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专题练习:化学平衡的移动 含解析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化学平衡的移动 含解析
高中化学专题练习:化学平衡的移动 含解析

课时3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B.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都等于0

C.平衡状态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因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已经不再改变

D.化学平衡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虽v(正)=v(逆),但均不为0,是动态平衡,B、C错;通过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D错.

答案 A

2.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1

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

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

解析结合该反应的特点,提高反应速率的措施有升高温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提高NO的转化率(平衡正方向移动)的措施有降低温度、增大压强.

答案 B

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

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C.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平衡正向移动

解析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由于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

动,A 项错误;该反应是反应后气体分子总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C 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同等程度地增大正、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平衡不移动,D 项错误. 答案 B

4.(合肥一检)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g)N 2O 4(g).当下列所给有

关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混合气体的密度

C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c (N 2O 4)

c 2(NO 2)

解析 该反应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气体物质的质量不变,密度始终保持不变,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B 项符合题意;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压强减小,当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 项不符合题意;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不变,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 项,不符合题意;c (N 2O 4)c 2(NO 2)=Q c ,Q c 表示浓度

商,当浓度商保持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 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5.汽车净化的主要原理为2NO(g)+2CO(g)――→催化剂

2CO 2(g)+N 2(g) ΔH <0.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说明反应在进行到t 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解析由于是绝热,恒容密闭体系,随着反应的进行,体系的温度升高,K不断减小,当K不变时,即温度保持不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 B

6.CO和NO都是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它们之间能缓慢地发生如下反应:2NO(g)+2CO(g)N2(g)+2CO2(g)

ΔH<0,现利用此反应,拟设计一种环保装置,用来消除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下列设计方案可以提高尾气处理效率的是()

①选用适当的催化剂②提高装置温度③降低装置的压强④装置中放入碱石灰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①选用适当催化剂虽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但能加快反应速率,正确;②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错误;③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因此降低压强,能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错误;④装置中放入碱石灰能吸收CO2,使CO2的浓度降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确.

答案 C

7.如图所示,三个烧瓶中分别充满NO2气体并分别放置在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1)中加入CaO,在(2)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在(3)中加入NH4Cl晶体,发现(1)中红棕色变深,(3)中红棕色变浅.

[已知反应2NO2(红棕色)N2O4(无色)]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NO2N2O4是放热反应

B.NH4Cl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C.烧瓶(1)中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D.烧瓶(3)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解析加CaO的烧杯(1)中温度升高,(1)中红棕色变深,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3)中红棕色变浅,说明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压强减小,加NH4Cl晶体的

烧杯(3)中温度降低,由此可说明2NO2N2O4是放热反应,NH4Cl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答案 A

8.相同温度下,有相同容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 g N2和1 g H2,乙容器中充入2 g N2和2 g H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后N2的浓度:乙>甲

C.H2的转化率:乙>甲

D.平衡混合气中H2的体积分数:乙>甲

解析容器中发生的反应为N2(g)+3H2(g)2NH3(g).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充入不同量的反应物,乙容器中压强大,化学反应速率:乙>甲,A正确;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平衡时乙容器中N2的浓度应大于甲容器,但会小于甲容器中N2浓度的2倍,B正确;乙容器中压强较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H2的转化率:乙>甲,C正确;平衡混合气中H2的体积分数:乙<甲,D错误.

答案 D

9.(2016·龙岩模拟)利用下列反应可以将粗镍转化为纯度达99.9%的高纯镍.

反应一:Ni(粗,s)+4CO(g)50~80 ℃

Ni(CO)4(g) ΔH<0

反应二:Ni(CO)4(g)180~200 ℃

Ni(纯,s)+4CO(g) ΔH>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反应一,适当增大压强,有利于Ni(CO)4的生成

B.提纯过程中,CO气体可循环使用

C.升高温度,反应一的反应速率减小,反应二的反应速率增大

D.对于反应二,在180~200 ℃,温度越高,Ni(CO)4(g)的转化率越高

解析反应一的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右移,有利于Ni(CO)4的生成,A正确;反应一以CO为原料,反应二产生CO,故其可以循环使用,B正确;升高温度,反应一和反应二的反应速率都增大,C不正确;反应二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在180~200 ℃,温度越高,反应进行程度越大,Ni(CO)4(g)的转化率越高,D正确.

答案 C

10.恒温恒压下,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2,又达到平衡时,N2O4的体积分数()

A.不变B.增大

C.减小D.无法判断

解析恒温恒压下,平衡后充入NO2,由于反应物仅有一种,所以新平衡与原平衡是等效平衡,N2O4的体积分数不变.

答案 A

11.(2016·烟台检测)在恒温、恒容下,有反应2A(g)+2B(g)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 mol·L-1;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 -1和6 mol·L-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等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

B.达到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等于途径Ⅱ所得混合气体的压强

C.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D.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不相同

解析反应2A(g)+2B(g)C(g)+3D(g)可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压强对平衡移动没有影响,当满足Ⅱ所加物质完全转化为A、B时,与Ⅰ物质的量比值相等.Ⅱ途径达到平衡时浓度大,压强大,反应速率应较大,A错误;Ⅱ途径达到平衡时浓度大,压强大,反应速率应较大,故B错误;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相同平衡状态,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C 正确;两种途径平衡状态相同,各物质的含量相同,则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D错误.

答案 C

12.(益阳市三模)已知:CO(g)+H2O(g)CO2(g)+H2(g)ΔH=-41 kJ·mol-1.相同温度下,在体积相同的两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发生反应.

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编号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达平衡过程体系的

能量变化

CO H2O CO2H2O

① 1 4 0 0 放出热量:32.8 kJ

②0 0 1 4 热量变化:Q

下列说法中

A.容器①中反应达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

B.容器①中CO的转化率等于容器②中CO2的转化率

C.容器①中CO反应速率等于H2O的反应速率

D.平衡时,两容器中CO2的浓度相等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知,当消耗1 mol CO时放出的热量为41 kJ,当放出的热量为32.8 kJ时,消耗0.8 mol CO,其转化率为80%,A正确;容器①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

0.8×0.8÷(0.2×3.2)=1,设容器②中反应达到平衡时消耗x mol CO2,则K2=x2/(1-x)(4-x)=

1/K1,解得x=0.8,此时CO2的转化率为80%,B正确;由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知C正确;因平衡时容器①中CO2为0.8 mol,容器②中为0.2 mol,D错误.

答案 D

二、填空题

13.(大连双基测试)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H2O(g)CO2(g)+H2(g)ΔH<0,该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如下数据.

实验序号温度(℃)

初始CO浓

度(mol·L-1)

初始H2O浓

度(mol·L-1)

CO的平衡

转化率

1 110 1 1 50%

2 100 1 1 x

3 110 0.8 y60%

(1)实验12

系中,再加入0.5 mol CO和0.5 mol H2,平衡将________移动(“向左”、“向右”、“不”或“无法确定”).

(2)实验2中,x的值________(填序号).

A.等于50% B.大于50%

C.小于50% D.无法确定

(3)实验3中的y值为________.

(4)在100 ℃条件下,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压强不再变化

B.生成H2O的速率和消耗H2速率相等时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H2的质量不再变化

解析(1)根据反应速率的公式可得v(CO)=1 mol·L-1×50%/10 h=0.05 mol·L-1·h-1,再根据速率比等于系数比,v(H2)=v(CO)=0.05 mol·L-1·h-1.在该平衡体系中同时改变了反应物的生成物浓度,并且变化量一致,则Q c=K,故平衡不移动.(2)从题给信息可知,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故CO的平衡转化率增大,所以选B.(3)通过反应1可知

在110 ℃时,该反应的K=c(CO2)·c(H2)

c(CO)·c(H2O)

=1,温度一定,K一定,在反应3中,K=

0.48×0.48

0.32×(y-0.48)

=1,求得y=1.2.(4)反应前后压强始终不变,A错误;生成H2O的速率和消耗H2的速率为同一反应方向,B错误;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C错误;H2的质量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

平衡,D正确.

答案(1)0.05不(2)B(3)1.2(4)D

14.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化学反应有重要意义.

(1)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混合体系中SO3的百分

含量和温度的关系如图1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①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上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

“不”)移动.

②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v

正________(填“>”“<”或“=”)v

.

(2)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N2(g)+3H2(g)2NH3(g)ΔH<0,应用此法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不高.

①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措施是________(填编号). A.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及时分离出氨气

D.充入氮气,增大氮气的浓度(保持容器体积不变)

②若在某温度下,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合成氨的反应,图2表示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H2表示0~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从第11 min起,压缩容器的体积为1 L,则n(N2)的变化曲线为________(填编号).

解析(1)①恒压条件下向题述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则反应器的体积会增大,各物质的浓度会减小,平衡会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向左)移动.②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没有达到平衡,需要反应向右进行,增加SO3的量,所以v正>v逆.(2)①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分离出氨气,平衡虽然正向移动,但反应速率减小;充入氮气,平衡正向移动且反应速率增大.②0~10 min时,N2从0.6 mol减少到0.2 mol,变化量为0.4 mol,则H2的变化量为1.2 mol,v(H2)=1.2 mol÷2 L÷10 min=0.06 mol·L-1·min-1.平衡时压缩容器的体积,气体的压强增大,平衡正向移动,N2的物质的量在原有基础上减小,图线d符合题意. 答案(1)①向左②>(2)①D②0.06 mol·L-1·min-1d

15.工业生产硝酸铵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N2(g)+3H2(g)2NH3(g) ΔH=-92.4 kJ· mol-1.

①在500 ℃、2.02×107 Pa和铁催化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92.4 kJ.

②为提高H2的转化率,实际生产中宜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填字母).

A.降低温度

B.最适合催化剂活性的适当高温

C.适当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E.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

F.及时移出氨

(2)该流程中铂—铑合金网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

①已知铂—铑合金网未预热也会发热,则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解析(1)①合成氨反应属于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该条件下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92.4 kJ.②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但反应速率降低,不适宜实际生产;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适当增大压强既加快反应速率又使平衡正向移动;循环利用和不断补充氮气既加快反应速率又使平衡正向移动;及时移出氨减小了生成物浓度,使得平衡正向移动.(2)②因为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H2O的含量减少,D错误;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同时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NO的产率减小,NH3的转化率减小,A、C正确;催化剂对平衡没有影响,但能加快反应速率,使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B正确.

答案(1)①小于②CEF

(2)①减小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K会减小②ABC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案(绝对经典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 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价值观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芳香烃指的是含有苯环的烃,其中的一个特例是苯及苯的同系物,苯的同系物是指有一个苯环,环上侧链全为烷烃基的芳香烃。除此之外,我们常见的芳香烃还有一类是通过两个或多个苯环的合并而形成的芳香烃叫做稠环芳香烃。 [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可以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这种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官能团,下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官能团。

高一化学化学平衡的移动练习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选择题 1.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2.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2A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3.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O2(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18O2气体,重新达平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 SO2、O2、SO3中18O的含量均增加 C.SO2、O2的转化率均增大 D.通18O2前、通18O2后、重新达平衡后三个时间段v(正)与v(逆)的关系依次是:==、>、== 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比纯水中小 B.加压有利于N2和H2反应生成NH3 C.可以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来制取氨气 D.加催加剂,使SO2和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SO3 5.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6.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2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④⑥ 7.下图为PCl5(g) PCl3(g)+Cl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状态Ⅰ移动到状态Ⅱ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3.3《酯》名师教学设计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三节羧酸酯 第二课时酯 教材分析 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有机化学基础》第三章第三节《羧酸酯》,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羧酸和酯,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酯是羧酸与醇的衍生物。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第二课时包含酯的结构、性质、存在。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乙酯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酯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乙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乙酯既是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3.教学重点:酯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的水解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探究酯水解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酯的定义放在乙酸乙酯的结构之后再讲授,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学习方法的理解 (2)为了突出酯的水解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水解的条件理解和对化学探究实验中固定变量法的应用,添加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让学生感受酯在不同条件下的水解程度,理解实验条件的控制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影响,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酯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用途。 (2)根据乙酸乙酯的组成和结构特点,认识酯的水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与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 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化学平衡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化学平衡练习题 【例1】将3 mol A和1 mol B混合于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P中,以此时的温度、压强和体积作为起始条件,发生了如下反应: 3A(g)+B(g) 2 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 回答⑴~⑸小题: (1)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容器P中,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的是( ) (A)6 mol A+2 mol B (B)3 mol A+1 mol B十2 mol C, (C)2 mol C+1 mol B+1 mol D (D)1 mol C+2mol D (2)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要使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1,应按下列哪种 配比向容器Q中充入有关物质( ) (A)3 mol A+1 mol B (B)4 mol C十2 mol D (C) mol A+ B+1 mol C + mol D (D)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3)保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若仍按3 mol A和1 mol B配比在容器Q中发生反应,则平衡时C的浓度和w rml·L-1的关系是( ) (A)>w (B)< w (C)= w (D)不能确定 (4)将2 mol C和2 mol D按起始温度和压强充入容器Q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平衡时C的浓度为V mol·L-1,V与w和叫的关系是( ) (A) V>w (B) V<w (C) V=w (D)无法比较 (5)维持原起始温度和体积不变,按下列哪种配比充入容器Q可使平衡时C的浓度为 V mol·L-1 ( ) (A)1 mol C+ m01 D . (B)3 mol A+2 mol B (C)3 mol A+1 mol B+1 mol D (D)以上均不能满足条件 解析⑴略:答案为(A)

化学选修5全部实验整理

人教版有机化学(选修5)教材全部实验整理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本资料进行梳理有关有机化学 实验的知识,提高效率和效果。 P17实验1-1:蒸馏实验:蒸馏:利用互溶液体混合 物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一般相差30℃以上)进行分 离提纯的一种方法。 【注意】①主要玻璃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接引管(尾接管)、锥形瓶、温度计、酒精灯 ②温度计水银球位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③冷却水的通入方向:无论冷凝管横放、竖放,都下进上出,若上进下出,易形成空气泡,影响冷凝效果。 ④沸点高而不稳定的液态物质可以考虑减压蒸馏 ⑤要加入碎瓷片(或沸石)防止液体暴沸,使液体平稳沸腾 ⑥蒸馏烧瓶盛装溶液体积最大为烧瓶体积的2/3 p18:实验1-2:苯甲酸的重结晶: 重结晶:将已知的晶体用蒸馏水溶解,经 过滤、蒸发、冷却等步骤,再次析出晶 体,得到更纯净的晶体的过程。 【溶剂要求】 ①杂质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溶解度很大,易于除去;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即热溶液中溶解度大,冷溶液中的溶解度小。 【主要步骤】加热溶解、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注意事项】①为了减少趁热过滤过程中损失苯甲酸,应在趁热过滤前加入少量蒸馏水,避免立即结晶,且使用短颈漏斗。②较为复杂的操作:漏斗烘热、滤纸用热液润湿、马上过滤、漏斗下端越短越好。 p19:萃取: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溶剂中,从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1、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固-液萃取。 2、常用的萃取剂有乙醚、石油醚、二氯甲烷、CCl4等 【萃取剂的选择】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不互溶、不反应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③溶质不与萃取剂发生任何反应▲分液:常用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的分离和提纯。 p19:实践活动: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研磨时用到仪器研钵。 p32:实验2-1: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 1. 反应方程式: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 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 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为减缓电石与水的反应速率,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习题与答案解析

化学平衡移动 一、选择题 1.压强变化不会使下列化学反应的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A.H2(g)+Br2(g)2HBr(g) B.N2(g)+3H2(g)2NH3(g) C.2SO2(g)+O2(g)2SO3(g) D.C(s)+CO2(g)2CO(g) 【解析】对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时化学平衡不移动。 【答案】A 2.对于平衡CO2(g)CO2(aq) ΔH=-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解析】正反应放热,要使平衡右移,应该降低温度;另外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少的反应,所以为了增加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应该增大压强,故选D。 【答案】D 3.在常温常压下,向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滴加0.5 mL 0.01 mol·L-1的NH4SCN溶液,发生如下反应:FeCl3+3NH4SCN Fe(SCN)3+3NH4Cl,所得溶液呈红色,改变下列条件,能使溶液颜色变浅的是( ) A.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 B.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水 C.向溶液中加少量无水CuSO4,变蓝后立即取出 D.向溶液中滴加2滴2 mol·L-1的FeCl3 【解析】从反应实质看,溶液中存在的化学平衡是:Fe3++3SCN-Fe(SCN)3,Fe(SCN)3溶液显红色,加入NH4Cl晶体,因为在反应中NH4+、Cl-未参与上述平衡,故对此平衡无影响;加水稀释各微粒浓度都变小,且上述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浅;CuSO4粉末结合水,使各微粒浓度变大,颜色加深;加2滴2 mol·L-1FeCl3,增大c(Fe3+),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加深(注意,若加入FeCl3的浓度≤0.1 mol·L-1,则不是增加反应物浓度,相当于稀释)。 【答案】B 4.合成氨工业上采用了循环操作,主要原因是( ) A.加快反应速率B.提高NH3的平衡浓度 C.降低NH3的沸点D.提高N2和H2的利用率 【解析】合成氨工业上采用循环压缩操作,将N2、H2压缩到合成塔中循环利用于合成氨,提高了N2、H2的利用率。 【答案】D

202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word版

课题: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目的知识 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过程 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投影、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 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价值 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了解有机物常见的分类方法;难点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板书设计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二、按官能团分类 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知道有机物就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最初有机物是指有生机的物质,如油脂、糖类和蛋白质等,它们是从动、植物体中得到的,直到1828年,德国科学家维勒发现由无机化合物通过加热可以变为尿素的实验事实。我们先来了解有机物的分类。 [板书]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讲]高一时我们学习过两种基本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那么今天我们利用树状分类法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今天我们利用有机物结构上的差异做分类标准对有机物进行分类,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构成有机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二是按反映有机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板书]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链状化合物(如CH 3-CH 2 -CH 2 -CH 2 -CH 3 ) (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 有机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如 )不含苯环 环状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如 )含苯环 [讲]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链状化合物和脂环化合物统称为脂肪族化合物。而芳香族化合物是指包含苯环的化合物,其又可根据所含元素种类分为芳香烃和芳香烃的衍生物。而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1) 一、选择题 1.对已达平衡状态的反应:2X(g)+Y(g)2Z(g),减小压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N2(g)+3H2(g)2NH3(g) △H<0,达到平衡时,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催化剂υ(正)、υ(逆)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压,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 C.降温,υ(正)、υ(逆)都减小,且υ(正)减小倍数小于υ(逆)减小倍数 D.在体积不变时加入氩气,υ(正)、υ(逆)都增大,且υ(正)增大倍数大于υ(逆)增大倍数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总是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4.对于任何一个平衡体系,采取下列措施后,一定会使平衡移动的是()A.加入一种反应物 B.对平衡体系加压C.升高温度 D.使用催化剂5.对平衡CO2(g)CO2(aq) △H= -19.75 kJ/mol,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A.升温增压B.降温减压 C.升温减压D.降温增压 6.2007年10月10日,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尔特生日的当天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奖励他在表面化学领域做出开拓性的贡献。合成氨反应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时效率显著提高,就是埃尔特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做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B.将氨气从混合气中分离,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C.升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D.增大压强可加快反应速率,且有利于平衡向合成氨的方向移动 7.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 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8.对于可逆反应2A2(g)+B2 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 9.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2(g)+O2 (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18O2 气体,重新达平衡。有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 SO2、O2、 SO3中18O的含量均增加 C.SO2、O2的转化率均增大 D.通18O2前、通18O2后、重新达平衡后三个时间段v(正)与v(逆)的关系依次是:==、>、==。 10.恒温下, 反应 +cZ(g)达到平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C. a=b+c D. a=b=c 11.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Δ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ΔH增大 12.有一处于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了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应选择的条件是() ①高温②低温③高压④低压⑤加催化剂⑥分离出Z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3.下图为PCl53(g)+Cl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平衡状态Ⅰ移动到状态Ⅱ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的曲线,此图表示的变化是()

高中化学选修五笔记(按章节)详解

选修五部分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分 有机物的含义 1、旧义: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碳的氧化物、碳酸以及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 2、新义:以碳原子为主要骨架的化合物 二、有机物的分类 1、按碳原子骨架区分 1)链状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链 例如:丁烷CH3-CH2-CH2-CH3、乙醇CH3-CH2-OH、 乙酸CH3-COOH等 2)环状化合物:分子中碳原子连接成环 a 、脂环化合物:如环己烷、环戊烷,分子中不含有苯环 b、芳香化合物:如苯、苯甲酸分子中只含有 一个苯环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烃:只含有碳、氢元素的有机化合物, 如: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3)烃的衍生物: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形成的一 系列新的化合物 a、卤代烃: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族原子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b、烃的含氧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含氧原子的官能团 所取代而形成的化合物 4)常见的官能团* 碳碳双键羟基—OH 酯基 碳碳三键醛基醚键 卤族原子—Cl 羧基羰基 5)官能团和根(离子)、基的区别* a、基与官能团

基:有机物分子里含有的原子或原子团。 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两者的关系:“官能团”属于“基”, 但“基”不一定是“官能团”。 b 、基与根 类别基根 实例羟基氢氧根区别 电子式 电性电中性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存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 电子数9 10 6)常见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代表物质*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018人教版高中化学29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基础)知识讲解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 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V正=V逆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50℃,现升温到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50℃~100℃。

高中新人教高中化学选修五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人教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1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O N、P、S、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链状化合物脂肪 环状化合物脂环化合物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所生成的一系列新的有机化合物。 可以分为以下12种类型: 练习: 1.下列有机物中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 2.〖归纳〗芳香族化合物、芳香烃、苯的同系物三者之间的关系: 〖变形练习〗下列有机物中(1)属于芳香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芳香烃的是________,(3)属于苯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__。 ⑥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练习题有详细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有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设反应C+CO 22CO(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正反应放 热),反应速率为v2。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升高时,v1、v2的变化情况为 A. 同时增大 B. 同时减小 C. v1增大,v2减小 D. v1减小,v2增大 2. 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氨分解反应:2NH 3N2+3H2。已知NH3起始浓度是2.6 mol·L -1,4s末为1.0 mol·L-1,若用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的速率,则v(NH3)应为 A. 0.04 mol·L-1·s-1 B. 0.4 mol·L-1 ·s-1 C. 1.6 mol·L-1·s-1 D. 0.8 mol·L-1·s-1 3.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 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 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4. 反应2A(g)2B(g)+E(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达到平衡时,要使正反应速率降低,A的 浓度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压 B. 减压 C. 减少E的浓度 D. 降温 5. 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1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 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A2)=0.58 mol·L-1,c(B2)=0.16 mol·L-1,c(C)=0.84 mol·L-1,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 A. 2A 2+B22A2B B. A2+B22AB C. A 2+B2A2B2 D. A2+2B22AB2 6. 一定条件下的反应:PCl 5(g)PCl3(g)+Cl2(g)(正反应吸热)达到平衡后,下列情况使PCl5 分解率降低的是 A.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氩气 B. 体积不变,对体系加热 C. 温度、体积不变,充入氯气 D. 温度不变,增大容器体积 7. 在一定温度下,把2. 0体积的N2和6. 0体积的H2通入一个带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容器中, 活塞的一端与大气相通,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 2+3H22NH3。已知平衡时NH3的浓度是c mol·L-1,现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分别充入上述容器,并保持 c mol·L-1的是 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后,NH3的浓度不为 .. A. 1.0体积的N2和3.0体积的H2 B. 2.0体积的N2、6.0体积的H2和4.0体积的NH3 C. 4.0体积的NH3和1.0体积的H2

(完整word版)高二化学选修5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二化学试卷(理科) 可能用到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正确选项) 1.我国已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其中一名航天员身穿国产的舱外航天服首次实现了太空行走。该航天服的面料是由高级混合纤维制造而成的,据此分析,该面料一定不具有的性质是( ) A.强度高,耐高温 B.防辐射,防紫外线 C.能抗骤冷、骤热 D.有良好的导热性,熔点低 2.下列涉及有机物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B.用于奥运“祥云”火炬的丙烷是一种清洁燃料 C.用大米酿的酒在一定条件下密封保存,时间越长越香醇 D.纤维素、蔗糖、葡萄糖和脂肪在一定条件下都可发生水解反应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 https://www.360docs.net/doc/aa737493.html,l 4可由CH 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 2CO 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KMnO 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4.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 A. 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 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 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 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5.下列各组物质中,一定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乙烷和己烷 B 、CH 3COOH 、 C 3H 6O 2 C 、 和 D 、HCHO 、CH 3COOH 6.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B.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C.四氯化碳分子的电子式: D.2-乙基-1,3-丁二烯分子的键线式: 7.下列五组物质,其中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组是 ( ) ○ 1淀粉和纤维素 ○2硝基乙烷 C 2H 5NO 2和甘氨酸NH 2CH 2COOH ○3乙酸和乙二酸 ○ 4二甲苯和苯乙烯 ○52—戊烯和环戊烷 A .○1○2 B .○2○3○4 C .○1○3○5 D .○2○5 8. 下列系统命名法正确的是 ( ) A. 2-甲基-4-乙基戊烷 B. 2,3-二乙基-1-戊烯 C. 2-甲基-3-丁炔 D. 对二甲苯 9.某化合物6.4g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8.8g CO 2和7.2 g H 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化合物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B.该化合物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OH CH 2OH

高中化学选修5全册教案

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课时安排】共13课时 第一节:1课时 第二节:3课时 第三节:2课时 第四节:4课时 复习:1课时 测验:1课时 讲评:1课时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教学重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教学难点】 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与交流】 1.什么叫有机化合物? 2.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 有机物的定义:含碳化合物。CO、CO2、H2CO3及其盐、氢氰酸(HCN)及其盐、硫氰酸(HSCN)、氰酸(HCNO)及其盐、金属碳化物等除外。 有机物的特性:容易燃烧;容易碳化;受热易分解;化学反应慢、复杂;一般难溶于水。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又怎样区分的机物和无机物呢? 组成元素:C 、H 、O N 、P 、S 、卤素等 有机物种类繁多。(2000多万种)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有机化合物 链状化合物 脂肪 环状化合物 脂环化合物 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如: 正丁烷 正丁醇 2.环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由碳原子组成的环状结构。它又可分为两类: (1)脂环化合物:是一类性质和脂肪族化合物相似的碳环化合物。如: 环戊烷 环己醇 (2)芳香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如: 苯 萘 二、按官能团分类: 什么叫官能团?什么叫烃的衍生物? 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常见的官能团有:P.5表1-1 CH 3CH 2CH 2CH 3CH 3CH 2CH 2CH 2OH OH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为了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含量、使用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 (1)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 = -905.48 kJ·mol-1 N2(g)+O2(g)2NO(g)?? ?H = +180.50 kJ·mol-1 则4NH3(g)+6NO(g)5N2(g)+6H2O(g)的?H =????????????? ?。 (2 N (g) v2正=k2 ①(g) ②(g)2NO 达式 (3N (g) M 2、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后,充入一容积为V的密闭容器,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 A(?)+b B(?)c C(g)+d D(?)。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0.5n 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1.5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则在上述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B物质,上述平衡 ________。 A.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不移动?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重新相等,则正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3、工业合成氨N 2+3H22NH3,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理 A.3V(N2 B C D.C(N2 E. F. (3) (4)450 (5)填字母代号)。 a.高温高压b.加入催化剂c.增加N2的浓度d.增加H2的浓度e.分离出NH3 二、选择题 4、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第一章-综合测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类第一次用无机化合物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是( ) A.乙醇B.食醋C.甲烷D.尿素 2.有机化合物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组成元素分:烃,烃的衍生物 ②从分子中碳骨架形状分:链状有机化合物,环状有机化合物 ③从官能团分: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酮、羧酸、酯等 A.只有①③B.只有①② C.①②③ D.只有②③ 3.有4种碳架如下的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A.a和b互为同分异构体 B.b和c是同系物 C.a和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 D.只有b和c能发生取代反应 4.某有机物X含C、H、O三种元素,现已知下列条件:①碳的质量分数;②氢的质量分数;③蒸气的体积(已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④X对氢气的相对密度;⑤X 的质量;⑥X的沸点。确定X的分子式所需要的最少条件是( )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5.下列关于烯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双键的物质是烯烃 B.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是烯烃 C.分子式为C4H8的链烃一定是烯烃 D.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烃是烯烃6.下列有机物实际存在且命名正确的是() A.2,2-二甲基丁烷 B.2-甲基-5-乙基-1-己烷 C.3-甲基-2-丁烯 D.3,3-二甲基-2-戊烯 7.某单烯烃经氢化后得到的饱和烃是 ,该烯烃可能有的结构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8.现有甲、乙两种烃,结构简式如下。下列有关它们命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甲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化学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H2(g)+I2(g)2HI (g) ΔH>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降温、减压B.降温、加压C.升温、加压D.升温、减压 【 3.对于可逆反应mA (g)+nB pC (g)+qD(其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rn+n)一定等于(p+q) B.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物质 D.若B是气体,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一定增大 4.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 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5.反应NH4HS (s)NH3 (g)+H2S (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6.在某温度下,反应:ClF (g)+F2 (g)ClF3 (g) ΔH=-268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7.将H2 (g)和Br2 (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 (g)+Br2 (g)2HBr (g) ΔH<0,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8.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为20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合成》word 教案 【典型例题】 [例1]从环己烷可制备1,4-环己二醇的二醋酸酯。下面是有关的8步反应: (1) 其中有3步属于取代反应、2步属于消去反应、3步属于加成反应。反应①、 和_______属于取代反应. (2)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B 、C . (3)反应④所用试剂和条件是 . 答案:(1)⑥、⑦ (2) 、 (3) [例2]已知烯烃中C=C 双键在某些强氧化剂作用下易发生断裂,因而在有机合成中有时需要对其爱护。爱护的过程可简单表示如右图: 又知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水解,但烯烃中双键在酸性条件下才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 现用石油产品丙烯及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丙烯酸,设计的合成流程如下: CH 3CH=CH 2 → → → → →丙烯酸 请写出②、③、④三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CH 3CH=CH 2→CH 2=CH —COOH 可知合成的关键在于双键如何爱护,—CH 3如何逐步转化 成—COOH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本题的知识主线为不饱和烃→不饱和卤代烃→不饱和醇→饱和卤代醇→饱和卤代醛→饱和卤代羧酸→不饱和卤代羧酸。 答案: ②CH 2=CH —CH 2Cl+H 2O CH 2=CH —CH 2OH+HCl ③CH 2=CH —CH 2OH+Br 2 ④ 【解题思路】 A B C D E Cl 2(300℃) ② ③ ④ ① NaOH △

1、正确判定所合成的有机物的类别及所带官能团,找出所关联的知识和信息及官能团所处的位子。 2、依照所给原料、信息及有关反应规律尽可能将合成的有机物解刨成若干片段并将各片段有机的拼接和衍变,并查找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爱护方法。 【方法归纳】 ※合成有机物要以反应物、生成物的官能团为核心,在知识网中找到官能团与其它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从而尽快找到合成目标与反应物之间的中间产物作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要紧思维方法: A.顺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 B.逆向思维法:思维程序为最终产物→中间产物→反应物 实际解题过程中往往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都需要应用。 [例3] 依照图示填空 (1)化合物A含有的官能团。 (2)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E,其反应方程式是。 (3)与A具有相同官能团的A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 (4)B在酸性条件下与Br2反应得到D,D的结构简式是。 (5)F的结构简式是。由E生成F的反应类型是。 分析: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已含着以下四类信息: 1) 反应(条件、性质)信息:A能与银氨溶液反应,说明A分子内含有醛基,A能与NaHCO3 反应确信A分子中有羧基。 2) 结构信息:从D物质的碳链不含支链,可知A分子也不含支链。 3) 数据信息:从F分子中C原子数可推出A是含4个碳原子的物质。 4) 隐含信息: 从第(2)问题中提示“1 mol A与2 mol H2反应生成1 mol E ”, 可知A分子内除了含1个醛基外还可能含1个碳碳双键。 答案:(1)碳碳双键,醛基,羧基 (2)OHC-CH==CH-COOH+2H2 HO-CH2-CH2-CH2-COOH (3)(5);酯化反应 [例4](1)1 mol丙酮酸(CH 3COCOOH)在镍催化剂作用下加1 mol 氢气转变成乳酸,乳酸催化 剂 Br Br | | (4)HOOC—CH—CH—CO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