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收获模式探讨
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

关于甘蔗机械收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建议梁永威发布时间:2021-09-08T01:23:03.98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4期作者:梁永威[导读] 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扶绥县农机技术推广站广西崇左 532199摘要:甘蔗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糖类经济作物之一,广西则是我国最大的甘蔗产糖区,可以说甘蔗是广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近年来受到疫情影响国际贸易受阻,国际白糖的价格连续下跌,业内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使得国内糖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在此局势下,通过机械化收获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益成为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处。
本文中,笔者以广西省扶绥县为例,对甘蔗机械收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应的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能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蔗种植;机械收获;问题;对策前言扶绥县地处广西省崇左市,其作为甘蔗的主要产区之一,也是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全县内甘蔗种植产业的机械化程度较高,然而,受到疫情的影响,县区内劳动力减少,甘蔗收获季收割与运输都面临着聘请工人困难的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对进一步提升甘蔗机械收获普及率非常重视,可以说今年是人工收获与机械化收获的分水岭。
而在此关键时期,有必要从过去的实践经验中对甘蔗机械收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以推进机械化时代的到来,切实降低种植户收获的难度,提升生产效益。
1甘蔗机械化收获发展现状甘蔗的整个生产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四个主要的环节:耕地、种植、培土、收获。
从目前的机械化发展水平来看,在耕地阶段我国机械化生产发展最为成熟,相关设备、技术与政策都最为完善。
而在种植与培土阶段,也已经有很多我国自主研发的设备相继被推出,各项政策和技术也处于不断的完善之中。
而发展相对滞后的是收获阶段的机械化发展,我国对相关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还有所欠缺,一方面依赖于设备进口并进行本地改良,另一方面依赖于国外相关制造技术。
甘蔗收割机械的发展概述

机, 生产 率高达 2 5吨 / 时 , 小 含杂率和损失 率分别控制在
1%和 7 0 %之 内, 宿根破头率在 2 %之 内。由于切段原料蔗 0 不受糖厂欢迎 , 该类机型没有得 到推广应用 。
22 整 杆 式 甘 蔗 收 割 机 .
整杆式甘蔗 收割机 ( 分段 式甘 蔗收获机械 )机 型较 小, 仅实现甘蔗 的割倒 、 铺放等工序 , 然后利用配套的剥叶 机进行切梢 、 剥叶 , 经人工 集堆后 , 机械装载 , 再用运 输车 运到糖 厂 , 于丘 陵地 区小块 蔗 田作业 , 适 具有 以手扶拖拉
广 西 农 机 研 究 所 研 制 的 4 Z 10型 自走 切 段 式 甘 蔗 收 割 G 一4
Ci o l d设 计制造 了 以拖拉 机 为动力 的整 杆式 收割 l R wa f n
机 ,9 2年研制 了世界上第 一台切段式 收割机 。2 13 0世纪 4 ~ 0年代 , 05 收割机充 分利用拖 拉机 动力 , 基本上 结束 了 以马匹作为动力的历史 。 1 甘蔗收割机械的纵深发展 阶段 . 3 2 0世纪 4 0年 代 割 后处 理 技 术 有 了很 大 发展 , 07 R y etn aV no 设计 的收割机是 6 0年代 的成功之作 。16 年 , 93 T 兄弟将螺旋 技术应用于甘蔗 收割机 , 计了同时适用 设 于直立 与倒伏 的甘 蔗收割机械 , 成为甘蔗收获技术 发展史 上的里程碑 。7 0年代后期 , 切段式收割机得到了很大 的发
2 时生产率达 到了 4 0~ 0 4小 0 9 0吨。 小型甘 蔗联合 收割
机代表机型有 日本久保 田公司生产 的 U - 0 T 7 K型 、 松元机
工株式会社生产 的 M H 1 C 一 5型等 。这些机型功率较 小 , 每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说明书

一 安全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在操作设备之前,应认真阅读本说明书,按说明书所写的内容操作设备。
1 警告与注意符号:使用本机前请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机器运转时,不得打开或拆下安全防护罩,严禁手或其它物体入内。
机器工作时,不得打开或拆下安全防护罩,严禁手或其它物体入内。
1)、工作时严禁打开上盖,将手放入操作。
2)、进行保养或维修前必须切断动力源,使机器所有部件完全停止运转。
机器运转时,锁牢机壳体。
2 注意事项(1)只有取得驾驶照或经过主管机关批准开车的人才能驾驶收割机;(2)检查燃油油位和加油时严禁烟火;(3)油箱及输油管漏油处应及时修理好,漏出的油迹应擦干净;(4)柴油机在运转时,不允许打开侧门或钻入车下进行检修;(5)收割机在行驶过程中不允许上下车,也不允许进行保养检修;(6)驾驶员离开收割机前,必须摘档(挂空档)并将割台落地和割脑落下;(7)严禁收割机沿坡横向行驶;(8)随机应配备有效灭火器,发生火灾时,应首先使用灭火器;(9)检查电气元件线路是否破损,接头是否松动,如有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免发生短路,造成火灾;(10)及时清除发动机,排气管和各转动部件上的草屑灰尘等杂物;(11)装卸蓄电池,必须按正确的装卸顺序进行操作,安装时先装正极后装负极,拆下时先拆负极后拆正极,更换蓄电池防止蓄电池液溅到身上,如不小心溅到身上,请立即用清水清洗;(12)加注冷却水时,待散热器冷却水冷却后方可进行,当散热器过热时打开水箱盖以防喷出热水烫伤。
(13)换刀片时不要用手摸刀片的刀刃,以免伤手。
(14)检查完毕后请清点工具,不要遗忘在机器里,以免造成机器损坏和人身伤害。
(15)在用卡车运输装卸时,必须要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具有防滑动功能的跳板;放置要平行和平稳,固定好两跳板之间的距离,装卸时必须有助手在旁观察机器上下车情况,确保安全;机器在跳板上,不能使用左右转向,如发现机器在跳板上有偏斜,应开下机器,对正后重新装卸。
创建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方案(示范文本)

创建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工作方案(示范文本).doc创建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方案为提升我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业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根据_的部署,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目标,坚持突出重点和全面推进相结合,在全县加快推进机械化耕整、播种、植保、收获、秸秆处理等工作,推广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改善农机化基础设施,着力构建上下联动、整体推进、务实高效的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机制。
通过开展全国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县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优质、高效”发展。
二、总体目标结合我县种植产业结构和播种面积实际,确定甘蔗为我县创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参评作物。
到2022年末,力争实现甘蔗耕、种、收三项指标综合机械化率72以上,甘蔗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63以上,甘蔗秸秆处理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三、技术模式(一)主攻方向:围绕推进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应用械化耕整地、机械化种植、机械化植保、机械化收割、机械化秸秆处理等环节全程机械化。
(二)技术路线:充分利用现有的涉农惠农政策,全力支持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
一是根据机械化的要求,制定和规范全县统一的种植标准;二是大力推广北斗导航、无人机等先进信息化技术对蔗地进行规划设计,安装拖拉机北斗导航精准种植和作业,为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和基础;三是引进推广深耕深松机具和粉垄机具,扩大推广深耕深松技术,提升机械化耕整精细程度,提高甘蔗产量;四是引进推广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现代植保机械,大力推广发展高效植保机械化技术,提高植保机械化、精准化水平,增强高效植保服务水平;五是因地制宜推广整杆式和切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以及分步式机械收获机械设备,降低甘蔗收割成本,减轻蔗农劳动强度;六是推广秸秆打捆机、粉碎还田机、打包机等处理机械,通过机收、打捆、粉碎的三大主要机械技术,解决甘蔗叶处理难的问题,提升秸秆离田和还田综合利用效果。
我国甘蔗剥叶机械的发展现状与建议

式即整杆收割和剥叶一起连续完成;分段式为先整杆收
割 ,然后 把砍 下 的整 杆甘蔗 集 中 ,再用 剥 叶机 剥叶 。联 合式 的剥 叶部 分 只是 收获机 械 的一 个主 要部 件 ,而 分段 式 的剥 叶机 是一 台独 立 的机 器 。因我 国整杆 联 合式 收割 机 与剥 叶机技 术均 不 成熟 ,故 目前 甘蔗 剥 叶基本 上 都还
5 . %、清理 打捆 l . %、装运 l . %。 由此 可见 ,甘 9i O9 28 蔗 收 获 中又数 剥 叶所 占劳动 时 间最长 。人工 剥 叶不仅 劳
31国外甘蔗剥叶机械的背景技术及发展现状 .
甘 蔗剥 叶机械 在 国外 的研 究应 用 比国 内要 早很 多 。 自I 0 开始 ,因整 杆 式 收获 成 为 当 时的主 要 收 割方 5 年 9 式 ,剥 叶机 械技 术 自那 时起 便 有 了较快 的发展 ;但 2 世 0
蔗 还 需在 2 小 时 内完 成运 输和 加工 ,否则 易变质 。 4
我 国蔗 区主 要 为 丘 陵 、坡 地 ,蔗 田地 块 小 ,不 规
则 。加之 我 国糖 厂运 输 和管 理水 平较 低 ,工 艺 、设备 落
后,8 %的甘 蔗从 田间收获 到榨 糖需 4 天 ,采 用蔗 叶 0 ~5
焚烧 法 的切段 式收 获不 适合 于我 国。较 适合 我 国的 是整
地 块 小与 地形 复杂 的特 点也 研制 了小型 收获 系统 ,不过
杆式收获,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去叶。
整 杆式 收获 又分 为整杆 联 合式 和整 杆分 段式 。联 合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剥叶等收获后续处理没有得到较好的 解决。目前 ,日本剥叶机有配套手扶拖拉机式和手推式
《甘蔗分步协同机收技术规程》

《甘蔗分步协同机收技术规程》
《甘蔗分步协同机收技术规程》是由国家甘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张华研究员牵头,联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广西农业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编制,于2023年12月1日由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正式发布,2024年1月1日起实施。
该规程规定了甘蔗分步协同机收技术应用的蔗地条件、分步机械化收割技术、集中除杂点的布局、配套条件和主要设施设备等规范性要求。
该标准对于土地坡度较大,难以集中整治实现大型机械化生产,且劳动力老龄化加剧、供给紧缺的我国大部分蔗区尤为适用。
籍此标准的宣贯、示范和推广,将有力促进甘蔗分步机收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实现重大突破。
小型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改进与试验研究

小型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改进与试验研究赖㊀晓ꎬ杨㊀鹏ꎬ王伟权ꎬ杨㊀峰ꎬ张泽强ꎬ庞月生(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ꎬ南宁㊀530004)摘㊀要:分析了当前小型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的基本结构与存在的问题ꎬ继而通过原理分析做出增加耙叶辊的设计改进ꎬ并通过样机试验来验证设计ꎮ结果表明:增加耙叶辊后的机构断尾率提高到82.96%ꎬ达到了目标水平ꎬ改进的设计对断尾功能的改善是有效的ꎮ获得最优的甘蔗断尾率指标为:耙叶辊转速为700r/minꎬ剥叶辊转速为1000r/minꎬ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的最佳水平为60mmꎬ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为40mmꎮ关键词:甘蔗收获机ꎻ剥叶断尾ꎻ耙叶辊ꎻ耙叶齿中图分类号:S225.5+3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20)12-0166-050㊀引言小型甘蔗收获机的研发对提高我国食糖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1-3]ꎮ小型甘蔗收获机的剥净率是考量收获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ꎬ而蔗尾部位的叶片较多且与蔗杆生长连接紧密ꎬ如不断除蔗尾则难以提高剥净率ꎮ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麻芳兰等设计了三角形剥叶轮布局的剥叶机构ꎻ牟向伟等设计了带弹性齿的剥叶滚筒ꎻ刘芳建探索了逆向剥叶的方式ꎻ谢卢鑫等则通过试验研究了带碎叶轮的剥叶断尾系统[4-7]ꎮ这些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小型甘蔗收获机的剥叶断尾功能改善ꎬ但目前其剥叶断尾机构的断尾率仍需提高ꎮ1㊀剥叶断尾机构的结构与存在的问题1.1㊀剥叶断尾机构的基本结构小型甘蔗联合收割机较成熟的剥叶断尾机构主要包括1对周布橡胶圆柱的输入辊㊁1对均布高分子剥叶刷的剥叶辊和1对同样周布橡胶圆柱的输出辊ꎬ均呈上下对称分布ꎬ上下剥叶辊的剥叶刷与甘蔗有一定的交错深度ꎬ如图1所示ꎮ1.2㊀剥叶断尾机构存在的问题目前ꎬ小型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对甘收稿日期:2019-06-1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65006)ꎻ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6GXNSFBA380243)ꎻ广西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01810593127)ꎻ广西制造系统与先进制造技术重点试验室项目(桂科能07109008_021_K)作者简介:赖㊀晓(1979-)ꎬ女ꎬ广西北流人ꎬ讲师ꎬ硕士生导师ꎬ(E-mail)dawnlx1979@126.comꎮ蔗中部蔗叶的剥净率低于2%ꎬ伤蔗率低于10%ꎬ但蔗尾部分的剥叶效果不甚理想ꎬ没有达到至少80%断尾率的功能要求[8-10]ꎮ对剥叶后的甘蔗进行观察可以看到:成熟的甘蔗蔗尾常有5~6片蔗叶层层紧密包裹ꎬ剥叶断尾机构难以把蔗尾打断ꎬ且蔗尾即使断掉也无法与蔗秆分离ꎮ剥叶断尾机构剥叶后的甘蔗如图2所示ꎮ1.输入辊㊀2.剥叶辊㊀3.输出辊图1㊀甘蔗收割机剥叶断尾机构Fig.1㊀Leaf-cleaningandtail-breakingmechanism图2㊀剥叶断尾机构剥叶后的甘蔗Fig.2㊀Sugarcaneaftercleaningleaves2㊀剥叶断尾机构的工作机理分析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的工作机理如图3所示ꎮ图3㊀剥叶断尾机构工作机理简图Fig.3㊀Mechanismworkingtheorysketch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主要通过剥叶辊上的剥叶刷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F对甘蔗茎秆进行打击和刮擦ꎬ从而剥落蔗叶ꎮ其中ꎬ甘蔗尾梢部是甘蔗中最为脆弱的部分(俗称 鸡蛋黄 )ꎬ用较小的打击力便可以将其折断ꎮ在剥叶过程中ꎬ针对甘蔗茎秆中部与尾梢部的弹性模量和硬度之间的差异ꎬ在输入辊和输出辊夹持力N1㊁N2和剥叶刷的打击力F作用下ꎬ甘蔗的茎秆受到按一定频率持续不断的打击ꎻ当打击力落在甘蔗最脆弱的尾稍时ꎬ蔗尾折断ꎬ从而达到断尾的目的根据材料力学ꎬ在剥叶刷的打击下甘蔗受到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为σmax=MWz(1)式中㊀M 蔗茎截面的弯矩(N m)ꎻ㊀WZ 蔗茎的抗弯截面系数(mm)3ꎮ蔗茎截面近似圆形ꎬ在没有蔗叶包裹时其抗弯截面系数为Wz=πd332(2)其中ꎬd为甘蔗尾茎打断处直径(m)ꎮ如果尾部茎秆包裹着5~6片蔗叶ꎬ则其抗弯截面系数增大为Wz=π(d+2T)332(3)其中ꎬT为甘蔗尾茎打断处包裹叶片厚度(mm)ꎮ甘蔗尾稍处的直径一般为12~13mmꎬ包裹上5~6片叶子后厚度增加约0.5mmꎬ将数值代入式(2)和式(3)ꎬ可得无蔗叶状态下蔗茎抗弯截面系数为169.65mm3ꎬ而包裹叶片的蔗茎抗弯截面系数增大到215.69mm3ꎬ从而显著降低了蔗尾所受的弯曲正应力ꎮ此外ꎬ蔗叶柔韧的纤维组织还起到了一定的减震缓冲作用ꎬ使得蔗尾更不易被剥叶断尾机构打断ꎮ所以ꎬ要提高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的效果ꎬ必须要先将甘蔗尾稍的蔗叶耙开ꎬ但没必要把尾稍蔗叶粉碎ꎮ其原因是当它被输入辊夹持经受剥叶辊打击时可以起到一定的对蔗尾的拉扯作用ꎬ更有利于断尾ꎮ3 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的改进设计根据前述 耙叶 剥叶 断尾 的设计理念ꎬ要更好地实现断尾功能ꎬ宜在剥叶辊前增设1对耙叶辊以实现撕开尾部蔗叶的目的ꎮ耙叶辊的设计类似于剥叶辊ꎬ在旋转的辊筒外圆周上布置相应的橡胶功能元件ꎬ而耙齿的结构对耙开蔗叶的功能实现具有关键作用ꎬ因此耙叶齿的设计尤为重要ꎮ根据蔗尾叶片多层紧密包裹缠绕的形态ꎬ耙叶齿的设计采用了钩齿状橡胶楔形齿ꎬ耙齿顶如钩状端凸起ꎬ耙叶齿两侧面有类似搓衣板的凸起筋条ꎬ如图4所示ꎮ设计思路是:耙叶辊高速运转时ꎬ耙齿顶端的钩状凸起在冲击力作用下便能强劲地从紧密包裹缠绕的蔗叶中钩进去ꎬ然后齿侧的凸起筋条对蔗叶进行层层刮擦㊁撕扯ꎬ从而把蔗叶一层一层耙开ꎮ将4组耙叶齿均布安装到耙叶辊上ꎬ每组11个齿ꎬ安装好的耙叶辊如图5所示ꎮ图4㊀耙叶齿模型图Fig.4㊀Leaf-rakingteethmodel图5㊀耙叶辊模型图Fig.5㊀Leaf-rakingrollermodel4㊀样机试验分析4.1㊀试验材料试验用甘蔗为新鲜带完整蔗尾的粤糖20号ꎬ蔗秆直径平均在17~23mm之间ꎬ无明显损伤ꎮ4.2㊀试验方法通过L27(313)正交试验方法ꎬ以甘蔗在蔗尾部位打断的数量比即断尾率作为指标ꎮ断尾率至少达到80%以上为达标ꎬ断尾率越高越好ꎮ试验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ꎮ表1㊀断尾试验设计表Table1㊀Thetail-breakingexperimentdesign水平耙叶辊转速M/r min-1剥叶辊转速N/r min-1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S/mm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T/mm16008002040270090030503800100040604.3㊀试验样机与仪器试验在广西大学机械学院甘蔗收获机实验室进行ꎮ根据试验需求ꎬ课题组自行设计制造了如图6所示的小型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台架ꎮ台架主要由安装支架㊁1对夹持输入辊㊁3个剥叶断尾辊㊁1对夹持输出辊及动力传动部件等组成ꎮ输入辊㊁输出辊和剥叶辊分别由3个25W电机驱动ꎬ各自以1台型号MF-7.5K-380数字变频器单独进行变速ꎮ图6㊀断尾试验样机Fig.6㊀Leaf-cleaningandtail-breakingexperimentporotype4.4㊀试验结果正交试验结果如下表2所示ꎮ27次试验平均断尾率为82.96%ꎬ达到了断尾目标要求ꎬ断尾的情况如图7所示ꎮ图7㊀打断的蔗尾Fig.7㊀Sugarcanetailsbrokenoff表2㊀正交试验表Table2㊀Orthogonaltable序号MNMˑNMˑNSMˑSMˑSTMˑTMˑT含杂率/%断尾率111111111111112.2080.50211112222222220.3881.00311113333333330.8971.00412221112223330.2300.80512222223331110.9930.70612223331112222.5870.50713331113332223.0260.80813332221113334.2710.60913333332221112.2180.90续表2序号MNMˑNMˑNSMˑSMˑSTMˑTMˑT含杂率/%断尾率1021231231231233.3080.701121232312312312.2180.901221233123123121.4691.001322311232313120.4751.001422312313121232.2221.001522313121232311.0891.001623121233122310.8011.001723122311233121.2240.901823123122311231.1041.001931321321321325.0980.402031322132132130.4300.802131323213213211.0440.902232131322133211.8810.502332132133211320.3720.902432133211322135.3210.702533211323212131.5031.002633212131323211.8640.902733213212131320.2221.004.4 结果分析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对4个影响因素进行极差分析ꎬ结果如图8所示ꎮ图8㊀各因素断尾率极差图Fig.8㊀Rageanalysisofbreakingtail以断尾率为试验指标的方差分析表如表3所示ꎮ表3㊀方差分析表Table3㊀Anovatable因素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比Sig.α=0.05显著性M0.183216.4670.004∗续表3因素偏差平方和自由度F比Sig.α=0.05显著性N0.06726.0670.036∗S0.10329.2670.015∗T0.276224.8670.001∗MˑN0.14646.5670.022∗MˑS0.03741.6670.274MˑT0.09044.0670.062∗误差0.03360.006㊀㊀结合试验结果与方差分析表ꎬ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ꎬ对断尾率指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有:耙叶辊转速㊁剥叶辊转速㊁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㊁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ꎬ以及耙叶辊转速与剥叶辊转速的交互作用和耙叶辊转速与耙叶辊跟甘蔗交错作用深度的交互作用ꎬ而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与耙叶辊转速的交互作用对断尾的影响不明显ꎮ2)对27次试验的断尾率进行综合平均ꎬ可得改进后剥叶断尾机构的断尾率平均值为82.96%ꎮ这表明ꎬ改进后的机构断尾功能得到明显提高ꎬ断尾目标已达到预期断尾率80%以上的要求ꎮ3)耙叶辊转速㊁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ꎬ以及耙叶辊转速与剥叶辊转速的交互作用㊁耙叶辊转速与耙叶辊跟甘蔗交错作用深度的交互作用是显著影响断尾率的因素ꎬ表明设计带钩状耙叶齿的耙叶辊对尾部蔗叶进行耙开ꎬ对提高断尾功能确实具有关键性作用ꎮ4)平均含杂率1.781%ꎬ仍然保持低于2%的低含杂率ꎬ完全满足含杂率的要求ꎮ5)综合分析表明ꎬ在以断尾率为指标情况下的较优组合为M2N3S3T3ꎮ5㊀结论1)剥叶断尾机构改进后的断尾率综合水平为82.96%ꎮ台架正交试验显示对断尾率影响显著的因素有:耙叶辊转速㊁剥叶辊转速㊁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㊁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ꎬ以及耙叶辊转速与剥叶辊转速的交互作用㊁耙叶辊转速与耙叶辊跟甘蔗交错作用深度的交互作用ꎮ这说明ꎬ新设计的剥叶断尾机构提高了断尾功能ꎬ使得断尾率达到预期80%以上的要求ꎮ2)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的耙叶辊转速和耙叶刷与甘蔗间交错深度对甘蔗断尾率有显著影响ꎬ说明耙叶辊的设计对蔗尾蔗叶先进行耙开以协助断尾ꎬ对改善断尾功能是有关键作用的ꎮ3)为了得到最好的剥叶断尾效果ꎬ各个因素水平设置为:耙叶辊转速700r/minꎬ剥叶辊转速1000r/minꎬ剥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是40mmꎬ耙叶辊与甘蔗交错作用深度的最佳水平为60mmꎮ参考文献:[1]㊀刘晓雪ꎬ段萱. 十三五 以来国内外食糖市场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J].农业展望ꎬ2018(9):8-16. [2]㊀柏章才ꎬ张文彬ꎬ卢秉福.中国制糖产业转型升级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糖料ꎬ2018(5):62-65. [3]㊀CPNorrisꎬRJDavisꎬDJQuickꎬetal.Analternativeap ̄proachtocaneharvesterdesign:aninitialreviewoftheMassFerguson405[J].Proc.Aust.Soc.SugarCaneTechnolꎬ1998(2):10-16.[4]㊀麻芳兰ꎬ蒋红梅ꎬ李尚平ꎬ等.整秆式甘蔗收获机剥叶断尾机构设计与试验ꎬ[J].农业机械学报ꎬ2012ꎬ43(6):73-78.[5]㊀吴剑锋.整秆式甘蔗收割机断尾机构的虚拟仿真分析与设计[D].杭州:浙江大学ꎬ2014.[6]㊀罗菊川ꎬ区颖刚ꎬ刘庆庭.甘蔗断尾现状及断尾机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ꎬ2016ꎬ44(6):412-415. [7]㊀刘芳建ꎬ狄明利ꎬ米义ꎬ等.各级转速受控式甘蔗剥叶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农机化研究ꎬ2014ꎬ36(11):168-17. [8]㊀StuartGꎬMCcarThy.Theintegrationofsensorycontrolforsugarcaneharvesters[D].SouthernQueensland:UniversityofSouthernQueenslandꎬ2003.[9]㊀李婉ꎬ李尚平ꎬ刘东美.小型整秆甘蔗收获机械喂入机构仿真分析与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ꎬ2010ꎬ32(7):152-155.[10]㊀沈中华ꎬ李尚平ꎬ麻芳兰ꎬ等.基于FLEXSIM和ADAMS的小型甘蔗收获机喂入能力的仿真及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ꎬ2014ꎬ41(9):90-94.ImprovementandExperimentontheLeaf-cleaningandTail-breakingMechanismoftheSmallTypeSugarcaneHarvesterLaiXiaoꎬYangPengꎬWangWeiquanꎬYangFengꎬZhangZeqiangꎬPangYuesheng(GuangxiUniversityꎬCollegeofMechanicalEngineeringꎬNanning530004ꎬChina)Abstract:Aimingattheproblemoftheleaf-cleaningandtail-breakingmechanismofthesmalltypesugarcaneharvesterꎬthispaperfirstanalysistheproblemexistingincurrentstructureofthemechanismintheoryꎬthenbringouttheimproveddesign-rakingrollersaccordinglyꎬandcarriedoutprototypeexperimentstovalidatethedesignatlast.Theexperimentresultshowsthattheimproveddesignisvaluableasthetail-breakingrateisimprovedto83.7%withrakingrollers.Toobtainthebestperformanceꎬtherollingspeedoftherakingrollersis700r/minꎬtherollingspeedoftheleaf-cleaningrollersis900r/minꎬthedepthoftheinteractionbetweentherakebladerollerandthesugarcaneis40mmꎬandthedepthofthein ̄teractionbetweenthestrippingrollerandthesugarcaneisalso40mm.Keywords:sugarcaneharvesterꎻleaf-cleaningandtail-breakingꎻrakingrollersꎻrakingteeth2020年12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农机化研究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2期。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96机械收割相关农艺性状分析

甘蔗新品种云蔗05-596机械收割相关农艺性状分析桃联安;经艳芬;周清明;安汝东;俞华先;冯蔚【摘要】Based on the regional trials of sugarcane in Yunnan Province,the plant tidiness,trash content,and sugar conversion rate of Yunzhe05-596 by mechanical harvesting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lant tidiness of Yunzhe05-596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ROC22 and Yuetang93~159.The trash content of Yunzhe05-596 was 9.12% by mechanical harvesting.It met the acceptable range of 7%~10%of industry process.After harvest for 4 days,the sugar conversion rate of Yunzhe05-596 was 3.01%.It met the acceptable range of 3%~5%.The Yunzhe05-596 could be recommended as a variety by mechanical harvesting.%在云南省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的基础上,对云蔗05-596的植株整齐度、机收含杂率、糖分转化率等机械收割相关性状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云蔗05-596的株高整齐度超过对照新台糖22号、粤糖93-159;云蔗05-596的机械收割含杂率为9.12%,在机械收割工艺要求的7%~10%范围内;云蔗05-596收割后4d糖分转换率为3.01%,在生产可接受的3%~5%之间.云蔗05-596可作为适于机械收割的甘蔗新品种来推广应用.【期刊名称】《热带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38)001【总页数】4页(P105-108)【关键词】甘蔗;品种;机械收割;农艺性状【作者】桃联安;经艳芬;周清明;安汝东;俞华先;冯蔚【作者单位】瑞丽滇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瑞丽678600;瑞丽滇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瑞丽678600;瑞丽滇蔗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云南瑞丽6786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育种站云南瑞丽6786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育种站云南瑞丽678600;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瑞丽育种站云南瑞丽678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1我国甘蔗生产是劳动强度大、种植成本高、机械化程度低、劳动效益不显著的传统种植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种 植地块 坡度 ≤1 5 。 。坡 度 越小 ,机 收作业 效 率越 高。 ( 3 ) 机 耕道 路 ≥5 m,以利 于 收割 机 的行 走 、掉 头 ,避免 压倒
、
整杆 式 甘蔗 联 合 收割 机 强 生存 空间 。
[ 1 4 ]
l r G
( 5 ) 培土 状 况较 好 ,垄 高 0 — 同 ,一种 是尾 随着 收 割机 进 行 收 中 ,运输车在旁边跟着接甘 蔗 , 0 . 2 m,避 免 出现 u形 蔗垄 。甘 蔗 集。这种型式 的收集车特点是 收 在窄 行 距 、小 地块 及 山坡 地 种植 种植 应 进 行 培土 ,避免 出现 甘 蔗 集 量 较 多 ( 一般 l O 0 0 k g以上 ), 的收 获条 件下 ,是 不可 能 实现
艺 、制糖 工艺 等诸 多 因素 的影 和较大 的坡 度 ( ≥1 0 。 ) 以下作 业 。
响 ,甘 蔗收 获机 械 在 广西 尚未 真 整杆 式联 合 收割 机可 一 次性
不理想 。
三 、整 杆式 甘蔗 联 合 收割 机 为适 应 整杆 式 甘 蔗收 割机 作
正 有效 地推 广 应用 , 已成 为制 约 完成 甘 蔗切 梢 、扶 倒 、切 割 、输 对 甘蔗种 植模 式 的要求 广 西甘 蔗生 产 机械 化 的 “ 瓶颈” 。 送 、清洗 、剥 叶等 工序 。 由于 我 研究 解 决好 这 一 突 出问题 ,抓 好 区受到甘蔗种植地块 、农艺 、行 业 ,甘 蔗 的种植 应 满 足 以下种 植 甘 蔗收 获机 械 的推 广 应用 ,对 提 距及 糖 厂压 榨工 艺 的 限制 ,在 小 模式 :
( 摘
要]
目前整杆 式收获模式相比切 断式 收获模式主要 多出了甘蔗收集和装车 两个环节 ,本 文阐述 了 目前在 广 西现有整杆 式甘蔗联合 收割机装备及收
获 模 式 ,对 理 想 的 整 杆 式甘 蔗 联 合 收 割机 收 获模 式 进 行 了探 讨 。
[ 关键词] 整杆式收割机 ;收获模 式 ;探讨
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 ,加快我 地块 及 山坡 地种 植 的蔗 区 ( 在 广
区甘蔗 产业 的快 速发 展 ,具 有 十 西 这 种 类 型 的 地 块 占到 2 / 3以
( 1 )种 植 行 距 ≥ 1 . 0 m。对 于
中型整杆式联合收割机 ,甘蔗种
分 重要 的意义 。现 就 整 杆式 甘 蔗 上)还是适合使用小型整杆式甘 植 行距 应 ≥1 . 2 m,才有 利 于 收割 联 合收 割 机 收获模 式 进 行一 些 粗 蔗 收割 机 。 因此 ,广 西 目前及 今 机 的行走 ,避免压倒未收获的甘 浅 的探 讨 ,寻求 实现 甘 蔗收 获 机 后相 当长 的一段 时期 内 , 中小 型 蔗 。 械 化 的最 佳 途径 和方法 。
甚 至无法 人 土切 割 。
机倾 倒 在 蔗地 里 的甘蔗 ( 一般 约 式 甘 蔗联 合 收 割机 收获 模 式应 该 往需 要 人 工辅 助 收集 ,再运 到地 才可能降低收获成本和劳动生产
四 、整杆 式 甘 蔗联 合 收 割 机 5 0 l O O k g一 堆 ) ,这 种 收 集 车 往 尽 可能用最简单 的方式来实现 , 装 备及 收获 模式
长在 沟 中 的 U形 蔗垄 。对 于 长 在 收集 车与 收 割机 分 离 ,地 边调 头 的 。这 就是 说 ,集 堆 环节 和装 车
沟 中 的 u形 蔗垄 ,将 造成 宿 根破 容 易 ;缺 点是 收 集 过程 中容 易撞 环 节 在整 杆 式 甘蔗 联合 收割 机 的 头 率 升 高 ,增 加 收 割 机 故 障率 , 上收割机 。一种是专门收集收割 收获 模式 中是 不可 避免 的 ,整杆
的优点
要分 为整 杆 式 和切 断式 联合 收 获
两种 。
目前 ,广 西 甘蔗 机 械收 获 主 割机存 在的 问题
中小 型整 杆 式甘 蔗联 合 收割 未收 获 的甘 蔗 ;整 杆式 联合 收 割
机 的主 要 缺 点是 : 1 . 机 械 成熟 度 机往 往 自带 收集 车 ,所 以应 在种
一
高 ,适应于 目前广西糖厂的制糖 2 . 地块 大 小 不 适 应 。广 西 蔗 区基 脱 叶 。整杆 式 收割 机 收获 倒伏 严 工艺。二是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 本上是单家独户经营 ,地块大小 重的甘蔗容易堵塞 ,整杆式收割 机机身重量较轻 ,轮距( 履带距) 不一 ,分 散 不连 片 ,这 都 给甘 蔗 机需要进行剥 叶,易脱叶的甘蔗 相对切断式机型窄 ,对地块压实 收获机械化技术推广带来很大困 有利于降低甘蔗含杂率。
. 农 机 与 农 艺 不 能 很 好 结 广 西 是 中 国最 大 的 甘 蔗 产 和碾 压 蔗蔸 作 用轻 ,不 会 对来 年 难 。 3 区 ,甘 蔗种 植 面积 占全 国种植 面 宿 根 蔗 的生长 造 成大 的影 响 。三 合 。 目前 ,蔗农 种植 甘 蔗行 距 大 0 ~ 9 0 c m,不 利 于机 械 化 作 积的 6 0 %以上 。 由于甘 蔗 收 获机 是 能独 立作 业 ( 收割 时不 用运输 多在 8 械 的 适 应 性 、可 靠 性 , 以及 农 车在 旁边跟 ) ,适合较小 的地块 业 ,致使 机 具适 应性 不 佳 ,效 益
整杆式甘蔗联合收割机与切 不高。收割后 的甘蔗收集 ( 包括 植长度 1 0 0 1 5 0 m设置一条机耕 断式甘蔗联合收割机相 比,一是 人 工辅 助捆扎 ) 和装 运 还需 要 大 路 ,方便整杆式联合 收割机收割 收获的甘蔗断 口少 ,可储存较长 量人力辅助 ,对严重倒伏 、弯曲 段长度后卸蔗。 时 间 ,且 损失 较少 ,工作效 率 和错 综 交 叉 的 甘 蔗适 应 性 较 差 。 ( 4 )甘蔗倒伏不严重 、较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