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应用现状与展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9

中国信用卡 2009.3一、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概述

1.个人信用评分的现实意义

(1)个人信用评分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方法。在欧美发达国家,信用评分专业公司根据银行的业务需要开发不同的信用评分模型。因为每一家银行的业务经营存在差异,从目标客户的选择到客户服务水平都可能有所不同,这使得各个银行开发模型所依赖的数据不同。实践证明,个人信用风险的管理有三个突破,每个突破都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利润增长。这三个突破是信用评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决策优化。

(2)缺少个人信用评分技术是制约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还不完善,银行在无法全面掌握贷款人信用的情况下不敢承担太大风险。因此,个人信贷不能用企业贷款的方法来进行风险管理,只能靠收集数据,运用数量分析方法(信用评分模型)进行消费信贷的风险评估。

2.个人信用评分的原理

个人信用评分是建立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运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找出可能影响消费者未来信用风险和价值的各种因素,并配以不同权重,进而建立特定的数学模型,并借助计算机技术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即数理统计+模型+计算机+文化内涵)。个人信用评分以一个分数区间来反映个人的信用状况,一般界定为分数越高风险越低或信用越好。

二、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1.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现状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组织建成了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到2007年底,该数据库分别为全国13 7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现在贷款买房买车,或者是申请信用卡,商业银行都会查看申请人的信用档案,了解申请人的信用记录。个人信用数据库已经为各金融机构累计提供了超过1亿人次的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而这一数据是逐渐累积起来的。2007年最后一个月,个人信用数据库平均日查询量为30多万笔,其中最高一天近60万笔。但总体而言,由于我国个人信用数据的收集汇总才刚刚开始,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还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缺乏与个人信用评估相关的资料。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基本实现全国联网,但这只是各商业银行历史信用数据的汇集,没有包含工商、税务、法院、保险等信息,不能保障信用数据的完整性。

二是缺乏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综合有效评价。我国的个人信用管理起步比较晚,目前还处在个人信用信息的汇总阶段,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缺乏对评估指标及其权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三是缺乏专业的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是银行主导型,中国人民银行在建立健全信用评

个人信用评分系统是一套定量评估个人信用风险的应用系统,它通过对个人客户信息进行量化而计算得出信用分值,以反映个人客户的信用状况。一般而言,信用分数越高的客户信用风险越低,信用分数越低的客户信用风险越高。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广泛应用于个人信贷、信用卡、保险理赔等金融业务中,为信用政策的制定、分析、评估和优化提供量化支持。

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应用现状与展望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业管理部 尤晓明

Personal Finance

个人金融

60中国信用卡

2009.3

估体系中起主要作用,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由其牵头开发和管理,这制约了个人信用评估机构的发展以及对信用数据的深度挖掘。

四是缺乏专业的个人信用研究人员。由于个人信用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很多信用研究人员将注意力放在企业信用的研究上,忽略了对个人信用的深入研究。

3.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分析

从宏观层面上看,一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制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环境不健全;二是我国的征信法规制度不完备,征信体制建设主体不明确;三是政府在征信体系中的角色有待研究。

从微观层面分析,一是居民个人信用观念淡薄;二是客观可靠的个人信用资料不足;三是信用立法工作滞后;四是信用界定技术手段落后。

三、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调研分析

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南京营管部开展了对南京市各家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调研工作,分别赴中国银行

江苏省分行、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营业部、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民生银行南京分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等八家商业银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深入了解个人信用评分应用工作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南京市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信用评分过程经历了手工评定和个贷系统自动评定两个阶段。早期由客户经理根据客户实际情况,依据评定标准填写每项指标得分,最后依据总分评定客户的信用等级。个人贷款系统上线后,只需在系统中录入客户的相关情况,就会自动评出客户的信用等级。

目前在南京地区19家商业银行中,已使用个人信用评分系统的有11家,占比为58%。未使用的7家都有各自的个人信用评分标准。南京邮政储蓄尚未开展发放个人贷款的业务。

截至2008年8月底南京地区部分商业银行发放个人贷款情况见表1。

调研中发现,南京地区一些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个人贷

表1 南京地区部分商业银行发放个人贷款情况

61

中国信用卡 2009.3款信用评分系统使用普遍比国有商业银行超前。如民生银行2001年制定了个人信用评级办法,2003年上线使用,目前已累计有8000多户,贷款余额33.8亿元。交通银行2006年建成个贷管理系统,模型由总行建立,南京市区累计达2万多户,贷款余额56.3亿元。华夏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最低为0.09%。农信社的不良贷款占比最高为9.66%。

四、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在银行业应用之展望

1.保障个人信用评估相关资料的详实性

个人信用评估资料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个人基本资料,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年龄、性别、职业、职务、收入和财产状况、住房情况、家庭成员、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通讯方式、抵押担保情况等信息;二是经济信用资料,主要是个人与银行发生的相关交易信息资料,包括银行存款、银行卡、消费信贷、个人外汇买卖等业务信息以及有关业务中的信用历史记录等;三是个人的社会信息及特别记录,包括纳税、保险、与其他银行的经济交易及纠纷、法律诉讼等信息资料。

个人客户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存储的信息主要是由各商业银行及与个人信用服务有关的部门提供的。各商业银行及相关部门在初始阶段对客户信息的审查方式、审查手段以及审查深度等把握不一,不能保证所有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建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通过直接征信的方式验证存量信息的真实性,依之更新数据库;对增量信息则通过直接与相关职能管理部门查证的方式提供给征信者,保证个人信用评估相关资料的详实性。

2.扩大个人征信系统信息的涵盖面

随着商业银行以征信为基础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业务流程的逐步建立,征信内容涵盖的行业信息偏少、正向信息采集不足等问题日渐突出,建议将公积金贷款信息、个人纳税信息、公用事业信息纳入个人征信系统,进一步扩大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涵盖面,充实征信范围和内容。在实际操作中,只需查证一次就基本满足风险控制要求,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查证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完善的金融服务,同时减少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3.设定统一的个人信用评分标准

设计统一的个人信用评分标准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个人信用评估的重点,个人信用评分和企业信用评分一样,其目的主要是分析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二是结合个人信用评估的特点,建立严谨的个人信用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个人信用评分的关键在于评估指标的选取及其权重的设定,根据个人信用评分的重点,个人信用评分指标体系的设立可以包括信誉指标和价值指标两大类;三是借鉴企业信用评分经验,选择科学的评分方法。

4.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个人信用评级体系运用信用调查机构和消费者提供的个人信用资料,以个人支付能力和信用记录为核心,建立一套量化指标,设定相应的权重和分值,以定性判断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定个人信用等级,根据信用评分结果分为不同的信用档次。银行可据此决定是否贷款、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利率以及还款方式等,提高消费信贷决策的效率、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简化消费者实现信用消费的过程和手续,使信用消费成为更便捷、更易普及的消费方式。

5.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为着重点,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评估制度

国家应尽快制定与个人信用评分体系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来解决以下问题:一是明确个人隐私与公共信息的区分标准;二是规范个人信用信息和个人财产信息的取得;三是规范个人信用信息的合法使用;四是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移交、个人信用档案的管理、个人信用等级的评定使用作出明确的界定;五是明确个人信用评估工作的主管部门和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六是规范个人信用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格认可。这样才能做到个人信用评估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