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浅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浅谈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发表时间:2015-04-08T14:09:58.1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潘国玲

[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造成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潘国玲

(双鸭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155100)

【摘要】目的: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74 例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外给予胺碘酮作规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作规范性强化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175-02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造成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正常的心排血量。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有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慢性心力衰竭是冠心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疾病发病进展快,多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要选择合适的

治疗方式。我院对本病采用了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7例。实验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45~84岁,平均(61.1±4.9)岁;病程7~13d,平均(10.5±

2.2)d。对照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44~83岁,平均(58.5±5.5)岁;病程7~12d,平均(9.2±1.1)d。2 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

1.2.1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控制患者进盐量,给予氧气机吸氧,饭前口ACEI,每日75~150mg,1日3次,每次25~50mg,每日最大剂量≤450mg;口服地高辛片,每日1次,每次0.125~0.5mg;口服螺内酯片,每天3~4次,每次1片(12mg);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每次1~2瓶,加入250~500ml的5%葡萄糖注射液,每日1-2次。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注射胺碘酮,每次150~300mg,稀释后缓慢推注,保证推注时间在20~30分钟内;以1mg/分钟的速度泵入胺碘酮,6小时后,降至0.5mg/分钟,2~3后,注射改口服,每日3次,一次600mg。

1.3评价标准[2] 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消失或降低>90%,胸闷、心悸及气促临床症状消失,则为显效;若患者的期前收缩降低>50%,胸闷、心悸及气促临床症状缓解,则为有效;若患者无达到有效的水平,则为无效。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23例62.16%,其中显效6例16.21%,有效17例45.94%,无效14例37.84%;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34例91.89%,其中显效13例35.13%,有效21例56.76%,无效3例8.12%。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对照组7例出现恶心,胸闷3例,头晕4例;观察组3例出现恶心,胸闷2例,头晕1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力衰竭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在冠心病患者存在心室重构和心肌缺血两方面因素的促使下易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且伴随着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的发生而发生。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衰的基本原因是由于心肌损伤所致心脏结构变化和功能减退,因此心肌重构是心衰患者发生和发展的基础,而多种内源性的神经分泌物和细胞因子的激活是导致心室重构的主要原因,并以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的长期、慢性激活最为重要,因此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是心衰治疗的关键。在延缓心室重构和心衰治疗的过程中,β受体阻滞剂和ACEI是治疗的基石,因此在两组的治疗中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和ACEI等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以及QT 间期均明显改善。

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难度大,当合并心律失常时治疗难度更大。对基础疾病的积极治疗和纠正诱因是治疗该合并症的关键[3],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一定要兼顾二头,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要预防抗心律失常药物所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国内研究显示,胺碘酮对于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用药初期耐受性好,负性肌力和致心律失常作用弱,但要注意心外作用。胺碘酮作为一种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其主要药理学作用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同时也具备Ⅰ类、Ⅱ类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电生理作用。碘胺酮具备扩张外周血管和冠状动脉的作用,其通过降低心肌做工来达到减少心肌耗氧量的效果,进而减轻或缓解心肌组织缺血范围和严重程度,这能有效地降低因心肌缺血而导致的室性异位心律发生率,消除或降低缺血早期恶性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这对保障患者生命健康,避免心脏猝死有着明显的效果,因此,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有助于提升该类患者的存活率;同时,碘胺酮能明显降低负性肌力作用,这对于减轻充血性心力衰竭,增加患者机体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心律失常症状,提升病人的活动耐量有着极为明显的作用。因此,临床上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给予碘胺酮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极为明显。

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1.89%和62.16%,差异显著(P<0.05),表明了应用胺碘酮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优越性,主要原因在于胺碘酮能够改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症状,一定程度上使得心房肌与心室肌的传导延长;另外胺碘酮可以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状况,促进患者心肌重构,恢复患者心功能。综上所述,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作规范性强化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参考文献

[1] 孙慧灵.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4):142-143.

[2] 林大略.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20-21.

[3] 李素姣,刘现义,万迎杰等.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04-105.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8-11-12T11:01:06.92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4期作者:贾建峰 [导读] 慢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影响大而且往往互相影响,导致恶性事件频繁发生,探讨两者的关系和国内外诊治现状有利于更好的防治心功能恶化、恶性心律失常,进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心衰病程“慢”而不“乱”。 贾建峰 (河北省巨鹿县医院心内科一区;河北巨鹿055250) 慢性心力衰竭(CHF)发生率越来越高,合并室性心律失常(V A)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慢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功能影响大而且往往互相影响,导致恶性事件频繁发生,探讨两者的关系和国内外诊治现状有利于更好的防治心功能恶化、恶性心律失常,进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控制心衰病程“慢”而不“乱”。 关键词:心力衰竭慢性室性心律失常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CHF) is growing up.As a result,the incidence of CHF complicating with ventricular arrhythmia(V A) is higher.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licating with heart function is serious and th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re increased when CHF and V A complicated with.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with CHF and V A will induce the following interests: improving cardiac function,reducing V A incidence, decreasing the rate of the mortality and the disability ,improving patients living quality,controling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Keywords: heart falure; chronic; ventricular arrhythmia 慢性心力衰竭(CHF)和室性心律失常(V A)有着共同的易患基质和因素[1]。易患基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随后发生的交感重构、心肌重塑是发生CHF和V A的共同病理机制;易患因素:病因方面如各种心肌病(包括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诱因方面如电解质紊乱、感染等。故CHF病人往往合并V A,容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心功能恶化、猝死(SCD)等。本文综述两者合并存在的特点、治疗,希望能为心血管内科医生提供参考。 1.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特点 有研究显示,约有87%的CHF患者可出现室性早搏或呈二联律,30%~60%可记录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伴LVEF降低的患者,V A发生率随着合并症的增多而增加。正因如此,CHF与V A往往相互依存,但又不全相同,比如,有研究显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可以改善CHF的心肌纤维化和重构、降低泵衰竭发生率,却不能降低持续性V A或SCD风险[2]; Friedman等 [3] 对4项 ICD 一级预防试验进行的荟萃分析表明,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 ICD)植入可以显著降低NYHA 心功能Ⅱ级患者的死亡风险达45% ;但是对于Ⅲ级的患者, ICD 虽有降低死亡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以上研究可以说明室性心律失常同慢性心力衰竭并不平行,而且心力衰竭的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黄丽华等[4]对28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住院1周内平均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RDW)水平分为<13.6、13.6-15.0、≥15.0 三组,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依次递减,心力衰竭恶化、恶性心律失常、住院病死率在三组中逐渐递增,(P<0.05)。马宁等[5]对32例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随访18个月,观察心力衰竭情况,发现血浆脑钠肽(BNP)与血清胱抑素C(Cys C)随着心力衰竭发生而升高,(P<0.01)。 张娟等[6]对睡眠不足与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做了详细的综述,睡眠不足可以导致体内神经内分泌激活、电解质紊乱、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增高)改变等,从而引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 心肌细胞肌浆网 Ca 2 + - ATP 酶(SERCA2a)功能降低和数量下调后,导致胞浆内钙超载和钙储备减少,容易出现心力衰竭和室性心律失常,有学者[7]利用人工主动脉瓣返流联合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制作家兔心衰模型,手术10周后观察心脏大小和检测 SERCA2a 活性,结果显示心衰组左室内径增大,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SERCA2a 活性显著减弱(P <0.05)。 窦伟等[8]对160例急诊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研究显示有心律失常的患者占67.50%,非心律失常患者占32.50%,而发生的心律失常患者中房颤占35.19%,房早占20.37%,室早占17.59%。说明舒张性心衰以房性心律失常为主,但室性早搏也并不少见。 另外,左心室增大的程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关,路海棠[9]对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55 mm 的心力衰竭患者 121 例进行室性心律失常分析,结果显示,LVEDd≤65 mm的A组(82 例)以单一室性早搏为主,而LVEDd > 65 mm的B组(39 例)以多源或多形室早、成对室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R- on - T 室性早搏等复杂性V A为主。以上研究说明了心衰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恶性程度与心脏扩大程度正相关。 冯伟等[10]对65例肺源性心脏病右心衰竭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利用心率减速力(DC)检测方法,区分DC 值>4.5 ms为低危值;DC值2.6~4.5 ms为中危值;DC值<2.5 ms为高危值,观察24h、2周和随访1年,结果显示病死率在高危值组明显升高,于1年后随访,高达15.38%。(p<0.05)。 2.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 CHF合并V A的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对原发病以及诱发病因进行寻找和控制,陈涵坤[11]报道 60 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经积极原发病和诱发因素治疗,有 42 例患者被治愈,治愈率70.0%。 针对心力衰竭治疗可以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张燕[7]报道,利用家兔人工心衰模型,导致室颤阈值降低,然后给于姜黄素提高左室心肌肌浆网 Ca 2 + - ATP 酶活性,心衰功能改善后,室颤阈值显著升高(P <0.05)。 常用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当属胺碘酮,其属于Ⅲ类的抗心律失常药,具有降低窦房结、心房肌和心室肌兴奋性的作用;还可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肌泵血;通过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增加心肌供血量,改善心脏收缩、舒张功能[12]。目前国内已有较多小型研究[13]{14}[15][16][17][18]均支持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可以高效治疗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抑制醛固酮的释放和抑制血管收缩,阻止血管增厚,逆转和延缓心室重构,并能抗心律失常。两者联用,均显示心功能显著改善(有效率90%)和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减少(有效率90%),并且不良反应并不增加。 有关中成药联合标准西药治疗方案的研究也较多,如梁蕴瑜等[19]对5 项随机对照试验,共计 472 例病人的Meta 分析显示:与单纯应用西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1、概述 冠心病是导致心力衰竭的重要病因。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研究结果显示,心衰的主要合并症发生明显变化,瓣膜病所占比例逐渐下降,高血压(54.6%)、冠心病(49.4%)及慢性肾脏病(29.7%)是主要合并症。 冠心病所致心力衰竭可分为由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的急性心力衰竭 和缺血性心肌病的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合并心衰常预后不良,优化药物治疗是冠心病合并心衰患者治疗的基础,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ARB、β受体阻断剂、醛固酮拮抗剂等,在此基础上,需综合评估个体情况,考虑适当的非药物治疗,如血运重建、心脏性猝死预防、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以更好的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2、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介入治疗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因心肌梗死或大面积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合并机械并发症,容易合并心力衰竭甚至心源性休克,国内有研究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为8-19%。

2014ESC心肌血运重建指南指出:①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对于缺血极高危患者(难治性心绞痛、心衰、心源性休克、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动过速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推荐实施紧急冠状动脉造影(IC);②STEMI患者:对于因STEMI引起的急性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建议直接PCI(与症状出现时间无关)(IB);③溶栓后管理:溶栓后出现心源性休克或重度急性心衰建议急诊造影并血运重建(IB); 2015ESC NSTE-ACS指南指出:①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患者推荐立即介入治疗(<2h)(IC);②对于LVEF<40%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推荐72小时内介入治疗(IA);2016中国PCI指南对NSTE-ACS及STEMI合并心力衰竭的建议同2015ESC指南推荐。 总之,对于冠心病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欧美及中国指南均一致推荐急诊行冠脉造影并急诊血运重建。 3、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血运重建 3.1.CABG 或PCI的选择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均可用伴有慢性心衰的冠心病患者,但目前的证据多倾向于CABG。Marui A等2014年发表于Am J Cardiol上的CREDO-Kyoto PCI/CABG注册研究纳入3584例三支或左主干病变患者,分别接受PCI或者CABG治疗,5

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现阶段医务人员的日常护理已经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针对心理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延伸护理的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简要分析延伸护理在此类患者中的应用方案,希望提供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帮助。 标签:延伸护理;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应用 1 延伸护理简述 护理在传统概念中通常指对住院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当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办理手续后,相应的护理服务也将结束。虽然患者的主要健康问题已得到解决,但是针对慢性病或特殊病患而言,仍有医务护理和健康照顾需求,以提升其生活质量。 延伸护理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是住院护理的延伸,能够协助出院患者在恢复和保健期间的健康保健,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提升生活质量,避免由于护理不当造成再次住院质量的状况,有效环节医院体系的救治压力,提升卫生服务的成本效益。 延伸护理的关键在于针对患者的病情设计一系列护理事项确保患者能够在不同的健康场所得到充分的照护,是医院住院护理的家庭式延伸,确保不同医疗水平的连续性和协作性,有助于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减缓病情发展,提升医院治疗效果,提升生活质量。延伸护理是医院到家庭的延续,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护理计划,并连续性、有针对性的随访和指导,优化护理效果。 2 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延伸护理 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功能性和器质性心脏疾病造成心室或射血能力的损伤,属于综合病症范畴。患者的病症表现为气短、心悸、疲乏无力等症状,属于心脏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其病症的主要特点在于反复发作,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低下,临床研究表明通过有效的治疗结合正确的护理,能够有效减缓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命。 2.1 日常护理 针对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安静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环节患者的病症。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指导和协助患者采用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辅助休息。对于急性期的患者需采用四肢轮扎和下肢下垂相结合的方法,有效减少回血量,改善肺部淤血状况,协助患者采取正确的生活护理方式,减缓患者心理焦虑,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影响睡眠质量,从而影响护理效果。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评价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评价 发表时间:2018-06-12T11:49:14.80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作者:李宗仁 [导读] 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 李宗仁 山东省威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分别行中剂量螺内酯和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对比其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较为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研究。 关键词: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 慢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器质性心脏病的终末期表现,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率上升的重要因素[1]。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该疾病具有病程长和难治愈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两者合并,易加重患者病情的发展,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本院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经螺内酯(小剂量)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总结分析结果(2016至2017年),具体情况见下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16年8月-2017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将其依据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2组,各50例。 观察组-男、女占比各为21:29;年龄范围上限值79岁,下限值60岁,年龄平均值(69.59±1.02)岁。对照组-男、女占比各为22:28;年龄范围上限值79岁,下限值61岁,年龄平均值(70.22±1.35)岁。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根据其临床症状给予其对症治疗,如强心剂、血管紧张素、利尿剂、抗血栓药物等,并口服阿托伐他汀,初始剂量为每日10mg,后根据患者耐药性逐渐增加药物剂量,但每日最大剂量不能>80mg[3]。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采用中剂量螺内酯治疗,主要内容:每日一次,每次40mg。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实施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具体措施:每日一次,每次20mg[4]。 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将临床判断标准分为三大类,即显效、有效和无效,其中显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发生显著改善;无效主要是指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指标或病情加重。 对比且分析两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乳腺增生、高血钾症)。 1.4统计学方法 用“%”的形式,表示2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用卡方值检验,在用SPSS20.0软件核对后,当2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各指标数据有差别时,用P<0.05表示。 2.结果 2.1对比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00%,相比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 观察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低于对照组,2组间相比较,P<0.05。如表2:

例冠心病全心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妃英里 (2008-2-25 11:10:04)心衰常见护理问题有:(1)气体交换受损;(2)心输出量减少;(3)体液过多;(活动无耐力);(5)预感悲哀;(6)知识缺乏。气体交换受损护理措施:协助病人取有利于呼吸的卧位,如高枕卧位、半坐卧位、端坐卧位。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根据病人缺氧程度予(适当)氧气吸入,一般缺氧1-2L/min,中度缺氧3-4L/min,严重缺氧及肺水肿4-6L /min。肺水肿病人用20%-30%酒精湿化氧气吸入。协助病人翻身、拍背,利于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教会病人正确咳嗽与排痰方法:尽量坐直,缓慢地深呼吸。屏气3-5s,用力地将痰咳出来,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咳嗽。病情允许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以增加肺活量。向病人/家属解释预防肺部感染方法:如避免受凉、避免潮湿、戒烟等。心输出量减少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人心律、心率、体温、血压、脉压差、心电图改变。观察病人末梢循环、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按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并限制水、钠摄人。准确记录24h出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观察药物疗效与毒副作用,如利尿药可引起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强心剂可引起洋地黄中毒;扩血管药可引起血压下降等。体液过多护理措施:予低盐、高蛋白饮食,少食多餐,按病情限制钠盐及水分摄入,盐摄入量为重度水舯1g/d、中度水肿3g/d、轻度水肿5g/d。每周称体重2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舒适,床单、衣服干净平整。观察病人皮肤水肿消退情况,定时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长时间受压,防止皮肤破损和褥疮形成。协助病人做好生活护理,防止下床时跌倒。应用强心甙和利尿剂期间,监测水、电解质平衡情况,及时补钾。活动无耐力护理措施:鼓励病人参与设计活动计划,以调节其心理状况,促进活动的动机和兴趣。根据心功能决定活动量:心功能Ⅰ级:避免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心功能Ⅱ级:避免较重体力活动,一般体力活动适当限制。心功能Ⅲ级:严格限制体力活动。心功能Ⅳ级:绝对卧床,生活护理由护士完成。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时注意监测病人心率、呼吸、面色、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活动,报告医生。让病人了解活动无耐力原因及限制活动的必要性,避免使心脏负荷突然增加的因素。指导卧床病人每2h进行肢体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必要时协助肢体被动运动。 妃英里 (2008-2-25 11:30:38)消化道出血相关护理诊断:组织灌注量改变;活动无耐力;恐惧;潜在并发症:休克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1、迅速建立静脉通道轻度出血者可用一组静脉通道,重者需2组至多组静脉通道。积极补充血容量,尽快配血。必要时可先用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浆代用品,但在24h内右旋糖酐不应超过1000ml。应及早输血,以恢复和维持血容量及有效循环血量。对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应及早输新鲜血,由于库血含氨量较多可诱发肝性脑病,在输血输液过程中,切记三查七对,并根据病情调整滴速。 2 吸氧病情重者应给予氧气吸入,尤其是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缺氧易诱发肝性脑病。 3 及时给予止血药可选用甲氰咪胍、垂体后叶素、洛赛克、立止血、止血敏、止血芳酸、善得定等,用止血药过程中,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掌握禁忌证,调节输液速度。 4 根据病因采取适当的止血方法可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或胃内降温法止血,前者适用于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后者是使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减少胃酸分泌和胃蠕动功能而止血,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出血。 5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15min观察1次,注意呼吸、脉搏、血压、神志的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注意呕血、便血的量,性质;一般胃内储血量达250~300ml时,可引起呕血;若出血量在50~70ml之间,可出现黑便;若出血量达500~1000ml 时,则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昏、心悸、乏力等;发现异常及时请示医生并配合抢救。 6 保护肾脏功能大量出血后处于低血压状态,使肾动脉收缩,肾缺血,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故应严格记录尿量及输入量,观察尿液的颜色。特别在补钾前,先观察尿量,防止盲目输入造成高钾血症。 7 体位根据病情取适当卧位,凡有重度出血,均应绝对卧床休息,轻者可适当在室内活动;若出现休克时,应取垂头仰卧位,让下肢抬高30°。 8 心理护理患者呕血,

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121例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3例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实验室指标改变。结果胺碘酮注射液能缓解急性心力衰竭临床症状、其中治疗组的有效率87.3%、对照组的有效率58.62%。两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LVEF 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且能够有效控制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率低。 标签:胺碘酮;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疗效 心力衰竭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心衰和心律失常为多见,是心血管疾病常见的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之一[1]。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此疾病受到了医生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住院的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的疗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内科住院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21例,患者依从性好,将121例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63例平均年龄(65.3±10.8)岁,其中男36例,女27例,有高脂血症病史39例,糖尿病史26例,冠心病史34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6例,Ⅲ级28例,Ⅳ级9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4.1±13.9)岁,其中男32例,女26例,有高脂血症病史36例,糖尿病史24例,冠心病史27例,心功能分级Ⅱ级21例,Ⅲ级29例,Ⅳ级8例。两组患者的基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用常规的给氧、利尿、强心、扩张冠状动脉、解痉平喘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胺碘酮,胺碘酮0.2g口服,3次/d,连续服用7d后改为2次/d,连服1w;以后以0.1~0.2g/d 维持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疗效。 1.3 疗效指标NT-proBNP: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操作,试剂盒购自南京赛泓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LVEF:采用美国HDL-3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左室射血分数。显效:症状及体征消失或心功能改善 2 级或以上;有效:症状及体征缓解或心功能改善 1 级以上;无效:症状、体征及心功能无明显改善;恶化:心功能恶化 1 级以上[2]。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打印版)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前言 (2010年08月19日于大连第二届中国心力衰竭论坛)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状态,常可合并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恶化心衰,甚至导致心脏性猝死。Framingham研究显示50%—60%的心衰患者死于猝死和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已严重影响着慢性心衰患者的预后,成为社会发展和人类健康的重负。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欠佳,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并可能增加心衰患者死亡率,因此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长期困扰着广大临床医生。 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发展,为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治提供了新的可信服的依据。国内外先后发表了多个慢性心衰、心律失常诊断治疗指南和共识。200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在2005年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基础上更新,发表了《成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0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Associations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ESC)发表了《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年美国心律学会(heart rhythm society, HRS)/欧洲心律学会(European heart rhythm society,EHRS)/欧洲心律失常学会(European Cardiac Arrhythmia Society, ECAS)发表了《心房颤动导管和外科消融患者选择、治疗策略、手术操作和随访建议的专家共识》,2008年ACC/AHA/HRS发表了《心律失常器械治疗指南》,2006年ACC/AHA/ESC发表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2009年美国胸科协会基于临床试验发表的《心房颤动抗凝治疗》,2008年美国ACC/AHA发表的《威尼斯心房颤动消融治疗共识》,2008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发表了《2008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指南》,2007年发表了《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6年发表了《心房颤动诊断与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这些指南和共识反映了慢性心衰和心律失常诊断、治疗的多方面进展,但或侧重于慢性心衰,或侧重于某种心律失常或某个方面治疗。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因此有必要制订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专家共识。写作组参照最新欧美指南和共识,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起草了我国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提交国内同行讨论,为临床医生提供权衡治疗得益和风险的相关证据,制定恰当的临床处理决策。

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

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影响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6T14:26:50.3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10期作者:陈永丽 [导读] 目的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影响。 (永州市中心医院北院湖南永州 425400) 摘要:目的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于2016年05月14日至2018年03月21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各37例;且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实验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2.70%(1/37)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强化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在降低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基础上提高生存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强化护理干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 冠心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脏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能够诱发慢性心力衰竭症状【1】;我院为了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的影响,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见正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研究对象为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于2016年05月14日至2018年03月21日收治,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各37例;且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进行观察及评估。 观察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男女性别各占例数分别为18例、19例;平均年龄值(61.50±0.18)岁,年龄上限值72岁,下限值51岁。 对照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男女性别各占例数分别为19例、18例;平均年龄值(61.55±0.20)岁,年龄上限值73岁,下限值51岁。 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研究性。 1.2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础护理,出院指导等。 观察组方法--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如下叙述: ①饮食护理干预:指导患者食用低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对稳定病情具有积极作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包括生冷、辛辣等。 ②强化心理护理:评估患者的心理,且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改善不良心理的目的,且进一步提高治疗配合度;与此同时告知患者保持平稳情绪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控制病情具有积极作用。 ③健康教育: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病因、发病机制、注意事项等,继而树立正确观念,且告知患者适当进行运动,对降低呼吸道感染具有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如早睡、早起,戒烟酒。 ④康复护理:根据患者心功能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如心功能Ⅱ级患者于第一阶段在室内行短距离步行,时间为30分钟,步行距离控制为500m,第二阶段行6分钟室内步行测试,路面距离大于50m,且在测试前休息10分钟,若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出汗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则应终止训练;心功能Ⅲ级患者则在第一阶段练习扶床步行,时间为5分钟,一天两次,于第二阶段行短距离步行训练,时间为30分钟,步行距离控制为500m;心功能Ⅳ级患者于第一阶段绝对卧床休息,且适当行关节被动运动,时间为10分钟,一天两次,于第二阶段行床上主动运动,时间为10分钟,一天2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且评估两组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实验)、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再入院率。 1.4统计学方法 处理及分析文中数据可运用SPSS20.0版本的医学软件,以P<0.05表示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比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心功能指标 下文数据可看出观察组37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及6min步行实验均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表1:两组74例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比较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意义分析

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9-03-27T12:07:25.90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5期作者:郭树楠[导读] 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 郭树楠 (河北燕达医院河北廊坊 065201)【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将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而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被划分为对照组,每组48例。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对两组病人进行诊断。比较其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参数。结果:在LVESD、LVFS、LVEF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LVEDD和ICT方面, 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病人的ST-T波改变率和T波平坦、低平率分别为93.75% (45/48)和66.67%(32/48),而对照组的分别为2.08%(1/48)和4.17%(2/48),两组相比,差异显著(χ2=18.795、13.728,P均<0.05)。同时,观察组在SDANN、rMSSD、SDNN方面均较对照组低,而其在HR方面却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经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提供给临床治疗以科学依据,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冠心病;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诊断【中图分类号】R54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080-02 冠心病诊断常以冠脉造影(CAG)作为金标准,但其具有昂贵的价格,而且属于有创操作,难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超声心动图能够对病人的活动和睡眠时的心功能持续监测,而且操作简便、不对病人造成创伤[1]。本研究将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诊断中,以探讨其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将在我院诊断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划分为观察组,而仅患有冠心病的病人被划分为对照组,每组48例。其中,观察组病人: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46~71岁,平均(55.79±6.38)岁。对照组病人:男性,25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48~73岁,平均(57.53±7.11)岁。两组病人基础性资料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病人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能够积极配合。 1.2 诊断方法 通过超声心动图联合动态心电图对两组病人进行诊断:(1)超声心动图以GE超声心动图仪进行检测(型号为Vivid E90),探头为S5-1(频率1~5MHz),让病人保持左侧卧位,在病人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处测定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内径(LVESD),而在二维心尖四腔切面出测定其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以M型超声测定其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等容收缩期(ICT)经计算机自动计算得出。(2)动态心电图:以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型号DMS300-4A)24h记录病人的心电图,在其胸前体表紧贴加压肢体导联电极,以时域法测定病人的全程全部NN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NN间期的均方根值(rMSSD)、NN间期均值(5分钟内)的标准差(SDANN),并记录病人的心率(HR)。两种诊断方案检查均在一周内完成。 1.3 评估指标 (1)观察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参数(LVEDD、LVESD、LVEF、LVFS、ICT);(2)观察其动态心电图参数(SDNN、rMSSD、SDANN、HR);(3)记录病人的ST-T波改变率和T波平坦、低平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9.0用来分析数据。其中以[n(%)]和(x-±s)分别对计数资料(卡方检验)和计量资料(t值检验)进行描述,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病人的超声心动图参数 在LVESD、LVFS、LVEF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而在LVEDD和ICT方面,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参数

探讨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探讨延伸护理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在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延伸护理的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该类患者100例,观察组的患者50例,以常规方式治疗,为对照组,另50例则辅以延伸护理,为观察组。针对治疗效果间差异加以对比。结果对照组的卧病时间、胸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等医疗效果明显高于观察组中卧病时间、胸痛时间、住院时间(P<0.05)。结论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可以通过延伸护理的护理方式得到有效的降低,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标签:延伸护理;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xtended car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LIU Yue-hua,WANG Zhen-xia,JIA Ying-ying (Qingzhou people’s Hospital,Shandong Qingzhou 262500,China) 导致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各种心脏病,其特征是心功能不全,常常表现的症状为心跳过快、心室颤动等[1]。导致心律失态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心律紊乱,常常表现的症状为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分别属于心血管内科、心内科,都是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严重时会导致患者死亡。心律失常与心力衰竭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的该类患者100例,观察组50例,以常规方式治疗,为对照组50例则辅以延伸护理。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为(58.57±7.57)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13±1.57)年。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为(59.05±7.5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3.73±1.47)年。本论文中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所患疾病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以及其他心力衰竭,综合针对上述各方面资料对比可知,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依照以往治疗对策进行护理,即给予饮食指导,健康知识讲解等,而观察组则辅以延伸护理的护理方法:

一例冠心病全心衰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患者,男,82岁,于2007年2月20日8am因胸闷,气伴双下肢浮肿半月,门诊以“冠心病,心衰”收入院。T36.5℃,P86,R20,BP105/60mmHg。神志清楚,慢性面容,颜面轻度浮肿,颈软,双下肺可闻及明显湿罗音,右下为甚,HR86次/分,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重度水肿。诉气促不适,伴咳嗽、咳少量白痰,活动耐力下降、尿少、乏力、纳差,曾在我院门诊就医,给予口服利尿对症治疗,效果欠佳。门诊资料:EKG示房早,异常Q波,左室高电压,心肌缺血,既往有冠心病,心衰,痔疮及消化道溃疡史。20/2:急查血常规,WRC3.4×10/L,RBC1.87×10/L,HGB50g/L,电解质:Na+130.5mmol/L、CL-93.1mmol/L,肝功能:TP39.2g/L、ALB21.5g/L、球蛋白17.8、AS/ALT0.4L。即时血糖:2.6mmol/L,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40ml静注,速尿20mg静注,速尿40mg口服,取半卧位氧气吸入3升/分后,诉胸闷,气促好转。21/2:患者3:30am突然出现呼吸浅慢,神志恍惚,口唇紫绀,BP120/8mmHg,HR90次/分,律齐,双肺可闻及湿罗音,医嘱给予呼吸兴奋剂静滴,高流量吸氧后,神志逐渐恢复,呼吸频率恢复至20次/分,四肢浮肿明显,行留置导尿术,记24小时尿量。于4pm告病危,解鲜红色稀便一次,急查大便常规及潜血为阳性,加用NS250ml+止血芳酸0.4+止血敏 3.0静滴,急查心肌酶示CKMB80.9u/L,CK334U/L,LDH78U/L,ALT1825U/L,AST2353U/L,急查心电图V1V2可见病理性Q波,嘱其绝对卧床,加用10%GS500ml+KCL10ml+硫酸镁20ml+胰岛素8u静滴,消心痛10mgTid口服。24/2:BP120/60mmHg,HR80次/分,患者神志清楚,仍诉胸闷不适,取半卧位休息,24h尿量2410ml,肾功能示肌酐172.6umol/L,尿素20.47mmol/L,尿酸638mmol/l,电解质K+4.61mmol/L.Na+136.4mmol/L,医嘱给予地戈辛0.125gQd口服中,10%GS250ml+甘利欣150mg静滴,别嘌醇0.1Tid口服。27/2:BP120/70mmHg ,HR84次/分,24小时尿量为1300ml ,诉胸闷不适,偶尔咳嗽,无痰,双下肺可闻及明显湿罗音,尿袋内有絮状血丝,遵医嘱给予NS100ml+止血敏0.5+去甲肾8mg膀胱冲洗,NS40ml+西地兰0.4mg+速尿20mg 静推。1/3:患者于5:30am解黑便3次,共计1000ml左右。神志清楚,BP80/50mmHg,HR90次/分,考虑为消化道出血,医嘱给予洛赛克40mgQ8h静推,林格极化液500ml补液对症治疗后血压升至100/50mmHg,暂禁食,急查血常规+血型后,输入浓缩红细胞400ml。5pm解酱红色稀水便250ml,急查大便常规隐血阳性,神志模糊,BP70/40mmHg,HR95次/分,律齐,立即给予NS250ml+多巴胺40mg+间羟胺20mg,林格500ml静滴后,血压升至140/70mmHg,神志恢复,急请消化内科会诊,医嘱给予立止血1u静推,1u肌注,5%GS500ml+善宁0.3mg静滴。2/3:BP110/60mmHg,HR90次/分,律齐,解暗红色稀水便数次,呈嗜睡状,贫血貌,升压药在维持中,查血常规HGB55g/L,拟输血治疗,家属签字拒绝。3/3:解黑便两次,约50ml,较粘稠给予立止血1u肌注,AB型血200ml静滴,5%GS500ml+善宁0.3mg,5%GS250ml+Vitk1 20mg静滴,升压药继续维持,同时应用极化液。7/3:3am 患者突感胸闷、烦躁不安,呼吸急促,查体BP110/60mmHg,HR105次/分,双肺可闻及湿罗音,神志清楚,予以速尿20mg静推及吸氧对症处理,小便量少约100ml。4:30am再次以速尿20mg静推后,症状缓解,7:30am患者突感烦躁不安,继而四肢抽搐,大汗淋漓,予以安定10mg静推,查血常规HGB92g/L,肾功能电解质Glu1.21mmol/L,Na+129.7mmol/L,CL90.4mmol/L,予以50%GS20ml+10%葡萄糖酸钙静推,高渗盐0.9%NS250ml+10%Nacl50ml+KCL6ml静滴,并继续用善宁止血治疗(复查血糖为10.5mmol/L)9/3:BP100/60mmHg,HR76次/分,律齐,神志清楚,精神食欲较前好转,未解大便,未诉明显头昏、胸闷,双下肺少许湿罗音,腹水征(+),四肢仍重度水肿,24h 入量为1382ml,出量为1250ml。医嘱在补充电解质基础上加强利尿,并嘱其加强饮食补充蛋白质。13/3:BP120/60mmHg,HR75次/分,四肢中度水肿,双肺少许湿罗音,精神较好,未诉头昏、胸闷,解褐色软便一次,量中,大便常规隐血示弱阳性,24h出量1200ml,入量为1807ml,继续止血治疗及洛赛克抑酸,小便量较少,速尿20mg静推,血常规示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及心脏性猝死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14)要点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诊治及心脏性猝死预防中 国专家共识》(2014) 要点 心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或心脏性猝死(SCD),而后者50%~75%与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有关。 1 分类 室性心律失常(V A)包括室早、室速、室扑、室颤等。 慢性心衰患者的室早多为潜恶性室早,或恶性室早。室速可分为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和不稳定的室速,也可分为非持续性(<30秒)室速和持续性室速(持续时间大于30秒或虽持续时间小于30秒,但因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要紧急终止者)。 2 流行病学 慢性心衰患者非持续性室速发病率为30%~80%。与心衰患者猝死相关的常为持续性室速、室抖、室颤。 对于曾患心梗的患者,频繁室早或非持续性室速是SCD的高危因素(不考虑射血分数)。室早>10次/小时对于心脏病患者发生SCD的风险更大。 3 发病机制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其机制包括折返和局部自律性/触发激动。 4 临床症状和危害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症状与基础心脏病、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心室率、持续时间等有关。临床症状表现为心衰加重,也可出现黑懵、晕厥、甚至猝死等。也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频发室早或室速可恶化心功能,产生心动过速心肌病。持续性室速可使心衰迅速恶化、引起低血压、休克甚至死亡。 5 诊断和评估 心律失常确诊需心电记录(心电图、动态心电图)。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初次评估包括判断基础心脏病变、室性心律失常类型、对血动学及心功能影响。猝死风险评估包括T波电交替、心率震荡、心率变异等,必要时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评估。 6 治疗 6.1 一般原则 慢性心衰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如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依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