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优秀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ppt课件

34
我来试试看
• 在课文中找出运用了“打比方” 这种说明方法的句子,并且试着 分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的好处。
35
试着把红色变成黑色
分的池沼是引用活水的,并不是全部都
是这样的。如果去掉了,就表示所有的
池沼都是引用活水,这与事实不符,就
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41
如何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1、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分析思路(1):不能。用了 “甲” 这个词语,
生动形象地(或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说 明对象)的……(特征)。如果删去了就没有这 种效果。
7
苏州园林
8
假山的堆 叠,是一 项艺术而 不仅是技 术。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 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 低屈曲任其自然。
9
落叶树和常绿树 相间,花时不同 的多种花树相间。
苏州园林
10
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
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 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 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 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苏州园林
•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苏州园林 与我国的建筑进行对比,突出了 苏 州园林 “要求自然之趣,不讲究 对称”的特点。
37
再来试试看
• 在课文中找出运
※记得
用了“作比较” 跟同学
这种说明方法的 句子,并且试着 分析用了这种说 明方法的好处。
交流 分享
哦!
38
如何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色
• 首先,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 性、科学性。
苏州园林优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说明方法
(1)打比喻:
如第3段“对称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 考究对称”
形象地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特点——自然之趣。
第5段:打比喻:把藤萝比作一幅画。
第31页
(2)举例子:
如第2段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 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
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图画特点。
气,使平板墙头有了活气。 ✓ “补”:足见设计者和匠师们是善于化静为
动,化单调为多彩。
第34页
(3)作比较:
第1段:用作比较方法,经过与其它地方园 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标本。
第3段作者利用作比较说明方法,使读者对 苏州园林布局特点有了明确认识。
第35页
如第5段“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道旁树”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特点。
(2)谁要鉴赏我国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 过。
“鉴赏”指对艺术品观赏和评价,而“观赏” 指对艺术品领会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 恰当。
第28页
(3)务必使游览者不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 总是一幅完美图画。
“务必”“不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我国建筑,从古代宫殿到近代普通住房,
绝大部分是对称。 “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第44页
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才情,故此 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贾政听了, 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 ‘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 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一进步耳。 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 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 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
苏州园林精品课件优质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9页
2.假山池沼配合——假山堆叠
技术:长久重复劳动取得经验技巧 艺术:审美创造
第10页
2.假山池沼配合——池沼配合
宽大:作为全园中心 河道模样:安排桥梁
+石头 花草 鱼 莲
=一幅画
第11页
3.花草树木映衬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喻 摹状貌
着眼在写意
第12页
4.近景远景层次
工艺美术上品
第16页
7.颜色搭配
平静闲适
广漆,棕黑色 淡灰色方砖 屋瓦 檐漏 明艳花
白色墙壁
绿色草木
第17页
语段精读
阅读第三自然段,思索以下问题:
1.亭台轩榭布局有什么特点?(用文中话回答) “绝不考究对称”。
2.文中哪句话紧紧围绕“图画美”这一特征?
“我想,用图画来比喻,对称建筑是 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3.本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预习检测
1.请同学们准确地朗诵以下字词。 池沼 轩榭 丘壑 嶙峋 蔷薇 2.依据课文,解释词语意思。
因地制宜 嶙峋 胸中有丘壑
镂空
蔓延
着眼
斟酌
3.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是一篇什么说明文?
苏州园林。事物说明文。
4.作者对苏州园林印象怎样?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标本。
5.请试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 游览者不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
无余地展现在游览者跟前,而是渐次展
开,给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又一村”感觉。
第25页
说明方法
课文3—9节分写部分,利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 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1、作比较 (1)以“我国建筑绝大部分是对称”与“苏州园林绝不考究 对称”相比较。 经过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布局不考究对称特点。
2024版年度苏州园林ppt一等奖全新

2024/2/2
诗词作为园林文化的组成部分
古典诗词是苏州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丰富了园林的文化内涵,也让人们在欣 赏园林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4
民间故事与传说渊源
园林与文化的结合
当代文化活动在苏州园林的举办,不仅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 魅力,也促进了园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24/2/2
活动对园林文化的推广作用
通过举办当代文化活动,苏州园林的文化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扩大,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前来游览和体验。
2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园林文化的保护
生态驳岸
混合式驳岸
运用植物根系固土护坡,形成生态化的驳岸 处理方式。
结合自然式和规则式的优点,根据实际需要 灵活处理。
2024/2/2
16
水生植物选择与配置
挺水植物
选择荷花、香蒲等挺水植物,点缀于水面或 岸边,增加景观的生动感。
浮水植物
运用睡莲、浮萍等浮水植物,覆盖部分水面, 形成绿色生态的景观效果。
色彩和层次感。
镶嵌
运用瓷砖、琉璃等材料 进行镶嵌装饰,提升建
筑美观度。
11
家具陈设
选用红木、紫檀等名贵 木材制作家具,并配以 精美的陶瓷、铜器等陈
设品。
建筑材料选择与运用
木材
选用楠木、柏木等优质木材作为 建筑主体材料,体现自然之美。
2024/2/2
石材
运用太湖石、黄石等石材堆叠假 山、铺设路面,增添园林野趣。
花卉选择
苏州园林注重花卉的选择与搭配, 如牡丹、芍药、菊花等传统名花
苏州园林优质获奖课件

天
天泉亭是一座重檐八角亭,出檐高挑,
泉
外部形成回廊,庄重质朴,围柱间有坐 槛,能够坐歇欣赏。四面草坪围绕,花
亭
木扶疏。亭北平岗小坡,林木葱郁。亭
子之所以取“天泉”这个名字,是因为
它旳下面有一口井,此井终年不涸,水
质甘甜,因而被称为“天泉”。据《乾
隆长洲县志》记载,元朝大德年间,这
一带有一座寺庙叫大宏寺。又过了百来
吴门画派代表人物之一旳文征明,以翰墨自娱, 优游林下,画风清远恬淡。他与园主王献臣交往 甚密,园建成后,王氏经常邀其宴饮、赏游,他 对园中美景乐而忘返,拙政园成了他创作旳蓝本。 他曾多次为拙政园作画,其中比较有影响、流传 至今旳《文待诏拙政园图》集诗、书、画于一体, 各全其美,相互映发,堪称巨构杰作。 文征明当年亲手种植旳紫藤,历经400余年,仍身 姿矫健,绿荫满庭,被李根源先生称为“苏州三 绝”之一。文征明所作旳《王氏拙政园记》石刻, 现位于倒影楼下拜文揖沈之斋,他旳字疏朗清秀, 风骨自在,《千字文》置西部水廊内,系文征明 八十岁时所作旳蝇头小楷,笔势空灵飞动,书法 高超,其艺术风格与拙政园旳典雅特色似乎有着 某些相同之处,名人名园,交相辉映。
园林与名人
名园金戈铁马声
太平天国旳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 着千丝万缕旳联络,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 旳缘份。 清咸丰十年,李秀成率军攻占苏 州后,建立苏福省。据<<苏台糜鹿记>> 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 而并之,建为王府”。据说,李秀成在忠王 府时,喜欢在后花园见山楼办公,此楼依山而 筑,临水而建,楼上楼下互不相通,比较安全, 公务之余,放眼窗外,可远眺西部群山,近观 则园中景色尽收眼底。100数年过去了,如 今英雄已去,楼榭依然,见山楼载荷着一 段令人难忘旳历史风云。
苏州园林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办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1、举例子
作用:先介绍一种现象或阐明一种道 理,然后再用品体例子做例证,这样 有点有面,既增加了文章可信度,又 使文章血肉丰满。
本文及《中国石拱桥》各用了哪些办法, 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2、作比较
作用:通过比较,容易突出被阐明对 象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 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 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方,又 是比较,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 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2.举例子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 没有一种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 中”的例子,阐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 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 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阐明了苏州园林 花树的艺术风采。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 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 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 言的精练。
语言特点:
语言精确、生动、 周密、精炼
1.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 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 比; 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 之趣”的特点。
⒉假山池沼的配合 ——自然美 个
⒊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画美
讲 究
⒋近景远景的层次 ——景致美
⒌每个角落 ⒍门和窗
——图画美
捎 带
——图案美 阐
⒎极少用彩绘
——色彩美
明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
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 规定自然之趣,是不讲 究对称的。
假山的堆 叠,是一 项艺术而 不仅是技 术。
池沼或河道的 边沿极少砌齐 整的石岸,总 是高低屈曲任 其自然。
1、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 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在 这里是什么意思?) ·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讲义省公开课一等奖新优质课获奖课件

重难点小结
本段文字综合利用了说明、记叙、议论、抒情。“俯仰 生姿”从空间角度写出了高树与低树种植在一起,上下相望 风姿,“花时不一样各种花树相间”从时间角度描述了各种 花木错落有致精心安排,符合自然美标准。
语言利用准确生动,如“盘曲嶙峋”写藤萝古老,“珠 光宝气”显示出藤萝开花时典雅风韵,组成一幅生机盎然画 面,衬托出整个园林繁荣气氛,像一幅光彩夺目、浓彩重笔 中国画,这些都紧紧围绕“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15/46
1.这篇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什么? 【答案】本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
2. 苏州园林共同点是什么? 【答案】苏州园林共同点是:“务必使游 览者不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 图画。”
16/46
重点品析第一、二段
1.苏州园林听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不过十多处。句 中“听说”一词能否去掉? 【答案】不能,“听说”表明苏州园林有一百多 处,只是作者听说而已,并不确定,表达了说明 语言准确性与严密性。
35/46
1.文章总说分说紧密结合,思绪清楚,特征分明。 文章采取先总后分式结构展开,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 体上展现出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 建筑特点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相互照应,前后提挈; “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认识作为线索贯通全篇。
36/46
2.利用各种说明方法突出苏州园林特征。 文章屡次利用了作比较说明方法,使苏州园林每一个 详细特色都能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文中还利用 了打比喻说明方法,形象详细地说明了苏州园林特征。 除此之外,文中还利用了举例子、引资料等说明方法, 这些说明方法利用都有效地突出了苏州园林特征。
27/46
重难点小结 本段利用了总分总结构方法,“必定也不会忽 略……”和第六段第1句“必定会注意到……”相 承接,表明两句都是从浏览者角度来写。“在每一 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引发下文,由从“大处考 究”过渡到“细部注意”,对苏州园林特征介绍愈 加全方面。
2024版《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x

《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课件pptx目录CONTENCT •苏州园林概述•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苏州园林的叠山理水•苏州园林的花木配置•苏州园林的游览与体验•总结与展望01苏州园林概述苏州园林的起源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发展历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园林风格演变地理环境苏州的水乡特色与园林的密切关系010203建筑特点水景塑造植物配置精巧细致的亭台楼阁,曲径通幽的布局水池、溪流、瀑布等水景元素的巧妙运用四季花木的搭配,营造不同意境01020304儒家文化影响道家文化体现禅宗意境文学艺术表现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禅意深远,静谧幽深的园林空间自然山水,返璞归真的审美追求中轴对称,尊卑有序的礼仪观念诗词歌赋、楹联匾额中的文化意蕴02苏州园林的建筑艺术厅堂馆斋亭台楼阁榭舫园林建筑的类型与特点主体建筑,常用于待客、议事、礼仪等,造型高大、空间宽敞、装修精美。
小型居住建筑,环境幽静,是文人雅士读书、作画、论诗之所。
点缀性建筑,造型各异,常建于水边或山顶,供人休憩、观景。
临水建筑,借水景以成景,是欣赏湖光山色的好地方。
80%80%100%园林建筑的布局与空间处理根据地形、环境等因素灵活布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运用廊、墙、桥等元素分隔空间,形成曲折多变的景观效果。
通过漏窗、空廊等手法,使内外空间相互渗透,产生虚实相生的美感。
因地制宜曲折多变虚实相生造型独特色彩和谐装饰精美园林建筑的造型与装饰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点缀以红、黄、蓝等鲜艳色彩,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运用雕刻、彩绘等手法进行装饰,细节精致,富有艺术感染力。
苏州园林建筑造型各异,有亭台楼阁、水榭长廊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造型特点。
03苏州园林的叠山理水选用形态各异的石材,通过巧妙布局,营造出山峦起伏、峰回路转的视觉效果。
选材与布局堆叠与塑造植物配置运用堆叠、镶嵌等手法,塑造出山石嶙峋、峭壁陡立的自然形态。
在山石间配置适当的植物,如松树、竹子等,增加山林野趣和生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 印象 :标本
苏州园林
总 特征:一幅完美的图画 (总说)
整体
亭台轩榭__讲究布局 (3段) 假山池沼--讲究配合 (4段) 花草树木__讲究映衬 (5段) 花墙廊子__讲究层次 ( 6段) 每一个角落__图画美 (7段) 门、窗--图案美 (8段) 建筑颜色--色彩美 (9段)
分说
局部
小结:美不胜收(总说)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 着眼画意 四季常绿 百花盛开
树:高低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 花:花时不同的花树相间
四、苏州园林为了达到图画美这个目的,
具体设计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 美术画 绝不讲究对称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 山水画 山水之乐
完美的图画
假山:是技术更是艺术—— 小山,竹子花木:人道我居城市 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池沼:引用活水;形态各异的桥梁,高低屈曲的石岸,各色花草, 嬉戏的鱼儿,盛开的荷花——“鱼戏莲叶间”的美好
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其“分” 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或递进式安 排。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
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3、并列式
本文用了哪些方法,并结合实例说说其作用。
1.作比较:
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 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 突出了苏 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阶砌旁栽几丛书带草。 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 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 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 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 几棵芭蕉。诸如此类, 无非是要游览者即使就 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 能得到美的享受。
n园里的门和窗,图案设 计和雕镂琢磨工夫都是工 艺美术的上品。
隔而未隔 界而未界
色彩的调配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 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 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 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 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 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 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2.举例子
苏州园林示意图
作者简介
叶圣陶: (1894~1989),原名叶绍钧,现 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 艺术家”之称,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 焕之》。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 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 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 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 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 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说 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再如第5自 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 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小结: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既突出了事物的
特征,又使语言达到了准确、简明而又形象生动 的要求。
语言特点:说出下列句画横线的词的作用——
苏州园林美在—
留园
狮子林
网师园
退思园
拙政园
叶圣陶
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 苏州园林有一种怎样的美?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 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美
为体现共同点设计者是从哪几 方面设计的?
苏州园林绝不讲 究对称,好像故意避 免似的。
池沼或河道 的边沿很少砌 齐整的石岸, 总是高低屈曲 任其自然。
假山的 堆叠,是 一项艺术 而不仅是 技术。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落叶树和常绿树相间,花 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
讲究近景和远景的层次
墙壁上有砖砌的 各式镂空图案, 廊子大多是两边 无所依傍的,实 际是隔而不隔界 而未界,因而更 增加了景致的深 度。
角落的布置
生活中不是缺乏美, 而是缺乏发现美的 眼睛
-----罗曼·罗兰
美在粗犷
美在清新
美在原始古朴
美在动感
美在静谧
美在气势
上林的总印象是什么? 2、苏州园林共同的特征是什么? 3、设计者和匠师们是怎样达到“务必使游
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 的图画”这一目的的? 4、四个“讲究”的次序能否任意调换? 5、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 何关系?
(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
(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 “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 “鉴赏”词最恰当。
(3) “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
(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 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 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 言的精练。
语言特点:
语言准确、生动、 周密、精炼
阅读说明文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说明对象
顺序
方法
事物特征
结构 语言
一、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
二、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 象是什么?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 的标本
三、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
什么共同特征?
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 图画
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 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 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 眼的颜色。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 水泥方砖,淡灰色和白 色对称。屋瓦和檐漏一 律淡灰色。
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 的每一个局部,甚至每一个细部处 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 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 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由此我们可以 知道说明文始终要注意紧紧抓住被 说明事物的特征。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 多处。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 一幅完美的图画。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 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 或者蔷蔽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 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