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粮食产地分布

合集下载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农作物生长地区及简介
山西省位于中国北部,地处黄土高原东部,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

1. 小麦:山西省是中国的主要小麦生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2. 玉米:山西省的玉米种植面积广泛,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3. 高粱:山西省的高粱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忻州地区、吕梁地区等。

4. 大豆:山西省的大豆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中部和南部的盆地和平原地区,如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等。

5. 马铃薯:山西省的马铃薯种植主要集中在山西西部和北部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如忻州地区、吕梁地区等。

山西省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农作物种类丰富,是中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同时,山西省还是中国的苹果主产区之一,特别是运城地区的苹果品质优良,享有很高的声誉。

五谷有哪五谷

五谷有哪五谷

五谷有哪五谷五谷是指中国古代农业中的五种主要谷物,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和谷子。

这五种谷物在中国的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本文将以五谷为题,介绍这五种谷物的特点、产地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首先,稻谷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稻谷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来源。

稻谷一年可以收获两三次,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粮食之一。

中国南方有大量的水田适合稻谷的生长,特别是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稻谷的种植面积广泛。

稻谷是中国餐桌上常见的主食之一,它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其次,小麦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小麦是中国人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之一。

小麦的耐寒性比较强,适应性广泛,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

小麦的主要产品是面粉,用于制作面食和糕点。

小麦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营养来源。

再次,玉米是一种主要的粮食兼工业作物。

玉米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很大,适应性广,适合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长。

玉米的主要产品是粮食和酒精。

玉米粮食可以作为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也可以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油等。

此外,玉米还可以用于动物饲料和工业原料的生产。

玉米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高粱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农作物之一。

高粱属于禾本科植物,与玉米和小麦有亲缘关系。

高粱的种植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和湖北等地。

高粱是中国南方地区农村居民重要的粮食来源,也是农民酿酒的主要原料之一。

高粱是一种抗逆性强的作物,适应性广泛,对环境要求较低。

最后,谷子是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谷子耐寒、抗旱,适应性强,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

谷子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加工成谷子粉、谷子面条等食品。

谷子对于北方地区的农民来说具有重要的经济和食物价值。

总的来说,五谷指的是中国古代农业中的五种主要谷物,分别是稻谷、小麦、玉米、高粱和谷子。

我国的红薯产地在哪里

我国的红薯产地在哪里

我国的红薯产地在哪里?
我国的红薯产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农业区域。

红薯的栽培历史在我国已有几百年,因此许多地方都形成了红薯的主产区。

四川盆地、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是我国红薯的主要产区。

其中,四川的南充、河南的开封、邓州、唐河桐寨铺、山东的泗水、安徽的泗县、河北的卢龙以及福建的连城等地都是红薯的重要产地。

这些地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红薯的生长,因此红薯的产量高、品质好。

红薯的栽培分布实际上非常广泛,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有种植。

南起南海诸岛,北至内蒙古,西北达到陕西、陇南和新疆一带,东北经过辽宁、吉林延展到黑龙江南部,西南则抵达藏南和云贵高原。

这些地方虽然可能不是主产区,但也都有一定规模的红薯种植。

红薯不仅在国内有广泛的种植,还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全球范围内,红薯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北纬40°以南的地区。

南美洲以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是红薯的原产地,如今红薯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

总之,我国的红薯产地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

同时,红薯也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红薯的丰富营养和多种用途使得它在全球范围内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我国主要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我国主要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我国甜菜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其中东北种植最多。




棉花
主要纤维作物
我国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我国各棉区中,新疆光热条件是最适宜种植棉花的,棉花品质最好
剑麻
剑麻纤维在海水中的耐腐特别强,因此适宜于制造舰艇和渔船的绳索、缆绳、绳网等
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生长于雷州半岛及广西部分地区。
玉米
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玉米是一种碳4植物,雌雄同柱。
中国的玉米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的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5%。
豆类作物
大豆
大豆是喜温作物,夏季宜有高温,适于我国北方温带地区栽培。
中国大豆主产区有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安徽、河南省等。





马铃薯
马铃薯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其营养价值高、适应力强、产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和玉米。
分布于江西、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云南省文山州为原产地和主产地。
天麻
天麻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
天麻在中国普遍栽培,分布较广
经济作物 Nhomakorabea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树属热带雨林乔木,种植地域基本分布于南北纬15℃以内
我国天然橡胶产区有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主要集中在有海南、云南两省。
纤维型亚麻
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
中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吉林两省。




烟草
茄科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钾
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如云南、海南、山东、广西等

世界十大粮食生产国家,您知道几个?

世界十大粮食生产国家,您知道几个?

世界十大粮食生产国家,您知道几个?⑩、加拿大加拿大位于北温带,加拿大是世界上农业发达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

耕地面积约0.68亿公顷。

曼尼托巴省是加拿大主要粮食产区之一,生产了加拿大15%的农产品。

萨斯喀彻温省,被誉为加拿大的“产粮之篮”,以牧场和麦田而闻名。

加拿大粮食总产量约为0.56亿吨。

⑨、乌克兰乌克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拥有着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乌克兰大平原),粮食主要分布在第聂伯河沿岸,耕地面积约0.42亿公顷。

粮食的品质非常好,尤其是小麦的质量特别好。

有着“欧洲粮仓”的美誉,也是世界粮仓之一。

总产量约为0.60亿吨。

同时乌克兰也是世界第四大粮食出口国。

⑧、法国法国属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是欧洲西部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小麦和玉米是法国的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占了粮食作物的一半左右,耕地面积约0.18亿公顷。

粮食主要集中在巴黎盆地和西南地区。

法国小麦口感最好的、品质最高的。

法国也是世界第四大小麦出口国和最大的面粉出口国。

总产量约为0.64亿吨。

⑦、阿根廷阿根廷全国基本上处于温带气候,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地区,这里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红化黑土分布区。

这样的肥沃土地和气候非常适合种植农产品,耕地面积约0.27亿公顷。

阿根廷种植的大豆全部属于转基因大豆,86%的玉米种植属于转基因玉米。

同时阿根廷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总产量约0.79亿吨。

阿根廷也是世界第三大大豆出口国。

⑥、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属于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土地多为河流冲击形成的平原,耕地面积0.35亿公顷。

全国半数土地集中分布在爪哇岛上。

总产量约1.15亿吨,水稻是印尼的主要粮食作物。

⑤、俄罗斯俄罗斯大部分国土位于寒带,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欧洲部分属于温带湿润性气候,夏季水热充足,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耕地面积约为约1.26亿公顷。

俄罗斯粮食主要分布在莫斯科为中心的黑土区、顿河流域和伏尔加河流域。

总产量约为约1.31亿吨,是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中国主要农作物简介
库存亦是玉米需求的一种形式。

处于粮食安全的考虑,各国总要储备一些粮食。

世界玉米库存量一般占消费量比重的20%左右。

除食用外,玉米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植株的其它部分用途也相当广泛:玉米秆用于造纸和制墙板;苞叶可作填充材料和草艺编织;玉米穗轴可作燃料,也用来制工业溶剂,茎叶除用作牲畜饲料外,还是沼气池很好的原料。

2小麦
小麦是三大谷物之一,产量几乎全作食用,仅约有六分之一作为饲料使用。

2010年,小麦是世界上总产量位居第二的粮食作物(6.51亿吨),仅次于玉米(8.44亿吨)。

冬麦种植于温带地区,在秋天时播种,而春麦则生长在有长冬的地方,它在无霜的春天播种。

小麦是一种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范围较广,自北纬17°~50°,从平原到海拔约4000m的高原(如中国西藏)均有种植。

分布情况:
【华北地区】:河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
【华中地区】:江西、湖北【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西南地区】:重庆、四川、。

中国农作物分布

中国农作物分布

中国农作物分布1.粮食作物:水稻:性喜温凉,水分条件和光热较好的平原,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适宜种植小麦: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应性强,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

冬麦多分布于华北和黄土高原;春麦则分布于东北地区2.糖料作物: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和海南,台湾甜菜:气候温凉的中温带,分布于东北,宁夏,新疆北部一带3.油料作物:花生:对热量要求较高,多分布于华北平原,集中分布于山东丘陵一带油菜:土肥地平,光热较好的亚热带地区,如长江中下平原4.棉麻作物棉花:光照充足、灌溉水源、土壤肥沃,多分布于长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及华北地区(新疆的长绒棉质地最好)还有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和印度德干高原西部地区。

亚麻:亚麻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作物,在北方可以春季播种,在南方可以秋、冬季播种.亚麻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而且排水良好、杂草少的土壤,以黑钙土和淋溶黑钙土为最好。

油用型亚麻又叫做胡麻黄麻:喜高温,水分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的三角洲地带。

典型分布区是恒河下游蕉麻(马尼拉麻):喜湿热的气候,分布在东南亚,剑麻:剑麻又称西色尔麻,属龙舌兰科。

剑麻具有喜温、耐旱的特点,适于热带、亚热带广大地区栽培。

剑麻原产中美洲,现世界上剑麻的主要产国有巴西、坦桑尼亚等,我国剑麻主要分布在生长于雷州半岛及广西部分地区。

5.茶叶:喜温好湿,喜酸好阴,需排水好的坡地。

适宜我国江南丘陵酸性红壤,及印度东北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与小麦分布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5、6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春小麦:春节后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棉花:4——9月油菜:12——次年5月花生:4——10月甜菜:5——9月水稻:东北:5、6——10月(单季)南方:4——7月7——10、11月(双季)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

大麦主要产地与经济作物

大麦主要产地与经济作物

大麦主要产地与经济作物大麦,又称作春大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大麦主要生长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是这些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

本文将分析大麦的主要产地和其作为经济作物的重要性。

一、大麦的主要产地大麦在中国的主要产地包括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

在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是大麦的主要种植区域。

这些地区的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大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除了东北地区,西北地区的甘肃、青海和宁夏也是大麦的重要产区。

这些地区的高原气候和独特的土壤条件使得大麦在那里能够获得良好的生长。

另外,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和内蒙古也是大麦的主要产区。

这些地区拥有大面积的耕地和较为适宜的气候环境,为大麦的生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同时,这些地区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促进大麦的种植和发展,如提供优惠政策、加强科技支持等。

二、大麦作为经济作物的重要性大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和利用。

以下是大麦作为经济作物的几个重要方面:1. 粮食生产:大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在粮食作物中占有很大比重。

大麦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饲料生产:大麦作为一种优质的饲料作物,其可用价值很高。

大麦作为饲料可以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于畜牧业的发展和动物生长具有积极的影响。

3. 工业利用:大麦的工业利用价值也很高。

大麦可以用于酿造啤酒和制作食用醋等酒精产品,其香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

此外,大麦还可以用于制作大麦茶、大麦粉和大麦片等健康食品,具有很高的市场潜力。

4. 农民收入增加:大麦作为经济作物的种植和销售,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

大麦的全产业链发展,包括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为农民提供了广泛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途径。

综上所述,大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主要产地位于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

大麦作为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工业原料,在粮食生产、畜牧业发展、工业利用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北疆盆地早熟亚区;
• 2. 南疆盆地中熟亚区;
• 3. 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
•2.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 北界东起麻栗坡县,经马关、开远至盈江县,包括滇南41个县(市)。
•3.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包括海南省和雷州半岛,共22个县(市)。
•(二)华中双季稻稻作区 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西缘,南接南岭,北毗秦岭、淮河。包括苏、 沪、浙、皖、赣、湘、鄂、川8省(市)的全部或大部和陕、豫两省南部,是我国最大的稻作区,占全国水 稻面积的68%。
• 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全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湘西丘陵山地区,东至海滨,南至 南岭,包括上海、浙江、江西3省全部,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的部分,以及河南省 信阳地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12%及14%以上,亩产在全国最高,江苏中部亩 产达250余公斤。但亩产极不平衡,江西以及湖南南部亩产仅50余公斤,为我国小麦最不 适宜种植区。
• 6.北部冬麦区 包括河北长城以南的平原地区,山西中部及东南部,陕西北部,辽宁 及宁夏南部,甘肃陇东和京、津两市。麦田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以上及5.7%。小麦 占全区粮食作物总面积的30%左右。
• 7.黄淮冬麦区 包括山东全省,河南除信阳地区以外全部,河北中南部、江苏和安徽 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陕西关中平原,山西西南以及甘肃天水地区。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 占全国的45%及51以上,为我国最主要麦区。通常麦田面积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5%以 上。
• 3.西北春麦区 全区以甘肃及宁夏为主。并包括内蒙古西部及青海东部。小麦面积和 总产分别占全国的4.1%和4.4%,单产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淮冬麦区,而居春麦区之 首。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甘肃河西走廊灌区和宁夏、银川及中宁灌区,平均亩产可达
• 5.青藏春麦冬麦区 包括西藏和青海大部,甘肃西南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全 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均占全国的0.5%,其中以春麦为主。70年代中期起 ,藏南开始发展冬麦。藏南河谷地带及昌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发达,是 全区小麦主产区。
•(四)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京、津、冀、鲁、豫和晋、陕、苏 、皖的部分地区,共457个县(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3%。 本区有两个亚区:
• 1. 华北 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 •2. 黄淮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 年≥10℃积温3500-4500℃。水稻安全生育期约130-140天。生长期间日照1200 -1600小时,降水400-800毫米。冬春干旱、夏秋雨多而集中。北部海河、京津稻区多为一季中熟粳稻,黄淮区多为 麦稻两熟,多为籼稻。稻瘟病、二化螟等为害较重。今后,要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对稻田实行综合治理。
我国主要小麦产地
• 小麦在我国是仅次于水稻的主要粮食作物,历年种植面积为全国耕地总面积的22-30% 和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0-27%,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区)。根据各地域的气候特征、 地势地形、土壤类型、品种生态类型、种植制度以及栽培特点和播种、成熟期早晚等,将 全国小麦种植区划分为10个主要区和30个副区。
• (三)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地处云贵和青藏高原,共391个县(市)。水稻面积占全国的8%。
•1. 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 包括黔中、东、湘西,鄂西南,川东南的94个县(市)。
•2. 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 包抱滇中北、川西南、桂西北和黔中西部的162个县(市)。
•3. 青藏高寒河谷单季稻亚区 适种水稻区域极小,稻田分布在有限的海拔低的河谷地带,其中云南的中旬、德钦和 西藏东部的芒康、墨脱等7县。 我国北方稻区稻作面积常年只有3千万亩,约占全国水稻播种面积的6%,以下仅作概 括性的介绍。
我国主要的玉米产地
• 1 中国主要粮食产区分布情况 一、玉米的分布 中国的玉米种植面积有3亿亩左右。分布在约24个省、 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等是主 省、区。1983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12962.7万公顷,总产为44925.5万吨,平均单产为3466kg/ha.。中国 种植玉米18824万公顷,68190万吨,是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生长的国家。北起黑龙江省的讷河,南到海南省 ,都有玉米种植。 全国玉米分为六个种植区: •*北方春播玉米区,以东北3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种植面积稳定在650多万公顷,占全国36%左右;总产 2700多万吨,占全国的40%左右。 •*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区,以山东和河南为主,种植面积约600多万公顷,约占全国32%,总产约2200万吨 ,占全国34%左右。 • *西南山地玉米区,以四川、云南和贵州为主,面积约占全国的22%,总产占18%左右 • *南方丘陵玉米区,以广东、福建、台湾、浙江和江西为主。种植面积为全国的6%,总产不足5%。 •*西北灌溉玉米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甘肃省一部分地区。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的3.5%,总产约占3%。 • *青藏高原玉米区,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海拔高,种植面积及总产,都不足全国的百分之一。
• 1.东北春麦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两省全部,辽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及内蒙 古东北部。全区麦田面积及总产分别占全国的8%和6.5%(各区小麦生产现状的描述, 均取1980-1983 年统计数字的平均值),为春麦主要产区,其中黑龙江省为该区主产区 。
• 2.北部春麦区 全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内蒙古的伊盟及巴盟,北邻 蒙古人民共和国。并包括河北、陕西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山西北部。小麦面积及总产分别 占全国的2.7%和1.2%,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小麦亩产在全国各麦区 最低,但不平衡。内蒙古巴、伊盟亩产150公斤左右,而河北张家口及陕西榆林地区则不 到50公斤。
•1. 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 位于年≥5300℃等值线以北,淮河以南,鄂西山地以东至东海之滨。 包括苏、浙、皖、沪、湘、鄂、豫的235个县(市)。
•2.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 以四川盆地和陕南川道平原为主体,包括川、陕、豫、鄂、甘5省的 6 194个县(市)。
•3.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 年≥10℃积温5300℃线以南,南岭以北,湘鄂西山地东坡至东海之滨,共 294个县(市)。
我国主要水稻产地
•全国稻区可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亚区。
• (一)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位于南岭以南,我国最南部。包括闽、粤、桂、滇的南部以及台湾省、海南省 和南海诸岛全部。包括194个县(市)(暂不包括台湾省)。水稻面积占全国的18%。
•1.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 东起福建的长乐县和台湾省,西迄云南的广南县,南至广东的吴川县 ,包括131个县(市)。
•(五)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吉全部和辽宁大部及内蒙古东北 部,共184个县(旗、市)。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3%。 本区有两个亚区:海平原早熟亚区。
• (六)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银川平原、河套平原、天山南北 盆地的边缘地带是主要稻区。水稻面积仅占全国的0.5%。 本区有三个亚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