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佩饰8

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佩饰8
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佩饰8

1.头饰

(1)笄是固定发髻的用具,原始社会普遍使用,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实物,用木笄、玉笄、竹笄等。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便视为成人,如已许嫁便可梳髻插笄。如未许嫁,到20岁时也要举行笄礼。女子成年叫及笄。

(2)梳篦是梳理头发的用具,也把梳篦插在头发上作装饰,春秋战国梳篦的形状,背部呈圆弧形,身部有对称纹饰。山西侯马出土春秋时人纹陶范中女子的头上插着双角形篦,其背部作弯角形,与商周的梳篦背上缘近乎平直,背正中有突起物不同。故也有人认为是角形冠。春秋战国时期的实物,有河南淅川春秋墓的玉梳、山西长治分水岭春秋墓的竹梳、湖北江陵拍马山和四川青川战国墓出土的木梳等。庐芹斋《中国古玉展览目录》所载两件战国玉梳的形状也如此。再往后,梳的形状就向扁长而低的形状变化,梳齿也更多了,更便于使用。

2.耳饰

玦小型的玦是古代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耳饰,春秋战国的玉玦,有圆形缺口素面无纹的,有雕琢成纹饰的,有呈柱状加缺口的。中山国战国墓出土有夔龙首黄玉玦一件,广东曲江石峡墓出土有圆廓外4个半月形突饰的玉玦,玦的外形有呈柱形的,有呈椭圆形孔不居中的,有上宽下窄椭圆的。湖南耒阳市一处距耒水600米的山坡上的春秋时越人墓出土水晶玦一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径19.5厘米的大玦,那是一种佩玦而非耳饰,象征决断。如《白虎通》所说:“君子能决断则佩玦。”《史记》记叙楚汉相争,在鸿门宴上,范增要楚霸王杀刘邦,几次用眼睛盯着项羽,并三次举所佩玉玦向项羽示意,项羽没有理会。说明秦汉时期仍有在腰间佩玦的习惯。1983年在河南光山县宝相寺春秋早期黄君孟墓出土龙纹玉玦一双。战国时期的耳坠制作已很精美。

3.颈饰

颈饰是原始社会就很普遍的装饰,春秋战国时代的颈饰出土不少,河南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出土颈饰,其中一件系由许多不同形状的〓组成,其余为〓形器及一小系璧。安徽寿县蔡侯墓出土绿松石1518粒,均有穿孔,大小不一,装一盒中,又有穿孔骨珠139粒。排作两圈,每隔两排4颗小的,用1颗大的将两排联在一起,串成大小相间、单双相联的形状。山西侯马上马村春秋墓出

土两玉串,大的一串由玛瑙珠、骨珠、玉珠、玉环、玉兽等20枚组成,珠的形状有枣形的、管状的、珠形的、六棱形的、长方形的,都有穿孔。小的由11枚组成,形式质料相同,出土时置于人架胸部。河北怀来北辛堡两座燕国墓,一座出土绿松石串珠264枚,另一座出土1975枚。前墓所出除少数较大外,多数都很小,有的如绿豆、有的如粟粒,且都有穿孔,出于人架颈部。后墓所出除绿松石外,还有白石制成。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玛瑙项链2串,1串222粒,1串74粒,管形。1951年以来,先后在山东曲阜鲁故城,河南辉县固围村,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

4.臂饰

玉瑗是我国从新石器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臂饰,扁圆而有大孔,即扁圆环形。瑗同援义,其孔大,便于二人抓握相援。战国玉瑗形状与新石器时代的瑗的区别,是战国玉瑗纹饰渐多,有些作纽丝纹的玉瑗,肉部中央加厚,两边变薄,剖面如枣核形。纹饰以縠纹和云雷纹为多。也有变化成一条首尾相接的龙形或变化成筒形的。

在河南洛阳中州路春秋第三期墓出土1件由13颗大小,形状不同的小玉珠和1颗小玉〓串连而成的腕饰,出土时置于人架腕部。

5.指环

山西侯马上马村春秋墓出土2件血红色的玛瑙指环,断面呈六角形。玛瑙古称琼,又称赤玉。《说文》:“琼,赤玉也”《后汉书·东夷传》:谓扶余、挹娄出赤玉,扶余、挹娄在东北,产玛瑙,有“玛瑙无红一世穷”的说法。

6.腰饰带钩

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曾多次出土玉带钩,大多出于人架下肢部位。商周时期的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宽带,《诗·曹风·鸬鸠》:“淑人君子,其带伊丝。”郑笺:“谓素丝大带,有杂色饰者。”大带又名绅带,《礼记·玉藻》说绅带的长度“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绅即丝带束紧腰部后下垂的部分。女子的腰带也用丝质,下垂部分名襳褵(Xian音先,li音离)。女子的长腰带名绸缪,打成环状结易于解开的叫纽,打紧死结不好解开的叫缔。因在绅带上不好勾挂佩饰,所以又束革带。开初革带两头是用短丝绳和环系结,并不美观,只有贫贱的人才把革带束在外面,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把革带束在里面,再在外

面束绅带。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华夏民族采用铜带钩固定在革带的一端上,只要把带钩勾住革带另一端的环或孔眼,就能把革带勾住。使用非常方便,而且美观,所以就把革带直接束在外面来了。古文献记载春秋时齐国管仲追赶齐桓公,拔箭向齐桓公射去,正好射中齐桓公的带钩,齐桓公装死躲过了这场灾难,后成为齐国的国君,他知道管仲有才能,不记前仇,重用管仲,终于完成霸业的故事。《淮南子·说林训》所记,“满堂之坐,视钩各异”,都说明革带已经露在外面。在这种情况下,革带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美华丽,后来不但把带鞓(tīng音汀)漆上颜色,还镶嵌金玉装饰。从考古发现的材料证明,早在西周晚至春秋早期山东蓬莱村里集墓就有方形素面铜带钩出土。春秋中期的铜带钩在河南洛阳中州路西工段、淅川下寺、湖南湘乡韶山灌区、陕西宝鸡茹家庄、北京怀柔等地墓葬均有出土。山东临淄郎家庄1号春秋墓和陕西凤翔高庄10号春秋墓曾出土金带钩、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大墓有玉带钩、铜环与玉瑗、玉璜和回形玉饰组成的佩饰同出。到战国时期,也有带钩与环同出的情形,如河南汲县5号战国墓铁带钩与骨环同出,6号战国墓青铜嵌绿松石的带钩与羊脂玉环同出,安阳大司空村131号战国墓人架腹部有铜带钩与玉髓环套合在一起。因此腰带带钩的功用就有数种,一种是横装于带端用来搭接革带两端的,一种是与环相配直挂在革带上勾挂佩饰的。另有一种较长的衣钩可装于衣服肩部勾挂衣领或装于衣领勾挂衣服肩部,这种衣钩至今仍在和尚的袈裟上使用。

战国时期的带钩,材质高贵,工艺精美,制作十分考究。形式有多种变化,但钩体都作S形,下面有柱。其形制有八种类型:

第一种:体像螳螂之腹,钩短,作龙首或鸟首形,下有圆柱,近于一端,柱顶圆形。

第二种:腹作方形,钩短作兽首形,下方有方柱,近于一端,柱顶较城粗大。第三种:身短钩长。

第四种:身长方形,钩短,柱方,柱在中央。

第五种:腹宽有一短钩,背有柱。

第六种:体作圆形、细长颈、短钩,下有圆柱。

第七种:体作动物形。

第八种:体作琵琶形

带钩的材料有玉质的、金银的、青铜的、铁的。工艺制作除雕镂花纹外,有的在青铜上镶嵌绿松石,有的在铜或银上鎏金,有的在铜、铁上错金嵌银,即金银错工艺。1951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5号战国墓出土的包金嵌琉璃银带钩,长18.4厘米、宽4.9厘米,呈琵琶形底,银托面包金组成浮雕兽首,两侧缠绕着二龙,至钩端合为龙首,口衔状若鸭首的白玉带钩,两侧有二鹦鹉,钩背嵌三縠纹白玉玦,两端的玦中嵌琉璃珠,玲珑透剔,包金镶玉,文饰繁华,雍容华贵,现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5年在江苏涟水三里墩战国墓出土的交龙金带钩,端为兽头,柄阴刻二夔龙,钩身透雕成兽形,原嵌有黑色料珠,系用铸造、透雕、剔刻法制成的。此件长12厘米,重275克。现由南京博物院收藏。另1件长7厘米,重56克。在山东曲阜鲁故城出土的猿形银带钩,通长16.7厘米,猿作振臂回首跨进状,身微拱,极为生动。目嵌蓝色料珠,通体贴金,背面有一圆钮。1978年在湖北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4个金带钩,各长10厘米,是用铸造法制作,钩似鸭首、鼓腹、光素无纹,腹下为一圆钮。现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河北邯郸百家村战国墓的两次发掘中,就出土铜带钩60件,形制多样。四川昭化出土1件战国金银错犀牛带钩,全体布满花纹。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战国楚墓发现5件金银错铁带钩,2个圆柱形,3个扁条形、满身嵌错金银三角云纹和斜条卷云纹,扁条形带钩中有2个镶有黄金和青玉,每条镶三角形与方形黄金4块,方形玉3块,金与玉相间排列于带钩背部,金块表面浮雕几条互相缠绕的蛟龙,铁表面呈青黑色,很少锈蚀。1978年在河北平山中山国王陪葬墓曾出土玉带钩。以上所介绍的,都是华夏地区所使用的带钩的情况。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吸收北方游牧民族骑兵的服式来推行服装改革,强化军队的战斗力的故事,已在前面叙述。过去研究中国服饰史的学者,常说我国古代的带钩是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从胡服中吸收过来的,此说从时间上推算是讲不通的,因为赵武灵王比齐桓公晚300年,是战国中期的人,而带钩在春秋中期已普遍应用了。

在我国北方居住的匈奴、东胡等族也在革带上使用一种类似带钩的金属装置,

即在鞓上装一种斗兽纹铜饰牌而用铜鐍扣结。鐍是有舌或有喙状突起的环状物,可用来固定带子。匈奴带鐍在相当春秋晚期的墓中已有发现,内蒙古杭锦旗桃红巴拉和毛庆沟匈奴墓中都出土过圆形带鐍,当中有供穿带用的孔,前部有喙状突起,尾部有钮孔。这种鐍每条带上只出1枚,其作用相当于带扣。国内外出土很多匈奴、东胡式铜器(也称鄂尔多斯式铜器)中的透雕带扣,很多都铸有喙状突起和穿带子的孔,这种突起物常因使用损耗而不十分明显,加上透雕的斗兽纹极为繁复生动,因而往往被人忽略,而把它们当作单纯的饰牌,年代可从春秋晚期延续到东汉。这类革带在用鐍扣结和鞓的装饰牌等方面都与中原革带的带钩不同,因而是另一系统的带饰。在古代文献中称它们为鲜卑、师比、胥纸、犀毗、私纰头等。《汉书·匈奴传》颜师古注:“犀毗,胡带之钩也,亦曰鲜卑,亦谓师比,总一物也,语有轻重耳。”又引张宴说:“鲜卑,郭落带瑞兽名也,东胡好服之。”郭落带即突厥的革带,鲜卑相当蒙古语的〓

obar《〓·五爪虎》,因鲜卑人崇拜它,把它用作本部族的名称,并铸其形于革带上作为装饰。

7.佩玉

《礼记·玉藻》讲:“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人问子贡,人们为何重玉而轻石,是否玉少而石多?子贡去问孔子,孔子答道:“玉之美,有如君子之德。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guì音贵),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许慎《说文》:“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sai音腮)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不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所以统治阶级都有佩玉,佩有全佩(大佩,也称杂佩)、组佩,及礼制以外的装饰性玉佩。全佩由珩、璜、琚、瑀、冲牙等组合。其组合方式,宋以来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考证和推测,由于佩制失传已两千余年,至今仍难以定论,郭沫若先生考证了1件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出于洛阳金村,全长约42厘米的战国金链舞女士玉佩,它以金链贯穿玉质舞女及璜、管、冲牙等组成佩饰。两舞女短发覆额、两鬓有盛鬋,衣长曳地,博带,各扬一袂于头上作舞。冲牙为双首龙形,佩末端悬龙形双璜,此佩可挂于颈部垂于胸前。郭沫若先生认为:“古人制器偏重保守,而玉佩尤关于礼仪,举凡奇风异俗必不易采入。此玉佩以蜺龙为冲牙双璜,足征其保守;而以长袖盛鬋之舞姬为双珩之饰,尤

足证此种习俗必已成为礼节而失其奇异者也。”(《金文丛考》“释亢黄”)。战国全佩在河南辉县也出土过两件,于玉瑗上悬挂左右两个珩,左右珩下各挂一个璜,中央从瑗上直接悬挂一个冲牙,垂于珩和璜之间。以上出土的全佩,与《三礼图》等书所画全佩形制并不相符。1992年山西曲沃县晋侯墓地出土的整套玉佩,与《三礼图》所述差距更远,说明儒家关于服装礼制的论述,很多主观成分。

组佩是将数件佩玉用彩组串联悬挂于革带上,春秋战国时期佩是如何挂法,文献记载也不具体,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信阳长台关2号战国墓出土10件组佩彩绘俑,给我们提供了直接的形象资料。是组佩彩绘俑中的4件,其中1件高64厘米,身穿交领右衽直裾袍,宽袖,袖口呈胡状,饰菱纹缘,腰悬穿珠,玉璜、玉璧、彩结、彩环组佩,后背腰束黄、红相间的三角纹锦带,衣襟内露鲜艳的内衣,气度不凡。这组彩绘俑不过是执事人员身份,组佩形制简单,通过它们可以想象佩挂琳琅的墓主人该是何等风光!湖北江陵纪南城武昌义地6号战国楚墓出土彩绘偏衣木俑,在胸部以下左右各垂挂一组玉佩,于玉璜间有方形圆形玉相隔组合。属于组佩之类。

装饰性玉佩包括生肖形玉佩,如人纹佩、龙纹佩、鸟纹佩、兽纹佩等,这类玉佩比商周时期细腻精美,逐渐演变为佩璜和系璧。更为精巧绝伦的则是镂空活环套扣的玉佩,例如: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青玉4节佩,长9.5厘米,宽7.2厘米,厚0.4厘米,系由3个透空的活环套扣连,可开可合;3个活环上饰有首尾相连的蛇纹,4节佩皆镂空,饰有不同姿态的龙和两头龙,最上面1节有穿孔可系佩挂。同墓出土的玉多节佩,通长48.5厘米,最宽8.5厘米,全器可分解成5组,插榫接合后可成一器,接合后可展可合,共26节,均由活环套接。其中有4个活环套由金属材料的接榫插接而成,可以拆卸。有8个环套是镂空的,不能拆卸。通体饰有龙纹和勾连纹,精巧无比。这两件玉佩均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1件玉4节环套佩,作群龙相蟠。1978年河北平山战国中期中山国王陪葬墓出土三龙环形玉佩,径6.4厘米,三龙透空雕镂,作侧身回顾状,极为玲珑活泼。由河北省文研所收藏。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出土两件玉佩,1件为镂空龙凤合体形佩,高11.5厘米、长21.4厘米、厚0.9厘米,身躯作〓形回转,两端一为龙头,一为凤首。身上饰有凸起的縠纹,腹部有穿系用的圆穿。另1件为青玉镂空两头龙凤纹佩,横宽15.4厘米,高6.8厘米,厚O.3

厘米,在卧弓形双头龙腹下空间,填饰柔美的双凤,粗细对照,更具韵味。这两件玉佩现由安徽省博物馆收藏。

8.佩璜和纽座系璧

佩璜和纽座系璧都是礼器以外的、更具有审美的赏玩性和装饰性的佩玉,风格优美。商代已经有人纹、鸟纹、鱼纹、兽纹的佩璜,这种形式一直流传到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佩璜纹饰日趋繁复,题材多龙凤蟠螭云纹,周身施饰。同时,玉珩、玉觿、玉璧及其他玉佩、玉饰的纹饰也日趋繁缛华丽,工技美巧。系璧《说文》称之为〓,是小型的璧、环、瑗的总称,最早系璧作为连接几个器物的媒介,大多无纹饰,春秋时随着青铜器物轻型化的趋向,系璧也成为单独的佩饰而多施纹饰。但作为璧的圆形是保留着的,一般在圆形周围附加装饰。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战国双凤纽座白玉系璧,是极其瑰丽的艺术珍品。在洛阳中州路春秋墓,山彪镇与琉璃阁战国墓也有系璧出土。

9.金属工艺装饰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金属工艺加工已经掌握了焊接榫铆、刻划、镶嵌、鎏金、镂空、失蜡浇铸、金银错嵌等技术,制作各种精美的器物。金属工艺加工技艺不仅在华夏地区发展,在北方匈奴族地区,金属工艺也很先进。1972年在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1件战国鹰鸟顶金冠(可能是匈奴王冠),由冠顶和冠带两部分组合而成,鹰鸟冠顶高7.1厘米,重192克,雄鹰展翅立于半球冠顶中央,其下为厚金片捶打的半球面体,饰有四狼与盘角羊咬斗的纹饰。鹰的头部、颈部镶有两块绿松石,头与尾可以左右摇动。冠带径16.5厘米,重1022.4克,由3条半圆形金条组合,从前面看,冠带上下是2条绳纹饰边,这2条金条饰边的中间有榫铆相互接合,从后面看,另有1条金条围过来与前面2条金条榫铆连接成圆环形帽圈,再在圆环左右分别装饰虎、盘角羊、马等动物浮雕,与冠顶组合成金冠,二者可以拆卸组装。与此同时还出土两件战国四虎咬牛纹装饰金牌,各长12.7厘米,宽7.4厘米。一件重238克,另一件重204克。牛四肢平展居中卧地,四虎成对,正在咬牛的颈部和腹部,牛则用角刺穿虎耳。

智慧人生之传统编织工艺在首饰饰品设计中的运用

传统编织工艺在首饰饰品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传统编织工艺,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源远流长,如何 把传统的纤维工艺运用在首饰设计中,设计出具有时代感的、现代的、时尚的、富有个性的首饰饰品,需要不断的探索,满足现代消 费者对首饰多元化的需求。 关键词:传统编织工艺;饰品设计;饰品;色彩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设计出富有创意的与艺术内涵的首饰作品,一直是现代首饰设计追求的目标。 传统编织工艺是人类最古老的手工艺之一,主要是实用性结合 装饰性艺术。传统编织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是中 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她以其悠久的历史、精湛的技艺、丰富的 门类、传世佳作蜚声海内外,几千年来,传统手工艺产品始终是代 表中华民族的一大特色产业。传统的编织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 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时尚手工在现代都市如 此红火并流行,确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有人说这是因为怀旧,是一种对往昔手工岁月的追憶。 饰品设计,在现代各种艺术思潮影响下,饰品设计汲取了现代 艺术广泛的表现形式与造型词汇,同时,也摆脱了陈旧的观念,追 求一种高尚的风格表现,而不像以往一样,仅仅停留在价格昂贵的 材料方面。首饰,成为自我表现的媒介,无论是金、银、珠宝、纸、玉线、绳、塑料、玻璃、都可以用来表现自己独到的构思与造型。 一、编织工艺的种类 编织工艺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装饰类、衣物类、家具类等,装饰类主要有门帘、壁挂、壁毯、灯饰及一些小饰品。 二、传统编织工艺的特点 手工编织饰品在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满足人类精神生 活的需要,手工编织饰品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它的美是材料、造型、装饰、实用、工艺诸因素的统一,有其明显不同于其他艺术的 独特之处。 (一)丰富的创作材料。编织材料丰富多彩,一般常用的饰品 编织是5号玉线,绳、韩国蜡线、珠子、配件等。

ASTM F2923-儿童饰品标准

ASTM发布儿童饰品安全标准 F2923-11 2011年11月7日,ASTM发布F2923-11消费品安全标准规范儿童饰品。根据该标准的定义,“儿童饰品”指专供12岁或以下儿童使用的饰品,与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中对相关儿童产品的定义一致。此外,饰品的定义与加州饰品法规设定的范围相近,即以下用于配戴装饰的物品: 1、脚镯、臂箍、手镯、胸针、链子、王冠或女式冕状头饰、袖扣、带有明显装饰元素的发饰、耳环或耳箍、项链、别针(如领带夹或徽章)、戒指、身体穿刺饰品、放在口中展示或装饰的饰品; 2、作为装饰品由人配戴的,附着在鞋或衣服上并且可以取下,单独或附着在 (1)中的任何小饰物、珠子、链子、吊坠或其它附件; 3、计时器为装饰物部件的手表,如果计时器可以从装饰品上取下,则不包括计时器; 4、手工盒中用于组装供人配戴的装饰品的饰品零件。 挑战新标准规定了为防止机械危害和毒性危害需要达到的要求: 1、基材中的铅含量 适用于16CFR1500.87中规定的可接触到的部件。16CFR1500.91豁免的材料不需要测试。 要求:100ppm,以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铅含量要求为准。 测试方法:美国消费品委员会(CPSC)有关铅含量测定的各类标准操作程序。 2、可溶重金属 适用于涂料和表面涂层。 方法和要求与ASTMF963和EN71-3中有关可溶重金属的要求相同。 3、镉 仅适用于可接触的金属和聚合物/塑料部件。

要求:300ppm,总镉含量。如果一个部件的总镉含量超过300ppm,那么生产商需要依照那个部件是否为小部件作出测试: ?对于是小部件的部件: 金属-根据CPSC酸萃取程序(CPSC-CHE1004-11)进行测试时,萃取出的镉不应超过200微克。 塑料-根据EN71-3进行测试时,萃取出的镉不应超过75ppm。 ?对于非小部件的部件: 采用6小时盐萃取程序进行测试时,塑料和金属部件中萃取出的镉不应超过18微克 4、镍 穿刺入耳朵或其它身体部位的接插组件:根据EN1811和/或EN14272测试,镍释放量不应超过0.2微克/cm2/星期。 与皮肤长期接触的饰品:根据EN1811和/或EN14272测试,镍释放量不应超过0.5微克/cm2/星期。 5、液饰品 应符合ASTMF963中有关液体材料的要求。不得含有16CFR1500.231所列举的材料,以及1500.14中要求特别标签注明的材料。 6、身体穿刺饰品应使用指定材料。 7、在收到状态下,或在正常使用或滥用测 8、为预防环绕颈部配戴的饰品产生勒束危险,该类饰品应具有可断开的特性,或者由具备这种特性的材料制成,以便在使用专用滑轮以15lb的力量拉拽时,饰品可以散开。 9、供8岁或以下儿童使用的饰品不应带有危险性的尖点或利边。 10、电池驱动的儿童饰品 根据16CFR1501规定属于小部件的电池应不可接触得到; 使用两个或以上可更换电池时,需要标示适用的电池类型; 防止对不可充电电池进行充电; 在电池室或其附近以永久可辨识的方式标示电极方向。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特点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纹饰特点 云雷纹 春秋早期玉器装饰纹样,是一种线条方折的纹饰,以阴刻手法制成。单体云雷纹呈“S”形,在装饰上,每三个雷纹构成一组图案,构图对称,纹饰显得比较细密。这种纹饰是春秋早期特有的一种纹饰,具有断代的意义。是受当时青铜器上所盛行的云雷纹的影响而出项的,但装饰在玉器上却显得比较呆滞,缺乏生气,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便成为了最富变化的勾连纹。

谷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又称之为谷粒纹,是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许多凸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粒排列有序,抛光后闪闪发亮,十分悦目。谷纹是战国时期最流行的纹饰之一,由于谷纹制作难度很大,所以它所装饰的玉器往往比较精致。 玉镂雕螭龙合璧,战国,直径11cm。清宫旧藏。 此璧为新疆和田青白玉制,局部有色变,圆形,内、外边沿略平。璧两面皆饰凸起的谷纹,作交错的斜线排列,谷粒呈旋状。璧孔内镂雕一螭龙。 蝌蚪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是从谷粒纹派生出来的一种纹饰,是在谷粒的边缘琢出一道弧线,形似蝌蚪的尾巴,故得名“蝌蚪纹”。其尾巴方向并不固定,似是随意而为,但装饰效果很好,长饰于玉龙上,增强了龙的动感。 卧蚕纹 春秋战国装饰纹样,有谷纹派生出的一种纹饰,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谷粒的边缘上琢出一条弧线,形似卧蚕,故称“卧蚕纹”。卧蚕纹的谷粒和弧线大笑比例匀称,一般分布在云纹和蟠虺纹之间,似为随意而为,与蝌蚪纹较像。;流行于春秋晚期的玉器上,战国中期以后逐渐消失。 青玉蚕纹璜,战国,长11.3cm,宽1.7cm,厚0.5cm。 云纹

春秋战国玉器装饰纹样,状如云头形,以阴刻或浅浮雕方法雕出,每组云纹式有两个单体相对的谷纹或涡纹尾部相连构成。这种纹饰既有玉工有意雕琢的,也有随意而为的。前者往往排列整齐,后者则常与谷纹、涡纹相杂,显得美观富丽。云纹式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一种纹饰,由其派生出的一种变体云纹,纹道长而细,富有飘逸感。 玉云纹剑首,战国,外径5.3cm,厚0.7cm。清宫旧藏。 此剑首玉质青白色,呈薄片状,中心有圆孔,一面花纹较复杂,环孔有一周6瓣柿蒂纹,其外又有两周阴线勾云纹。另一面以双阴线分为内外两区,内区素而无纹,有3个隧孔,外区饰“丁”形勾云纹。 勾连纹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东周的开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2.春秋争霸的背景:春秋时期,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3.齐桓公称霸 (1)条件 经济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政治管仲改革,国富兵强 外交“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2)标志: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 4.晋楚争霸 (1)晋文公称霸 ①条件:整顿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 ②标志:城濮大战中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称霸中原。 (2)楚庄王称霸:晋楚争霸持续了百余年。后来楚庄王打败晋军,做了中原霸主。 5.春秋争霸的影响 (1)积极: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2)消极: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1)“三家分晋”: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 (2)“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 (3)战国七雄: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 2.战国兼并战争 (1)桂陵之战。 (2)马陵之战。 (3)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长平之战,此战之后,东方六国再也不能抵御秦的进攻。

【问题1】春秋时期的霸主有哪些共同点? 探究:(1)有成就宏图霸业的雄心壮志。 (2)重用人才。 (3)重视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增强国力。 (4)能运用正确的谋略,取得政治上、军事上的优势。 【问题2】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特点和历史影响有什么不同? 探究:(1)特点:①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能决定胜负,强者通过召集会盟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齐桓公称霸就是典型代表。 ②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有时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人,战争的残酷性尽显。 (2)影响:①春秋时期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②战国时期是兼并战争,如秦国兼并东方六国的战争。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 A.齐桓公B.宋襄公C.楚庄王 D.晋文公 答案:A 2.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A.姜尚B.伍子胥C.孙武D.管仲 答案:D 3.在中原地区,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争霸战争的双方是()。 A.秦、晋B.晋、楚C.齐、楚D.吴、越 答案:B 4.下图连环画中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吴王阖闾D.越王勾践 答案:B 5.战国初期,三家分晋的卿大夫是()。 ①韩②赵③楚④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B 6.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答案:D 二、配伍连线题 7.将下列战役或改革与其意义用线连起来。

饰品行业分析

一、市场描述 饰品行业是从珠宝首饰、工艺礼品行业中分离出来,综合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饰品作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各种档次的专卖店、销售点星罗棋布;各种款式、各种层次的产品充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在中国内地,这一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已成为人们的追求。 从中国饰品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虽说目前饰品行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总体来说处于一个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饰品行业必将更加大跨步地向前发展。根据饰品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饰品有以下基本发展趋势: 饰品的品种日益丰富,推出的多个系列产品覆盖了女性头饰、腰饰、背饰、胸饰、耳饰、脚饰等各大领域的产品,有效的提升了竞争力,反应出人们不再满足于以往单调的品种,而是由首饰发展到手饰、脚饰、胸饰、包饰等,更加追求生活中各个方面搭配一致。 我们计划在情侣、女性饰品竞争,据我国权威机构对中国女性饰品市场的调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民展和人均年收入的高速增长,也必然引起女性饰品的需求高速增长。到2011年中国的女性饰

品占有率将增加到65%以上,潜力巨大,极有开发价值。 市场研究表明,到2015年该市场将发展每年消费需求达数百亿。在这段时间里,预计我们力争的市场细分将成长。因为我们公司能生产出独一无二的产品,更能满足饰品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目标市场 我们将目标市场定 三、目标消费群 我们主要针对于绝大多数情侣和女性 ,大学生及月收入处于 1500-4000的工薪阶层,这部分消费者追求生活品味和个性,对时尚敏感,对中档饰品有强烈的需求。因为我们公司生产包括从头饰到脚饰,各种特色创意饰品,迎合了饰品消费的变化趋势。 四、销售战略 饰品店的经营就在方寸之内。然而,方寸之内见功夫,有效的销售策略将带动饰品销售的良性循环。以下是我们几个常用的销售策略。 1.会员卡:消费满一定金额,可得到会员卡一张,日后购物可享受折扣优惠。 2.不砍价:饰品价格普遍偏低,消费者对价格也不敏感,没必要砍价。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七年级上册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扬州市竹西中学刘娟[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极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教学重点] 齐、晋称霸。齐、晋称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对于理解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把握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极其历史影响。 [导人新课]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后,犬戎真的来攻,结果没有诸侯再来救援,

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平王被迫东迁洛邑,东周开始。自此,天子地位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引出本课课题。 [讲授新课] 先让学生明确: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共295年)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共255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争霸称雄,战争不断。最终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预示着历史最终将走向统一的趋势。 一、春秋争霸 阅读材料:说说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周王室的衰微 ①西周时王畿有约千里,平王东迁后,只有约方六百里, 后来还剩一二百里。 ②王室军事力量曾有14师达14万人,诸侯国不超过三军, 且诸侯的军队周王都能调遣,现在王室却只能有三军、 二军甚至不足一军了。 ③西周盛时,周王对诸侯有很大权威。可东迁后,天子地

饰品行业分析报告(1)

饰品行业分析报告 引言 饰品行业是从珠宝首饰、工艺礼品行业中分离出来、综合形成的一个新兴产业。饰品作为新经济的增长点,发达国家已逐步走向成熟。各种档次的专卖店、销售点星罗棋布;各种款式、各种层次的产品充分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在中国内地,这一行业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已成为人们的追求。 国内市场现状?? 在中国各行各业竞争逐渐激烈的时候,饰品行业的竞争仍然处于初级状态。行业没有领先品牌,没有任何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能够超过5%。拥有全国性网络的厂家非常少,能够自行建立办事处进行市场开发的更是凤毛麟角。整个行业缺乏做品牌的能力和市场营销的观念,缺乏真正有能力的人才。随着WTO的加入,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外公司正在大量以OEM的方式在中国采购其商品,因此现在许多饰品行业大厂家基本是在做出口。 当前国内饰品行业的形式?? 从生产地域上来看主要是三大生产出口基地?? 1、是以广东(东莞、佛山等)为主的华南生产基地。它们的特征是,主要以香港的设计风格为主,产品一般都是以来样加工为主。其产品的流向也大部分是通过香港转口到东南亚、奥、美等地。 2、第二类是以福建、浙江为主的基地。这部分的厂家的产品多半是符合国外饰品需求设计,产品绝大部分出口。其特征是产量规模化,在价格上极具竞争优势。在近年来,国外大型的跨国公司的采购中,这些厂家的产品都被列为采购之列。?? 3.第三类是以青岛的为主的基地.这部分厂家大多数为韩国厂商,其设计一般不外露,产品直接出口韩国,日本和美国等地. 4.第四类是以工艺品形式出现的小规模零散厂家。这些厂家的产品多半是用自己独特的产品形式来销售带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民间特色的装饰品。 饰品消费四大片区的初步形成: 1.以成都为中心的西南片区 2.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片区 3.以哈尔滨大连为中心的东北片区 4.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片区 外加省会城市的连锁店的设立,基本完成中国饰品消费总体布局. 销售的形式:?? 1、在2000年以前,市场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饰品行业。当时的饰品主要是伴随这家具行业、礼品业、鲜花、床上用品的分散式销售。2000年后,随着中国的经济的不断升温,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在消费费用方面开始上升,所以在2000年后出现了一些小型的饰品专营店。?? 大型城市的饰品趋势是:一些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看好中国饰品的巨大市场,如英国的百安居,瑞典的宜家等品牌都在上海、北京等地设立大型卖场。近两年,特别是今年,这些大型卖场都专门推出饰品专区。?? 中小城市的饰品消费由于受收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现在目前仍然保留以前的销售方式,即以鲜花店、礼品店的形式销售饰品,其产品一般都是较普通的饰品,产品的档次偏低. 目前的饰品业态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或是产品精良但价格高昂,或是走大众化路线,价格低廉但风格杂乱,品质难保障。找准市场定位是饰品发展的关键。 义乌饰品行业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鉴定.jsp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器鉴定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指春秋和战国(公元前770年—221年)两个社会阶段。东周社会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在政治和军事上相互争夺,形成分争战乱的局面。在此政治背景下,生产力却有很大发展,手工业的玉器、铜器、陶器、金属货币、纺织、漆器、铁器等,获得极大进步。东周玉器是继西周之后的高峰发展期。数量丰富,出现不少新造型,纹饰和工艺技巧也有新变化,形式和标准大大提高。玉器的总体风格是:细腻精美。统治阶级享玉,由西周时代注重礼仪性;转向注重装饰审美性。故此,装饰品占主导地位,礼仪器与之相应发展。从周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前770年)至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年),史称春秋。春秋玉器的发掘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及中原两大区域。 (一)玉器的种类、造型与工艺 1、种类。生产工具有玉斧、玉环;装饰品有璧、环、璜、罐、斧形饰、竹节形饰、璋形饰、玦、梳、襟钩、串饰、笄、贝形饰、璇玑、管、珠、剑首、双系拱形饰、双鸟首拱形饰、双龙环形饰。动物形玉饰有玉龙佩、虎、鸭首、鱼、蚕、蝉、双鸟形玉柄、兽形佩、兽面形饰、龙鳞形饰、龙虎合体佩。人物形玉佩有人首形佩、玉人、人形饰;礼仪器有圭、戈、琮、璋、璜、璧等。 2、造型。器物造型分几何型、人物型、动物型。纹饰造型以阴线龙首纹最多见:龙纹、谷纹、勾云纹、凤纹、龙鳞纹、蟠螭纹等为主要纹饰;谷纹的纹饰造型与布局的特点是满密均细。 3、工艺。玉器的材质主要是透闪石软玉,包括白玉、青玉、黄玉、墨玉、碧玉等,内含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与甘肃酒泉玉等。其他材质有大理石、滑石、绿松石、玛瑙、石髓、水晶、煤精等。说明玉料采选地域较广。装饰品玉器的开料,如凤翔秦国的璧,厚度仅为0.1至0.35厘米。此种精薄的玉器,唯用很薄的金属工具旋切方可奏效。装饰品绝大多数都刻纹饰。礼仪器多数无纹饰。纹饰的刻法,以单阴线和双阴线为主,线条细密匀称。所用工具是直径很小且很薄的金属工具。所刻出的线条,一般不足0.1厘米的宽度,线条圆转柔丽,工艺技巧颇熟练。龙首纹的龙眼,为细小的圆圈,直径约为0.1厘米,有的小得肉眼难辨。所用工具是极细的金属管钻。多数玉器表面,虽注重抛光,但其光泽晶莹程度,与战国玉器相比显得逊色。 (二)春秋玉器的特征 1、西周玉器的遗风。中国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条基本规律是承前启后,说明玉文化有承传性与流变性双重特点。一般的情况是承传性不如流变性表现得突出;流变性主要表现为在承传基础上呈现多方面的创新。春秋玉器在继承西周玉器的造型、纹饰上,亦表现出这一特征。如双龙首璜饰有宽窄双阴线纹的龙首纹等。双龙首延续了西周的基本造型,但有了新变化,如方嘴龙首是春秋时期首现的,这些种龙首被战国玉器所沿用。西周晚期始兴的宽窄双阴线纹在春秋时沿用,但线形有新变化。两条线的宽窄比例扩大,即定线加宽,且线底呈凹圆形,纵剖面为凹形,即在宽线的一侧加刻极细的单阴线。 2、玉觿的广泛使用。 3、龙虎合体造型。龙虎合体造型的玉器,在商和西周时尚未见到,春秋时始有这种创新造型。 4、云纹龙形佩。春秋云纹龙形佩,大大突破与发展了商和西周的同类器型的造型与形制。云纹变商和西周多见的勾云纹为对称内钩卷云纹(简称卷云纹),春秋云纹龙形佩为战国两汉同类器开了先河,特别是战国飞动优美的玉龙造型,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形成的。 5、首现谷纹。古代以饰谷纹的玉器为祥玉,玉器谷纹是谷物种子颗粒的象形。 玉器中最早的谷纹,见于春秋晚期。谷粒的造型及布局特点是:其一,浅浮雕,谷粒圆鼓,体形较大,手感圆钝;其二,谷粒后端较尖细,常加细弯阴线(表示种子萌发后的根须);其三,排则较稀疏,且不太规则。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株洲市天元区马家河中学2012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 争》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识读《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2、分析春秋五霸的共同特点。 3、分析春秋争霸的历史作用。 【学习重点】 重点:齐桓公称霸及他首先称霸的原因。 难点:春秋争霸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二、合作探究 (1)观察,哪一幅图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图是战国形势图? (2)比较两幅图,看看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春 秋 战 国 的 纷 争 春 秋 争 霸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著名战役:、等 图 二 图 一

(3)你能说说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吗?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的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4)春秋战国时期这种混战局面,主要是西周实行的一种制度所埋下的祸根。这一制度是什么? 2、阅读材料 材料一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晋文公在践上会盟诸侯,与会的有鲁、齐、蔡、郑、卫等国,周天子应召参加,并册封晋文公为侯伯,晋文公成了中原的霸主。 (1)材料一中的“霸诸侯”是指哪一件事?桓公得以实现“霸诸侯”的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晋文公称霸中原是与哪一诸侯国争霸的结果?促成其成为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什么? (3)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的战争的原因是什么?这些战争是否有积极作用?为什么? 三、巩固训练 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国11次,朝晋国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交好 C.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势 2、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A.尊崇周天子,击败周边少数民族的进攻 B.保卫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建交 C.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D.利用周天子的影响来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3、小明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他在日记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卧薪尝胆,不学 纸上谈兵。”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 A.夫差、白起 B.勾践、白起 C.勾践、赵括 D.夫差、赵括 4、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巧记忆 齐楚秦燕居四方,东西南北各逞强; 赵魏韩国在里面,由北向南串一线; 齐魏马陵魏旗落,秦赵长平赵削弱。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也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这一时期诸侯争霸,七雄并立,社会动荡,战争不断。各国通过变法使国力强大,社会进步,统一的趋势加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时期,了解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春秋时期齐、晋争霸(改革与强国的关系) 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四、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材料图片等资料创设情境,通过层层引导提问,合作讨论法来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知识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灿烂的青铜文化” 。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司母戊鼎。鼎是中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国家和权利的象征,在过去被视为立国重器。传说大禹治水后,将天下划分为九州,他将从各地收集到的青铜铸成九鼎。从此,九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把它作为世代相传的国宝。到了周朝时,我们知道“周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灭亡,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周平王迁都洛,东周开始,历史进入了另一个时期:东周,也就是春秋和战国两个历史时期。 2、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从课题内容开始,寻找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

首饰简史(中)

薛涛 人称“扫眉才子”的便是唐代的薛涛,她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

朝四大女诗人。薛涛的经历也和古代众多奇女子一样坎坷,她经历了入乐籍,脱乐籍,终身未嫁,是唐代最著名的“女校书”。薛涛做有《牡丹》诗: 去年零落暮春时,泪湿红牋怨别离。 常恐便同巫峡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 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这首《牡丹》出自薛涛之手,此诗将牡丹拟人化,用倾诉衷肠的口吻描述,新颖别致,亲切感人,有醉人的艺术魅力。历史中关于薛涛的感情生活也有记载,尤其是她与元稹的一段不了了之的情感。寄情于诗,知她者,唯有牡丹。 唐代时期,牡丹栽培开始繁盛,而牡丹花也有“花之仙”的美称,各种牡丹花图样、纹样的饰品也层出不穷。下图为唐代银质的牡丹花钗。

唐代已远逝于历史深处,但牡丹雍容华贵的美学精神,则一直流传了下来。今人做的牡丹花图案的饰品也遍及首饰的各个门类,如下图。

太平公主 在太平公主面前,现在的富二代、官二代恐怕都弱爆了吧,这个女人,爸

妈兄弟侄子统统是皇帝,别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她怕是集万千富贵一身,且看图中的太平公主,雍容华贵,一身华服,周身的牡丹图案以及头上的牡丹头饰更是将她衬托得仿佛置身牡丹花丛。不光太平公主周身牡丹,就连屏风上所画也是牡丹,可见牡丹在唐代是很受推崇的。 为什么牡丹在唐朝那么受欢迎呢?很简单,唐人以丰腴美。相对于芍药菊花等骨感美女,牡丹体态雍容富丽,正如周敦颐老先生所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开得胖乎乎的,正合当时崇尚丰满健美的审美观念,受到狂热的赞扬是理所当然的了。其实,牡丹有很多种类,色彩也很丰富,每一种颜色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比如白牡丹,在高贵中兼有清丽脱俗之感,现代首饰设计中,银质饰品就有白牡丹的特点,而牡丹也常被用作饰品设计的创意元素,如下图中项链所示。

珠宝首饰产品基本标准(品质)

珠宝首饰产品基本品质标准 起版:根据设计图的规格要求做版,产品整体形状对称均匀、表面光滑、无残缺、崩边、沙洞,镶口端正平稳,宽度、大小、厚度一致,角度、弧度对称,线条顺畅,石位排列整齐均匀,种爪大小高低一致,整齐对称,同时石位与爪的大小搭配合适,焊接牢固、焊接位置清晰透彻,镶口做到常规化; 起钉版:钉大小高低一致、整齐对称,吸珠圆滑透彻无金屎,铲边顺畅光滑,无崩边,石位与钉的大小搭配合适(如石大钉小或钉大石小等都是搭配不合适); 注蜡、修蜡:产品整体形状完整,表面光滑、整体对称均匀,宽度、大小、厚度一致,角度对称,线条顺畅,钉爪齐全,无变形、隔层、残缺、崩边、沙洞、气泡、批锋以及断裂等; 倒模:产品整体形状完整,表面光滑,无变形、断裂、残缺、沙洞、批锋、腐金、珠子,清洗干净后无渣质; 执模:产品整体形状完整、对称、均匀,表面光滑透彻,宽度、大小、厚度一致,角度弧度对称,线条顺畅,镶口平稳,爪子大小长短一致,无残缺、崩边、沙洞、断裂、漏焊、多焊,焊接位置牢固、清晰透彻,活动位置不能焊死,装配顺畅,衔接位置贴切合适,字印端正、整齐、清晰,字印的大小取决于与位置的搭配、协调、合适; 镶石:石头排列整齐、平稳、端正、高低一致,爪子、钉挺直对称贴石,爪子、钉大小长短一致、整齐,吸珠圆滑,无金屎、逼镶,无边镶,石头排列整齐、均匀、顺畅、高低一致、不叠石、无空隙、烂石、松石、花石、掉石、锤边贴石,主石与镶口贴切合适不能漏底或镶口直视外不露边、铲边、执边顺畅光滑,无金屎,产品整体形状完整、均匀、对称,角度、线条顺畅,无变形、残缺、崩边、火漆,印泥等渣质清洗干净; 抛光、打布伦:产品整体形状完整、均匀、对称,宽度、大小、厚度一致,角度、线条顺畅,表面光滑、亮泽、透彻,钉、爪子吸珠圆滑,无变形、残缺、沙洞、腐金、掉石、松石、烂石,字印清晰,抛光蜡、渣质清洗干净; 电镀:产品整体形状完整、美观大方,喷沙位置均匀、纯净,无漏沙,线条顺畅,拉沙位置平整,角度对称,拉沙纹路顺畅、均匀、清晰,电镀基本标准:(1)亮泽程度,纯净亮晶晶,(2)不上电,没有光泽度成暗淡颜色,电蒙也没有光泽度成灰暗颜色,(3)整体表面无刮痕、斑点、崩缺、腐金,不掉石、烂石、松石,无渣质,清洗干净,无水印,字印清晰; 滴胶:产品整体形状完整、对称、均匀,宽度、大小、厚度一致,角度、弧度对称,线条顺畅,整体光滑、亮泽、透彻,无变形、残缺、崩边、变色、沙眼、脱胶、烂胶、漏胶,分色清晰,清洗干净,无渣质、杂质; 磨石:石头整体形状完整,表面光滑、亮泽、透彻,净度纯正,大小、厚度一致,宽度、角度、弧度对称均匀,线条顺畅,配模贴切合适,无烂石、花石(内花、外花)崩缺; 品检:各工序注意:根据订单的规格要求,材质(石头的种类及金银的成色)字印、颜色、形状、尺寸、重量,工艺的种类、装配等必须吻合,结合品质标准进行品检。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岳麓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岳麓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 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首饰讲解

现如今新红楼炒的沸沸扬扬,何种质疑与赞同扑面而来,也受到了媒体的大 为关注。就拿新版《红楼梦》结局来说让林黛玉“裸死” ……真是吸引了很 大的眼球,不知道曹雪芹看了会怎么样 上午和朋友看了新红楼。差就不用说了。服装造型尤其接受不了。也许我的审 美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但曾经学习的一点点中国历史告诉我。红楼的女子穿成那个样子是相当不靠谱滴。于是好奇之下便在天涯里看了关于古代女子的贴。其图精美让我满心是对劳动人民的敬仰。87红楼不愧是经典。几乎完美的诠释 了金陵十二钗的装扮。 唏嘘之余。要感谢曾经红楼的主创。他们的真诚和努力让我们在细节 上看到了不可替代的红楼一梦。 红楼里王熙凤是第一个出场时详细描写了扮相的女子(衣着不写。只提首饰。所以只能说是扮相。本人语文不好。只想出扮相这个词。望大家多多担待)原文说: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 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 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 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 先闻这是凤姐的全身。 发式是:金丝八宝攒珠髻 首饰是: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这是首饰的特写

不知是不是古物。银制的。与朝阳五凤挂珠形似 两侧的珠坠。应该是这样的 凤姐珠坠的蓝色是古时打造首饰的特殊工艺,清时主要延续明朝的风格,点翠和烧蓝珠坠

点翠凤

手上的戒指。虽然书里没说。但是想想那么大户应该有的。道具没有忘记细节贵妇人的手啊 两个宝石的戒指 再给个凤姐,真的很贵妇

插入:给大家一点古饰的欣赏 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 耳其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据说,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蕉月、湖色、深藏青等不同色彩。后来,也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而在清末民初由烧蓝工艺取代。但是从纯工艺的角度看,两者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想象下,光可鉴人的头油,配上这亚光且富于色彩变幻的点翠头面,那一个个戏中的人物是如何的出彩惊艳啊!而烧蓝,本身的釉色不是与发色相得益彰,反有喧宾夺主之虞。点翠: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 这个细节放大。可以明显看出是羽毛

岳麓版七上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word教案

第8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春秋的争霸战争和战国七雄 能力目标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教育目标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亡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重点、难点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七雄并立策略和方法学科渗透语文(成语)教学媒体投影 教学程序教学内容 板书春秋战国的纷争 . 强调; 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春秋前770年——前476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一春秋争霸-----相继称霸(前770——前476) 分析: 1诸侯争霸的实质(目的) a政治上:号令诸侯 b经济上:迫使各国向霸主贡赋 2著名霸主: a齐桓公首先称霸(任用管仲为相) b晋文公称霸 c楚庄王称霸 d吴越称霸 c宋襄公和秦穆公 二战国七雄(前475年——前221年) 分析: 前475——前221年是历史上的战国时期。 1三家分晋(韩、赵、魏) 2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3主要战役: a桂陵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小结,强化训练: 1本课内容 2巩固练习1教师活动 2课前导学:学生预习,熟悉课文有关的成语: 退避三舍 卧薪尝胆、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朝秦暮楚等 3指导讨论 你认为那个成语给你的感受最深? 补充课外知识管鲍之交和一箭之仇等 4提问:晋国争霸战争著名的战役是什么?(分析) 5学生补充成语: 围魏救赵、增灶减灶

介绍: 孙膑与庞涓; 廉颇蔺相如; 赵括与白起。 6组织讨论 战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历史发展的趋势又是怎样?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及补充成语 回忆:西周灭亡和东周开始(前771---前770) 思考: 回答: 1课文中的成语 2齐桓公为什么先称霸 要点:归纳 a自然条件 b雄厚实力 c高明手段 3学生讲:成语故事 成濮之战,退避三舍 4想一想: 什么时件事魏国的原气大伤? 5可考虑表演“纸上谈兵”小话剧 6小结: 要求学生回答本课你学到那些知识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常见纹饰 春秋战国玉器的花纹图案样式繁多,雕刻细密,抽象深奥,给人一种神秘感,从结构来看,纹饰有几何形和动物形两种,其中以几何纹为多. 几何纹中以圆形、弧形和方折形线条为主,对称性强,既可看出单组纹饰,又能一组组连接起来,逐渐扩充为整体纹饰,动感极强,变幻无穷。 最常见的几何形纹有谷纹、涡纹、云纹、雷纹和勾连纹,装饰在壁、环、璜和龙等玉器上。谷纹又称谷粒纹,是以剔地浅浮雕的方法,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许多突起的弧形圆点,这些圆粒排列有序,经抛光后闪闪发光,十分悦目。谷纹的名称是由它浅浮雕的半圆形凸起似谷粒而得来的,由于谷纹制作难度较大,所以它装饰的玉器往往比较精致,观赏价值很高。由谷粒派生出来的纹饰中,一种称为“蝌蚪纹”,就是在谷粒边缘上琢出一道弧线,形似蝌蚪的尾巴。所琢刻的尾巴方向并不固定,似乎是玉工随意雕刻出来的,但装饰效果较好,它常饰于玉龙上,增强了龙的动感。 涡纹是以阴刻手法雕刻的水旋涡形纹饰,形似蝌蚪纹。这种纹饰最早见于西周时期,但数量较少。春秋时期,涡纹的尾端拖得较长,形似弯钩;战国时期,涡纹成为千篇一律的旋涡状。涡纹简单、美观,战国时被大量华采用。 云纹状如云头形,多阴刻或浅浮雕,每组云纹是由两个单体相对的谷纹或涡纹尾部相连构成。这种纹饰既有玉工有意刻成的,也有随意刻成的。前者往往排列整齐,后者则常与谷纹、涡纹相杂,显得富丽美观。云纹也是战国时期常见的一种纹饰,由它派生出的变体云纹,纹道长而细,富有飘逸感。 雷纹是一种线条方华折的纹饰,以阴刻手法制成。单体雷纹呈S形纹,在装饰上,每三个雷纹构成一组图案,构图对称,较为细密。这是春博物秋早期特有的一种纹饰,具有断代的意义。 勾连纹源于雷纹和云纹,阴刻,是春秋战国时期图案中最为繁杂的一种,由单体雷纹或云纹相互勾连而成,不过线条已由方折变成圆弧。最早的勾连纹玉器见于春秋中晚期,双勾线,婉转流畅,时代特征明显。战国时期的勾连纹集中了雷纹、云物华纹和涡纹的特点,整齐平稳。派生出的图案也很多,颇具特色的是勾连云纹,将几组云纹对称地勾连博在一起。战国晚期和西汉早期,有的器物上出现了通体十分规整和细密的勾连云纹华物,非常华丽。 为什么在几何形纹饰中很少见到直线形图案呢?这可能与古人的审美观有关。 春秋战国玉器大多数作圆形或弧形,特别是装饰品,即使是转物折处也琢成弧角。这样的玉器如果装饰上直线形纹饰,就会影响整体美观的效果,而饰以圆弧形为主体的纹样,则显得和谐统一。商周的圆形玉器璧、环等,几乎看不到纹饰,这是因为当时的琢玉水平还达不到琢制细密对称纹饰的程度,所琢纹饰以直线物或长弧线为主;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琢玉水平空前提高,任何纹中物饰都可以随心所欲的雕琢出中博来了。 动物形纹饰有神兽和写实动物两种,最常见的是兽面纹和螭虎纹。 兽面纹又称饕餮纹,用阴刻或浮雕手法琢出狰狞凶猛的兽首,常装饰于各种小型玉饰、玉璧、玉剑饰之一的玉彘及玉铺首上。兽面纹出现在玉器上最早是春秋时期,战国至汉代很盛行。兽面纹玉器,后世仿造非常多,但都未把握住细部特征。 辨认春秋至汉代的兽面纹,关键在于眉毛与鼻的刻线是粗连的,眼睛一般为菱形,抓住了这个特征,一般很容易识别出仿制品。 螭是龙的一种,因形状似虎而物称为螭虎。 螭虎纹是战国至汉代常见纹饰,常以高浮雕或透雕琢出,作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状,装饰玉璧、剑饰和玉印等器物。古人将螭虎作为天空游弋的神兽,因此在塑造螭虎形象时,往往衬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点】: (1)齐桓公称霸。 (2)城濮之战,长平之战。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性质,对于初一新生来说不易自己领会。 【教学方法】: 重点的突破方面:齐桓公称霸可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谈话、组织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两个战役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讲述故事演故事的活动中去,用文艺形式深化本课知识,加强学生对成语故事重新思考,使学生的情感认识不断升华。 难点突破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辩论,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这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战争,并以战争为主线,贯穿整个历史时期的始终,了解战争既有残酷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现实作用的另一方面,突破难点。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老师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二幅地图进行多媒体处理;指导学生编排“纸上谈兵”的历史小话剧。设计好几组问题的讨论方案。

朵诺饰品解读现代首饰的4大发展趋势

现代首饰的发展趋势

前言 大自然赋予了地球丰富的材料,经过原始人类的神秘组合,产生了美感,也形成了最初的首饰。而随着人们审美的多种多样,也使得当代首饰设计的潮流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下面为你总结4大趋势。

1.高档化 讲究材料质地的纯真豪华及高档珠宝的应用,设计新颖别致,制作工艺繁杂精良,在设计风格上,强调多种主题的展现。 ①以创意新颖取胜。追求构思独特和造型完美,运用常见的高档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来达到新的意境和特殊的效 果; ②注意古典设计。发掘传统首饰中美的意境,使之重新焕发出时代的光彩; ③融合各民族优秀的传统精华及民族特色。通过各民族特色的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使首饰在立足民族文化的基点上更具有时代风格。在这些主题的指导下,又引发出创意创新,例如独树一帜、讲究自然风情、增强环保意识、浪漫的细部设计等等。

首饰设计的潮流要充分考虑到人数众多的工薪阶层和一般人士的喜好,根据他们的心理和喜好向中低档首饰、仿真首饰的方向发展。以高档首饰的材料、造型为模式、用人工Green Apple Data Center制造的原材料加工成仿珊瑚、玉石、珍珠等饰品材,外观效果逼真,造型丰富,款式众多,在设计上仍注重精美的造型和外观效果、工艺制作上仍细致讲究,精益求精。由于这种首饰款式丰富、美观大方且新潮亮丽,价格比高档首饰便宜得多,因此,倍受人们的喜爱。

无论高档首饰还是中低档首饰,最重要的一点是整体性、配套性。设计时以项链、耳环、戒指、手镯等首饰形成一组或一个系列,这样能够衬托出服装设计的整体性。当今服装设计师和首饰设计师联手协作,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服装与首饰作品,都是以其整体性取胜的。从创作内容来看,各种自然形态、抽象形态都能够展示出现代首饰的风采。而现代首饰更注重现代风格和潮流的体现,表现出现代首饰的整体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