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速度精准度的训练

快速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速度精准度的训练
快速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速度精准度的训练

快速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速度精准度的训练

最近,我接谈了几十位来访的家长,其中有一位姓汤的家长是我卫校的同事,他爱人是一位中学数学教师,他的儿子在读小学三年级,但是,儿子的数学成绩却有些令两位都是教师的家长大伤脑筋。平日里,数学作业错误多,做作业的速度特别慢,每天的数学课外作业要花1个多小时,有时要花2个小时,考试时也老是出错。他们原先总认为是因为孩子年龄小,做作业不细心,孩子做作业时总是提醒孩子慢一点,认真一点,效果却不显著,孩子的数学成绩总不见有长进。

这位家长是位有心人。在我接谈外地来访的几位家长时,他也来寻宝。我在报上出了“名”后,武汉一些家长,大多数是妈妈,冒着酷暑,登门访谈,一位名叫熊丽春的家长,带着先生和孩子黄冰洁曾两度访谈。但是,本镇的家长登门访谈的就不多了。这是很自然的事。我的熟人,老伴的熟人,三个姑娘的都和同学不少,对于我家的情况,他们比报纸上的报道更清楚更明白,用不着登门。

其实,各人管孩子的事,只有各人自己最清楚。我的这套特殊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我不讲你不听,你是无论如何都不清楚的,你若是有意登门相谈,我自然高兴一谈。

最近,我和这位家长一同出差,他喜形于色地向我反馈了一个好信息:用你的训练方法,我仅仅只训练了三次,每次一个小时。这学期,我的小孩的数学有了明显的长进。原来,小孩每天要花一二个小时完成数学作业,现在很快就可以完成,一般不要半个小时。小孩还说,我现在特别喜欢做数学作业,这套方法,的确有效。

因为,很多中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除智力因素以外,与其口算的速度和准确度的相关性极大。

从三个女儿学数学的经验盾,智商平常的孩子,如果勤奋好学,口算技术经过训练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中小学可取得比较优异的数学成绩。

智商稍高一点的孩子,如果勤奋好学精神差,口算技术又没有达以比较高的水平,中小学阶段要取得优异的数学成绩也是很难的。

良性循环

口算训练必须分阶段进行,这样,容易形成良性循环,进行口算训练,开始时,小孩的进步很快,后来就慢些了,有时,想一次就达标,是非常不容易的。家长必须根据孩子的原有基础,分阶段达标。比如一个二年级的小学生开始进行口算训练,第一次用了半小时,连续进行了三次训练,共花了1个半小时,他的运算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后,每天做数学作业时,可以节省半个小时,那他此后用这个节省的时间来训练口算,他的口算速度又会提高,在此后的学习中,还会节省更多的时间,再用这些节省下来的时间进行其他各项读写算记的训练,他就有时间了。这样不会加重小孩的负担,但是,对于那些想一蹴而就的家长来说,这又是一个磨耐性的事。

我说口算

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也进行口算练习,但是没有提出具体的速度要求和准确度要求。学生只要能全部算得对,是快是慢,那就不管了,实际上,小学老师也管不了,小学一个班五六个、七八十个学生,哪能一个一个地去测量他们的口算速度。

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口算能力应当视为小学生的一基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提出一个可行的速度要求和准确度要求,这样才能测量小学生的口算水平。

对于口算,一般人思想上存在一个误区。很多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只要会口算,只要能算得准,快一点慢一点,对数学成绩的影响,似乎不大。其实,这种观点,只是一种基于推测的说汉,我可以负责地说,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其实,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具有非常大的潜能。虽说是小小年龄,但是如果按我的一套特殊的训练方法来训练,其口算速度可以提高好几倍。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提高以后,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大大增强。

有一个很简单的“口算游戏”,只要花几分钟做完这个游戏,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可美。下面是22题不进位的加法,我和三个女儿先后做了几百遍,但我们父女百做不厌,我们从中获益匪浅。不信,你也来试试。

2+3= 5+3=

7+2= 2+5=

6+2= 2+4=

1+8= 4+3=

4+5= 3+6=

4+4= 5+2=

3+3= 1+6=

4+3= 4+3=

2+1= 7+2=

4+5= 6+3=

4+4= 2+5=

这22题不进位的加法,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几乎都会做。肯定是用口算,因为无须用笔算。1982年10月,我第一次实际测量了我的二女儿陈中静的口算速度:65秒。也是这一在,我第一次测量我自己的口算速度:13秒。

女儿65秒,老子13秒,这就不是快一点和慢一点的问题,这是快几倍的问题。我当时想:

1、老子和女儿的差距在哪里?

2、老子和女儿的差距能不能缩小?

3、老子和女儿的差距能通过哪种办法来缩小?

4、老子和女儿的差距能缩小到什么程度?

5、缩小这个差距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这22题不进位的加法,如果要求在13秒钟内做完,并且要求把答案写在纸上,当然,得数要全对,

你能达到这个速度吗?每个小学生都能达到吗?如果读者有小孩,看到这里,我建议你试一下。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完成这22题不进位加法口算,需要60秒钟以上的时间,我曾测得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竟用了88秒。经过实际测量,你才知道,这个差距不是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而是相差几倍的问题。面对这一差距,很我人都会认为是年龄的差距所造成的。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喜欢拿小孩作试验,我希望以试验结果来说服自己。我当时想,能不能通过训练,让小中静的口算速度也和我一样快呢?如果能达到成人的口算速度,那么她以后做数学作业就快多了。

为了帮助小中静提高口算速度,我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在小中静做口算时,我双眼紧紧盯住小中静的笔尖。经过仔细观察,我很快发现,小孩书写阿拉伯数字的速度不快,这是影响其运算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小中静书写阿拉伯数字的速度,我采用单项训练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单项训练都是采用“玩”的方式来进行的。我和小中静比赛写阿拉伯数字,经过短短几分钟,在我的指点下,小中静书写阿拉伯数字的速度大大提高,已经很接受我的书写速度。后来,经过训练,小中静对这22题的口算速度已非常接近我的速度,我是13秒,小中静是14秒。

在数学中,10个阿拉伯数字是数学作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符,同时也是小学生发生关键错误最多的书写符号。家长和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小学生经常把6看成9,把8写成3之类的错误。初中生、高中生也不乏其人,因把算草上的256写成265而丢掉3分5分,家长们、老师们对学生的这种错误无可奈何,总是谆谆告诫这些犯这类错误的学生或小孩要慢一点,要细心一点,可是老师的教导,家长的呵斥总是没有结果,有些小学生直到中学这类错误也不见减少多少。

我个人认为,学生的这类错误通过口算训练则可以迅速得到改正。通过口算训练可以10倍、100倍地提高小学生、中学生的口算准确充,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训练非常简单,就是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小孩子书写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最好能达到每秒钟书写2个阿拉伯数字。

小中静的阿拉伯数字书写速度上来了,口算速度也上来不少,但与我的口算速度还相差不少。那天,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训练,小中静的口算速度仍只有30秒。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观察,我发现,小中静做口算地,有些题目,如出2+3=,2+2=,3+3=等,她能一曲了就立即写出得数。但是有些题目,就不是这样了,如7+2=,4+5=,3+4=等,小中静做到这些题目时,总要稍微停顿一下,停的时间长短不等。这一重要观察结果使我立即意识到,成人与小孩的口算的速度差别正在此处。这时,我的头脑中突然产生了

一个奇怪的结论:

成人是在“认”算式,小孩是在“算”算式。

于是,我开始教小中静一题一题地“认”算式。我给小中静讲,像2+3=,4+5=,7+2=这样的算式以后再遇到了,就把它当作一个特别的字来“认”,例如,2+3=以后就直接“认”作“5”,不再把2+3=当作一个算式去运算。开始,小中静不习惯认这些特别的“字”。我要求小中静在思想上把“2+3=”当作一个特别的“5”字,并且大声读作“5”。同样的,对着“4+5=”大声读“9”,这样大喊了十几分钟,小中静居然“认”会了这22题算式。

“认”当然比运算速度一下子飞跃在20秒。这使我兴奋不已,仅仅一个小时的训练,小中静的口算速度就从65秒提高到了20秒,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突破。一个星期后,我又从卫校回到家,我一提再玩一次口算,小中静高兴得不得了,由于兴趣来了,小中静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达到了14秒。没有想到提,一年后,小中静的速度竟达到12秒,大大地超过了我。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以想像,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口算速度有成人快,那么她做起数学作业来,肯定是非常轻松的事。做作业轻松,学数学当然有兴趣,对数学有了兴趣,数学成绩不会不好。寻到这个法宝后,我要求我的三个女儿都一卡一卡地“认”算式,三个女儿,个个都要过关。掌握了技巧后,认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一到周末,父女就一起“认”算式,断断续续的一年多时间内,三个女儿对120卡上的2500题都认得相当熟。其速度有的接近我的速度,有的超过了我的速度。

小学里,一个班五六十、七八十个学生,一个一个地来测量,一个一个地来指导,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只有靠家长了,但有些家长太忙,有些家长对麻将更有兴趣,我就找不出来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了。

小中静的口算速度达到成人的速度,使我进一步相信“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

小中静小时候所表现出的天赋,非常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当时的最大愿望是她将来能考上大学。完全没有想到她能出国留学。

“只生一个好”政策出台前,我已是三个女儿的爸爸,小中静1974年2月出生,出生16个月后,奶水没吃够,小中州来到了她***肚子里,截去了她念念悄忘的乳汁,身体发育不算太好,当时,农转非的政策还没有出台,1982年,小中静当时在农村一所条件很差的小学读二年级,我意识到,要抓紧时间进行训练。后来,小中静的数学成绩在班上,一直较好,与这种口算训练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我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不是把我所介绍给各位的这些卡认会了,喊熟了,小孩的数学就可以得100

分了,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我是想说,小学生如果口算达到了成人的速度,可以节省大量的学习时间,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人趣。我想,有些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不是天资问题。观念更新

观念更新,我说的是更新一个观念:“认算式”。在学校传统教育中,“2+3=”之类的一大批简单算式都是分别当作一个算式来看待,在课堂里,老师总是教学生把“2+3=”之类的一大批简单算式都当作一个算式来“运算”。我在训练我的三个女儿进行口算训练时,不是这样的。我的“创造”在于:把“2+3=”之类的一大批算式都是分别当作一个特殊的“字符”来看待,在进行口算训练的时候,问题把这些特殊的“字符”当作一个“字”来“认”,而不是去“算”。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创造”。小孩只有对算式的概念进行了突破——突破了“算算式”的概念,才会真正认识到“认”比“算”快。可以想象,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的口算速度有成人快,那么,她做起数学作业来,肯定是非常轻松的事。做作业轻松,学数学当然有兴趣。

口算训练指要(下面内容要认真阅读)

家长要根据小孩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练习内容进行训练。最好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果第一次达不到参考标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同一内容,设置了多个练习。

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指压住2+3=,然后突然放开手指,旋即又压住,让小孩来认这个“字”。小孩开始会有些不习惯认这样的“字”,告诉他这些“字”,原本是一个算式,如果当作一个“字”来认,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字”的结构有些特殊罢了。当小孩的思想转了弯以后,很快就会“认”这些“字”了。这个“认”与背加法口诀的“背”好像是一回事,但又不是一回事,通过以后的一些训练项目以后,读者会自己明白。孩子“认”会后就可以开始练习了,如果设计的表格不够用,可以自己动手画一些。

使用下面的几和表时请注意:

1.首次做比较口算训练时,让小孩做最前面的一栏20小题,记下所化时间秒数,作为原始口算速度,供日后比较分析之用。

2.随后,让小孩“认”下一栏20小题口算题,要求流畅,在认读时有哪个小题不流畅,则再认读,直至能将20小题一口气“认”下来,流畅无误。

3.接着,让小孩先作好训练准备,家长持表,发口令“开始”,小孩执笔在本书上作答,答完告“完”,家

长将自己记入比较口算训练之一的相应栏目中,作为日后比较分析的数据。

4.每做一次训练,都与达标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差距,如果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又未经训练,一般来说,一二次就达标是有困难的,掌握一门技术需要反复的训练。

5.每做一次训练,都与上一次的速度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家长应当适当地赞扬一下小孩,说“不错,有进步”,小孩这时需要鼓励,家长切不可一见自己的小孩的速度是60秒,而达标时间是12秒就急不可耐,说“真笨,怎么搞的”,如果当家长的你是这般德性,那你干不了这等需要耐心和爱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6.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以半小时为宜,如果小孩一时兴趣高还可以适当延长训练时间。

7.为了迅速达标,小孩在答题时,家长应当目不转睛地盯着小孩的答题动作,如果小孩写答数时,在哪一题下笔与答数时有稍微的停留,就说明他这题还同“认”会,还需要训练一下“认”算式,可以单“认”这些没认会的题。

8.上一次训练与下一次训练最好相隔一个星期左右,天天做这种训练容易令人生烦,要保护小孩的学习积极性,切不可伤害小孩的学习性积极性,当然,如果小孩主动要求多练,那又当别论。

9.如果一个人单独拿这些口算训练题去训练,也是可以的,但大多数小孩会觉得没趣,容易产生疲劳感,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有家长或邻居的小朋友参与的话,那可能收到你意想不到的训练效果,学习状态也可以因此而改变,那孩子就非常高兴,不易疲劳,如果家长有兴趣,让小孩为你计时,你也测一下你的速度,让子女来看看他爸妈的本领,则更能增加这种训练的乐趣,使小孩觉得与玩游戏一样有趣。这就是我说到的“玩学习”。

请家长与小孩玩任何学习游戏时都不要忘了作下记录,这种记录日后是非常有用的,这样便于日后比较,知道进步了没有,进步了,又进步了多少,你的小孩与其他的人家的孩子相比,书写技术有无差距,有差距这种差距又是多少。这种比较,很直观地让小孩子知道自己的差距,而且容易激发小孩子的兴趣,他们会很自然地产生赶超父母的想法,这样激起的兴趣,有时可以达到令人高兴的程度。

张老师建议:

1.采用此方法训练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兴趣.

2.必须要坚持,不能训练几天没什么效果就放弃.

3.在坚持训练一个月以后,欢迎各位家长将孩子的训练效果作个汇报交流。

后续:

我又认真阅读了转载的文章把一些具体而有用的部分整理了一下,家长可认真阅读阅读,会受益匪浅。昨天,我按这个方法训练了自己的孩子,果然有很好的效果,孩子口算速度提高很大,没有错题。这种方法我在班里已经给孩子们讲过了,希望我们班的每个宝贝也都能做到口算又快又准确。加油呀!

以下是整理部分:在数学中,10个阿拉伯数字是数学作业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符,同时也是小学生发生关键错误最多的书写符号。家长和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小学生经常把6看成9,把8写成3之类的错误。学生的这类错误通过口算训练则可以迅速得到改正。通过口算训练可以10倍、100倍地提高小学生、中学生的口算准确充,从而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训练非常简单,就是书写10个阿拉伯数字:0、1、2、3、4、5、6、7、8、9。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小孩子书写速度可以明显提高,最好能达到每秒钟书写2个阿拉伯数字。

成人与小孩的口算的速度差别在于:成人是在“认”算式,小孩是在“算”算式。

于是,我开始教小中静一题一题地“认”算式。我给小中静讲,像2+3=,4+5=,7+2=这样的算式以后再遇到了,就把它当作一个特别的字来“认”,例如,2+3=以后就直接

“认”作“5”,不再把2+3=当作一个算式去运算。开始,小中静不习惯认这些特别的“字”。我要求小中静在思想上把“2+3=”当作一个特别的“5”字,并且大声读作“5”。同样的,对着“4+5=”大声读“9”,这样大喊了十几分钟,小中静居然“认”会了这22题算式。

观念更新,我说的是更新一个观念:“认算式”。进行口算训练时:把“2+3=”之类的一大批算式都是分

别当作一个特殊的“字符”来看待,问题把这些特殊的“字符”当作一个“字”来“认”,而不是去“算”。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创造”。小孩只有对算式的概念进行了突破——突破了“算算式”的概念,才会真正认识到“认”比“算”快。学生的口算速度有成人快,那么,她做起数学作业来,肯定是非常轻松的事。做作业轻松,学数学当然有兴趣。

家长要根据小孩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练习内容进行训练。最好从最简单的开始。如果第一次达不到参考标准,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同一内容,设置了多个练习。

开始训练时,家长可以用手指压住2+3=,然后突然放开手指,旋即又压住,让小孩来认这个“字”。小孩开始会有些不习惯认这样的“字”,告诉他这些“字”,原本是一个算式,如果当作一个“字”来认,也是可以的,只是这个“字”的结构有些特殊罢了。当小孩的思想转了弯以后,很快就会“认”这些“字”了。这个“认”与背加法口诀的“背”好像是一回事,但又不是一回事,通过以后的一些训练项目以后,读者会自己明白。孩子“认”会后就可以开始练习了,如果设计的表格不够用,可以自己动手画一些。

建议:

1.采用此方法训练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兴趣.

2.必须要坚持,不能训练几天没什么效果就放弃.

3.在坚持训练一个月以后,欢迎各位家长将孩子的训练效果在班级邮箱中作个汇报交流。

一年级下学期口算题

(一)(二)(三)(四)(五)

9+5=3+8=2+7=13-5=11-9=

6+8=14-5=16-7=9+9=14-7=

7+6=11-3=4+8=13-8=12-3=7+9=13-6=13-5=11-4=9+5=14-5=12-3=19-7=16-9=17-3=14-8=16-7=13-8=11-4=14-7=11-6=13-9=18-9=15-7=13-6=11-2=12-5=13-7=11-5=13-4=7+6=10-9=5+9=13-9=8+5=12-8=7+6=14-3=9+8=11-7=16+3=17-2=8+2=18-9=9+9=14-9=3+5=11-5=14+4=15-8=6+3=12-8=4+10=16-9=5+7=13-8=5+11=15-6=7+2=18-8=2+8=11-7=5+4=12-9=4+11=10-9=9+4=15-5=8+10=10-7=8+9=11-8=4+9=8+5=8+8=11-4=10+2=14-9=9+7=14-7=9+10=12-6=7+4=13-5=2+13=14-6=10+5=13-3=8+6=11-2=

13-7=18-5=12-9=8+7=16-9=7+9=11-5=9+5=15-7=11-4=

2+15=18-4=5+6=6+7=8+3=

9+7=15-8=12-6=10-8=6+4=

5+6=14-6=7+6=5+7=5+8=

3+6=20-9=9+3=19-5=13-4=

15-6=13-9=16+3=4+6=18-9=

(一)(二)(三)(四)(五)

12-8=17-9=17-3=9+9=16-7=

7+6=4+9=14-3=14-5=8+5=

13-5=14-7=11-2=13-4=7+3=10-7=12-9=14-6=15-7=11-3=5+6=15-6=12+5=13-7=8+6=

7+4=14-4=13-8=13-5=9+6=

9+3=11-4=7+5=5+9=8+9=

9-5=7+7=11-2=9+7=12-8=15-9=7+9=15-8=6+7=17-8=

12-6=9-8=3+8=13-9=2+8=

6+5=7+9=8+3=7+5=9+4=9+6=16-8=9+7=15-5=10+5=10-5=9+2=5+7=16-10=6+8=3+9=16-8=14-7=4+8=8+10=15-6=13-9=16+3=4+6=18-9=9+8=15-7=12-8=17-4=15-6=13-8=13-9=6+6=12-8=17-8=10-6=13-5=12-5=13-6=19-6=9+7=15-8=12-6=10-8=6+4=5+6=14-6=7+6=5+7=5+8=3+6=20-9=9+3=19-5=13-4=17-10=13+5=2+16=5+5=14-4=2+15=18-4=5+6=6+7=6+9=11-6=13-9=18-9=15-7=13-6=11-2=12-5=13-7=11-5=13-4=7+6=10-9=5+9=13-9=8+5=15-6=13-9=16+3=4+6=18-9=

20以内进位加

(一)(二)(三)(四)(五)(六)(七)

6+5= 3+8=9+7= 4+9=7+9=6+4=8+6=

9+2=6+8=7+7=6+5=9+9=5+7=8+9= 9+1=8+6= 8+4=6+9=4+8=2+8=8+2=

5+9=6+6=4+7=7+8=5+8=3+9=3+7= 9+2=7+6=8+6=6+7=4+7=5+5=9+7=

6+7=3+7=5+9=2+9=8+8=5+7=8+9= 1+9= 4+6= 3+7= 2+8= 5+5= 9+9=5+7=

4+7=7+8=5+8=3+9= 9+2=7+6=8+6=

6+7=3+7=5+9=2+9= 3+8=9+7= 4+9=

8+6= 8+4=6+9= 6+7=3+7=5+9=2+9=

6+5= 3+8=9+7= 4+9=7+9=6+4=8+6=

9+2=6+8=7+7=6+5=9+9=5+7=8+9= 9+1=8+6= 8+4=6+9=4+8=2+8=8+2=

5+9=6+6=4+7=7+8=5+8=3+9=3+7=

9+2=7+6=8+6=6+7=4+7=5+5=9+7=

6+7=3+7=5+9=2+9=8+8=5+7=8+9= 1+9= 4+6= 3+7= 2+8= 5+5= 9+9=5+7=

4+7=7+8=5+8=3+9= 9+2=7+6=8+6=

6+7=3+7=5+9=2+9= 3+8=9+7= 4+9=

8+6= 8+4=6+9= 6+7=3+7=5+9=2+9=

6+5= 3+8=9+7= 4+9=7+9=6+4=8+6=

9+2=6+8=7+7=6+5=9+9=5+7=8+9= 9+1=8+6= 8+4=6+9=4+8=2+8=8+2=

5+9=6+6=4+7=7+8=5+8=3+9=3+7= 9+2=7+6=8+6=6+7=4+7=5+5=9+7=

6+7=3+7=5+9=2+9=8+8=5+7=8+9= 1+9= 4+6= 3+7= 2+8= 5+5= 9+9=5+7=

4+7=7+8=5+8=3+9= 9+2=7+6=8+6=

6+7=3+7=5+9=2+9= 3+8=9+7= 4+9=

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习题

年级姓名:做对了题

(一)(二)(三)(四)(五)

2+6=9-7=3+2=3+4=5+4= 3+5=7+1=9-3= 8-3= 5-4= 8-2=0+8=3+1=6+1=7+3= 10-2=7-2=6-4=9-2=10-9= 5+5=5+2=9-4=8+1=2-1= 4+6= 2+7=9-5=3+3=4-2= 10-4=1+2=5-3=0+8=10-7= 2+4=6-5=4+4=5-1=1+9= 8-4=6+0=3-3=1+5=10-5=1+1=8+1=4-1=9-3=3+6=2+6=9-7=3+2=3+4=5+4=

3+5=7+1=9-3=8-3=5-4=8-2=0+8=3+1=6+1=7+3=10-2=7-2=6-4=9-2=10-9=5+5=5+2=9-4=8+1=2-1=4+6=2+7=9-5=3+3=4-2=

10-4= 1+2= 5-3= 0+8= 10-7= 2+4=6-5=4+4=5-1=1+9=8-4=6+0=3-3=1+5=10-5=10-2=7+2=6+4=9-2=10-9=

1+1+2= 1+1+1= 3+3+3= 2+2+3= 7+2+1= 6+3+1=

10-3-5= 9-5-3= 2+2+2= 3-2+1= 2-1+1= 6+1+1=

4+2-3= 9-6+5= 9-5-2= 3+5+1= 9-3-4= 2+2-1=

3+4-2= 4+4+2= 3+3-3= 1+2+3= 2+2+6= 7-7+9=

3+5+1= 9-3-4= 2+2-1= 3+4-2= 4+4+2= 5-2+1=

1+3+4= 1+4+5= 1+5+1= 1+6+2= 1+7-2= 2+1+7=

2+3+5= 2+4+4= 3+4+1= 3+2+3= 9-3+2= 8-5+4=

8-6+4= 7-4+2= 8-3-4 = 9-4-5 = 8-3+2 = 8-4-3=

1+2-3 = 4+5-6 = 4-3+2= 5-3+6 = 3+2-4 = 8-5+3=

9-8+7= 5+4-7= 2+3+5= 10-3-4= 10-2-6= 10-8+1=

9-3-2= 9-4+1= 9-8+6= 9-4-5= 2+4+3= 8+2-1=

8-4+6= 8-8+5= 8-4-2= 7-1+3= 4+3-3= 5+3-4=

3+5-6= 7-4-3= 7+2-9= 6-4-1= 6+3-5= 6+1+3=

7-7+3= 8+0-0= 8+2-10= 9-8+1= 4+5-3= 7-6+6=

3-2+5= 5+3-2= 5+4+1= 4-3+6= 9-4-4= 9-8+4=

8-7+4= 3+7-5= 5+0+3= 9-3-5= 7+3-7= 4-4+0=

5-4+6= 6+2-7= 10-8+2 9-6-3=

6+5 3+89+7 4+97+96+48+69+26+87+76+59+95+7 8+99+16+88+46+94+82+88+25+96+64+77+8

5+83+93+79+27+68+66+7

4+75+59+76+73+75+92+98+8

一年级下学期口算题

9+5=3+8=2+7=13-5=

11-9=6-8=14-5=16-7=

9+9=14-7=7+6=11-3=

4+8=13-8=12-3=7+9=

13-6=13-5=11-4=9+5=

14-5=12-3=19-7=16-9=

17-3=14-8=16-7=13-8=

11-4=14-7=11-6=13-9=

18-9=15-7=13-6=11-2=

12-5=13-7=11-5=13-4=

7+2=10-9=5+6=13-9=

8+5=12-8=7+6=14-3=

9+8=11-7=16+3=17-2=

8+2=18-9=9+9=9-9=

3+5=11-5=14+4=10-8=

6+3=12-8=4+10=16-9=

5+5=9-8=5+11=15-1=

7+2=18-8=2+8=11-7=

5+4=12-9=4+11=10-9=

9+4=15-5=8+10=10-7=

8+9=11-8=4+9=8-5=

8+8=8-4=10+2=14-9=

9+7=14-7=9+10=18-6=

7+4=7-6=2+13=14-2=

10+5=13-3=8+6=11-2=

13-7=18-5=12-9=8+7=

16-9=7+9=11-5=9+5=15-7=11-4=12-8=17-9=17-3=9+9=16-2=7+6=4+9=14-3=9-5=8+5=

13-5=14-7=11-2=13-4=7+3=10-7=12-1=14-6=15-7=11-3=5+6=15-6=

12+5=13-7=8+6=7+4=14-4=10-10=13-5=7+6=9+3=10-0=1+5=7-6=

8+9=9-5=7+7=8-2=9+0=12-8=15-9=7+9=10-1=6+7=7-7=12-6=

9-8=3+3=8-3=2+8=7+4=6+6=8+5=6+8=

8+8=7+7=7+9=8+3=

7+5=9+4=9+6=16-8=

9+7=15-5=10+5=10-5=

3+9=6+6=14-7=4+8=

8+10=15-6=13-9=9-1=

4+6=18-9=9+8=15-7=16-1=6-6=15-6=13-8=13-9=6+6=12-10=17-8=10-6=13-9=19-1=13-6=19-6=9+7=10-8=12-6=10-8=6+4=7-3=10-6=

7+3=9-9=5+3=3+6=20-9=17-1=19-5=18-10=17-10=13+5=2+16=5+5=14-4=2+15=18-4=5+6=6+7=6+3=2+9=13-2=

5+3=10-8=6+4=4+6=

9-5=14-9=8+5=9+9=12-8=7+6=9+8=3+8=11-7=5+6=14-5=5+7=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课题实施方案 兴隆洼中心小学宝艳馨 一、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根据中国《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其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异常重要的,不同年龄不同学校都对这方面进行了加强和渗透。但在教学过程中,这些内容容易被教师忽视,一是在考试中这部分内容尚未很好体现,因此不便于教师和学生进行量化考核;二是教师和学生的着重点都在“重、难点”的基础知识上,而忽视了计算能力的提高,这反映了总体要求和具体实施上的矛盾。本课题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教学的经验与理论,我们将在国内外已有的调查,研究,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当前我校学生计算能力的实际,进一步开展讨论,力求建构符合我校教育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研究所达目标 本课题旨在分析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

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研究探索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在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口算、心算和笔算能力,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慢慢喜欢数学,对计算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综合素质。 (一)研究目标 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使学生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及整体素质。 3、经过课题研究,培养教师善于发现问题,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和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事。 4、努力寻求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形成教研组特色。 (二)研究内容 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没有熟练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

冲剌名校小升初数学考试常考题型和典型题锦集(答案及详解)

小升初重点名校考试常考题型总结 一、计算题 无论小升初还是各类数学竞赛,都会有计算题出现。计算题并不难,却很容易丢分,原因:1、数学基础薄弱。计算题也是对考生计算能力的一种考察,并非平常所说的马虎、粗心造成的。而且这种能力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甚至终身受益,这就是为什么中小学学习阶段,“逢考必有计算题”的重要原因了! 2、心态上的轻视。很多学生称做计算题为“算数”题,在心理上认为很简单,一来不认真做,二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应用题等看起来很难的题目上了。 二、行程问题 我们任意翻开一套试卷,只要是一套综合的测试,大概就会发现少则一道多则三五道的行程问题。所以行程问题不论在奥数竞赛中还是在“小升初”的升学考试中,都拥有非常显赫的地位,都是命题者偏爱的题型之一。所以很多学生甚至说,“学好了行程,就肯定能得高分”。 三、数论问题 在整个数学领域,数论被当之无愧的誉为“数学皇后”。翻开任何一本数学辅导书,数论的题型都占据了显著的位置。在小学各类数学竞赛和小升初考试中,我们系统研究发现,直接运用数论知识解题的题目分值大概占据整张试卷总分的30%左右,而在竞赛的决赛试题和小升初一类中学的分班测试题中,这一分值比例还将更高。 出题老师喜欢将数论题作为区分尖子生和普通学生的依据,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你是否可以在选拔考试中拿到满意的分数。 四、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主要考察是考生的观察能力甚至空间想象能力,有时需要添加辅助线才能完成,对培养孩子动手甚至创新能力很有帮助。 典型题: 一、简便计算: (1) 20032004 2003+20042004 20062005 ÷(2) 48 517 5.1740 5 ?+?

关于小升初数学练习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关于小升初数学练习题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做计算,我能行.(本部分考查学生的口算、解方程、简便计算能力,会解答文字题和求组合图形阴影部分面积) 1.(8分)(xx长泰县)口算: +==0.360.6=﹣=++= 小升初数学模拟考试卷及答案:3.5﹣ 3.05==0.2512=7(+)=3.27+1.83= 考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乘法;小数除法. 分析:本题根据分数与小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法则计算即可; ++可根据加法交换律计算;0.2512可将12拆分为43计算; 7(+)可根据法分配律计算. 解答:解:+=,=,0.360.6=0.6,﹣=,++=1, 2.(6分)(xx长泰县)解方程. ①9.5﹣3=5.6+7.4②:=:③1﹣60%=. 考点: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解比例. 分析:(1)先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6.5求解, (2)先根据比例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求解,

(3)先化简方程,再依据等式的性质,方程两边同时加60%x, 再同时减,最后同时除以60%求解. 解答:解:(1)9.5﹣3=5.6+7.4,(2):=:, 6.5x=13,x=, 6.5x6.5=136.5,x=, x=2;x=; (3)1﹣60%=,1﹣60%x+60%x=+60%x,1﹣=+60%x﹣, 3.(10分)(xx长泰县)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www.xkb1. ①25499②13.6﹣(2.6+0.2525%)③1200〔56(﹣)〕 ④(1.7+1.7)⑤1375+4501525. 考点: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整数的乘法及应用;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 分析:①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使计算更简便. ②先计算括号内部的,把括号内的百分数化成小数,然后再计 算括号外面的. ③中括号里面的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计算括号 外面的. ④小括号里面的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然后再计算括号 外面的. ⑤按照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解答,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解答:解:①25499,②13.6﹣(2.6+0.2525%),③1200[56(﹣)],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答案准确、计算迅速、方式灵活和运用合理的基本要求。《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 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在计算时出现错误,是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有时是“屡说无效”和“屡禁不止”的,我班学生在做作业,完成习题时都比较粗心,尤其现在五年级了,计算量相当大,可以说这册教材基本都是以计算为主。如:小数乘法、小数除法、解方程、求多边形的面积等内容。开学的那段时间,学生的作业做得差,课堂上练习完成不好,使我比较着急,那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计算准确呢?我在数学的教学中,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的。 1 从口算训练入手,利用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 口算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具备较强的口算能力。因此,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每天利用课堂三分钟时间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以卡片、PPT 课件、听算、小黑板视算等形式出示,然后任意抽一组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答,然后由我计时,看该组学生答完十道题一共用了多少时间。于是我一个星期进行一次评比,看哪组学生答对的人数最多,并且答十道题用的时间最少,哪组就为本星期的口算优胜组,并给予优胜组奖励。这样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训练,学生们的积极性相当高,口算的兴趣非常高,口算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效果非常好。 2 笔算是关键,利用每周十题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 笔算是计算的关键,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因此要通过不断反复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3 增强简算意识,提高计算的灵活性 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是学生进行简算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这五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强化估算意识 估算意识是指当主体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什么情况宜于估计而不比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从众多信息中间寻求一批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中方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我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我在教学过程有意识地渗透估算思想,让学生用估算对数学规律进行猜想,用估算法检验解题思路,用估算法检验解题结果等,将估算思想贯穿教学始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估算的意识。另一方面,让学生

小升初数学练习题(含答案)

欣知教育小升初数学练习题 一、相遇问题 1、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同时从甲、乙两站出发,相向而行,经过6小时相遇,相遇后快车继续行驶3小时后到达乙站。已知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以每小时3千米和5千米的速度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后二人继续往前走,如果甲从相遇点到达B地共行4小时,那么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一列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每小时行65千米,一列客车同时从乙城开往甲城,每小时行60千米,两列火车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相遇时两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4、兄弟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到学校,路程是1400米。哥哥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弟弟步行每分钟行80米,在行进中弟弟与刚到学校就立即返回来的哥哥相遇。从出发到相遇,弟弟走了多少米?相遇处距学校有多少米? 5、有两只蜗牛同时从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A出发(如图),分别沿着两腰爬行。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5米,另一只蜗牛每分钟行2米,8分钟后在离C点6米处的P点相遇,BP的长度是多少米? 6、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相遇时距A地120米,相遇后,他们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150米处再次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米? 7、A、B两地相距38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千米,乙每小时行11千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乙到达A地后立即返回B地,几小时后两人在途中相遇?相遇时距A地多远? 8、如图,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张在A点,小王在B点同时出发,相向行走,他们在距A点80米处的C点第一次相遇,接着又在距B点60米处的D点第二次相遇。求这个圆的周长。 9.如图,两只小爬虫从A点出发,沿长方形ABCD的边,按箭头方向爬行,在距C点32厘米的E点它们第一次相遇,在距D点16厘米的F点第二次相遇,在距A点16厘米的G点第三次相遇,求长方形的边AB的长。 10、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11、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依次分别为每分钟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丙在B地,同时相向而行,丙遇乙后10分钟和甲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米? 12、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各自继续前进,又经过3小时,甲车到达B地,这时乙车距A地还有120千米。甲、乙两车的速度各是多少?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在小学中低年级教学中,计算占相当大的比例,学生最容易出错的也是计算,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计算能力往往被很多人所忽视。我觉得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小学生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 要基础。学会计算,终身受用,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In teach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lower grade calculation, accounts for a considerabl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the most error-prone and computing, especially with the advent of the era of computer, computing capacity is often ignored by many people. I think computing capability is a basic skills essential to everyone,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calculation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of students to learn mathematics. Society, life, life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calculation, the calculation is the key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一、把好口算关著名数学家裘宗沪指出:如果你想学好数学,首先要会算,而且要算得好,心算是一种思维能力。心算好,脑子里能盘算的问题就多,随时随地都能想问题。 Famous mathematician QiuZong hu pointed out that: if you want to learn math well, first of all to calculate, and to calculate well, mental arithmetic is a kind of thinking ability. Good mental arithmetic, the brain can only problem is, anytime, anywhere can want to question. 1、培养学生的“数感” 。 数感,它同音乐的“乐感” 、美术的“美感”一样,学数学就得有“数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结合生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速训练(3年级)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提速训练心算速算简算 三年级 目录 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2.减法 3.加减法的验算 二、有余数的除法 三、多位数乘一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136

四、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2.笔算除法 五、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六、四边形 1.四边形与平行四边行 2.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4.估计 七、面积 1.面积和面积单位 2.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4.公顷、平方千米 136

136 一、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加法 例1:27+31 分析:这是一道不用进位的两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计 算的时候数位一定要对齐,从低位加向高位加起。 解答: 高招速递:计算时可以把27看30,也就变成了30+31, 结果是61,因为在刚才我们把27看多了,所以现在我们要减去3,再用61减去3就可以了。 针对练习: (1)43+24= (2)67+21= (3)50+25= (4)12+83= 2 7 + 3 1 5 8

(5)74+23= (6)54+45= (7)25+24= (8)64+32= (9)18+41= (10)71+15= (11)66+23= (12)80+19= 136

136 例2:25+66 分析:这道例题不同与前一道题的是需要向前一位进 位,也就是求25个一加上66个一是多少。 解答: 高招速递:我们可以把66看成65,与25正好能凑成 整十数,然后再加上少加的1。 针对练习: (1)33+28= (2)78+14= (3)55+17= (4)47+46= 2 5 + 61 6 9 1

(北京市)小升初数学计算题专题训练

奥数之简便运算

目录: 计算专题1 小数分数运算律的运用: 计算专题2 大数认识及运用 计算专题3 分数专题 计算专题4 列项求和 计算专题5 计算综合 计算专题6 超大数的巧算 计算专题7 利用积不变、拆数和乘法分配率巧解计算题: 计算专题8 牢记设字母代入法 计算专题9 利用 a ÷b=b a 巧解计算题: 计算专题10 利用裂项法巧解计算题 计算专题11 (递推法或补数法) 计算专题12 斜着约分更简单 计算专题13 定义新运算 计算专题14 解方程 计算专题15 等差数列 计算专题16 尾数与完全平方数 计算专题17 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计算专题18 分数的估算求值 计算专题19 简单数论 奥数专题20 周期问题

在小学计算题中有好多题型方法新颖独特,在升重点中学考试和进入中学分班考试中,多有出现,有的学生因为没见过这种题型常常得分很少或得零分,其实这种题型只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一点都不难。下面老师跟你支支招: 计算专题1小数分数运算律的运用: 【例题精选】 例题一: 4.75+9.63+(8.25-1.37)例题二: 11 3333877979066661 24 ?+? 例题三: 322 32537.96 555 ?+?例题四:36?1.09+1.2?67.3 例题五: 81.5?15.8+81.5?51.8+67.6?18.5 【练习】 1、 6.73- 89 2(3.271) 1717 +- 2、 717 13(43)0.75 13413 -+- 3. 975?0.25+ 3 9769.75 4 ?- 4、 999999×222222+333333×333334 5、 45?2.08+1.5?37.6 6、139 1371 137 138138?+?

启航教育小升初数学计算题专项训练1[2020年最新]

启航教育小升初数学专项训练(一) 一、直接写出得数。 23 25 0.8 ×0.6 = 0.9 +99×0.9 = 1 ÷ = 5 8 × 4 15 = 9 ÷ 3 7 = 80 ×0.125= 7.2 ÷8×4= 3.25 ×4= 3 7 ÷3× 1 7 = 636 +203= 0. 875×24 = 1 3 ÷2÷ 1 3 = 5 6 ÷ 2 3 = 15 ×(1 - 4 5 )= ( 5 9 - 1 6 )× 18= 1 ÷ 1 4 - 1 4 ÷1= 二、能简便计算的就简便计算。 8 15 + 2 3 - 3 4 2 3 ( + 2 15 )× 45 3060 ÷15-2.5 × 1.04 ( 4 5 + 1 4 )÷ 7 3 + 7 10 1 6 + 3 4 × 2 3 ÷ 2 ( 8 9 — 4 27 )÷ 1 27 20 ×( 4 5 + 7 10 - 3 4 ) 6 13 + 7 13 ×13 30 ÷( 3 4 — 3 8 ) 375 +450÷18×25 1 -[ 1 3 -( 1 2 - 1 3 )] 1 4 ÷( 3— 5 13 — 8 13 )

( 1 4 + 2 9 )÷ 1 36 3.6 ÷[ (1.2 +0.6) ×5] 7 15 ×( 5 7 - 3 14 ÷ 3 4 ) 3 5 × 1 9 + 2 5 ÷9 2.375 + 3 4 +5.625 + 5 4 21 5 × 1 31 + 4 5 × 21 31 5 7 + 5 6 + 2 7 + 1 6 2 19 × 8 25 + 17 25 ÷ 19 2 1 4 ×125× 1 25 ×8 7 2 4 1 4 5 1 1 1 1 1 1 (+)×-÷【—(+)】(+)÷(-) 5 5 9 4 9 6 6 3 3 4 2 3 24×[ 2 3 ÷ (1 - 14 15 )] 75%×[(100% - 2 5 17 24 )×25%] 5 3 × 4 17 +5 24 ÷4 9 4 5 ÷( 9 25 + 21 7 × 15 ) 12 × ( 3 4 -50% + 5 6 )17 × [ 3 8 +( 5 4 - 5 6 )]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计算能力训练 全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计算能力训练 (一) 一、直接写得数 4 36 1? = 4 13 1- = 3-0.51= 137 1÷= 0.53×101= 0.12 = 3- 5 1= 2.4+1.2-2.4+1.2= 二、填空 1、 5 4小时=( )分 100毫升=( )立方分米 4 3立方米=( )立方分米 30分=( )小时 3 2小时的一半是( ) ( )的 3 1是 3 1米 2 1米是( )米的 5 3 6米的32 和8米的()() 相等 ( )比50千克多51 比50千克多51千克是( ) 2、 3 7×( )=( )× 5 4=4÷( )= 7 8× 8 7=( )% 3、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边长是 6.28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 ),高是( ) 4、一个长为3厘米,宽为2厘米的长方形,以宽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体积是( ). 5、圆柱的高不变,底面半径扩大3倍,体积扩大( )倍。 三、求未知数x 3 2x÷6= 21x 4.6=0.2 3:4= x 5 四、脱式计算 75%× 71+ 4 1÷7 5-?? ? ??+÷103143 76 15+5÷?? ? ??-4183 6030÷15-2.5×72 小学计算能力训练(二) 一、直接写得数 3+3%= 18÷6%= 1-26.4%= 0.625+8 1 =

0.25×7.6×4= 1-0.01= 6 51 1 - = 2 1 511 3 2 5?÷ ? = 二、填空: 小数 1、()() =1:4=2:( )=6÷( )=( )=( )% 2、 ( )的 5 4是20千克 41 比5 1 多( )% 10千克比( )千克多25% 30千克比40千克少( )% 3、如果y= 3 x ,x 和y 成( )比例,y= x 3 ,x 和y 成( )比例。 4、如果3 2 a=b(a 、b ≠0),那么a:b =( ):( ) 5、在比例尺为4:1的图上,8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 )厘米。 6、用1,2,6和x 四个数组成比例,x 最小是( ),最大是( ) 7、一种糖水,糖占10%,糖与水的重量比是( ) 三、求未知数x x -20%x =4 2x ÷31 =4 3 x: 4 1=12: 6 1 四、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65 7 55 67 2? + ÷ 5 1232 3 2+÷- 9.0%908.171092.81+?+? 13 1 )163939(?+ 小学计算能力训练(三) 一、直接写得数 3 27 4÷ = 057 ?= 8 3275 5 3?? = 903 2?= 2 154+= 9 10453 2÷?= 二、填空 1、52 时=( )分 40 3 公顷=( )平方米 5.07立方米=( )升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300道计算题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300道计算题 88+56+12 178+350+22 56+208+144 (2.3+5.6)+4.7 286+54+46+4 166×167 166 5.82+4.56+5.44 25×37×0.4 75×0.39×4 6.5×11×4 125×39×16 0.8 ×37×1.25 43×15×6 41×35×2 11 35 36

136×4.06+4.06×64 7.02×123+877×7.02 34.68425?+? 11164.53411112?+? 5129 24514343?+? 102×5.6-5.6×2 471×0.25-0.25×71 43×126-86×13 101×99-897 5200÷4÷2.5 333833 3.7544?-+? 555 13.75 2.75888?-?-

4.58-0.45—0.55 23.4-4.56- 5.44 6.47-4.57-1.43 4500÷0.4÷75 16800÷8÷1.25 48000÷0.8÷125 313275÷? 71259214÷? 51765311÷)(- 83533585?÷+ )61 8 1(48+? 20 93 5 4÷÷ )21 10 7 5 (103 -?

3.2×1.25×0.25 5.8×[1÷(2.1-2.09)] 3150 ×101- 31 50 42÷(12 +23 ) 34 ×78 +18 ×75% (78 -516 )×(59 +2 3 ) 2.3×1.5+4.5÷0.75 61+72÷73 (1+31)÷(1-31 ) 53÷[117×(52+31)] (511-872)÷291 +22÷51 361-99 0.7+3.8+4.2+9.3 53×41+53×43

小升初数学复习-百分数利润折扣问题(含练习题及答案)

(二) 主要内容: 应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利息、折扣问题 学习目标: 1、了解储蓄的含义。 2、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 3、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 4、进一步掌握折扣的有关知识及计算方法。 5、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考点分析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取款时银行除还给本金外,另外付给的钱叫做利息,利息 占本金的百分率叫做利率。 2、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3、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4、商品现价 = 商品原价×折数。 四、典型例题 例1、(解决税前利息)李明把500元钱按三年期整存整取存入银行,到期后应得利息多少元? 分析与解:根据储蓄年利率表,三年定期年利率5.22%。 税前应得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 500× 5.22%× 3 = 78.3(元) 答:到期后应得利息78.3元。 例2、(解决税后利息) 根据国家税法规定,个人在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要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例1 中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多少元? 分析与解:从应得利息中扣除利息税剩下的就是实得利息。 税后实得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1 - 5%) 500 × 5.22%× 3 = 78.3(元)……应得利息 78.3 × 5% = 3.915(元)……利息税 78.3 – 3.915 = 74.385 ≈ 74.39(元)……实得利息 或者 500 × 5.22%× 3 ×(1 - 5%) = 74.385(元)≈ 74.39(元)答:纳税后李明实得利息74.39元。 例3、方明将1500元存入银行,定期二年,年利率是4.50%。两年后方明取款时要按5%缴纳利息税,到期后方明实得利息多少元?

人教版小学 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10以内的加减法 0+1=0+2=0+3=0+4=0+5=0+6= 0+7=0+8= 0+9= 0+0=1+2=1+1=1+3=1+4=1+5=1+6=1+7=1+8=1+9=2+1=2+2=2+3=2+4=2+5=2+6=2+7=2+8=3+1=3+2=3+3=3+4=3+5=3+6=3+7=4+1=4+2=4+3=4+4=4+5=4+6=5+1=5+2=5+3=5+4=5+5=6+1=6+2=6+3=6+4=7+1=7+2=7+3=8+1=8+2=10-9= 9-1=9-2=9-3=9-4=9-5=9-6=9-7=9-8=9-9=8-1=8-2=8-3=8-4=8-5=8-6=8-7=8-8=7-1=7-2=7-3=7-4=7-5=7-6=7-7=6-1=6-2=6-3=6-4=6-5=6-6=5-1=5-2=5-3=5-4=5-5=4-1=4-2=4-3=4-4=3-1=3-2=3-3=2-1=2-2=1-1=9-0=8-0=7-0=6-0=5-0=4-0=3-0=2-0=10-6=10-8=10-1=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9+2=9+3=9+4=9+5=9+6=9+7=9+8=9+9= 8+3=8+4=8+5=8+6=8+7=8+8=8+9=7+4=7+5=7+6=7+7=7+8=7+9=6+5=6+6=6+7= 6+8=6+9=5+6=5+7=5+8=5+9=4+7=4+8= 4+9=3+8=3+9= 2+9=11-2=11-3=11-4= 11-5= 11-6=11-7= 11-8=11-9= 12-3=12-4= 12-5=12-6=12-7=12-8=12-9= 13-4=13-5= 13-7=13-8=13-9=14-5=14-6=14-7= 14-8= 14-9=15-6=15-7=15-8=15-9=16-7=16-8= 16-9=17-8=17-9=18-9= 10以上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1=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4+1= 14+2= 14+3= 14+5= 14+6= 15+1= 15+2= 15+3= 15+4= 15+5=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18+1= 18+2= 19+1= 20+0= 3+14=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6-1= 16-2=

六年级小升初数学计算题汇编

1.口算。(4分)0.105×100= 1993+1994= 603×39≈ 4950÷51= 1-31+32= 7×8×(71+81)= 1-54÷54= 98÷7 2×0= 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6分) 57.5-4.25-15.75 125×32 75×16.31-2.31÷5 7 3.脱式计算。(9分) 6760÷13+17×25 4.82-5.2÷0.8×0.6 4.解方程(或比例)。(6分) 3.2x-4×3=52 x ∶1.2=3∶4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①1÷51= ② 10.8-3.9+4.1= ③ 12-15 2= ④ 7 2+7 5×4 1= ⑤ 1÷0.02= 2、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写出主要简算步骤)(12分) ①(31+41)×24 ②1080-63.58-36.42 ③(85+41)÷(32-2 1) ④ 9 4×[43-( 16 7 -41)] ⑤54+54÷32×95

⑥ 9.05×37+64×9.05-9.05 3、求未知数X 。(8分) ①5X -5×7=40 ②12-5X =6.5 ③2 1∶5 1=4 1∶X ④3 2X -5 1X = 5 2 1、 用简便的方法计算。(10’) 498÷[89-(81 +73)] (53-3 1)×15 1.3-3.79+9.7-6.21 8×0.4×1 2.5×2.5 解方程。(6’) 80-4x=56 21 x +32x=6 5 12x +7×30%=14.7 脱式计算.。(12’) 68×35-408÷24 47.5-(0.6+6.4÷0.32) 181+21÷4-43 54÷(65×53)-12 1 1.直接写出得数。5分

2019小升初数学重点题型训练6-计算题(二)-人教新课标(2014秋)(含答案)

2019小升初数学重点题型训练6 计算题(二)(原卷) 系列一 1. 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1)9999×2222+3333×3334 (2)-1.64 -0.36+4.3232 +148.68 1.1 ÷198×75.4 (3)()?? ??????? ??83-+99973 ×56÷111 (4) 100 ×…8×6×4×22982 + +62+42+ 2. 求未知数。 (1)x :1.2=3:4 (2)8(x -2)=2(x +7) 系列二

1. 直接写出得数。 8×0.125= 34×47+37= 2.5×4+9.1= 38×4 3 = 13×12+56 = 0.7×17+0.9= 3×23×0.5+9= 72×47×1 4= 2. 简便运算。 (1)67 15×2.5-212 ×4715 (2)725+457+23 5 (3)(12 +13 +14 )×12 (4)711 ×41419 +5519 ÷147 +7 11 (5)19.82-6.57-3.43 (6)4.6×3.7+54×0.37 3. 列式计算。

(1)4 29 乘以413 与111 12 的差,积是多少? (2)某数的14 加上2.5与它的1 4 相等,求某数。 (3)一个数的3倍比45的3 5 多3,求这个数。 (4)8个25相加的和去除5.3的4倍,结果是多少? 系列三 1. 直接写得数。 2.6×0.4= 0.25×4= 0.26+1.64= 1.25÷0.5= 125%×8= 3.5×200= 75÷0.15= 15 ÷1 25 = 7 9 ×910 = 30÷130 = 97 ×35%= 25÷15 = 0.1÷10%= a-25 a= (7÷7 7 )×8= 0.98-0.49=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论文完整版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 算能力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摘要]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但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常出现差错,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就会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兴趣习惯算理能力 [正文]计算是小学数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生的计算能力强弱与否,直接关系到他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主要表现在计算得是否正确、迅速和灵活,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又对、又快、又巧”。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形式多样,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用游戏、竞赛等

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 (2)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3)家、校结合的教育才真正是走向了成功教育。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子女有较快的反应能力,在饭前、饭后闲谈的时间中,抽出几分种的时间,与孩子对答式的口算练习,再配合适当的奖励,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全方位引导,合理训练。 1、全方位引导。 (1)让学生充分地“说”,把操作和语言结合起来。改变过去计算教学就是学生“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说”,说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与适当的指导,交给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同时,重视师生演示操作作用,并把操作与语言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授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充分地”说”的同时,边动手,边思考,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2)提倡估算,让学生的直观思维活跃起来,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合理训练 (1)口算天天练。每天利用5分钟加强学生的口算训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

2020年民办学校初一招生小升初数学考试真题(含答案)

2020年民办学校初一招生数学考试真题 一、 计算题(共4小题,每题5分) (1) 21-61-121-201-301-421-561 (2)【1.25+(141÷32-2.5÷331)】÷25% (3)23-65+127-209+3011-4213 (4)8171×87+7161×76+6151×65+5141×54+4131×41+3121×3 2 二、 应用题(共8小题,每题10分) 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要6小时完成,甲乙合做要4小时完成,甲做完2小时后,两人合做,还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2.一条宽阔的大河有A.B 两个码头,一般轮船从A 去B 要用4.5小时,回来用 3.5小时,如果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那么轮船的速度是多少?

3.如图,ABCD是长为8,宽为6的长方形E.F分别是AD.BC的中点,P为长方形内任一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E A C P B D 4.某校1.2两班图书馆分别有图书361本和320本,如果要使1班的图书是2班的两倍还多15本,那么需从2班调多少本到1班? 5.一些完全的相同的正方体摞在一起,从前面看如图(1)所示,从左侧看如图(2)所示,那么这些正方体的个数是几个?摞法有几种?访画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示意图。 6.14名乒乓球运动员进行男子单打比赛,先是进行淘汰赛,获胜利的运动员进行循环赛,每两人都要赛一声,决出冠.亚军,整个比赛(包括淘汰赛和循环赛)共要进行多少场?

7.甲.乙.丙三人制作工艺品,花束和花甁(一支花束和一个花瓶配成一套)若甲每小时能制作10支花束或11个花瓶;乙每小时能制作11支花束或12个花瓶;丙每小时制作12支花束或13个花瓶,若他们共同工作23小时,则最多可以制作出多少套?请说出你的方案及理由。 8.为庆祝儿童节,电影院放映《喜洋洋与灰太狼》,今天票价打6折,昨天不打折,统计收入后,发现今天卖票的收入后,发现今天卖票的收入与昨天卖票的收入相同,那么今天的观众比昨天的观众啬了的百分数是多少?(所填答案保留两个小数)。 郑州枫杨外国语2010年小升初数学考试真题参考答案 一、计算题 1. 原式=1 2 -( 1 2 — 1 3 )—( 1 3 - 1 4 )—( 1 4 — 1 5 )—( 1 5 — 1 6 )-( 1 6 - 1 7 )-( 1 7 - 1 8 ) =1 2 - 1 2 + 1 3 — 1 3 + 1 4 — 1 4 + 1 5 — 1 5 + 1 6 - 1 6 + 1 7 - 1 7 + 1 8 = 1 8 2. 11 2 3. 6 7 4. 原式=808 7 × 7 8 +70 7 6 × 6 7 +60 6 5 × 5 6 +50 5 4 × 4 5 +40 4 3 × 3 4 +30 3 2 × 2 3 =80+1+70+1+60+1+50+1+40+1+30+1 =326 二、应用题 1.(1-1 6 ×2)÷ 1 4 = 8 3

小升初数学计算题题型总结

小升初计算题类型全归纳 1、涉及分数、百分数、小数互化的计算题。方法:注意乘法分配律逆应用的灵活运用,带化假、除变乘、分、小互化。 例题 :斜着约分更简单 (1+21)×(1+31)(1+41)×……×(1+991)(1+100 1) (1-21)×(1-31)(1-41)×……×(1-991)(1-100 1) 例题:2010÷2012 1201120102010 +,方法:先将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对分子提出2010,除以变乘它的倒数。切勿乱用所谓的除法分配律。 例题:15 439999542999541995499549+++++,对每个加数用“凑整法”。 2、用积不变性质解计算题。

例题:211994×79+790×25 6+244.9,技巧:将244.9变成79×3.1 3、分组求和计算题。方法:整数一类,分数一类。注意:正确求出组数、等差数列求和、裂项相消(拆项时注意系数) 例题:计算12-22+32-42+52-62+……+20032-20042+20052 999.3-998.2+997.3-996.2+……+3.3-2.2+1.3-0.2 2005×2004-2004×2003+2003×2002-2002×2001+……+3×2-2×1 4、代换法计算题。 例题:(2+20101......413121++++)×(2011 1......413121++++)-(2+2011 1......413121++++)×(20101......413121++++) 方法:先设最短的括号为A ,找出(几+A ),再设B ,找出(几+B ) 5、变形约分法。 例题:1 -19971996199719951996??+,技巧:看乘法算式,都有1997,变有减法的一方,另一方不变,作恒等变形,将1996变成1995+1。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怎样才能讲清算理呢?一定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原则。比如在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加法题,让学生先自己计算,再问学生:“通过计算这个题,你能初步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这时,学生的叙述可能是不完整的)。再出示减法计算。通过计算以上两个题,你能概括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吗?在这个基础上再出示结语: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搞清了算理,又使学生掌握了法则,为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打下了基础。 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已掌握了计算法则,就不要过多纠缠算理了。 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在讲解运算顺序时,应防止学生出现下列问题: 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9=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或36-135÷9 =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 =21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第二,分数四则运算中,脱式计算时,有的出现过烦的现象。计算时,可向学生指出:在一般情况下,分数加减法只要有通分过程,乘除法有颠倒相乘、约分过程,按顺序写出每步运算的得数即可。 第三,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如,3.5+1.5-3.5+1.5(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