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案2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案2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教案2苏教版

1.种子发芽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能够收集不同植物的种子,了解到种子形态的多样性。

2.知道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是种子能否萌发的基本条件。

科学探究:

1.能够理解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并初步认识种子萌发的条件。

科学态度:

1.珍爱生命,意识到植物种子的价值,种子萌发的意义。

【教学重点】

能够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

做好探究种子萌发条件探究的实验。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蚕豆种子、苹果种子、松子、冬瓜、红枣种子、广口带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种下了西红柿和黄瓜种子,几天过去了,你们的种子发芽了吗?

生:交流种植后的现象。

师:黄瓜种子很多都发芽了,很棒,发芽后隔断时间要记得浇水哦。西红柿的种子还没发芽,不要着急哦,过几天可能就发芽了呢!孩子们每天都要观察哦。

二、认识种子多样性

1.师:老师之前让大家带来一些其他的种子,你们带来了哪些种子呢?

生:介绍带的种子。

师:看来种子有很多种哦,老师也带来一种种子,你们猜猜看?

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这个白胖子。

生:猜测,花生。

师:你真聪明!找一找,花生的种子在哪里?

生:捏开,花生米是种子。

师:你们说的很对。

2.师:这有很多不同的植物,你认识它们吗?

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

师:它们的种子在哪里?

生:蚕豆:拨开豆荚里面的豆子就是蚕豆种子;苹果:吃掉苹果,里面的黑色的籽儿就是苹果种子;红松:松塔里面的松子就是红松的种子;冬瓜:去掉冬瓜瓤,里面的就是冬瓜的种子;红枣:吃掉枣,里面的枣核就是种子。

师:你们找的很准确,一般我们把籽儿、核儿、仁儿、豆儿等叫它的种子。

3.师: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研究种子的特点呢?

生:大小、颜色、软硬、表面......

师:从这些方面观察,蚕豆,苹果,红松,冬瓜,红枣种子都具备什么特点呢?

生:蚕豆: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小黑点;苹果: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红松: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冬瓜: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红枣种子: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大。

4.师:(出示玉米)你们已经认识了这些种子的特点,接下来请找一找,玉米的种子在哪里?

生:猜测玉米粒是种子。

师:玉米豆可不是玉米的种子哟!它是玉米的果实,玉米豆外皮剥掉,里面才是它的种子哦!

师:(出示草莓)你知道它的种子在哪里吗?

生:草莓上面的小点点是种子。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草莓的种子不在草莓里面,而是长在草莓的外面!

师:(出示香蕉)香蕉有种子吗?

生:猜测没有种子。

师:香蕉的种子就在香蕉内部黑色的地方,只是香蕉可以用其他方式繁殖,久而久之,香蕉的种子就退化了。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种子,使学生了解种子多样性。通过特殊种子的举例,使学生会找种子。]三、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种子,你知道种下去的种子,想要萌发时必须需要哪些条件吗?

生:大胆猜测:需要阳光、水、空气、适合的温度......

师:要想知道种子萌发到底需要什么条件咱们就这样猜测可不行,还得亲自试试呢!

看,这是什么?

生:豆芽。

师: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准备了泡好的绿豆种子、有盖的瓶子6个、水、纸巾等材料,和大家一起利用绿豆来研究一下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要想确定这些条件是否是种子萌发必须的条件,那么咱们还是得用实验来进一步的验证。

你们想如何设计呢?

生:设计对比试验。

在6个瓶子里各放2张纸巾。(出示图片)

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师:如果设计对比实验,接下来的几组你想如何设计?

生:交流。

在2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不放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在3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很多水、不盖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4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放在冰箱里,制作低温环境。

在1号瓶子里放5粒种子、放一些水、盖紧盖子、放在窗台,温度是室温、有充足的阳光。

6号瓶子和1号一样,但是瓶外用黑布遮挡,制作无光环境。

师:仔细观察6组种子种植的条件是什么?

生:分析条件、完成表格。

2.师:五六天后观察瓶子里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1号瓶、6号瓶的种子萌发了。

师:2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

生:2号瓶的种子没有水。

师:3号瓶的种子为什么没有萌发呀?

生:3号瓶的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啦。

师:为什么4号瓶也没有萌发呢?

生:4号瓶放在冰箱里温度太低了。

师:为什么5号瓶的种子没有萌发呢?

生:因为5号瓶瓶盖拧紧了,没有新鲜的空气。

师:那我们看一看1号瓶它为什么可以萌发呢?谁来总结一下?

生:1号瓶和6号瓶有空气、温度合适、没有完全浸泡在水里。

3.师:通过实验,谁能总结一下植物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

生:种子萌发需要新鲜的空气、充足的水、适宜的温度,不一定需要阳光。

师:看来你们真的会了,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将知识再巩固一下。

生:观看视频。

4.师:我们一起完成活动手册吧!

生:完成活动手册。

师:核对活动手册。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种子萌发必备的三点条件是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六、拓展应用

1.师:特别热的环境种子能发芽吗?

生:不能。

师:煮熟的种子能发芽吗?

生:不能。

2.师:种子发芽虽然与充足的空气、水、适宜的温度有关,但是种子本身得是健康的种子才有机会发芽哦!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种子萌发的条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活的种子才可以萌发。]

【板书设计】

1.种子发芽了

活的种子

充足的空气

适量的水

适宜的温度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第二学期教师姓名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土壤和生命 1.我们周围的土壤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亲自采集土样,并观察土壤; 2.知道土壤里有沙、石块、枯枝落叶、小虫、蚯蚓等; 3..愿意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合作探究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 (一)挖一挖,找一找。 1. 你们校园里哪里有土壤? 2.想一想,土壤里可能有什么? 3. 讨论:在外出进行观察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生小结: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更不能伤害土壤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二)看一看,比一比。 1.哪个小组说说在挖土时有什么发现? 2.教师引导孩子们讨论:表层的土壤和地下2厘米初的土壤有些什么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动物生活在土壤里,这些动物在土壤里干什么? 3.小组合作研究。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发现,注意创新的发现。 5.你们的小组是否观察仔细呢?下面前后两个小组交换土和记录纸,观察一下别的小组的土,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6.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差异,说出观察中不同的发现。 7.小组总结一下,土壤中有哪些东西? (三)拓展 今天我们一起去校园里观察了土壤,并有了很多新发现。你们能把这些新发现和新感受用清新、优美的文字或是栩栩如生的图画描绘出来吗?希望大家能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园、田野等更多的地方仔细观察那里的土壤和土壤中的生物,并采集一份土壤样本加以观察。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不同方法鉴别土壤中的砂、黏土成分的多少; 2.了解土壤中砂土、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3.意识到自己感官的作用,形成探究意识; 二、教学过程: (一)提问激趣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2.关于土壤,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有多少种土壤?怎样分类?等)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组织讨论,交流经验 1.提问:关于土壤的种类,你知道有哪些? 2.谈话:怎样分类,是否与土壤中的成分有关? 3.学生可以根据课前收集的一些资料,互相讲述他们所知道的土壤知识。(要求学生在讨论的时候,说出自己的理由和依据,学生的根据就是学生已有的经验) 4.播放土壤的颜色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几种颜色? (三)研究土壤的成分 1.学生实验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了…… 2.学生交流汇报 3.阅读第5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4.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5.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生回答交流。 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上册 1_2《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案 (新版)教科版

2、种子发芽实验(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参考书5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整理实验信息 师:我们上节课做了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的实验,也有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下面我们全班交流各组种子的发芽情况,收集相同小组的实验信息,填写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的实验记录 (1)各小组汇报数据,收集整理数据 学生汇报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种子发芽情况,学生收集整理相同实验小组的数据。教师检查学生实验,保证数据真实,同时根据学生汇报在黑板或PPT相应表格输入汇报数据。 2.分析实验信息 (1)各组分析数据,思考这个条件与种子发芽的关系

师: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大家在组内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②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种子发芽是否需要这个条件? ③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交流实验信息 (1)学生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同时对实验开始时的实验设计进行修正和完善。 (2)在听取的过程中及时了解其他不同组实验中的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2.小结归纳 师: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不需要土壤和阳光。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移栽绿豆芽:教师示范把绿豆芽种植到花盆中。 然后各个小组利用花盆、泥土和铲子将发芽的种子种植好。要求各组学生把花盆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板书设计: 2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 教学后记:

最新小学科学案例:《种子变成芽》教学案例

小学科学案例:《种子变成芽》教学案例

萌芽小步舞曲 ——三下《种子变成芽》教学案例 在教学《种子变成芽》一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尝试着去使种子发芽的作业,满以为学生面对各种问题,会处处碰壁,从而可总结出种子萌发的适当条件。谁知由于家长的越俎代庖,学生们都顺利地完成了让种子发芽的任务。 这堂课我该如何去上呢?去向学生灌输种子发芽的适当条件?不,这样做与新课标背道而驰。那么,这该怨热心的家长吗?当然也不。我想问题就是出在自己身上。新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活动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可是,对于学生这次课外探究,我只是随口布置了一个让种子发芽的任务,完全没有尽到一名科学教师应有的作用,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是必然的结果。这次实验是三年级学生探究植物生长全过程活动的开端,很需要老师先将他们扶上一个台阶。 于是,我准备了两个瓶子,每一个瓶子里灌了半瓶子水,瓶子里面各插一根小木棍,把六颗豌豆绑在小木棍上,每三颗豌豆分别放在水中、水与空气交界处和空气中。然后把第一个瓶子(见图1)放在教室里,第二个瓶子(见图2)请课代表送去放在食堂冰箱里。我先组织学生们做预测: 师:6颗种子能萌发几颗,是哪几颗? 生1:我想能萌发2颗,是水中的。 生2:我觉得能萌发3颗,第一个瓶里的都会萌发的。 生3:不对,我认为…… ……

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了,大家各抒己见,好不热闹。 图1 图2 师:科学需要观察,事实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猜测只是一种自己的思维判断方式,科学需要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让我们通过耐心细致的观察来得到正确的结果吧! 这节课后,我特意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表现。每天我都能看见学生们围在教室里的那个瓶旁,叽叽又喳喳。那种虔诚的期待是孩子们科学精神的自然流露,我真的很感动。 四天后的那个早上,我还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阵欢声笑语涌了进来,回首一看,一小群孩子蹦了进来,那种神情真称得上是“欣喜若狂”:“老师,老师,发芽了,教室里那个瓶子中有一粒豆子发芽了……”我一下子被感染:“走,看看去。”被孩子们前簇后拥地来到了教室,瓶子旁围着不少孩子,他们都激动地朝我笑着……“今天没有科学课呀!”我暗想,“难道还需要等到科学课上再来讲解吗?不,现在是最好的时机。”(新课标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我没有向同学们说现在我们上科学课,因为我不想破坏这来之不易的“科学”氛围。我请课代表取来了放于食堂冰箱里的瓶子,还特意在上面蒙了一块布。在课代表踏进教室的一霎那,教室里鸦雀无声,他们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蒙着布的瓶子。 师:五、四、三、二、一,揭布……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种子发芽了》教学设计 【教材】青岛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 能开展种子发芽的对比试验,研究植物种子发芽必备的条件,如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等。 2. 知道种子的构造,能画出或描述出种子的各部分名称。 3. 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愿意合作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用生活实例引出探究的主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豆芽吗?你知道豆芽是怎样生出来的吗? (学生自由汇报报) 【很多学生都吃过,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并且有的学生也见过豆芽生长的过程,可以根据自己所观察到的说一说豆芽生长的过程,也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探究的源泉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种子发芽了。 (师板书课题) 1.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对于“种子发芽”这一现象,你想研究这个问题的哪些内容?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提出相关问题)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真不少,我们先来解决这一个:种子里面有什

么?也就是种子的内部构造。

2.研究种子的内部构造 你们打算怎样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由汇报) 你们的办法非常好,同学们不但要研究,还要记录下你的研究结果才行,打算用什么方式来记录呢? (学生简单汇报) 画出种子的各部分 想法很好,现在开始你们的探究之旅吧! (将水中浸泡过的大豆发给每个小组,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运用工具进行探究小心地将种皮剥下,尽量保持完整,通过让学生动手剥大豆,可以加深对种子结构的理解) 哪一小组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观察记录?请学生上台展示观察记录。(小组代表展示种子的构造) 每一个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汇报) 外面的被我们剥下来的是“种皮”,里面的“豆瓣”我们称它为种子的“胚”。胚还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等。 像大豆这样有两片子叶的种子叫双子叶植物种子,那么其他的种子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构造呢? 老师这里有一些玉米种子,想不想知道玉米种子内有什么?那就用研究大豆的方法去研究玉米种子吧!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一)》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学生已有种植凤仙花的经验,对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也有所了解,但是对于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过研究的学生却不多。哪些是必要的条件,哪些是可要可不要的条件,他们多数没有做过系统的科学研究。所以这节课就从他们熟悉的绿豆发芽所需的条件实验开始研究。 第一部分“讨论种子发芽条件”,联系生活经验,猜测绿豆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不同的猜测引发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下激发学生用实验来验证他们的猜测,从而聚焦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部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通过小组的讨论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并写出实验计划。在实验计划的制定、讨论、交流、完善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明白对比实验的设计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种子的发芽实验”,实验前先仔细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画出它们的样子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然后教师提供实验材料,明确操作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计划完成实验。最后出示实验记录表,提示学生应坚持观察并做好记录,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过种植凤仙花的经验,知道种子并不是在所有条件下都能够发芽。并且结合生活经验知道水分、空气等都是必要的条件,但是对于土壤、阳光等条件有些同学就会存在疑惑,因此

这些往往会成为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在这一课中,学生要学习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这几个过程。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对比实验。改变条件和控制条件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因此教师要提示学生注意实验的公平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要及时提醒他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比较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找到自己计划的缺陷。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另外对种子发芽实验的观察与记录需要学生更多的耐心与坚持力,而这往往是很多学生所缺失的学习品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去提醒与鼓励学生坚持观察与记录。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1.基于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能够按要求设计单一变量的“种子发芽”实验计划。 2.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确定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科学态度目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A.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E.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 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二)》教案1

种子发芽实验(二) 一、教学目标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三、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学具准备 培育的绿豆芽、实验观察记录单。 五、教学资料 教后记一则、课堂随笔一则、学生日记、若干照片 六、教学建议 1.很多时候,我们科学课课堂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共同体学习方式基本贯穿了每堂课。同样种子发芽的实验研究,课文也还是安排了小组研究。本人觉得此课更适合单独研究。所以汇报之际不是以组为单位,而可采用学生个体为单位。 2.本课实验数据汇报采集可采用课堂学生汇报,教师电脑操作输入的方式,即便捷,又能说明问题。 七、教学过程 (一)夸赞导入 师:今天,老师的心情就如艳阳天,非常高兴,因为还没上课就有好多同学急着向老师汇报他们自己实验的结果。我看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我们不着急,先来回忆我们上节课有关绿豆发芽的猜测。请看大屏幕(PPT播放同学们上节课的相关猜测。轻松调侃进入课堂。)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整理实验信息 师:同学们,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绿豆发芽所需条件分别做了不同的研究。下面我们依据上节课所分的“水组”、“土壤组”、“阳光组”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请看实验记录表格:(屏幕出示):

注意汇报时要响亮清楚。 (1)汇报数据 师:我们从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开始。(教师在表格横线上打字:水) 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3粒。对照组都没有发芽。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PPT课件相应表格里输入汇报数据。) 师:请相同实验的第二位同学汇报。 生:我实验组与对照组种子总数量都是4颗。实验组已发芽4颗,未发芽0颗,而对照组一颗也没发芽。(同样,教师收集数据,输入表格) …… 收集了三到四位同学的实验数据之后,教师可引导:研究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同学们,请你们注意,如果你的实验现象与前三位同学相同,我们就不再收集,如果有异议,请你汇报。 (实际教学中也会发生点意外。有的学生对照组的绿豆也发芽了,教师先记录该学生的数据,在分析数据时,再追踪调查。)(请参考:教学资料《意外》)(2)分析数据 师:收集了实验数据,我们就要对这些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请其他同学注意这些同学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生:我得出了绿豆发芽需要水。 师:能陈述理由吗? 生:因为这些同学实验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而对照组的绿豆一粒也没有发芽,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绿豆发芽需要水。 (先让没有参与次实验的同学根据实验同学的数据作出实验解释,培养倾听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3.2.1种子萌发 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课题: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 能力目标:通过采用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取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一定的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进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进度表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本单元是科学课学习的绪论单元;是依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关于“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的相关要求而设计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科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怎么一回事;引领学生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向科学素养的形成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有: 科学探究: 1.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1提出问题之“能提出与科学有关的问题”. 2.2收集证据之“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5结论与拓展之“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1想知道;爱提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2.1热爱科学;尊敬科学家;喜欢看科技书籍和影视作品. 2.2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本单元从“理”和“行”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在认识活动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经历探索科学的历程;使学生在理性上知道什么是科学;在感性上感悟科学.就本单元两课构成情况上看;第1课侧重于理;第2课侧重于行. 本单元立意很高;汇聚全套教材和整个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围绕做小科学家这个大主题展开;体现出较强的人文思想:尊重孩子、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引领他们走上科学之路.同时;本单元的着眼点却很低;以儿童自身或身边发生的“小事情”为切入点;通过“小实验”、“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热爱科学;喜欢科学;喜欢科学课;尽快地进入小科学家的角色.为此;教师组织开展本单元的活动;一要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二要从现在开始抓住每个机会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经历每一次提出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五年级科学上册《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教科版

种子发芽实验(二)种子发芽实验(二)计划课时 1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同学们将要经历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自己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还要与做同类实验的其他同学交流,学生后面还将经历种植绿豆芽、照料绿豆芽的过程。 教学目标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2.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并得出科学的结论。 3.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教具学具准备放大镜、实验记录单 教学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控制实验条件,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整理分析实验,结果用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交流实验发现种下的绿豆种子能发芽吗?其他 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学生回答 二、整理分析实验 信息1.师分发信息统计表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何 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 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 测一致吗? 组长收集相同小组的实验信息。 三、交流实验信息1.让学生以组为单位介绍。 2.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 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 实验结果的。 互相介绍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3.汇集全班同学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条件。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怎么处 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 盆中,放到合适的地方,让绿豆 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 生长。 学生观察 作业设计作业: 1.回去把种好的绿豆芽移植在花盆里。 2.写好观察记录(绿豆芽的生长情况)

生物《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第四节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采用对照实验进行探究取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进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有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进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进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 种子发芽了名师教案 大象版

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 种子发芽了 【目标】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土壤、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塑料薄膜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认识种子的变化,并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怎样进行】 (1)认识种子 教师把准备好的花生、凤仙花、黄瓜等植物的种子,以及向日葵等少数果实发放给学生。先请学生辨认、区分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然后,聚焦种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尤其是果实中的瘦果和颖果极易被误认为是“种子”,应特别注意,不要给学生错误的概念(详见教学参考资料)。 教材第24页呈现出了四种植物“种子”的照片,其中,真正属于种子的只有花生和绿豆;向日葵是瘦果;小米粒既不是果实也不是种子,准确地说只是种子的一部分,因为谷子的果实是颖果,其果皮与种皮完全愈合,不能分离,在碾米的过程中,种子的一部分被碾掉了。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引出要进行实验的内容。 (2)种植种子 包括三个过程: A 材料和工具的准备。 B 简单的实验设计。教材上设计了两组实验,一组把水作为变量,另一组把温度和光照作为变量,并呈现出了实验提示。 C 设计实验过程记录表。 种植种子,教材上给出的只是一种实验设计,允许学生把温度、空气、水分等作为其中的一个变量进行不同的实验设计。 保温处理。初春的北方天气窄冷还寒,不是适宜的播种时节,对播下的种子要注意保温。对种子的要求。选用生长发育期较短的根、茎、叶、花、果实明显的植物,如大豆、凤仙花、西红柿、黄瓜、蝴蝶花等等。不同的地区要因地制宜,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给学生一个清晰的“植物的一生”的概念。 (3)整理与交流 这是对种植种子过程的交流。重点应放在“种子是怎样发芽的”上,并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其变化过程。 (4)布置课外作业。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每次课结束后都要提醒学生下一步要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应变参考】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合集

科学是……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现,提出问题。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准备: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活动建议:本课是学生接触科学的第一课,对“科学”这一概念不能够深刻理解,只能获得表面意义上的理解,所以本课一开始用“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时,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来激发学生去思考。凭已有经验,学生会把科学和科学家联系起来,和自己无关。教师这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来谈谈自己亲身的体验,学生很容易说出:由于好奇才做出这些事,这恰恰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课后应布置学生搜集更多科学家的研究故事,让学生从这些科学家的研究中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课谈科学是什么,应从外延上谈,而不是从内涵上去灌输,教学中不可要求学生谈什么是科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讨论“什么是科学?” 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学生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插图的内容,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朋友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学生交流)(5)师生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可采取放录音故事、老师讲故事、学生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梗概。

种子发芽实验(二)教学案例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设计 王畈小学刘乔 一、背景 《种子的发芽试验》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节课主要是学习植物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种子的萌发过程,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内容的重要基础。 二、具体目标分析 1、科学知识目标:知道种子萌发过程需要的一些外界条件及成因。 2、能力培养目标:学生经历“实验—观察—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 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验研究培养观察认真分析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 重点:组织学生经历科学的实验和探究,将实验的条件和实验的结果联系起来,进行前因后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四难点: 根据实验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总结种子萌发过程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五、学生分析 我们的学生都是农村长大的,对植物及种子的发芽生长并不陌生。五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素养,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种子的发芽过程有一定的感知。同时,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有较强的兴趣,动手实验能力不断在加强,对生活中隐含科学问题的事件兴趣浓厚,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科学活动的分析能力还不强。 六、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这节课采用了实验法、分析法、猜想——探究法等方法组织教学。由问题情境引入新课,阐明本课的学习内容及,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猜想、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然后让学生分析实验中种子为什么发芽和不发芽的原因,让学生真正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并引深讨论种子发芽的其

他外界条件,最后通过小结进行课后延伸学习。 六、教具准备 实验种子发芽的杯子、一个花盆、课件、投影仪。 七、本节课教学流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粮食的经历”相关片段。 许许多多的种子存放在仓库里这些粮食和种子是哪里来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师:同样的种子,为什么在仓库里不发芽,种到地里种子就会发芽?你们想知道是怎样唤醒种子里的生命吗? 2、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研究“种子的发芽试验”的奥秘,了解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二)收集实验情况,探究成因。 1、由实验情况,引出问题。 师:课前,我们在实验角做了种子发芽实验,同学们也进行了观察和记录,请同学们说说实验过程是怎样进行的?你观察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不浇水,保持 浇适量的水,浇较多的水, 土壤干燥保持土壤湿润使土壤浸在水中(没有发芽)(发了许多芽)(没有发芽)2、引导猜想,确定条件。(水量变化) 师:一样的种子,在土壤里为什么有的会发芽,有的却不发芽? (1)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情况分析 一、课标对本年级的要求 本学期的课程设计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上。同时希望学生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样重要的。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在对科学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 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是科学态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本学期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同时,由于学生刚开始科学学习,需要加强和培养小组中友好合作的意识,积极参与班级讨论的习惯。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 个单元组成。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说“植物”和“动物”展开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学习旅程,那么“我们周围的材料”将让学生经历物质世界的探究之旅。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瓦、陶器、瓷器等常见材料在硬度、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旅程。学生们要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最终,学生们将在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五年级科学种子发芽实验教案 种子发芽实验(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经历种子发芽实验的全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按要求制定自己的实验计划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严谨准确的科学思维习惯。 2、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对比实验的过程。 2、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的过程,形成对比实验的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两个干净的塑料种植杯、6粒绿豆种子、两块纸巾、两张标签 资料准备:PPT课件、实验计划表、实验记录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 播种、发芽生长 开花结果

从这组图片中你们知道植物的一生是从什么开始的?(种子发芽) (2)种子要顺利长成一株植物首先得先发芽,怎样做才能让种子发芽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种子发芽实验。(板书课题:种子发芽实验) 2、讨论、交流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1)你们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把自己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2)自由交流 (3)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写到黑板上。 (生自由板书:土壤水温度空气阳光……)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质疑思考 (1)我们通过生活经验认为种子发芽需要土壤、水、温度、空气、阳光等条件。(拿出几颗绿豆种子,在视频下投放):

同学们请看,这是几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们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如果改变其中的一个条件,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2)学生自由回答,可结合生活经验 ?种子死了,不会发芽了。 ?发芽就发得慢了。 ?只要有水其它条件应该没有多大的影响。…… (3)有什么依据能证明你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学生自由回答,点出,通过实验就可以证明。 2、设计实验 (1)假如我们要改变“水”这个条件,这个实验该怎么做?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可以分成两组实验。如果这两组的绿豆都发芽了,说明绿豆发芽不需要水。如果没有水的一组绿豆没有发芽,而有水的一组绿豆发芽了,说明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4)师生共同完成实验计划 (屏幕出示:实验计划表) 实验计划表 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 我们的推测 两个组相同的条件 两个组不同的条件 实验方法 针对上表提出问题: ?绿豆发芽是否需要水? (屏幕出示:推测一:需要水。推测二:不需要水。)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种子发芽了》练习题及答案

《种子发芽了》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花生的种子由()、()、()、()组成,子叶、胚根、胚芽合起来叫()。玉米的种子由()、()、()、()、()组成。 2. 种子里面最重要的是()。胚是有()的,可以发育成一株植物。 3.种子的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是()、()和()。 4.不同植物的果实中,()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是不同的。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x 1.苹果种子和桃子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都不一样。() 2.种子发芽离不开水。() 3.播种种子时浇的水越多越好。() 4.秋天,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也不会萌发。()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把种子放在纸巾上洒一点水,目的是(~) A.保持水分 B.保护种子别碰伤C纸 2. 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把种子放在纸巾上洒适量水,放在冰箱里,种子不会发芽是因为() A.冰箱温度过低,不适宜种子发芽 B.冰箱中没有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足够的空气 C.冰箱里光线暗淡,不适合种子萌发 3.俗称“豆瓣“是指大豆的() A胚芽 B.胚轴C胚根D子叶 4.大豆种子的最重要的部分是() A种皮B胚根 C.胚D胚芽 5. 玉米种子与大豆种子的主要区别是() A有胚乳B有子叶C有种皮D有胚 6.为了延长种子的寿命、应将种子保存在什么环境() A高温潮湿B高温干燥C.低温潮湿D低温干燥 四、简答题 1.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其中包涵了什么科学道理? 2. 许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种的,一般在雨后播种,或者播种前在地里浇一些水,使土壤潮湿,但不能过于潮湿,否则容易使种子霉烂。并且播种前要松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气。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3. 故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中,小男孩为什么捧着空花盆? 五、实验探究题 某同学在探究种子发芽的环境条件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40粒同样的绿豆种子,分成4等份,在4个同样大小的洁净的空罐头瓶上分别贴上写有1、2、3、4的标签,瓶放倒,每个瓶放两张餐巾纸,2号和3号中洒适量水,4号加较多的水,4个瓶中都撒上10粒种子,拧紧瓶盖,1、2、4号瓶放入橱柜中,3号入冰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是种子发芽必需的外界条件。 (2)2号瓶和()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充足的空气是种子发芽所必需的外界条件。(3)2号瓶和3号瓶的实验结果说明适宜的()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外界条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1.1科学是……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三、教学准备 “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

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 2、生回答。(好!) (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 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 (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 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 3、生回答。(颜色、形状、大小、弹性) 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 1 - (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 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 (学生讨论)

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 (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 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 (四)扩展 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1. 2做一位小科学家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问题。 2.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