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章

一、不同学科对青少年的界定

1、生理学

是以人体的发育(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达、身高体重的变化、心血管系统的完善以及由内分泌系统的发育所导致的性成熟等)为根据,认为青少年期是“自春情发动期以迄生理的成熟期间”;

2、心理学

以人的智力发展水平为依据,活以人的个性的形成、情感特征、自我特征等心理机制的质变为依据,认为“青年是完成成熟的阶段和形成个性的阶段”,标志是形成了自我意识和个性;(13——25岁)

3、教育学

青少年最大的特点是处于学习受教育的阶段,认为青少年期是指从接受中等教育开始,到就业、独立生活、结婚为止的这段时期;

4、社会学

青少年被看作是人社会化的一个必经阶段,人生与青少年期告别是以“获得职业、经济自立、建立家庭”为标志的,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30岁为上限)

心理学:13——25岁(青年期)

人口学:15——25岁

法学:18岁为界限

社会学:14——30岁

共青团:14——28岁

青少年社会工作:14——30岁

依据:我国国情和青年发展状况;综合各学科的界定。

二、社会工作中的青少年观(6点)

社会工作中的青少年观是一种以人为本,以青少年为本的青少年观。其价值包括:(1)相信每一个青少年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尊严和权利;

(2)每一个青少年个体都有其独特个性,其独特性应该受到承认和尊重;

(3)每一个青少年的需要有权利得到满足,并尊重这种有差异的需要;帮助青少年最大化地发现自己的潜力;

(4)每一个青少年都有局限性,有接受别人帮助的权利,这种权利必须受到尊重;同时,青少年有帮助他人的义务。

(5)每一个青少年必须向他人和社会负责;

(6)社会有义务关注每一个青少年的发展,有责任保证每一个青少年都有机会使用各种社会资源以满足其基本需要。

三、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1)对象:面向儿童青少年的工作

面向所有儿童青少年,特别是需要特别帮助的儿童青少年(特殊处境);

面对儿童青少年的所有成长阶段;

面向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面向影响儿童青少年发展的自我及社会的所有因素;

(2)目的:激发儿童青少年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地发展社会功能指向--强调青少年对社会的归属及发展的共性,强调青少年对社会的积极适应,发挥青少年社会作用,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人本主义功能指向--重视青少年自身的发展、重视青少年的个别化和个性化,激发青少年的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服务,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地发展,促使青少年自我实现。

(3)手段: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掌握青少年成长规律和社会工作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员;

需要特别的专业特质及专业技巧: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种全面而广泛的社会工作,既包括补救性的工作,又有预防性的工作,既有局部性的工作,又有全局性的工作,既有有形的工作,又有无形的工作。

四、积极的儿童福利时期

(1)儿童福利的新观念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

(2)儿童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对儿童的尊重,儿童需求的全面满足成为儿童工作的中心任务:1923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发表,标志儿童工作进入新阶段,是现代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

(3)儿童福利的立法为儿童社会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证

(4)儿童社会工作专业化建设取得根本性进展(P14-15)

五、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阶段

1.以教育为主的前青少年工作时期

2.以救济为主的混合青少年工作时期

3、以全面服务为特征的专业儿童青少年工作时期:★

(1)把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日渐成熟,青少年福利的立法为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法律保证;

(2)青少年工作的范畴不断扩大,儿童青少年权利的尊重、需求的全面满足、健康的发展成为儿童青少年工作的中心任务;

(3)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化的步伐越来越大专业化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内容、领域、方法逐渐成形,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者队伍逐渐形成。

(4)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功能定位日益清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同时促进社会的安全与发展。

第二章

一、儿童心理和人格的发展

0——3岁:学习、记忆、快速理解,语言和自我意识得以发展

3——6岁:由自我中心的行为转为对世界存在非逻辑的看法,享受游戏、进行创作和想象。是儿童最重要的人格形成期,人格基础奠定

6——性成熟前:逻辑思维、语言和记忆能力都有所增强,自我概念、自尊和交朋友变得重要。学会用符号,后期有自我实现的能力。

社会化:

0-6岁,以家庭为核心,情感、依恋行为日渐完善,社会交往发端;

6-性成熟前:学校、朋友成为中心,家庭、学校、朋友对其人格和发展产生大的影响。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内在特征和生理特征

心理:(1)主体与客体的互动

(2)动荡与稳定的结合

(3)突变与渐变的统一

(4)心理内容的社会性转换

生理(略):(1)体形巨变

(2)机能健全

三、青少年情感的主要特点

(1)内隐性:开始有意识的对自己的某些感受和情感进行掩饰;

(2)两极性:遇事表现出强烈的夸张的感情,或高强度的兴奋、激动、热情等,或极端的愤怒、怨恨、不满、泄气、自卑、绝望等等;

(3)延续性:儿童的哭笑无常的现象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比较持续的心理状态,不再像儿童时那样无忧无滤,心里开始对某些事情牵挂;

(4)冲动性:他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力远不如成人,一旦遇到某种强烈的刺激,情绪就会突然爆发,在语言、形态、行为等等方面失去了理智;

(5)社会性:情感生活日益与广泛的社会生活相联系,情绪的社会性倾向日益明显;

四、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特点

(1)个体性:青少年的性格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思维习惯、个人心理、世界观、价值观的影响;

(2)与社会化保持同步:青少年性格的变化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速而加速,随着社会成熟而减缓甚至趋于稳定;

(3)性格调整能力增强:青少年常常主动向别人征求意见对性格加以改进,或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自己对别人的态度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与行为,自觉加以总结和评价,并努力加以调整改进

(4)表现形式日益丰富:表现人性格特征的言行举止变得日益丰富,致使人们只有长时间、细心的观察一个青年的外表和言行才能了解他;

第三章

一、不同群体对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1、家庭

定义:由夫妻和子女构成的基本社会生活单位

影响:①提供养育及安全场所,满足孩子健康成长的基本需求

②家庭成员的互动和情感支持,是孩子发展健康人际关系的基础

③家庭背景、家庭结构和家长教养模式等是影响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的重要社会条件

2、朋辈群体

定义:指年龄相仿,或社会地位相同,或行为复杂程度相似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规模较小的群体。

影响:①对个体的认知发展、行为塑造、情绪表达、精神追求及支持系统都有影响

②不同社会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的朋辈群体是社会工作者可以使用的资源。

3、文化

影响:

①文化通过依附于语言、文字、艺术作品及其它文化载体,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进而成为维系社会和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

②文化是人类共同生活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环境

4、学校

5、社区

6、大众传媒

二、欺负与被欺负相关理论

(1)“竞争假设”理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与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反应。

(2)“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儿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外部特异特征;

(3)“依恋理论”:早期的不安全依恋是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

(4)“心理理论”: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

三、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三大需求(心理、价值、职业技能)

1、心理需求:

建立自我认同感(如相貌、社会角色等);发展安全的人际关系;自主意识日益明显2、价值观发展需求:

发展行为责任感;发展合理的道德、伦理、价值观

3、职业技能发展需求:

发展职业兴趣;获得职业技能;寻求经济独立

第四章

一、生物学理论对儿童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1)儿童青少年的生长是与时间相关、有规律、有顺序的过程,各个器官都有发展的先后顺序和速度——掌握儿童青少年生长的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儿童青少年正常发展,从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内在成长因素找到解决儿童青少年成长发展问题的正确有效方法;

(2)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变异。儿童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量变与质变结合、正常发展和变异发展现象并存的过程,儿童青少年的工作需要针对不同的个体,灵活运用各种辅导方法,促使他们发挥出自己的独特潜能,优先发展特长,各方面协调发展;

(3)儿童青少年问题有社会的原因,也有生理发展的原因,二者都不容忽视。器质性发育,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是青少年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生理的发展使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有了可能,同时,青少年的发展一定是外在环境的产物,社会性因素在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处理儿童青少年问题需要二者兼顾。

二、心理学理论对儿童青少年工作的启示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其顺利实现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关键,是个体与他人以支持性、竞争性甚至是解构性的方式产生互动,这不可能离开一个人诸多心理要素,知觉、认知、情感、人格等的发展;

(2)心理学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青少年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规律性;

(3)有关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指导理论,它在基础理论和工具理论两方面都有重要的位置;

三、青少年亚(次)文化理论

指拥有一些独特文化特质的团体表现出来的文化;

(1)青少年次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具有显著特征,对于青少年发展有重要影响,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是社会工作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

(2)在倡导文化多元的现实条件下,不同的次文化团体有着和睦共处的可能和必要和可能;

四、社会文化理论(对青少年成长影响)

(1)强调社会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重大影响,认为社会文化才是青少年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2)认为不同文化间差异很大,青少年成长所感受的压力视文化制约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而有所不同

(3)个体的发展是社会组织的产物,只有在社会和文化当中,青少年的发展才能显示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理论将着眼点置于儿童青少年发展对社会的功利价值之上,启示我们,在青少年工作中,应注意对其社会角色的训练。

五、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1、定义:来自个体所在的社会网络或互动的社会系统的支持为“社会支持”。

2、类别:社会支持可以分为非正式支持和正式支持。

3、功能

(1)帮助个人融入社会的网络之中,强化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帮助个人和社会的协调(2)社会支持介入有压力的情境和反应之间,能减少或预防危机的发生;

(3)适当的支持可以导入处理压力的经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对问题严重性的认知,减少压力所产生的影响。

4、社会支持网络的介入策略

个人网络策略:在现有的个人关系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有发展潜力的关系;

自愿连接策略:在遭遇困难或需要帮助的人与可提供支持的非形式化的辅导者之间发展出一对一的关系;(如:寄养家庭)

相互援助网络策略:把面临相同问题、能力和兴趣也相似的人聚合在一起,促进他们之间潜在或现实的关系。

邻里互助网络策略:催化邻里的合作,帮助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

社区授权网络策略:扶持社区领袖,反映社区内各种利益群体的声音,申诉社区内的问题和倡议政策改革。

六、增能理论的启示

(1)带来一个全新的视角,新的服务理论和工作模式,整合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技巧;(2)有助于促进儿童青少年在自主、个人责任和自我实现方面的成长,激发其参与社会变革的动机,提升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第五章

一、儿童青少年福利的内涵

(1)儿童青少年福利是一种哲理,是一种社会观念,包含着社会公正、平等、公平等社会意识

(2)儿童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政策,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事业。

(3)儿童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国家机制建设,在社会政策的指导和制约下,社会通过社会自身的机制建设,实现福利目标,保障每一个青少年的发展;

(4)儿童青少年福利是一种社会行为

二、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三要素

(1)主体:国家,它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2)目的:保证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和价值实现;

(3)内容:国家用法则、法规、办法、条例等方式对社会的儿童青少年行为的约束,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

三、我国主要的儿童青少年福利行政系统

(1)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

(2)妇联系统

(3)共青团系统

(3)民政系统

(4)各类儿童青少年社会服务机构

四、对我国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和行政的评价

(1)政府历来重视儿童青少年工作,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思想不断发展;

(2)关于儿童青少年福利的政策法规较为丰富,为儿童青少年工作、生活、成长、发展创造财富了好的环境,为儿童青少年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指引和行动框架;

(3)原有儿童青少年政策偏重体现教化和控制的内涵,尚未制定有统一、专门的儿童青少年福利政策和明确、正式的法律法规,青少年福利政策分散在相关法律规定之中。

(4)进一步规划及制定青少年福利服务政策,形成统一、规范、结构完整、体制合理的青少年福利服务政策体系,对于促进青少年工作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第六章

一、青少年厌学问题

(1)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持冷漠等心理态度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形式。

轻度:迟到、早退、开小差、不完成作业;

严重:旷课逃学、迷恋游戏。

病理性反应:质疑

(2)学校和家庭的关系模式:攻击性关系、消极性关系、调适的模式

(3)对厌学的矫治★

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社会工作视角:

正确的认知:归因和社会知觉

对学生积极强化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影响社会环境的改善

二、影响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因素

(1)家长的素质和教养方式

(2)青少年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

(3)青少年的行为特征

三、青少年道德发展

1、问题:

价值选择的困惑

社会公德行为的偏差

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脱节

2.影响因素:

①市场体系运行规则的社会制约力:忽视精神的现实化倾向、金钱第一的物质化倾向、权利义务日渐明晰的契约化倾向;

②多元化意识形态:东西方思想意识的撞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的较量、科学民主精神与封建传统的斗争;

③社会组织状况的变化:组织生活政治色彩淡化、组织对成员思想意识控制减弱,关系趋向松散、基层多元的、非正式的组织活跃;

④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社会总体形势:观念多元、利益多样、生活个性、结群多向。

3.道德教育的路径★

1)围绕社会现实和青少年的需求等寻找教育主题,紧密结合青少年的实际;

2)提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形式,让青少年在对社会问题和自身道德发展问题的探究中成长,发挥青少年的主体性和能动作用;

3)强调道德发展的过程是青少年自身实践、体验、创造的过程,把理想、道德和价值观的辅导转变为寻找真理的过程;

4)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让每个青少年都能够体会成功的快乐,推动青少年的主动发展;

5)运用角色体验、情景体验等实践体验,使青少年道德价值的发展成为自主的实践过程;

6)用有效的方法(训练、强化等),激励青少年主动发展道德,推动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7)经常进行道德、价值观的讨论、辩论,联系实际进行价值辨析,让青少年在多元元素中成长;

8)充分发挥团体互动的成长小组的作用,帮助青少年在团体中快乐成长。

第七章

一、倡导性工作概述

倡导者:社会工作者

服务对象:儿童青少年

对象系统:所需要施加影响和谋求改变的系统

系统资源: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网络中能够得到的物质和精神支持的社会系统(正式、非正式;倡导者、儿童青少年)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代理者、协助者、增权者、媒介(资源联系者)

目标: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

原则:利益最大化、平等、主体性、社会责任

过程:识别问题——研究和分析问题——计划——介入——评估总结

主要内容:社会政策倡导、权利倡导、社区工作

二、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三原则:

服务性与非赢利性、发展性、工作方法的科学化

三、对家庭功能不健全的青少年的救助(美国经验)

(1)支持性的服务网络:

直接的家庭个案服务、保护性服务、未婚或未成年父母及其家庭服务

(2)辅助性的服务网络:

居家服务、托儿服务、学校社会服务

( 3)替代性的服务网络:

寄养服务、机构寄养服务、领养服务

四、对特殊青少年的社会工作(留守儿童服务)

1、问题:“上学难”问题、心理问题、就业问题

2、对策:

(1)加强对打工子弟学校的管理,把合格的打工子弟学校纳入学校所在地政府教育部门的管理之内;

(2)规范流动儿童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打破城乡二元教育体制,倡导教育公平原则

(4)政府政策倾斜,社会工作专业介入

五、对贫困(流浪)儿童的救助

建立与流浪儿童青少年救助保护中心为基础、社区为平台、社会治安机构为保障、外展社会工作为补充的救助网络体系。

第八章

一、儿童青少年个案工作的特点

(1)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2)工作必须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3)在本质上更强调助人自助

(4)坚持过程的系统性

(5)工作具有扩展性

二、儿童青少年个案工作的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重点在于提高儿童青少年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及主观感受力,同时,社会工作者要致力于努力地改善环境,促进儿童青少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帮助儿童青少年实现在客观环境与主观印象上的平衡。

2、危机调适模式:

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儿童青少年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然后根据这些情况作出一个危险性判断,在与当事人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焦点问题。

3、行为修正模式:

假设中,儿童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是学习、模仿而来的,要改变他们的这些不良的行为方式,仍然只能通过让他们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来达成。

4、结构家庭疗法:

首先要求社会工作者介入到儿童青少年的家庭系统中来,通过专业的介入,来改变家庭的结构和家庭成员的互动模式,从而改善家庭系统。

三、儿童青少年团体工作的原则

(1)对团体成员的个别性原则

(2)对团体的个别化原则

(3)鼓励、调动团体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原则

(4)调动团体成员参与冲突的原则

(5)科学、专业地实施团体辅导的原则

四、儿童青少年团体工作的技巧

(1)组织儿童青少年团体的技巧

(2)领导儿童青少年团体的技巧

(3)介入团体冲突的技巧

(4)与工作对象建立关系的技巧

五、成效评估

(1)具体工作的直接成绩评估

(2)对于社区整体儿童青少年发展状况影响的评估

(3)对于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对社区其他方面影响的评估

六、儿童青少年社区工作介入的技巧

(1)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

(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

(3)从社区儿童青少年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社会工作青少年社区矫正某案例

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蔡某,男,1989年4月7日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现在厦门市交通职业中专就读。2004年10月22日下午,蔡某与王某、施某、谢某四人在本市秀德大厦附近,殴打在校生陈某并抢走一部诺基亚6820型手机(价值人民币2377元)及在校生黄某的人民币10元。2004年10月31日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思明区人民法院审判犯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缓刑二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百元。同时,共同退赔被害人黄某人民币十元,退赔被害人陈某人民币二千三百七十七元。 二、特点分析 1. 突发性。由于青少年各项生理基能正在发育之中,身体增长的速度快,但是心里发育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在某种偶然的诱导和刺激下,容易遇事起意,突然实施犯罪,脑子一热,说做就做,不计后果。本案中蔡某及其同犯就是出于对金钱的渴望,在好奇和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事实上蔡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其和同伴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后果会如此严重。( 2. 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纪尚轻,心理承受能力也有限,势单力薄的心理使得他们容易结伙作案,通过结伙成群,互相壮胆,互相煽动,互相利用,互相依存,增强安全感。因此,多是三五成群、七八成伙的共同作案。本案中蔡某以及其他五名被告均是纠集成伙共同犯罪。( 3. 低龄化。近年来,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18岁左右,其中14-16岁少年犯罪的比例日渐增大,并呈现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本案中,共有6名被告,均未满18周岁,其中蔡某及其同案犯王某还未满16周岁。( 4. 反复性。青少年的思想具有极大的可塑性,且心理素质不稳定,容易收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如不注意隔离他们与不良习气接触,不注意对他们不良行为的及时纠正和和控制,他们也容易受到坏人坏事的熏染而重新犯罪,具有很强的反复性。本案中,蔡某的其中两名同案犯就在取保候审期间再次实施了抢劫。( 三、原因分析( 在对于本案蔡某的犯罪原因的分析中,除了自身因素以外,有三个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 1. 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而蔡某恰恰缺乏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表现在: 一是家庭的贫困。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激烈竞争和贫富差距。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好奇和攀比的心理容易产生对物质生活的极端追求和滩涂享受。蔡某家庭贫困,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是残疾人,家里每月的收入仅来自三百多元的低保金,所以蔡某对物质方面的需求无法得到充分满足,加之父母平时缺少对其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的正确引导,导致其最终在好奇和寻求刺激的心理作用下实施了抢劫,并将近一半的赃款与同案犯挥霍消费。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访谈

外来的少年缩影 一、访谈对象 周海霞周海涛 二、情况简介 访谈对象为兄妹两人,哥哥海涛15岁,上初二,妹妹海霞10岁上小学四年级。他们的父母在浦东新区某街道开了一家新疆拉面馆,妹妹海霞出生在上海,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在上海读的,哥哥海涛是初一的时候才转到上海就读的。妹妹性格极为内向,平时喜欢运动,曾经获得过班级举办的跳绳大赛一等奖,妹妹平时还喜欢画画,但是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所谓的喜欢,也就是在上课走神的时候会在自己的课本上随便的画一些东西,但是他在自己的作文中写道,“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她觉得看着自己画的东西,就像是和自己说话一样。相比较妹妹而言,哥哥比较外向,在谈话中比较放的开,但是在表达方式上还很不流畅,常常会看着别处和别人交谈,在用语和声音方面也有一些不良的状况。 三、家庭情况 会谈对象的父母自己开了一家拉面馆,平时生意比较忙,很少有时间陪他们兄妹俩,周六周日哥哥会去补习功课,而妹妹就只能呆在家里。偶尔的时候,一家叫“乐群”的社工机构会举办活动,这是兄妹俩除了在学校以外,唯一能和外界进行长时间交流沟通的机会。在家里是明显的严父慈母的模式,但是慈母很善良,对兄妹两个都非常善良,而父亲却不是很严厉,那次和机构的人员去他家里沟通安排家

教的事情,父亲既没有说可以,也没有完全的否定,而是说这些就看孩子们的吧,他们如果同意的话就行。在其中的一次会谈开始后哥哥要求离开,因为上次卖的衣服不合身,要去换掉,但是是自己过去,由此可见,两兄妹在家里的自主性还是很强的。 家里面的居住条件并不是很理想,两间卧室,一个厨房,三间房子是并排着在一条线上,厨房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作为厕所,家里的正门也在厨房。家里只有一个最里面的房间可以在上午十点到十一点的时候照得到太阳,在这间房子的最里面是一个阳台,但是堆满了杂物。靠近阳台的卧室是两个兄妹住,哥哥身材比较大,住在一张床上,妹妹的身材比较小,住在一张床式沙发上。中间的卧室是父母两个人住的,在中间的走廊上挂了一个窗帘。房间比较潮湿,有严重的异味,卫生条件比较差。 四、案主问题剖析 1.与人交流障碍 与人交流障碍并不是说不能和别人沟通和交流,而是和别人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从而不能很顺畅的与人交流。这个问题妹妹的情况比哥哥要明显。妹妹的说话声音很小,即使是别人没有听清,她第二次的回答也绝对不会比第一次高,而且音量是惊人的一致。在说话是时候常常低着头,唯一令人满意的就是常常带着浅浅的微笑,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种微笑完全是出于害羞而非其他。哥哥与人交谈时常常会看着别的地方,在语言的挑选和语调方面听着并不是让人很舒服,常常说了一段话,我却没有把握住哥哥到底要表达些什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解析文本材料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资料: 马艺,女,是一名初二的学生,近半年来常与不良少女集会,并参与打架斗殴,并酷爱网络游戏,天天沉迷于网吧,原来学习成绩还算可以,目前成绩一落千丈。父亲知道她的这一情况后,天天看着她不让她与不良少女接触,到网吧里看着劝她也无法将她劝回。后来,马艺不仅三天两头旷课,甚至经常一星期不回家,只愿意沉浸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现在,马艺的父亲天天在家看着孩子,即不能外出打工维持生活,马艺也不能正常学习。马艺的父亲很苦恼,找到社会工作者。 二、背景资料 马艺的父母已离异多年,她目前由父亲抚养,母亲另组家庭,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所付的生活抚养费很少,也不经常来看她。其父迫于生计,父亲四处打零工挣钱,没有时间过问马艺的学习,甚至她的生活也只是给她一些钱,让马艺自己做或者买些吃的。马艺与父母沟通得很少,平时也很少与长辈人群沟通,话语很少。从小生活很自立,在学习方面也很少让老师和家长操心。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学习很吃力,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与身边的老师同学极少交往,很少与人言语。由于无人看管,性格冷漠,她结识了校外社会闲散人员,觉得她们能给她关爱,找到了友谊。出于义气,也参与到她们的打架等不良事件中。

三、主要问题 案主的学习、家庭、交际面临困境,案主心理存在一些偏差,外显的安静和无所谓的态度是不熟的表现,只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关键的一点是不敢于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 四、问题分析 案主主要面临的困境有: 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影响正常生活、学习;沉迷网游、难以自拔的现状;案主与父亲之间关系不良,亲子沟通存在障碍,以及案主对母亲冷漠的态度;小艺在校表现不佳,学业有困难,存在逃学等不良行为;家庭拮据的经济状况。 由于升入初中以后,学习压力大,再加小艺非正常的家庭生活,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对生活和学生产生厌倦心态,矛盾,所以开始逃避父母的关爱,逃避同学;开始自卑封闭自己。进而在接触了网络之后,便很快的陷入其中。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在行为上找到了新的逃避方式。我应该帮助案主认识到现实的真实性、不可更改性,以及现实的实质性一面,协助案主解开心结,坦然的面对自己,面对家庭和生活的现实。 五、理论基础 青少年个案过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⑴青少年服务中,建立关系阶段具有主动性、外展性和技巧性的特点; ⑵青少年服务预估的焦点,既包括青少年的需要评估,也包括开展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子女)越来越多,请针对这类儿童的需求情况,拟订一份社区服务方案。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隔代教养是由于社会的整体变迁而产生的,例如人口结构老龄化、独生子女政策、家庭结构愈加核心化、妇女劳动率提升及夫妻双职工等原因,造成儿童无人照顾,加之又缺乏政策的支持,所以才造成这样的情况。生活在隔代教养家庭的儿童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需要。 (1)爱与关怀的需要。隔代家庭教养的产生往往由于年轻父母需要在工作中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于孩子的关爱、抚育、管教和照顾时间大大减少。然而,对儿童期的孩子而言,建立对父母安全的依恋可以发展儿童的许多亲社会行为,促进其心理、智力和社会化的发展。 (2)交友和游戏的需求。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家庭的中心,在受到家庭保护的同时,更加需要与同伴合作,需要竞争的成长环境。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益的游戏活动对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道德形成、社会化发展等都产生积极影响。 (3)课业辅导的需要。由于隔代教养家庭中的儿童基本是与老人生活在二起,而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不具备辅导孩子课业的能力,也无处获得帮助。因此课业辅导也是一部分此类家庭中儿童所迫切需要的。 2.方案设计 根据上述隔代教养家庭儿童的需要,现设计如下社区服务方案 (1)方案名称:儿童群益 (2)方案目标:增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拓宽儿童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范围,使其获得更优质的成长环境。 (3)方案实施策略: ①开展亲子关系活动,为隔代教养家庭中的成员提供亲子教育的指导性服务: ②充分利用社区学校的资源,定期开展儿童交友、游戏活动; ③成立社区志愿者队伍,定期为社区内儿童提供课业辅导服务。 ④方案执行:涉及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服务、监督执行进度、处理危机等。 ⑤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家庭成员对各项活动的满意度、儿童对于相关活动的满意度以及效果评估等。 案例二 银燕幼儿园中二班周老师这半年多来,经常发现她班上的小朋友施巧巧身上有淤青,三天前,周老师在幼儿园门口还亲眼看见施巧巧的母亲张女士在打施巧巧,于是,周老师来到社区的家庭服务中心,要求社会工介入。如果你是一名专业社会工,请按照个案工作的进程设计一下社会工在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答题要点 在本案例中,求助者是幼儿园周老师,她反映的是班里小朋友施巧巧可能受到母亲虐待的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案中的案主并不是求助者周老师,而是施巧巧及其母亲张女士。所以通过和周老师会谈、了解了事情的基本情况后,社会工需要拜访张女士,通过和她的会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开始个案辅导。 (1)接案阶段。社会工与张女士初次见面,了解此次会谈目的,社会工要运用同情心、尊重、真诚、具体等技巧以及接纳、非评判等原则和张女士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同时会谈选择一个安全、温馨、舒适的场所,这可以帮助张女士在放松的状态下说明事实,澄清事情。社会工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在现有资料的下,进一步全面搜集资料,和张女士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资料收集可以从问题、人、环境三个维度进行考虑,同时关注张女士的优势与长处。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初步判定张女士的问题属于心理和行为两方。心理方面的问题需要根据实际访谈情况而定,但可能是由于张女士的生活压力大,这既可能来自家庭事务也可能来自工作,故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负面情绪的宣泄,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女儿等。此外,女儿施巧巧也可能需要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过程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名解5*8 简答2*10 论述2*20 1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及原因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应根据我国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2为什么儿童受保护? 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浓厚的受保护色彩。具体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理解。物质上,不具有生产能力,需要借助监护人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维持生命。精神上,儿童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有限,离开周围人与社会的支持,不可能健康成长。另外,在自我权利的争取方面相对弱势。 3 青少年的含义 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需要特别帮助的人;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社会、政府、社会团体予以特殊的保护;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青年对社会的参与要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在一定时期会表现出进步性和创新性及新奇、怪异等特征,有时具有破坏性 4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有功利观和权力观两部分。功利观,即把青少年作为某种客体来认识----一部分内容承袭了传统观念中对于青少年的认识;另一部分来源于对无产阶级事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的思考和认识。权利观,即把青少年看作一个活的能动的主体。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群体的认识上,将青少年

青少年社工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能

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组织机构及职能一、组织机构 二、部门职责 (一)理事会理事会是机构的最高决策机构。 理事会行使下列事项的决定权: 1.修改章程; 2.决定业务活动计划; 3.负责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4.决定增加开办资金的方案;

5.决定机构的分立、合并或终止; 6.聘任或者解聘机构主任及其提名的机构副主任及财务负责人; 7.罢免、增补理事; 8.决定内部组织的设置; 9.从业人员的工资报酬。 (二)人事行政部 人事行政部负责机构内部人事管理和行政管理,传达上级指示,协助领导开展活动方案的审批等。 1.具体执行机构人事招聘、调动、辞退事务; 2.负责机构行政管理,员工档案管理、绩效考核管理; 3.负责来访接待、会务安排、文件收发及下达; 4.负责机构设备设施及物品采购、使用和管理; 5.传达并跟进上级部门及用人单位的指示、信息及意见; 6.落实机构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7.负责收集机构内部员工建议和满意度调查; 8.协调各部门行政关系,重大事务的跟进及协调; 9.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三)宣传策划部 宣传策划部负责机构战略规划、品牌策划等。 1.负责机构网站、简报、年刊、折页等宣传刊物的策划、设计; 2.与政府及相关专业部门建立良好的公共关系,争取各种可能的信息资料和便利;

3.策划机构各项宣传活动,协助机构做好形象和品牌建设; 4.负责机构各部门及各领域对外宣传事务; 5.收集和分析行业信息,向上级部门提出机构发展建议; 6.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四)督导培训部 督导培训部负责理论实务研究、制定员工的培训计划,统筹一线社工的督导和培训工作等。 1.负责理论研究、实务服务开发; 2.制定机构年度督导培训计划; 3.组织员工参加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4.统筹机构岗位和项目社工的实务督导工作协调; 5.定期走访服务单位,了解服务需求,提出有关建议; 6.加强机构与督导、督导助理的沟通; 7.负责组织实务交流学习小组; 8.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五)项目拓展部 项目拓展部主要负责项目的研发与拓展、课题研究等。 1.发掘社会需求,组织人员策划、撰写和申报项目和课题; 2.根据机构的拓展计划,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及可拓展的项目,收集、整理、分析并保存相关资料,为机构决策提供依据; 4.根据机构项目成本控制要求,负责拟定项目拓展费用计划,控制拓展成本;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内容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 作

儿童与青少年社会工作 名解 5*8 简答 2*10 论述2*20 1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及原因 我国社会工作对儿童年龄的界定应根据我国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2为什么儿童受保护? 儿童指“较幼小的未成年人,年纪比少年小的未成年人”。这一概念本身,具有浓厚的受保护色彩。具体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理解。物质上,不具有生产能力,需要借助监护人或是其他社会组织或机构维持生命。精神上,儿童心理自我调适能力有限,离开周围人与社会的支持,不可能健康成长。另外,在自我权利的争取方面相对弱势。 3 青少年的含义 每一个青年人都是能动的、具有发展潜能的、独特的人。在人的发展阶段性角度,青年是未成熟的人、正在发展中的人、需要特别帮助的人;在社会总体人群划分上,青年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需要成人社会、政府、社会团体予以特殊的保护; 青年群体是社会生产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青年的概念具有基础性和未来性;

青年对社会的参与要受到群体特征的限制,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心理;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体文化具有趋同、矛盾,甚至对抗等多种关系,在一定时期会表现出进步性和创新性及新奇、怪异等特征,有时具有破坏性 4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人儿童青少年观的主要内容有功利观和权力观两部分。功利观,即把青少年作为某种客体来认识----一部分内容承袭了传统观念中对于青少年的认识;另一部分来源于对无产阶级事业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的思考和认识。权利观,即把青少年看作一个活的能动的主体。首先表现在对青少年群体的认识上,将青少年看作社会生活当中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代群;另一个组成是对青少年个体的认识。 5 八大新型儿童观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倡导的八大新型儿童观:价值观、权利观、亲子观、健康观、发展观、学习观、养育观、性别观。价值观,儿童自诞生以来就拥有和成人一样的价值和意义。权力观,儿童的权利与生俱来而且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亲子观,父母要言传身教,尊重和保护儿童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健康观,确保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学习观,每个孩子作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自出生起就开始学习的过程,而随时都在学习。养育性别观,男孩和女孩具有同等的价值,对儿童的养育应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6 儿童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小组计划书

小组策划书 ——**村“青少年成长”小组 一、背景资料 小组主题:“放飞青春梦想,自由自在成长” 小组对象:13—16岁的青少年学生(六年级——高一学生) 二、设计理念: 1、问题界定: 儿童青少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多方面影响,在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青少年心理发育不健全、人格缺失、青少年犯罪、青少年吸毒等等。“少年强则中国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的前途肩负在年轻一代人的肩上,所以合理的引导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能够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培养和塑造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极其必要的。另外13—16岁的青少年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青少年的特点是叛逆且极易受到朋辈的影响。从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如今多为独生子女,因此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建立健康的朋辈互助小组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需求评估: 青春期是一个敏感期,青少年的身体和思想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期的个体更多的接受着来自学校和同辈群体的影响。对于13—16岁的青少年来说,进入埃里克森所定义的统一的角色与混乱阶段,他们在尝试回答这样的问题,即我是谁、我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自我意识便逐渐清晰。个体自主选择的价值观和目标决定了其持久的同一性,青少年期消极的价值观对其一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影响。如果能有人给予正确的引导,提供适当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稳定的角色。 另外他们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的升学时期。由于村中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都比较低,基本是初中以下,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多为责骂型,更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同辈群体给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新的活动天地和适合他们心理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网络犯罪行为等)。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设计方案

.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13级社会工作洪丽丽 学号:130302007

针对厌学青少年的服务方案 一.基本情况: 多年来,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学习—考试—升学”模式任然给青少年学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被喻为“三重门”,是青年学生一路成长学习所必须经历的三道门槛。在这种巨大的压力下,青年学生表现出诸多不良反应,首当其冲的是厌学,厌目前青少年厌学问题已经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些表现为消极怠学,较隐蔽不宜在初期察觉,一旦发现时往往已患病多时了,如装样子,阴奉阳违,或是精神不振,容易疲倦,情况严重的甚至烦躁,影响到家庭关系或是师生,同学关系。有些表现为暴躁反叛,较明显。但程度也更严重,如长期不做作业,上课就睡觉,甚至逃课逃学,离家出走等等。 (一)厌学心理的表现 青少年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具体表现在: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走神、发呆,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爱打瞌睡,一般不愿做作业,或者抄作业或找别人代抄。 2.经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有的干脆弃学出走。 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

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4. 他们对各学科(或部分学科)的学习有畏难情绪,预、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愿意花时间写作业;课外阅读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愿意参加考试;经常去网吧,听歌、玩手机游戏等;甚至为躲避学习离家出走、自杀等等 (二).青少年厌学的原因 青少年产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客观原因以及学生自身方面的主观原因。 1.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西方思想文化的引进,难免精华与糟粕俱来,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着思想还不成熟的青少年。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外界的影响,但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生活中那些不良风气、错误的舆论导向,特别是一些腐朽、堕落生活方式的浊流,无时无刻不在腐蚀着学生那本就经不住诱惑的意志,。 (2).家庭环境影响 学生的学习,除了学校,很多事情是和家庭分不开的,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学习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家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工案例分析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 一、基本情况 站员姓名:小斌 性别:男性 出生年月:1998年9月19日 文化程度:职校肄业,目前无业 二、背景资料: 1、家庭背景 小斌上初中时父母离异,因父亲在外地工作,小斌交由母亲扶养。母亲忙于工作,由外祖母照顾他的日常生活。外祖母十分宠爱外孙子,父母与小斌平时交流较少。 2、生活经历 小斌一直在父母及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上小学时成绩一般,但能按时完成作业,也跟得上学校的学习进度。上初中后,父母离异,缺少对他的管教,小斌开始与学校内的一些不良青少年来往,耽误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2010年初中毕业后,考入某职校,2011年年底由于屡次违反校纪校规,被学校劝退。2012年1月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鞍山市公安分局取保候审。 3、学校评价 小斌的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不感兴趣,但酷爱运动,体育很好。为人很讲哥们义气,平时待人讲究仗义,易冲动。 4、社区评价

小斌所在居委的干部反映李斌很少在社区活动,没有与社区居民发生过正面冲突。经社工、居委干部、当地民警与李斌及其母亲接触,发现李斌对自己的行为已有悔改之意,其母也意识到教育子女的重要性,故居委、民警、父母、社工四方一致同意组成帮教小组,对其实行诉前考察教育。 三、个案分析与预估 1、个人因素 案主年少单纯,18岁的他意志薄弱,容易冲动,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加上法律观念淡薄,社会交往无选择,意气用事,爱打抱不平。 2、家庭因素 父亲离异,父亲在外地工作,外祖母对其过分溺爱,家庭对案主缺乏正确地、及时的引导,平时与案主的沟通较少。 3、朋辈群体 由于上初中时案主被人欺负过,所以为了得到保护,加入了不良朋辈团伙。2012年1月,因帮朋友出头而参与了聚众斗殴。 社工认为,在不当行为背后常常存在多种目的。人是能够自主的社会性动物,生命的主要力量就是追求优越或自我肯定。人一生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肯定。在寻找的过程中,人会选择并运用自己觉得可以得到重视的信念、感觉及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表现出不当行为的李斌之所以常觉得灰心、沮丧,是因为他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得到“归属”,但又希望获得父母及社会的关注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在

青少年社工服务

“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增能计划” 薛家岛山里社区居民大部分是山里村落拆迁户和外来务工租房户,相对其他社区地理位置偏远,北庄小学作为社区内的小学,教师队伍相对老龄化,孩子获取资源有限。“大手拉小手,青少年增能计划”旨在整合孩子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以大学生志愿者的成长陪伴、正向引导为核心,突出社会工作的增能理念,通过提升个人、家庭、学校能力,实现青少年全人正向成长。 服务内容: 1、个案结对 大学生社工以朋友的角色与孩子们建立关系,定期与孩子进行电话访谈、面交流谈及家庭访问。孩子们以大学生社工为榜样,社工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心理变化,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2、社工小组 根据孩子们的需求和性格特点,项目实施期间开展“情景剧社小组”和“开心国学小组”,引导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 3、社区活动 开展“暑假安全知识普及”、“奔跑吧,少年!”、“梦想青春演唱会”、“爸爸妈妈陪我过六一”等社区活动,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孩子、学校、家庭与社区的互动。 4、社工课堂 秉承尊重、平等、助人自助的基本理念,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画故事、轻松活泼的互动游戏、畅所欲言的分享讨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 5、社工小信箱 孩子们将学习、生活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告诉社工哥哥姐姐,社工秉持专业理念和价值观,运用社工的同感、共情、尊重、真诚等专业服务原则,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爱在紫金山·四点半课堂” “小学生课后四点半”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家长,放学后的管教真空成为家长最头疼的问题。“爱在紫金山·四点半课堂”将有需求的孩子集中到社区中来,社工组织开展“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生命教育”、“品格塑造”、“拓展训练”等板块,通过教师、大学生社工的成长陪伴,填补四点半课后孩子教育空缺,引导培育孩子积极健康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服务内容: 1、功课辅导 大学生志愿者团队免费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解决孩子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帮助孩子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孩子们以大学生哥哥姐姐为榜样,好好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2、生命教育 社工根据专业《生命教育》课程,通过绘本故事、讨论、互动游戏等,以“自我认知与成长”、“成长中的人际关系”、“家庭学校与社会”、“感悟生命”四个板块,对小学生进行生命与成长的教育。 3、手工制作 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培养孩子们的价值成就感,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制作出来的小物品可以进行义卖,所得资金用来奉献爱心。 4、棋思妙想 大学生象棋协会的志愿者教孩子们下象棋,不仅有助于开发他们的智力,在游戏中能不知不觉地锻炼头脑,提高智慧。同时可以开发和增强儿童的记忆力、心算能力、想象力。 5、开心国学 国学老师带领孩子们通过背诵原文、理解内涵,通过学习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开发孩子的智力,培养其健全人格。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 一、基本资料: 丫丫,女,17岁,1米56,高二学生就读于某高级中学,爱好英语,沉溺于网络游戏。 二、背景资料: 丫丫父亲为国企工作人员,母亲是名主管,家境良好。目前丫丫跟爸爸和妈妈一起生活。家里有房有车,住在算是一个高档社区,家里比较奢侈。 三、主要问题: 1)自身问题: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老想着玩游戏,而且经常通宵达旦得玩游戏。丫丫家庭优越,父母宠溺,自我要求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游戏上。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做事懒散。比较专注于自我感受,会谈些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其余时间总是不说话。 2)家庭问题:望女成凤,期待和现实产生的差距让父母有所失望,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导致对丫丫的态度阴晴不定。父亲平时忙于工作,回家后看到案主玩电脑,经常对丫丫冷暴力,严重则打骂。母亲比较宠溺丫丫,只是希望丫丫要认真学习,提高学习成绩,对丫丫期待很高。 3)社会问题:与外界社会接触少,人际交往面不大,有基本的

待人接物的礼仪,但相对人情世故和换位思考缺乏,经常独来独往,表现出高傲的样子。 四、问题分析 1)家庭层面 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父母给予丫丫的总是最好的,有求必应。家里比较奢侈,没有节约意识。 经济条件好,没有意愿通过各种渠道去改变现状过得更好。 2)社区层面 丫丫所住的小区居民之间沟通很少,邻里之间很少往来丫丫就读的学校离家比较远,同学也都是放学后各自回家,因此回家后没有同学可以沟通。 3)社会层面 该家庭跟主流社会一样,存在着这样一种价值观:认为学习成绩是衡量一个孩子有无前途的唯一标准,同时以子女的成就来断定自己的成败; 4)优势视角下案主的能力/优势: 1、心态平和。重新认识和看待学习的问题,学习并不是光光成绩,更多的是一种能力和兴趣。 2、他其实也是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般不做违反纪律的事情。 3、有意愿与家人保持一种很亲密的关系,比如丫丫看到妈妈做家务,会和妈妈聊天。 4、很聪明,会求助他人,英语成绩不错。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青少年社会工作项目策划书 篇一: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社区青少年服务项目计划书 一.服务立项 (一)项目名称: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二)服务对象:碧江区“社区青少年” (三)服务时间:(共一个月) 二.项目背景 (一)问题与需求评估 1、由于现在大多都属于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都比较溺爱,他们需要的任何东西父母都会满足,对父母形成依赖,导致很多青少年都不能独立自主,有些甚至变成啃老族,导致毕业后长期找不到工作,变成闲散青少年和失业青少年等。 2、现在很多家庭父母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家庭属于双职工家庭,父母都没时间管教孩子,与父母接触时间特别少,导致很多问题青少年的出现,同时也是对孩子缺乏管教,很多青少年沉迷于络暴力游戏,对法律知识的缺乏,导致很多青少年犯罪。 3、因为现在辍学的青少年越来越多,辍学后有的在社会上闲散着,出现了边缘青少年,同时导致很多社会问题比如:青少年犯罪。 4、由于我国的教育基本属于应试性教育,只重视学业,

不重视体育锻炼,很多青少年体质越来越弱,同时也养成很多青少年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习惯,导致体质越来越不达标。 5、因为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很多青少年家庭都比较贫困,形成了城市青少年弱势群体。 (二)介入理念与理论 1、社区青少年教育服务 我国社区青少年群体的一大特征是“无法就学”。所以,我们需要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群体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合各种特征的科学的青少年教育。比如:道德观教育、法制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价值观教育等。 2、社区青少年心理援助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上的暴风骤雨时期。如果青少年心理与生理上不同步发展,会导致心理发展的滞后。主要表现在认知偏差、情绪困扰、人格障碍、人际交往障碍等。需要我们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情绪辅导;对已经出现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及时进行矫正;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社区青少年提供和谐的生活环境。 3、社区青少年行为矫正 有些青少年容易表现出来一些行为问题,比攻击行为、络成瘾、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犯罪等,这些方面的行为表现。是他们成为了问题青少年和边缘青少年群体。所以我们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23讲)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概述 一、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二)主要内容: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心理情绪辅导、行为纠正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主要服务对象: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流动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儿童、犯罪或过失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儿童以及被情绪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儿童等。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 (一)服务性与非赢利性 秉承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以及助人的原则,用在这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服务中,既要最大程度、想尽一切办法地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能量去适应社会生活,又不把服务商业化,将赢利做为服务目的。 (二)发展性 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虽以治疗行为为主,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三)工作方法的科学化 这点还是针对工作者的技术来说的。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需求的时候,方法要灵活多变、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尽量提高服务实际效果。这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即使不做社工,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种知识储备。 (四)遵守平等化、尊重案主、案主自决、保密等工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的,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原则是必须的,作为这个专业的每一个成员,骨子里就要具备这些东西,这叫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比如我们同样开展团队工作,你们会发现经管等专业的手法会比我们专业犀利,我们会顾及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更具备人文关怀。 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家庭功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失灵,就会直接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处境中的儿童,就必须对家庭功能进行了解。 一、定义 家庭功能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学术界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2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2) 一、个案背景: 强强,男,16岁,1米83,初三就读。个人爱好篮球、NBA,非常崇拜麦迪;喜欢打网络游戏,尤其魔兽游戏。 强强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父亲为国家某部委工作人员,母亲是名军医,9岁时父母离异,并跟随父亲。 目前强强跟爷爷、奶奶、爸爸和他一起生活。爷爷奶奶都是退休老干部军人,老家湖南,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非常有地位和荣誉,也算是知识分子阶层。 家庭经济情况算比较宽裕,在北京有2处房子,目前主要住在爷爷奶奶单位分的房里,算是一个高档社区,爸爸自己还有另外单独的一套房子,离单位近但离家远。还有一辆很高档的车,是一个高薪阶层家庭。但又不是很奢华,爷爷奶奶看着很节俭。 二、案主的挑战: 1)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不好,面临中考但紧迫感不足; 2)自我控制能力需要加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3)亲子关系不是很好,付先生与强强很少交流,平均每天与他交谈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4)对人的不信任。较强的自我保护,他表现出来给别人的不一定就是他内心真正所想的; 5)具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不被父亲和家人所接受。比如强强在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的时候,以抓头发的方式来表达,但是在他爸爸认为,这是他的心理变态,因为抓头发还要揪掉人家头发; 6)个性被压抑,有想法没地方发泄,也没有好朋友倾诉; 7)由于家庭的影响,比较专注于自我,在谈自己感兴趣以及自己擅长的东西,比如谈网络游戏,谈身高和篮球,谈骂人(他觉得很会骂人是一种能力)时,不容许别人打断,一定要讲到尽兴才肯收住话题。沉迷于自己的话题世界,很难吸收别人的观点,听别人倾诉。如他炫耀自己的骂功给我,连续20多分钟没有停,直到自己骂到没有词为止。 8)目前强强抽烟有点上瘾,而且因抽烟被学校记过2次,如果再抓到一次抽烟被处分的话,他将有可能被学校开除;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总结范文

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习总结范文 半年的实习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每每要跟一段时光告别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不舍。回想这半年的时间,五味杂陈,体会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下面我来说说自己在这段时光中的经历、感悟收获,来为这段时光画一个句号。 2018年7月16日我在**市阳光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开始了我的实习生活。在暑假最忙的两个月里,跟着单位的老师到好几个社区去办活动,开展了安全教育科技探索自信心培养等活动,不过由于社会工作所做的事情与心理学区别有些大,自己无法适应,在跟兰老师申请后,于2018 年8月26日结束了在阳光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实习, 转到**市莲湖区长安心理辅导中心进行接下来的实习,一直到实习结束。在长安心理实习的这段时光是快乐的,也是很有收获的。我将从活动协助亲身实践两位老师其他四个方面来说一下我在长安心理的实习生活。 活动协助篇 在长安心理实习的日子非常有规律。周一下午我和** 跟着**老师到**小学开展平安小课堂的活动。我主要参与了其中两个系列的活动科技制作和乒乓球社团。在科技制作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一个协助者的角色,负责拍照,写美篇等工作。科技小课堂的主讲老师是螺旋桨科技机构的姜倩老师。我和**协助姜倩老师开展了伸缩门制作交通红绿灯等五个活动。

我从姜倩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姜倩老师的课堂很有序,各环节设计的很简洁明了,语言简单明确,在很好的管理好课堂秩序的同时又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东西,我希望在我之后的教师生涯中也可以做到姜倩老师那样,管好纪律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平安小课堂的后期,我参与了乒乓球社团的活动。此社团以乒乓球为载体,在锻炼学生身体的同时又可以使学生懂得关于运动的相关知识。由于我本身也比较喜欢乒乓球,所以在参与活动时我很开心。也希望孩子们也可以体会到乒乓球的快乐。 周三下午我会和** 一起跟着**老师到**小学开展心理小课堂。心理小课堂的主讲老师是唐军美老师。唐军美老师是一个很和蔼,心理学知识很扎实和心理咨询能力非常强的老师。我会跟她交流我在心理学上的见解和困惑,她也总是能给我很多启发。 周四下午我和**跟着**老师到前卫路小学开展戏剧社。我主要是负责观察、记录、拍照等工作。**老师的戏剧课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东西,给我打开了一个很奇特的世界,我明白了打开身体的重要性。在戏剧社里我感受最深的是同学们的创造力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的默契也越来越好。在排练《一片叶子落下来》这部剧时,同学们的表演和投入的精力让我很佩服。愿这群学生都能在未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 亲身实践篇 在这一篇,我主要谈谈在**小学开展的个案咨询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