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的领航者》阅读训练及答案
辽宁省辽河油田第二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一下册_0

Word 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很方便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 “Madein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 。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 定了基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 制度。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据《吕 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 其情。”《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秦代制器,不仅 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 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 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inGermany”,相当 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 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 来居上,使“Madein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曾几何时,“东 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 精品。
B.陶瓷界的厂家都坚守“仿品不能当真品卖”的传统。这对 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
C.中国历朝历代能不断产出精品,能不断铸就文明古国的灿 烂文化,这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D.只要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找回中国工匠“精益 求精”的精神,MadeinChina 必将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 际签。
这恰恰成就了他。透过他的文字,你会看到沈从文,看到汪曾 祺。有评论者说,风景才是他作品里真正的主角。这话不假:他 写作之前,常常要在楼下院子里走上几个小时,把自己重新扔 回自然。1997 年的夏天,他写得烦闷,干脆直接逛到卖机票处, 人家问,去哪儿?他说,去哪儿都可以。
《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作品答案

《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作品答案《回归经典阅读》曹文轩我们应当将阅读看成是一种宗教,一种超越任何宗教的一个宗教,把阅读看作是一个宗教行为。
一个正当的、有效的阅读应当将对经典的阅读看作是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核心部分。
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几家出版社共同推出的“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共是六十种,乍一听是否觉得这么多的书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太沉重了,可是我们如果把它反过来问一下,一个孩子,他念了三年初中,又念了三年高中,这六年的时间里边,看上六十本书,每年才十本,每个月才不到一本,还多吗?多看这六十本书与加重他们的负担,是毫无关系的。
因为这些书仅仅是供他们阅读,而并不是作为课程被要求的,这种情况下的阅读其实是在缓解学习的紧张。
何谓经典?在阅读中,所谓的经典就是那样一种东西,是至高无上的。
这里的阅读是一种仰视,就是事情到这里为止不能再过去了,就像来到一座高山下面。
经典肯定是与时间有关系的,对于现在的东西,它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的作品肯定是能说出一些东西来的,不是不能把握的,比如说它的艺术性,比如说它反映的那个问题代表了人类存在的基本状态等等。
对时尚文字的阅读是必要的,但一个人倘若将时尚文字作为阅读的全部,那么这种阅读注定是一种低质量的阅读。
而事实是现在的阅读不论是成人的,还是孩子的阅读,往往为时尚的文字所包围,使他们无法接受经典,特别是孩子。
这个现实是应当被我们关注的。
大家都知道,今天的社会是一个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社会。
大家看看今天为孩子所制造的文字,大部分是缺少经典的许多宝贵的品质的——它的忧郁感、它的悲悯、它的雅致、它的美感、它的圣洁、它的庄重和意境等等。
大家去看看现在的少年儿童读物里边,经典的品质都是很少的,或者说是不具备的。
而这些文字往往都流于毫无意义的嬉笑与一味的喧嚣和热闹,因为这个社会、这个时代是以享乐主义为主流思想的。
许多人认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文学,这个定义应该修改为:儿童文学是给孩子带来快感的文学。
(示范)四年级下课外名著阅读曹文轩作品精选(含答案)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下课外名著阅读训练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节选)曹文轩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
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
她称呼我为“大孙子”。
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
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
她认为,这个世界除了她看见的那块地方外,大概还有一处,而凡出门的人都一律是到那一处去的。
因此,她守在大路口,等待从那地方归来的人。
一日,她终于等到一位军人,于是便向人家打听:“你见到我大孙子了吗?”母亲对我的爱是本能的,绝对的。
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也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紧孩子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
父亲的文化纯粹是自学的,谈不上系统,但他又几乎是一个哲人。
一次,我跑到八里外的一个地方看电影,深夜归来,已饿得不成样子了,但又懒得生火烧饭去。
父亲便坐起身,披件衣服对我说:“如果想吃,就生火去做,哪怕柴草在三里外堆着,也应去抱回来。
”就在那天晚上,他奠定了我一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还有那片独一无二的土地,也给了我无限的情趣和恩泽。
这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水乡。
我是在“吱吱呀呀”的摇橹声中,在渔人“劈劈啪啪”的跺板(催促鱼鹰入水)声中,在老式水车的“泼剌泼剌”的水声中长大的。
我的灵魂永远不会干燥,因为当我睁开眼睛时,一眼瞧见的就是一片大水。
在我的脑海里所记存着的故事,其中大半与水相关。
水对我的价值绝非仅仅是生物意义上的,它参与了我之性格,我之脾气,我之人生观,我之美学情调的构造。
这一切,使我的“舞文弄墨”成为可能。
苦难给了我幻想的翅膀。
我用幻想去弥补我的缺憾和空白,用幻想去编织明天的花环,用幻想去安慰自己,壮大自己,发达自己。
苦难给了我透彻的人生经验,并给我的性格注进了坚韧。
祖母、父亲和母亲给我仁爱之心,使我从不知道何谓仇恨。
我从未抓住不放地仇恨过任何人。
我始终觉得世界是善良的,尽管我常常看到恶的肆虐。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阅读练习及答案

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材料一:中国童书比不上外国童书。
这个固有印象可能已经被打破了。
当地时间4月4日,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获得了2016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实现了华语作家在该奖项上零的突破。
“我讲了一个个地地道道的中国故事,但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故事。
”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他获奖后毫不掩饰自己对中国文学、儿童文学的信心。
“这次得奖的意义还在于帮我论证了自己多年来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判断,即中国最好的儿童文学就是世界水平的儿童文学。
”30年前就看好曹文轩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张秋林十分兴奋,“当时我就觉得他会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领军式人物”。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曹文轩的获奖是一种文化自觉,会整体提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信心”出版行业另外一位资深人士则向本报记者表示,被认为是中国童书市场“黄金时代”的过去十年,用“野蛮生长”来形容更恰当,但曹文轩的获奖一下提升了中国儿童文学的关注度和创作水准。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卢俊说,中国儿童文学市场确实很火,但这个市场应该用更好的商业理念、价值观去规范、定义,不过,无论怎样,曹文轩的获奖,对于中国童书发展都有巨大的积极影响,曹文轩获奖之后才是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摘自2016年4月7日一财网)材料二:北京时间4月4日,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荣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
儿童文学的“诺奖”桂冠,首次花落中国。
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儿童文学读者群,近年来的童书阅读热,更凸显了儿童文学市场的“饥饿”。
不少人认为,曹文轩的获奖,确立了中国儿童文学屹立于世界之林的一份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晖认为,与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雨果奖一样,曹文轩此次获奖,也许能缓解中国儿童文学渴望被世界认可的焦虑。
这是一次提振信心、扩大视野、走向世界的良机。
尽管对中国儿童文学充满自信,但曹文轩仍有忧虑,“童书市场的整体质量并不令人满意。
利益这条狗,撵得我们不停地往前跑,往金山银山跑,以金钱来衡量并炫耀它的价值,忘记了儿童文学对孩子所承担的巨大责任。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学生课外现代文阅读强化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
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我的儿子皮卡”系列等。
2016年4月,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
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曹文轩的人生奇迹,发生在他的20岁。
他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员,既无权也无势,而且贫寒,这样的家庭背景,若没有特殊的才能,好运通常到不了他那里的。
曹文轩总是在想,自己何时才能离开“牲口一般”的乡间劳作。
由于业余创作,曹文轩在盐城颇得名气,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省里下到当地的一个高校招生名额,居然被他得到了。
1974年某天,曹文轩接到北大老师王德义的电话,她要他进城来见个面,后来知道那是个面试。
王老师见到曹文轩,对他说:“你去北大吧。
”当时北大招生是具有优先权的,王老师最先把曹文轩的档案拿到手里,这决定了20岁的曹文轩的未来的命运。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有着“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
他在《草房子·〈追随永恒〉代跋》中一再地追问“‘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曹文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写出了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
他为主人公的成长设置了很多被围困的“异境”,却又生发出新的象征意味。
曹文轩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湎于悲切的情绪氛围里,他让读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与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灿烂光辉的美质。
葵花曹文轩阅读答案

葵花曹文轩阅读答案【篇一:青铜葵花阅读测试题_整理_答案_2 】一、填充长篇)小说,作者是现代作家(曹文轩)。
他的其他作品有(细米)(根鸟)(山羊不吃天堂草)等。
2、葵花从小就是一位孤儿,他的父亲去世的原因是(掉进河里淹死),母亲去世的原因是(病死)3、河那边的村庄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大麦地)河那边是刚建的农场,当时被称为(五七干校)4、大麦地还有个祖祖辈辈养鸭的男孩叫(嘎鱼)5、男孩青铜总是被人嘲笑,因为他是个(哑巴)6、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夜,大麦地遇到一场(货代)他持续高烧( 5 )天,后来变成了(哑巴)227、葵花的爸爸是一位(雕塑家),他一生最成功的作品是(青铜制成的葵花)288、葵花的爸爸因为寻找(葵花)而(落水)身亡399、青铜家领养了孤儿(葵花),从此她成了青铜的尾巴。
6010 、葵花全家使用计谋,用了(抓阄)方法让葵花先上学。
6711 、青铜冒着风雪去油麻地城里卖全家人在冬天编织的(芦花鞋)8512 、葵花教会青铜(鞋子)青铜在墙上写出(“我是大麦地的青铜”)让在场的人目瞪口呆9113 、青铜的奶奶为了家里盖草房,用自己的(耳环)换钱。
10614 、青铜与爸爸一起出海砍草,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青狗)11015、青铜为了让葵花安心的看马戏,与一帮男孩争(石磙)而发生斗殴事件,最后(骑在青铜的脖子上)葵花才看得了马戏123 16、葵花最开心的夜晚是骑着青铜的脖子(看马戏)12417 、嘎鱼的父亲是大麦地有名的人,因为(视钱如命和最蛮不讲理)。
13618 、青铜送给葵花(冰项链)作为礼物。
14519、葵花读三年级时,大麦地发生了(蝗灾)14820 、因为蝗虫闹灾,大麦地与五七干校的粮食无收,青铜与葵花出门找吃的,他们看到天空中朵朵白云,葵花说是(棉花糖)和(馍头)16421 、青铜好不容易捕获了一只(大野鸭),,为家人炖汤,青铜看看(葵花)喝汤流下了热泪。
170-17122 、青铜家的那头通人性的牛死于那年的()冬天。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孤独之旅(解析版)

第17课孤独之旅一、夯实基础1.识音觅.食( ) 空旷.( ) 撩.( )逗驱.( )除犬吠.( ) 重叠.( )【答案】觅食(mì) 空旷(kuàng) 撩(liáo)逗驱(qū)除犬吠(fèi) 重叠(di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掌握。
2.文学常识填空。
《孤独之旅》节选自《》,作者是,中国儿童文学作家,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答案】草房子曹文轩国际安徒生奖【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文学常识的掌握。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独之旅》告诉我们: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锤炼自己,毅力需要在寂寞中磨炼,经历了考验才能成人。
B.杜小康在暴风雨之夜经受了身心两方面的磨炼,终于变得坚强,他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C.本文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心理。
D.本文主要反映了农村孩子因贫困辍学的社会问题,讲述了杜小康因辍学随父亲到偏远地方放鸭的故事。
【答案】D【解析】本文主要反映的不是杜小康的辍学问题,而是杜小康经受磨炼变得成熟的过程。
4.对“杜小康”的形象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杜小康是一个不怕困难,并能在困难中成长,越磨炼越坚强的孩子。
B.杜小康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孩子。
C.杜小康是一个不理解父母苦衷,但在父亲的威逼下逆来顺受的孩子。
D.杜小康是一个碰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颓唐,积极地面对一切挑战的坚强的孩子。
【答案】C【解析】杜小康开始不愿放鸭,而是想去上学,这是孩子最正常的心愿,这并不是不理解父母的苦衷;而杜小康向父亲明确提出不想放鸭要上学,这也表现了他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孩子,他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5.如果你是一位导演,准备将《孤独之旅》一文中农家少年杜小康在芦苇荡放鸭的经历拍成电影,你准备将哪些镜头搬上银幕呢?请结合课文内容,发挥想象,把这些镜头描述出来。
【答案】示例:①杜小康嘴里嚼着一根芦苇根,目光追随着鸭群,鸭群渐去渐远,消失在芦荡深处,水面的波纹,渐渐地平静下去……②杜小康追赶鸭子,迷路了,他颓然地坐在地上,四周是密密麻麻的芦苇,像山一样包围着他,白白的芦花,使得他的目光有些迷离,一声水鸟的啼叫,打破了芦荡中的寂静……③杜小康坐在船头,双手抱膝,任小船在水里漂浮,他的眼前,慢慢浮现出油麻地的小伙伴来,他们一起捉迷藏,一起去偷罗汉豆……【解析】将课文里的重要情节进行描述即可。
山东中考现代文阅读强化题及答案

山东中考现代文阅读强化题及答案北京时间2021年4月4日,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2021年“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获该项大奖。
国际安徒生奖是世界儿童文学领域的最高奖项,有“小诺贝尔文学奖”之誉。
其评奖标准是:重视人文关怀,重视给孩子讲述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富有,什么是战争和饥饿。
评委会主席赞其作品:笔触诗意如水,呈现真实哀伤。
曹文轩曾于2021年获得提名,今年终于折桂,在揭晓现场,全场一片欢呼,曹文轩在随后接受采访时,他说:“之所以会评上我,可能是我的作品和他们的不一样。
”国际安徒生奖评分会主席帕奇•亚当娜称,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颁奖词说,“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谈背景:我的背景是中国,寓意全人类。
曹文轩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于我而言,我的背景就是中国。
这个经受了无数苦难与灾难的国家,为她的子民源源不断地提供了极其独特的创作资源。
我的作品是独特的,只能发生在中国,但它涉及的主题寓意全人类。
这应该是我获奖的最重要原因。
”曹文轩剖析自己的文学创作时说,“一个作品能否走向世界,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指标,就是是否经得起翻译。
我既使用了本民族语言,也找寻到文字下面所蕴含的全人类共通的语言,所以我认为当我的作品翻译成其他语言文字时,最主要的东西不会有什么损失。
”谈突破:最看重《大王书》,骨子里倾向浪漫。
曹文轩最看重的作品是《大王书》,他说,“《大王书》和《草房子》《青铜葵花》相比,真的很不一样。
前者荒漠大川,天上地下,场面宏大,情节跌宕,是一种浪漫性的叙述;而后两者,则是烟村茅屋、小桥流水、细树矮篱,有点温婉。
但从追求美感、倾向悲悯、着重人物、喜欢风景、留心细节等方面相比,我还是觉得它们都是我的文字,是在同一美学平台上的把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20分)
曹文轩——中国儿童文学的领航者
日前,中国作家曹文轩荣膺2016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迄今为止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
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称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一些生活中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国际安徒生奖”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儿童文学奖,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该奖是作家奖,表彰作家一生的文学造诣和建树,每位作家只能获得一次。
曹文轩曾于2004年获得提名,今年终于折桂。
对于获奖,曹文轩说:“我本身不算是很激动,我觉得身边的朋友们比我更激动,颁奖的时候,那么多从国内来参加书展的朋友们都在这里等待大奖揭晓,结果出来后,气氛非常热烈。
当然,对我来说,也确实感到很荣幸,毕竟这是一个在儿童文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奖,能够得奖,说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
从乡村田野到北大讲堂
曹文轩生于江苏盐城的一个小乡村,童年生活的艰辛让他很早就体味到了人间百态,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意志。
曹老师曾在《童年》中写道:“我的家乡苏北,是以穷而出名。
我的家一直是在物质的窘迫中一日一日地度过的。
贫穷的记忆极深刻。
我吃过一回糠,一回青草。
糠是如何吃的,记不得了。
青草是我从河边割回的。
母亲在无油的铁锅中认真地翻炒,说是给我弄盘“炒韭菜’吃。
十五天才能盼到一顿干饭。
所谓干饭只有几粒米,几乎全是胡萝卜做成的。
整天喝稀粥,真正的稀粥,我永远忘不了那稀粥。
读中学时,每月菜金一元五角,每天只五分钱。
都是初二学生了,冬天的棉裤还常破绽百出,吐出棉絮来……”
显然“苦难”是曹文轩童年记忆中的一个关键词,但同时,无论是他慈善的老祖母、疼爱他的母亲、充满哲思的父亲,还是给他无限情趣和恩泽的水乡,都为他童年刻下了温暖的记忆。
或许这些,不仅让苦难在他的生命中转化为巨大的精神财富和文学力量,更让他的文学创作与理论建树与儿童紧紧相连。
一九七四年九月,曹文轩被北大图书馆系录取一这也是整个盐城唯一的一个录取名额。
后由于文笔出众,转入中文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
除了著名作家,北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曹文轩老师的另外一个身份,也是他引以为傲、并投入了满腔热情与责任心的事业。
从专注写作到培养儿童文学新力量
作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中的翘楚,曹文轩获誉无数,《草房子》《青铜葵花》《火印》等作品早已使他名满天下。
同中国许多有理想和责任担当的优秀知识分子一样,功成名就后的曹文轩并未安于现状,而是肩负着一种崇高的使命感,继续为中国的儿童文学事业做贡献2014年1月,曹文轩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共同成立了“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曹文轩任中心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天天出版社社长刘国辉任副主任。
为繁荣中国儿童小说创作,发现和培养更多的儿童文学作者,支持和鼓励具有纯正文学性的优秀中长篇儿童小说的创作和出版,中心成立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设立了“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并开启征稿。
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多年,曹文轩说:“在中国,说一个人厉害,有力量有能力,会说这个人有‘背景’,而我的‘背景’是中国。
这个曾经历了无数苦难,遭受了无数灾难的国家,一直矗立在我身后,她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
三十多年前,她以她内在的生命冲动,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格局,从此面对世界、并表现出了强烈融入世界的欲望,正是因为如此,她看到了世界,而世界也看到了我的文学作品。
我愿意一辈子站在这个‘背景下,一辈子做一个‘有背景’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