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的比较鉴别-北京师范大学

合集下载

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
赤眼蜂寄生产卵的特性防治玉米螟,对环境任何污染,对人畜安全,保 持生态平衡,是一实用性很强技术。赤眼蜂喜欢找初产下来的新鲜卵寄 生,因此防治时要搞好玉米螟的预测预报,使释放赤眼蜂的时间与玉米 螟的产卵盛期相吻合,做到有的放矢,提高防效。赤眼蜂的活动和扩散 能力受风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放蜂时既要布点均匀,又要在上风头适当 增加放蜂点的放蜂量。一般说来,每亩玉米田放蜂量应在1.5~2.5万头。
赤眼蜂的释放方法
1、成虫寿命20~25℃时4~7天,30℃以上时1~2天。 2、雌蜂平均产卵42粒,在害虫卵内产卵,幼虫孵化后取食卵液,杀死寄 主卵,7~12天繁殖一代。 3、雌蜂产卵25~28℃,相对湿度60~90%为宜。20℃以下以爬行为主, 活动范围变小,水平扩散半径减小,25℃以上时,赤眼蜂水平扩散半径 可达10米。 放蜂1~4天内降大雨,对寄生效果有不良影响。
丽蚜小蜂
丽蚜小蜂属昆虫纲、膜翅目、蚜小蜂科、恩蚜小蜂属,是世界广泛商业 化的用于控制温室作物粉虱的寄生蜂。最初是1924年从天竺葵上一种未 知名粉虱标本上饲养获得并描述。形态描述是由Speyer1927描述。由 于E. formosa 被广泛用于温室释放,所以其天然分布是未知的。
丽蚜小蜂
体长约0.6mm,宽0.3mm雌虫身体黄色,翅无色透明并有金属光泽,雌性触角 末节呈桨状。雄性体色比雌虫略深,触角为膝状。 两性生殖可产雌蜂和雄蜂,孤雌生殖后代全部为雄性。
姬蜂
分布很广,约40,000种。形状、颜色、大小各 异,一般1.2公分(约0.5寸)长。北美洲最长的长 针姬蜂属达5公分。许多种的腹部细长而弯曲, 像黄蜂,区别一般在于触角较长,节较多。产 卵器通常比身体长。许多种的前翅有一黑点。 寄生在蜘蛛以及多类昆虫上,尤其是鳞翅目 (Lepidoptera,蝶、蛾)和其他膜翅目昆虫。

常见小虫100种(1)PPT课件

常见小虫100种(1)PPT课件
象鼻子,这就是“象鼻虫”这个称谓的渊源。象鼻虫脑袋虽小, 却能做360°的旋转。
雌性米象会用象鼻一样的吻端在大米上凿出一个深深的孔
洞,将一枚细小的卵产在洞里,随后再把外部封好。卵就在这 粒米粒里面孵化出幼虫,幼虫孵化后在米粒内游走出弯曲隧道, 边走边啃食米粒,每次蜕皮就长大一点,经过三次蜕皮化蛹。 蛹经过一段时间羽化出成虫,咬开外皮从米粒里爬出来,成虫 可以存活七个月到两年。
• 幼虫:多呈纺锤形,体色通常为黄褐色,灰褐色或赤褐色。 头上有黑褐色斑纹,口器为一对强大弯管,前口式,胸部 各节生有大小不同的毛瘤。有发达的胸足三对,幼虫行动 活泼。
• 蛹:裸蛹,黄绿色,椭圆形,长12mm左右, 卷曲在白色 丝质茧中。
• 成虫:体形中等、细长、柔弱,一般虫体和翅脉多为绿色。 咀嚼式口器。触角细长。呈线状。复眼发达,有金属光泽。 头部常见黑褐色斑纹,区分为唇基斑、颊斑、中斑、角上 斑、角下斑和后头斑,头斑的数量和位 置是分种的特征。翅二对,膜质透明, 前后翅的形状及脉纹相似,脉纹细而多 呈网状,在边缘分叉。
2021/3/12
14
相比于蚊虫,蛾蠓的飞行能力弱。为侵入人们生
活的空间,蛾蠓主要通过下水道经地漏、洗手盆和洗 菜盆的下水口等处进入卫生间、厨房、走廊以及其他 房间(如病房、办公室、卧室等),其多附着于墙壁, 有时也停留在毛巾、衣物或水果上。
蛾蠓成虫除家室常见外,野外潮湿环境极常见, 有的生活在白蚁巢、鼠洞、兽穴等处。
2021/3/12
3
鼠妇的种类较多,它们身体大多呈长瓜 子形,长5—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显著, 呈灰褐色、灰蓝色;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团, 是草食的陆栖类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
它有七对脚,血呈白色,不属于昆虫。 外壳有层薄薄的油,不易被蜘蛛网等粘住, 秋季为鼠妇的繁殖旺盛期,在21℃时,约经 26天孵化成幼体。鼠妇用腮呼吸,而腮只能 在湿润的环境中运作。

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

天敌昆虫:可寄生或捕食农林害虫,它们长期在农田、林区和 牧场中抑制害虫危害和蔓延的昆虫。如螳螂、寄生蜂等。
金小蜂
赤眼蜂
赤眼蜂在昆虫卵上产卵
螳螂 草蛉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是一项特殊的防治方法,可以减少环境
污染,维持生态平衡。

我国天敌昆虫的扩繁与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从国外引进 的防治苹果绵蚜虫的日光蜂,防治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孟氏隐 唇瓢虫,防治温室白粉虱的丽蚜小蜂,防治李始叶螨的西方盲 走螨,防治二斑叶螨的智利小植绥螨,防治松突圆蚧的花角蚜 小蜂,防治天牛的管氏肿腿蜂和川硬皮肿腿蜂等。
或终生寄生于其它昆虫或动物体内、体表,摄食寄主营养物质的昆虫。

寄生性天敌昆虫种类:

主要见于捻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其中利用广 泛的均属于膜翅目和双翅目的种类。

最常见的有姬蜂、茧蜂、蚜茧蜂、大腿小蜂、蚜小峰、金小蜂、赤 眼蜂、平腹小峰、缨小蜂、缘复细蜂(黑卵蜂)、鳌蜂、头蝇、寄
蝇、麻蝇、捻翅虫等。
猎 蝽

吻猎蝽(Melanolestes picipes)是一重要种类,常在人的嘴周
围叮咬,因而得名。

伪装猎蝽(Reduvius personatus)亦称猎臭虫蝽或吻猎蝽。
若虫的触角、足和身体上密布黏毛,黏住毛绒、灰尘,外形如
一团灰尘;成虫黑褐色,15∼20公厘长。 常见于室内,捕食臭虫和蝇类;也叮人甚痛。 原产中欧,引入纽约港后,已扩展到整个北美南部。
猎 蝽

东方的浅黄猎蝽(Ptilocerus ochraceus)的捕 食方法与众不同,腹部有红色丛毛,上有腺体,
其分泌物引诱蚁类来舔食,食后随被麻痹,猎
蝽即将喙刺入蚁体吸其体液。

第4章昆虫分类学

第4章昆虫分类学
– 有翅者,翅2对膜质,其形状、大小和脉序都很相似; – 翅常可沿着基缝处脱落。
蚁后,腹部常极端膨大。 渐变态。 群体生活于一个巢内,分工明显,社会性昆虫。 每巢内有“蚁后”、“蚁王”以及为数极多的生殖蚁、工蚁和兵蚁等。 严重危害农林作物、房屋、桥粱、交通工具、堤围等
白蚁的性多型 1.若虫 2.工蚁 3.兵蚁 4.生殖蚁若虫 5.蚁后 6.有翅型
多食亚目 Polyphaga
• 瓢虫科Coccinelidae:异色瓢虫、澳洲瓢虫 ; 二十八星瓢虫 • 叶甲科Chrysomelidae :榆紫叶甲,杨叶甲 • 豆象科Bruchidae :合欢豆象,柠条豆象 • 吉丁虫科Buprestidae :杨树吉丁虫,杨十斑 吉丁虫,柑桔爆皮虫 • 叩头虫科Elateridae :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 • 金龟总科Scarabaeoidea :

• • • • •
鞘翅目 coleoptera
• 通称甲虫.昆虫纲中最大的一目,占昆虫总数的1/4多。 • 大小和形态变化大,体壁坚硬。头部发达,有的延伸成喙状,复 眼显著,一般无单眼. • 触角多为11节,但形状不一。 • 口器咀嚼式。 • 前胸发达,小盾片呈三角形外露。 • 前翅硬化成角质,称鞘翅,后缘平直,平时两翅的后缘于体背中 部并合成一直线,盖住中、后胸及腹部和后翅。 • 跗节4或5节。 • 全变态。 • 幼虫为寡足型,少数为无足型。 • 食性和生活环境很不一致,捕食性的如步甲、瓢虫等,有益于农 林业;食植性的包括了许多重要农林业上的害虫,如金龟甲、叩 头甲、象甲、叶甲、天牛和小蠹等。
图1-24 半翅目分类特征 A.蝽前半段腹面 B.蝽背面
半 翅 目


花 蝽 科
网 蝽 科
同翅目 Homoptera

1.3 .6鳞翅目主要目科观察识别.

1.3 .6鳞翅目主要目科观察识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 项目一 园林植物昆虫识别技术 ※ 子项目1.3 园林植物昆虫主要目科观察识别 ※ 任务1.3.4 鳞翅目主要科观察识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一、任务目标与内容 二、教学资源 三、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四、教学内容与操作步骤 五、复习与思考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幼虫被有长短不 一的毒毛簇。第6、 第7腹节有翻缩腺。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舞毒蛾成虫及产卵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观察与识别
取木蠹蛾、袋蛾、毒
蛾、刺蛾、螟蛾、夜 蛾、尺蛾、枯叶蛾、 天蛾、凤蝶、蛱蝶、 粉蝶等昆虫,观察鳞 翅目昆虫的主要特征, 掌握蛾类、蝶类的区 别特征和重要科的形 态特征。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9. 天蛾科
体大型粗壮,纺锤 形。触角粗短,丝状、 或栉齿状。前翅大而 狭长,顶角尖,后翅 短小,近三角形。
幼虫体大而粗壮, 圆柱形,体光滑每一 腹节上有6~8个环纹, 第8腹节背面具一尾 角。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咖啡透翅天蛾(似小鸟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斜纹夜蛾成虫
斜纹夜蛾幼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13. 灯蛾科
与夜蛾科 体形相似,但 体色鲜艳,为 红色或黄色, 多具条纹或斑 点,触角丝状 或栉齿状。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美国白蛾成虫
美国白蛾幼虫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教学课件
14. 毒蛾科
体中型粗壮多毛, 口器退化,触角双 栉齿状。前翅宽阔, 后翅圆形。休息时 多毛的前足伸出在 前面。
水青粉蝶的幼虫与卵

草蛉的形态特征.

草蛉的形态特征.

请各位批评指正!
结茧:草蛉幼虫成熟后会四处活动,寻找较为
隐蔽的地方结茧,部分种类喜在土层下结茧。 茧壁由老熟幼虫肛门喷出的丝织成的。当老熟 幼虫完成做茧后进入前蛹期,幼虫在茧内以 “C”型弯曲,然后身体逐渐变为乳黄色,脱去 身上的毛,前蛹期一般需要1~3周,不同种类 表现有差异,温度的影响比较显著。
羽化:成虫在羽化时,用上颚在头孔处把茧割
幼虫的取食习性
草蛉幼虫的特殊口器,决定了它只能吮吸 液体食物。当幼虫发现猎物后,一般采取突然 攻击的方式,而且完全可以在黑暗中捕食和进 食。
幼虫的取食范围很广,如蓟马、叶蝉、蚧 壳虫、蚜虫、飞虱、鳞翅目、双翅目、膜翅目 等幼虫、叶螨以及其他小型昆虫,有自相残杀 的习性。
并不是所有的猎
物都是它的最佳食
产卵:多数草蛉不交配不产卵,但有些种类不
经交配也能产卵,但所产的卵不孵化。正常情 况下,多数草蛉的产卵前期为4~7天。一旦开 始产卵,一般每天都要产卵,延长光照能刺激 其产卵。单雌平均产卵量在700粒左右,有的 可达2000多粒。除了受种类不同影响外,同种 草蛉,受温度和营养条件的影响较大。
取食习性
柄这是草蛉区别于其它昆虫的重要特征?柄的长度随种类不同而异一般个体大的种类丝柄???这样以便于寻找一个地方倒悬休息此时翅在半小时内就可以完全展开羽化后先行排粪然后再寻找食物?繁殖习性刚???
草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及其 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高磊
前言
分类:脉翅目(Neuroptera) 褐蛉总科(Hemerobioidea) 草蛉科(Chrysopidae)
破后破茧而,进行最后一次蜕皮。然后开始展翅,展 翅前,第三对足先独立行动。这样以便于寻找 一个地方倒悬休息,此时,翅在半小时内就可 以完全展开,羽化后先行排粪然后再寻找食物 。

草蛉

草蛉

中华草蛉对马铃薯甲虫的捕食功能反应
寻找效应是捕食过程中对寄主攻击的一种行为效应。
Holling 认为寻找效应必须依赖于寄主的种群密度, 而捕食 者大部分时间用于搜索猎物, 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 搜寻时 间减少, 捕食率提高, 根据Holling 的理论, 寻找效应( S ) 与寄主密度(N 0) 关系是: S = a/ ( 1+ a+ ThN 0)[ 9, 12] 。由此得出中华草蛉各龄期幼虫在不同食物密度下的寻 找效应。中华草蛉1~ 3 龄幼虫的寻找效应均随着食物密度 的增加而降低。
翅长 11-12 毫米,展翅 30-31 毫米。体黄绿色。胸部 和腹部背面两侧淡绿色,中央有黄色纵带。头部淡黄 色,颊斑和唇基斑黑色各 I对。但大部分个体每侧的颊 斑与唇基斑连接呈条状。
生活习性:以成虫越冬,1年发生4-5代,3月下旬至4月
上旬越冬成虫出蛰,4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产卵,卵较 分散。其越冬场所和栖息植物较为广泛,有油菜、小麦 、 蚕豆、豌豆等。 成虫多在夜晚羽化, 尤以22时至次日1时羽化最多。 成虫白天和夜晚均能活动。飞翔力很强。在阳光强烈照射 下常静伏于棉叶背和阴凉处。有较强的趋光性, 夜晚在黑 光灯和电灯下可诱集大量成虫。成虫喜食多种虫卵和鳞翅 目害虫的初龄幼虫。也可取食自己卵粒。
中华草蛉种内个体相互干扰的效应反应不同温度下中华草蛉对棉铃虫卵的攻击效应结论结论猎物捕食数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呈负加速曲线猎物捕食率随捕食者中华草蛉密度的增大而降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中华草蛉对棉铃虫卵的攻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呈正加速曲线超出范围则降低中华草蛉对马铃薯甲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中华草蛉对马铃薯甲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寻找效应是捕食过程中对寄主攻击的一种行为效应
一龄
二龄

草蛉

草蛉
草蛉幼虫捕食草蛉的成虫羽化后,必须补充营养方可产卵,主要取食花粉、花蜜和多种虫卵。人工饲养时, 若食料不足,或密度过大时,成虫有取食自产卵的习性,在饥饿时大草蛉成虫会咬食同种其他成虫。草蛉的产卵 前期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大草蛉一般为8 ~ 10d,中华草蛉为4 ~ 6d,普通草蛉为5 ~ 7 d,松氏通草蛉为7 ~ 8d。成虫寿命长,大草蛉一般30~ 45d,越冬代成虫有的可达88d之久,中华草蛉30~35 d,普通草蛉25~ 30d, 松氏通草蛉28 ~ 39 d。成虫的产卵量因种类不同而异,据室内饲养观察大草蛉产卵量最高,中华草蛉和松氏通 草蛉次之,普通草蛉最少。成虫有趋光性和趋青性。
种类与分布
种类与分布
草蛉(5张)草蛉分布广泛,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由南向北热带种类递减,北方种类明显增多,并且北方种类 有明显地向南扩散的趋势。在东部季风环流区,主要分布着热带种类、古北区与东洋区的过渡种类;在西北干旱 区,以古北区种类为主。在青藏高原地区存在着一些特殊类群,如多阶草蛉等。
绢草蛉属( Ankylopteryx)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 云南。饰草蛉属( Semachrysa )分别分布于陕西、海南、台湾、广西、云南和西藏等地。草蛉属(Chrysopa ) 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优势种也比较多,如丽草蛉、叶色草蛉、大草蛉及多斑草蛉。
变态过程
变态过程
草蛉形态对比草蛉是全变态昆虫,一生中有卵、幼虫、蛹和成虫四种不同的形态,在卵期和蛹期的草蛉不能 取食,捕食主要是在幼虫和成虫时期,其中尤以幼虫期捕食量大,是消灭害虫的主要时期。草蛉幼虫长得丑陋, 捕食凶猛,人们把幼虫期的草蛉又叫做蚜狮。蚜狮十分活跃,虽然没有翅膀,不能随意飞翔,但却能不停地在植 物上爬行,到处寻找害虫捕食。蚜狮捕食害虫或虫卵,主要的武器是生在头前方的上、下颚,每当其发现目标后, 会张开上、下颚,把目标紧紧地夹住。上、下颚上生有可以使消化液流到害虫体上的细沟,能溶解害虫身体的液 体顺着颚上的细沟流到害虫体上,害虫身体的组织会被溶解,而溶解的液体又马上被蚜狮吸到肚子里。如此,一 头害虫最后只剩下了一张空壳。每头蚜狮一天可以吸食百十头蚜虫。有趣的是有的种类象亚非草蛉等,每当把害 虫吃尽吸光后,还把吸空的害虫体壳背在背上,不停地行走。据统计,一头蚜狮在整个幼虫期消灭的蚜虫平均可 在七八百头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活史比较:
❖ 叶色草蛉:由卵发育至成虫平均为28.1 天, 卵期为4.4 天,幼虫期11.8 天,蛹期11.9 天, 雌雄成虫寿命分别为70.8 天及76.9 天。雌成 虫一生平均产卵总数736.3 粒,平均日产卵 数13.7 粒。
❖ 丽草蛉:虫卵孵化期平均为3.6天。幼虫一般 有三龄,大约经过10天就能生长成熟,成熟 的老龄幼虫在停止捕食后抽丝做茧化蛹,蛹 期平均8.3天。由卵发育至成虫平均为21.9天, 雌成虫一生产卵总数793.6粒,平均日产卵数 14.8粒。
1)外形比较:
取叶色草蛉及丽草蛉成虫活体在肉眼、 放大镜及实体镜下测量、观察并记录。
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mael)
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
1)外形比较:
❖ 叶色草蛉:头部在头顶、额、触角间形成X 或Y形黑纹,头部有9个黑色斑点,其中头顶 1对、触角间1个,触角下方1对,颊1对,唇 基1对,下颚须和下唇须黑色,前后翅的前缘 横脉列仅靠近亚前缘脉一端黑色,其余均为 绿色。体长10mm,翅展25mm。,待其生 殖系统发育好并已开始产卵时在解剖镜 下生理盐水中进行观察并记录。
3)雌性生殖系统比较:
3)雌性生殖系统比较:
❖ 叶色草蛉的雌性生殖系统解剖:卵巢一对,每个卵 巢的卵管分为四组,每组卵管的端丝结合在一起, 每个卵巢的四足端丝结合在一起成一条悬带,前伸 并附着于后身体壁上。每个卵巢有十二条卵管,组 合方式为6+2+2+2,卵管长5~6cm。在附腺贮囊的 出口连接一对香腺,球状,不分叉。
2)生活史比较:
将孵化前一天的草蛉卵至于塑胶盘培育,塑胶 盘内面涂上“Fluon”以防其幼虫逃逸。将蚜虫依幼 虫孵化后第1、3、5、7天分别饲喂1、3、5、5ml, 饲喂时均匀地散入塑胶盘内供草蛉幼虫取食,每塑 胶盘饲养密度为200只。老熟幼虫结茧后集中一起, 待蛹羽化成虫后置于直径及高度均为20cm的纸制 圆筒,内加纱网盖,筒内放蚜虫供成虫取食,每桶 饲育250只,性别比为1:1。筒内放置一层道林纸 供产卵,每天更换一次,作为室内实验的虫源。
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的 比较鉴别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罗辑 王鹏 李颂
前言
草蛉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脉翅目草蛉 科,草蛉科(Chrysopidae)(1)触角丝状,比 体长;(2)复眼有金色的闪光,相隔较远,无单 眼;(3)前后翅形状和脉序相似,前缘区有30条 以下的横脉不分叉,翅缘无缘饰。常见的种类有: 叶色草蛉(Chrysopa phyllochroma Wemael)、 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Ramber)、中华草蛉 (Chrysopa sinica Tjeder)等。其中叶色草蛉和 丽草蛉是蚜虫等的天敌。它们有较多相似之处,故 本文从外形、生活史、雌性生殖系统等方面将它们 进行比较。
❖ 丽草蛉的雌性生殖系统解剖:每个卵巢的卵管数也 为十二条,但其组合方式与叶色草蛉不同。分为三 组:8+2+2,八条的这一组又分为两小组:6+2。 侧输卵管、中输卵管、阴道、交配囊、受精囊、附 腺与叶色草蛉无明显差异,但是香腺形状与叶色草 蛉不同,为分支掌状。
3)雌性生殖系统比较:
❖ 叶色草蛉和丽草蛉卵管都为12条,但组合方 式不同。
2)生活史比较:
卵期 幼虫期 蛹期 平均日产卵 数
叶色草 4.4 11.8 蛉
丽草蛉 3.6 10
11.9 13.7 8.3 14.8
2)生活史比较:
生活史上叶色草蛉与丽草蛉也 比较相似。但在卵期、幼虫期、蛹 期,叶色草蛉比丽草蛉所用的时间 更长一些,这说明叶色草蛉身体发 育更慢些。而在平均日产卵量上丽 草蛉却略多于叶色草蛉,这说明丽 草蛉的产卵能力略强于叶色草蛉。
❖ 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的附腺都为长形囊状。
❖ 叶色草蛉的香腺为球状,不分叉,丽草蛉的 香腺为分支掌状 。
❖ 叶色草蛉和丽草蛉的受精囊都没有受精囊腺, 所以其交配囊腺除了可能具有溶解精珠的作 用外,很可能还起受精囊腺的作用,分泌液 供精子活动 。
通过对叶色草蛉和丽草蛉外 形、生活史和雌性生殖系统的比 较知道它们是很相似的,并可以推 测出这两种草蛉具有很近的亲缘 关系,它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因所处环境不同和食物的不同, 分别向不同的方向变异和进化。
❖ 丽草蛉:头部在头顶、额、触角间形成X或Y 形黑纹,头部有9个黑色斑点,其中头顶1对、 触角间1个,触角下方1对,颊1对,唇基1对, 下颚须和下唇须黑色,前后翅前缘横脉列上 端一点点和前翅基部少数横脉为黑色。体长 10mm,翅展30mm。
1)外形比较:
比较后看出叶色草蛉和丽草蛉在外形上极为相 似,都是头部在头顶、额、触角间形成X或Y形黑纹, 头部有9个黑色斑点,其中头顶1对、触角间1个, 触角下方1对,颊1对,唇基1对,下颚须和下唇须 为黑色。翅膜质,无色透明。翅脉前缘横脉不分叉。 不同的是:叶色草蛉前后翅的前缘横脉列仅靠近亚 前缘脉一端黑色,其余均为绿色。体长10mm,翅 展25mm;丽草蛉前后翅前缘横脉列上端一点点和 前翅基部少数横脉为黑色。体长10mm,翅展 30mm。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