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复习题

食品化学复习题
食品化学复习题

食品化学复习题

一、水

1.食品的直观性品质特性:消费者容易知晓的食品的质量特性,

2.质构:包含了食品的质地,形状,形态。

3.体相水:(自由水)没有与非水组分结合的水。

4.结合水:指存在于溶质或者其他非水成分附近的那部分水。它们通过化学键与

溶质或其他成分相结合。

5.疏水相互作用:水的特殊结构导致的水溶液中非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

6.滞后现象:采用向干燥样品中添加水(回吸作用)的方法绘制的水分吸附等温

线和按解吸过程绘制的解吸等温线并不完全相互重叠的现象

7过冷现象:由于无晶核存在,液体水温度降到冰点仍不析出固体,只有当温度降低到零下某一温度时才可能出现冰晶的现象。

8.介电常数:溶剂对两个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引力的抗力度量。

9哪种干燥食品的方法对其品质的影响最小?冻干法

10.食品水分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水分活度和含水量)其与食品的腐败有什么关系?

食品发生腐败变质现象是因为微生物的结果而微生物的繁殖与食品的水分含量存在着一定关系。干燥、浓缩或脱水过程都是为了降低食品的水分含量以提高溶质浓度,降低食品易腐败变质的敏感性。而食品的水分含量数值不能反映食品中水分存在的状态,与非水组分牢固结合的水不可能被食品污染的微生物生长和化学水解反应所利用。水分含量相同的不同种类食品其腐败变质的难易程度存在着显著差异,水分含量作为判断食品稳定性指标不完全可靠。(部分原因是食品中各种非水组分与水的氢键键合的能力和大小均不相同)

食品的水分活度表示水与食品成分之间的结合程度。比水分含量更容易确定食品的稳定性和微生物安全性。食品水分活度值越小,越难腐败。

11什么是过冷现象?产生的条件?分析过冷与速动之间的关系

①过冷现象:由于无晶核存在,液体水温度降到冰点仍不析出固体,只有当温度降低到零下某一温度时才可能出现冰晶的现象。

②使食品快速冷却,缩短其在最大冰晶生成带停留的时间,促成高过冷现象,迅速形成大量晶核,均匀分布于细胞内外。过冷度越高,结晶速度越慢。

③冻结温度以上,样品组成为影响水分活度的主要因素,冻结温度以下,取决于温度。

食品的吸湿等温线的一般形式。P19 一区化合水和邻近水(单层水),二区,单层水和多层水,三区包括一二区和体相水。

二、碳水化合物

1.低价氧基果胶:超过一半以上的羧基是甲酯化的,而余下的羧基以游离酸(-COOH)和盐(-COO-Na+)的混合物存在。

2.高价氧基果胶:低于一半的羧基是甲酯化的,也称水溶性的果胶酯酸。

改性淀粉:为适应需要,将天然淀粉经物理、化学或酶处理,使淀粉原有的物理性质发生改变(水溶性、色泽、味道、流动性等)。这种经过处理的淀粉总称为改性淀粉。

3.改性纤维素:

4.非酶促反应:食品在加工、贮藏过程中由于表面接触空气,其中酚类等物质在非酶促条件下被氧化而发生的显著颜色变化、趋向加深的现象。

5.美拉德反应:指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

6.膳食纤维:凡是不能被人体内源酶消化吸收的可食用植物细胞、多糖、木质素以及相关物质的总和

7.糖苷:单糖环状结构中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较分子内的其他羟基活泼,可与醇或酚等含羟基化合物反应,脱水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物质。

8.什么是还原性低聚糖?代表物有哪些?什么是非还原糖?代表物?功能性低聚糖代表物(大豆低聚糖、果糖低聚糖、木糖低聚糖)他们的组成成分及结构?

9.淀粉的糊化与老化的概念影响因素控制措施P47

淀粉的糊化未受损伤的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但能可逆地吸水,即能轻微地吸水膨胀,干燥后又回到原来的颗粒大小。糊化指β-淀粉在水中加热后,淀粉粒结晶胶束区氢键被破坏,淀粉粒水合膨胀、破裂。直链淀粉由螺旋线型分子伸展成直线型从支链淀粉的网络中逸出,并与支链淀粉松散的网状结构分散于水中。溶液的双折射消失。粘度增加,形成均匀不稳定的分子分散体系的现象。

淀粉的老化:糊化的淀粉溶液冷却后,线性淀粉分子链碰撞形成分子间氢键、发生分子间缔合,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沉淀和凝胶的现象

10.乳糖有两种结晶体哪种不常用

乳糖晶体有α-水合型和β-水合型晶体,α-水合型晶体在水中溶解度小,

且质地坚硬,在口中会产生砂质感,而β-晶型乳糖则无此特点且易溶于水。发酵乳制品的发酵过程中,乳糖被转化为乳酸

11.单糖的化学性质什么条件变为糖醇(还原)?

①单糖的结构都是由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组成的因此具有醇羟基和羰基的性质。

与碱能发生烯醇化合异构化作用、分解反应、生成糖精。与酸能发生复合反应、脱水反应。在不同的氧化还原条件下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次还能发生美拉德反应。

②单糖分子中的醛基或酮基在一定条件下可加氢还原成羟基,则产物为糖醇。

12.美拉德反应概念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概念:羰基与氨基经缩合、聚合生成类黑色素的反应。

影响因素:1、糖类与氨基酸,还原糖含量与褐变成正比;五羰糖>六羰糖,单糖>双糖。食品中的其它羰基类化合物也能导致褐变反应发生。能参加Maillard 反应的氨基化合物有胺类、氨基酸、蛋白质、肽类。反应活性:胺类>氨基酸;碱性氨基酸>中性或酸性氨基酸;氨基处于ε位或碳链末端位的氨基酸>氨基处于α位的氨基酸。含S-S、SH的氨基酸不易褐变,有吲哚、苯环的氨基酸易褐变。

2、温度随温度升高,美拉德反应速度升高,温度相差10倍,褐变速度相差3-5倍。30度以上褐变较快,20度以下褐变较慢。

3、PH,碱性条件有利于Maillard反应进行。最适PH7.8~9.2;PH4 —9范

围内,随PH↑,褐变程度↑;PH<3有效防止褐变,因强酸性条件使氨基酸质子化,阻止葡基胺的形成。降低PH是控制褐变的有效方法之一。

4、水分,食品在中等水分含量时(10%-15%)最易发生褐变反应。相对湿度为0%或100%时或将水分活度降至0.2时可抑制褐变反应发生。

5、金属离子。Cu与Fe促进褐变,Fe(Ⅲ)>Fe(Ⅱ)。但Ca2+可与氨基酸结合成不溶性化合物,有协同SO2抑制褐变的作用。

控制措施: 1.除去食品中能参与褐变的底物,通常是糖类。2、降低水分含量。

3.保持低PH。4、降低加工温度。5、亚硫酸盐处理 6.避免金属离子的不利影响

13.单糖的物理性质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分子量)

1.甜味2 亲水性,主要表现在溶解度渗透压吸湿性保湿性结晶性其中他们都与单糖的分子量有很大关系。详细的内容见书。

三、油脂

1.油脂的氢化:是通过催化加氢的过程使油脂分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变为饱和脂肪酸,从而提高油脂熔点的方法。

2.油脂的塑性: β′型时塑性最好

在一定外力的作用下,表现为固体的脂肪所具有的抗变形的能力。或:固体脂肪在外力作用时,当外力超过了脂肪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时,固体脂肪开始流动。当外力停止后,脂肪重新恢复原有的稠度。

影响因素:1、固体脂肪指数SFI,如果SFI太大,固脂含量很高,脂肪太硬且变脆。如果SFI太小,固脂含量很低,脂肪过软且非常容易熔化。只有当固液比适当时,油脂才会有比较理想的塑性。一般来说,食用脂肪固体含量在10%-30%。2、脂肪的晶型。3、融化温度范围。熔化温度范围越宽的脂肪其塑性越好。含大量简单甘油酯的脂肪,其塑性范围很窄。如椰子油与奶油,含有大量简单的饱和甘油酯,因而熔化速率很快。由具有不同熔化温度的甘油酯混合物组成的脂肪,一般具有所期待的塑性,因为这种脂肪的熔化温度范围宽。(教材P96第四段)

3.碘值(117):100g油脂吸收碘的克数

4.油脂的酸价: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5.过氧化值(POV):指1Kg油脂中所含氢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

6.酯交换:在一定的条件下(通常加甲醇钠,加热)优质分子(甘油三酯)中的脂肪酸重新分布,从而改变油脂加工特性或物理属性的过程

7. 乳浊液的概念?用什么方法稳定乳浊液?乳化作用?

概念:互不相溶的两种液相组成的分散体系,其中一相是以直径0.1-50um的液滴分散在另一相中。方法:利用乳化剂稳定乳浊液。作用:减少两相间的界面张力,增大分散相之间的静电斥力,形成液晶相,增大连续相得黏度或生成弹性的厚膜。

8 .破乳:不含表面活性剂的乳浊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液滴相互接近,絮凝,然后产生聚结(界面膜破裂导致液滴之间结合,界面面积减小),最后导致脂相与水相分层。

9.氢水绿化平衡值:请百度一下

10.同质多晶:具有相同化学组成,形成不同的结晶晶型,融化时生成相同液相

物质的现象。

11.固体脂肪指数:是指脂肪固液两相的比例。

12 甘油三酯的命名原则79-80

13 HLB值(340)指一个两亲物质的亲水-亲油平衡值。

14. 乳化剂原则其适用范围?P100

1、增大分散相之间的静电斥力

2、增大连续相的粘度或在界面上生成有弹性的厚膜(如水溶性蛋白质有助于O/W乳浊液形成并使其保持稳定)

3、减小两相间的界面张力

4、微小固体粉末的稳定作用

5、形成液晶相15.油脂加工四脱有什么杂质?脱掉了什么东西?

答:水化脱胶主要脱除的是磷脂、脱色主要是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等色素、脱酸主要是脱除游离脂肪酸、脱嗅(有特殊气味的物质)

17.同志多晶物质有三种那一种稳定?

答:α型、β’型、β型。β型最稳定。

18.油脂自由氧化的历程103

答:(诱导期)链引发自由基的引发通常活化能较高,故反应相对很慢。

(传递)链增值活化能较低反应快产生大量氢过氧化物大量不饱和油脂(脂肪酸)被氧化(各游离基相互结合,反应终止)链终止

19.单线氧、三线氧的概念

答:当氧原子的外层轨道上未成对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时,电子的总角动量为2(1/2-1/2)+1=1.称为单线态氧

当氧原子的外层轨道上未成对的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同时,电子的总角动量为2(1/2+1/2)+1=3.称为三线态氧

20.对油脂的热分解(聚合、缩合、裂解)的了解(分子量的变化、酸价碘值饱和度和的变化)

聚合:分子量变大,酸价增大碘值增大饱和度减小。缩合:变大酸价

饱和度增大碘值增大裂解:分子量减小;酸价减小;饱和度降低碘值减小。21.综合题

含有油脂的食品发生了氧化,阐述其发生的氧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参照5页的图来答

从以下几方面来解答氧化产物(自由基)外观(褪色)气味(风味)营养价值的改变对各种营养物质的破坏(蛋白质)对某些微生物的影响

油脂氧化是油脂或含油脂食品变质败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油脂氧化由多种原因引起:氧气、光照、微生物、酶等作用。

油脂氧化结果: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苦涩味以及一些毒性物质,统称“酸败”;油脂的适度氧化,对油炸食品的香气形成却是必需的反应。

油脂氧化的初级产物:是氢过氧化物,易分解、不稳定,分解产物可进一步聚合。油脂自动氧化是自由基链反应,而自由基的高反应活性,可导致机体损伤,细胞破坏,人体衰老等。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脂质,导致食品的外观、质地和营养变劣,甚至会产生突变物质。过氧化脂质几乎能和食品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使食品品质降低。ROOH几乎能与人体内所有分子或细胞反应,破坏DNA和细胞结构。脂质在常温下或高温下氧化均产生有害物质。(见教材P112 “氧化脂质的安全性”)

四、蛋白质

1.蛋白质的功能性:指在食品加工、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蛋白质对食品需宜特征做出贡献的那些物理和化学性质。(水化性质,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表面性质。)

2.胶凝作用:指变性的蛋白质分子聚集并形成有序的蛋白质网络结构的过程。

3.变性:在环境因素(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下,维持蛋白质紧密结构的次级键被破环,从而导致天然蛋白质空间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变化。由于蛋白质特殊空间构象的改变,引起理化性质的变化并失去原有生理活性的现象。

4.面筋组成成分:水不溶性蛋白质(麦醇溶蛋白,麦谷蛋白)影响面团形成的因素

面团形成条件:要有面筋蛋白质存在的面粉和水

5.氧化还原剂氧化剂:可促进二硫键的形成,增强面团的韧性、粘弹性和硬度。剂的加入影响。还原剂:可引起二硫键的断裂,不利面团形成,降低面团粘弹性。

6.蛋白质结构一级结构:氨基酸残基在蛋白质多肽链中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线性排列顺序。二级结构:多肽链主链骨架中若干个肽段形成有规则的周期性空间排布。

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盘曲或折叠(通过侧链基团的相互作用),形成包括主链、侧链在内的专一性(特征)的空间排布。

四级结构:指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亚基)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缔合而形成的有序排列的空间结构。

7.亚基的概念(一个亚基就是一个三级结构)请百度一下

8.盐溶效应:在低盐浓度时,离子蛋白质荷电基团相互作用而降低相邻分子的相反电荷间的静电吸引力,从而有助于蛋白质水化和提高其溶解度。

10.加工蛋白质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热处理:适度热处理过度热处理)加碱后有什么变化(共价交联营养物质被破坏产生有毒物质异型蛋白质)P144.

热处理的影响:绝大多数蛋白质加热后营养价值得到提高,因为在适宜的加热条件下,蛋白质发生变性以后,肽链因受热而造成副键断裂,使肽和蛋白质原来折叠部分的肽链松散,容易收到消化酶的作用,从而提高消化率和必须氨基酸的生物有效性。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大多数蛋白质毒素或抗营养因子均可通过加热使之变形和钝化。消除其毒性。

11.蛋白质水和概念和条件影响因素水合最差时为等电点,高于等电点和低于等电点有什么变化

答:概念:是指蛋白质的肽键和氨基酸残基的侧链基团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条件:水与蛋白质分子一些基团的结合,通过:1离子(蛋白质分子中的带电基团)—偶极相互作用。2偶极(蛋白质分子中的极性基团)—偶极相互作用。3 诱导偶极(蛋白质分子中的非极性基团)—偶极相互作用.4疏水(蛋白质分子中的非极性基团)相互作用

影响因素:浓度,PH,温度,水合时间,离子强度,其他组分

13.蛋白质作为乳化剂起泡注意哪些方面(加盐对其乳化有什么影响)

答:蛋白质作为乳化剂气泡注意:有关成分发泡的影响1 蛋白质的性质2 蛋白质的浓度溶液的PH,盐类糖类

①.泡沫稳定要求蛋白质能在每一个气泡周围能形成一定厚度,刚性,黏度,和弹性的连续的和气体不能渗透的吸附膜因此要求分子量较大,分子间较易发生

互相结合或黏合的蛋白质。

②.蛋白质在浓度下溶解度变小,故蛋白质的溶度与起泡性相关。当蛋白质浓度在2%-8%的范围内时随着浓度的增加起泡性有所增加。

③.溶液的PH会影响蛋白质的带电状态,因而改变了其溶解度,相互作用和持水力,所以溶液的PH对蛋白质的气泡作用有影响。当蛋白质的处于或接近等电点PH时气泡能力最好。

④.盐类影响蛋白质的溶解度、黏度、伸展和聚集因而改变气泡性质。一般而言当在指定的盐溶液中,盐析效应能提高蛋白质的气泡性质,而发生盐溶则会降低蛋白质的起泡性质。

⑤糖类能提高整体的黏度,能提高泡沫的稳定性。

16.蛋白质作为乳化剂的作用?

答:蛋白质既能同水相互作用,又能同脂相互作用,因此蛋白质是天然的两亲物质,从而具有乳化性质,在油水体系中,蛋白质能自发的迁移至油水界面和气水界面,达到界面上以后,疏水基定向到油相和气相而亲水基定向到水相并广泛展开和散布,在界面形成一蛋白质吸附层,从而起到稳定乳化液的作用。

五、矿物质

名词解释:

碱性食品:含非金属元素较多,如cl、S、P等,在体内代后可形成阴离子酸根的食品

酸性食品:含金属元素较多,如钠、钾、钙、镁等,在人体内代谢后可形成带阳离子的碱性氧化物的食品。

抗坏血酸的四种异构体(哪种异构体作为营养物质,其他异构体的作用):D-V C D-异V C L-V C L-异V C

D-异构体,L-异抗坏血酸不以维生素而是作为抗氧化剂添加到食品中的。只有L-Vc的两种结构(还原型、氧化型)既具有维生素的生物活性又是优良的抗氧化剂(强还原剂)。

同效维生素:化学结构与维生素相似,具有维生素的生物活性的物质。

1亚硫酸盐对维生素结构起什么作用?

亚硫酸盐对维生素的结构起保护作用

2V C的用途?

维C广泛用于食品中,它可以保护食品中的其他成分不被氧化,可有效地抑制酶促褐变和脱色;在腌制肉品中促进发色并抑制亚硝胺的形成;在啤酒工业中作为氧化剂;在焙烤工业中做面团改良剂;维生素E或其他酚类抗氧化剂有良好的增效作用;能捕获单线态氧和自由基,抑制脂类氧化;作为营养添加剂可抗应激、加速伤口愈合、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促进铁的吸收。

3维生素对食品稳定的作用?

见书:

附加:有机酸或碱性物质:有机酸有利于VC和VB1的保存率;碱性物质则会降低VC、VB1 、泛酸性的保存率。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氧化剂可造成类胡萝卜素、VB1和叶酸的损失。

4辐射对维生素的作用?破坏作用

水溶性维生素:Vc对辐照很敏感(水在辐照后产生的自由基破坏Vc)。

B族维生素中B1最易受到辐照的破坏。

脂溶性维生素对辐照的敏感程度高低排序:

VE>胡萝卜素>V A>VD>VK

5维生素的结构特点(VD。VE。VB1、2、5、6)

vc①是一种羟基羧酸内酯,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可解离出氢离子)。

②脱氢抗坏血酸在体内可完全还原为抗坏血酸,因此具有与抗坏血酸相同的生物活性。

VB1由一个嘧啶分子和一个噻唑分子通过一个亚甲基连接而成

6淀粉酶(内切酶水解产物1,4糖苷键构型)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

淀粉酶有三种:

①α-淀粉酶是内切酶作用于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均为α- 中异头碳的构

型保持不

②β-淀粉酶,为巯基酶,能被巯基试剂抑制。是外切酶(端解酶),依次水解α-1.4糖苷健、水解产物、β-麦芽糖。

③葡萄糖淀粉酶,为外切酶,能水解淀粉分子的α-1.4糖苷健和1.6-糖苷健、1.3-糖苷健。水解产物:葡萄糖,

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①当用该法除食品糖时,可适量加入H202以保持足够的氧气量发生反应。②葡萄糖氧化酶在食品加工中最重要的应用是防止Maillard反应发生。③用于除去封闭包装系统中的氧气以抑制脂肪的氧化和天然色素的降解。

7酶促褐变反应概念影响因素如何控制

概念:是酚酶催化酚类物质氧化成醌,醌再聚合的反应过程。

控制方法:钝化酶的活性、改变酶的作用条件(PH、水分活度)、隔绝氧气、抗

氧化剂

钝化酶的活性:热处理:水煮、蒸气烫处理、微波加热(教材P242)

酚酶抑制剂:酚酶底物的类似物,可作为酚酶的有效竞争性抑制剂(P244)。

改变酶的作用条件:酚酶最适宜PH:6~7,<3时无活性。

措施:添加有机酸,如Vc,,柠檬酸,苹果酸等。

注意:导致水果和蔬菜色素变化的三个重要的酶:脂肪氧合酶、叶绿素酶多酚氧化酶!!!

8脂肪酶和酯酶的区别有什么方法可以抑制脂肪酶的活性?

脂肪酶; 只能水解不溶解或多相体系中处在油-水界面的脂肪(酯)的酶

酯酶:在有水存在的条件下,能水解酯键的酶

重金属盐具有抑制脂酶的作用

六、风味物质(看课件记住一些名词概念)

七、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食品在加工贮藏中生成的有害物质

1多环芳烃与苯并芘结构产生的原因(376)

食品在烟熏、烧烤、烘干和烘烤油炸过程中与燃料燃烧产生的苯并芘直接接触是食品污染的主要原因。

防止苯并芘污染的主要措施:

避免明火烧烤和长时间高温油炸、炸过的油不宜反复使用、采用无烟焖炉、电炉或红外线烤炉烘烤食品,控制合理烘烤时间,采用改善的熏制工艺(脱毒熏液)等。

烤焦的淀粉也能产生多环芳烃,当食品被烤焦或碳化时,苯并芘含量显著提高。随保藏时间↑,烟熏对食品的污染会由食品表层逐渐向深部浸入。

2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有致突变致畸、致癌作用

3丙烯酰胺:致癌、神经毒素

4氯代丙醇(见书:379)致突变作用,主要是在烤鱼和烤焦的肉中存在

5杂环芳胺类(见书:379)使动物细胞发生突变,是基因致癌物

亚基:蛋白质的最小共价单位。由一条多肽链或以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的几条多肽链组成

食品化学蛋白质期末考试重点

蛋白质 42、蛋白质的分类:简单蛋白质、结合蛋白质(根据化学组成分类) 球状蛋白质、纤维状蛋白质(根据分子的形状分类) 结构蛋白质、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食品蛋白质(根据功能分类) 43、氨基酸的组成与结构:氨基酸的基本构成单位是α-氨基酸。在氨基酸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α-碳原子、一个氢原子、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一个侧链R基,氨基酸的差别在于含有化学本质不同的侧链R基。 44、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45、从营养学上分类 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从日常膳食中供给一定的数量。8种,苏、缬、亮、异亮、赖、色、苯丙、蛋。婴儿10种,加组和精 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能自身合成,不需要通过食物补充的氨基酸,12种。 限制性氨基酸:在食物蛋白质中某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少或数量不足,使得食物蛋白质转化为机体蛋白质受到限制,这一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就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大米:赖氨酸、苏氨酸大豆:蛋氨酸。 46、等电点的计算:侧链不带电荷基团氨基酸:pI=(pKa1+pKa2)/2 酸性氨基酸:pI=(pKa1 + pKa3)/2 碱性氨基酸:pI=(pKa2+ pKa3)/2 (1、2、3指α-羧基、α-氨基、侧链可离子化基团) 4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即构象,不涉及侧链部分的构象。螺旋结构(α-螺旋常见、π-螺旋、γ-螺旋),折叠结构(β-折叠、β-弯曲) 48稳定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 (空间相互作用、范德华相互作用、氢键、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配位键) 疏水相互作用:在水溶液中,非极性基团之间的疏水作用力是水与非极性基团之间热力学上不利的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水溶液中非极性基团倾向于聚集,使得与水直接接触的面积降至最低。水的特殊结构导致的水溶液中非极性基团的相互作用被称为疏水相互作用。 49蛋白质的变性 定义:蛋白质变性是指当天然蛋白质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时,使蛋白质分子内部的二、三、四级结构发生异常变化,从而导致生物功能丧失或物理化

食品化学试题加答案

第一章水分 一、填空题 1. 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6—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4_个_sp[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_的结构。 2. 冰在转变成水时,静密度—增大_,当继续升温至_ 3. 98C_时密度可达到_最大值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_。 3. 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_和_自由水_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化合水_、_邻近水_、_多层水_,后者可根据其在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_滞化水_、!毛细管水_、自由流动水二 4.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天然食品组织、加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状态;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双亲(中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5. 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S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J_形。 6. 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一解吸等温线_和_回吸等温线—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 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 _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_等因素有关。 7. 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促进_和_抑制一作用。当食品中a w值在0.35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_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a w值_ >0.35时,水分对脂质起促进氧化作用。 8. 冷冻是食品储藏的最理想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低温。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 现在_降低温度使反应变得非常缓慢_和_冷冻产生的浓缩效应加速反应速率两个相反的方面。 二、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__ 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四面体结构。 (A) 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 。 (A)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 冰结晶并非完整的警惕,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 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 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 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4.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形?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5. 关于BET (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一。 (A) BET在区间H的商水分末端位置 (B) BET值可以准确地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 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他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 单分子层水概念是由Brunauer. 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三、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p ERH 2矿丽 式中,p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气分压;Po表示在同一温度下

食品化学复习题与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 一、填空题 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_______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_______个_______杂化轨道,有_______的结 构。 2.冰在转变成水时,净密度_______,当继续升温至_______时密度可达到_______,继续升温密度逐渐_______。 3.在生物大分子的两个部位或两个大分子之间,由于存在可产生_______作用的基团,生物大分子之间可形成由几 个水分子所构成的_______。 4.当蛋白质的非极性基团暴露在水中时,会促使疏水基团_______或发生_______,引起_______;若降低温度,会 使疏水相互作用_______,而氢键_______。 5.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后者可根据其食品中的存在形式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7.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_______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_______形。 8.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9.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_______和_______作用。当食品中αW值在_______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 作用;当食品中αW值_______时,水分对脂质起_______作用。 10.食品中αW与美拉德褐变的关系表现出_______形状。当αW值处于_______区间时,大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随着αW值增大,美拉德褐变_______;继续增大αW,美拉德褐变_______。 11.冷冻是食品贮藏的最理想的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_______。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和_______ 两个相反的方面。 12.随着食品原料的冻结、细胞冰晶的形成,会导致细胞_______、食品汁液_______、食品结合水_______。一般可 采取_______、_______等方法可降低冻结给食品带来的不利影响。 13.玻璃态时,体系黏度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而在橡胶态时,其体系黏度 _______而自由体积_______,受扩散控制的反应速率_______。 二、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 _______。(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 (D)F- 5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6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7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食品化学试卷复习过程

食品化学试卷

《食品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利用美拉德反应会(ABCD) 产生不同氨基酸 B、产生不同的风味 C、产生金黄色光泽 D、破坏必需氨基酸 2、防止酸褐变的方法(ABCD) 加热到70℃~90℃ B、调节PH值 C、加抑制剂 D、隔绝空气 3、下列哪一项不是食品中单糖与低聚糖的功能特性( D) A产生甜味 B结合有风味的物质 C亲水性 D有助于食品成型 4、当水分活度为( B )时,油脂受到保护,抗氧化性好。 A、大于0.3 B、0.3左右 C、0.2 D、0.5 5、在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存在ε-氨基酸的是(D ) A亮氨酸B异亮氨酸C苏氨酸D赖氨酸 6、油脂劣变反应的链传播过程中,不属于氢过氧化物(ROOH)的分解产物。(A) A 、R-O-R B、RCHO C、RCOR′ D、R. 7、请问牛奶在太阳下晒时会分解哪种维生素(B) A、VB1 B、VB2 C、VA D、VC 8、下列脂肪酸不属于必须脂肪酸的是(C ) A、亚油酸 B、亚麻酸 C、肉豆蔻酸 D、花生四烯酸 9、油脂劣变前后,油脂的总质量有何变化(B) 减少 B、增大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10、既是水溶性,又是多酚类色素的是(A ) A、花青素、黄酮素 B、花青素、血红素 C、血红素、黄酮素 D、类胡萝卜素、黄酮素

11、下列天然色素中属于多酚类衍生物的是(A ) A、花青素 B、血红素 C、红曲色素 D、虫胶色素 12、水的生性作用包括(ABCD) A、水是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B、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C、水是维持体温的载温体, D、水是体内摩擦的滑润剂 13、在腌制肉的过程中,为了使肉颜色好看,应加入(B ) A、NaNO3 B、NaNO2 C、Nacl D、NaHCO3 14、在做面粉时,加入( )酶能使面粉变白。( A) A、脂氧合酶 B、木瓜蛋白酶 C、细菌碱性蛋白酶 D、多酚氧化酶 15、影响油脂自氧化的因素(ABCD) 油脂自身的脂肪酸组成 B、H2O对自氧化的影响 C、金属离子不促俱自氧化D、光散化剂对自氧化的影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空,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水分习题 选择题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结构效应的是 _______。(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3 -(C)ClO4 - (D)F- 5 食品中有机成分上极性基团不同,与水形成氢键的键合作用也有所区别。在下面这些有机分子的基团中,_______ 与水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 (A)蛋白质中的酰胺基(B)淀粉中的羟基(C)果胶中的羟基(D)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 6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7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8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9 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α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B)αW比水分含量更能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质。 (C)食品的αW值总在0~1之间。 (D)不同温度下αW均能用P/P0来表示。 10 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BET在区间Ⅱ的高水分末端位置。 (B)BET值可以准确的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它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单分子层水概念由Brunauer、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1 当食品中的αW值为0.40时,下面哪种情形一般不会发生?_______ (A)脂质氧化速率会增大。(B)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C)微生物能有效繁殖(D)酶促反应速率高于αW值为0.25下的反应速率。 12 对食品冻结过程中出现的浓缩效应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会使非结冰相的pH、离子强度等发生显著变化。(B)形成低共熔混合物。 (C)溶液中可能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D)降低了反应速率 13 下面对体系自由体积与分子流动性二者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当温度高于Tg时,体系自由体积小,分子流动性较好。 (B)通过添加小分子质量的溶剂来改变体系自由体积,可提高食品的稳定性。 (C)自由体积与Mm呈正相关,故可采用其作为预测食品稳定性的定量指标。

食品化学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食品化学(A)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水分子通过_______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正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 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晶体,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 稀盐溶液中的各种离子对水的结构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在下述阳离子中,会破坏水的网状 结构效应的是_______。 (A)Rb+(B)Na+(C)Mg+(D)Al3+ 4 若稀盐溶液中含有阴离子_______,会有助于水形成网状结构。 (A)Cl-(B)IO 3 -(C)ClO 4 - (D)F- 5 食品中有机成分上极性基团不同,与水形成氢键的键合作用也有所区别。在下面这些有机分子 的基团中,_______与水形成的氢键比较牢固。 (A)蛋白质中的酰胺基(B)淀粉中的羟基(C)果胶中的羟基(D)果胶中未酯化的羧基 6 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_______。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D)毛细管水 7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型?_______ (A)糖制品(B)肉类(C)咖啡提取物(D)水果 8 关于等温线划分区间内水的主要特性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等温线区间Ⅲ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牢固和最不容易移动的水。 (B)等温线区间Ⅱ中的水可靠氢键键合作用形成多分子结合水。 (C)等温线区间Ⅰ中的水,是食品中吸附最不牢固和最容易流动的水。 (D)食品的稳定性主要与区间Ⅰ中的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9 关于水分活度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α W 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B)α W 比水分含量更能可靠的预示食品的稳定性、安全性等性质。 (C)食品的α W 值总在0~1之间。 (D)不同温度下α W 均能用P/P 来表示。 10 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BET在区间Ⅱ的高水分末端位置。 (B)BET值可以准确的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它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单分子层水概念由Brunauer、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 11 当食品中的α W 值为0.40时,下面哪种情形一般不会发生?_______ (A)脂质氧化速率会增大。(B)多数食品会发生美拉德反应。 (C)微生物能有效繁殖(D)酶促反应速率高于α W 值为0.25下的反应速率。 12 对食品冻结过程中出现的浓缩效应描述有误的是_______ (A)会使非结冰相的pH、离子强度等发生显著变化。(B)形成低共熔混合物。(C)溶液中可能有氧和二氧化碳逸出。(D)降低了反应速率 13 下面对体系自由体积与分子流动性二者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完整版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美拉德反应不利的一面是导致氨基酸的损失,其中影响最大的人体必需氨基酸:( ) A Lys B Phe C Val D Leu 2、下列不属于还原性二糖的是……………………………………………………………() A麦芽糖B蔗糖C乳糖D纤维二糖 3、下列哪一项不是食品中单糖与低聚糖的功能特性……………………………………( ) A产生甜味B结合有风味的物质C亲水性D有助于食品成型4、对面团影响的两种主要蛋白质是……………………………………………………( ) A麦清蛋白和麦谷蛋白B麦清蛋白和麦球蛋白 C麦谷蛋白和麦醇溶蛋白D麦球蛋白和麦醇溶蛋白 5、在人体必需氨基酸中,存在ε-氨基酸的是…………………………………………() A亮氨酸B异亮氨酸C苏氨酸D赖氨酸 6、某油有A、B、C三种脂肪酸,则可能存在几种三酰基甘油酯……………………( ) A、3 B、8 C、9 D、27 7、下列哪一项不是油脂的作用。…………………………………………………………( ) A、带有脂溶性维生素 B、易于消化吸收风味好 C、可溶解风味物质 D、吃后可增加食后饱足感 8、下列哪些脂类能形成β晶体结构………………………………………………………( ) A、豆油 B、奶油 C、花生油 D、猪油E菜籽油F、棉籽油 9、水的生性作用包括……………………………………………………………………() A、水是体内化学作用的介质 B、水是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 C、水是维持体温的载温体, D、水是体内摩擦的滑润剂 10、利用美拉德反应会……………………………………………………………………() A、产生不同氨基酸 B、产生不同的风味 C、产生金黄色光泽 D、破坏必需氨基酸 11、影响油脂自氧化的因素………………………………………………………………() A、油脂自身的脂肪酸组成 B、H2O对自氧化的影响 C、金属离子不促俱自氧化 D、光散化剂对自氧化的影响 12、油脂的热解不会使……………………………………………………………………()A、平均分子量升高B、粘度增大C、I2值降低D、POV值降低

食品化学试题加答案

第一章水分 一、填空题 1。从水分子结构来看,水分子中氧的6个价电子参与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有近似四面体的结构. 2. 冰在转变成水时,静密度增大 ,当继续升温至3. 98℃时密度可达到最大值,继续升温密度逐渐下降 . 3。一般来说,食品中的水分可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大类.其中,前者可根据被结合的牢固程度细分为化合水、邻近水、多层水,后者可根据其在食品中的物理作用方式细分为滞化水、毛细管水、自由流动水。 4。水在食品中的存在状态主要取决于天然食品组织、加工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化学成分的物理状态;水与不同类型溶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与离子和离子基团的相互作用、与非极性物质的相互作用、与双亲(中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5。一般来说,大多数食品的等温线呈S形,而水果等食品的等温线为J形。 6。吸着等温线的制作方法主要有解吸等温线和回吸等温线两种。对于同一样品而言,等温线的形状和位置主要与试样的组成、物理结构、预处理、温度、制作方法等因素有关。 7.食品中水分对脂质氧化存在促进和抑制作用。当食品中aw值在0.35左右时,水分对脂质起抑制氧化作用;当食品中aw值 >0.35时,水分对脂质起促进氧化作用. 8。冷冻是食品储藏的最理想方式,其作用主要在于低温。冷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温度使反应变得非常缓慢和冷冻产生的浓缩效应加速反应速率两个相反的方面。 二、选择题 1.水分子通过的作用可与另4个水分子配位结合形成四面体结构。 (A)范德华力(B)氢键(C)盐键(D)二硫键 2. 关于冰的结构及性质,描述有误的是。 (A)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 (B)冰结晶并非完整的警惕,通常是有方向性或离子型缺陷的 (C)食品中的冰是由纯水形成的,其冰结晶形式为六方形 (D)食品中的冰晶因溶质的数量和种类等不同,可呈现不同形式的结晶 3。食品中的水分分类很多,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同一类? (A)多层水(B)化合水(C)结合水 (D)毛细管水 4. 下列食品中,哪类食品的吸着等温线呈S形? (A)糖制品(B)肉类 (C)咖啡提取物(D)水果 5.关于BET(单分子层水),描述有误的是一。 (A) BET在区间Ⅱ的商水分末端位置 (B) BET值可以准确地预测干燥产品最大稳定性时的含水量 (C)该水分下除氧化反应外,其他反应仍可保持最小的速率 (D)单分子层水概念是由Brunauer. Emett及Teller提出的单分子层吸附理论三、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水分活度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其定义可用下式表示:

2015年食品化学课程期末考试复习试题与答案解析(考试必备)

2015年食品化学课程期末考试 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结合水 2.自由水 3.毛细管水 4.水分活度 5.滞后现象 6.吸湿等温线 7.单分子层水 8.疏水相互作用 二、填空题 1. 食品中的水是以、、、等状态存在的。 2. 水在食品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有和两种形式。 3. 水分子之间是通过相互缔合的。 4. 食品中的不能为微生物利用。 5. 食品中水的蒸汽压p与纯水蒸汽压p0的比值称之为,即食品中水分的有 效浓度。 6. 每个水分子最多能够与个水分子通过结合,每个水分子在维空间有 相等数目的氢键给体和受体。 7. 由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结合水,以联系着的水一般称为自 由水。 8.在一定温度下,使食品吸湿或干燥,得到的与的关系曲线称为水分等温吸湿线。 9. 温度在冰点以上,食品的影响其Aw; 温度在冰点以下,影响食品的Aw。 10. 回吸和解吸等温线不重合,把这种现象称为。 11、在一定A W时,食品的解吸过程一般比回吸过程时更高。 12、食品中水结冰时,将出现两个非常不利的后果,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单个水分子的键角为_________,接近正四面体的角度______,O-H核间距______,氢和氧的范德华半径分别为1.2A0和1.4A0。 14、单分子层水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水主要性质为:①② ③④。 三、选择题 1、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 A具有流动性B在-40℃下不结冰 C不能作为外来溶质的溶剂D具有滞后现象 2、结合水的作用力有()。

食品化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 1.天然食品中除糖类、蛋白质、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类人体正常代谢所必须的物质外,还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等。 2.食品的化学组成分为_________和非天然成分,非天然成分又可分为_________和污染物质。 3.简述食品化学研究的内容。 4.简述食品贮藏加工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对其品质和安全性的不良影响。 第二章水 1.降低水分活度可以提高食品的稳定性,其机理是什么? 2.食品的水分状态与吸湿等温线中的分区的关系如何? 3.水分活度 4.等温吸湿曲线及“滞后”现象 5.下列食品中,Aw值在0.95~1.00范围的是( ) A.新鲜水果 B.甜炼乳 C.火腿 D.牛乳 6.下列哪类微生物对低水分活度的敏感性最差?( ) A.细菌 B.酵母 C.霉菌 D.芽孢杆菌 7.下列不属于结合水特点的是( ) A.在-40℃以上不结冰 B.可以自由流动 C.在食品内可以作为溶剂 D.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8.属于自由水的有( ) A.单分子层水 B.毛细管水 C.多分子层水 D.滞化水 9.结合水不能作溶剂,但能被微生物所利用。( ) 10.食品中的单分子层结合水比多分子层结合水更容易失去。( ) 11.与自由水相比,结合水的沸点较低,冰点较高。( ) 12.水分的含量与食品的腐败变质存在着必然、规律的关系。( ) 13.高脂食品脱水,使其Aw降低至0.2以下,对其保藏是有利的。( ) 14.食品中的结合水能作为溶剂,但不能为微生物所利用。( ) 15.一般说来,大多数食品的等温吸湿线都成S形。( ) 16.马铃薯在不同温度下的水分解析等温线是相同的。( ) 17.结合水是指食品的非水成分与水通过_________结合的水。又可分为单分子层结合水和_________。 18.吸湿等温线是恒定温度下,以水分含量为纵坐标,以_________为横坐标所作的图,同一食品的吸附等温线和解吸等温线不完全一致,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 19.大多数食品的吸湿等温线呈___________形,而且与解吸曲线不重合,这种现象叫 ___________。 第三章碳水化合物 1.改性淀粉 2.淀粉糊化 3.何谓淀粉老化?说明制备方便稀面的基本原理。 4.下列糖中,具有保健功能的糖是( ) A.葡萄糖 B.低聚果糖 C.蔗糖 D.木糖醇

食品化学试题及答案

水 的作用:①保持体温恒定②作为溶剂③天然润滑剂④优良增塑剂 水的三种模型:①混合型②填隙式③连续结构模型 冰是有水分子在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的刚性建构,冰有11种结晶型。主要有四种:六方形,不规则树形,粗糙球状,易消失的球晶, 蛋白质的构象与稳定性将受到共同离子的种类与数量的影响。 把疏水性物质加入到水中由于极性的差异发生了体系熵的减少,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此过程称为疏水水合。结合水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组分附近的、于溶质分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结合的那一部分锥,具有与同一体系中体相水显著不同的性质,分为①化合水②邻近水③多层水 体相水称为游离水指食品中除了结合水以外的那部分水,分为不移动水、毛细管水、和自由流动水。 结合水与体相水的区别:①结合水的量与食品中有机大分子的极性基团的数量有比较固定的比例关系②结合水的蒸汽压比体相水低得多,所以在一定温度下结合水不能从食品中分离③结合水不易结冰④结合水不能作为溶质的溶剂⑤体相水能被微生物利用,大部分结合水不能。 水分活度是指食品中水的蒸汽压与同温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的比值。Aw=P/P0 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关系:水分活度决定微生物在食品中萌发的时间、生长速率及死亡率,不同微生物对水分的活度不同,细菌对低水分活度最敏感,酵母菌次之,霉菌的敏感性最差。当水分活度低于某种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低水分活度时微生物就不能生长。食品的变质以细菌为主;水分活度低于0.91时就可以抑制细菌生长。 低水分活度提高食品稳定性的机理:①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必须在水溶液中进行②很多化学反应属于离子反应③很多化学反应和生物化学反应都必须有水分子参加才能进行,水分活度低反应就慢④许多酶为催化剂的酶促反应,水除了起着一种反应物的作用外,还能作为底物向酶扩散输送介质,通过水化促使酶和底物活化⑤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都要求有一定限度的Aw:细菌0.99-0.94,霉菌0.94-0.8,耐盐细菌0.75,干燥霉菌和耐高渗透压酵母味0.65-0.6,低于0.6时多数无法生长。 冷冻与食品稳定性:低温下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可提高食品储存期,不利后果:①水变为冰体积增大9%会造成机械损伤计液流失,酶与底物接住导致不良影响。②冷冻浓缩效应。有正反两方面影响:降低温度,减慢反应速度,溶质浓度增加,加快反应速度。冷冻有速冻和慢冻。 碳水化合物:多羟基醛或酮及其衍生物和缩合物。自然界中最丰富的碳水化合物是纤维素。蔗糖是糖甜度的基准物,相对分子大,溶解度越小,甜度小。 糖的吸润性是指在较高的空气湿度下,糖吸收水分的性质,糖的保湿性是指在较低空气湿度下,糖保持水分的性质。 糖的抗氧化性是氧在糖中的含量比在水中含量低的缘故。 水解反应:低聚糖或双糖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水解成单糖,旋光方向发生变化。 酵母菌 发酵性: 醋酸杆菌 产酸机理 功能性低聚糖:①改善人体内的微生态环境②高品质的低聚糖很难被人体消化道唾液酶和小肠消化酶水解③类似于水溶性植物纤维,能降低血脂,改善脂质代谢④难消化低聚糖属非胰岛素依赖型,不易使血糖升高,可供糖尿病人使用⑤低聚糖对牙齿无不良影响。 淀粉的糊化:由于水分子的穿透,以及更多、更长的淀粉链段分离,增加了淀粉分子结构的无序性,减少了结晶区域的数目和大小,最终使淀粉分子分散而呈糊状,体系的黏度增加,双折射现象消失,最后得到半透明的粘稠体系的过程。 淀粉的老化:表示淀粉由分散态向不溶的微晶态、聚集态的不可逆转变。 即是直链淀粉分子的重新定位过程。

食品化学期末考试整理

第二章:水 1.解释水为什么会有异常的物理性质。 在水分子形成的配位结构中,由于同时存在2个氢键的给体和受体,可形成四个氢键,能够在三维空间形成较稳定的氢键网络结构。 (了解宏观上水的结构模型。 ?(1)混合模型: 混合模型强调了分子间氢键的概念,认为分子间氢键短暂地浓集于成簇的水分子之间,成簇的水分子与其它更密集的水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2)填隙式模型 水保留一种似冰或笼形物结构,而个别水分子填充在笼形物的间隙中。 ?(3)连续模型 分子间氢键均匀分布在整个水样中,原存在于冰中的许多键在冰融化时简单地扭曲而不是断裂。此模型认为存在着一个由水分子构成的连续网,当然具有动态本质。) 2.食品中水的类型及其特征? ?根据水在食品中所处状态的不同,与非水组分结合强弱的不同,可把固态食品中的 水大体上划分为三种类型:束缚水、毛细管水、截流水 ?束缚水:不能做溶剂,与非水组分结合的牢固,蒸发能力弱,不能被微生物利用, 不能用做介质进行生物化学反反应。 毛细管水:可做溶剂、在—40℃之前可结冰,易蒸发,可在毛细管内流动,微生物可繁殖、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是发生食品腐败变质的适宜环境。 截流水:属于自由水,在被截留的区域内可以流动,不能流出体外,但单个的水分子可通过生物膜或大分子的网络向外蒸发。在高水分食品中,截留水有时可达到总水量的90%以上。截留水与食品的风味、硬度和韧性有密切关系,应防止流失。 3.水分活度的定义。冰点以下及以上的水分活度有何区别? 1)水分活度(Aw)能反应水与各种非水成分缔合的强度。 Aw ≈p/p.=ERH/100 式中,p为某种食品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状态时的水蒸气分压;p。为在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汽压;ERH为食品样品周围的空气平衡相对湿度。 2)①定义不同:冰点以下食品的水分活度的定义: Aw = Pff / P。(scw) = Pice / P。(scw) Pff :部分冻结食品中水的分压P。(scw) :纯过冷水的蒸汽压(是在温度降低至-15℃测定的)Pice :纯冰的蒸汽压 ②Aw的含义不同 ?在冰点以上温度,Aw是试样成分和温度的函数,试样成分起着主要作用; ?在冰点以下温度,Aw与试样成分无关,仅取决于温度。 ③当温度充分变化至形成冰或熔化冰时,从食品稳定性考虑,Aw的意义也发生变化。 ④低于食品冰点温度时的AW不能用来预测冰点温度以上的同一种食品的AW。 4.水分吸着等温线(MSI)。滞后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定义:在恒温下,食品水分含量与水分活度的关系曲线。 ?同一食品它的回吸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并不完全重合,在中低水分含量部分张开了 一细长的眼孔,这种水分吸着等温线与解吸等温线之间的不一致现象称为滞后现象。 ?产生原因:①解吸过程中一些水分与非水溶液成分作用而无法放出水分。 ②不规则形状产生毛细管现象的部位,欲填满或抽空水分需不同的蒸汽压。 ③解吸作用时,因组织改变,当再吸水时无法紧密结合水,由此可导致回吸相同水分含量时处于较高的aw.

食品化学复习题及答案03261

《食品化学》碳水化合物 一、填空题 1 碳水化合物根据其组成中单糖的数量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 单糖根据官能团的特点分为_______和_______,寡糖一般是由_______个单糖分子缩合而成,多糖聚合度大于 _______,根据组成多糖的单糖种类,多糖分为_______或_______. 3 根据多糖的来源,多糖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根据多糖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多糖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一般多糖衍生物称为_______. 4 糖原是一种_______,主要存在于_______和_______中,淀粉对食品的甜味没有贡献,只有水解成_______或_______才对食品的甜味起作用。 5 糖醇指由糖经氢化还原后的_______,按其结构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6 肌醇是环己六醇,结构上可以排出_______个立体异构体,肌醇异构体中具有生物活性的只有_______,肌醇通常以_______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同时多与磷酸结合形成_______,在高等植物中,肌醇的六个羟基都成磷酸酯,即_______. 7 糖苷是单糖的半缩醛上_______与_______缩合形成的化合物。糖苷的非糖部分称为_______或_______,连接糖基与配基的键称_______.根据苷键的不同,糖苷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8 多糖的形状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多糖可由一种或几种单糖单位组成,前者称为_______,后者称为_______. 9 大分子多糖溶液都有一定的黏稠性,其溶液的黏度取决于分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溶液中的_______. 10 蔗糖水解称为_______,生成等物质的量_______和_______的混合物称为转化糖。 11 含有游离醛基的醛糖或能产生醛基的酮糖都是_______,在碱性条件下,有弱的氧化剂存在时被氧化成_______,有强的氧化剂存在时被氧化成_______. 12 凝胶具有二重性,既有_______的某些特性,又有_______的某些属性。凝胶不像连续液体那样完全具有_______,也不像有序固体具有明显的_______,而是一种能保持一定_______,可显著抵抗外界应力作用,具有黏性液体某些特性的黏弹性_______. 13 糖的热分解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酸和酯类等。 14 非酶褐变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类。 15 通常将酯化度大于_______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酯化度低于_______的是低甲氧基果胶。果胶酯酸是甲酯化程度_______的果胶,水溶性果胶酯酸称为_______果胶,果胶酯酸在果胶甲酯酶的持续作用下,甲酯基可全部除去,形成_______. 16 高甲氧基果胶必须在_______pH值和_______糖浓度中可形成凝胶,一般要求果胶含量小于_______%,蔗糖浓度_______%~75%,pH2.8~_______. 17 膳食纤维按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膳食纤维。按来源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膳食纤维。 18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有_______自由基、_______自由基、_______自由基,膳食纤维中的_______、_______类物质具有清除这些自由基的能力。 19 甲壳低聚糖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作为人体肠道的_______、功能性_______、食品_______、果蔬食品的_______、可以促进_______的吸收。 20 琼脂除作为一种_______类膳食纤维,还可作果冻布丁等食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固定化细胞的_______,也可凉拌直接食用,是优质的_______食品。 二、选择题 1 根据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碳水化合物是属于一类_______的化合物。 (A)多羟基酸(B)多羟基醛或酮(C)多羟基醚(D)多羧基醛或酮 2 糖苷的溶解性能与_______有很大关系。(A)苷键(B)配体(C)单糖(D)多糖 3 淀粉溶液冻结时形成两相体系,一相为结晶水,另一相是_______. (A)结晶体(B)无定形体(C)玻璃态(D)冰晶态 4 一次摄入大量苦杏仁易引起中毒,是由于苦杏仁苷在体内彻底水解产生_______,导致中毒。 (A)D-葡萄糖(B)氢氰酸(C)苯甲醛(D)硫氰酸

食品化学试卷答案

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食品化学》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 1.在食品中水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游离水两种,其中对食品的保存性能影响最大的是游离水。 2.引起食品中化学成分变化的主要外部因素有光、氧气、水分和湿度。 3.果胶物质是半乳糖醛酸通过α-1,4糖苷键脱水缩合而成的杂多糖。 4.脂质按照结构和组成可以分成简单脂质、复合脂质和衍生脂质。 5.油脂发生自动氧化时生成了氢过氧化物,它的分解产物具有哈喇味。 6.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主要有水化性质、表面性质、组织结构化性质和感观性质。 7.美拉德反应的末期阶段包括醇醛缩合和生成黑色素的聚合反应两类反应。 8.蛋白质的改性主要有化学改性和酶法改性两种方法。 9.水溶性维生素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Vc,日照条件下可以由人体皮肤合成的脂溶性维生素是VD 10.果胶水解酶包括果胶酯酶、半乳糖醛酸酶、果胶裂解酶。 11.呈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有相乘作用、对比作用、消杀作用、变调作用和疲劳作用等几种形式。 12.食品色素按照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吡咯衍生物、异戊二烯衍生物、多酚类衍生物、酮类衍生物。 13.在面团调制过程中,面粉中的多糖和蛋白质等亲水性胶体吸水后,分子间通过氢键、疏水相互作用、范德华力、离子架桥和共价键等形成海绵状的三维立体网络结构。 14.酯交换是油脂中的酯内或酯之间所进行的酯基交换,目的在于改善油脂的性质。 二、名词解释: 1.水分活度:是食品表面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纯水的水蒸气压之比。 2.淀粉的糊化:淀粉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分子间的结合力等受到破坏,开始水合和吸水膨胀、结晶消失、粘度增加、淀粉分子扩散到水中形成不稳定的分子分散体系的现象成为淀粉的糊化。 3.蛋白质的变性:天然的蛋白质因受到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结构发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所改变,但并不导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成为变性作用。 4.美拉德反应:氨基化合物与羰基化合物在一定温度、压力与水分条件下相互作用生成类黑精类化合物的反应称为美拉德反应。 5.脂肪替代品:基本上不向人体提供能量,但具有脂肪的口感与润滑感的物质称为脂肪替代品。 三、选择题: 1.大多数霉菌生长的水分活度范围是( B )。生产上为了提高食品的贮藏性能,通常采用降低水分活度的措施是( D )。 A.降低温度 B.加盐、降低氧气 C.加糖、加热 D.加盐与加糖、冻结、干制与腌制 3.低脂果胶成胶的条件是( D )。 、含糖量60-65%、果胶、含糖量80%、果胶,温度50℃ C. pH值不定、含糖量80%、果胶,温度50℃ D. 、含糖量60-65%、果胶,温度为室温至沸腾,需要钙离子 4.下列双糖中属于非还原性糖的是( D )。 A.麦芽糖 B.纤维二糖 C.乳糖 D.蔗糖 5..缺乏下列哪种矿物质元素会出现食欲不振、发育不良的症状。( C ) A.铁 B.锌 C.钙 D.碘 3.广泛的存在于水果中的维生素是( D ) A.VD 4.下列哪项反映了油脂或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A ) A.碘价 B.皂化值 C.酸价 D.过氧化值 在大米的碾磨中损失随着碾磨精度的增加而(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一定 6.氨基酸与还原糖在热加工过程中生成类黑色物质,此反应称为( A ) A.美拉德反应 B.显色反应 C. 脱氨基反应 D. 羰氨反应 7.下列哪种物质不具有催化活性( C ) A.胃蛋白酶 B.胰蛋白酶 C.胃蛋白酶原 D.淀粉酶 8.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C ) A.18种种 C. 20种 D. 25种 9.下列色素属于水溶性色素的有( D ) A.酮类衍生物 B.叶绿素 C.类胡萝卜素 D.花青素 10.将蔗糖、奎宁、食盐、盐酸之中任两种适当浓度混合,结果任一种都比单独使用时味感更弱,这属于下列哪种作用( C ) A.味的变调作用 B.味的相乘作用 C.味的消杀作用 D.味的掩蔽现象 12.为了提高绿色蔬菜的色泽稳定性,采用下列的( B )处理可以改善加工蔬菜的色泽品质。 A.有机酸 B.锌离子 C. 增加水分活度 D. 乳酸菌发酵 13.下列脂肪酸中,含有3个双键的脂肪酸是( B ) A.亚油酸 B. 亚麻酸 C. 油酸 D. 花生四烯酸 14.动物肌肉加热时产生许多香味化合物,最重要的成分是( D )。 A.吡嗪 B.含氮化合物 C.脂肪分解物 D.含硫化合物

食品化学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化学 水 1、食品中水的存在状态 邻近水(Vicinal water): 水与非水组分的特定亲水部位通过水-离子和水-偶极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在-40℃下不结冰;无溶解溶质的能力;与纯水比较分子平均运动大大减少;不能被微生物利用此种水很稳定,不易引起Food 的腐败变质。 多层水: 体相水: 2、BET单分子层水 在MSI区间I的高水分末端位置的这部分水,通常是在干物质可接近的强极性基团周围形成一个单分子层所需水的近似量,称为食品的单分子层水(BET)。

3、水分活性、吸附等温线 4、净结构形成效应、净结构破坏效应(哪些离子)

5、吸附等温线的作用、意义、应用

6、 液态水为何为结缔状态 ①H-O 键间电荷的非对称分布使 H-O 键具有极性,这种极性使分子之间产生引力。 ②由于每个水分子具有数目相等的氢键供体和受体,因此可以在三维空间形成多重氢键。 ③静电效应。 7、 水分活性在冰点上下的差别

8、半氢结构 在邻近的两个氧原子的每一条连接线上有一个氢原子,它距离共价结合的氧为1±0.01?,距离氢键结合的氧为1.76±0.01?。氢原子占据这两个位置的几率相等,即氢原子平均占据每个位置各一半的时间。通常我们把这种平均结构称为半氢、鲍林或统计结构。 糖类 1、环糊精的结构特点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环糊精的结构特点: 1)圆柱形,高度对称性 2)-OH在外侧,C-H和环O在内侧 3)环的外侧亲水,中间空穴是疏水区域 4)作为微胶囊壁材,包埋脂溶性物质(风味物、香精油、胆固醇) 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1)保持食品香味的稳定 2)保持天然食用色素的稳定 3)食品保鲜:将环糊精和其它生物多糖制成保鲜剂。涂于面包、糕点表面可起到保水保形的作用。 4)除去食品的异味:鱼品的腥味,大豆的豆腥味和羊肉的膻味,用环糊精包接可除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