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合唱发展史

合集下载

清羽合唱团简介清羽合唱团前身组建于2000年-GZOPA-海外贵州

清羽合唱团简介清羽合唱团前身组建于2000年-GZOPA-海外贵州

清羽合唱团简介清羽合唱团前身组建于2000年;2001年参与举办“黄河之声”音乐会,演唱全本《黄河大合唱》;2002年举办“草原之恋”音乐会,将一组蒙古族合唱曲介绍到旧金山湾区;2004年举办“春晓”音乐会,推出多首无伴奏合唱曲;2005和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的大型音乐会“同一首歌”中担任合唱与伴唱,受到全中国观众的关注与好评。

2006年清羽参与创作、并与海盟合唱团联合首演合唱组曲《海外游子吟》,这部组曲是海外华人自己的歌。

歌聲傳達了海外遊子對故土的思念,對海峽兩岸攜手、共謀民族復興的期盼。

2008年清羽又参与创作、并首演著名作曲家鲍元恺的力作——清唱剧《禹王治水》。

这个作品追溯中华文明的源头,通过对古圣先贤的歌颂,揭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011年清羽再次创作并组织了大型交响清唱剧《大风歌》的演出,用音乐再现我们民族的历程,用音乐揭示我们民族历劫长存的核心价值观。

演出受到中、美艺术家及广大侨胞的肯定和欢迎。

7年中,清羽合唱团与湾区其他合唱团的朋友们成功地组织了三部原创作品的中国巡演和海峡两岸巡演,巡演走过九省十几个城市,最后跨越海峡,在宝岛城市台北、台中演出。

我们的歌声响彻大江南北,足迹遍布海峡两岸。

今年再次在祖国三大直辖市北京国家大剧院、天津大剧院和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成功上演大型交响清唱剧“大风歌”。

三次演出都受到祖国同胞、两岸同胞、各级政府的热烈欢迎,两岸媒体和各大网站给与了几千条报道和宣传,CCTV4的“华人世界”也多次对合唱团做了专题采访和报道,许多专业艺术家对演出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巡演活动圆满成功。

清羽合唱团汇集了一批热爱合唱艺术、同时又有一定歌唱基础的爱乐者,在专业指挥的指导下,学习合唱技巧,接受较正规的声乐训练。

清羽合唱团坚持对艺术的追求,颇具创新的热情,希望为美中文化交流、为在海外弘扬中国音乐传统尽一份绵薄之力。

欢迎你参加清羽大家庭。

清羽合唱团现任指挥、艺术总监丁国勋,团长张宁远,副团长黄林、甘路。

音乐历史发展

音乐历史发展

音乐历史发展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承载着人类的情感、思想和文化。

自古以来,不同的文明和时代都创造并演化着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

本文将介绍音乐历史的不同时期及其发展。

1. 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人类音乐史上最早的阶段,它根植于不同文明的土壤中。

古埃及的音乐以器乐为主,悠扬的声音与宗教仪式紧密结合。

古希腊的音乐注重音乐理论的发展,曲调多样,包括战斗的号角和悠扬的古代剧场音乐。

古中国的音乐追溯至殷商时期,传统乐器如琴、瑟、箫等得到广泛应用。

2. 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是以基督教教堂音乐为主导的时期。

教堂音乐起初以圣歌为主,后来发展成复调音乐,也出现了以石教堂为音乐场所的宗教歌剧。

著名的作曲家如荷英、希尔德加德和梅彦少日就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

3.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音乐是15到17世纪的音乐流派,以人声合唱和器乐演奏为主要特点。

它强调对旋律的注重和和声的发展。

意大利作曲家巴赫和莫扎特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

4.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时期大约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

这个时期,交响乐团和音乐厅得到普及,音乐家开始以个人的名义创作,并出现了众多巨匠。

贝多芬、莫扎特和海顿是古典音乐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

5. 浪漫音乐浪漫音乐时期的音乐家追求个性化创作和情感的表达。

该时期的音乐经常充满激情和戏剧性,音乐形式也更加自由。

肖邦和勃拉姆斯是这个时期的代表音乐家。

6. 现代音乐现代音乐时期从20世纪初开始,音乐在技巧和风格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不同的学派和风格出现了,包括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民谣、流行音乐等。

史特拉文斯基、拉赫玛尼诺夫和肖斯塔科维奇是现代音乐的先驱。

7. 当代音乐当代音乐不断地创造和演变,融合了各种音乐风格和元素。

电子音乐、摇滚乐、爵士乐以及世界音乐都在当代音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音乐家们以个人的创作方式探索新的音乐领域,展示了音乐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

总结:音乐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化和创新的过程。

从古代到现代,音乐承载着每个时代的情感和文化,反映出人类不断进步和创造的历程。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及主要代表人物1.背景: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阶层要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改革的呼声直接推动着我国新型学校音乐教育的逐步建立和发展。

1.富国强兵2.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权.2.定义: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3.目的推广新学,传播新知、教育国民、改革社会《中国音乐改良说》4.内容 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新生等。

代表性的作品有:夏颂莱作词的《何日醒》、石更词辛汉编曲的《中国男儿》3).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如秋瑾的《勉女权》等)4).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如沈心工、李叔同词曲的《春游》等)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出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文明婚》5.艺术形式:倚曲填词(一曲多词、一词多曲)6.主要代表人物及作品、代表人物:沈心工(白话词)出版的歌集有:《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1936年,将自己毕生所编写的学堂乐歌进行了精选、修订,出版了一本个人专辑《心工唱歌集》编创作品:《体操-兵操》、《竹马》《春游》创作作品:以杨度的词所谱写的歌曲《黄河》创作特点历史意义:作品体现出年轻人的性格特色,基本上做到了从选材及用语言切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以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提高,程度也逐渐提高。

比当时其他出版的唱歌集大大提高了作为学校唱歌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曾志忞上海贫儿院管弦乐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并由中国人组织指挥的乐队。

音乐活动:1.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包括“亚雅音乐会”“上海贫儿院音乐部”2.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3.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乐典教科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1905年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

中音史资料

中音史资料

中音史资料小曲:被认为可以和唐诗、宋词、元曲相媲美的一种艺术形式,建立在声腔基础之上的一字多音的民歌,较之于建立在“声韵”基础上的一字一音的古代民歌有着更加动听的旋律美感。

小曲其艺术形式音乐结构:1 一曲的变体 2 一曲前后分开3 一曲重叠运用 4 多曲连成一套 5 曲间加帮腔开门六喜:说明我国民间音乐已经具有一定高度的发展。

木卡姆:概念是新疆维吾尔著名的古典音乐,是由声乐、器乐、舞蹈组合而成的一种大型套曲。

音乐结构:1 穷拉额曼即“大曲”2 达斯坦即“叙事套曲”3 麦西热普即“歌舞套曲”。

纳西族音乐大致包括“热美磋”“白沙细乐”“洞经音乐”三个组成部分弹词:曲种分苏州、扬州、长沙、四明南词、绍兴平湖掉。

伴奏乐器:琵琶、三弦等弹拨乐器。

演唱形式:一人的“单档”二人的“双档”三人“三档”四大声腔海盐腔弋阳腔余姚腔昆山腔梆子腔又称乱弹、秦腔或西安秦腔。

梆子腔是戏曲音乐板腔体首创剧种。

梆子腔的音乐特点:其曲调主要根源与陕、晋、陇东等地的民间曲词其音乐特点是声音高亢激越气势雄壮既适合表现慷慨激昂和凄楚悲切之情,又具有活泼流利和插科打诨之趣,他属于板腔体,唱腔由一个基本曲调,按角色要求和剧情产生变化,一般分为华音和苦音两大类。

花音又叫欢音,用来表达欢乐的音感,苦音又叫哭音,用来表达表达悲伤的情感,由于梆子腔的音乐风格粗犷有力,文字通俗易懂,很受北方各地群众的欢迎。

皮簧腔:西皮与二黄相结合的声腔。

皮簧腔音乐属板式变化体。

琵琶音乐清明时期我国琵琶再度出现了艺术高峰时期,以反弹琵琶与唐代拨弹琵琶的艺术高峰相辉映,名曲众多,成为一个时代特色的艺术。

新法密率:即十二等程律,朱载堉的“新法密率”理论,不仅在我国乐律学研究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国际上同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也反映我国明代在世界律学研究领域中所具有的领先地位。

是世界上最早的“十二平均律”学说,也是我国明代最重要的乐律理论成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不可低估的重大影响。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

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

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

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

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

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戏曲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

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

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

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

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

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浅析合唱艺术的发展及新时期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的应用性研究

浅析合唱艺术的发展及新时期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的应用性研究

music history 音教论坛浅析合唱艺术的发展及新时期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的应用性研究陈蕙如(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摘要】合唱(chorus)作为一种大众熟悉且喜爱的艺术表演形式,其本身具有非常浓厚的音乐价值,通过多声部的配合,可以有效表现出其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因此,合唱艺术在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以及拓展中取得了非常之高的肯定。

本文将对合唱艺术的发展以及在新时期下培养指挥人才进行相关讨论,分析我国合唱以及合唱人才培养的不足,阐述合唱艺术与合唱指挥的关系,并研究如何通过快速有效的方法进行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合唱艺术;合唱人才;指挥培养;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24-0191-03【本文著录格式】陈蕙如.浅析合唱艺术的发展及新时期合唱指挥人才的培养的应用性研究[J].北方音乐,2020,12(24):191-193.在现代合唱中,相关的艺术表演形式可以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发展,非常需要相应技巧,并且在合唱中可分为不同的流派,在不同流派中又具有不同的演唱技巧。

很多合唱表演艺术家会在合唱中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使合唱歌曲具有浓烈的艺术气息;而在合唱中,相应的合唱指挥人才可以对合唱作品进行及时且精细化的调整,提升合唱中的配合性。

同时,针对合唱中的特殊情况,合唱指挥人才也会及时进行处理,并在后续的指挥中进行弥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合唱艺术的发展(一)合唱的艺术表现对合唱艺术从主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随着文化和音乐的发展,需要合唱不断完善自身的演唱技巧,才能有效推动其整体艺术水平。

在合唱过程中,需要通过团队完成相应的目标,在合唱中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提升演唱氛围;此外,在演唱前,需要团队中的成员仔细品鉴艺术作品,例如,通过互联网等方式查找作品的相关资料,将自身进行角色代入。

音乐史的发展与演变

音乐史的发展与演变

音乐史的发展与演变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音乐也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变革。

本文将从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文艺复兴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现代音乐等方面,探讨音乐史的发展与演变。

一、古代音乐古代音乐是人类音乐史上的开端,其存在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文明时期。

在这个时期,音乐主要以人声为主,通过歌唱和口头传承的方式进行。

各个古代文明中的音乐风格迥异,如古埃及的宗教音乐、古希腊的民间音乐、古中国的宫廷音乐等。

古代音乐的发展奠定了音乐史的基础。

二、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音乐是指在中世纪时期(公元5世纪至15世纪)出现和发展的音乐形式。

由于教会在中世纪社会中的统治地位,教会音乐成为这一时期音乐文化的主导。

著名的中世纪音乐形式包括圣歌、赞美诗等,这些音乐作品通常以拉丁语演唱,并以多声部合唱为主要表现方式。

三、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音乐是指在15世纪至17世纪期间欧洲兴起的一种音乐形式。

与中世纪音乐相比,文艺复兴音乐更加注重音乐理论和技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音乐开始出现乐谱的编写和打印,音乐家们也开始研究和探索新的音乐形式。

文艺复兴音乐的代表人物包括巴黎圣母院的弗朗索瓦·佩吉、意大利作曲家克劳迪奥·蒙特威尔第等。

四、巴洛克音乐巴洛克音乐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的一种音乐风格。

在这个时期,音乐开始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式,如奏鸣曲、管弦乐、协奏曲等。

巴洛克音乐追求音乐表现力的极限,通过复杂的音乐结构和华丽的装饰来表达情感。

著名的巴洛克音乐家包括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和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等。

五、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一种音乐风格。

古典音乐强调对称、和谐和对比,追求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和结构上的平衡。

该时期的音乐家们注重音乐创作的规则和形式,使得音乐作品表现更加清晰和直接。

著名的古典音乐家有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海顿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

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

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

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

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

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戏曲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

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

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

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

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

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