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
多层螺旋CT与DR在急腹症-胃肠道穿孔中诊断价值的对比分析

分析观察 。( 2 ) X线 D R检查 : 使用 中科 美伦 D R, 常规立位腹部平 与肺 下缘下游离气体的鉴别 ; ( 2 )膈下游离气体 随体位变化 的观 片加水平侧卧位。
2 结 果
察; ( 3 ) 影像科医生要密切结 合临床 , 在腹腔诊断性穿刺时残 留气 体可造成假象 , 此时容 易误诊 。 总之 , D R与 C T在诊 断急腹症 胃肠道穿孔都 是不可缺少 的
影 像检 验
多层螺旋 C T与 D R在 急腹 症 一胃肠道 穿孑 L 中诊 断
价值 的对 比分析
杨智美
( 广西壮族 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 中医医院放射科 广西 蒙 山 5 4 6 7 0 0 )
【 摘 要 】目 的 比较 多 层 螺旋 C T与 D R在 急腹 症 一胃肠道穿孔诊 断中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 院收治的经手术确认 为 胃 肠道 穿孔 患者诊 断资料 。结果 经过手术确诊 为 胃前壁穿孔者 1 6例 , 而在 胃小弯前壁 穿孔 3 例 中, 可见 中等 量腹腔积 液, 并 于穿孔部位 周围管壁 水肿增厚合并有密度不均肿块 ; 幽 门前壁穿孔者 9 例; 十二指肠球部前壁 穿孔 1 3 例, 小肠 穿孔 5例 , CT阳性征 象少, 仅 表 现腹腔 内散在 气泡影及 临近脂肪层模 糊。 常规 x 线 DR检查立位腹部平片发现膈 下游 离气体 3 5例 ; 并发腹膜 炎、 水肿者 8例。 结论
手术确认 的 4 3 例 胃肠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 , 具体报道如下。
1 材 料 与 方 法
面征像。( 2 ) C T征像 : ① 局部穿孑 L 管壁 的性状不一 , 且境界模糊 , 脂肪间隙不清且小气泡影散在。胃穿孔部位周围有软组织肿块 。
1 . 1一般 资料 选择 我 院 自 2 0 0 5年 一 2 0 1 2年经 D R与 C T ②腹腔存 在积液 , 可见腹膜炎与腹腔局限性感染 ; ③膈下或腹腔 诊断 胃肠 道穿孔并 由手术 证实 的 4 3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作 为分 内存在游 离气体 ,该征象是诊断 胃肠道穿孔最 为直接和可靠 的
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作用(附32例分析)

例, 年龄 1 8 8~ 8岁 ( 平均 5 . 0 6岁 ) 临床 主要 表 现 , 为腹痛 、 腹胀 、 吐 、 呕 发热 、 血压 性 休 克 。3 低 2例均
在 就诊 后 2 h内摄 立 位 x线 腹 部 平 片 和 腹 部 C 4 T
检查 。
同一 病例游 离气 体 可 出现 在 2处 或 2处 以上 。腹
2 结 果
2 1 手术及病 理 . 3 2例经 手术及 病理 证实 : 十 胃、
二指 肠 溃疡 穿 孔 2 l例 ( 中 胃 8例 , 二 指 肠 1 其 十 3
例 )溃疡 型 胃癌穿孑 例 , , L 1 腹部外 伤 7例 ( 中空 3例 。 结 ,
22 C . T主要 征 象 C T扫 描 , 消化 道 穿 孔 主 要 表 现腹 腔 内游 离 气 体 、 盆 腔 积 液 , 及 腹 膜 炎 、 腹 以 胃
肠 道壁 改变 、 部 包 块 、 腔 积 液 , 局 胸 同一 病 例 可 以
分析 , 旨在探讨 多 层螺旋 C T在 消化 道 穿孔 中 的诊
值 . 国 临床 保 健 杂 志 ,04, 2 :7~ 9 中 2 0 7( ) 9 9 .
多层 螺 旋 C T在 消 化 道 穿 孔 中 的诊 断作 用
附3 2例 分 析
李 鹏 尹长 山
消化 道 穿 孔 ( iet et c pr rt n T ) dgs v r t ef a o ,D P i a o i
2 0 4 4. 0 6. 7
患者乐 于接受 。本组 临床 实践 证 明 , 检查 可 清 B超
楚显示病 变 阑尾 的声 像 图 , 仅 为 急 性 阑尾 炎 的 不
临床诊 断提 供 客 观 依 据 , 可 协 助 鉴 别 或 确 诊 一 还 些 临床误 诊 为 急性 阑尾 炎 的其 他 腹 痛 性 疾 病 J 。 本 组资 料 临 床 误 诊 率 1.5 ( 2 10 。 B超 检 37 % 2/ 6 ) 查 使急性 阑尾 炎 的临 床 诊 断 正 确 率 得 到 提 高 , 同
超声在急性胃肠道穿孔部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疡、 胃肿瘤等。以前诊断 胃肠道穿孔多依赖 x线及 超声 检查 发现腹 腔 游 离气 体 , 对 穿孔 部 位 及 大小 但 判 断缺乏有 效手段 。
正 常 胃肠 道壁 厚小 于 0 5c 胃肠 道 穿 孔往 往 . m,
为原有病 变 活动期所 致 , 胃肠壁 均有不 同程 度水肿 、 增厚, 超声 表现 为 胃或十二 指肠 壁 回声 减低 , 厚度 大
壁 有无增 厚 , 内有无异 常 回声 ; 后扫查 胃及 十二 壁 最
指肠 蠕动情 况 、 胃肠有无 扩 张。
消化道穿孔起病急 , 发展迅速 , 是外科急腹症中
2 结 果
常见 的一 种 。穿 孔 最 常 见 于 胃或 十二 指 肠 球 部 溃
2 1 穿孔部位 直接 声像 图特征 . 2 患 者 中 十二 指 肠 穿 孔 l 2例 2例 ( 2 , 图 ) 胃溃
壁平滑肌 肉瘤穿孔 , 穿孔周围可见约 8c 6c m× m大
小不 均质 团块 ; ) 积液 : ( 腹腔 2 腹膜 腔各 间隙多 可见到
不规则 液性暗区 , 内有小光 点。2 O例可见腹 腔积 液, 以肝肾间隙及膀胱周围多见。2例腹腔未见 明 显积液, 例为 胃平滑肌肉瘤穿孔 , 例为 胃体后壁 l 1 小穿孔 ; ) 孔部 位有 时见 网膜 包 裹 形成 的杂 乱 回 (穿 3 声 团块 , 围 多 可见 液 性 暗 区。5例穿 孔周 围有 杂 周 乱 回声 团块 , 为 胃肠 穿 孑 后 大 网膜包 裹 , 4例 L 1例为 胃平滑肌肉瘤向外侵袭性生长形成 。
2 2 间接征 象 .
( 腹腔游离气体 ( 1 : 1 ) 图 ) 肝前间隙及 胃前方可 见气体多重反射 , 变换体位后强 回声 可 以活动 2 1
急腹症影像学诊断

单纯性小肠梗阻CT表现
一、肠梗阻
(二)绞窄性小肠梗阻
1. 概述:绞窄性肠梗阻(strangulated obstruction)是肠梗阻合并肠系膜血运受阻, 致使肠管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小肠坏死。
2. 临床与病理:多见于肠扭转、内疝、套叠和粘连等。 主要病理改变:①血液的丢失,由于小肠发生绞窄后静脉回流障碍,黏膜充血和淤血, 小血管破裂,产生出血性梗死;②毒素的吸收,绞窄性肠梗阻肠腔内可产生大量细菌, 毒索吸收后可造成毒血症③体液、电解质的丢失,体液的丢失而不能回收,失水迅速等 造成病情危重、休克,甚至死亡。 临床症状与体征,均较单纯性肠梗阻为重。
➢ 胃、小肠和大肠等均积气、扩张,其中大肠积气更为显著。立位可见液平面, 但液面少于机械性小肠梗阻。多次复查肠管形态改变不明显。如果不合并有 腹膜炎,则扩张的肠曲互相靠近,肠间隙正常。如果同时合并腹腔内感染, 则肠间隙可增宽,腹脂线模糊。
CT:腹腔内大小肠均充气扩张,肠管内可见气液平面,积气较积液明显。
三、腹部外伤
(三)影像学表现
1. 实质脏器包膜下破裂:超声检查时肝、脾、肾形态失常,包膜基本完整,并与 实质部分分离,其间为代表血肿的无回声区,内部可见散在小光点回声,并有飘 浮感;随时间延长,其内出现条索状回声和中高回声改变,为血凝块所致。CT平 扫,包膜下血肿呈高或略高密度影,且随时间延长而密度减低;脏器实质显示受 压内陷;增强检查,血肿部分无强化。
二、胃肠道穿孔
(一)概述
胃肠道穿孔(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是常见的急腹症,影像学检查对其诊 断具有重要作用。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溃疡、创伤破裂、炎症及肿瘤。最常见的原因 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肿瘤穿孔是因肿瘤坏死导致穿孔。创伤性穿孔多合并其他 脏器损伤。
新生儿消化道穿孔的X线影像分析

儿头侧,阴极端对向患儿足侧,患儿脊柱位于I P 板中线且与IP 板长轴垂直,I P 板上缘超出双肩约2c m ,双臂外展伸平。
头戴铅帽、腰部以下遮盖铅围裙保护性腺,家长协助固定患儿双臂、双腿及头部防止摆动。
X 线管球中心线对准胸4椎体水平,与IP 板垂直入射。
1.4 曝光技术 婴幼儿呼吸运动以腹式呼吸为主。
在体位、曝光条件准备好后,提前预热X 线机管球,当患儿哭闹时观察其腹式呼吸运动规律,呼气时腹部下凹,吸气时腹部鼓起。
在腹部鼓起时既是最佳曝光时机,曝光条件要求时间短、管电压低、管电流大,见表1。
表1 婴幼儿仰卧位正位胸片曝光条件参考表(IP 板)年龄焦—片距(c m )千伏(k V )毫安(mA)时间(s )毫安秒(m A s)滤线器0月~6个月7050~552000.024-7个月~1岁8055~602000.036-1岁~2岁9060~652000.048-2岁~3岁10065~702000.04~0.058~10-2 结果500例不配合检查的婴幼儿患者采用该方法进行正位胸片检查,一次性摄像成功475例(占95%)。
由2名副主任医师根据评片标准(甲、乙、丙、废4级)对500张CR 片进行质量考评,其中甲级片480张(占96%),乙级片20张(占4%),丙级片和废片数为0。
3 讨论影像学检查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起到重要作用,应用也最广泛。
由于含气肺组织具有良好的自然对比,故此儿科呼吸系统疾患,包括肺、胸膜、横膈病变均以传统X 线检查为主,必要时辅以其他影像学检查。
一般胸部疾患,常规摄正位X 线胸片,视病情需要加摄侧位片。
胸片要求是吸气时相,脊柱显露,并可观察到心影后肺纹理,图像清晰对比良好,无呼吸运动伪影、无体位扭转偏斜。
儿科疾病X 线检查有其自身特点,特别是婴幼儿患者天性怕陌生人、怕穿白衣服的医务人员,挣扎哭闹不配合检查,导致图像模糊、体位扭转、或呼气时相影响诊断。
婴幼儿呼吸运动以腹式呼吸为主,哭闹时的呼吸规律是:当腹部鼓起时是吸气相,腹部下凹是呼气相。
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_朱彬

良好,食物等不容易嵌合在义齿里面,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
而且由于材料为弹性树脂材料,患者佩戴较为舒适。
常规铸造的局部义齿修复,若患者的后牙缺失或是需要在患者的尖牙或双尖牙上放置金属的卡环,除了会影响美观外,患者在摘带义齿时还会伤及软组织。
隐形义齿采用的弹性树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
另外由于利用了口腔中软组织的倒凹位置进行固定,义齿的卡环以基牙的压面的接触是面的接触,这能减少义齿对基牙产生的摩擦,固位情况较好。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97%的牙列缺损修复成功,失败3例,其原因可能是灌注不全、义齿变型、支托出现移位而导致的人工牙脱落。
因此在制备蜡型基托时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隙保证灌注时树脂能顺利通过。
另外在制备基托时,要保证基托有一定的厚度,避免多度发热,打磨时用力不能过大,要尽量轻柔。
综上所述,隐形义齿可为牙列缺损修复提供一个较好的方法,美观、固位稳定,与口腔黏膜紧贴牢固等,受到患者欢迎。
4参考文献[1]林成信,陈丹,罗君耀.弹性义齿基托与铸造支架联合修复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3,19(4):382.[2]王志松,周玭.隐形义齿64例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17):2787.[收稿日期:2012-10-08编校:徐强]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价值朱彬(陕西省周至县人民医院CT室,陕西周至710400)[摘要]目的:探讨CT在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0例临床怀疑胃肠穿孔的患者的CT结果。
结果:综合对比其他影像学检查分析,20例患者中CT检查全部发现游离气体。
结论:CT对胃肠穿孔不仅可以起到定性诊断的作用,还可以进一步定位诊断以及并发症的观察,都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CT;价值胃肠道穿孔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宝贵的时间,以往主要靠X线片发现腹腔游离气体来诊断,现在随着CT在县级医院的普及,不仅能更准确地进行定性诊断,而且还能进一步行定位诊断,为胃肠道穿孔提供了更快捷、可靠的诊断途径[1]。
影像诊断消化系统考试题及答案

影像诊断〔消化系统〕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胃肠道穿孔的最典型X线征象为〔〕A、咖啡豆征B、阶梯状液平C、膈下新月状气体影D、结肠积气E、肠腔扩张2、直肠癌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A、MRIB、CTC、钡餐检查D、钡灌肠造影3、关于胃肠双比照造影的表达,哪一项错误?〔〕A、胃肠双比照造影可显示微皱襞B、比照剂为钡剂加碘剂C、胃微皱襞是胃小沟和胃小区D、结肠微皱襞是无名沟和无名区E、双比照造影常用于诊断胃肠早期病变4、关于龛影的表达,哪一项错误?〔〕1/18A、胃肠管壁溃烂面凹陷,被钡剂充填称龛影B、切线位观察为突出腔外之含钡影像C、正面观察为无钡剂的透明影D、良性龛影周围粘膜向心性集中无破坏E、恶性龛影周围粘膜常破坏5、胃内充盈缺损不代表哪一种疾病?〔〕A、良性肿瘤B、胃溃疡C、恶性肿瘤D、胃内异物E、胃石〔如胃柿石〕6、某患者腹痛、腹胀、呕吐,未见排气现象,既往有腹部手术史,应首选检查方法是A.钡餐检查超C.立位腹部透视D.钡灌肠7、以下哪项不是食管静脉曲张的表现?〔〕A、下段多见B、粘膜稍宽略迂曲,或呈串珠状充盈缺损C、食管xx下降2/18D、管壁僵硬E、食管腔可略大8、进食梗阻感二月,X线表现食管中段有5cm长狭窄段,壁不规那么,粘膜不连续,狭窄上方食管扩张明显,最可能的是〔〕A、食管癌B、食管静脉曲张C、食管良性狭窄D、贲门痉挛E、胃底贲门癌9、对疑为鱼刺或碎骨片等卡在食管壁的异物,主要的检查方法是〔〕A、摄平片B、食管钡餐C、食管吞钡棉D、血管造影E、透视10、CT检查中,淋巴结〔〕,具有诊断价值。
A、>5mmB、>10mmC、>15mmD、>20mm11、指出哪一项不是恶性溃疡征象〔〕3/18B、环堤征C、指压迹征D、裂隙征E、半月征12、胃粘膜皱襞的改变,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肥厚和萎缩多代表慢性炎症B、破坏xx多为良性溃疡所致C、良性溃疡疤痕可引起粘膜纠集D、恶性肿瘤可引起粘膜皱襞消失E、脑回状外观一般为慢性炎症所致13、以下哪项最能提示胃溃疡恶变?〔〕A、胃小弯侧溃疡B、复合溃疡C、多发溃疡D、溃疡直径大于2cm,边缘呈不规那么结节状E、溃疡位于胃腔轮廓之外,周围粘膜呈星状聚集14、胃溃疡最特征的表现是〔〕A、龛影B、狭颈征C、项圈征4/18E、器官变形15、十二指肠憩室好发部位是〔〕A、十二指肠球部B、十二指肠壶腹周围C、十二指肠水平段D、十二指肠升部16、女性患者,体弱,食后腹痛、胀闷、恶心呕吐,取左侧卧位时病症可缓解,造影示:十二指肠升段笔杆样压迹,近段肠管逆蠕动活泼,拟诊断为〔〕A、十二指肠炎B、十二指肠溃疡C、十二指肠癌D、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17、早期胃癌X线最好的检查方法是〔〕A、不同程度充盈相B、不同体位粘膜相C、加压相D、双比照造影相E、低xx比照造影相18、胃癌的X线征象哪项最有意义?〔〕5/18A、局部蠕动消失B、局部充盈缺损C、幽门梗阻D、触痛明显E、胃腔狭窄19、CT对胃癌检查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用于早期诊断B、显示胃壁增厚程度及范围C、了解癌肿是否向胃外浸润D、显示周围淋巴结肿大E、发现肝或其他脏器转移20、男性患者,50岁,上腹部不适半年,上消化道透视及摄片发现胃窦大弯侧有边界不规那么菜花状充盈缺损,附近胃粘膜中断,蠕动消失。
64排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鉴别诊断中的应用(附22例分析)

2 0 0 9 t o J u n e 2 01 2 i n t e n d e d t O d i a no g s e d s a a c u t e g st a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er p fo r a t i o n a n d h a d n e g a t i v e i f n d i n g s f o a b d o mi n a l p l a i n i f l m, h a d t h e p o s —
・
4 4 3 2・
吉林医学 2 0 1 3年 8月第 3 4卷 第 2 2期
6 4排 螺旋 C T在 胃肠 道 穿 孔 鉴 别诊 断 中的应 用 ( 附2 2例 分 析 )
陈祖蓉 , 宋锦宏 [ 摘 ( 1  ̄ l J , l 省成都市青 白江 区人 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 1 0 0 3 0 )
要] 目的: 探讨 6 4 排螺旋 c T 在胃 肠道穿孔诊 断中的价值 。方法 : 对临床拟诊消化道穿孑 L 的患者 , 先做常规腹 部立位
片, 常规 x片无阳性发 现者 , 进一步做 6 4 排螺旋 c T 。结果 : 拟诊急性 胃肠道 穿孔而腹部立位平片阴性的 2 2 例急诊 患者 , c T均有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v a l u e o f 6 4一s i l c e s p i r l a C T i n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o f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p e f r o r a t i o n . Me t h o d C L i n i c l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
可编辑
胃肠道穿孔的影像学诊断
【摘要】 目的 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的价值探讨。方法 胃肠道
穿孔患者100例常规X线检查。结果确诊74例,26例通过CT检查确
诊。结论 通过放射线检查大部分可以对胃肠道穿孔作出诊断,但有一
部分不能 作出诊断,再经过CT检查95%以上患者可以确诊,对于特
殊患者只要结合临床全面分析认真细致观察是能诊断出胃肠道穿孔
的。
【关键词】 胃肠道穿孔 放射诊断学
胃肠道穿孔常继发于胃肠道溃疡、肿瘤、炎症和外伤等,以胃十
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肠道穿孔多见,男性较多,以40—50岁之间为多
发年龄,多以腹痛、腹胀、呕吐为主要症状。放射线可以检查穿孔的
存在,但不能确定穿孔的原因和部位,CT一般能对此作出正确的诊断。
本文收集我院2008—2009年共100例胃肠道穿孔病例进行整理分析,
目的在于提高影像学诊断胃肠道穿孔的水平论文下载。
1 资料与方法
100例全部经过放射线常规检查,男81例,女19例,年龄12—
76岁。溃疡引起穿孔87例,外伤引起穿孔10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胃
肠道穿孔3例。发病时间来我院就诊最早1小时—2天。放射线检查
精品
可编辑
发现膈下新月形气体影74例,其余26例影像不明显或无特征性影像
而做CT扫描检查,常规层厚10mm,间隔10mm,部分加扫2
精品
可编辑
—3mm薄层。
2 结果
胃肠道穿孔患者一般是气体外漏到管腔外引起腹内异常影像,因
为有气体游动,放设想可以看到双侧膈下新月形或腹腔内圆弧形孤立
气体影,周围无肠管影相邻,如果是炎症或肿瘤引起的穿孔,CT可以
检出穿孔的异常影像。根据CT值确定其病变的性质。3 讨论
胃肠道穿孔是一种并发症,临床上比较常见,一般有明确的病史,
发病时以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前来就诊,体检时患者表情痛苦,
平卧姿态不敢反动,全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胃肠道穿孔
位置不一引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具体有以下几种:胃十二指肠穿孔
最多见,绝大多数穿孔只有一处,多为幽门附近的胃及十二指肠前壁
穿孔,直径一般5cm左右,多有溃疡史。伤寒性穿孔是严重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2%--3%,死亡率较高最显著的位置在回肠末端,80%的穿孔
发生在回盲瓣周围50cm以内,多单发。阿米巴病肠穿孔严重感染时可
发生在盲肠、阑尾和升结肠,发生率1%--4%,死亡率较高。肿瘤引起
胃肠道穿孔多为恶性肿瘤的恶性溃疡局部坏死引发。其他如外伤引起
的胃肠道穿孔也常见,位置因受伤外力作用部位相一致。胃肠道穿孔
的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外,绝大多数需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一般先做
常规的放射线检查,即立位腹平片发现双侧膈下新月形气体影来诊断,
精品
可编辑
但是由于胃肠道穿孔患者大多数有暴食刺激性食物及饭后发病,胃肠
道内容物外泄到管腔外,一部分患者因穿孔口容物堵塞或穿孔口小受
外泄物的刺激挛缩或局部肠系膜等包裹气体不能外游或局限在穿孔区
周围,因此就有一部分穿孔因放射线检查时不能查出特征性影像而不
能作出正确的诊断,现在由于CT的广泛普及和应用,使胃肠道穿孔诊
断准确率得到显著的提高,从而赢得了抢救的时机。同时对确定手术
部位及切口大小范围起到较大的帮助,得到外科医师的赞誉。我们对
一组胃肠道穿孔患者进行了分析:CT的诊断正确率高达95%以上,而
CT前临床及放射线诊断正确率是80%左右,我们对26例首次放射线透
视未发现明确影像学改变的患者再进行CT扫描,大都能正确诊断。我
们发现CT显示为肝脾周围及肝门区裂隙样新月形气体影,而连续层面
观察该气体与肠管无关系,我们认为
精品
可编辑
“孤立气体征”在实际工作中与膈下游离气体具有同样的诊断价
值。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一下三点:怀疑有穿孔时,CT要调整恰当的
窗宽窗位,否则不易与肠内脂肪区分,有疑问时可以在工作站调整观
察。应注意鉴别气腹的来源,游离气体可有多种来源,可来自胃肠道
也可以来自胸部以及女性生殖器官等,要密切结合临床作出正确的诊
断。应注意鉴别气体是否与肠腔内相通,注意是否是间位结肠,同时
我们在观察气体影时也要对穿孔的具体位置原因作出分析判断,以便
临床治疗。总之,对于胃肠道穿孔的患者,在临床检查基础上应做放
射线检查,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患者或放射线检查无明显影像改变的
患者提倡CT检查,CT检查不仅快速准确,同时也可以对胃肠道穿孔
的部位性质进行诊断。我们认为以放射线为首选,以CT检查为支柱,
放射线与CT相结合诊断是准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