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穿孔CT诊断
MSCT增强扫描在消化道穿孔的定位诊断价值概述

MSCT增强扫描在消化道穿孔的定位诊断价值概述摘要:目的:探讨MSCT检查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意义。
方法:从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随机选择64名上消化道穿孔病人,采用X线片及MSCT检查,并对两者的符合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X线片检查符合率显著低于MSCT。
结论:MSCT能提高上消化道穿孔病人的诊断准确率,是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病的首选手段。
关键词:MSCT增强扫描;消化道穿孔;定位;诊断价值引言胃肠穿孔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其发展速度快,起病急,易发生上消化道穿孔。
穿孔后,由于大量的消化液流入腹腔,引起腹膜受到强烈的刺激,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休克。
早期发现和正确的疾病是治疗的关键,为了探索更好的诊断手段,我们在2019年1月-2021年12月间对64名上消化道穿孔病人进行了调查。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随机选取64例上消化道穿孔病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8例,全部病例均有以下临床表现:腹部持续疼痛,部分病人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体检结果显示腹膜刺激征。
1.2方法X线检查:采用美国GE-DR拍片机,患者腹部立位平片。
MSCT采用螺旋CT(GE OPTIMA-64排CT)扫描器对病人进行检查,首先是让所有病人仰卧位,然后做上腹部深呼吸,扫描参数设定为300 mAs、120 kV、5mm、5 mm、2 mm。
扫描的区域是从膈顶至肾下极,采集上腹部的数据,并将其传输至处理工作站,进行MPR的定性和定位诊断。
诊断依据是剖腹探查。
1.3观察指标根据影像学结果确诊是否为消化道穿孔,并且对穿孔定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计数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两组间的比较结果P<0.05,说明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通过对上消化穿孔的MRCT检查,其正确性达100%,与X线片相比,两者的符合率有很大的差别。
检出率很低。
胃肠道穿孔的CT诊断ppt课件

病理:结肠脾曲溃疡型中分 化管状腺癌并穿孔
陈良官,早期改变,四个月后手术,结肠Ca
壁间气泡
间接征象 提示肠壁损伤
手术记录:于乙状结肠可见一肿物,大 小约为2X2cm,质中,中央有溃疡灶并 污秽物附着,溃疡中央可见穿孔灶,大 小约为0.6X0.6cm,见脓液流出。
病理:乙状结肠粘膜慢性炎症, 浆膜面血管扩张、充血,纤维组 织增生伴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 局灶坏死,脓肿形成。
腹腔游离气体的分布及形态
肝脾周围或前腹壁下方区域积气(新月 形) 肝门肝裂及胆囊周围、小网膜囊区、肠 系膜间区积气(小气泡影) 小网膜囊、肠系膜间及前腹壁下方间区 的小气泡影易被忽略。 注意调整窗宽、窗位
小气泡
单独征象对诊断价值有限 ①小气泡出现在伴有周围脂肪间隙模糊 的肠管附近。 ②多量的小气泡聚集在肠管周围。 ③出现在最低平面的肠管周围小气泡。 2个或以上上诉征象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断层图像且密度分辨力高,可发现位于 脏器之间的少量气体,并且螺旋CT具有 连续无间断扫描能力,在诊断少量气腹 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术前CT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助于临 床制定手术方案,减少盲目性探查。
胃肠道穿孔CT征象
Βιβλιοθήκη 直接征象:胃肠道壁的连续性中断。 间接征象:腹腔游离气体及小气泡、腹腔 积液、胃肠周围脂肪间隙模糊、病变肠管 壁增厚或肿块、壁间气泡等。
王彬
胃窦部前壁溃疡穿孔
非最低层面
腹腔积液
小肠系膜、结肠系膜及网膜这些结构的存在,使 积液的分布有一定规律: 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小网膜囊、肝脾周围 及胆囊窝部位 十二指肠水平段穿孔积液:小网膜囊及肾前间 隙 空、回肠穿孔积液:肠襻间及邻近的结肠旁沟 结肠穿孔时积液:结肠旁沟 积液较多时则会出现盆腔积
读片之胃肠道穿孔CT定位诊断思路与经验总结课件

详细描述
腹腔内游离气体通常出现在胃肠道穿孔后数小时内,CT扫描可见气体在腹腔内 自由漂浮,呈现出散在或聚集的小气泡状高密度影。这种表现是由于胃肠道内 的气体通过穿孔处进入腹腔,并在腹腔内扩散和漂浮。
腹腔内游离液体的定位
总结词
膈下游离气体
总结词
膈下游离气体是胃肠道穿孔的典型CT表现,对于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
详细描述
膈下游离气体通常出现在胃肠道穿孔后数小时内,CT扫描可 见气体聚集在膈肌下方,呈现出新月形或曲棍球杆状的高密 度影。这种表现是由于胃肠道内的气体通过穿孔处进入腹腔 ,并向上移动至膈肌下方。
腹腔内游离气体
总结词
病例二:结肠癌穿孔的CT定位诊断
总结词
结肠癌穿孔的CT定位诊断
详细描述
结肠癌穿孔的CT表现通常包括腹腔内游离气体、结肠壁不规则增厚和腹腔积液等。在CT图像上,可 以观察到结肠壁的连续性中断,气体进入腹腔,以及结肠周围脂肪层模糊等征象。这些表现有助于准 确诊断结肠癌穿孔的位置。
病例三:外伤性小肠穿孔的CT定位诊断
影像学特征
对于某些不典型的胃肠道穿孔病例,其CT影像学特征仍需深入 研究和总结。
鉴别诊断
与其他腹部急腹症的鉴别诊断仍需加强研究,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技术进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可能会有更先进的诊断方法 应用于胃肠道穿孔的诊断。
临床应用
希望未来CT定位诊断在临床上的 应用能够更加广泛,为更多患者 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腹腔内游离液体是胃肠道穿孔的常见伴 随表现,其定位有助于判断穿孔部位。
VS
详细描述
消化道穿孔CT诊断

十二指肠穿孔后,腹腔内液体聚集, CT表现为腹腔内低密度影。
腹腔游离气体
十二指肠穿孔后,腹腔内出现游离气 体,通常在右上腹或中腹部。
小肠穿孔的CT表现
小肠壁连续性中断
小肠壁出现裂口,结构不连续。
腹腔游离气体
小肠穿孔后,腹腔内出现游离气 体,分布范围较广。
腹腔积液
小肠穿孔后,腹腔内液体聚集, CT表现为腹腔内低密度影。
症状
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 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血压下降、 意识模糊等休克症状。
病因与病理
病因
消化道穿孔的常见原因包括溃疡、炎 症、肿瘤等,其中胃溃疡和十二指肠 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
病理
消化道穿孔后,消化道内的细菌和消 化液进入腹腔,引起急性腹膜炎,导 致腹腔内大量渗出,严重时可导致感 染性休克。
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消化道溃疡、炎症等基础疾病,降低穿孔风险。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消化道内窥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病变。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对于症状较轻、穿孔较小的患者,可采 用禁食、胃肠减压、抗炎等保守治疗措 施。
VS
手术治疗
对于症状严重、穿孔较大的患者,应及时 进行手术治疗,如穿孔修补术、部分肠切 除术等。
大肠穿孔的CT表现
大肠壁连续性中断
大肠壁出现裂口,结构不连续。
腹腔游离气体
大肠穿孔后,腹腔内出现游离气体,通常在腹膜 后或盆腔。
腹腔积液
大肠穿孔后,腹腔内液体聚集,CT表现为腹腔内 低密度影。
04
CATALOGUE
CT诊断的临床应用
诊断准确性评估
诊断准确性
CT诊断消化道穿孔的准确性较高,能够清晰显示穿孔部位、大小以及腹腔内积 液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多层螺旋CT在消化道穿孔中的诊断作用(附32例分析)

例, 年龄 1 8 8~ 8岁 ( 平均 5 . 0 6岁 ) 临床 主要 表 现 , 为腹痛 、 腹胀 、 吐 、 呕 发热 、 血压 性 休 克 。3 低 2例均
在 就诊 后 2 h内摄 立 位 x线 腹 部 平 片 和 腹 部 C 4 T
检查 。
同一 病例游 离气 体 可 出现 在 2处 或 2处 以上 。腹
2 结 果
2 1 手术及病 理 . 3 2例经 手术及 病理 证实 : 十 胃、
二指 肠 溃疡 穿 孔 2 l例 ( 中 胃 8例 , 二 指 肠 1 其 十 3
例 )溃疡 型 胃癌穿孑 例 , , L 1 腹部外 伤 7例 ( 中空 3例 。 结 ,
22 C . T主要 征 象 C T扫 描 , 消化 道 穿 孔 主 要 表 现腹 腔 内游 离 气 体 、 盆 腔 积 液 , 及 腹 膜 炎 、 腹 以 胃
肠 道壁 改变 、 部 包 块 、 腔 积 液 , 局 胸 同一 病 例 可 以
分析 , 旨在探讨 多 层螺旋 C T在 消化 道 穿孔 中 的诊
值 . 国 临床 保 健 杂 志 ,04, 2 :7~ 9 中 2 0 7( ) 9 9 .
多层 螺 旋 C T在 消 化 道 穿 孔 中 的诊 断作 用
附3 2例 分 析
李 鹏 尹长 山
消化 道 穿 孔 ( iet et c pr rt n T ) dgs v r t ef a o ,D P i a o i
2 0 4 4. 0 6. 7
患者乐 于接受 。本组 临床 实践 证 明 , 检查 可 清 B超
楚显示病 变 阑尾 的声 像 图 , 仅 为 急 性 阑尾 炎 的 不
临床诊 断提 供 客 观 依 据 , 可 协 助 鉴 别 或 确 诊 一 还 些 临床误 诊 为 急性 阑尾 炎 的其 他 腹 痛 性 疾 病 J 。 本 组资 料 临 床 误 诊 率 1.5 ( 2 10 。 B超 检 37 % 2/ 6 ) 查 使急性 阑尾 炎 的临 床 诊 断 正 确 率 得 到 提 高 , 同
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

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胃穿孔简介胃穿孔是指胃壁发生破裂,导致胃内容物进入腹腔。
这是一种严重的医学急症,常见于腹部外伤、溃疡病变、肿瘤等疾病。
及时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性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和确定治疗方案。
通过影像学检查能够确定穿孔的类型、部位、大小以及周围影像学改变等信息,为术前评估和手术决策提供依据。
影像学诊断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胃镜检查。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应症。
X线检查X线检查是胃穿孔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之一。
患者需要饮服钡剂,然后通过X线观察钡剂在胃腔中的流动情况。
优点是简便、易于操作,能够快速检测出穿孔的存在。
缺点是不能直观地观察到穿孔口的具体情况,并且无法评估穿孔的大小和位置。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非常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胃穿孔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通过CT扫描可以准确地确定穿孔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周围器官的影像学改变。
优点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分辨率,可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有助于术前评估和手术决策。
缺点是相对费时费力,对于一些不能耐受扫描的患者可能会有一定的限制。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通过将柔软的胃镜插入患者的食道,进而观察胃壁的状况。
它是一种非常直观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到穿孔的部位,确定穿孔的大小和形态。
优点是非侵入性,可以检查胃黏膜的其他病变。
缺点是有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引起针对性穿孔,并且无法评估穿孔周围的情况。
胃穿孔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
X线检查、CT扫描和胃镜检查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各自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
医学影像CT在消化道穿孔的应用

未来展望
技术进步
01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CT的图像分辨率和诊断准
确性有望进一步提高。
标准制定
02
期待未来能够制定更加完善的诊断标准,提高医生间的诊断一
致性。
普及推广
03
通过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医学影像CT设备的配置和培训,提高其
在消化道穿孔等临床应用中的普及程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扫描过程
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扫描范围和参数,进行腹部CT扫描。 扫描过程中,患者需保持静止,避免 移动。
诊断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CT诊断消化道穿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病情。同 时,CT还可以提供腹部其他脏器的影像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局限性
CT诊断消化道穿孔对于较小穿孔可能存在一定的漏诊率。此外,CT扫描有一定 的辐射剂量,对患者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
医学影像CT在消化道穿孔 的应用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引言 • 医学影像CT在消化道穿孔诊断中的应用 • 医学影像CT在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应用 • 医学影像CT在消化道穿孔预后评估中的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用 • 医学影像CT在消化道穿孔应用中的挑战与
展望
01
引言
消化道穿孔的背景和重要性
01
05
医学影像CT在消化道穿孔 应用中的挑战与展望
技术挑战
图像分辨率
目前医学影像CT的图像分辨率有 限,对于微小的消化道穿孔可能
难以准确识别。
伪影干扰
由于CT扫描过程中可能受到多种 因素影响,如呼吸运动、胃肠道 蠕动等,导致图像出现伪影,影
(医学课件)消化道穿孔CT诊断

1.胃 2.十二指肠降部 3.结肠肝曲 4.盲肠 5.空肠 6.回肠末端 7.左肾上腺 8.脾 10.膈脚 11.胰尾 12.左肾 13右腰大肌 14.右髂总动脉
14
15
1.胃 2.十二指肠 3.结肠 5.胆囊 .
16
17
2.十二指肠水平段
2
18
2 34
1 1
2 7
1.胃 2空肠 3.升结肠 4.降结肠 6.横结肠 5.十二指肠水平部
45
回肠穿孔
46
病例9
47
48
乙状结肠肿瘤破裂伴穿孔
49
病例10
50
51
急性空肠溃疡穿孔
病例11
52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53
病例12
54
横结肠穿孔
55
病例13
56
阑尾炎伴粪石嵌顿,穿孔
57
病例14
58
食道上段异物伴穿孔
59
60
穿 孔
溃疡
粘
膜
肌
浆
层
膜
22
消化道溃疡穿孔
酸、碱性 肠内容物
腹腔
休 克
穿
化学性
孔
腹膜炎
3-5小时后 刺激症状
可减轻
细菌性 腹膜炎
弥漫性 腹膜炎
23
临床表现
胃肠道穿孔:突发性上腹疼痛,逐渐加重而弥漫全腹,并 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征象。穿孔很小或者被 堵塞,腹腔漏出物少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11
6
1
2
5
4
3
19
11
2
3
1. 空肠 2. 降结肠 3. 升结肠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1 2 7
6
1 2
1.胃 2空肠 3.升结肠 4.降结肠 6.横结肠 5.十二指肠水平部
3
5
4
1 2
3
1
2 3
1
1. 空肠 2. 降结肠 3. 升结肠
消化道穿பைடு நூலகம்的常见原因
• • • • • 溃疡(胃及十二指肠常见,十二指肠最常 见) 外伤(小肠发病率最高) 炎症(小肠,阑尾。急性阑尾炎坏死,坏 死性肠炎) 肿瘤(结肠,癌肿中心坏死所致) 异物(食道)
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病例12
横结肠穿孔
病例13
阑尾炎伴粪石嵌顿,穿孔
病例14
食道上段异物伴穿孔
病例1
乙状结肠破裂
病例2
1
2
3
4
升结肠肿瘤,盲肠穿孔
病例3
横结肠肿瘤,升结肠穿孔
病例4
胃贲门Ca伴穿孔
病例5
十二指肠球溃疡穿孔
病例6
胃窦部慢性溃疡穿孔
病例7
直肠穿孔伴腹盆腔积血
病例8
回肠穿孔
病例9
乙状结肠肿瘤破裂伴穿孔
病例10
急性空肠溃疡穿孔
病例11
空 肠 与 回 肠 区 别
空肠: 径粗,壁厚,色红,弓稀,脂肪少。 粘膜环状皱壁多而高,粘膜内散在孤立淋巴滤泡。 回肠:径细,壁薄,色白,弓密,脂肪多。 环状皱襞疏而低,粘膜内除有孤立淋巴滤泡外,尚 有集合淋巴滤泡。
各段肠道扩张表现
1.胃窦
4 1 2 5 3
2.角切迹 3.胃体 4.膈 5.横结肠
6.降结肠
7.空肠 8胰头 9.胰体 10.脾 11.左腰大肌
1.胃 2.十二指肠降部 3.结肠肝曲
4.盲肠
5.空肠 6.回肠末端
7.左肾上腺
8.脾 10.膈脚 11.胰尾 12.左肾 13右腰大肌 14.右髂总动脉
1.胃 2.十二指肠 3.结肠 5.胆囊 .
2
2.十二指肠水平段
2 3 4
食道穿孔:常见临床症状是颈部、胸骨后剧烈疼痛,吞咽 困难、呕血、发热、颈部皮下有气肿,纵膈气肿、液气胸, 口腔或鼻胃管中有血,可有咳嗽及喘鸣。
消化道穿孔CT征象:
1、腹腔游离气体。
2、腹腔积液。
3、肠壁增厚。
4、系膜密度增高。
5、肠壁连续性中段。
螺旋CT在急性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较X线腹部立卧位高 CT不仅能确定有无胃肠道穿孔,而且能较腹部平片更迅速准确地 判断腹腔游离气体的有无、多少,并可根据CT征象及游离气体的 分布特点准确判断穿孔部位。
消化道溃疡穿孔
指活动期溃疡逐渐向深部侵蚀,将胃肠道穿破,胃肠内容物进 入腹腔。
穿 孔
溃疡
粘 膜
肌 层
浆 膜
消化道溃疡穿孔
酸、碱性 肠内容物 腹腔 化学性 腹膜炎 3-5小时后 刺激症状 可减轻 细菌性 腹膜炎 弥漫性 腹膜炎 休 克
穿 孔
临床表现
胃肠道穿孔:突发性上腹疼痛,逐渐加重而弥漫全腹,并 有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征象。穿孔很小或者被 堵塞,腹腔漏出物少的患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消化道穿孔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放射科 董金凤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道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 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X线检查时,通常将小肠袢按部位分为六组
第一组为十二指肠,位于腹上区; 第二组为空肠上段,位于左腹外侧区; 第三组为空肠下段,在左髂区; 第四组为回肠上段,位于脐区; 第五组为回肠中段,在右腹外侧区; 第六组为回肠下段,右髂区、腹下区和盆腔
6.空肠
6
1.胃窦
2.角切迹 3.胃体 4.膈 5.胆囊
6.结肠肝曲
7.横结肠 8.空肠 9.升结肠 10.肠系膜
1胃底
2.胃体 3十二指肠上部
4.胆囊
5.肠肝曲 6.结肠
7.空肠
8.回肠 9.肠系膜
10.肝脏门静脉
11.腹腔干 12.脾
13.胰头
14.胰体
1.胃 2.十二指肠上部
3.胆囊
4.结肠肝曲 5.升结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