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检 出率 低 : 胃镜 、 肠 镜 及 胶 囊 内镜 对 于发 现 累 及 黏
膜 病 变 的敏 感性 较 高 . 但 对 于黏膜 下病 变 的 检 出率 低. 且 不能 了解 胃肠 外 的腹腔 状况 。笔者 采用 1 6排
1 ) 肠 道 准备 : 检 查 前 一 晚进 流 质饮 食并 口服 清 洁 胃肠 道 制剂 ( 如 复 方 聚 乙二醇 电解质 或 其 他 清 洁
像( MP R) 、 曲面 成 像 ( C P R) 、 高密 度 成 像 ( MI P ) 及 容积 成 像 ( V R) , 多方 位 显 示 胃 、 全肠道 、 血管 、 淋 巴结 , 以 及 腹 腔 其 他
脏器等详 细情况 . 从 而 对 病 变 进 行 综 合 分 析 及 判 断 。结 果 2 9例 胃肠 道 病 变 中 , 胃癌 5例 , 肠梗 阻 1 0例 , 肠穿孔 2
螺旋 C T增 强 扫 描 对 2 9例 胃肠 道 病 变 患 者 进 行 检
测. 现对其 C T表 现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探讨 1 6排 螺
肠 道药 物 番泻 叶等 ) 。 检 查前 4 h开始 口服 阴性 对 比
剂 等渗 的甘 露 醇溶 液 1 5 0 0 mL ( 配 置方法 : l 7 5 0 mL 的水+ 2 5 0 mL的甘 露 醇 溶 液 。 共 2 0 0 0 m L ) 。 1 h内
腔情况 . 有 利 于 病 变 整 体 状 况 的评 估 。 对 疾 病 分期 及 治 疗 后 的随 访 有 较 大 的 优势 。
关 键 词 :胃 ; 肠道 ; 对 比剂 ; 增强 ;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机
中图分 类号 : R 4 4 5 . 3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

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胃肠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对于一些胃肠病变的诊断,传统的检查方法往往难以准确、全面地显示病变的范围和性质,因此影响了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而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因其高分辨率、快速成像和全方位观察等优点,成为了胃肠疾病诊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主要探讨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术对胃肠病变的诊断效果。
一、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的优势1. 高分辨率成像: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对胃肠道的细小病变和病灶进行清晰的显示,有利于早期病变的发现和诊断。
2. 快速成像:相比传统的胃肠道造影术和内窥镜检查,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成像速度更快,患者耐受性更好,不需要进行胃肠道内镜检查的进食禁忌等准备工作,降低了患者的不适感。
3. 全方位观察: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进行胃肠道的全方位观察,不受人体结构的限制,可以显示整个胃肠道的各个角度和区域,有利于了解病变的全貌和分布情况。
1. 胃肠道息肉的诊断: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胃肠道息肉的位置、形态和大小,结合三维重建术可以对息肉的表面形态和结构进行更加精细的观察,有助于区分息肉的良恶性。
2. 胃肠道溃疡的诊断: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准确显示胃肠道溃疡的大小、深度和位置,同时能够观察到溃疡周围的粘膜情况,有利于了解溃疡的活动度和愈合情况。
4. 胃肠道炎症的诊断: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对于胃肠道炎症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清晰显示炎症部位的肠壁增厚、炎性浸润等特征,对炎症的范围和程度有较好的显示。
1. 辐射剂量较大: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虽然成像速度快,但是相比传统的检查方法辐射剂量较大,对于长期需要重复检查的患者存在一定的辐射损害风险。
未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改良胃肠低张多层螺旋CT扫描在对于胃肠疾病的诊断效果将会更加准确和全面。
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肠道异物中的价值分析

·经验交流·多层螺旋CT 在诊断胃肠道异物中的价值分析曹军朱益祥顾东华DOI :10.13558/ki.issn1672-3686.2019.012.024作者单位:314300浙江海盐,海盐县人民医院放射科消化道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发生在咽部、食道上段多见,而滞留在胃肠道中的异物少见,病史往往不清,但更易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内镜证实的胃肠道异物的多层螺旋CT (multi-slice CT ,MSCT )资料,探讨MSCT 在胃肠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海盐县人民医院通过MSCT 诊断并经手术病理或内镜证实的消化道异物患者11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5~85岁;病程1h ~3d ,最长1例异物滞留空肠达10年。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检查前口服1000ml 温开水充盈胃肠道。
使用16排螺旋CT (由美国通用公司生产),采用螺旋扫描方式,CT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130kV ,管电流110~160mA ,视野27~35cm ,扫描层厚5mm ,重建为1.25mm ,重建间隔为0.8mm ,扫描矩512×512,螺距0.923~1.172。
影像减薄至1.25mm 后送工作站,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处理,以充分显示异物的性质、大小、形态和消化道中的位置,以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
2结果11例患者经MSCT 常规扫描后再行薄层重建,结合多平面重建(multi-planner reformation ,MPR )后处理技术均能清晰显示异物。
3例患者鱼刺位于胃内,包括1例鱼刺刺穿胃壁,CT 所见肝Ⅲ段与胃窦部之间纤维索条样渗出影,并可见一纵向条状骨性异物贯穿胃壁及肝Ⅲ段,形成肝胃韧带区域周围化脓性蜂窝组织炎,累及邻近的胃壁,并在肝内形成多发脓肿(封三图4、5)。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胃肠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徐小平;邹婷婷;胡明华【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年(卷),期】2014(000)011【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胃肠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对29例胃肠道病变患者,先采取肠道清洁,定时口服足量对比剂后,再行全腹16排螺旋CT增强扫描,然后运用计算机后处理软件,获取高质量的多平面成像(MPR)、曲面成像(CPR)、高密度成像(MIP)及容积成像(VR),多方位显示胃、全肠道、血管、淋巴结,以及腹腔其他脏器等详细情况,从而对病变进行综合分析及判断。
结果29例胃肠道病变中,胃癌5例,肠梗阻10例,肠穿孔2例,小肠炎性病变3例,小肠间质瘤1例,小肠淋巴瘤1例,结肠癌6例,结肠息肉1例。
结论口服阴性对比剂结合螺旋CT增强扫描,辅以计算机后处理软件,可多方位显示胃肠道病变所在肠腔内外及肠壁的形态学改变,以及全腹腔情况,有利于病变整体状况的评估,对疾病分期及治疗后的随访有较大的优势。
【总页数】3页(P97-99)【作者】徐小平;邹婷婷;胡明华【作者单位】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影像科,南昌 330003;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影像科,南昌 330003;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学影像科,南昌33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相关文献】1.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2.320排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3.320排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在腮腺占位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4.全腹三期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在结肠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5.多层螺旋CT小肠低张造影在胃肠道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6层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孔 部 位 有关 的 c T征 象 有 : 邻 近 肠 壁 的游 离 气 泡 影 , 局 限 性 肠 壁 的增 厚 , 邻 近 肠 壁 脂 肪 间 隙 密 度 条 片状 增 高 , 特 定 部 位 的腹 腔 积 液 , 胃肠 道 壁 连 续性 中 断 。 结论
的作 用 。
1 6层 螺旋 C T及 三维 重建 技 术 对 胃肠 道 穿 孔 的定 位 具 有 很 高 的 应 用 价 值 , 特 别 是 其 中 的 胃肠 道 壁 连 续 性 中断 具 有 特 异 性
急 性 胃肠 道 穿 孔 是 常 见 急 腹 症 , 早 位 有 关 的 C T征 象 . 重 点 观 察 有 无 胃肠 壁 续 性 中断 2例 , 结肠 穿孔 2 例 , 全 部 能 显
期 明 确诊 断 至 关 重 要 ,尤 其 明 确 胃肠 道 的 连续 性 中断 。
示 结 肠 壁 的 连 续性 中断 。
物穿孔 , 可直 接看 到 异 物 影 穿 破 肠 壁 , 邻 面 空 间 分 辨 率 的 一 致 ,在 图 像 后 处 理 工
1 . 1 一 般资料 : 本组 2 0例 , 男性 1 3例 , 近 腹 腔 内见 有 少 量 游 离 气 体 影 :另 5例 作 中 可 以 获 得 空 间 分 辨 率 极 佳 的 各 种 重
病情重 , 变化快 , 如 不 及 时处 理 , 甚 至 诊 断 提 供 了 一 种 最 佳 的影 像 诊 断 技 术 。 胃、十二指肠球部溃 疡穿孔 1 0例 , 6例 急 , 本文 收集经手术病 理证实 , 并有完整 1 6 表现为 胃、 十二指肠壁局限性增厚 , 周 围 危 及 生命 。 以 往 大 多 采 用 x线 平 片 及 B
女 性 7例 ; 年龄 2 5 ~ 7 5岁 , 平均 4 1 - 2岁 。 表 现 为 肠 壁 局 限性 增 厚 ,周 围脂 肪 密度 建 图像 。 因 此 多 层 螺旋 C T 已逐 渐 成 为 胃
X线与CT应用于胃肠道穿孔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表1 螺旋C T 平片扫描及X 线平片扫描与手术结果符合程度
床急腹症 ,在 急诊 就医 中比较多见 ,迅 速准确地诊断 A G P对 临 床救治具有重 要作用 [ 】 ] 。常规的腹部 x线平 片检查在 A G P的诊 断 中最为常用 ,但该 种检查 方法除对腹 腔积气 的显 示效果较 好 外 ,无 法显示病 变所 在穿孔位 置 的具 体信 息 [ 2 ] 。近 年来 ,螺 旋 C T在基层 医院 中得 到广泛 应用 ,这对术前掌握病变破裂 穿孔 的 具体 部位 ,分 析治疗 可能 的并 发症具 有重要 意义 ] 。本组研 究
1 . 2 检 查 方 法
2 4 h以后 才 出现 ,这无 疑增加 了合 并腹腔脓 肿及死亡 风险 ,因 ( 5 5 . O %) ,消化 道 恶性 肿 瘤 8例 ( 2 0 . 0 %) ,外 伤 4例 ( 1 0 . 0 %) ,阑 此 快速诊 断、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x线平 片为临床最 为常用 的一 种 A G P诊 断方 法 嘲,7 0 %患 者可显示游离气体存 在 ,这是因为部分 A G P患者腹部平片发现
如下 。 1 资 料 与 方 法
与 X线平片扫描结果 比较 。P < O . 0 5
3 讨 论
A G P是临床多见的一种急腹症 ,A G P致病 因素 : f 1 ) 消化道溃 如钝 器伤 、结 肠镜 检查 医源性 损伤 及手 术损 伤 ; ( 4 ) 肿 瘤 坏死 等 】 。消化 道穿孑 L 诱 发碱性胆 汁 、胃酸或 肠 内容 物外溢 到腹膜
腔 中,诱发腹 膜炎及 细菌性腹膜炎 。A G P一般均需要 手术 ,早
回顾性总结 了 4 O例 A G P患者行 多层 螺旋 C T的诊 断效果 ,报道 疡 , 尤其是十二指肠球部的严重溃疡 ; ( 2 ) 憩室穿孔 ; ( 3 ) 各种 创伤 :
CT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CT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摘要】传统的胃肠道检查技术是依赖腔内造影所获得的,能反映病变造成被检器官的病理形杰与功能异常图像间接地作出诊断的。
而具有高密度分辨率的CT则完全不同,它不需要借助于造影技术能直接显示胃肠道各器官本身及病变对其所造成的异常改变。
【关键词】CT;胃肠道;诊断1胃肠道CT检查的特点在胃肠道疾病的诊断中CT有许多优点:①显示病变全面:由于CT检查能直接显示病变本体,它不但能显示胃肠道器官腔内的变化,还能观察到被检脏器壁层的形态改变,更能发现病变所造成的器官腔外情况,这对占位性疾病来说是极为有用的。
②帮助定性: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CT衰减值。
CT可对显示的病变做CT值测量,从而帮助判断病变的性质是液性还是实质性,是均质性还是不均质性,甚至可做组织学定性,如脂肪瘤的诊断。
③测量大小:传统的造影检查一般只能部分地勾出病变的形态,无法确定病变的真实大小。
CT对不同质地的占位病变都能完整地加以显示,因此就能测量病变的真实大小。
④有利病变定位:横断面成像的CT检查,能同时显示出该断层面内的全部脏器结构,对疾病的定位诊断要明显优于传统的胃肠道造影检查。
⑤恶性肿瘤做分期诊断:CT扫描对纵隔、腹腔、后腹膜腔及盆腔内的重要脏器和增大的淋巴结同样也能加以显示,这对胃肠道恶性病变的术前分期诊断极有帮助,能对病变的扩展范围、有否癌栓、淋巴结的转移作出判断,可作出病变能否被手术切除的初步诊断。
2胃肠道CT检查方法2.1平扫在卧位或半坐位状态下直接进行CT横断面或冠状面扫描,称为CT平扫。
在胃肠道疾病诊断中可单独应用,如诊断胃肠道穿孔、异物等。
亦常与增强扫描并用。
为使在CT图像上能清晰显示胃肠道器官,做平扫前必须进行胃肠道准备,以清除胃肠道腔内留有的食糜或残渣,并向腔内引入对比剂。
不同的胃肠道器官有其不同的准备与对比剂引入方法,理想的胃肠道腔内对比剂,应符合:①能被患者接受,无嗅无味。
②性质稳定,多量服用无毒、副作用。
胃肠道穿孔X线与CT诊断对比

的血性腹水 ; ②切除有或无钙化斑 的大网膜 , 减少手术 后潜在的感染因素 ; ③切除胆囊 , T管引流, 除发 行 清 生胆源性胰腺炎的始动因素 ; ④行空肠造瘘 , 便于手术 后早 日行肠 道 内营养 , 避免食 物 经 胃后刺 激胰腺 分泌 ; ⑤不论术中发现胰腺有任何改变, 如充血 、 水肿 、 甚至 发黑 , 不要 处理胰 腺 , 在 胰 腺下 缘 放 双 套 管 , 于 都 仅 便 术后 的局部高渗灌洗 ; ⑥盆腔 内放置引流管 , 便于引流 术中腹腔 内的残余 积液 , 而对 于非胆 源性 S P的患 A 者, 可以不做胆囊切除, 不行胆总管探查。S P的治疗 A
9 3 :0 2 8 ( ) 2 7— 0 .
腺, 都只能加重病情。③对胰 腺大范 围干扰是手术后
发 生严 重感 染 的根本 原 因 。传 统 的大规 模 干扰胰 腺 的 手术方 法 , 不仅破 坏 了胰 腺 的完整 结构 , 自愈能 力 的 使 胰 腺难 以恢 复 , 时 电是 细 菌移行 的场所 , 成胰 腺 的 同 造
[ ] 田雨霖. 1 急性胰腺炎重度制定标准及预后估计 [] 实用外科 杂志 ,92 l (Z :1 60 J. 19 ,2 1 )6 9— 2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垫盟堂塞堕生!旦箜!!堂蔓!塑垦!!堕!里!!盟堡!壁211111Y堕!:!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937·腹部影像学·胡荣剑,鲁莉琴,潘纪戌【摘要】目的:评价胃肠道穿孔的螺旋CT诊断价值。
方法:33例经手术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中,术前行腹部平片检查者28例,腹部CT扫描者33例。
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
结果:本组中X线平片和CT显示腹内游离气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1.4%(20/28例)和90.9%(30/3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
cT显示腹内游离气体呈新月状或小气泡影(n一30),胃肠穿孔处周围局限性积液或蜂窝组织炎(n一21),阑尾周围脓肿(n一4),肠梗阻(n一8),胃肠壁增厚(n一16),胃肠壁肿块(n一2),少量腹水(n一5)。
术前CT对胃肠道穿孔病因诊断的符合率为87.9%(29/33)。
结论:螺旋CT对诊断胃肠道穿孔及其病因和并发症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胃肠道;穿孔;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放射摄影术【中图分类号】R814.42;R656.6;R65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313(2006)09一0937一04ValueofSpiralCTintheDiagnosisofG嬲troint髂tinaITractPerforationHURong—jian,LULi—qin,PANJi—shu.DepartmentofRadiology,Be订ingHospital,MinistryofHealth,Be巧ing100730,P.R.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valueofspiralCTinthediagnosisofdigestivetractperforation.Methods:33withdigestivetractperforationprovedbysurgerywereanalyzed.AllofthesewereexaminedbyabdominalCTand28hadabdominalX—rayfilmpreoperatively.Results:Theofdigestivetractperforationinthisstudyweremainlyinflammation,ulcer,tumorandtrauma.ThepositiverateofdemonstratingfreeairwithinabdominalcavityexaminedbyX—rayfilmandCTwere71.4%(20/28)and90.9%(30/33)respectively(P<0.05).ThedirectCTsignofdigestivetractperforationwas”crescent”or”bubble”signformedbytheairwithinperitonealcavityandretroperitonealspace,whichweredetectedin30cases.Theotherfindingswereshowinglocalizedfluidcellulitesadjacenttothegastrointestinaltractperfo—ration(n一21)andappendicealabscess(n一4).8associatedwithbowelobstruction,16withgastrointestinalwallthickening,2withgastrointestinalmassand5withascites.ThepreoperativediagnosticaccuracyofCTfortherelatedwithdigestivetractperforationwas87.9%(29/33).Conclusion:ThisstudyindicatesthatspiralCThasmoreadvantagesinthediagnosisofdigestivetractperforation.【Keywords】Gastroinstestinaltract;Perforation;Tomography,X—raycomputed;Radiography腹部X线平片观察膈下游离气体是诊断胃肠道穿孔的重要依据,但其准确性有限,文献[1_3]报道CT诊断气腹具有明显优势。
本文搜集3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穿孔患者的平片和CT资料,讨论几种常见病因所致胃肠道穿孔的CT特征及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本组33例中男24例,女9例,年龄15~72岁,平均43.5岁。
每例患者均有腹痛症状,其中28例在术前临床曾疑有胃肠道穿孔并行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
33例均行腹部螺旋CT扫描,其中行CT平扫8例,CT增强扫描14例,CT平扫和增强扫描11例。
采用GELightspeed8层螺旋CT机,成像参数:进床速度17.5mm/O.8s,螺距0.875,重建层厚5mm,间隔5mm。
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优维显100ml,经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流率2.5~3.oml/s。
28例临床怀疑为胃肠道穿孔者扫描前未服阴性对比剂。
25例行常规上腹部CT扫描;9例有下腹部痛者,除1例仅做上腹部CT扫描外,其余8例均行全腹部及盆腔CT扫描。
CT图像采用常规腹部和纵隔窗位观察。
本组33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原发病为溃疡病13例、炎症11例、肿瘤6例、外伤3例;穿孔部位分布在胃4例、十二指肠12例、小肠2例、结肠8例、阑尾6例和胆囊1例,其中1例胃窦癌侵及胆囊穿孔和1例胆囊癌侵及结肠肝区穿孔。
比较腹部X线平片和CT对腹内游离气体的检出率,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
分析各种病因所致胃肠道穿孔的CT表现。
结果戌),薯养羞篷藉善;o北京'卫生部北京医院放射科‘胡荣剑、潘纪28例行腹部平片检查者中,20例显示有膈下游离戌),普外科(鲁莉琴)28例行腹邵平片检查者中,20例显不有膈F游离部医墨嘉葆寥耀裂‘196卜’,男'武汉人剧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腹气体,阳性率为71.4%,原发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部医学影像诊断工作。
气体,阳性翠为71.4%,J泉发病以胃十二指肠溃疡芽938垫盟堂塞堕生!旦箜!!鲞箜!塑墨!!垫!!些生!!:量望:∑!盟!:!孔者居多(共12例);8例阴性者中阑尾炎穿孔占6例。
33例行CT检查者中,CT检出气腹30例,阳性率为90.9%。
两种检查对气腹的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Y2—3.89,P<o.05)。
本组30例CT显示腹内游离气体分布如下:肝前间隙19例次(图1a)、肝十二指肠韧带12例次(图1b)、肝门和肝裂6例次、胆囊周围4例次、前腹壁下方6例次、肠系膜间6例次(图2a)、小网膜囊区3例次(图2b)、后腹膜区4例次(图3)、脾周和肝肾隐窝各2例次、阑尾或升结肠周围3例次(图4)、胆囊腔(图5a)和阑尾脓肿腔内各2例次。
另有2例阑尾脓肿腔内未见气体影。
肝脾周围或前腹壁下方区域积气多表现为新月状,部分也呈小气泡影;肝门肝裂及胆囊周围、小网膜囊区、肠系膜间区积气多表现为小气泡影。
小网膜囊、肠系膜间及前腹壁下方间区的小气泡影在常规腹部窗位上不易发现,在纵隔窗位时显示清楚。
其它CT表现有:胃肠穿孔处周围局限性积液或蜂窝织炎21例,阑尾周围脓肿4例,肠梗阻8例,胃肠壁增厚16例、缺损7例、肿块2例,少量腹水5例。
本组30例CT显示腹内游离气体者中,术前CT正确诊断病因者26例(86.7%),4例(13.3%)术前未能正确诊断相关病因,包括十二指肠溃疡穿孔3例,其原因由于溃疡穿孔处孔径小、肠壁增厚和缺损不明显以及周围炎性渗出反应轻;回肠憩室炎穿孔1例,此例因术前仅行上腹部CT扫描,未能显示穿孔部位。
本组3例(9.1%)CT未发现腹内游离气体者,术前CT也提示胃肠道穿孔的可能性,其中2例为阑尾周围脓肿,1例为十二指肠外伤性穿孔,CT仅显示腹膜后血肿,术中发现十二指肠至近端空肠间浆膜层破裂达10cm和直径1cm的肠壁全层穿孔(图6)。
综上所述,本组CT术前诊断胃肠道穿孔之相关病因的符合率为87.9%(29/33)。
讨论1.腹部平片和CT对气腹的检出既往临床判断胃肠道穿孔主要依靠腹部立位平片显示膈下游离气体,然而文献[11报道其阳性率70%~80%,有的仅为46.5%[4],本组阳性率为71.4%,与文献报告基本相似。
腹部平片出现假阴性的原因较多:如穿孔小或为含气少的阑尾和小肠穿孔故腹腔积气少或积气吸收等;非膈下积气,如在后腹膜、小网膜囊腔、图1胃幽门溃疡穿孔。
a)肝门层面cT示肝前上间隙新月形积气(箭头),胆囊窝积气(长箭),肝门间隙和肝胃韧带间隙多个小气泡征(短箭);b)肾门上方层面CT示胃幽门区胃壁水肿增厚,粘膜中断、缺损(长箭),周围渗出和游离气体呈小泡征(短箭)。
图2十二指肠降段溃疡穿孔。
a)下腹部CT示前腹壁下气液平征(黑箭),肠系膜间多个小气泡,结肠旁沟少量积液(白箭);b)上腹部CT示小网膜囊区小气泡征(箭)。
图3十二指肠水平段穿孔。
肝门、肝裂、后腹膜间隙(箭)积气,部分肝左叶腹前壁疝。
图4急性阑尾炎穿孔。
下腹部CT扫描示阑尾肿胀增粗,阑尾右侧壁外可见一小气泡(箭),阑尾周围炎性渗出改变,小肠梗阻扩张。
丝盟堂塞壁生!旦箜!!鲞箜!塑垦!!垃!!翌!生!!墨塑!∑!堕!:1939图5胆囊癌合并胆囊一结肠内瘘。
a)左肾上极层面CT示肝内胆管扩张,胆囊腔内少量气体影(黑箭),胆囊壁增厚和胆囊管软组织肿块(白箭);b)稍下方层面cT示胆囊底部肿块侵及右半结肠肝曲外侧壁(箭)。
图6十二指肠外伤性穿孔。
CT增强扫描显示腹膜后血肿大小3cm×7cm(箭),未见强化,血肿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受压向变形前方移位。
肠系膜间和阑尾周围的小气泡等在平片上不易显示‘1·4|。
由于CT为断层图像且密度分辨力高,可发现位于脏器之间的少量气体,并且螺旋CT具有连续无间断扫描能力,在诊断少量气腹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本组CT气腹检出率为9o.9%,与腹部平片比较,两者对气腹的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o.05)。
本组3例CT未检出气腹者、中,2例:阑尾穿孔和1例外伤性肠穿孔者在腹腔、后腹膜区甚至阑尾脓肿腔内均未见积气征。
因此在临床急腹症者的CT上未见气腹时,也不能除外胃肠道穿孔的可能。
需要指出,正确地选择CT图像的观察窗位和扫描范围是提高气腹检出率的重要方法。
笔者发现在常规腹部窗位上观察位于前腹壁下方和肝内缘旁以及小,网膜囊腔的少量气体或小气泡影时较困难,容易漏诊,一般用纵隔窗位效果较好,必要时加作左侧卧位的CT扫描[1“],也有助于提高气腹检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