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源性膀胱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务探讨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务探讨
简介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损伤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
的正常功能是存储和排尿尿液,但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无法自主控制
膀胱的收缩和松弛。
因此,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务至关重要,旨在
帮助患者管理膀胱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理目标
1. 提供持续的膀胱护理,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健康。
2. 预防膀胱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3. 帮助患者自主管理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策略
1. 定期监测膀胱功能:通过定期记录患者的排尿时间、尿量和
排尿感觉,以及膀胱超声检查等方式,监测膀胱功能的变化和异常。
2. 膀胱训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膀胱训练计划,包括
定时排尿、尿潴留排空和逐渐延长排尿时间等。
通过膀胱训练,帮
助患者逐渐恢复膀胱自主控制能力。
3. 正确使用导尿管:对于无法自主排尿的患者,正确使用导尿管非常重要。
护士应培训患者和家属正确清洁和更换导尿管,以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4. 饮食和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当的饮食和液体管理计划,以控制尿液产量和减少膀胱负担。
5. 心理支持和教育:神经源性膀胱对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和社交影响。
护士应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患者应对困难并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结论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实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定期监测膀胱功能、膀胱训练、正确使用导尿管、饮食和液体管理以及心理支持和教育,我们可以有效地帮助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管理膀胱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最新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管理

2024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管理要点(全文)对于严重排尿功能障碍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如脊髓损伤、盆腔手术后的尿失禁或尿潴留患者,需要采取合理的手段,帮助患者在有一个“安全膀胱”的前提下,排空膀胱,并尽量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给患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生活质量。
1.手法辅助排尿最常用的手法是Valsalva 法(腹部紧张)和Crede 法(手法按压下腹部) 。
这两种方法在临床上使用多年,但临床经验显示虽然许多患者通过腹部按压能促进膀胱排尿,但大部不能排空。
影像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发现这些手法虽能使膀胱内压力增高,但尿流率很小,有残余尿。
膀胱排空困难是由于内、外括约肌的收缩和开放不能所致。
特别对于盆底肌完全弛缓性瘫痪的患者,这些手法可诱发机械性梗阻,排尿期的图像显示盆底水平的尿道膜部在自上向下推动时出现的扭曲、变形、狭窄。
这种狭窄不能被逆行尿道造影检测出来,插导尿管不能感受,内窥镜也不能发现。
长期的Valsalva或Crede手法排尿还可能导致后尿道的压力增高,尿液向前列腺和精囊的流入诱发前列腺炎或附睾炎以及其他并发症。
这些非生理性的高压力亦能造成上尿路的返流,应慎重掌握指征。
膀胱按压只可用于逼尿肌活动功能下降伴有括约肌活动功能降低的患者。
需强调的是括约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调失调禁忌做膀胱按压。
此外,膀胱-输尿管-肾脏返流、男性附件返流、各种疝和痔、有症状的尿路感染(UTI) 以及尿道异常也均属于禁忌。
对于膀胱颈及近端尿道α受体兴奋性增高的患者,可考虑服用α受体阻滞剂,或行膀胱颈内口切开术,以减低尿道阻力,减少残余尿量。
2.反射性触发排尿按ICS 委员会制定的标准术语,膀胱反射触发包括患者和陪护人员用各种手法刺激外感受器诱发逼尿肌收缩。
定期触发排空的目的是恢复对反射性膀胱的控制,即患者需要排尿时就能触发膀胱收缩。
手法刺激的方法包括搔刮大腿、碰触阴茎皮肤、牵拉阴毛、肛-直肠刺激等。
这种治疗方法多用于骶髓以上部位脊髓损伤患者,但临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神经源性膀胱管理》课件

穿着易于卸下和穿戴的衣服,避免荨麻疹、刺痛等问题。定期排尿,并注意饮食 和药物剂量。
总结及注意事项
总结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常常导致排尿难和尿失禁等症状。
注意事项
患者应定期检查,严格遵守膀胱训练计划和药物治疗方案,定期记录尿液和症状,保持膀胱 健康。
致谢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
《神经源性膀胱管理》 PPT课件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神经异常,膀胱功能失常的一种疾病。这个PPT将带 领大家了解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管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什么是神经源性膀胱?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因为脊髓(*spinal cord*)、大脑 (*brain*) 或神经损伤而导致的膀胱功能障碍。
症状
神经源性膀胱可能导致排尿困难、尿失禁、频繁夜尿等症状。
危险因素
脊髓损伤、糖尿病、因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膀胱损伤及其他神经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和影响
尿频、尿急和尿失禁
常见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影响生活质量。
感染
由于尿液常常淀留,感染常常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要面对的问题。
情绪问题
神经源性膀胱会带来很多困扰,可能导致患者出现 情感问题。
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方法
1
膀胱训练
可以训练膀胱肌肉的协调性和容纳能力。
行为疗法
2
循序渐进地增加排尿时间间隔。
减少尿失禁发生的机会,如练习缓解压
力和控制排尿的技能。
3
手术
手术可治疗严重且不能通过其他治疗方
膀胱灌注
4
法缓解的神经源性膀胱症状。
灌入抗生素等药品杀死疾病的细菌,缓 解炎症症状,预防感染。
常用的膀胱训练方法
神经源性膀胱管理医学课件

α受体阻滞剂
通过阻断膀胱颈和后尿道 上的α受体,降低膀胱内 压,增加膀胱容量。
钙离子通道拮抗剂
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逼尿 肌细胞,降低逼尿肌的兴 奋性,增加膀胱容量。
药物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轻中度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可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提 高生活质量。
禁忌症
对于重度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药物治 疗效果有限,且可能加重病情;对于 存在尿路感染、结石等并发症的患者 ,需先治疗并发症。
鼓励患者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康复 训练,促进身体康复。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神经源性膀胱的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种类与适应症
种类
包括膀胱扩大术、膀胱颈重建术 、尿道吊带术等。
适应症
适用于伴有膀胱挛缩、膀胱颈梗 阻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以及保 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 。
手术治疗的术前准备与术后护理
术前准备
术前需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尿常规 、尿培养、泌尿系B超等,以了解患 者的病情和手术耐受情况。同时,术 前需进行肠道准备,以减少术后感染 的风险。
要点二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如脊髓损伤、糖尿 病、多发性硬化等。
康复治疗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膀胱功能训练
通过定时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等 方式,训练膀胱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02
间歇导尿
通过定期导尿,排出膀胱内的尿液, 避免膀胱过度充盈。
01
03
盆底肌训练
通过锻炼盆底肌肉,提高膀胱和尿道 括约肌的控制能力。
06
神经源性膀胱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生活习惯、饮食调整等
生活习惯
神经源性膀胱管理医学课件

2023-11-05•神经源性膀胱概述•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策略•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与支持•神经源性膀胱的预防与控制目•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案例分析录01神经源性膀胱概述定义神经源性膀胱是指由于神经系统的病变,导致膀胱储尿和排尿功能出现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分类根据病因和病理的不同,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中枢神经源性膀胱和周围神经源性膀胱。
定义与分类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主要包括神经系统损伤、炎症、肿瘤、药物副作用等。
病因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改变主要包括神经元损伤、神经传导障碍、肌肉萎缩和纤维化等。
病理病因与病理临床表现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失禁等。
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其中,尿流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
临床表现与诊断02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策略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神经源性膀胱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缓解症状、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常用的药物包括α受体拮抗剂、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体拮抗剂等,可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选择合适的药物。
药物治疗需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定期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
行为治疗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神经源性膀胱管理方法,包括膀胱训练、排尿训练和盆底肌肉锻炼等。
通过训练患者的排尿习惯和盆底肌肉收缩能力,提高膀胱排空能力和减少残余尿量,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和结石等并发症。
行为治疗需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膀胱扩大术、尿道改流术、膀胱颈关闭术等,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治疗需注意手术适应症和并发症的预防,术后仍需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无法控制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03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治疗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排尿控制能力。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PPT

下尿路症状的管理与护理
下尿路症状
神经源性膀胱引起的下尿路症状 ,如尿频、尿急、尿失禁等。
管理与护理措施
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进行膀胱功 能训练,使用尿垫、尿片等辅助器 具,避免使用减少膀胱容量的姿势 和体位。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下尿路症状,可能需要 考虑手术治疗,如膀胱扩大术、尿 流改道术等。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膀胱功能训练
膀胱功能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 的膀胱容量和膀胱括约肌的收 缩能力,从而减少尿频、尿急 和尿失禁的情况。
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定时 排尿和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患 者可以在排尿后立即开始训练 ,逐渐延长排尿的间隔时间, 直到能够控制排尿为止。
膀胱功能训练需要耐心和坚持 ,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护人员 的指导,逐步调整训练计划, 以达到最佳效果。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
汇报人:XXX
202X-XX-XX
目
CONTENCT
录
•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评估 • 神经源性膀胱的日常护理 •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 • 神经源性膀胱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教育与指导
01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尿道功能障碍,进 而引起储尿和排尿障碍的一组疾病。
指导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如进行盆底肌肉锻 炼、膀胱逼尿肌收缩练习等,以改善膀胱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康复资源的利用与指导
利用社区康复设施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社区康复设施,如康复中心、残疾人联合会等 ,以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康复资源和支持。
参与康复活动
鼓励患者及家属积极参加康复活动,如康复讲座、康复训练等,以 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与管理方案

物理治 疗
物理治疗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患者需积极配合,按照医师指导进行 训练,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手段 01 02
CHAPTER
管理方案
定期评估与监测
评估患者情况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包括 膀胱功能、肾功能、排尿情况等,
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病情变化
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如出 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
止病情恶化。
记录数据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数据,为后 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建立患者档案与随访制度
建立患者档案 制定随访计划 及时调整方案
社区管理与家庭护理指导
社区宣传教育
01
家庭护理指导
02
社区康复服务
03
CHAPTER
排尿习惯训练
建立良好的排尿习惯 减少刺激因素 保持会阴部清洁
盆底肌肉锻炼
01
02
凯格尔运动
提肛运动
03 坐姿锻炼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心理疏导
健康教育
生活方式指导
CHAPTER
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用于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 量。常见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能药物、平滑肌松弛剂等,用于缓解膀胱痉挛、减少 残余尿量等症状。
神经源性膀胱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分类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病理机制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机制涉及神经系 统的多个层面,包括中枢神经和外周 神经的病变,导致膀胱逼尿肌和尿道 括约肌的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表现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等,严重时可引 起肾积水、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诊断
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尿动 力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02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评估
评估目的与原则
评估目的
了解患者膀胱功能状况,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预防并发症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排尿习惯 训练、膀胱功能锻炼等。
监测并发症
密切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尿路感染、肾 积水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 行干预。
教育内容与方法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神经源性 膀胱的病因、症状、治疗方 法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知识 。
分类
根据病因,神经源性膀胱可分为 中枢性神经源性膀胱和外周性神 经源性膀胱。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包括脊髓损伤、 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症、糖尿病等神 经系统疾病。
病理机制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理机制涉及神经系 统的调控异常,导致膀胱和尿道平滑 肌收缩异常、尿道括约肌功能失调等 。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详细描述
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 饮食卫生也是预防神经源性膀
胱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06
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管理与教 育
护理管理策略
建立患者档案
为每位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建立详细的 档案,记录病情状况、治疗方案及护 理措施等。
定期评估
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包括排尿 情况、肾功能等,以便及时调整护理 方案。
膀胱功能训练
01
02
03
定时排尿
建立规律的排尿时间,避 免长时间憋尿导致膀胱过 度充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转移时尿液有 返流的机会
2.频繁断开引流 管与导尿管,破 坏密闭性,增加 细菌侵入
1.留置导尿+乳胶导尿管 2.简单尿袋并每天更换尿袋
3.预防性冲洗膀胱
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破坏密闭性, 增加逆流、外源 性感染几率
4.抗生素冲洗液 没有特殊作用, 反而产生耐药性, 增加真菌性感染
留置导尿的护理
制定饮水计划:
对进行间歇性导尿的患者,每日液体量应限制在2000ml以 内,并要求能够逐步做到均匀摄入,即每小时在125ml左 右,并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以防止膀胱过度充盈, 要反复向患者作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具体方案为,早、中、晚各400ml ,可在上午10点,下午 4点及晚8点饮水200ml,晚8点到次日晨6点,不再饮水。
常用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
耻骨上区轻叩法:患者用手指轻叩耻骨上区,引起逼尿肌 收缩而不伴尿道括约肌同时收缩,即可产生排尿。 (反复挤捏阴茎、牵拉阴毛、指诊肛门刺激或牵撑肛门 括约肌等)适合骶髓以上损伤或病变的逼尿肌反射亢进的 患者 屏气法:患者身体前倾,快速呼吸3-4次延长屏气增加腹 压的时间,作一次深吸气,然后屏住呼吸,向下用力作排 便动作。这样反复数次,直到没有尿液排出为止。
引起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 常见疾病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急性期常见尿潴留;恢复期可见尿频、尿急及 紧迫性尿失禁,也可表现逼尿肌收缩无力、充盈性尿失禁。 周围神经病变:常见糖尿病引起神经损伤,表现排尿困难、 尿潴留、充盈性尿失禁,极易并发泌尿性感染。
脊髓病变: 骶髓以上损伤多出现膀胱压力增高,尿道括约肌协同失 调,表现尿急,不自主性排尿,尿频,每次排尿量少,尿 失禁等。
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
康复医学科 主任医师 张仲锦
概述
定义:由于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受 到损害而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 神经源性膀胱。表现为尿失禁或尿潴 留。
神经解剖学
神经源性膀胱的病因
1. 2. 3. 4.
大脑疾病:
脑血管疾病 帕金森病 脑肿瘤 痴呆 多发性硬化 脑炎或头部外伤后遗症
5.
适用于: 重症和虚弱不能排空膀胱的患者; 脊髓损伤休克期尿潴留或尿失禁(女性患 者); 应用间歇性导尿有困难者; 上尿道受损或膀胱输尿管返流患者。
并发症:
尿路感染,膀胱结石; 慢性膀胱挛缩; 阴茎,阴囊部并发症 : 尿道脓肿,尿瘘,尿道狭窄,附 睾及附睾丸炎; 血尿及膀胱痉挛; 高位截瘫患者,因尿管堵塞,膀胱胀满可诱发自主 N 功 能亢进。
定时夹管放尿; 定时更换导尿管; 增加液体出入,减少细菌粘附:多饮水2500ml--3000ml, 多排尿,外阴擦洗及尿道口消毒; 防止逆行感染:使用抗返流引流袋,引流袋一般一周更换 一次;导尿管方向朝向腹部固定。 正确合理的运用膀胱冲洗:不主张留置导尿后常规进行膀 胱冲洗,尽量避免分离导尿管与引流袋,严重感染患者必 须膀胱冲洗时,一般采用密闭式膀冲系统(三腔Foley导尿 管),采用200-400ml生理盐水(接近体温)缓慢滴入,保 留10-15min后排出,无需采用抗生素冲洗液。
膀胱功能训练
在每次间歇性导尿前半小时,配合各种辅助方法进行膀胱 功能训练,以期出现自发性排尿反射。 对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肾盂肾炎患者禁用;泌尿系 感染,结石,高血压病,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慎用。 制定饮水-排尿-导尿时间表是膀胱训练基础, 24h 摄入 量不超过2000ML,排尿时间根据饮水及膀胱容量和功能状 态制定,一般3-4h/次。
出口障碍所致 行为治疗 集尿装置 药物 手术治疗
问 题
膀胱原因所致 行为治疗 集尿装置 清洁间歇导尿 药物 手术治疗 出口障碍所致 行为治疗 集尿装置 清洁间歇导尿 药物
治疗选择
定时排尿、膀胱刺激、Vasalva屏气法和Crede 挤压手法 留置导尿 胆碱能激动剂(氨基甲酰甲基胆碱) 神经刺激疗法、括约肌切除
间歇性导尿(清洁导尿)
每4-6h为病人导尿一次,保持膀胱容量在 500ml以下,配合限制饮水量,若连续一段时 间内残余尿量小于或等于100ml即可停止导尿。 (可教育患者自己活其家属操作)
• •
间歇导尿的好处
机理: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最常见感染原因是积尿和膀胱 内压力升高使逼尿肌血流减慢。缺血组织易受到细菌侵犯, 只要保持神经源性逼尿肌良好的血液供应,泌尿系感染机 率大大下降,间歇性导尿法定时排空积尿,保持神经源性 逼尿肌良好的血液供应,从而可降低泌尿系感染率.
排 尿 障 碍
肛门牵张排尿 留置导尿
α-肾上腺素能阻剂剂、口服横纹肌松弛剂等
手术治疗
括约肌切除、括约肌支架、膀胱出口手术、阴 部神经切除、气囊扩张术等
贮尿和排尿均障碍,尿道废用 手术治疗 耻骨上造瘘留置导尿管,回肠行膀胱替代成形术
那么神经源 性膀胱的护 理有哪些 呢….
我 想….. ???
留置导尿
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分类
逼尿肌反射亢进 逼尿肌无反射 膀胱容量 <300ml >350ml
顺应性 稳定性
无抑制性收缩 感觉
低 不稳定
有 无或过敏
增高 稳定
无 无
膀胱内压
主动收缩逼尿肌 能力 残余尿量
高
无或不持久 无或<150ml
低
无 3பைடு நூலகம்0-400ml或更多
神经源性膀胱的管理
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原则 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 增加膀胱的顺应性,恢复低压贮尿功能,以减少膀胱-输 尿管返流,保护上尿道 减少尿失禁 不用导尿管或造瘘 恢复膀胱的可控制性排尿 减少和避免泌尿系感染和结石等并发症
尿意习惯训练:训练应在特定的时间进行,如餐前 30min, 晨起或睡前,鼓励患者入厕排尿,白天每 3h 排尿 1次,夜 间 2次,可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种训练同样可 减少尿失禁的发生,并能逐渐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排尿习 惯,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的患者。
膀胱功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开始膀胱训练之前要接受尿流动力学检查以确定膀 胱类型和安全的训练方法 逼尿肌-括约肌不协同型膀胱不适宜采用膀胱训练,要避 免因训练方法不当而引起尿液返流造成肾积水。 痉挛型膀胱训练时要观察有无自主 N 反射亢进的临床表现, 并给予及时处理。 膀胱训练应按计划坚持不懈,避免因效果暂时不佳而中止 训练。
禁忌征:
原因不明的发热,泌尿系感染。 膀胱输尿管反流。 尿道损伤。 前列腺炎症或肥大的病人应慎用,前列腺癌症病人禁用。
间歇性导尿分类与方法:
无菌间歇性导尿和清洁间歇性导尿 方法与无菌导尿术相同
制定间歇性导尿术的导尿次数:
每隔4-6h一次,每日不宜超过6次,如尿量过多,要严 格限制进水量 导尿次数根据自行排尿、残余尿的量而决定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100ml以上,残余尿量300ml以下 时,每6h导尿一次 两次导尿之间能自行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200ml以下 时,每8h导尿一次 当残余尿量少于 100ml 或为膀胱容量 20 %以下时,即膀胱 功能达到平衡后,方可停止导尿。
骶髓损伤表现膀胱无力、尿潴留、排尿困难、充盈性尿 失禁。
分类
上运动神经源性膀胱(高张力)发生于颈胸腰髓的损伤患者; 下运动神经源性膀胱(低张力)发生于骶髓和马尾神经的损 伤患者。
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分类
逼尿肌反射亢进
逼尿肌无反射
括约肌协调正常 外括约肌协同失调 内括约肌协同失调
括约肌协调正常 外括约肌痉挛 内括约肌痉挛 外括约肌去神经
泌尿系统感染的处理:
间歇性导尿开始阶段,每星期检查尿常规,细菌培养及细 菌计数一次,以后根据情况延长到每2-4星期一次,如尿 内发现脓细胞或白细胞计数>10个/每高倍视野,或细菌 计数连续2日超过104/ml时,并出现一系列症状,应立即 使用抗菌药物,如口服呋喃坦丁或诺氟沙星(氟派酸), 也可根据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选用其他药物。是否需要 进行膀胱冲洗,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尿液混浊,沉淀物较 多时,酌情冲洗。
假性导尿
尿垫、尿壶、尿套和尿袋等。
目
的:
防止肾脏功能受损,减少泌尿道结石和反复泌尿道感染的 机率。 避免因积尿而引起的膀胱炎。 避免失禁。 避免因留置尿管时间长而引起尿道瘘甚至阴茎裂。 增强病人自尊。 降低膀胱贮存尿太多以致自主N反射亢进发生率。
适应征:
脊髓损伤6周以后,病情稳定可以接受适当限制入量,自愿 接受间歇性导尿并能合作的患者。 完全不能排尿。 不能完全排空尿,残余尿大于100ml。 尿失禁。
治疗的总体目标:
使患者能够适当控制尿液的排泄,排尿间隔时间不短于 3-4小时,以便于其能够从事日常活动,同时能够达到夜 间睡眠不受排尿干扰,不发生不良并发症。
康复评定
尿流动力学评估膀胱功能(运用流体力学 和电生理的概念和技术):
1.尿流率:单位时间排出的尿量(ml/s) 2.膀胱压力容积:膀胱压、直肠压、逼尿肌压(膀胱压直肠压) 3.尿道压力分布:最大尿道闭合压50-130cmH2O(女性6070cmH2O) 4.括约肌肌电图(EMG):表面电极(肛门括约肌)针电极 (会阴-尿道外括约肌) 膀胱造影或B超:稀释的碘液充盈膀胱,进行连续X线摄片。
美国学者Cardenas和Mayo根据排尿障碍的表现及其尿流动 力学检查所见,制定了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方案
问 题 膀胱原因所致 行为治疗 集尿装置 清洁间歇导尿 药物 贮 尿 障 碍 手术治疗 治疗选择
定时排尿 尿垫、尿套、留置导尿 同时联合使用药物降低膀胱压力 抗胆碱能药物、抗痉挛药、钙通道 阻断剂、BTXA注射 膀胱增大扩容术 定时排尿、盆底肌训练、生物反溃 尿垫、尿套、留置导尿 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丙咪嗪、雌 激素 尿道周围胶原注射、尿道悬吊、人 工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