② 两汉时期的统治者加强对外联系,扩大对外开放的范围。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到达大宛、康居(分别在今中亚锡尔河上游东岸、下游及以北地区)、大月氏(阿姆河中部,主要地区在今阿富汗境内)等国。张骞的副使到过大夏(阿富汗)、安息(伊朗)等国。以后,汉武帝的使者到过奄蔡(黑海以北)、条支(叙利亚)等国。东汉时,班超出使西域,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一直到达支海(波斯湾)。中亚、东亚等国也派使者到汉王朝访问和通商。西汉政府在交通线上设立亭障,便利各国使节和商旅往来。在汉王朝的主动努力下,中外交通日见发达,出现了西北、西南、海上三条“丝绸之路”。③随着人的迁徙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的丝绸、瓷器、铁器、漆器等产品和植桑养蚕、冶炼技术、井渠法等也传人 ①丘进;;朱杰勤教授与中外关系史研究[J];开放时代;1985年02期 ②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aa13437781.html,,浅谈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③《中国古代史》,第462页.

五、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五课、唐朝时期的对外关系 【课堂设计】 本节以讲授法为主,辅以电化教学手段和地图、活动表格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条件和盛况,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认识,说明对现在有何启迪或现实意义。 1、本节课堂容量大,知识点繁多且旧知识少,因此采用讲授法。 2、采用幻灯片及活动的表格(随讲随贴)作为直观教具,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使学生对板书和比较繁杂的知识点有一比较深刻的印象。 3、本课涉及如"伊朗的称呼"、"佛教传入我国" 等知识,但量很少,为了启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采用提问方式。 4、 "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对我们现在的启迪" 这一问题,教材中没有要求。但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采用提问和归纳的方式进行。 5、通过对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往的讲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要虚心接受外国先进的科技文化和生产技术;唐朝与亚洲各国的交往是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既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同时也使我国文化传入欧非,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要平等对待各国人民,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等。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教育。 【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唐朝对外海陆交通路线;唐和朝鲜的往来;唐和日本的往来以及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和印度的友好往来以及玄奘在中印文化交流中所作的重大贡献;唐和波斯的关系,唐和大食的关系。 二、思想教育目标: 1、唐朝时候,我国经济和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对外交通比过去发达,唐和亚洲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2、唐朝时候,我国的经济和文化对朝鲜、日本等国产生过巨大影响;我国又善于学习各国之长,进一步促进了自己经济、文化的发展。 3、我国的丝绸、瓷器、纸张运往波斯,又从波斯运销西方,我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传到大食,又通过大食传到非洲和欧洲。我国经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 4、唐朝对外交往的空前繁荣,对我们现代的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三、能力培养目标:

从外交政策看唐朝统治者的对外意识_曹文君

收稿日期:2005-05-20 作者简介:曹文君(1969-),女,苏州市人,苏州教育学院社科系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 从外交政策看唐朝统治者的对外意识 曹文君 (苏州教育学院社科系,江苏苏州 215002) 摘要:从唐朝积极开放的外交政策,我们可以看到统治阶级比较开明的对外认知,但是这种认知是有多种局限性的,往往搀杂着封建帝王对待少数民族的“华夷之辨”意识,并在涉外事件中常常表现出模棱两可的动摇态度。 关键词:唐朝;外交政策;对外意识 中图分类号:K 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79(2005)0420080204 Approaching the Consciousness to the Outside of the T ang Dynasty Rulers from Foreign Policies C AO Wen 2jun (Department of S ocial Sciences ,Suzhou Education C ollege ,Suzhou 215002,China ) Abstract :We can see the cognition to the outside of ruling class was m ore liberal from positive and open foreign policies of the T ang Dynasty ,but this cognition was multi -limiting ,and often mixed with the con 2sciousness of “Chinese tribes in the east ”of feudal em perors to minority nationality ,and often showed an equiv 2ocal and wavering attitude in the foreign affairs. K ey w ords :T ang Dynasty ;foreign policies ;consciousness to the outside 唐朝统一全国后,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国力强盛,周边民族及亚洲、欧洲等七十多个国家与唐朝建立了友好关系,这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局面是与唐朝政府始终贯彻的积极开放的外交政策密不可分的。但是这些外交政策究竟是基于一种怎样的心态和认识呢?本文试图从唐朝统治者实施的各项外交政策来透析他们的对外意识。 兼收并蓄的开放思想 终唐一朝,无论在对外使节的派遣、对外机构的设置、外来宗教的待遇、对外侨民的保护以及对外交通的开拓等哪个方面,统治者都采取了积极的对外政策,体现了当时作为世界强大帝国的中华文明对外来文明的兼收并蓄思想。 对外使节的派遣 主要集中于朝鲜半岛。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618-626年在位)因为新罗国使节的到来,派遣通直散骑侍郎庾文素前往新罗回访, “赐以玺书及画屏风、锦采三百段”。[1] (卷199上, 《新罗传》)这是唐朝派遣对外使节的最早记录。据不完全统计,在唐朝的286年间,唐朝共向新罗派遣35次使团,遥居唐朝向外国派遣使节次数 之首。 [2] (P207)印度也是唐朝使节出访的一个重点地区,从贞观十七年(643年)到显庆三年(658年)唐朝先后三次派王 玄策出使印度。 对外机构的设置 从中央到地方分别有鸿胪寺、主客郎 中、市舶使、萨宝、押衙、总管等机构和官职,管理着不同的外来事务和人群。 在长安的四座城门附近都设有客馆,当外国使臣最初到达长安时,先在这样的客馆中临时安顿下来,并在鸿胪寺官员的指导下进行活动。鸿胪寺是专门负责外国使节接待工作的机构,同时还起着搜集有关外国资料和作为情报交流机构的作用。当外国使臣到达长安时,政府会派一统兵部的特殊代理人来,询问其国山川、风土状况,再根据提供的素材绘 第38卷第4期2005年7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N ormal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s )V ol.38N o.4 Jul.2005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 唐朝以其博大的胸怀吸收着各种外来文化,同时又以其高度的文明影响了周围各国。唐都长安是当时中外交流的一个重要舞台。 隋唐的科学技术: 一.赵州桥: 1.时间:隋朝 2.人物:李春 3.地点:河北赵县洨河 4.特点:桥梁设计精巧,在大拱两端的上方,各有两个小拱,既减轻了桥身重量,又有利于泄洪。 5.价值: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单孔大拱桥。被誉为“天下之雄胜”。 6.意义:①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桥梁建筑技术的发展②在现代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建造中,依然应用赵州桥的设计原理和修建技术。 二.雕版印刷 1.雕版印刷术出现于隋朝。 2.唐太宗曾下令印刷过长孙皇后撰写的《女则》。 3.唐中叶以后,雕版印刷渐渐在全国推行。这时期出现了成都、长安、洛阳等印书业中心。 4.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后期印制的《金刚经》。 三.药圣“孙思邈” 孙思邈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撰写了《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部医学名著。 孙思邈所总结的医学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医学财富。《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流传到国外,为朝鲜、日本等国医学者所研习,在国际医学界有很大的影响。 隋唐的文化艺术: 唐朝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1.李白: 诗歌特点:热情洋溢,豪迈奔放,想象瑰丽。 生活时期:生活在唐朝全盛时期。 代表作:《早发白帝城》《静夜思》《蜀道难》 他是唐朝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 2.杜甫: 诗歌特点:语言凝练,风格沉郁,感情细腻真挚。 生活时期:“安史之乱”时期 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他是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圣”。 3.白居易: 诗歌特点:诗质朴通俗,优美流畅。 生活时期:晚唐时期 代表作:《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

唐朝对外关系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唐朝对外关系繁荣的原因及特点 湖北省宜都市外国语学校姜桂林 443300 唐朝时期对外交往与秦汉时期相比显得更加频繁,交流范围更广,层次更深入。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治方面因素: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特别是刚刚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与隋末的战乱,统治阶级中的相当一部分人与下层百姓接触较多,因而在政策上比较注意关注民情,重视国家的建设与稳定。政治更加开明、开放,政治局面更安定,政权稳固强大,政府鼓励对外交往,平等对待外国的使节、学者、商人,对外政策具有开放、平等的特点,这为唐朝对外交往频繁提供了宽松社会环境。 2.经济文化方面因素:唐代初期统治者大都比较重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经济政策宽松,加上此时民族融合的强化,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生产经验,经济发展速度快,富庶的国力在当时对很多国家具有极大吸引力。科技文化承前启后,呈现出兼收并蓄、多样化的特点,文化发展程度高,火药、印刷、建筑、天文、医学、诗歌、雕塑、乐舞等在当时世界上居领先地位。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为频繁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坚实基础。 3.海陆交通因素:唐朝时期是我国陆路对外交通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海路交通得到长足发展并居重要地位的时代,不仅陆路交通可直通欧亚,远达北非埃及,而且由于造船技术先进,海路更加拓展,直航能力有很大加强,向西可达波斯湾及东非,向南可达印尼。同时通过黄海和东海海域与朝鲜半岛和日本的交通也得到较大发展,为东亚汉文化圈形成提供了良好交通条件。发达的交通与频繁的对外交往相互促进。对外交通发达是国力强盛的象征,对外交流频繁反过来又推动了对外交通的拓展。 因此,唐朝时期对外交往就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对外交流范围广。唐朝与周边的新罗、日本、天竺、中南半岛等国联系十分紧密,同时经丝绸之路与波斯、大食,甚至与当时的东罗马帝国、北非埃及等国也加强了联系;海路交流超出了秦汉的远洋航线,直达波斯湾、非洲东海岸等地,对外交流的地域范围远超前代。二是海外贸易盛况空前。与秦汉时期“沟通”式对外关系不同,唐朝海上交通发展大大促进了唐朝与新罗、日本、天竺、南海诸国甚至东非的经济贸易交流,对唐朝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促进作用,在东部与东南沿海地区,由北而南,兴起了如登州、扬州、明州、泉州和广州等一大批以海外贸易为依托的沿海港口城市,大大促进了海上贸易的繁荣,唐朝还设立了专门管理海外商舶贸易的市舶使。三是对外交往的层次深化。唐朝与周边国家的交往层次已不仅仅局限在互派使节上,而是已上升到相互吸收先进文化的高度。唐朝是亚洲文化中心,对周边国家影响很大,新罗参用唐朝制度,行科举、设国学、教授儒学;新罗、日本效仿隋唐制度,实行政治、经济、社会改革,推动了本国封建化进程。唐朝的语言文字、

(完整版)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4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流非常频繁。 2.目的: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_遣唐使__”。除了遣唐使之外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 3.作用、影响:他们把唐朝先进的_制度_、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__日本社会_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概况: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鉴真__。他6次东渡,终于抵达日本。 2.影响: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唐招提寺)、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精神: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背景: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往来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2.表现: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影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四、玄奘西行 1.概况:贞观初年,当时的皇帝是唐太宗,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10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2.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玄奘西行的路线: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穿越西域,中亚,南下到达天竺。 4.玄奘西行的影响:促进佛学的传播,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五、原因与借鉴 1.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有哪些? 1.开放的对外政策 2.国力强盛 3.文化先进4对外交通发达 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2.唐代中外交流的启示有哪些? (1)国力强盛,才会赢得尊重,吸引和辐射其他国家开展交流。 (2)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国家只有对外开放交流,才能不断进步 (3)各国各族均有所长,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文明。 3.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诗,对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借鉴? 倡导开放,倡导交流,倡导合作,倡导友好往来。

中国的唐代对外交流与对外开放

唐宋时期中外交流 ——唐宋时期中外交流与当今对外开放的对比一.唐宋时期中外交流 唐对外交流的最大影响体现在丝绸之路上。对于处在盛唐的中国,对外交流就非常活跃。世界上与唐朝交往的国家有七十多个。丝绸之路上和平的使团、商队络绎不绝。有中国对外国的影响——中国文化那时就传播到了东罗马帝国、阿拉伯国家;也有外国对中国的影响——同时唐代的舞蹈、音乐、绘画、食品、服装、宗教也吸纳了外来文化的精华,将中华文明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譬如说——米兰遗址,米兰遗址是一个佛寺遗址,它主要是以佛塔为中心,壁画主要发现在第二、第三佛寺遗址。第二佛寺遗址的平面图,从剖面看,它是有两层,都是有柱子,柱子之间都有是有塑像的。柱子的下面这是有古代印度风格,上面是希腊文化,实际上这是犍陀罗风格。整个佛塔的构造、结构、列柱之间有佛像,跟犍陀罗的佛塔是一样的,这是属于初传来时候的情况。这个佛寺遗址大约在公元3世纪到4世纪,第三佛寺遗址这种遗址比较多,它有一个圆形塔基,塔基上头,塔身跟炮弹一样,大家看平面图,底下有几个出口,这个佛寺遗址围绕佛塔有一圈走廊,这个围廊是壁画的,到佛教这个时期,它跟印度已经有所区别了,它不但崇拜塔,它还崇拜像,佛塔和像是同时存在的。主要出在第三佛寺遗址的壁画,是有翼天使像,这个是非常有名的。这个最先发现的就是斯坦因,他把它命名为有翼天使,实际上有人研究这是佛教飞天的一种,这个形象有翼的,整个形象都

不像西域人,实际上斯坦因认为,整个形象的构造、构图是受西方影响的,实际上它整个五官,尤其眼睛和嘴都是结合起来,跟犍陀罗艺术关系是很密切的。有翼天使像画在下头,佛和弟子像画在有翼天使的上头,这也是一个局部,这也是一个说法图。这个说法图,你看单人像,这是佛,这是它的弟子像。这个像和刚才的有翼天使像结合起来看,就是说它整个的绘画的技术是西方的,它是用光和阴影,虚实这种画法,这个是西方的传统。另外,它整个的五官,它的眼睛非常大,目光很直,整个颜色的运用都是受西方古典艺术的影响。但是这个里头,你可以看到受到中国的影响,大家如果看那个图,可以看得很清楚,它的轮廓是两层,它是用图。这个土红线又叫朱红线。先描个轮廓,用墨线定型,从这儿开始,一直到整个到唐代,这是西域绘画的一个特点,也就是两层轮廓线,一个是朱红,一个是墨线,用墨线这是中国的特点。 敦煌壁画中唐代伎乐舞蹈部分,受西域文化影响,普遍不用长袖,有的甚至上身几乎半露,缀以璎络,但手中都执有飘舞的一袭设计得好的舞服,是舞蹈家美化舞姿、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是这样写舞服。在敦煌,也曾经看到过描绘胡旋舞的壁画。据说,这种舞蹈在唐代也由西域传入中国,兴盛一时。当年,中亚一带的康国等,都曾向宫廷里送胡旋舞女。安禄山、杨贵妃也都擅长这种舞蹈。唐朝元稹的诗里也有咏胡旋舞的句子:“蓬断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盘火轮炫,骊珠迸珥逐飞星,虹晕轻巾掣流电万过其谁辨始终,四座安能分背面。

唐朝的对外开发政策

唐朝的对外开放政策 我国自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对外交往、对外贸易、对外合作,让中国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中国。这成为了三十多年以来,广泛形成的共识。其实古代中国并不封闭,只不过是到了明清时期,因为各种原因,我们才选择了“内向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而早在唐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和水平。 一、开放的心态与自信 中国古代从总体上来看,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但也不可否认,其间也曾有过大的分裂。尤其是东汉王朝灭亡之后,我国进入了长达四百年大分裂、大战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还好,隋唐帝国的崛起,一举扭转了这个十分不利的局面。虽然隋代是一个短命王朝,但继承他衣钵的唐代,却能够继往开来,把自汉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的包容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发挥到极致。 唐朝的开放性格,首先要归因于统治阶层的民族特征。唐代的皇族与开国功臣,基本上都是当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西北一带军功豪门群体——“关陇集团”的后裔。中国西北部向来就是少数民族大聚居、大融合之地,故而关陇集团的政治强人,要么本身就是纯正的少数民族血统,要么就是具有少数民族血统的汉族人。如唐代的统治者李氏家族,虽说表面上是汉族,但也有成分较大的少数民族基因。 正如此,唐代的上层社会对于中国与外国、华夏与蛮夷、汉人与夷人之分别的观念,是近代以前,最为淡泊和弱化的。这其中贞观之治的领导者唐太宗更是佼佼者,他坚持认为,以前中原王朝轻视少数民族和外国人的观念是错误的,中国人与外国人,汉族与蛮夷都应该是平等的,也都应该得到同样的国民待遇。甚至为了对外交流和国际贸易,可以给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 正所谓上行下效,有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倡导,使得整个社会对少数民族和国外人都有了一个极为包容与接纳的大环境。在这个大环境之下,国民的自信心与开疆扩土的精神得到了极为豪壮的展示,唐帝国因此也获得了统治疆域逐步扩大、国民富裕和国家强盛等巨大的实惠与回报。 当然,自信心的基础还是国家的强大。唐代早期的统治阶层都是大分裂时期西北军事集团的后人,建国之后,这种四五代人延续下来作战能力,使得唐帝国大一统的局面格外强势。但是,唐帝国绝对不是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反而当国家大致稳定之后,它就充分利用隋炀帝时期早已形成规模的南北方经济交流大动脉——大运河,把以首都长安为重心的西北政治地区和经济发达的南方,紧密地结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物品流通市场。 经济的活跃与军事力量的强大,共同构建了唐代国民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反过来推动了国家的强大、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 二、国际化的大都市 城市是一个国家最具活力的地方,也是一个国家富裕程度和开放程度的代表性地区,而首都就是这种代表中的代表。从首都长安出发,有十四条主要的陆路通道和若干条自然河道和运河,可以通往四川、江南、两湖、两广等富庶之地,形成了一个以长安为核心的全国性市场,再以这个国内市场为核心,通过海洋运输和陆地边境道路,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市场,即陆地丝绸之路和海洋丝绸之路。 唐太宗时期,每年都有大量的各国朝贡使团来到长安,到新年正月初一集体朝拜唐太宗之时,人数多达好几百,甚至上千。政府对这些朝贡使团人员设立了多种优惠政策和待遇,如安排高规格的食宿,馈赠给他们的物品远远超过其进贡品的价值。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允许这些外国人到市场上去销售他们带来的物品,也放任他们回国之前大量购买中国那些

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提交时间:2016-04-11 学段: 初中学科: 历史教材版本: 人教版 年级/册: 七年级下目录: 1.6 对外友好往来 本次作业的主要知识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难点: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所在省级工作坊名 称 徽风皖韵(2015年安徽初中历史工作坊) 所在小组名称2015年安徽初中历史4组 校本研修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掌握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去天竺等史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的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及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2、比较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佛教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的作用,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使学生更加崇敬为各国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 2、通过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活动步骤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先在屏幕上显示《职贡图》,教师指出: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而来,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此图反映了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上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唐朝的民族关系,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唐朝的对外关系。 二、进行新课 (一)新课: 1、在导入的基础上指出:唐朝时中外互赠礼品是中外交往的一个重要途径。 2、学生齐读第28页正文部分,整体感知隋唐对外交往盛况。 3、出示《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读图探究:根据此图,你能找出唐朝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学生探究活动,教师肯定指图小结: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菻,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然后引导学生在图上指明中外交往路线,注意联系古老的丝绸之路等知识。 (二)过渡:首先我们学习唐朝时与日本的交往。唐朝时与日本交往很密切,并且中国唐文化对日本产生重大影响。探究问题: 1、从什么时候开始日本有使者到中国来? 2、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基本概况。 3、遣唐使回国后对日本政治、生活有影响吗? 4、日本对唐朝是如何评价的?(从文献资料中提出问题) 5、唐朝到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谁?他什么时候去的?他东渡日本第几次才成功? 6、鉴真东渡日本后对日本国有何贡献? 教师活动:展示《鉴真坐像》:1、针对学生关心的鉴真六次渡海,让收集了这一资料的同学复述鉴真渡海故事(或教师介绍);2、师引导学生读32页的“曾回国‘探亲’的鉴真坐像”让学生明确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对中日文化传播使者鉴真的敬意和怀念他。塑像回国“探亲”说明中日人民传统友谊代代相传。 (三)过渡:隋唐时期,不仅中国与日本交往密切,而且中国与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友好密切,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唐与新罗的关系”在地图上找到新罗的地理位置。新罗就是今天的朝鲜半岛。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刚才我们讲了日本、新罗在与唐朝密切的友好往来中,学习唐朝的文化,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同时,唐朝也不忘学习其它民族的先进文化,充实自己。 学生举例: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四)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28页导入框图片,启发思考:坐在这头装饰华丽的大象上的是什么人?他为什么受此隆重礼遇?(激发学生兴趣)叫一学生朗读导入框文字,学生明白了这是唐朝高僧玄奘在天竺阐释佛经,在天竺国受最高礼遇的故事。(指出天竺位于现在的印度半岛)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①那么玄奘是何时去的天竺?他为什么要到天竺去?他去的顺利吗?他在天竺有何成就?他回国后又有什么重大成就? 教师设置上述问题后,让学生读课文,探究这些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略) 教师活动:设置问题②学生合作完成课本32页“动脑筋”题:“你知道秦王是谁吗?”(启发学生联系旧知识回答:唐太宗李世民) 教师活动:出示《玄奘》人物画像:①介绍这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比较探究:同学们对《西游记》这部电视剧非常喜爱,想一想剧中唐僧的描写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