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复习重点.doc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doc
公共政策复习重点.doc

名词解释4*5,简答5*10,论述2*15 名词解释

头脑风暴法是1948年由美国学者奥斯本首先提出的。头脑风暴法是一种常见的专家会议法,它是川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并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霍布森选择运用到公共政策中,指没有选择的选择,也就是毫无选择余地的选择。来源于1932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将其所有马匹放出來供顾客挑选,但只允许选离门口瑕近的那匹马。

政策问题是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亜的矛盾和冲突,

小组意识模型美国学者詹尼斯1992年出版《小组意识》一书中捉岀的一种关丁?群体不良决策的理论模型。疯狂对于个人而言只是一种意外,对于有些组织而言,却成为一种习惯和规律,组织中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小组意识的6 个特征:一致性思维;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极端化的盲目情绪;对群体的过分白信;很强的群体凝聚力;祥体成员的共同性。

渐进主义模型渐进主义的理论主要是由美国学者査尔斯?林德布罗姆1958年创立的。政策制定的过程并不完全是一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渐进模型要求政策制定者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注重研究现行政策的缺陷。它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政府议程指政府组织止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就具体各类而言,它有议会的、行政机关的、司法机关的和军事机关的议程等。P291

系统议程它由政治群体的成员共同认为值得公众关注并H.处于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的所有问题构成,是政治系统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公共政策的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简答题

1?公共政策的伦理分析及其价值困境

1.公共政策伦理分析要处理“应该”和“能够”的问题;

2.重要的政策决定既包括关于政府应该做什么的评估,也包括政府能够做什么的可行性问题

3.对于政策制定者來说,从技术角度來看一项行动的可行性所涉及的内容通常比“在公众利益”从论理角度來看一项行动的可能性所涉及的内容更广泛;

4.公共政策制定过程既包括价值理性与也包括工具理性;

5.政策制定中五个非常重要的非功利主义价值前提是:保护生命、保护个人向由、正当、谎言和应得的赏罚;

6.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自山、平等、民主、公平;

7.公共政策的论理价值前提存在悖论。

2?简述成本效率分析法P116

1.成木效益分析法是分析人员通过量化各种政策的总成本和总效果之后,对二者进行对比从而提出政策建议的方法。这种方法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国际部的工作研究;

2.成木效益分析最人的局限性在于不易与社会总体福利问题相联系;

3.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基木要求是:所有备选的政策方案都具有共同的目标;

4.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和无形成本等问题在多数情况下难以用货币來度量,比较适合于用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进行考量;

5.当成本使用货币形式来度量,效益使用其它的形式来度量时,成本效益分析就是一种很好政策选择工具。

3?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P158

1.管制功能政策主体要制约、禁止政策对象不做什么,或者说要使政策对象不发生政策主体不愿见到的行为,就必须使政策对政策对象的行为具有管制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政策的条文规定表现出来的。

2.导向功能为了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口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

性。从作用结杲看具有正向引导和反向引导功能。所以,人们要充分发挥公共政策的正导向功能,克服它的消极彫响。

3?调控功能公共权力机关的治理是通过政策来实现的。政策的调控功能,指的就是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所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屮所起的作川。它主要体现在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尤为重要的是物质利益关系上。调控功能也有正向和负向、积极和消极之分。

4.分配功能从公共政策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价值或利益的分配功能。在通常情况下公共政策容易把价值

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观偏好一致或基本一致者、最能代表社会牛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者。

5?稳定社会和经济的功能。

4 ?简述小组意识模型的优缺点

美国学者詹尼斯1992年出版了《小组意识》一书,提出一种关丁群体不良决策的理论模型。疯狂对于个人而言只是一种意外,对于有些组织而言,却成为一种习惯和规律,组织屮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优点表现为:1.很强的群体凝聚力。表现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强大的向心力;2.群体成员的共同性。表现为信息掌握、思考方法、价值观念、利益范围的一致。

缺点表现为:1?一致性思维。表现为从众风气甚浓,大家总是心往一处想,这在平时可能是好事,但在决策的时候可能就是坏事了;2.有倾向性地选择信息。表现为思考角度的单一和观点看法的片血;3.极端化的盲日情绪。表现为盲H乐观或悲观失望,要么对成功做出过爲的估计,要么在困难面前丧失口信,容易走极端;4.对群体的过分口信。盲目相信自身群体的力量,忽视外界因索的影响,加强了群体的封闭性;

5?简述政策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差异P274

社会问题通常也叫公共问题,是指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H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因而通过各种方式将其缩小差距的要求公之于众,以争取社会同情与支持,并谋求引起政府

关注和予以解决的一种情境。

政策问题是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川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差异表现为:

1 ?范围不同,社会问题比政策问题范围耍大;

2?问题的严重性不同,社会问题的严重性要小于政策问题;

3?诉诸方式不同,社会问题力求引起政府注意和社会同情,而政治问题是要求政府和公共组采取行动予以解决。

6?简述公共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P312

(1)紧扌II政策目标方案的设计必须时刻以有关政策目标为核心,与目标保持一致,真正全而贯彻目标的要求;

(2)规划多重方案方案不要少于两个,以便在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中进行优中选优,也为此后修正、调整和更新政策方案提供便利条件。

(3)方案彼此独立所设计的多車方案彼此要相对独立,互不隶属,当然彼此可以同属某一大类;

(4)方案要有创新针对问题的特殊性及其未来的变化性,选择创新性方案更好地解决问题。

(5)方案切实可行目标要可行,实现目标的方案也要口J行。要充分考量现有和将來的条件,方案的设计要具有口J 行性和可操作性。

(5)手段的强制性公共政策具有法的性质。当有人拒不执行政策时,要受到法律、行政手段的制裁,以维护政策的权威性。

8?简述影响公共政策评估的因素P388

(1)政策信息、资料不公开,使外部评估困难重重。政府往往以保密为山拒绝发布应该发布的政策信息和相关资料。(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不重视不配合他们认为评估活动可有可无,或者怕评估者对他们说三道四,或者为了维护自身

利益。

(3)政策口标的多样化和政治化复合政策的目标是多元的,没仃标准衡量D标的主次轻重,政治目标出发点不在解决问题

本身,而是建立在满足政治要求之上,很难评估。

(4)政策沉淀成本前一项政策投入很大,即使现政策出现一些失误也不得不继续追加对该项政策的投入。

(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不完整现行的评估方式多为自我工作总结,缺少外部评估;评估方法不正确;评估不规范,凭卬象下结论等。

(6)政策评估缺乏经费支持评估活动所需费用很难得及时得到全部满足。

(7)政策结果衡量困难政策的物质投入和产出可以川数字来表示,但政策影响很难数暈化。

9?简述公共政策调整的内容P425

论述

2?论述政策评估的功能及面临的障碍P376

公共政策评估是指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环节, 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一、其主要功能有:

(1)政策评估是获取政策运行可靠和有效信息的重要手段过去不重视评估工作,对政策运行缺乏全而了解,现在通过技术

等手段來收集信息,力求掌握政策运行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政策改进提供指导性信息。

(2)政策评估是进行政策调整、提出政策建议的觅要依据政策评估为政策调整提出政策接续、革新、终结建议提供了垂要依据。

(3)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结果的必要途径能过评估可以计算政策产出,明确政策的优势与缺陷,检测政策对政策目标的

实现程度,衡量政策结果使人们的行为和态度发生变化的程度。

(4)政策评估是觅新配置政策工具和政策资源的基本前提既对以使政府决策者手中的权力资源发挥故大效益,又可以避免过度资源投入。

(5)政策评佔是构建良好公共关系的有效策略部分政策评估重心在丁?处理评估主体与社会公众的关系,提高政策的认同

度,加快政策的执行速度。

(6)政策评估是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保证通过政策评估可以为下一阶段政策活动提高科学、民主化水平奠定坚实基

础。P388

二、政策评估而临的障碍有:

(1)政策信息、资料不公开,使外部评估困难重重。政府往往以保密为山拒绝发布应该发布的政策信息和相关资料。

(2)政策制定者与执行者不重视不配合他们认为评估活动可有可无,或者怕评估者对他们说三道四,或者为了维护口身利益。

(3)政策n标的多样化和政治化复合政策的目标是多元的,没佇标准衡量口标的主次轻重,政治目标出发点不在解决问题

本身,而是建立在满足政治要求之上,很难评估。

(4)政策沉淀成本前一项政策投入很大,即使现政策出现一些失误也不得不继续追加对该项政策的投入。

(5)政策评估方式、方法和规范不完整现行的评估方式多为口我工作总结,缺少外部评估;评估方法不正确;评估不规

范,凭印象下结论等。

(6)政策评估缺乏经费支持评估活动所需费用很难得及时得到全部满足。

7.政策结果衡量困难政策的物质投入和产出可以川数字来表示,但政策影响很难数量化。

3?如何矫正公共政策执行的偏差及如何克服这些障碍P367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止是指政策执行主体采取一定的纠止措施,使政策执行冋到止确的方向,并口消除或尽可能减少其负血效应和不良后果的过程。

包括以下儿个方面:

1加强政策执行的成本效益分析

2.加强政策的认知力度;

3.提高政策执行者的素质

4.加强政策执行的控制与监督

要克服这些障碍必须遵守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和机制: 一、有效执行的原则

1?忠实原则这是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

2.民主原则公共政策是对社会资源的权威性分配,反映的是人多数公民的利益诉求,因此政策执行必须坚持民主原则。3?法制原则这是指政策执行的权力设置、人员录川、机构配置、执行程序、执行责任等要实现法治化,杜绝政执行中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以权压法、人治代替法治等现象,从而防止权力的异化和腐败

4?创新原则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的前提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确保政策廿标的实现。

二、政策的有效执行机制

1 .公共政策信息沟通机制信息是政策执行的重要资源,信息非対称和沟通渠道受阻,都会严重影响政策执行。因此,构建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保持全其的信息流通,尽量避免或减少政策信息的非对称性,是防I上政策执行偏差和提高政策执行效率的重要任务。

2.公共政策的公民参与机制公民参与是实现公民依法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厚有真正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权利的重要渠道,是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提高政策执行民主化水平的根本举措,是实现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的基本途径。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宁骚版笔记

《公共政策学》宁骚(2010最新版)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工具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五章政策问题与议程设定 第六章政策方案的规划与抉择 第七章公共政策执行 第八章公共政策的评估与监控 第九章公共政策的稳定、变动与终结 第十章公共政策学知识的应用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1)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 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 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 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 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 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完整版)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1)规范了具体的客体、指向目标、制定程序,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2)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3)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4)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1)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2)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3)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公共政策学相关资料

公共政策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4)、决策科学的形成;(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罗斯威尔。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节公共政策学的产生(第一阶段、50年代) 1、学科形成的时间和历史条件时间—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简答题]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35)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第二章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就是指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而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政策研究组织:是由具有不同学科知识背景的专家、学者和有经验的前政治家、行政人员所组成的综合性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其主要工作是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性的政策理论研究、政策规划、政策分析、政策评估等工作,以帮助改进执政党及政府部门的政策质量。 3.政策系统是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4.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5.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6.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客观存在的已经被社会上多数人觉察、认同、感觉出来的,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并且由社会中的团体与个人表达出来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并且能被列入政府的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7.政策议程:又称政策日程,是指政策制定者就某个广为关注的公共问题进行讨论,以决定是否需要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及采取什么行动。 8.公众议程:公众进行讨论的议程;是指公共问题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要求政策制定者将其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9.政府议程:指政府相关部门根据特定程序而把公共问题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进行讨论、研究和处理的过程。政府议程本质上是一种行动议程,是决策机关和人员对有关问题依照特定程序予以解决的实际行动过程。 10.方案规划:指发展一个计划、方法和对策,以满足某种需求,解决某项问题。 11.政策规划者是指参与政策方案的设计、研究、审议等活动的各种机构和人员,他们可分为政策系统内部的规划者和政府系统外部的规划者。 12.方案审议指有关机构、团体和人员对围绕某个政策的所有备选方案进行鉴定、评估和考察。 13.方案择优是指决策主体对各种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价,确定最优化方案的阶段,它是决策程序中最关键的步骤,其中包含两个紧密衔接的环节: 一是对所有方案进行分析论证,作出评价;二是权衡各种方案的利弊,从中选优,拍板定案。

公共政策学期末复习资料1

Ch1.公共政策学 ●案例1-1(书P4-6)辨析是否属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功能(单选/简答P157) (1)引导功能:正向与负向 (2)管制功能:对影响社会良性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管制与约束。 如《杭州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为消极性管制,还有突出正激励原则的积极性管制。(3)调控功能 公共政策不仅需要指明人民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而且还需指明人民应该先做什么和后做什么。Eg: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 (4)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分类(了解) 1、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实质性政策与政府将要采取的行动有关; 程序性政策只涉及采取行动和由谁来采取行动的问题。 2、分配性政策和再分配性政策 分配性政策一般只产生得利者,而没有明确的受损者; 再分配性政策涉及社会各阶层和团体中财富、收入和权利的转移分配。 例如,累进收入税、养老退休金额度的重新分配),美国的“反贫困”计划。 3、管制性政策和自我管制性政策 如广播、电视、煤炭、电力等特殊行业兼具自我管制政策的性质。 4、物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最低工资标准、经济适用房政策、农民收入补贴政策等 设立教师节、环境政策 5、涉公政策和涉私政策 国防是典型的涉公政策 而垃圾收集、邮政服务、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也带有一些私人物品的特征。 Ch.2 公共政策的理论模型与公共政策系统 ●公共政策理论模型 A**过程模型(P235): 1.公共政策的阶段性 2, 公共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

B渐进模型: 1. 林德布洛姆:公共政策是政府根据过去的经验对现行政策作出的局部调整。 2. 渐进模型有以下特点(P238): (1)政策具有承继性,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渐进模型注重研究现有政策的缺陷; (3)渐进模型强调目标与方案之间的相互调适。 C团体模型:公共政策是利益团体之间的平衡。 ●公共政策的系统 1.公共政策的主体 直接主体: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领袖权威人物 间接主体:利益集团/大众传媒/公众/非执政党/思想库 2.公共政策的客体 公共政策问题(政策问题) 概念:权威当局认为所提出者属其权限范围内的事物,且有采取行动,加以解决的必要者。社会问题如何转化为政策问题:公共权威当局趋同(+概念) 目标群体:公共政策影响和制约的社会成员 目标群体理解、接受、服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3.公共政策环境(了解) 自然环境社会变迁国际环境 经济环境(经济实力、经济体制、经济利益) 政治文化(政治心理、政治价值、政治行为模式) Ch3公共政策工具 ●公共政策工具的内涵:指政府为实现公共政策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手段的总称。 ●公共政策工具的类型(简答) 公共政策工具分类: 三分法(按国家干预程度分) 自愿性工具(非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工具 混合型工具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知识分享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15年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级概念、

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他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我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基本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②决策科学的而形成: ③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重点整理

作者:日期:

公共政策学重点 第一章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为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 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内涵: ①公共政策由特定的主体,即由国家或政府,执政党及以他政治团体所指定及执行,政策体现了主体的意志。②公共政策具有特定的价值取向, 要实现特定目标或目的。③公共政策表现为由一系列行为所构成的行为过程,是政府为解决特定社会问题以及调整相关利益关系而采取的政治行动过程。 ④公共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2政策的本质: ①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②公共管理的手段③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3“范式”特征 ① 公共政策学是一个跨学科、应用性的研究领域。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 法论,又是艺术。③公共政策分析设计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 而且也是规范的 4(1)1951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拉纳和拉斯韦尔主编的《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新近发展》艺术,被人们当作是公共政策学诞生的标志。 (2)叶海卡·德罗尔出版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 。 第二章 1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1)全面理性模式 优点: ①目标导向②所有选择皆为已知③偏好明确④偏好已知 ⑤没有时间及成本限制⑥最好的选择可是报偿价值最大化 缺点: ①在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②在政策制定中, 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是的决策者犹豫不决。③ 要列出所有达成目标之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以及时间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2)有限理性模式 优点: ①更符合实际, 更适用于行政决策行为。 ②对全面理性模式做了深层次的批评, 并强调政策制定中非理性因素的重要性。缺点:这一模式主要是为学术理论服务的,而不是为实际的政策分析服务的。 (3)渐进模式 优点:比较符合政策分析的实际, 承认政策制定者缺少时间、信息和其他资源,而这一切都是对解决现实问题的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时所必须的,同时,通过渐进方式作出的是有限的、注重实效并容易被人接受的决策或政策。 缺点: ①倾向于保守主义, 安于现状和忽视社会变革尤其是革命。②注重目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政策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 1、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 1)政治学的研究途径 系统途径、过程途径、团体途径、精英途径、制度途径 2)经济学研究途径 福利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主义 2、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利益 4、公共政策的规范性和指导性的具体表现 规范了具体的客体、 指向目标、 制定程序, 对人或包括政党在内的组织都具有约束力。 政策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及人们的行为予以指导 分为宏观指导和微观指导,总指导或具体指导,指令性指导或一般性指导。 与法律不同,公共政策的指导性只具有一般性约束力。 5、公共政策的时代性的具体表现 在与公共政策同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政策自身为适应时代所显示的特征。 公共政策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政府职能转变不断丰富。 政策理论和政策分析方法的多元化 政策问题的复杂性问题体现了时代性。 第二章 1、公共政策的客体: 指的是政策所发生的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 (事) 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 两个方面。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问 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1) 1)

公共政策的目标团体:从人的角度看,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是社会成员,这些受规范、制约的社会成员称为目标团体。 政策所要调整或规范的是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利益关系。 2、政策环境的定义: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 3、社会问题的定义:社会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或现实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间的差 距。偏差和差距导致了社会的紧张状态,涉及较为广泛的社会关系。 4、社会经济状况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经济状况是一国或地区的政府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2)其次,经济实力是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资本物质条件。 (3)最后,社会物质经济利益的分配调节,是一定历史时期政策体系,特别是大量经济社会政策得以确定的主要根据。 5、制度或体制条件对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过程的影响: 1)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3)在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4)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第三章 1、官方政策主体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司法机关。 2、非官方政策主体包括利益团体、公民(选民)、大众传播媒介(是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 3、行政机关在政策规划中起主导作用。 4、公共选择理论如何分析立法机关(或立法者)的行为的? 该理论分析了西方代议民主制条件下立法或政治家的行为特征及模式,并指出,政治家或立法者在政策过程中是以“经济人” 的面目出现的—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最大化的利益表现为在选举中当选或再次当选。所以政治家的行为是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更多的选票或支持率。而为了回的选民的支持就必须许诺制定并执行某些能够给选民带来利益的政策或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自考复习资料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1、“政策分析”作为学术用语最早由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林德布洛姆提出。 2、作为一门学科,公共政策学发端于19 拉斯韦尔和勒纳两位美国政治学家合编的《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一书。 3、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和研究方法。 4、公共政策的研究对象: ⑴公共政策: 具体的个别政策: 政策群和政策链: 政策群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在某一较长实践内指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统一政策问题而先后指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某项具体的个别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⑵政策系统: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与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直接主体系统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⑶政策过程: 5、公共政策的概念体系分三个层次:核心概念、

次级概念、边际概念。 次级概念是核心概念的子概念或丛书概念。 边际概念是指从其它学科引进或移植过来的概念。 6、古代中国政策研究十分发达的原因:史官制度、策士制度、谏议制度和科举制度起了很大的作用。 7、古代中国重视政策研究的原因:中国古代王朝赓续相传,但在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治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重视人才的征聘并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注重考核她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中国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形成的科举制度又让学业优良者踏上了“读书做官”的人生历程。 8、古代中国没有形成独立的公共政策学的原因:古代中国在政治体制上尚非依据“主权在民”的理念设计而成,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政府政策的公共性都还没有显露出来,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太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一般是个人只管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的解释往往是从权威和哲学的原则出发。 9、20世界前半期学科孕育的历史条件: ①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特点: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

2010版 公共政策学 0318 自考必过 重点完全归纳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内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府组织即公共权力组织的决策行为,是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核心和重点。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 (一)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 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 (1)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内制定和实施的内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2)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3、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 的本质和属性。 (二)政策系统。对政策系统的研究应予重视的四个突出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 结构 (三)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程序的设计: 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 2、确定假设 3、收集系统资料 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二)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 1、一手资料的收集: (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 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内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三)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 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 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 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 4、公共政策的比较分析方法; 5、公共政策的个案分析方法; 6、公共政策的经济分析方法; 7、公共政策的制度分析方法;

公共政策学 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学》 公共政策学复习材料{拣能用的用} 名词解释部分名词解释部分 Method)1、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采用匿名和反复函询的调查方式,拟定调查问卷并提供背景材料,经过几轮的征询与反馈后使各种不同的意见渐趋一致,最后把这些意见汇总后用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一个统一的分析结果,供决策参考。通过有控制的反馈使得收集专家的意见更为可靠的分析方法。头脑风暴法(BrainMethod)2、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 Method)又称智力激励法、BS 法、自由思考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39 年首次提出、1953 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所谓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语,指精神病患者的精神错乱状态而言的,现在转而为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其目的在于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结构适中(优良)问题:3、结构适中(优良)问题:是指那些包含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有限数量备选方案的问题政策僵化:4、政策僵化:指的是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执行该政策,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与阻碍,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政策目标:5、政策目标:公共政策目标指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关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要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政策合法化:6、政策合法化指法定主体为使选定的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据法定的权限与程序对政策进行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的过程7、定性分析方法:在缺乏历史数据的条件下,利用专家的经验和专业技能进行分析的方法。它主要应用于宏观的、战略的、长期的、总体的和综合的分析,往往是对事件的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分析。定量分析方法:8、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显著特征之一是,数学、统计学知识的大量运用。9、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指一种对公共政策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审查、研究并对相关机构提出政策前景预测和行动建议的活动。或者更具体地说,公共政策分析主要是就问题构建、未来预测、行动建议、实施监控、执行评价展开分析,并创造相关的知识成果。10、边界分析:10、边界分析: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之一.它是一种决策方法,通过对增量的对比来决定是否采取或取消一种经济行为. 主要目标: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研究问题的边界,必须认清事物某一层次上的本质,把握这一本质与外界环境条件的必然联系。为实现边界分析,划定研究对象的边界,使之与外界相对隔离,在边界内部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往往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实现:饱和抽样诱导问题的陈述边界估计11、政府(公众)11、政府(公众)议程:(1)、公众议程(public agenda)主要是指社会政治系统地成员普遍认为:值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C)P2 A. 《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 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时代性和阶段性D. 波动性C. 稳定性和连续性B. 指导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科技进步法》 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 《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 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公共政策学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学重点 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它尽可能的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公共政策的容、过程与产出,探索其固有规律,形成系统性知识,并运用这种知识进行政策分析,进而通过公共权力机关将研究结果转化为政策实践。 其学科要素有①研究对象②概念体系③研究方法 政策群: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某一较长时间制定和实施的容各异但理念同源、导向相近的政策的聚合体。 政策链:是指国家、政府和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中的执政党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 政策一般: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的本质和属性。 政策系统: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部的结构。有四种类型:①线性结构②职能结构③线性—参谋结构④矩阵结构 政策过程: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即决定做什么,做什么;政策过程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即分析如何认定,解决问题,哪些因素对方案的实施造成影响,结果是否一致及其造成的主要原因等。 研究程序的设计:1、提出拟研究的政策问题,2、确定假设,3、收集系统资料;4、资料分析; 5、做操作性研究; 6、撰写研究报告 政策研究的资料收集方法:1、一手资料的收集(1)定量的一手资料常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2)定性的一手资料收集方法:①无结构访谈法②实地观察法③非参与观察法④参与观察法2、二手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方法有①容分析法②二次分析法③现存统计资料分析法。 公共政策的研究视角和路径:1、公共政策的系统分析方法——政策系统的环境分析、目标分析和结构分析;2、公共政策的矛盾分析方法;3、公共政策的历史分析方法;4、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学-复习重点

政策与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 (1)、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有权威的分配。 (2)、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3)、詹姆斯·安德森——公共政策是政府的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这些活动是由一个或者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事务而采取的。 (4)、拉斯韦尔与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5)、托马斯·戴伊认为,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6)、卡尔·弗里德里奇——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政策的用意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标。 (7)、国内学者张金马认为,公共政策是党和政府用以规范、引导有关机构团体和个人行动的准则或指南。其表现形式有法律规章、行政命令、政府首脑的书面或口头声明和指示以及行动计划与策略等等。 2、政策:某一组织为了解决自身面临的某一问题而制定的用以执行的具有一定约束力或指导性的行为规范。 3、公共政策的本质: (1)分配的内容是价值;(2)分配的范围是全社会;(3)分配具有权威性; 4、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性;权威性;目标性;实效性;原则性与灵活性;动态过程性 5、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的体现:公共政策总要体现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并代表最广大大民众利益,解决民众最关心的公共问题。在内容上,政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最广大民众的意愿,通过政府工作程序所认定的公共问题。在制定程序上,从问题认定、方案规划到政策的合法化,所有方向性的重大问题都要经过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 6、公共政策的作用:★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行为的引导和观念的引导,直接引导和间接引导,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2)、管制功能:积极性和消极性管制; (3)、调控功能:调控社会各种利益关系,特别是物质利益关系;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7、公共政策的类型:P20 功能角度:(1)主导型与辅助性政策(2)提取性与分配性、再分配性政策(3)行为限制性与行为自我调节性政策(4)实质性与符号性(象征性)政策 层次角度:(1)国家基本政策(2)社会各领域的管理和发展政策(3)地方政策 8、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公正、公平、公开 9、公共政策概念中公共的含义:(简答)P3 (1)以体现公共意愿为总体标准 (2)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目标 (3)形成过程经由法定的民主政治程序 (4)由国家政府或其他公共权力机构、公共职能部门具体制定和推行 10、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切实可行。信息原则,系统原则,预测原则,客观原则,智囊原则,优化原则,效益原则。 政策形成的政治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