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大全(修正版)

实验

第一节:仪器的使用

?误差与有效数字

1、误差:测量的数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系统误

差是指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它使测量值要么都偏大要么都偏小。比如在安培表内接法测电阻时,测量值总是比真实值大,这就是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而偶然误差是由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测量仪器、被侧量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它有时偏大有时偏小,而且偏大和偏小的概率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多进行测量几次取平均值来解决这类问题。

2、有效数字:用毫米刻度尺量书本时,量得长度为184.2mm,最末一位字2是估计出

来的,是不可靠数字,但仍然有意义,仍要写出来。这种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有效数字中,数2.7、2.70、2.700的含义是不同的,它们分别代表二位、三位、四位有效数字,数2.7表示最末一位数这7是不可靠的,而数2.70和

2.700则表示最末一位数字0是不可靠的,因此,小数最后的0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

舍去或添加。但是,小数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是用来表示小数点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例如,0.92、0.085、0.0063都是两位有效数字,大的数目,如36500Km,如果是三位有效数字,就写成3.65×104Km。在物理实验中有估读要求的仪器(如螺旋测微器)一定要有估读。实际计算时取二到三位有效数字即可。注意在平时的估算题中,了解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是有好处的:它们是(1)有效数字与别的数相加减、相乘除,

所得的结果是不可靠的(2)计算结果只能保留一位不可靠数字,

常用仪器的使用

1、 要估读的仪器

中学阶段对仪器的估读,一般来讲,就是把最小刻度十等分,对于最小刻度是以1结尾的,

应估读到最小刻度的1/10位,比如米尺的最小刻度是1mm ,就要估读到0.1 mm 。对于最

小刻度是以2、5等数字结尾的,方法较杂,可以把最小刻度十等分,观察指针指在第几等

分,就是第几等分乘上最小刻度的1/10,不过最后数字肯定是2或5的倍数;不过也有就

估读到最小刻度这一位上的。我认为为防止出错,同学们可以统一使用把最小刻度十等分这

种方法。常用仪器中要估读的仪器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

电压表、多用电表。

(1) 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长度的工

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1毫米.这是因为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5毫米.可

动刻度正好转一周,而一周分成50等分,每一等分表示0.01毫米,所以能精

确到0.01毫米,但要估计到毫米的千分位。在使用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

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改用微调旋钮.这样就不致在测微螺杆和被测物体

间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以使测量结果精确,又可以保

护螺旋测微器.螺旋测微器读数时先读固定部分露出的

部分,这部分与一般刻度尺差不多,但多了个半毫米的

刻度,再读可动的螺旋部分的刻度,要估计一位,并乘

上0.01mm,二者相加就行。左图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

0.5mm+40.0×0.01mm=0.900mm

(2) 电压表与电流表:这是分别用来测电压和电流的仪器,电流表常用的量程有0.6A 和3A 两个量程,而电

压表常用的量程有3V 和15V 两种量

程。当然选择量程要考虑安全性与准

确性相结合的原则,不是量程越大越

好。如果实验过程中指针所指的最大

位置不到三分之一,说明量程选的太

大了。比如一个用电器得到的最大电

压是4V ,那么我们应选用3V 量程的档位,也许有同学认为不安全了,其实电

路中有滑动变阻器的保护不会损坏电表的,这样的话测量电压就准确多了。另

电压或电流的的电阻而已。若电表的内阻知道了,电表还可以反串使用,即电

压表可以知道流过自已的电流,而电流表可以知加在自已上面的电压。使用时

外部的电源正极要接电表的“+”极,外部电源的负极要接电表的“-”极。

读数要参考有效数字的要求,如上图电压表(3V 档)读数为2.50V 或2.51V ,

而电流表(0.6A 档)的读数为0.320A (如果向右再偏一点可读0.322不可读作

0.321)或0.32A 。

(3) 多用电表:它一般可测交流电压(用符号“~”表示),、直流电压、直流电

流(用符号“—”表示)和电阻四样,它的电阻刻度是不均匀的,而且左边是

最大的,右边是0,这与电流和电压表的标法相反。测量前,应先检查表针是

否停在左端的“0”位置,否则,要用小螺丝刀轻轻地转动表盘下边中间的调整

定位螺丝,使指针指零。万用表有两根测试笔,将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插入正

(+)、负(-)测试笔插孔测量时,应把选择开关旋到相应的项目和量程上。

读数时,要看跟选择开关的挡位相应的刻度。

A)测量电流时,跟电流表一样,应把万用表串联在被测电路里;对于直流电,还

必须使电流从红表笔流进万用表,从黑表笔流出来。

B)测量电压时,跟电压表一样,应把万用表和被测部分并联;对于直流电,必须

用红表笔接电势较高的点,用黑表

笔接电势较低的点。

C)测量电阻时,在选择好选择开关的

挡位后(它常见有×1、×10、×

100、×1K四档,以指针指在当中

为最佳),要先把两根表笔相接触,

调整欧姆挡的调零旋钮,使指针指

在电阻刻度的零位上(注意,电阻

刻度的零位在表盘的右端)。然后

再把两表笔分别与待测电阻的两

+ 端相接,进行测量(别忘了读数要

乘上档位)。换用欧姆挡的另一量

程时,需要重新调整欧姆挡的调零

旋钮,才能进行测量。应当注意,

测量电阻时待测电阻要跟别的元

件和电源断开。测量时,注意手不

要碰到表笔的金属触针,以保证安全和测量的准确;使用后,要把表笔从测试

笔插孔拔出,并且不要把选择开关置于欧姆挡,以防电池漏电;长期不使用时,

应把电池取出。一这要特别注意的是红表笔内接电源的负极,而黑表笔内接电

源的正极,即测电阻时电流是从黑表笔流出的,这对判定未知元件是二极管还

是电阻有重要作用。

2、不要估读的仪器:不用估读的仪器有游标卡尺(其实也要估读,只是高中段

不要求)、秒表、电阻箱。

(1)游标卡尺:游标卡尺是比较精密的测量长度的仪器,它可测外径(下测脚)、内径(上测脚)与深度(窄片)。用它来测量长度可以准确到0.1mm(游标10等分)、

0.05mm(游标20等分,总长19 mm)和0.02mm(游标50等分,总长49 mm)。

对精度为0.1 mm

的游标尺而言,游

标尺上有10个小

的等分刻度,它们

的总长等于9毫

米.因此游标尺的

每一分度比主尺

的最小分度相差

0.1毫米.精度就

2010255015

025******* 0

510

是0.1 mm 。在测量大于1毫米的长度时,整的毫米数由主尺上读出,十分之几毫

米从游标上读出.例如,如第一幅图所示的被测的长度就.2.9厘米+8×0.1毫米=

2.98厘米(8是精确的)。第二幅图这个游标尺是50个刻度的,精度是0.01mm 的,

仔细观察可知,目前的读数是52mm +6×0.02mm=52.12 mm

(2) 秒表:机械秒表使用前要上发条,不同秒表使用方

法不同。老式秒表第

一次按压,秒表开始记时;第二次按压,

指针停止走动,秒表

此时显出两次按表之间的时间;第三次

按压,指针均回零刻

度处。秒表外面大刻

度显示的是秒针的刻度,每圈是30秒,

内部小圆是分针的刻度,每格是1分种,中间有一小格显示半分种的位置。在所测

时间超过0.5分时,0.5分的整数部分由分针读出,不足0.5分的部分由秒针读出,

总时间为两针读数之和,右图中分针的读数1.5分,就是90秒,秒针的读数为11.2

秒,不需要估读,共是101.2秒。 (3) 电阻箱:电阻箱有插入式和开关式(又叫筒式)两种,下面左图中的是插入式电阻箱,

这里的铜塞起短路作用,如果把3、5两个铜塞拔起,电流就必须通过4欧姆与6

欧姆两个电阻,则该电阻箱的电阻值是10欧姆。

右图中就是

开关式电阻

箱,它的读数

应该是各开

关上旋转后

与指针对应的数字乘上

相应的量程再相加就成。比如此图中的电阻大小就是1×1000+4×100+0×10+3×1=1403(Ω)。另外电阻箱的调节很有讲究,

无论从小阻值调到大阻值还是从大阻值调到小阻值都要先让电阻变大再变小,这样

可以有效防止短路。比如要从目前的阻值变为900欧姆,先不要急着把1000档的旋

扭转到0位,因为这样电阻一下子从1403欧变为403欧,电流突然增加也许会超过

限度,所以应先把100档的旋扭调至9,使电阻先变为1903欧,再变为900欧,这

样会安全多了。

3、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打点计时器分电磁打点计时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接50Hz 交

流电时,它们都是每0.02秒打一点的,不过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220V 交流电源,

用二条纸带拉(一条上有点),而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4~6V )交流电源,用一条

纸带拉。这是用来配合运动学公式间接测速度与加速度的这是一种计时仪器。下面是使

用时要注意的方面:

A) 要先打点后拉动纸条

B) 不能用直流电源

C) 振针过长会使点迹出现拖痕,过短会使点迹不清

D) 纸带上出现的是计时点,若每5个计时点取1点,取来的这些点叫计数点。此时计

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秒。

变速直线运动的纸带

上任意选取几个连续

计数点0、1、2、3、4、

5 …….用尺量出相邻计数点间的 距离

S 1,S 2,S 3,S 4……,再算出相邻的距离之差△S 1=S 2-S 1,△S 2=S 3-S 2,△S 3=S 4-S 3……,由于在

匀变速直线运中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所以有相应1号点的速

度T s s v 2211+=,2号点的速度为T

s s v 2322+=,这里的T 是指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其它点的速度依次类推……至于加速度用公式2

T s a ?=,这里的△S 就是上面的△S 1、△S 2……,再取平均值。当然为了精确起见,我们主要采用21413T s s a -=

、22523T s s a -=……等遂差法手段求加速度再取平均值,比如我们假设上面这图中的计数点是每5个计时点取一个记数点

的,同量测得s 1=5.18 cm ,s2=4.40 cm ,s3=3.62cm ,s4=2.78 cm ,s5=2.00 cm ,

s6=1.22 cm.则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80m/s 2,当然

正在做减速运动,打点计时器打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

大小0.32m/S 。注意一定要防止用at v +=0计算速度,

因为一般而言,第一个计数点并不是速度为0的点。

4、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它有四个接头,实际上只有

三个有用,如图C 、D 是同一点,它是靠改变电阻丝

的长度来达到改变电阻大小的,在电路中起限制电流安全保护和调节电压与电流的作用,它常用有两种接

法,分别叫分压法和限流法(下面有详细介绍)。所谓

限流法是指上接一个(C 、D 当中接一个),下接一个

(A 、B 当中接一个)。而分压法是三个接头都要用的,

下面两个接头连电源,上面取一个接头和用电器相连

再与下面一个接头相连。使用滑动变阻器之前,要弄

清楚它的最大电阻值和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使用

时任何一部位都不得超过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另外还要正确连入电路.滑动变阻器的

选择,既要考虑它的额定电流,又要考虑它的阻值范围,在二者都能满足实验要求的情

况下,还要考虑阻值大小对实验操作中是否调节方便的影响。注意不要接成固定电阻(把

电路两端分别接到A 、B )或接成短路(把电路两端分别接到C 、D ),也要防止损伤电

阻丝表面的绝缘层,以免造成匝间短路

配套练习

1. 图中,游标卡尺甲的读数是________,乙的读是________。

2.读出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⑴读数为________mm 。⑵读数为__________m 。

3. 下图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意图,指针位置如图所示。

⑴若使用的是0-3V 量程,读数为________V 。若使用的是0-15V 量程,读数为________V 。

⑵若使用的是0-0.6A 量程,读数为________V 。若使用的是0-3A 量程,读数为________V 。

4.天平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节,包括调节底座水平和调节横梁水平。在调节______水平前,

必须把游码移到左端零刻线处。在某次测量中,达到平衡时,

右盘中砝码总质量为28g ,游码位置如上图,则被测物体质量为_________g 。

5.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上,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如

图ABCDE 所示。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 Z 。用刻度尺量得A 到B 、C 、D 、E 各点的距离

依次为:1.23cm 、3.71cm 、7.44cm 和12.42cm ,那么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为

_______m/s 2,图中D 点对应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答案都保留3位有效数字)。

6、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测电阻和电压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测阻值约为150Ω的电阻,应选用R ×100Ω挡

B.用R ×10Ω档测电阻时如果指针偏转太小,应改用R ×100Ω档,调零后再测

C.用直流电压表测电池电压时,应将黑表笔接电池正极,红表笔接电池负极

D.多用电表用完后,应将选择开关拨到OFF

或直流电压最高挡 7、右图是一个瓶盖形的有底的中空圆柱形

工件,要求用游标卡尺测量其体积。工件的

内径、外径、高和孔深分别用d 、D 、H 、h

表示,它们应依次用游标卡尺的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来测量。体积的表达式为V=__________

8、右图是示波器面板,左上图是一个信号源。⑴若要观测此信号源发出的正弦交流信号的

波形的应将信号源的a 端与示波器面板上的______接线柱相连,b 端_____

接线柱相连。⑵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mg

A B C D E

0 120 1 2 3 外测量内测量

深度

0 1 2 3 0 5 10 15 V 0 0.2 0.4 0.6 0 1 2 3

若示波

器显示

a b

的输入

波形如

左下图

所示,

要将波

形上

移,应

调节面

板上的

______

____旋

钮;要

使此波形横向展宽,应调节__________旋钮;要使屏上能够显示3个完整的波形,应调节_________旋钮。

9、某人用万表按正确步骤测量一电阻阻

值,指针指示位置如右图,则这电阻阻值

是________。如果要用这万用表测量一个

约200Ω的电阻,为了使测量比较精确,

选择开关应选的欧姆档是________。

10、用电阻为3000Ω的电压表和内阻为10Ω的电流表测电阻,在上图的甲、乙两种情况下,电压表的示数都是60V,电流表的示数都是0.2A,则R1的测量值为____Ω,真实值是____Ω,R2的测量值为____Ω,真实值是____Ω。

11、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如果某同学用秒表记录下单摆做40次全振动

所用时间,秒表示数如图所示,则这单摆的振

动周期是________s。

12、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关于计数点

间时间间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

时间间隔为0.10s

(B)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

时间间隔为0.08s

(C)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

时间间隔为0.10s

(D)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计数点间的

时间间隔为1.00s

答案:1、51.62mm 109.3mm2、⑴2.17,10.8;⑵0.16、0.81 3、1.25、6.24、

横梁、28.47 5、1.25、0.436 6、B 7、内测量爪 ,外测量爪 ,外测量爪 ,深度尺 ()h d H D V 2

24-=π 8、.⑴Y 输入,地 ⑵6,X 增益,扫描范围和扫描微调。9、1200Ω;×10Ω 10、00 290 300 333 11、2.57 12、BC

第二节: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原理与仪器

每个学生分组实验都有自己的实验原理,理解并掌握好这些实验原理,可以触类旁通,用于今后设计其它的没做过的实验。至于实验仪器,也不必去死记,一来记不住,二来实在没必要。其实实验仪器很好处理的,同学们先回顾一下实验的装置,画个草图,把草图上的仪器写出来,草图上没有的仪器都是些测量仪器,看看本实验要哪些数据要测量,而这些数据各要什么测量工具,这样就行了。下面我们介绍部分实验的原理与仪器。其它类推。 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原理:验证a与F 成正比,a与m成反比

(1) 用控制变量法处理a、F 、m三者关系,先让m不变,改变F 测a如何变;然后

让F 不变,改变m看a如何变。

(2) 用遂差法处理纸带的点,求出a

(3) 用图像法处理数据,针对a与m成反比,在设计坐标轴时,建立a-1/m的坐

标轴,若描出的点的连线是直线证明a与m成反比。

(4) 实验时为减少误差,用抬高木板一端方式以重力下滑分力抵消摩擦力,以砂与

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使砂与砂桶的重力约等于绳子的拉力。

仪器:

(1) 回忆实验时情景,画个草图,上有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复

写纸、导线、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砂和砂桶;

(2) 而在数据测量时要用到天平、若干砝码、刻度尺。

2、 动量守恒的验证:

原理:验证碰撞时的动量守恒,碰前一球先静止则有m 1v 1=m 1v 1/+m 2v 2/

(1) 用平抛方法测水平速度,借等效替代法用水平射程代替速度(因为空中飞行的

时间一样)

OP-----m 1以v 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M----m 1以v 1’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O ‘N-----m 2以V 2’ 平抛时的水平射程

验证的表达式:m 1OP=m 1OM+m 2O /N

(2)用描迹法得到落点,同样情况做10次,用最小的圆把它们圈起来,取圆心为平均落点。

仪器:

(1) 回忆实验时情景,画个草图,上有斜槽、重锤、白纸、复写纸、入射小球、被碰小

球、

(2) 而在数据测量时要用到米尺、游标卡尺、刻度尺、圆规、天平。

3、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原理:用公式g=224T L

测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1) 用米尺测线长,用游标尺测小球直径,摆长是线长加直径的一半

(2) 用累积法多测几次全振动的时间(比如30次或50次),然后用测得的时间除上振动

的次数就是振动一次的时间。可减少误差。

(3) 改变线长,再重复几次测g,最后用平均值法测g

仪器:

(1) 回忆实验时情景,画个草图,上有长约1m 的细线、小铁球、铁架台

(2) 而在数据测量时要用到米尺、游标卡尺、秒表

4、 用油膜法测量分子的大小

原理:利用油酸分子C 17H 33COOH 的特性,它分两部分,一部分即C 17H 33不受水的吸引,而另一部分COOH 它对水有很强的亲和力。。当一滴经过苯(酒精)稀释的油酸滴到水面上时,油酸就在水面上散开形成一个油膜,而苯会挥发。其中C 17O 33冒出水面,而COOH 却留在水中,所以油酸分子是直立在水面上的,只要知道油酸体积和相应水面上的面积就行了。

(1)0.1毫升的纯油酸在水面上要形成80至90平方米的区域,所以必须用量要少,而太少却不利于测量准确,所以用稀释法处理,经过苯(酒精)稀释后,一滴溶液的体积可知,而所含的极少量油酸体积也可计算得到。

(2)一滴溶液的体积仍难测定,所以先测1毫升的溶液经滴定管能滴几滴,通过此法可知一滴溶液的体积。

(3)油膜面积测量是个难点,因为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可用格子法算面积,就是把油膜形状画出来,用坐标纸(1大格是1平方厘米)计算轮廓中正方形格数,不足一格的用互补方法去处理来研究面积。

仪器:

(1) 回忆实验时情景,画个草图,上有浅盘、有机玻璃、容量瓶、苯(酒精)、油酸、

水、粉笔灰(石膏粉、痱子粉)

(2) 量面积时要用到坐标纸、水彩笔;量体积用到滴定管

5、 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原理:用伏特表测路端电压、用安培表测总电流,两次数据代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方程可得。

(1) 采用如图电路(此电路测电动势和内电都 有误差但不大),如果把安培表放在电源边的主

干路上,测的内阻实际上是安培表内阻与电源内阻之和,误差太大。

(2) 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出两组以上电流和路端

电压,再用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ε=U 1+I 1r 、ε=U 2+I 2r 来求出电动势和内电阻

(3) 可多测几组数据再取平均值法,也可用作图法求ε、r 。

(4) 实验的U 值不宜过小(否则内压太大烧毁电源),在用作图法时纵坐标U 的

起点可以不要从零开始。

仪器:画出电路图,找出相应的仪器如电源、电键、导线、伏特表、安培表、滑动变阻器。

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实验步骤的处理:实验步骤不要死记,仔细体会所有学生实验的步骤,可以把一个实验

步骤分成三大块,第一块是准备工作,这主要是安装调试仪器和测量那些只需一次性测量的物理量;第二块是具体实验操作过程;最后一块是数据处理过程。如果给我们一个被打乱的实验步骤,让我们重新正确排序,我们可以给每个步骤前标上它属于哪一块,再根据这一块的合理操作过程排序。当然平时一些重要的实

验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比如对于打点计时器是先打点后动纸

带及对于多用电表欧姆档每换档一次就要重新调零一次等

等。下面看一个典型例子:

碰撞中的动量守恒:

1)用天平测出2个小球质量m1、m2,和直径d(一

次性测量量)

2)安装好实验装置,斜槽固定在桌边,并使末端水

平,并调节装置使两小球等高(安装调试仪器)

3)在地上铺白纸,白纸上放复写纸(安装调试仪器)

4)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的位置O,表示入射球的位置。(一次性测量量)

5)先不放被碰球,让入射球m1从斜槽上某一固定高度多次滚下,用尺可能小的

圆把它们圈起来,圆心就作为落点P。(具体实验操作过程)

6)把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固定高度多次滚下发生碰

撞,用上面同样方法标出入射球m1的落地点M和被碰球m2的落地点N。(具

体实验操作过程)

7)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OP、ON。(具体实验操作过程)

8)算出m1×OP与m2×(ON-d)+m1×OM看两者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否

相等(数据处理过程)

2、注意事项:为了让实验准确与安全,我们在具体操作时有许多要注意的方面

(1)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A)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B)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C)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位置一定要相同

D)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0---1200为宜.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A)去掉前面几个不稳定的计时点

B)在无法知第一个计算点的速度是否为0时。不可用V=at计算速度

C)先打点后拉纸带

(3)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A)平衡摩擦力时,应取下砂和砂桶,使细线不受拉力

B)实验前要调整滑轮的高度使拉小车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C)小车和码砝的质量之和必须远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D)小车开始释放时应尽量靠近打点记时器,而且先通电再放小车

(4)动量守恒的验证

A)入射小球的质量要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

B)入射球半径等于被碰球半径

C)入射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滑下

D)斜槽未端的切线方向水平

E)两球碰撞时,球心等高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F)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

(5)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竖直

B)斜槽未端要切线水平,要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

C)小球每次从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6)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A)打点计时器应该竖直固定在铁架台,纸带也应竖直悬挂,

B)纸带上最初两点间的距离约为2毫米最佳

C)不必测重锤的质量,但重锤越重越好

D)先合上电源,再松开纸带

(7)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A)小球摆动时,最大偏角应小于100

B)小球应在竖直面内振动,不要转成圆锥摆

C)应从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

D)摆长应为悬点到球心的距离

(8)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

A)这不是真的静电场,而是电流场模拟

B)只能用灵敏电流计,不能用量程太大的安培表

C)从下到上依次铺放白纸、复写纸、导电纸

D)导电纸的导电面应朝上,电极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要改变

(9)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A)此金属丝电阻较小,用安培表外接法

B)测L时应测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有效长度

C)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使电路处于最安全位置

D)电流不宜过大,防止升温

(10)用伏特表和安培表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A)电路应采用安培表和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伏特表并联

B)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置于使电阻最大处

(11)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A)玻璃砖两个界面不平行,不影响实验测定

B)插大头针要垂直纸面;入射角一般300—600之间

C)在确定光路时,两枚大头针不宜插得太近

(13)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A)实验前应并不知道弹力和弹簧伸长的长度的关系

B)应研究弹力与弹簧长度、弹簧伸长的长度的一次或二次函数关系,从中找

出有或无规律来。

(14)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

A)粉笔粉要均匀散在水面上

B)滴定管中下降1毫升有几滴要数清

(15)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测热敏电阻时应在其温度稳定时再测

(16)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A) 合上开关前,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电珠的电压为0,自然要用分压法

B) 调节过程中不要超过额定功率和电表量程

C) 小电珠的电阻太小,用安培表外接法

(17) 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A) 测内电阻时,干路上的滑动变阻器的电阻要比支路上的电阻箱的电阻大得

B) 测内电阻时,合上开关前,干路上的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置于最大处

(18) 练习使用示波器

A) 亮度不要太大,光点不应长期停留在一点上,以免烧坏荧光屏

B) 打开电源时,预热1-2分钟

C) 输入电压不要太大。以免损害仪器

(19)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为减少误差,测相邻两条明(暗)纹间距ΔX 时不直测,而是测出n条明(暗)

纹的间距d,取平均值ΔX =d/(n-1)

(20)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A) 每次换档必须重新电阻调零

B) 选择合适的倍率档,使指针在中值电阻附近时误差较小

C) 测电阻前,必须把待测电阻同其它电路断开,不能用两手同时握住两表笔

金属部分测电阻。

D) 测量电阻时,若指针偏角过小,应换倍率较大的档进行测量;若指针偏角

过大,应换倍率较小的档进行测量。

E) 测完电阻,要拔出表笔,并把选择开关置于“OFF ”档或交流电压最高档

典型例题

⑴实验误差分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种。该实验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用画U-I 图线求电动势和内阻的优点在于可以尽量减小实

验的_______误差。

⑵在下面给出的U-I 坐标系中用给出的数据画出U-I

图线(横、纵坐标的起点已经规定好),从图象中可以

发现该同学记录的第____组数据有误。

⑶求得电动势E=____V ,内阻r=___Ω。(均保留2位

有效数字)。

分析与解:⑴电压表的分流作用,偶然

⑵(图象见右),3

⑶1.5 ,1.8 。

0.20 0 1.0U/V

I/1.50 I/

例2:某同学在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都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

⑴试根据这些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作出弹簧所受弹力大小F 跟弹簧总长L 和伸长的长度X 之间的函数关系图线,比较它们之间的区别。。

⑵上一问所得图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该弹簧的劲度k 是多大?

分析与解答:⑴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上。可以判定F 和L 间是不过原点的一次函数关系,但与X 却

是正比例函数。F 跟弹簧总长L 该图线跟横轴

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

的原长。 ⑵图线的物理意义

是表明弹簧的弹力大小和弹簧伸长量大小成正

比。由x F k ??=可得k =100N/m 。

例3:在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描绘电场等势线的实验中,在下列所给出的器材中,应该选用的是______(用器材前的字母表示)。

A.6V 的交流电源

B.6V 的直流电源

C.100V 的直流电源

D.量程0~0.5V ,零刻度在刻度盘中央的电压表

E.量程0~300μA ,零刻度在刻度盘中央的电流表

在实验过程中,要把复写纸、导电纸、白纸铺放在木板上,它们的顺序(自上而下)是①____,②_____,③______。

在实验中,按下电键,接通电路。若一个探针与基准点O 接触,另一探针已分别在基准点O 的两侧找到了实验所需要的某点a 。则当此探针与a 点接触时,电表的指针应________(填“偏左”、“指零”、“偏右”)。

解答:模拟静电场描绘电场等势线的实验要求的电压为6V 的直流电,所以器材应选电源B 。根据实验原理电表必须要灵敏,所以应选电流表E 。实验所需放置的顺序是导电线、复写纸、白纸。由于a 点是实验所需要的点,由实验原理可知,当探针与a 点接触时,电流表指针应为零。

配套练习

1、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若选择“×100”的欧姆档测量发现( )

A 、 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0Ω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k ”的欧姆档测量

B 、 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0Ω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10”或“×1”欧姆档测量

C 、 指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1k ”的欧姆档测量

D 、 针指在电阻刻度较靠近∝的某刻度线上,则应换用“×10”或“×1”的欧姆档测量

2、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当作用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实验中,以下做法错误的是()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砂的小桶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3、在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描绘电场中等势线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除了木板、白纸、复写纸、圆柱形电极、导线、电池、电键外,还必须有、和.

4、用伏安法测定两节干电池组成的电源的电动势ε和内电阻r。实验中共测出五组数据,

1 2 3 4 5

U(V)2.80 2.60 2.50 2.20 2.00

I(A)0.48 0.80 1.00 1.60 1.96

动触头的位置。

(2)在图中作U-I图线,根据图线求出:电动势ε=________V,内电阻r=________ 。(3)若考虑电流表、电压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则ε测________ε真。

5、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下面哪些测量工具是必需的?( )

(A)天平(B)弹簧秤(C)刻度尺(D)秒表

(2)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测得所用重物的质量为1.00kg,纸带上第0、1两点间距离接近2mm,A、B、C、D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它们到O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则由图中数据可知,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小于_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J(取三位有效数字)。

动能增量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

有如下器材可供选用,你认为应选用的器材的序号是________ 。

(A)约1m长的细线(B)约0.3m长的细线

(C)约0.8m长的粗线(D)直径约1cm实心铁球

(E)直径约1cm的实心木球(F)毫米刻度尺

(G)游标卡尺(H)螺旋测微器

(I)秒表(J)手表(K)铁架台

7、甲乙两个学生分别按课本的实验步骤做“验证牛顿第

二运动定律”实验时,各自得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图线,

对出现甲乙两图线原因的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图甲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带滑轮的木板

倾角过大,平衡摩擦过分所造成

(B)出现图乙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接通电源,让小车拖着纸带做匀速运动

(C)出现图乙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事先

平衡摩擦

(D)出现图甲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事先

平衡摩擦

8、如图所示为某人所安装的“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的实验装置。在图示状态下,他开始做

实验,该人在装置和操作上的主要错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图为实

验装置示意图。

(1)除图中所示仪器外,还需要下列哪些仪器?

( )

(A)秒表(B)天平

(C)带毫米刻度的刻度尺(D)弹簧测力计

(E)低压直流电源(F)低压交流电源

(2)为了保证实验验证的条件和减小误差,以

下哪些措施是必要的?( )

(A)将木板一端垫高,使之与水平方向有一倾角使小车不受拉力时恰能在板上做匀速运动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都要做平衡摩擦力的工作

(C)尽量使沙与沙桶的总质量比小车质量小很多

(D)同一条件下分打几条纸带

10、练习用万用电表测电阻的实验

有关欧姆表的使用和连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黑表笔与表内电源正极相连,红表笔与表内电源负极相连

(B)测电阻时,表针偏转角度越大,所测电阻越小

(C)两表笔短接调零时,指针不能指在零位,可在读数时将原来的阻值扣除

(D)读出表面指示数值,即得测量值

11、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约为20kΩ,

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Ω,选择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的电路图接线进

行实验,读得的各组数据用实心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所示。

(1)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I-U图线,由此求得该电阻的阻

值R x为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画出此实验的电路原理图。

12、图所示为测量电源电动势ε和内电阻r的电路图.图中R1和R2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

由于没有考虑安培表的电阻、因此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比较,

(A )ε和r 都不准确; (B )ε准确、r 偏小;

(C )ε偏小、r 准确; (D )ε准确、r 偏大;

(E )ε偏大、r 准确。

13、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

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时,实验步骤如下所述,请你在空白处填入

适当文字,并按正确顺序排列为____(各步骤中的文字符号的

意义见图)

(A)用____量出入射角β和折射角γ,从三角函数表中查出它

们的正弦值,将这些数据记入表格中;(B)用图钉把白纸钉在

平木板上,在白纸上画一直线aa ′作为________,通过aa ′

上的一点O 画出________NN ′,并画一条线段AO 作为

________然后把玻璃砖在白纸上,使它的长边跟aa ′对齐,

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表面bb ′;(C)移去大头针和玻璃砖,过P 3P 4引一直线O ′B ,连接OO ′就是____光线的方向; (D)用同样的方法求出入射角是30°、45°、60°、75°时的折射角,查出正弦值并记入表中;(E)在线段AO 上竖直地插上两枚大头针P 1P 2,透过玻璃砖观察大头针的像,直到P 1的像________,再在观察的这一边插上大头针P 3P 4,使

P 4挡住________,记下________的位置;(F)用公式________算出不同入

射角时的折射率,看是否近于一个常数,求出几次实验中测得的n 的平

均值

14、甲、乙两同学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甲同学将所画bb ′界面向

下偏离了一小角度,如图中的b ′b 1.乙同学则向下平移了一小段,如图中

b 1b 2.其他操作步骤都正确,则他们测出的玻璃砖折射率与真实值比较n

甲________n 真,n 乙________n 真.

15、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1)为了避免碰撞后入射的小球反弹到斜槽上,而引起系统误差,入射小球的质量m 1与被撞小球的质量m 2的关系是m 1_____于m 2。两小球大小相等,直径已量出为d 。

(2)为了保证入射小球水平抛出,必须调整斜槽,使________。

(3)现提供以下实验步骤:

(A )确定铅锤对应点O

(B )不放m 2,让m 1从斜槽滚下,确定它落地点的位置P (地上有复写纸白纸)

(C )放m 2于立柱上,让m 1从斜槽滚下,与m 2正碰后,确定m 1,m 2落地点的位置M ,N

(D )量OM 、OP 、ON

(E )看ON m OM m 21+与OP m 1是否相等,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指出上述步骤的不完善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

16、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置单缝的目的是:

(A)使得作为光源的双缝都是由它形成的相干光源;(B)控制光的强度;

(C)控制光的照射范围;(D)使光先发生衍射。

17、今有一段镍铬合金电阻丝,阻值约为3Ω,要测出此电阻丝的电阻率,可供选择的实验

器材如下:

(A )量程为15V 、内阻15k Ω的电压表;

(B )量程为3V 、内阻3k Ω的电压表;

(C )量程为3A 、内阻0.05Ω的电流表;

(D )量程为0.6A ,内阻0.2Ω的电流表;

(E )20Ω的滑线变阻器;

(F )3V 的干电池组;

(G )6V 的蓄电池;

(H )电键、导线若干。

(1)实验中应选用的器材是 ,还需要的器材有 。 (2)在方框中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3)实验中应测量的物理量有 ,由此得出电阻率计算式ρ=

18、某同学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不慎将一条选择好的纸带的前面部分损坏了,剩下的一段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他测出并标在纸带上,如图10-10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的周期为 0.02s ,重力加速度g=9.8m/s 2。利用纸带说明重锤通过2、5两点时机械能守恒。

19、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已知实验室中使用的酒精油酸溶液的体积浓度为n ,,又用滴管测得每N 滴这种酒精油酸的总体积为V ,,将一滴这种溶液滴在浅盘中的水面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边界线,再把玻璃板放在画有边长为a

的正方形小格的纸上(如右图)测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

为m 。

⑴用以上字母表示油酸分子的大小d 。

⑵从右图中数得油膜占有的小正方形个数为m =______。

20、)图中为示波器面板,屏上显示的是一亮度很低、线

条较粗且模糊不清的波形。

(1)若要增大显示波形的亮度,应调节 旋钮。

(2)若要屏上波形线条变细且边缘清晰,应调节 旋钮。

(3)若要将波形曲线调至屏中央,应调节 与 旋钮。

21、(12分)在《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的实验中:

(1)有两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记录表格,而且都已完成了计算,

根据他们设计的表格所反应的信息,判断他们论证做得是否正确。

甲同学设计的表格是:

次数

入射解i sini 折射角r sinr n n 1

30° 0.55 20.9° 0.357 1.40 1.40 2

45° 0.707 30.5° 0.508 1.39 3 60° 0.866 38.0° 0.616 1.41 乙同学设计的表格是:

2832364044cm

次数123角平均值正弦值n

入射角i30°45°60°45°0.707 1.42

折射角20.9°30.5°38.0°28.8°0.497答:上述二位同学做得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甲或乙)

(2)如图16所示,某平行玻璃砖的厚度为L,现测

得该玻璃砖拆射率为n=3,若光线从上表面射人时的入

射角 =60,求光线从下表面射出时相对于入射光线的侧

移d。

2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的实验中,下列出了A、B、C、D、E、F、G、H共八个实验步骤,请按合理顺序将这些步骤的编号填写在下面空格中:

A.取出纸带, 在纸带上不同部位选取五个点,测出纸带上这些点跟第一

个点的距离,d1d2d3……

B.把求得的数据填写在自己设计的表格里

C.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D.,利用公式计算重物在这五个点所对应时刻的即时速度

E.查出当地的g值,算出动能和相应减少的重力势力能mgh n看看它们是否

相等

F.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G.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H.把重物固定在纸带上

(1) H ,(2) F ,(3) G ,(4)C ,

(5)A,(6) B ,(7)D,(8)E.

答案:1、BC2、A、C、D3、导电纸,探针,灵敏电流计4、(1)见图.

(2)见图

3.00V 0.50

Ω(3)<5、

(1)C (2)

7.62 7.56 重

物下落时受到空气

阻力和打点针与纸

带间的阻力作用。 6、A D F G I K 7、ACD 8、①长木板右端未垫高以平衡摩擦力②电源应改用6伏交流电源③牵引小车的细线不与木板平行 ④开始实验时,小车离打点计时器太远 9、(1)B C F (2)A C D 10、AB 11、(1)2.4×103(2.3×103或2.5×103)(2)见图

12、D 13、BECADF ,量角器,玻璃

砖的上表面,法线,入射光线,玻璃

砖内的折射,被P 2的像挡住,P 3和P 2、

P 1的像,P 3、P 4,γαsin sin =n 14、<, < 15、(1)大 (2)出口水平 (3)B 、C 两步骤都应是:让m 1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重复10次,……确定m 1(m 2)落地点的平均位置

E 步骤应是看:)(21d ON m OM m -+…… 16、A 17、(1)BDEFH ;米尺 螺旋测微器

(2)如图(3)I 、u 、d 、L ,ρ=π2d 2u/4LI 18、计算知 ΔE K =1.03J ΔE P =-1.06J ΔE K +ΔE P =0,

机械能守恒。 19、⑴N ma nV d 2=; ⑵58 20、.(1)辉度(或写为 ) (2)聚焦(或写为○)垂直位移(或写为↑↓)水平位移

(或写为→←)

21、(1)甲 (2)没光从空气进入玻璃时的折射角γ,则

γ

θ=

sin sin n (2分) 即?=γ=γ3021

sin 所以光线的侧移距离)(cos L d γ-θγ=

L d 33= 22、(1)H(2)F (3)G(4)C (5)A(6)B (7)D (8)E

第三节:实验方法与设计型实验

重要实验方法与思路

1、 安培表内接法与外接法:要想精确测量电阻,选用好的实验方法很重要,如果电压

表或电流表都是理想化电表,两种方法都能准确地测量出电阻的大小,但如果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电阻,选择好的方法能大大减少误差。下面我们以伏特表内阻为R V ,安培表内阻为R A ,待测电阻为R X 。待测电阻R X 的测量值为R 测=U 测/I 测。准确度取决于电压表与电流表读数。

V

A

3、分压法与限流法:为保证用电器的安全以及读数的精确性,滑动变阻器有两种接法,

它们各有优缺点,选用哪种接法很有讲究,以安全第一、准确第二、能耗小第三的顺序考虑问题,这是高考实验考察的重点内容。下面我们假设用电器电阻为R X,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ε,内电阻为r。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情况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教案资料汇总 隆回一中物理组周宝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目录 中央电教馆推出的《高中物理实验大全》、《高中化学实验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大全》就是为了改变我国实验教学的现状而研发的一项科学研究成果。“大全”内容全面、科学、严谨,以满足高中教师对学生实验的要求。“大全”所展示的不是课本的简单再现,而是对实验重新“整合”、组合,适当“加深”和“拓宽”,并把实验能力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从深层上揭示出实验的科学原理。 01.气垫导轨介绍 02.数字计时仪介绍 03用数字计时仪测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即时速度 04匀速直线运动及其速度 05测运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06电磁打点记时器 07用打点计时器演示匀速直线运动 08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09用打点计时器测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0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11用牛顿管演示空气阻力很小时不同物体同事下落 12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 13用大玻璃瓶演示玻璃微小形变 14用形变演示器演示形变产生弹力 15用激光镜面反射演示桌面微小形变 16静摩擦 17最大摩擦力 18验证滑动摩擦定律 19滑动摩擦 20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21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2合力的大小于分力间夹角的关系 23力的分解 24三角衍架演示力的分解 25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6力矩的平衡 27惯性(1) 28惯性(2) 29惯性(3) 30牛顿第一定律 31牛顿第二定律(1) 32牛顿第二定律(2) 33牛顿第三定律 34静摩擦力的相互性 35弹力的相互性 36作用力于反作用力的关系

37失重 38用测力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39用微小压强计演示超重于失重 40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41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42互成角度的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43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的等时性44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45平抛运动的轨迹 46决定向心力大小的因素 47弹簧振子的振动 48简谐振动的图象 49阻尼振动的图象 50单摆的等时性 51单摆的振动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52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有关 53用计时器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关系54受迫振动和共振(1) 55受迫振动和共振(2) 56用示波器观察发声物的振动 57物体的动能 58重力势能 59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 60动能与弹性势能的转化 61动量守恒 62完全非弹性碰撞 63完全弹性碰撞(1) 64完全弹性碰撞(2) 65完全弹性碰撞(3) 66斜碰 67碰撞球(1) 68碰撞球(2) 69碰撞球(3) 70单摆小车 71反冲(1) 72反冲(2) 73反冲(3) 74气体的扩散 75液体的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76布朗运动 77布朗运动的成因 7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1) 79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2) 80压燃实验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 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徐婷婷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 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09180212 实验日期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 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 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 由x=V0t y= 得:V0=x 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 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 3.线水平。在纸上记录O点, 4.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调整卡片的位置, 8.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9.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 10.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多次实验,

11.描下多个点。 12.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 13.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4.以O为圆点, 15.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 16.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 17.的点, 18.测出它们的坐标, 19.记在表内。 根据公式v0=x 求出每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实验记录 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 A B C D 实验分析 1.实验注意点: 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b.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c.小球每次从槽上滑下。

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2.实验误差: (1)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 实验 练习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g=9.8m/s2) h (m) 5.00 11.25 20.00 24.20 x (m) .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答: .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枪子弹速度的方法。 (1)器材: (2)步骤: (3)手枪子弹速度V0= 。(用字母表示)

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装置图与原理:小车在勾码拉动下作 运动,通过研究纸带可以探究小车运动规律 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 3,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其中连接勾码的应该是 端 3,纸带处理方法: ★求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加速度的方法: ★ 本实验注意点:1,长度肯定不是国际单位! 2,留意相邻计数点间究竟有几个0.02s 2,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吗? 实验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装置图与原理:用两个力可以把结点拉到O 位置,用一个力也能把结点 拉到O 点,即它们的 相同。本实验要验证力的合成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图中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的合力实验值是 ,实际由等效替代得到的合力真实值是 ,和橡皮绳肯定一直线的是 。 2,主要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此时需要记下 。 (2)在纸上根据 ,应用 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 , 此时需要记下 。 (4)如果比较发现 ,则说明力的合成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本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橡皮绳、细绳、弹簧秤要和白纸 ,拉力大小、两个力夹角要 ,确定拉力方向 时描下的两个点距离要 实验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原理: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1)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装置:重物作用是 纸带作用是 3,实验前首先 重物,适当倾斜木板直到 轻推小车运动后纸带上的点 为 止,本步骤称为 ,目的是让小车受的外力等于 4,绳子拉力理论上大小为F= 为方便改变拉力,还应该满足 ,则可认为F= F 2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 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 vn=(xn+xn+1)/2T,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含最全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大全———含最全知识点和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 误差与有效数字 1、误差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采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只要仪器选得正确,可保证没有系统误差 B.用伏安法测电阻,不论是用电流表外接法,还是电流表内接法,都存在系统误差 C.用欧姆表测电阻,既准确又方便 D.伏安法测电阻,存在系统误差的原因是由于电流表的分压 答案 B 解析伏安法测电阻不可能没有系统误差,只能减小,故B正确、A错误;欧姆表测电阻方便但由于刻度不均匀读数误差较大,电池用久了误差更大,因而C错误;不同的测量电路引起误差的原因不同,故D错误。

2、有效数字: 从数字的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算起:如0.0125为3位有效数字 知识点二: 不需要估读的仪器:游标卡尺、欧姆表、电阻箱等 需要估读的仪器: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弹簧秤、电压表、电流表等一、测量规范 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d=主尺读数(mm)+游标尺上对齐刻度线的数值(mm)*精度注意:2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的0.05mm,读数的最后一位为0或5;50分度的游标卡尺,其读数要精确到0.02mm,读数的最后一位为0,2,4,6,8 1.如图为1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钢管内径时的示数,其示数为________mm。

答案22.7 解析22 mm(主尺)+7(游尺)×0.1 mm=22.7 mm。 2.下图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cm。 答案 1.340 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

测量值=固定刻度值+可动刻度(估读一位)*0.01(mm) 1、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________ mm。 答案8.117(8.116~8.118均正确) 解析固定刻度8 mm 可动刻度11.7×0.01 mm, 8 mm+11.7×0.01 mm=8.117 mm。 3.某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圆柱体工件的直径和高度,测量结果如图甲和乙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cm,高度为________mm。

高中物理实验大全全-免费

考点预测 物理实验是高考的主要内容之一.《考试大纲》就高考物理实验共列出19个考点,其中力学8个、热学1个、电学8个、光学2个.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并且对实验误差问题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 《考试大纲》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要求 二、实验题的主要特点 物理实验年年考,年年有变化.从近年的实验题来看,其显著特点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从简单的背诵实验转向分析、理解实验 实验原理是物理实验的灵魂.近年来,高考物理实验题既不是简单地回答“是什么”,也不是背诵“该怎样”,而是从物理实验情境中理解“为什么”,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确实是什么”,进而了解物理实验的每一个环节. (2)从既定的课本学生实验转向变化的创新实验 只有创新,试题才有魅力;也只有变化,才能永葆实验考核的活力.近年来,既定刻板的学生实验已经从高考物理实验题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尚未接触过的要通过解读物理原理的新颖实验(如应用性、设计性、专题性实验等).创新的实验题可以使能力考核真正落到实处. 要点归纳

1.等效法 等效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法,可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秤同时拉橡皮条时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两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循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又如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通过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而等效于物体不受摩擦力作用.还有,电学实验中电流表的改装、用替换法测电阻等,都是等效法的应用. 2.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常用的方法.如:弹簧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换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 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化为指针的偏转角;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g是通过公式T=2πL g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单位: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背景:】当代社会,动力学的研究贯穿与科技的各个领域,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它以各种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利用有益摩擦并避免有害摩擦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认为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寻找节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传输带传送货物、汽车刹车、马拉雪橇、花样滑冰等都与摩擦力有关。 【实验目的:】 1.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为切入点,运用初中物理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种因素影响并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力学知识。 2.通过本课题较强的实践性,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归纳总结能力,而组员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等。 3.认识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规律。 探究影响滑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规律。认识动摩擦因数的值与材料及表面状况有关。研究物体在滚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实验器材:】 测力计(量程为5N 和10N ),木块、铁块、长木板、钩码、粗面料布条、皮革条、(以上按小组配备)。小塑料桶,水,带滑轮木板、细线,支架、电脑、运用excel 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内容与方法:】 1、 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因素: 步骤:如图先逐渐向小桶内注入水,但保持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后继续加水,直到木块恰好运动。 现象:观察实验,思考在加水的过程中,静摩擦力随拉力逐渐变大 对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上右图 结论: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静=F 静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所受外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0<?静≤?max 静摩擦应用:文具盒放在课桌上,文具盒和课桌都受到了阻碍作用,但这种相对静止时受到的阻碍作用的现象称静摩擦。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时,汽车启动,脚随车一起运动,汽车刹车时,脚随车一起停止,是因为汽车底板对人脚施加了静摩擦力。而我们走路时,脚用力向后蹬地,脚与地面间并未滑动,地面对脚施加了静摩擦力。 思考与探究: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么才能计算出它的大小呢? 2、探究影响滑动磨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一 1、猜想;影响滑动磨擦力的大小的四个可能因素:①、接触面的大小;②、物体的运动速度;③、压力大小;④、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设计实验方案: ①、保证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速度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练习题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练习题 物理实验练习一 一、测量 1.用游标卡尺测量某物体的厚度,如图19-1所示,则从卡尺上可以读出物体的厚度,是____.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矩形小零件的长和宽时,螺旋测微器上的示数如图19-2和图19-3所示,图19-2读数为____mm,图19-3的读数为____mm. 3.某卡尺的精度为0.1mm,其游标尺所有刻度的总长度为____mm;另一卡尺的精度为0.02mm,其游标尺所有刻度的总长度为____mm. 4.下列四种仪表中刻度分布均匀的 是 [ ] A.天平横梁上的标尺 B.水银气压计 C.直流电压表 D.欧姆表

5.如果实验时出现下面的因素造成系统误差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小的情况是 [ ] A.米尺因天气干燥而均匀缩短 B.用天平称量密度很小而质量很大的物体 C.打点记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大于50Hz用打点记时器打出的纸带测物体的速度 D.水银气压计中的水银不纯净而有杂质时的压强 二、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1.利用图19-4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其中A是____;B 是____;C是____;D是____;E是____;F是____.此外还应配备____. 2.本实验的目的是____. 3.将下述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用字排列应是____. (1)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求出合力F. (2)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 (3)记下两测力计读数,描出两测力计的方向. (4)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并记下此位置. (5)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和按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6)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两次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实验人 1 2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________ 电源,钩码,细绳。 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 s 4、s 5、s 6, △s=s 2-s 1=s 3-s 2=s 4-s 3=……=________ 由上式还可得到s 4-s 1=(s 4-s 3)+(s 3-s 2)+(s 2-s 1)=________,同理有 s 5-s 2=s 6-s 3=……=________。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 1、s 2、s 3 s 4、s 5、s 6,即可求出a 1、a 2、a 3,再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 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s. (5)测出六段位移s 1、s 2、s 3、s 4、s 5、s 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 1、a 2、a 3的值。注意:求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把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1,求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 实验数据处理: 织带粘贴处: 计数点 位移s/m 位移差△s/m 分段加速度a/m·s -2 小车加速度a/m·s -2 1 S 1= S 4-S 1= a 1= a= 2 S 2= 3 S 3= S 5-S 2= a 2= 4 S 4= 5 S 5= S 6-S 3= a 3= 6 S 6= 误差分析:电源电压的不稳定性、测量读数等 B C D s s s A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doc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徐婷婷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 091802 实验日期 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 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 E=I2(R2+r)(2)联立(1)、(2)可得E I1I2(R1R2)I1R1I2R2 r, I2I1I2I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 1 REr (3) I 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 I 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 伏阻法 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

2021年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习报告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习报告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重点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重点高中物理基本实验汇总

————————————————————————————————作者:————————————————————————————————日期:

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1, 装置图与原理:小车在勾码拉动下作 运动,通过研究纸带可以探究小车运动规律 2,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 电源的计时仪器,电源的频率是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 V 电压。 3,在某次“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其中一段打点纸带如图所示,A 、B 、C 、D 是连续打出的四个点.由图中数据可知, 纸带的运动是 运动,其中连接勾码的应该是 端 3,纸带处理方法: ★求B 点瞬时速度的方法: ★求加速度的方法: ★ 本实验注意点:1,长度肯定不是国际单位! 2,留意相邻计数点间究竟有几个0.02s 2,本实验需要平衡摩擦力吗? 实验二:探究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 装置图与原理:用两个力可以把结点拉到O 位置,用一个力也能把结点 拉到O 点,即它们的 相同。本实验要验证力的合成是否满足平行四边形。图中用平行四边形法作出的合力实验值是 ,实际由等效替代得到的合力真实值是 ,和橡皮绳肯定一直线的是 。 2,主要实验步骤: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 ,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使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 点,此时需要记下 。 (2)在纸上根据 ,应用 求出合力F 。 (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 , 此时需要记下 。 (4)如果比较发现 ,则说明力的合成 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3,本实验注意点: 实验时橡皮绳、细绳、弹簧秤要和白纸 ,拉力大小、两个力夹角要 ,确定拉力方向 时描下的两个点距离要 实验三: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 原理:本实验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1)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保持 不变,探究 的关系 2,装置:重物作用是 纸带作用是 3,实验前首先 重物,适当倾斜木板直到 轻推小车运动后纸带上的点 为 止,本步骤称为 ,目的是让小车受的外力等于 4,绳子拉力理论上大小为F= A F F F F O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641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

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汇总

新课标高中物理 实 验 教 学 教 案 资 料 汇总

物理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1)教会学生用实验研究物理现象与规律,包括: A.正确选择实验方法与实验器材。 B.学会控制实验条件。 C.知道如何实验、判断结果的可靠程度。 (2)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课程内容和重要的物理概念,以形成物理思想, 培养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验培养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以培养实验技能。 (4)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法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2、做好实验的基本要求 (1)实验前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①明确实验目的,弄懂实验原理 ②了解仪器性能,熟悉操作步骤 ③设计记录表格,掌握注意事项 (2)实验中必须手脑并用,做到心到、眼到、手到。 ①仔细调整实验装置,正确使用实验仪器 ②保证满足实验条件,注意规范实验操作 ③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客观记录实验数据 (3)实验后必须对数据进行处理: ①尊重实验客观事实,正确分析记录数据 ②合理做出实验结论,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常用基本仪器的使用与读数 物理《考试说明》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基本仪器有13种,除打点计时器和滑动变阻器不需要读数外,其余11种都涉及到读数问题。 (一)测量仪器使用常规 对于测量仪器的使用,首先要了解测量仪器的量程、精度、使用注意事项和读数方法。 1.关于量程问题:这是保护测量仪器的一项重要参数,特别是天平、弹簧秤、温度

计、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等,超量程使用会损坏仪器,所以实验时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仪器。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时,选用量程过大的仪器,采集的实验数据过小,会造成相对误差较大,应选择使测量值位于电表量程的1/3以上的电表;使用多用电表测电阻时,应选择适当的档位,使欧姆表的示数在电表的中值附近。 2.关于精度问题:所选用仪器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测量读数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因此应在使用前了解仪器的精度,即看清仪器的最小分度值。其中螺旋测微器和秒表的最小分度是一定的。但游标卡尺上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天平游码标尺的最小分度、弹簧秤和温度计刻线的最小分度,都因具体的仪器情况不同而有所差异,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则会因所选择的档位不同而造成最小分度值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这些仪器的读数时,一定要看清所选的档位。 3.使用注意事项:一般不同的仪器在使用中都有其特殊的要求,以下几点要特别注意: ⑴天平在进行测量前应先调平衡。 ⑵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要求为4~6V的交流电源。 ⑶多用电表的欧姆档每次换档后要重新调零,被测电阻要与电路断开,使用完毕要将选择开关转至交流电压最高档或“OFF”档。 ⑷滑动变阻器、电阻箱和定值电阻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其允许的最大电流。滑动变阻器采用限流接法时,滑动触片开始应位于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时,滑动触片开始应位于分压为零的位置。 ⑸电阻箱开始应处于阻值最大状态,调整电阻箱的阻值时,不能由大到小发生突变,以免因为阻值过小而烧坏电阻箱。 (二)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 1.需要估读的仪器:在常用的测量仪器中,刻度尺、螺旋测微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弹簧秤等读数时都需要估读。因为最终的读数要以有效数字的形式给出,而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数字,应和误差所在位置一致,在实际操作中,究竟估读到哪一位数字,应由测量仪器的精度(即最小分度值)和实验误差要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根据仪器的最小分度可以分别采用1/2、1/5、1/10的估读方法,一般: 最小分度是2的,(包括0.2、0.02等),采用1/2估读,如安培表0~0.6A档; 最小分度是5的,(包括0.5、0.05等),采用1/5估读,如安培表0~15V档; 最小分度是1的,(包括0.1、0.01等),采用1/10估读,如刻度尺、螺旋测微器、安培表0~3A档、电压表0~3V档等,当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或仪器精度不够高时,也可采用1/2估读。 2.不需要估读的测量仪器:游标卡尺、秒表、电阻箱在读数时不需要估读;欧姆表刻度不均匀,可以不估读或按半刻度估读。

最新高中物理实验大全集(图文版)

2019年高考专题: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最新完整版】 (一共有55页,物理实验总结大全,包括高中所有必考的实验啦! 是目前最完整的啦!!) ★知识结构:

方法指导: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力是物理学科的重要能力,物理高考历来重视考查实验能力。 一、基本实验的复习 实验试题,唯一正确的方法是把要求必做的学生实验真正做懂、做会,特别是在实验原理上要认真钻研,对每一个实验步骤都要问个为什么,即不但要记住怎样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基本的实验,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实验原理 4个类型:练习型、测量型、验证型、探究型.对每一种类型都要把原理弄清楚. 2mm的纸带.这个实验的正确实验步骤是先闭合电源开关,启动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稳定后,再释放重锤,使它自由落下,同时纸带打出一系列点迹.按这种方法操作,在未释放纸带前,打点计时器已经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但都打在同一点上,这就是第一点.由于开始释放的时刻是不确定的,从开始释放到打第二个点的时间一定小于0.02s,但具体时间不确定,因此第一点与第二点的距离只能知道一定小于2mm(如果这段时间恰等于0.02s,则这段位移s=gt2/2=(10×0.022/2)m=2×10-3m=2mm),但不能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也不需要知道它的确切数值.不论第一点与第二点的间距是否等于2mm,它都是从打第一点处开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因此只要测量出第一点O与后面某一点P间的距离h,再测出打P点时的速度v,如果: gh≈( ), (2)实验仪器 要求掌握的实验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天平、停表(秒表)、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仪)、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等。对于使用新教材的省市,还要加上示波器等。对这些仪器,都要弄清其原理、会正确使用它们,包括测量仪器的正确读数。 (3)实验装置 对电学实验主要指电路图。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9966 (报告范本系列)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详细版 提示语:本报告文件适合使用于个人或机构组织在定时或不定时情况下进行的近期成果汇报,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内容包含分析,综合,新意,重点等,最终实现对未来的良好规划。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 x2、x3、?、xn,则有: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

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 (421?522?623)x4?x5?x6x1?x2?x32?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 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8189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