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浅谈汉语言文字的歧义现象 精品
汉字的多义性与歧义性解决方法

汉字的多义性与歧义性解决方法汉字作为一种古老而丰富的文字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多义性。
然而,这种多义性和歧义性也给人们的交流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汉字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汉字的多义性。
汉字的多义性是指一个字可以有多个不同的意思。
这种多义性源于汉字的形状和发展历程。
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字形经历了演变和变形,导致了字形的相似性和相近性。
由于字形的相似性,某些字在写法上很难区分,从而产生了多义性。
例如,“打”字可以表示“敲击”、“击败”、“拍摄”等不同的意思。
然而,汉字的多义性也给人们的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理解上的误解和歧义。
有时候,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或者听取他人的陈述时,由于对某个字的多义性理解不同,可能会导致对整个句子或者段落的理解出现偏差。
这种歧义性的存在给交流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那么,如何解决汉字的多义性和歧义性呢?一种解决方法是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字的含义。
在阅读或者听取他人陈述时,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来推断字的具体含义。
上下文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字的意思。
例如,在一句话中,如果我们知道前面提到了“打篮球”,那么“打”字的意思很可能是“运动”的含义,而不是其他的意思。
另一种解决方法是通过增加语境的信息来减少歧义性。
在写作或者口语表达中,我们可以通过增加更多的细节和修饰词来减少字的歧义性。
这样做可以让读者或者听众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思。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物时,我们可以使用具体的形容词来表达他的特征,从而减少对字义的误解。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使用同音字或者近义词来避免歧义。
汉字中存在许多同音字和近义词,通过选择合适的字词,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例如,当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性格时,可以使用“坚强”来代替“强硬”,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歧义。
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汉字的认知能力来解决多义性和歧义性。
现代汉语通论语法10歧义分析

3. 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词汇系统中的多音词、多义词造成的歧 义。词汇歧义存在于书面语中。
多音词造成的歧义 小张特别好说话。(好hǎo/hào) 小心地滑。(地dì/de)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 那场演出让小沈阳火了。(火:出名/生气) 买房子送家具。 (送:赠送/运送) 我叫他去。(叫:让/喊)
4. 语法歧义
6. 语义歧义
句法成分(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状语)的语义由题 元角色来规定。
题元角色 施事 (Agent) 受事 (Patient) 主题 (Theme) 经验体 (Experiencer) 受益体 (Beneficiary) 工具 (Instrument) 处所 (Location) 目标 (Goal) 来源 (Source)
Das Ende
现代战争小说现代战争小说一个学生的建议一个学生的建议发现敌人的哨兵发现敌人的哨兵他们三个一组他们三个一组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安徽和江苏的部分地区布置好房间布置好房间没有买票的没有买票的存在歧义可能性的结构存在歧义可能性的结构容易引发结构层次差异型歧义的常sis
5. 存在歧义可能性的结构
容易引发结构层次差异型歧义的常见结构:
结构 V+A的+N V+N的+N P+N的+N V+V+的 N1 和 N2 的 N3
组合方式
V + [A的N] [VA的] + N
V + [N的N] [VN的] + N
P + [N的N] [PN的] + N
V + [V的] [VV] + 的
8. 歧义化解
利用语境消除歧义,例句: 算一个半知识分子 (组合歧义)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问题【摘要】: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歧义现象。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现象的研究对探讨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关系,揭示语法规律是很有意义的,“一种语言语法系统里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里得到反映。
因此,分析歧义现象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使我们对于语法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更深入。
”【关键字】:歧义;歧义类型;歧义解决方法歧义是指在言语交际的过程中,听话人对一个小句或句子的语言意义或言语意义有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言语现象。
现代汉语之所以会有歧义现象的产生,是因为,语言结构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结构去表达无限的意义必然会出现一个结构表达多种语义的现象,这样看来,多义现象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这里,我不想多说关于歧义界定的问题,也就是歧义与多义,歧义与歧解,歧义与笼统,歧义与模糊之间如何划分和区分的问题,只是稍作解释。
1:歧义与多义。
目前语言学界对多义与歧义并没有严格的区分,一般认为歧义指结构(包括词组和句子)的多义;多义指词的多义。
2:歧义与歧解。
学界较一致的看法是歧义指语言层面静态的抽象多义,歧解只言语层面动态的具体多义。
歧义可能导致歧解,而歧解并非都是由歧义引起。
歧义指句法歧义,歧解指语境歧义。
3:歧义与笼统。
歧义重在所指对象的真假情况不确定,笼统重在指所指对象个别成员不具体。
4:歧义与模糊。
歧义与模糊的争议不大。
模糊单纯由词义的模糊性引起,与歧义的争议不大。
歧义的定义研究缩小了歧义的定义面,多数人赞成笼统,模糊,双关,含混等形式不宜认为是歧义,因而划定了外延,一遍歧义定义作出明确规定。
—由于歧义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就需要详细地剖析一下。
(1):多音词引起的歧义一个汉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以及意义使得在没有语境情况歧义现象的产生,比如说“都”,没有一定的语境,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是“dou”呢,还是“du”呢这种歧义只能用词音分析法,也就是组成词,换成“都是”,“首都”就可以理解了。
第八讲 歧义现象

3.利用交际时具体语境的制约,包括说话时具体的 对象、场景、身份等等。
练习题
一、指出下列语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即指出其歧义类型): 1.学生家长 2.保留意见 3.研究老舍的文章 4.部分被侵占的国家 5.厂里有三辆汽车。 6.陈玲是前年生的孩子。 7.我准备了一年的粮食。 8.他们就订了五份杂志。 9.我们小组讨论。 10.钱华到这里工作才一个月,好多人还不认识。 11.追得我满头是汗。 12.他让老婆狠骂了一顿。
1.你qīzhōng考试考得怎么样?(期中/期终)
2.岸边停着一艘yóuchuán。(游船/油船/邮船) 3.她身上有jiáoqì。(娇气/骄气)
(二)书面歧义比较复杂。从歧义所由产生的根 源来分析。 1.词汇歧义主要是由词的多义而引起的。 例如: (1)他已经走了两个小时了。(行走/离开) (2)午饭他没有吃菜。(蔬菜/菜肴) (3)我去上课。(讲课/听课) (4)这些人多半儿是南京大学的学生。(超过半 数/大概)
二、下面语句有的有歧义,有的没有歧义。有歧义的, 请利用变换手法改变语句的形式来分化歧义: 1.通知学生的条子 2.击溃了敌人的主力部队 3.他借了我十块钱 4.他哪儿都不去。 5.做这种工作,老陈要考虑考虑。 6.喜欢的是他的妹妹。 7.他说那个没用。 8.中东石油价格上涨了。 9.小张不要了。 10.我买了一本关于航海的书。
老教师福利 (名/形+名│名)
地名语源词典
(九关于/对+名1+的+名2
关于鲁迅的杂文 关于道德的杂文 关于鲁迅的原名 对小陈的意见(有歧义) 对商品的意见(偏正关系) 对小陈的父亲(介宾关系)
(十)名1+在(介)·名2·上+动+名3 我在黑板上写字 弟弟在火车上贴海报。 (有歧义)
北京语言大学现代汉语课件——歧义分析

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一)歧义的含义 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 ① 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 个幼儿园) ② 我借他一本书。 (我借给他一本书/我从他那里借来一本书) 从上边的例子可以了解到: 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形式包含多种不同的意义的 现象。有人称之为多义现象。
第六章
歧义分析
二.歧义的种类 (九)省略不明造成的歧义 汉语的主语经常可以承前省略,这是一种使语言经济的 表达方法,但如果省略不明,也会造成歧义。如: 我认识他的时候,[ ]也不过十多岁。 (“我”还是“他” 不过十多岁?) (十)范围不明造成的歧义 语言中一些表示某种范围的词语,如“以上、以下、 以内、以远”等,如果在具体语境中所表范围不明确, 也会造成歧义。如: 六十岁以上的工作人员一律退休。 (“六十岁以上”含不含六十岁?)
第六章
歧义分析
(十一)社会文化背景差异造成的歧义 语言中有一些词语除了具有字面义之外,还具有特 定的社会文化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如果这两种意 义同时存在,就会造成歧义。如: ① 他经常到隔壁王二嫂那儿吃豆腐。 ② 他还没来得及考虑个人问题。 ③ 老王家的二小子又进去了。 ④ 锁柱哥,我要和你好一辈子。
第六章
歧义分析
歧义条件:前边的动词可以带主谓短语作宾语,后 边的动词或形容词可以和前面的“动+名”整体构成主 谓关系。 如: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 →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 (动+宾: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 →(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 (主+谓:发现这种矿石,非常重要)
第六章
歧义分析
歧义条件:动1可以带名1作宾语,也可以带“名1+ 动2+名2”共同充当的宾语,同时,名1既可以作动1的 宾语,又可以作动2的主语。 如:批评老张表扬小李 →批评(老张表扬小李) (动+宾:老张表扬小李该批评) →(批评老张)(表扬小李) (联合:批评老张,表扬小李)
浅论现代汉语当中的歧义现象

浅论现代汉语当中的歧义现象[摘要] 歧义现象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存在的重要的语言现象。
根据不同原因造成的歧义类型主要有三种: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
[关键词] 歧义词汇语法语用语用价值歧义是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在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
对歧义现象的分析和研究在当今的汉语言研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一种语言语法系统的错综复杂和精细微妙之处往往在歧义现象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一、歧义的类型对于歧义类型的描写,赵元任在《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作过概括的论述,可以有不同的分类角度:根据歧义语言片段是否出现于一定的语境中,把歧义分为词汇歧义和语篇歧义;根据说话者或作文者是否有意造成歧义,把歧义分为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等。
现在,我们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歧义分为语汇歧义、语法歧义、语用歧义。
这三种分类最能反映语言形式和内容之间的种种关系。
二、歧义的消除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歧义并不是一种稀有的现象。
词典里的单词,除专门名词外,很少不是多义的,而单词组合也往往可以作不止一种分析。
然而放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这些单词或单词的组合就只能有一种意义,真正存在歧义的情况是很少的。
”(《现代汉语研究和探索》(三)第13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这是因为我们可以运用一定的手段,利用一定的环境来消除歧义。
消除歧义的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利用语音1.轻声。
轻声可以帮助区别词性和词义,有时还能区别不同的语法关系。
例如:⑴他爬过山没有?⑵我想起来了。
例⑴“过”读去声是趋向动词,读轻声是动态助词,意思不一样。
例⑵“起来”不读轻声时,与“想”构成述宾关系,全句意思是“我不想睡了”;“起来”读轻声时,与“想”构成述补关系,全句意思是“我刚才忘了,现在想起来了”。
2.重音。
重音可以显示强调的重点,利用重音可以明确语法成分的语义指向。
例如:“他最喜欢游泳。
”(“最”语义指向“他”,句意为“那些人当中,他最喜欢游泳。
”)3.停顿。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网友来稿)

语句歧义现象的探讨(网友来稿)银川二十五中学高二年级组薄祥麟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
歧义短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
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表意不明造成的,而书面语中的情形则复杂得多。
交际中,对语言的要求是简明、连贯、得体,“简明”的含义是“简要”、“明白”,其中的“明白”的意思是表达的内容要明白无误,让人准确理解其含义,不要产生歧义,而影响交际的效果。
歧义就是表意不明,甚至会造成语病。
1、讲台上只有一架收音机,一边还站着一个人。
该句中的“一边”是个多义词,既可表示“其中一边”,也可表示“每一边”。
这两个意义同时并存,从而产生歧义。
2、热爱人民的总理在这个短语中,我们不能因为它只有一种语言形式,而忽略其组合的方式。
其组合的方式实际有两种:A.热爱人民的总理动宾偏正B.热爱人民的总理偏正动宾两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亦即两种不同的结构层次,所表达的意义也不同:A句的意思是“总理热爱人民”,B句的意思是“人民热爱总理”。
二、语句歧义现象的诸种类型(一)词语的兼类和多义1、词语兼类黎锦熙老先生说:“词无本品,依句辨品。
”“品”即词类。
用动态的眼光来看词性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词语兼类是指一个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词语兼类的情况非常普遍。
1、我要热饭。
在这个语言单位里,“热”可以是形容词,也可活用为动词。
既可表示“我要什么东西”的意思,也可表示“我要做什么”的意思。
该句中的结构实际上也是两种:A.我要热饭偏正动宾主谓B.我要热饭偏正动宾主谓2、词语多义我们知道,单义词在汉语词汇中是少数,而词语的多义性是其词语的特点。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多义词可以受到某些限定,很少发生歧义现象。
汉语交际中句子歧义现象的探析

汉语交际中句子歧义现象的探析摘要歧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它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歧义产生的原因及类型,积极寻找消除歧义的方法,深入探究歧义句在层次结构和语义等方面的深层原因,以期达到正确使用句子、利于交际的目的关键词:歧义句原因分析方法句式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歧义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在汉语交际中影响表达与理解的情况绝非偶然。
例如“他什么人都认识”,既可以理解为他交游广泛,认识的人多,也可以理解为他的知名度高,很多人都认识他。
“人才是最重要的”,可以把“才”理解为副词,也可以把“才”与“人”结合在一起理解为“人才”。
“出租汽车”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也可以理解为动宾结构等等。
歧义现象的研究对于揭示形态不发达的汉语语法很有意义,它能发现隐藏在语言形式背后的语法要素,汉语有词类这个语法范畴,句子有结构层次、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等语法方面的规则一歧义产生的原因及类型词、短语、句子都有歧义现象,内因是语言内部存在着大量同音词、多义词、兼类词和同形结构等,外因有交际场合、背景、听话人敏感程度、社会经历、文化程度、联想能力等。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一)语音方面1 同音词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可能产生歧义例①:我想起来了a.“起来”读“qǐlái”时,表示“我想起身了”;b“起来”读“qǐlai”时,表示“我想到了”2 多音词在书面语中由于没有注音,常会产生歧义例②: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a.“还”读“hái”指“仍旧”,表示“他仍然欠款1000元”;b.“还”读“huán”指“归还”,表示“他归还了欠款1000元”3 不同的语音停顿显示出的语意和结构往往不同而造成歧义例③:我们两个人分一个西瓜a.“我们/两个人分一个西瓜。
”表示“我们每两个人分一个西瓜。
”b.“我们两个人/分一个西瓜。
”表示“我们两个人合分一个西瓜。
”(二)词义方面1 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例④:我就管他a.“就”表示“只”;b.“就”表示“偏”2 兼类词造成的歧义例⑤:这辆车没有锁a.“锁”为名词,表示“这辆车没有配锁”;b.“锁”为动词,表示“这辆车没有锁上”(三)语法方面1 结构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例⑥:昨天没有学习文件a.“学习/文件”构成偏正短语,表示“学习的文件”;b.“学习/文件”构成动宾短语,表示“学习文件活动”2 层次不同造成的歧义(1)数量短语作定语易产生歧义例⑦:两个学校的学生来到人民公园a.划分为“两个/学校的学生”表示“学校的两个学生来到人民公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语言文字的歧义现象
浅谈汉语言文字的歧义现象
文齐跃飞
一、歧义
指说话或文字表达上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如怀念人民的周总理。
二、歧义产生的原因
语言的要素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等,然而这些要素所包含的内容都是有限的,人类交际所需要的表达则是无限的,以有限的手段表达无限的内容,必然会出现重合和交叉,这种重合和交叉便产生了歧义。
三、歧义的类型
1词性模糊引起的歧义
①摩托车没有锁—把它锁好不就行了!动词买一把锁就行了。
名词
②铁锤锤表锤不烂—铁锤没有烂。
名词这块表很特殊,锤不烂。
动词
2结构关系不明产生的歧义
①你们领导也应该带头—你们领导同位关系你们的领导偏正关系
②我们公司正准备出口商品—出口商品动宾关系出口的商品偏正关系
3施动关系不明
①咬死了猎人的狗—猎人的狗被老虎咬死了。
被动句式就是这只狗把猎人咬死了。
主动句式
②校长也应该检查—校长也应该接受检查。
被动句式校长也应该去参加检查。
主动句式
4语音歧义
①母亲背着儿子去跳舞—ē背着è避开
②县长毛兔会议在此报到—á长毛兔ǎ县长
选自《新笑话集锦》
5方言引起的歧义
老不死—怎么老都不死骂人的话
6重读、轻读不当引起的歧义
①一天早上就写了三封信—就只,意指太少三封意指太多
②孙子在读书—轻读儿子的儿子重读春秋伟大的军事家孙武
7词义变迁引起的歧义
①还来就菊花—今欣赏菊花古喝菊花酒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妻子和儿女今指夫人
8标点符号引起的歧义
1有个吝啬鬼要开酒店,请秀才写对联,且要合乎心意一要人丁兴旺,二要酿酒发财,三要店中无老鼠,四要养肥猪。
秀才因为平常最恨这些吝啬鬼,便挥毫写下了以下对联
酿酒缸缸好做醋坛坛酸
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横批人多病少财富
2唐朝书画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祝允明,虽出身名门豪富,却疾恶如仇,常替老百姓说话,有一财主请他写对联,他就分别在大门和二门写上明年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此地安能居住
其人好不伤悲
3家产归谁。
一翁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是张一非是我子家产尽归我女婿是外人不许干涉。
以上三则小故事都是众所周知的有歧义的例子,在此就无需赘述了。
张志公先生指出,歧义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一种歧义现象是难于避免的,但只要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就没有歧义了,这称为合理歧义;另一种是即便是放在任何语言环境中仍有歧义,这称为不合理歧义。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梅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