匝道及其端部的设计共29页
立体交叉设计-匝道设计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E、左转匝道交织处理:
减少跨线构造物数量和
高度,减少占地面积,
但是影响通行能力。 F、左转匝道平面交叉处理:
在交通量小的道路上面 或者交通量小的两个匝 道上面进行平面交叉,仅允许少数情况下与一般道路 进行,不允许与主要道路进行交叉。适用交通量有差 距的道路相交或者立交分期修建的情况。
是影响通行能力。
F、左转匝道平面交叉处理:在交通量小的道路上面或者 交通量小的两个匝道上面进行平面交叉,仅允许少数情况
下与一般道路进行,不允许与主要道路进行交叉。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A、基本组合形式 a、4个左转匝道都相同的组合形式 共10×1×1×1=10种,苜蓿叶、 X形、涡轮式立交。 b、3个左转匝道相同的组合形式 共10×1×1×9=90种。1个左
转特别的情况。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A、基本组合形式
c、2个左转匝道相 同的组合形式:2个 相同10×1×9×1=
90种;2个同另2个
不同10×1×9×8=
720种;
四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A、基本组合形式 d、4个左转匝道都不相同的组合形式
共10×9×8×7=5040种,外观不美观,不建议使用。
优点:改正左出的问题,安全驶出。
缺点:依然左进,对向之间必须有足够间 距,设置桥型同左出右进式。 适用性:依照地形,地物等条件选用。
匝道的分类
B、半直接式——半定向式 c、右出右进式(板示)
优点:改正了左出左进的缺点,行车安全。
缺点:左转绕行过大,跨线构造物较多。 适用性:依照地形,地物等条件选用。
匝道的设计依据
1. 立交的等级
2. 计算行车速度
3. 设计交通量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pptx

(2)部分苜蓿叶式立交
第18页/共90页
第19页/共90页
第20页/共90页
2.完全互通式立交 相交道路的车流轨迹线全部在空间分离的交叉。 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各转向都有专用匝道。 适用条件:高速道路之间及高速道路与其它高等级道路相交。 代表形式:喇叭形、苜蓿叶形、y形、X形等。
1)喇叭形立交:
第60页/共90页
(二)匝道的设计速度 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主要是根据立交的等级、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设 费用等条件选定。
第61页/共90页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
第62页/共90页
四、匝道的线形设计标准: (一)匝道的平面 1.匝道平曲线半径: 2.匝道回旋线参数:
第45页/共90页
(三)宜采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情况
▪ 1.相交道路的性质、任务:高速、一级公路之间及其与通 往市(县)级及其以上城市或其他重要政治、经济中心、重 要港口、机场、车站和游览胜地的道路相交处应设置互通 式立交。
▪ 2.相交道路的交通量:公路上采用平面交叉冲突交通量较 大,通过渠化或信号控制仍不能满足通行能力要求时。 城 市道路规定进入交叉口的交通量达4000辆/小时~6000 辆/小时(小汽车),相交道路为四车道以上。
第71页/共90页
主线与匝道分流处的布置:分流处楔形端布置
第72页/共90页
二、变速车道设计
▪ 定义:在匝道与正线连接的路段,为适应车辆变速行驶 的需要,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称为变 速车道。
▪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 称为减速车道;
▪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 称为加速车道。
匝道设计(可修改).ppt

车辆以速度VⅠ分流后由VⅠ减速到V1的行驶过程,以驶出道口出口处车速V1匀速 或变速行驶到连接线入口的车速V21 ,由V21在连接线上减速行驶至车速为零;
车辆由收费站至正线Ⅱ的行驶过程
车辆由收费站处车速为零开始在连接线上加速行驶到连接线出口的车速为V22, 以V22连接线出口车速开始匀速或变速行驶到驶入道口入口处车速V2,由V2加速 行驶到VⅡ,以VⅡ速度合流到正线的行驶速度;
最新.课件
13
§4-2 匝道的布设 ➢ 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基本组合形式
两个左转 弯方向各有三 种左转匝道形 式,三路互通 式立交共有9种 常用基本形式;
最新.课件
14
§4-2 匝道的布设 ➢ 三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的组合
直行车道局部改线处理
因直接式左转匝道在直行车道上存在左出或左进的运行, 故双向直行车道之间须有足够大的间距满足跨线纵坡要求,若 直行车道的横断面在交叉范围内仍然采用正常布置,双向行车 间只设一条中间带,要布设直接式左转匝道比较困难,这时一 般是将某一直行方向的车道进行局部改线,拉开适当距离提供 足够的间距;
最新.课件
9
§4-2 匝道的布设
● 左转匝道的布置特点
左出右进
右出左进
左出左进
右出右进
① 右出右进
⑥ 右出右进
⑦
⑩
② 左出右进
③ 右出右进
⑧
最新.课件
④ 右出左进
⑤ 右出右进
⑨
10
§4-2 匝道的布设
● 左转匝道的布置特点
➢ 组合性:各种基本形式的左转匝道,可以相互组合成许多斜 轴或半轴对称的立交,或组合成完全不对称的立交; ➢ 可达性:任何一个行车方向需左转的车辆,均可在所有象限 内完成左转弯运行;
第二章匝道设计

2 匝道设计
2 匝道设计
3.辅助车道 主要是解决基本车道数与车道平衡数的矛盾
分流端为 1000m, 最小为 600m
在合流端为 600m
其渐变 率不大于1/50
2 匝道设计
2.5.2 变速车道 1. 变速车道的形式
其特点是车道划分明确, 行车容易辨认,但车辆行 驶轨迹呈反向曲线,对行 车不利。
2 匝道设计
4.左转匝道交叉点避开处理 将两条左转匝道沿着直行车道方向拉开布设,使外 侧匝道包围内侧匝道,避免二者之间相互交叉,可减少 跨线桥桥数和层数。
2 匝道设计
5.左转匝道交织处理 根据场地条件和交通量大小,将左转匝道与左转匝道(或 直行车道)布设成交织路段。交织处理后可有效减少跨线构 造物的数量和高度,节省造价,但通行能力会受到交织能 力的影响。
2 匝道设计
小
结
Urban Road and Overpass
匝道停车视距
2 匝道设计
2.5 道 口(端部)
道口是匝道路段两端与正线相连接的那一段车道及有关工程设 施的总称,包括进出正线的三角渐变段,连接到匝道路段的变 速车道和渐变段与正线车道之间那一块称为分道区的三角地带 等三大部分。
设计道口应注意的一般原则是:
(1)出入顺适、安全、线形与正线协调; (2)容易尽早地识别,尤其驶出道口;
2 匝道设计
特点:跨线构造物增多,左边汇入不 安全。当汇入道路为双车道时左右都 一样时可采用。
(2)右出左进式
2 匝道设计
特点:运行距离最长,构造物最 多但行驶最为安全。两高级公路 相交,上下行车道都有两条或两 条以上,而该象限的转弯交通量 又最大时采用。
(3)右出右入式
2 匝道设计
路基路面工程道路工程概论讲义PPT课件精选全文

路基的干湿类型
路基湿度的来源
大气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水蒸气及其凝结水、给排水设施泄露
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标准:平均稠度Bm=(WL-Wm)/(WL-Wp) 类型:干燥、中湿、潮湿、过湿
路基临界高度
第38页/共94页
6.2路基设计 一. 路基横断面基本形式
路堤
路堑
半挖半填路基
3.1竖曲线设计
定义 分类 作用
第19页/共94页
竖曲线要素计算
变坡角 1 (2 “”为凸曲线、“”为凹曲线) 曲线长L R
切线长T
L 2
外矢距E T 2 2R
切高y x2 2R
竖曲线起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竖曲线终点桩号=变坡点桩号+T 某桩号在凸(凹)曲线上的设计标高
=该桩号在切线上的设计高-(+)y
拓宽路口式交叉口设计 拓宽车道数
拓宽位置的选择
拓宽车道长度的计算
环形交叉口设计
中心岛的形状和尺寸
环道的宽度
交织角
环岛进出口的转弯半径
第32页/共94页环 道 的 横 截 面
交叉口竖向设计
原则
基本形式
设计方法及步骤
O2
E2 A
E D3
E3
M3
O3 F3 F
第33页/共94页
计算图示
5.2立体交叉设计
路基土方施工
开挖
运输
填堆
压实
第45页/共94页
修整
路基压实
压实土基的意义
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
干
内因: 含水量
容 重
土质
外因: 压实功能
压实机具
第46页/共94页
道路立体交叉设计 匝道设计 ppt课件

〔二〕匝道的设计速度
根据立交的类型、转弯交通量的大小以及用地和建立费用等 条件选定。
期望:主线的平均速度
普通:〔50%-70%〕V主
选择计算车速时的本卷须知:
〔1〕满足最正确车速要求
车速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决议通行才干
设计车速应为接近最大通行才干时的车速,即最 正确车速Vk
Vk
L L0 C
Vk
驶的需求,而不致影响正线交通所设置的附加车道。
▪ 减速车道:车辆由正线驶入匝道时减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减速车道;
▪ 加速车道:车辆从匝道驶入正线时加速所需的附加车道称 为加速车道。
▪ 1.变速车道的方式: ▪ 平行式 ▪ 直接式
二、变速车道设计 ▪ 1.变速车道的方式:
▪ 〔1〕平行式:在正线外侧平行增设的一条附加车道。
分段收费管理
〔二〕收费站
1.设置位置: 〔1〕直接设在主线上 多用于主线收费路段的起、终点处;
〔2〕设在立交匝道或衔接线上 用于控制相交道路上的车辆进、出主线的收费。
2.收费站车道数: 收费站所需的车道数应根据:
交通量:第30位顶峰小时交通量 效力时间:入口-6s
出口-14s 一致收费:8s 效力程度:<3辆车
苜蓿叶型
二、匝道的特性
2.对称性: 十种匝道,分两类: 一类:本身斜轴对称;二类:相互轴对称
二、匝道的特性
3.组合性: 各种方式的匝道,可以恣意组合,构成斜轴对称、半轴对称及 完全不对称的立交
二、匝道的特性
4.可达性 任何一个左转的车辆,均可在一切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转。
二、匝道的特性
5.局域性 一切行驶方向左转的车辆,均可在部分象限内完成左转弯运 转。
▪ 特点:车道明确,易于识别,
道路匝道 规划设计方案

道路匝道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交通的快速发展,道路系统的完善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快速道路的设计中,道路匝道的规划设计直接影响交通流畅度和道路安全性。
本文旨在提出一套道路匝道规划设计方案,以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二、规划设计目标1. 提高道路匝道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拥堵现象;2. 提升道路系统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3. 优化道路匝道的功能和流程设计,提升交通系统的智能化水平;4. 保护环境,降低交通噪音和尾气排放。
三、设计原则1. 合理设置匝道长度和坡度,确保车辆能够平稳连接主干道;2. 设定合理的匝道角度和曲线半径,减小车辆转向的难度;3. 保证匝道的可视距离和照明条件,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4. 注重后期养护和管理,确保匝道设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四、设计步骤1. 调研和分析对待规划的道路匝道所处的地理位置、道路现状以及周边交通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
了解道路的交通流量和高峰时段拥堵情况,为匝道规划提供依据。
2. 匝道位置选择根据调研结果,确定道路匝道的位置。
考虑到道路的环境特点、交通流量和周边道路的连接性,挑选合适的位置设置匝道。
3. 匝道设计标准制定根据所在地区的规划标准和道路设计规范,确定匝道的设计参数,包括长度、宽度、坡度、角度和曲线半径等。
4. 匝道功能和布局设计根据道路功能和交通流量,确定匝道的功能类型,如加速匝道、减速匝道或直行匝道等。
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匝道的入口、出口和连接主干道的道路线。
5. 设计草图和方案确定根据前述步骤的分析和调研结果,绘制匝道的草图和方案。
考虑到道路的通行便利性和安全性,对草图和方案进行修正和优化,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6. 环境影响评估和改善措施对匝道设计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和景观破坏等。
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道路匝道的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7. 方案实施和后期养护根据最终确定的匝道设计方案,进行方案实施和建设。
《匝道设计标准》课件

02
常见的匝道照明设施包括路灯、隧道灯等,应根据匝道的实际
情况选择合适的照明设施。
照明设施的设计要求
03
照明设施应具备足够的亮度,照射角度和范围应满足要求,同
时也要考虑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匝道的监控设施
监控设施的作用
匝道监控设施的主要作用是实时监测匝道的交通情况,及时发现 和处理交通问题。
监控设施的种类
匝道的绿化带设计
绿化带植物选择
选择枝繁叶茂、生长迅速 、适应性强且具有良好隔 音效果的植物。
绿化带宽度
适当增加绿化带宽度,以 提高隔音和空气净化效果 。
绿化带维护
定期修剪和维护,保持绿 化带植物的健康和生长状 态。
匝道的空气净化设施设计
空气净化设备选择
空气净化设施维护
选用高效、低能耗的空气净化设备, 如高效过滤器和紫外线消毒器等。
常见的防撞设施包括防撞栏、防撞墙、防撞墩等,应根据匝道的实 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施。
防撞设施的设计要求
防撞设施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有效吸收车辆撞击时的 能量,同时也要考虑美观和环保的要求。
匝道的照明设施
照明设施的作用
01
匝道照明设施的主要作用是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照明,提高驾
驶安全性。
照明设施的种类
匝道的交通标线设计
总结词
匝道的交通标线设计是交通工程设计的另一重要环节,它能够明确道路的使用功能和划分道路界限,提高道路的 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详细描述
匝道的交通标线设计应根据匝道的特点和交通流情况,合理设置标线的位置、颜色、宽度和样式。同时,应考虑 驾驶员的视觉特点和心理反应,确保标线清晰、连续、易于辨识。
常见的匝道监控设施包括摄像头、交通监控系统等,应根据匝道 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控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