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津(唾液)--最简单的养生法
道家之咽津养生法,用自己的口水助健康(好文)

道家之咽津养生法,用自己的口水助健康(好文)中医认为,唾为肾之液,属“阴津”,存得一分阴津,则得一分生命。
舌心中为“聚泉穴”,唾液在吞咽过程中,刺激该穴,可以清散风热、祛邪开窍。
古代养生家们认为,把口中的唾液吞咽下去,可使人长寿健康。
古人称唾液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
《黄帝内经》记载,在静心呼吸的情况下“吞津”,每日数十次,可祛病,还可养肾。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谓五液。
”张志聪《素问集注》:“五脏受水谷之津,淖注于外窍而化为五液。
方法在这里:咽津养生法很简单。
早上起床后洗漱干净,排空大小便。
面朝空气流通之处,春、夏、秋、冬四季分别对应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掌重叠贴放在肚脐处。
全身放松,用腹式呼吸法呼吸。
准备工作做足了,然后就可开始用舌搅动口齿,舌要伸出齿外,但须在唇内。
舌先绕齿上下搅动,再左右搅动,各36次。
搅动时,用力要柔和,待津液满口后鼓腮含漱36次,然后分三小口咽下。
稍待片刻后,用双掌揉脐,顺、逆时针各3圈。
咽津养生法男女老少皆宜,是一种最廉价的养生法。
上述动作每天可坚持1~2次,每次重复三遍。
清晨、午休、夜晚睡前都可做这套动作,长久坚持下去,可以“润五脏、悦肌肤”。
唾液从口腔壁生成后,经舌根、咽喉、肺转入肝脏,进入肾经,贮于丹田,之后再化津还丹,于是形成精气。
这个过程可和脾健胃,润泽五脏肌肤,养肾补元,还可补益脑髓。
人体自有大药,唾液就是我们体内的“自助药房”,廉价、简单、有效,只要你早一天“咽津”,就会早一天健康。
资料供学习参考。
咽津的滋阴功效

叩齿咽津是古代养生家十分提倡的养生保健小功法,它操作简单、不拘泥时间地点限制、效果良好,备受历代养生家及各功法门派推崇。
叩齿咽津法包括叩齿、搅舌、漱津、咽津四个部分,即首先上下牙齿相互叩击,再用舌头贴着上下牙床、牙龈、牙面来回搅动,待口中津液增多,唾液作漱口状,漱津后,将津液分次缓缓咽下。
中医藏象学说认为,“齿为骨之余”,“肾藏精,主骨生髓”。
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部分,叩齿能够强肾壮骨。
明代《修龄要旨》中介绍长寿经验时说“每晨醒时,叩齿三十六遍”;清代《玄机口诀》中说“叩齿法,简而易行,能令齿根坚固,至老而不脱落”。
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认为口中津液为肾中之精气所化,咽津能滋阴降火。
《灵枢·根结》曰:“少阴根于涌泉,结于廉泉。
”《内经知要·卷上》曰:“肾为水脏……,命门在两肾之间,上通心肺,开窍于舌下以生津。
津与肾水,原是一家,咽归下极,重来相会,既济之道也。
”此法可以滋阴补虚。
《红炉点血》更进一步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可见咽津不仅能补益肾精,而且能调养五脏,增强脏腑功能,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延年。
功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预备式:姿势采用静坐、静卧、静站均可。
宁心静气,调匀呼吸,鼻息口呼,轻吐三口气。
2、叩齿:口唇轻闭,首先,上下门牙齿叩击9次,然后左侧上下牙齿叩击9次,右侧上下齿叩击9次,最后上下门齿在叩击9次。
3、搅舌:,即用舌头贴着上下牙床、牙龈、牙面来回搅动,顺时针9次,逆时针9次,左右各18次,古代养生家称之为“赤龙搅海”。
4、漱津:搅舌后口中津液渐多,口含唾液用两腮作漱口动作36次。
5、咽津:漱津后,将津液分三次缓缓咽下,注意在吞咽时,要注意守丹田,好象把唾液送到丹田一样。
每次练叩齿咽津习法三次,每日可练三次次。
叩齿漱咽也是一种非常容易掌握的自我保健方法。
神奇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附训练法

神奇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附训练法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中医保健方法。
通过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
以下将为大家介绍这种神奇的养生法,同时也会详细说明相关的训练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什么是“吞津咽唾”。
吞津是指口干舌燥时,用舌头轻抚上颚,刺激唾腺产生口水,然后咽下去。
咽唾则是将舌头贴在上颚附近,保持良好的口腔状态让唾液在口腔中多停留,然后再将其咽下去。
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坚持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那么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的作用是什么呢?首先,它可以帮助口腔消毒,预防口腔疾病和龋齿的发生;其次,它可以刺激唾腺分泌,调节口干舌燥、口臭等症状;最重要的是,它可以改善肠胃蠕动,促进消化吸收,缓解积食和胃胀等不适症状。
那么如何进行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的训练呢?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方法:1. 醒来后、起床前,用舌头轻抚上颚,按摩口腔,启动唾液分泌。
2. 在吃饭前和吃完饭后,用舌头轻抚上颚,刺激唾腺分泌。
3. 看电视、看书、上网等无事可做的时候,可以经常进行咽唾训练,即将唾液在口腔中停留,然后慢慢咽下去。
4. 在进行中医按摩养生时,可以结合吞津咽唾法来增强效果。
5. 不要在饭前、饭后等不能吞咽唾液的时候进行练习。
以上是一些基础的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的训练方法。
不过,在进行这个训练的时候,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不要过度练习,以免引起过度疲劳。
其次,注意饮食习惯和生活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最后,不要在吞咽唾液时或者在锻炼中过度嘴巴发音,以免造成喉咙发炎等问题。
总而言之,中医吞津咽唾养生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中医保健方法。
只要坚持掌握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就能获得非常好的身体保健效果。
希望大家可以尝试并坚持练习,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古代吞津养生法八大神奇功效助养生图

古代吞津养生法八大神奇功效助养生图我们常说的口水,也就是唾液,中医上也称“津液”、“甘露”、“玉泉”、“天河水”等等。
切莫小看这不起眼的“口水”,它对人体养生保健可是益处多多。
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口水”的养生功效吧!中医有句老话,叫做“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中医中讲的津液是构成人体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在人们的保健生活中,这句老话话是很有意义的。
中医把人体分泌的唾液叫做“津”,并把它归属为阳,主表。
中医还有“津血同源”的说法,是说津液和血都来源于饮食的精气,并能相互滋生,相互作用。
津液亏耗过多,就会使气血两损;而气血亏损,同样可使津液不足。
津液的增多与减少,能直接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疾病也会由此而生,如发高烧的病人出汗过多,及胃肠疾患者大吐大泻太多,都会因损伤津液而导致气血亏损。
口水对人体养生有八种功能:一是止血作用,口水能促进血液凝固,口内外伤或拔牙后引起出血时口水可帮助止血。
二是润滑作用,口水中含有黏液素,可使口腔润滑柔软。
三是冲洗作用,能把食物残渣冲洗掉,以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
四是稀释作用,当酸、苦等刺激性东西进入口腔时,口水分泌增加,把它稀释,便于吐出或咽下。
五是抗菌作用,口水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成分通过不同机理,产生一定的抗菌作用,可以防止口腔、咽喉和牙龈发炎。
六是治伤作用,口水中有一种神经生长素,这种生长素能显着地缩短伤口愈合时间,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愈合。
七是消化作用,口水中含有大量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使之易被吸收。
八是抗衰作用,口水中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唾液腮腺激素”,能使人聪明、齿坚、肌强,这样即使人到老年也会红光满面,不减青春活力。
可见,“口水”是宝贵的,不能随意浪费、弃失,要善于促进口水的分泌,达到健身强体、养生长寿的目的。
那么,对正常人的保健来说,如何才能做到“保津养生”呢?首先要多喝水,可以适当泡些有生津作用的中药饮片,如山楂、五味子、麦冬等。
【养生】鼓漱吞津·简单神奇的养生术

【养生】鼓漱吞津·简单神奇的养生术
“鼓漱吞津”——一个简单神奇的养生术,可令人每天睡4至6小时而不困倦。
黄帝内经中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如果将这条理论应用于具体的事情上去,有一个方法可以达成这个理论。
那就是“鼓漱吞津”:方法是以舌在口中搅动,兼以上下牙齿相叩,以使口中充满津液,然后以此漱口,分三次吞咽。
吞时要用力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
鼓漱的作用在于使津液充满气泡,吞下此液等同服气。
可使血液氧分子增加,大脑不缺氧。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方法,但它的功用却很不简单,知之者少。
第一,这个方法可以治晕车,有些人坐车的时候就身体不适,只要按上述方法不断吞咽津液,就可以转移自身注意力,缓解紧张,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
从而身体气机流畅,缓解不适之症。
第二,这个方法可以治失眠。
有些人晚上睡不着,只要按上述方法叩齿吞津,便能转移注意力,自然摄心归一,摄诸乱意。
能使精神不散,安然入睡。
第三,这个方法对缓解身体一切不适都有帮助。
久而久之,功效很明显。
如果以这个方法同时进食龙眼干,红枣等物。
更有特别之效。
第一,可以提神,如果有些人每天睡眠时间不多,常常打瞌睡,呵欠。
早上食细嚼龙眼干10个,就能提神去瞌睡。
比喝咖啡更有用。
第二,可以滋养身体。
但凡身体虚弱之人,细嚼龙眼,吞纳津液,便能补充身体能量,涣发生机。
养生祛病“吞津操”

我的养生经自古就有吞津液(口水)的功法,中医认为,吞津液能祛病强身具有养生的作用。
我学习练习此法三十多年,自感作用很大。
此外,我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创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吞津保健操。
这套保健操简便易行,对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激发和推动作用比较全面。
这套吞津保健操有四节,简单易学,男女老少,都能学会。
四节操连贯做完,只需5~10分钟。
坚持练习,能达到轻,灵,活,速及健身防病的效果,且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四季适宜,随时可练,具体做法如下。
○叩齿 站立,闭嘴,全身放松后进入静的状态,开始有节奏的叩齿,轻松的叩齿36次。
○搅海 在前一节的基础上,再闭嘴,舌的前部从前面的上下牙中间伸到前牙外口唇内,再伸向左腮部的牙床,自左腮部臼齿(后面牙)牙床,从左向右舔上牙床至右腮部牙床,再从右腮部牙床向左下舔下牙床再从上回至右腮部牙床,这样循环,舌在牙齿外边沿齿龈圆形上下运转,先从右向左运转8圈,再反方向运转8圈。
在舌运转的同时眼球随着舌运转的方向同步运转,有口水不要咽下。
○鼓漱 此时口水增多,将口中津液在口内进行鼓漱,如同用水漱口一样,鼓动腮颊部漱口36次。
口水仍不下咽。
○吞津 口中的津液可分3次下咽,每次约咽1/3,咽前或咽时呼气一口,咽时如咽硬物,咽部稍用力,最好能听到有咕咚的吞咽声。
然后心暗想,目暗看,以意送口水下行,以意将其送到有病的脏腑,再送到肾,最后送到丹田。
丹田在脐下一寸半处。
然后吸气,仍沿以上路线送到丹田。
如此吞津三口,吸气三口,存至丹田。
○收工 练津化气,意守丹田,想象口水和气在丹田化合,肾阳之火在小腹内暖烘烘的将津液和气“烧”至沸腾,如水被烧开成气化,若雾露之溉,灌溉自己的五脏,并见灌溉滋润了自己有病的脏腑,约数分钟后即可收功。
古人讲:“神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病消”。
中医认为真气的流动和水一样,顺着渠道流动,这个渠道就是经络。
本操就是用思维来调整经络。
又利用口腔运动刺激分泌唾液,练功中腮颊部,咽喉部,舌,眼的配合运动可同时活动调整十二对脑神经,除第一对嗅神经和第八对听神经外,其他脑神经全部得到调整。
咽津养生法

咽津养生法咽津养生法国医大师唐祖宣的养生方法有二:一个是十指梳头,十指梳头很多中医都推荐过,另一个是竟然是吞唾液。
一、吞津滋养五脏抗老衰唾液在中医上来说叫做“津液”,从养生角度来说叫做“金津玉液”,在中医眼中,它宝贵得不得了。
自古就有“津液乃人之精气所化”的记载,认为经常吞咽唾液可以濡润孔窍,和脾健胃,滋养五脏,滑利关节,补益脑髓,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在中医养生保健十法中就有咽津一法。
吞唾液还有一个专门的歌诀:一咽二咽,气入丹田;三咽四咽,云蒸露甘;五咽六咽,内景充实;七咽八咽,肾水上升,心火下降;九咽加一咽,真气充实,气通三关;常年锻炼,寿可百年。
唾液养生法传说为西汉蒯京所创,蒯京因“食玉泉”(唾液)而肤色红润,牙齿坚固,清风道骨,享年120 岁。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养生铭》中说,“晨兴漱玉津”可祛病益寿。
他每天早上醒来,用舌搅出唾液,徐徐咽下,活了102岁……熬夜国医唐祖宣也有一套自己的咽津5法,更适合现代人。
咽津5法1、起卧咽津法。
即睡觉前或起床后,用舌尖顶腭,紧闭牙关,稍作休息,等唾液满口时,低头缓慢咽下。
2、深呼吸咽津法。
舌顶上腭,仰卧于床,作腹部深呼吸,等津液满口时,慢咽腹中。
3、入静咽津法。
排除杂念,静坐不语,心清如镜,念及丹田,舌顶上腭,牙关紧闭,等津液满口时缓慢咽下。
4、漱口咽津法。
用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等唾液多时,用其漱口后,徐徐咽下。
5、无规则咽津法。
无论工作、行走时都可以咽津,没有定规,只是不要津液满口时下意识下咽,而要入丹田而缓咽。
二、十指当梳经唐祖宣试验,以指腹代梳梳头是最佳的头部按摩法。
操作时,双手指腹分别从发际线两侧,从前往脑后轻梳,边梳边适度按压,至头皮微微发热即可。
每天早中晚可各做1次,每次双手各梳100下左右。
“做这个动作前要剪短指甲,以防指甲刮破头皮。
长期坚持指腹梳头,有预防脑溢血、稀发增密之效,从而延缓衰老。
”生姜泡50%酒精可生发针对普遍存在的老年性脱发现象,唐祖宣还提供了一个外擦方:将适量生姜片浸泡在250毫升的50%酒精中,再加入白胡椒粉25克,每日用姜片或此液体擦脱发区3-5次。
吞津练精养生法,太简单了!

吞津练精养生法,太简单了!
舌抵上腭:小动作助你滋补脾肾
在中医里,有种功法叫“吞津练精养生法”。
早在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就对此法进行过概括。
明代龚居中对“吞津练精养生法”也有新的见解,他指出,“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中医认为,津液主要有滋润、濡养的作用。
吞食自己分泌的津液,有滋补脾胃“后天之本”,以固护肾之“先天之本”的功效。
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唾液中90%是水,此外,还含有球蛋白、黏液蛋白、氨基酸、淀粉酶、溶菌酶和各种免疫球蛋白等。
一次吞入一定量较洁净的唾液,能够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
方法在这里:
具体做法:
每日晨起,微闭口唇,舌抵上腭,当嘴里的唾液增加到一定量时,随意念将其缓慢吞下,反复3—4次。
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本平台常年举办养生功法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吞津(唾液)--最简单的养生法
作者:南静
“人人都有人参果,何必迷信找活佛”、“白玉凿边有玉泉、涢涢育我渡长年”。
摘要:在气功练功会产生唾液(津液),如我们不练功是否也可产生唾液(津液)呢?唾液(津液)它又有什么样的保健功效?您是否对它的重要性、实用性有所认识?“大道至简”--在此将相关的文献资料摘录于此和简单练习方法写此,供网友参悟(可上网查看相关资料)。
唾液俗称“口水”又称津液,是口腔中的精华。
是由唾液腺分泌而来,人的口唇,颊,腭等处的黏膜下,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是人体的三大唾液腺,它们分布在口腔壁及舌下,每对唾液腺都有导管与口腔通连。
气、血、津液三者的性状及其生理功能虽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均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
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唾液中有许多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物质。
《本草纲目》上云:唾液能“灌溉脏腑,润津肢体,祛病延年”。
老子的养生观点与主张,集中起来可以概括为:“顺应自然,恬淡寡欲,咽津养生。
”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但也不如自己的津液(唾液)有益于自身。
因此他首先主张咽津养生。
他平时“叩齿鼓漱”,然后再把这些津液咽下去,每日必做,久而久之,利于健康。
通俗的理解:“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如我们把自身的津液让它运转起来,那结果会是什么……
具体练习方法如下:
1、舌轻舐上腭(刚好接触上,要放松舌头,不要用力顶),眼微闭,同
时口腔、面部肌肉要放松。
2、意守“金津”、“玉液”两穴,或舌下部位也可(可把意识加上想着
两穴有津液生成,效果更佳),穴位如图所示。
3、如果津液产生多时,即鼓漱三十六下,再把津液分三口咽下,在咽下
时,最好要闭目内视,似乎看到它下降至脏中(送至丹田)。
注:①可先加上叩齿:即全身放松,闭目、口唇微闭,心神合一,然后使上下牙齿有节奏的互相叩击,叩齿36次为佳。
②辅以搅舌“赤龙搅天池”:即叩齿后,屈舌在口腔内沿牙床外侧
作顺、逆时针旋转各36次。
搅动时要放松舌头,用力要柔和自然,搅舌时如把眼神加上效果更佳,即眼晴跟着舌头一起转。
注:次数无硬性要求,计数有收意(神)的作用。
说明:为什么要舌舐上腭呢?主要起两个作用:
1.起〔搭桥〕的作用。
按照经络理论,任、督二艟环到“口”就被这道“天河”隔断了,只有舌舐上腭才能使任、督二脉接通,真气才能上下运行。
2.起生津养生的作用。
当舌舐上鄂腭时,常会感到口水涢涢而来、它是由三腺“舌下腺、颔下腺、腮腺”所分泌,是人体五脏精华随脾气上升而产生。
练习方法不受场地、时间限制,如走路、坐车、看电视时都可练习。
特别是在爬山、跑步时都可按此法练习,水都不用喝。
在这里我只能说:看一下、想一下、试一下,最高深的就是最简单的。
它不就是最简单、最易学、最方便、最实用、最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之一;如您没认识到,我就无奈了……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唾液能滋养五脏六腑,养生学家把唾液称之为“金津玉液”,还给予“琼奖”、“金浆”、“金津”、“玉液”、“玉泉”、“华池之水”等美称。
《黄庭内景经》中说它能“开通百脉血液始(注:言身中血液以口为本始也),颜色生光金玉泽,齿坚发黑不知白”。
古人认为:人的舌下为玄膺,该处有两窍,左名金津,右名玉液。
当精气经过玉池(口)的时,从这两窍会分泌出唾液称为:“玉液”。
唾液极为古代练功人士所重视,并给予多种称谓,如:金浆、玉醴、甘露、自家水、醴泉等。
《黄帝内经》曰:脾归涎,肾归唾。
唾液与脾、肾二脏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长寿、摄生保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练功过程中产生的唾液。
内丹术中认为,这是肾水中的精气上升之故。
因按五行学说:金生水,金为水母;它是蕴藏在肾中(即丹田中),在练功过程中可以随精气的运转而上升至口,化为甘甜的唾液,其对身体的效用,更超过玉液。
而又咽归丹田(漱咽之,并名“胎食”),与一般唾液有质的不同,所以也称为玉液还丹或金液还丹。
民间传说: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一天下凡人间出售能治诸虚百病的灵丹妙药——人参果,这种果子专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是抵御外邪、治疗疾病的良药。
人若服过人参果,则能除病延年,身轻不老。
消息传开,求果心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
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开张之时,并不见什么人参果有售。
正当人们猜疑之际,忽闻吕大仙大喝一声,说道:“此果人皆有之,就在口内,只是你们不知如何服用罢了。
”原来,吕洞宾所说的人参果,就是人们的“唾液”。
古书记载:
李中梓在《医院必读》中说,祖先造字以千口水为“活”字,可见古人对口水作用的重视。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李时珍说“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
”他在《本草纲目》中说:“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颜容形槁,眼明耳灵。
相反,经常吐唾液,则损精神,颜枯形槁。
清雍正年间,有位著名医生程国彭,在其所著《医学心悟》首卷《治阴虚无上妙方》中把津液称作:“华池之水,人身之金液也”,在论述它的作用时写道:“敷布五脏,洒陈六腑,然后注之于肾而为精”。
并指出其方法为:“常以知舐上腭,合华池之水,充满口中,乃正体郐气,以意目力送至丹田。
”此即练功中所说的“练津化精”之法,程国彭紧接此文后边的《人参果》中把“金液”比作“人参果”,并指出:“凡病危而复安者,不论有参无参,皆其肯服‘参果’者也。
凡病愈而复发者,不论有参无参,皆其不
服‘参果’者也。
世人请自思维,定知此中消息。
”此乃程国彭积一生治病之经验谈也,由此可见他对吞津法评价之高矣。
明代龚居中指出: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关于长寿人的延年益寿法都有咽唾一项。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个曹操问皇甫隆养生长寿秘诀的故事,曹操问皇甫隆为什么一百多岁了还耳聪目明,体力不衰。
皇甫隆回答说,蒯京活了一百七十八岁还很壮实,靠的是清晨起床前叩齿和咽唾液,我是学了他的经验而长寿的。
编者按:在总结了前人的经验之说并结合个人的领悟,在此避繁就简做个总结,供参阅。
例:“抽烟伤津”、“话多伤神”不妨平时您就闭上嘴,舌舐上腭(有津就咽)。
在您阅读完本文后,不知是否有所领悟?“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如网友对本文有所心得,欢迎您发表建设性的见解、评论,以醒示世人吧……
博客网址:h t t p://b l o g.s i n a.c o m.c n/x a z 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