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太极拳“拆手”教学法实践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
大学体育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的改革与优化

是 以儒 、 道 哲 学 思想 中 的太 极 、 阴 阳为 核 心 ,集 修 身 、 养性 、技 击 等 功 能 为一 体 , 属 于 一 种 高 层 次 的 人体 文 化 。太 极拳 作 为
一
肩 负 着 传承 文 化 的历 史 使 命 。大 学 校 园 开 展 简 化 太 极拳 教 育 , 已经 成 为一 种 校 园 文 化 ,这 也 从侧 面 反映 出了 中华 武 术 的生 命
课题 。
拳 理是 一 致 的, 随着 学 习太 极 拳 人 数 的不
的兴趣 。
1 、太极拳概 述
1 . 1 、太 极拳 的 内涵 与发 展 太 极 拳 属 于 内 家拳 ,是 我 国武 术 的一 种 。她 发 源 于 我 国焦 作 市 温 县 的 陈家 沟 ,
断增多,太极阴阳思想也 随着那轻柔、舒
展 历 史 以及 文化 内涵 ,还 可 以让 组 织 学 生 观 看 太 极 拳 比赛 的精 彩 视 频 , 或者 教 师 现 场 表 演 太 极 拳 套 路或 者 太 极 推 手 ,相 信 通 过这 一 系 列 准 备 活动 ,学 生 将 会对 太 极 拳
有 一 个 大 致 的 了解 ,提 高 学 生 学 习太 极 拳
缓 的动 作 而 传 播 到世 界各 地 。人 们 掌 握 了 太 极 拳 的套 路 之 后 , 又慢 慢 的开 始 探 寻 太 极 拳 背 后 的指 导 思 想 ,所 以 ,太 极 拳 的 还
2 . 2 、循序渐进的展开太极拳教学
经 过 上 面 的 步 骤 ,相 信 同 学 们 对 太 极拳 有 了一 个 大 致 的 了解 ,下 面 教 师就 要 开 始太 极 拳 教 学 了 。 首先 ,教 师 要 运用 学
手 段 。 随 着 我 国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改 革 进 程
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新论

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新论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的内家拳法,有着传统的文化内涵,受到海内外广大舞者的青睐。
但在高校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被舞者认为复杂难懂,限制了太极拳的普及和研究。
为了改变太极拳教学的困境,张清江教授的团队,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研发出“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成为海内外舞者研习太极拳的有效教学方法。
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基于人体运动学的分析,将太极拳的复杂动作精简成24个基础动作,使其极具活力,同时不失传统太极拳的风采。
在本教学方法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主动把握太极拳的表现和技术,吸收太极拳的精华,从而实现太极拳动作的提高。
具体的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以延后七星步法为基础步法,分成上式、中式、下式三部分,每部分由八个动作组成,上式动作以太极手势为主;中式动作以十字手势为主;下式动作以山峰手势为主,动作名称也都清晰明确,比如“抱二仪”,“捶胸夹腿”等。
另外,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特别关注学生的身体素养,在教学中重点强调太极拳的情感表达及空间控制,让学生的动作在思想上完善,从而达到“了然于心,自然而然”的效果。
从而更好地体现太极拳的“太极无极”“气血两轮回”的原则。
本教学方法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三个月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某高校的太极拳教学为例,在学生练习二十四式太极拳两个月后,动作技能提升了65%,在拳势中有了显著改善,拳势的动作更加简洁,表现更加自然顺畅。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的研发背景、教学原理及实践效果,得出结论,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太极拳教学方法,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太极拳的传播和普及,有效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综上所述,“高校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太极拳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太极拳的传播和普及,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同时可以让舞者更好地把握太极拳的表现和技术,从而实现太极拳动作的提高。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课“太极拳”教学思路探析

I e c i g ts o l tr fo mo i zn t d n s n e e t ,ma e u e o l p e t a h n n t a h n ,i h u d s t r m b l i g s e t’it r ss a i u k s fmu t l e c i g i
i g meh d en ii n e c i g f r e n n f l . T e eo e n p y ia d c t n n t o s b i g rgd a d ta h n o ms b i g o eo d h r fr ,i h sc l e u ai o
问题 。为此 , 在教学 中必须将技术动作与文化 内涵 的传播有机结合起来 , 注重对 动作要领 的详 细讲解 并 做出规范的示范动要从调动学生 的学 习兴趣人手 , 采取 多种
教学形式 , 多说多做 , 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 关键词 ] 太极拳 ; 教学方法 ; 教学形式
C agh nId s i n e i , h ncu in10 2 ,C ia hn cu nuta U ir t C a gh nJ i 3 12 h ) r l v sy l n
A s a tN w dy , o a iun t cigi P yia E u a o l so d p n e t o e b t c : o a as fr iq a e hn h s l d ct nc s f n e e dn l — r Tj a n c i a i cl
fr o ms,s y mo e a d d r a r n o mo e,c a g s ie la n n o a tv e r n . h n e pa sv e r i g t ci e la nig
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研究

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现状分析与研究作者:彭介夫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第18期摘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发展至今,在高校课程设置领域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那么,在高校中如何教好大学生正确掌握好这门中华国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那么教学方法也尤为重要,这是传递的桥梁,正确有效的学习太极拳,大学生通过易学的运动方式来调节身体和心灵,时时保持身心的平衡,使学生在领悟太极拳运动的特殊性同时,也感受到中华传承几千年文化沉淀的魅力。
关键词:太极高校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6(c)-0207-02太极是一项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传承文化;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易经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其中的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同时“太”也可以理解为无限大的意思,而“极”是极致的含义,预示了练习太极拳过程,内心的境界可以大到广阔至极,也可以小到精髓细腻、亦刚亦柔,且相辅相成[1]。
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以我校南方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为主,对其600名体育课参与太极项目学练的学生随机抽样调查;在他们身上总结发现一些基本的太极拳学者学习情况及反馈,并且进行归纳,总结。
1.2 研究方法1.2.1 文献资料法依据研究需要,查阅与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并辅以网上查询相关文献,了解与该研究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并对其进行整理。
1.2.2 访谈法依据研究方向的需要,针对研究对象的领域,对照我校大学生进行采访和提问,并从中间提取相应有效的资料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并加以文字说明和处理方式,进行总结。
1.2.3 问卷调查法在体育课太极项目的课堂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收回96份,有效率达到94.5%,对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动机、感受进行了解和分析,得出有效数据,总结归纳。
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

武术研究2017年2月第2卷 第2期浅谈高校太极拳的教法俞远文山西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0摘 要:简化太极拳已成为高校体育系术科的主要教学内容,但学生的整体评价不太理想。
如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太极文化、体悟太极健身功效,让太极拳课程更加合理化。
文章通过自身的体悟与教学实践浅谈几点看法,主要从上好理论课、深化认识;上好实践课,注重体悟;教学中的注意事项这三方面进行论述,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太极拳 协调 完整 准确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2—0064—031 上好理论课、深化认识1.1 太极拳宏观思想通过讲解理论和印发有关的学习资料,使学生对太极拳形成宏观认识。
《形意无极歌》说:“混沦一气内外修,泾渭不分至道由,空洞自然凝神静,化虚还元此中求。
”主张内外兼修,以经络真气运动来实现身体内外的运动联系。
“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
”经过几世纪的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与预防疾病的手段之一,配合一些药物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其健身功效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现在已是大众化全民性的传统健身运动,正是人们认识到既有健身功效,又无场地、器材、时间的要求,又与提倡节约的社会风气相一致,可谓一举多得,将适合男女老幼练习等特点加以简单介绍,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增加信心,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提高学习自觉性。
1.2 同源异流,教其特色。
太极拳经过多年发展演变以及众多高师、名家的共同努力,最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流派。
在太极拳教学中教者首先把诸家太极拳各自的风格和特点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
如陈式太极拳的运动特点:刚柔相济,快慢相间,其一是动作缠绕,曲折连贯。
每个动作都是以螺旋式、抽丝式的运动为核心由内及外的圆转运动;其二是腰为主宰,以身带臂。
其三是对称协调,圆满灵活。
比较适合青壮年和体力较好的人练习。
太极拳运动及其教法的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太极拳是健身、素质、终身体育较为理想的运动项目之一,被高校、干部院校选编为教材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从学生在太极拳的学习过程中对其的掌握情况看,这一形势并不乐观即很多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太极拳的内涵。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学生(员)打的太极拳,似操非操,似舞非舞,完全失去了太极拳特有的风格和韵味使得学生时对太极拳失去了兴趣。
对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两个,一是学生(员)对太极拳运动缺乏认识与了解;二是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当,值得深入地研究。
1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在大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学好太极拳,必须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与田径、球类、体操、舞蹈等运动项目在动作的形成、结构、生物力学、运动轨迹、理论指导等方面有着本质区别。
它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充满古代哲理的运动太极拳是由古代阴阳学(即对立统一自然辩证法)两大范畴构成的运动。
表现在拳架的组成、运动规律、技术要求、攻防原则等各个方面。
太极图中所示的一对矛盾之间互根、互用、互换、互立充分提示了太极拳运动的哲理。
如在太极拳中运动的上下、里外、大小、虚实、开合、刚柔、快慢都完整体现了这一法则。
1.2由圆和弧组成的运动太极拳动作的运动轨迹主要是圆和弧。
太极拳套路中出现的各种手法,如弸、捋、搂掌、推掌、穿掌、抽掌、挑掌、勾挂、冲拳、搬拳等,要求保持弧形,不可直来直去。
相对静止成型的手臂动作也是如此,运动中的脚步动作同样在做圆弧运动,以脚为钻以髋为轴前后左右运动,如盘中滚珠。
就很好地说明了脚步动作的特点。
倒转肱一式两臂相对运动组成立圆。
左右登脚式中的丁步全抱,双手开始的反向运动组成平面圆。
总之,太极拳的动作非圆即弧,需要将其练成一种非流畅的曲线型。
1.3缓慢均匀、平稳连续的运动在太极拳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其流派较多,同时各个流派的打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其核心和关键在于动作缓慢均匀,平稳连贯,这是所有太极拳特点中的共性。
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以厦门理工学院太极功夫扇为例

v lp n n v ri eo me to u ie t f s y—b s d p y i a u ain c u s s s d e e d tie lme t g p o e u e ed v l me t n v r i a e h sc e c t o re , t i t e al i e n i rc r s t e eo ld o u sh d mp n d f oh p n u ie t f o s y—b s dp y ia — ae h s l c e d
1 引 言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 2 世纪 6 —7 0 0 0年代的英 美西
方 发 达 国家 。校 本 课 程 开 发 的思 想 一 经 提 出 便 受 到 世 界 各
本化 总是 和校本 教材 、 本课程 、 本课程 开发 等紧 密相连 校 校 的。上世 纪六 七十年代 , 校本课程开发 在西方发 达国家如雨 后春笋 , 国是近十几年 来校本 思想慢慢 被引起 重视。2O 我 O2
(ntueo P yi l dctn Xa e n esyo Tcnlg, i e ,60 4 Fj n C i ) Istt f hs a E uao , i nU i rt f eho yXa n32 1 ,ui , hn i c i m v i o m a a
Al re : e d v lp n fU ie i  ̄ a t T e eo me t n v r t h o s y—b s d P y ia u ain c u s si n h s i otn eoms i h sc lE u ain c I . h sp p r a e h sc lE c t o re s o eo te mo t mp r tr fr n P y ia d o f a d c t 0l o n T i ae tk sTa C iK n u F n i a n Un v ri e h o o y fr e a l a d e p u d d a d s n f a c n v r i a e i h u g F a n Xime i est o T c n l g o x mpe, x o n s i e s a i i c e o u ie t yf n n g in f s y—b s d p y ia d c t n a e h s l e u ai c o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与评析

1、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方法研究现状本文以“太极拳教学——应用研究”为主题查阅学术期刊()数据库,不计发表年限共收集相关论文104篇,对太极拳的教学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总结(表1所示),把具有共性、相似的教学应用研究分为以下几类重点研究。
表1 太极教学方法相似、共性类分组统计表类别音乐攻防分组法翻转课堂现代媒介表象训练其它篇数91016487311.1、“音乐”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太极拳中融入音乐最有影响力的是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开幕式上千人的太极拳表演,于是太极拳配乐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并被广泛推广应用。
普通高校对太极拳的推广和传承一直非常活跃,许多教师在太极拳的教学中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把音乐与太极拳教学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传教施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王莹研究认为太极拳与音乐的融合是随着现代体育发展应运而生的,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练习者的兴趣、易入境和陶冶情操;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对集体演练具有指挥作用。
但也要注意音乐与太极不合拍的弊端。
李明采用实验对照研究得出:太极教学中配音乐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更清晰的记住动作名称及顺序等,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把音乐与太极拳教学结合起来的研究论文都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得出在太极拳教学中,合理、恰当地使用音乐,不仅增强了太极拳动作的节奏感,而且很好地表达了太极拳丰富的内涵及其艺术魅力,能够引起教师与学生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2、“攻防”技击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太极拳是武术的范畴,具有武术搏击的特点。
太极拳每招每式都含有“攻、防”技击内容,把“攻防”的意义利用在太极拳的教学中是众多学者在实践中得出的有效经验。
洪晓波研究认为采用攻防意识教学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太极拳教学,让学生从另一个方面去诠释这个项目,更加自主地去了解太极拳,攻防意识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循规蹈矩、枯燥乏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期
南京体 育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N a n j i n g S p 0 r t I n s t i t u t e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Vo 1 . 1 2 No . 3
中图分 类号 : G 8 5 2 . 1 1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5 9 5 0 ( 2 0 1 3 ) 0 3— 0 0 8 4— 0 4
Re s e ar c h on Te a c h i ng M e t ho ds o f ‘ ‘ Cha i s h ou” i n
传统 教 学法 展开 创 新性 研 究 , 以期 唤醒 青 年 学 子学 习
太极拳 的热情 , 切实提升课堂效率 , 为推动太极拳在大 学生群体中的传承提供借鉴。
2 0 1 3年 6月
J u n .2 0 l 3
・
体育教育探 究 ・
简化太极拳“ 拆手" 教 学 法 实践 研 究
— —
以厦 门理 工 学院 为例
陈 亮
( 厦 门理工学 院体育部 , 福建 厦门 3 6 1 0 2 4 )
摘
一
要: 在 分 析 学 生运 动 需 求 的 基 础 上 , 将“ 拆 手” 这 武 术传 统训 练 方 法运 用 于 简化 太极 拳教 学 实践 , 尝
p l y‘ ‘ C h a i s h o u ”i n t o t h e p r a c t i c e o f s i m p l i i f e d T a i j i q u a n
t e a c h i n g . By a pp l y i n g t h e “Ch a i s h o u’ ’me t h o d i n t o o u r t e a c h i n g,we c a n t u r n a c o mp l i c a t e d mo v e me n t r o u t i n e i n - t o a s e r i e s 0 f “s c a t t e r e d a c t i o ns ”f u 1 1 o f a t t a c k— a nd . d e — f e ns e p l o t s,a n d c r e a t e mn e mo ni c r h y me s o f s i n g l e p r a c — t i c e a n d mu t u a l p r a c t i c e p r o g r a ms . Th e r e s u l t o f o u r e x — p e r i me n t s s ho ws t h a t“Ch a i s h o u” t e a c hi ng me t ho d c o u l d n o t o n l y s t i mu l a t e e f f e c t i v e l y s t u d e n t s ’i n t e r e s t i n p r a c t i —
试将繁 杂的套 路动 作提 炼成 一 系列具 有攻 防意趣 的 简 短“ 散 势” , 进 而创 编成 单 练 口诀 和 对 练 拳谱 。教 学 实 验表 明 , “ 拆手 ” 教 学 法 能够 有 力 激发 大学 生 习练 太 极 拳 的兴趣 , 提 高课 堂效率 。 关键 词 : 太极 拳 ; 拆手 ; 单练; 对练 ; 教 学法
简化太极拳是“ 新 中国第一部 由国家体育主管部 门编审 的统 一武术 教 材 ” , _ l 自 1 9 5 6年 正 式公 布 推 广
以来 , 在 国内外获 得 了广泛传 播 。然 而 , 在 大学 体 育课 堂中, 简化 太 极 拳 的 教 学 情 况 不 容 乐 观 。 “ 在 现 实 教 学 实践 中 , 由于 太极拳 运 动本身 的安 静性 与 自省 性 、 个 行 的缓慢性 等 特征 , 与 当代 青 年 学 生 的好 动 与群 戏 性 的特 征相 矛盾 , 致使普 通 高校 的太极 拳教 学 收效 甚 徽 。 因此 , 寻求 有 效 的教 学途 径 , 较好 解决 高校 太极 拳 教学 问题 一直 是 高 校 体 育 教 学 的诉 求 ! ” 本课 题 立 足 厦 门理 工学 院简 化太 极拳 教学 实 际 , 通过 深入 实 地调 研 ,
Au t ho r ’ S a d dr e s s: S p o r t De p a r t me n t , Xi a me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Xi a me n 3 6 1 0 2 4, C h i n a
分析 、 掌 握学 生 的运 动 需 求 , 尝试 对 “ 拆 手” 这 一 武 术
பைடு நூலகம்
体 的自我体验与提高性 、 套路动作的记忆性 与动作运
S i mp l i i f e d T a i j i q u a n / / C HE N L i a n g
Ab s t r a c t : “Cha i s h o u’ ’i s a t r a d i t i o n a l me t h o d o f Wu s h u t r a i n i n g.By a n a l y s i n g t h e s t u de n t s ’ne e d s,we t r y t o a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