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电缆重量公司及国标百米电线重量表

电线电缆重量公司及国标百米电线重量表

电线电缆重量公司及国标百米电线重量表

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cm3,铝为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4、6.....等绝缘层重量=×(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cm3 PE绝缘料比重为cm3 )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电线百米重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二、绞线 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 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 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 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 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 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 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圆形挤压式 1.绝缘层 (11) 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 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 2.护层 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二、扇形挤压式 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 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9) 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9)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9) 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 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1) 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2) 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 附录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3)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 一、辐照交联电力电缆(电压等级:0.6/1KV;执行标准:GB/T12706.1-2002) 辐照交联电缆是利用高能射线轰击聚其分子链中的氢原子排出,于是分子链上产生空隙,相邻的分子链结合在一起形成-C-C-交联键,形成了网状的大分子立体结构而构成交联聚乙烯。 通过辐照后的交联聚乙烯热性能可达到105度,辐照交联为物理交联方式,整个交联没有水的介入,其绝缘中的水分子含量不大于100PPM,绝缘纯度高,从而辐照交联的电缆在电性能、机械性能方面有独特的优良特性,电缆寿命可达60年,同时电缆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敷设不受落差限制等特点。 YJV、YJLV 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Y、YJLY 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22、YJLV22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23、YJLV23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32、YJLV32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33、YJLV33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VV、VLV、VY、VLY、YJV、YJLV、YJY、YJLY适用于室内外敷设。可经受一定的敷设牵引,但不能承受机械外力作用的场合。单芯电缆不允许敷设在磁性管道中。 VV22、VLV22、VV23、VLV23、YJV22、YJLV22、YJV23、YJLV23敷设在室内、隧道、电缆沟,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不能承受过大的拉力。 VV32、、VLV32、VV33、、VLV33、YJV32、YJLV32、YJV33、YJLV33敷设在室内、隧道、电缆沟,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 VV32、、VLV32、VV33、、VLV33、YJV32、YJLV32、YJV33、YJLV33敷设在室内、隧道、电缆沟,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 基本结构: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内护套-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 辐照交联聚烯烃(主要材料是聚乙烯)电线电缆主要用于耐热建筑线、汽车线、航空导线、机车线电线和电机电器引接线等。 二、中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电压等级:6/6KV-26/35KV;执行标准: GB/T12706.2-2002) 中压交联聚乙电缆采用了全干式化学交联方法使用聚乙烯分子由线型分子结构变为空 间网状结构,使热塑性的聚乙烯转变为热固性的交联聚乙烯,使其机械性能、热老化性能及环境应力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提高,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具有异体正常运行温度高、结构简单、外径小、重量轻、使用方便、不受敷设落差限制等特性。适用于工频额定电压 1-35KV配电系统。 YJV62、YJLV62交联聚乙烯绝缘双非磁性金属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63、YJLV63交联聚乙烯绝缘双非磁性金属带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63、YJLV63交联聚乙烯绝缘双非磁性金属带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其它型号与辐照交联类似(只是电压不同) YJV、YJLV、YJY、YJLY适用于室内敷设。可经受一定的敷设牵引,但不能承受机械外力作用的场合。单芯电缆不允许敷设在磁性管道中。

电线电缆重量计算

电线电缆重量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电线电缆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重计算:(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电线电缆执行标准及型号

电线电缆执行标准及型号 一、国际电工委员会制定的标准(IEC标准)美国标准(ASIM标准)英国标准(BS标准)德国标准(DIN标准)日本标准(JIS标准) 二、国家标准用G B、GB/T表示 三、行业标准有: 煤炭部标准(MT)、冶金行业标准(YB)、铁道部标准(TB)、机械部标准(JB等) 四、 1.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型号: JK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V——铝芯聚氯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2.额定电压10KV架空绝缘电缆 JKYJ——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YJ——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JKLGYJ——钢铝绞合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架空电缆 3.额定电压铝合金导体挤包绝缘电力电缆 VLHV——铝合金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VLHY——铝合金导体聚氯乙烯绝缘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电力电缆 YJLHV——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LHY——铝合金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或聚烯烃)护套电力电缆

4.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VLV(铝芯)聚氯乙烯护套、无铠装层 VV(铜芯)聚氯乙烯护套、无铠装层 VLY(铝芯)聚乙烯护套、无铠装层 VY(铜芯)聚乙烯护套、无铠装层 5.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YJV(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 YJLV(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缆 YJY(铜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缆 YJLY(铝芯)——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缆 6.聚氯乙烯绝缘控制电缆 KVV——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 KVVP——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编织屏蔽控制电缆 7.交联聚乙烯绝缘控制电缆 KYJV——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控制电缆KYJY——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烯烃护套控制电缆KYJVP——交联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编织屏蔽控制电缆8.煤矿用阻燃橡软套电缆 ——采煤机橡套软电缆 ——采煤机屏蔽橡套软电缆 ——采煤机屏蔽监视编织加强型橡套软电缆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F=0.25π*d12(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 (kg/km)W1铝=2.121 d12 (kg/km)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mm2 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表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重量W1=F*r (kg/km) 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 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 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 (2)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 (3)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 z+t弓) (mm) (2)重量 W=(F Z n 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

电线电缆国标直径标准

电线电缆国标直径标准 一、电线平方数及直径换算方法知识电线的规格在国际上常用的有三个标准:分别是美制(AWG)、英制(SWG)和我们的(CWG)。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电线平方数是装修水电施工中的一个口头用语,常说的几平方电线是没加单位,即平方毫米。电线的平方实际上标的是电线的横截面积,即电线圆形横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一般来说,经验载电量是当电网电压是220V时候,每平方电线的经验载电量是一千瓦左右。铜线每个平方可以载电千瓦,铝线每个平方可载电千瓦。因此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只需用一平方的铜线就足够了。 具体到电流,短距送电时一般铜线每平方可载3A到5A的电流。散热条件好取5A/平方毫米,不好取3A/平方毫米。 换算方法: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电线的半径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计算:电线平方数(平方毫米)=圆周率()×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线直径也是这样,如:方电线的线直径是:÷ = ,再开方得出毫米,因此方线的线直径是:2×毫米=毫米。 知道电线的直径,计算电线的平方也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来计算:电线的平方=圆周率()×线直径的平方/4 电缆大小也用平方标称,多股线就是每根导线截面积之和。

电缆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 股数如48股(每股电线半径毫米)平方的线:×(× )× 48 = 平方二、常用小规格线缆知识RVVP: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屏蔽聚氯乙烯护套软电缆,电压300V/300V 2-24芯。主要质量指标:线径(包括芯线和编织丝,并不是越粗越好,用杂质铜的要达到电阻标准而做的很粗)、铜芯纯度、编织密度、绞距。用途:仪器、仪表、对讲、监控、控制安装。 RG: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接入网电缆用于同轴光纤混合网(HFC)中传输数据模拟信号,此为美国标准,近似等同于国标SYWV 系列。主要质量指标:铜芯线径,绝缘厚度,编织材料(市场上多为铝镁丝编织,质量好应该用镀锡铜),编织密度。UTP:局域网电缆用途:传输电话、计算机数据、防火、防盗保安系统、智能楼宇信息网。常用UTP CAT 5,UTP CAT 5E 带屏蔽型号为 STP KVVP:聚氯乙烯护套编织屏蔽电缆用途:电器、仪表、配电装置的信号传输、控制、测量SYWV(Y)、SYKV 有线电视、宽带网专用电缆结构:(同轴电缆)单根无氧圆铜线+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镀锡丝+铝)+聚氯乙烯(聚乙烯),(等同美标RG-6,RG-59)。现在市场上多用铝镁丝编织(不能焊接,容易氧化),芯线用铜包铝、铜包钢,以至很多人认为SYWV线比SYV线便宜,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RVV(227IEC52/53)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截面积:芯线数 1-24)用途:电源线,信号线,家用电器、小型电动工具、仪表及动力照明等。此规格线只要符合国标则价格相差不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5.1.5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 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于热力管道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相互间距应符合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的规定(表5.1.7)。 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距离(mm)表5.1.7 5.1.8 需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遵照本规范第3. 6.5条~第3.6.8条规定外,当需要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 与电力电缆并行敷设时相互间距,在可能范围内宜远离;对电压高、电流大的电力电缆间距更宜较远。 (2) 敷设于配电装置内的控制和信号电缆,与耦合电容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避雷器或避雷针接地处的距离,宜在可能范围内远离。 (3) 沿控制和信号电缆可平行敷设屏蔽线或将电缆敷设于钢制管、盒中。

电线电缆最新国家标准(新修订)

电线电缆国家就最新修订(2012)标准一、辐照交联电力电缆(电压等级:0.6/1KV;执行标准:GB/T12706.1-2002) 辐照交联电缆是利用高能射线轰击聚其分子链中的氢原子排出,于是分子链上产生空隙,相邻的分子链结合在一起形成-C-C-交联键,形成了网状的大分子立体结构而构成交联聚乙烯。 通过辐照后的交联聚乙烯热性能可达到105度,辐照交联为物理交联方式,整个交联没有水的介入,其绝缘中的水分子含量不大于100PPM,绝缘纯度高,从而辐照交联的电缆在电性能、机械性能方面有独特的优良特性,电缆寿命可达60年,同时电缆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敷设不受落差限制等特点。 YJV、YJLV 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Y、YJLY 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22、YJLV22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23、YJLV23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32、YJLV32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33、YJLV33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VV、VLV、VY、VLY、YJV、YJLV、YJY、YJLY适用于室内外敷设。可经受一定的敷设牵引,但不能承受机械外力作用的场合。单芯电缆不允许敷设在磁性管道中。 VV22、VLV22、VV23、VLV23、YJV22、YJLV22、YJV23、YJLV23敷设在室内、隧道、电缆沟,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不能承受过大的拉力。 VV32、、VLV32、VV33、、VLV33、YJV32、YJLV32、YJV33、YJLV33敷设在室内、隧道、电缆沟,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

国标电线电缆

国标电线电缆 一.常用电线电缆介绍 按照单芯线的股数来分: 1.BV是1根或是7根铜丝的单芯线,比较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硬线。 2.BVR是19根以上铜丝绞在一起的单芯线,比BV软一些,我们称软线。 3.RV是30根以上的铜丝绞在一起的单芯线,比BVR更软,家装的话一般不用这线, 适合于常用移动或者弯曲的场所。 两芯,三芯或者更多芯数的电线,BVVB是硬护套线,RVV是软护套线。 三种电线的硬度的比较,BV>BVR>RV 二.常用电线的特性: BV,BX,RV,RVV:

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长期允许温度65℃,最低温度-15℃,工作电压交流500V,直流1000V,固定敷设于室内、外,可明敷也可暗敷。 BX——铜芯橡皮绝缘线,最高使用温度65℃,敷于室内。 RV——聚氯乙烯绝缘单芯软线,最高使用温度65℃,最低使用温度-15℃,工作电压交流250V,直流500V,用作仪器和设备的内部接线。 R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和护套软电线,允许长期工作温度105℃,工作电压交流500V,直流1000V,用于潮湿,机械防护要求高,经常移动和弯曲的场合。 三.电线电缆的型号解释: B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缆(电线) BVR--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缆(电线) BV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型电缆(电线) BVVB--铜芯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平型电缆(电线)

BV-105--铜芯耐热105度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ZR铜芯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R-ZR铜芯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软电线 BVV-ZR铜芯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型电缆 BVVB-ZR铜芯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平型电缆 BV-ZR-105铜芯耐热105℃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电线 BVR-ZR-105铜芯耐热105℃阻燃型氯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圆型软电缆 BVV-ZR-105铜芯耐热105℃阻燃型聚氯乙烯护套圆型电缆 AV-ZR-105铜芯耐热105℃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安装电线 AVR-ZR-105铜芯耐热105℃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安装软电线 AV-ZR铜芯阻燃型聚氯乙烯绝缘安装电线AV-ZR铜芯阻燃型聚

辨别电线电缆是国标还是非国标以及使用寿命

辨别电线电缆是国标还是非国标以及使用寿命 首先,如何辨别国标产品和非国标产品。 第一、查看看有无质量体系认证书;看合格证是否规范;看有无厂名、厂址、检验章、生产日期;看电线上是否印有商标、规格、电压等。例如:线铜芯的横断面,优等品紫铜颜色光亮、色泽柔和,否则便是次品。 第二、测试可取一根电线头用手反复弯曲,凡是手感柔软、抗疲劳强度好、塑料或橡胶手感弹性大且电线绝缘体上无裂痕的就是优等品。 第三、称重量质量好的电线,一般都在规定的重量范围内。质量差的电线重量不足,要么长度不够,要么电线铜芯杂质过多。 第四、查看导体质量例如:合格的铜芯电线铜芯应该是紫红色、有光泽、手感软。而伪劣的铜芯线铜芯为紫黑色、偏黄或偏白,杂质多,机械强度差,韧性不佳,稍用力即会折断,而且电线内常有断线现象。伪劣电线绝缘层看上去似乎很厚实,实际上大多是用再生塑料制成的,时间一长,绝缘层会老化而漏电。 第五、看价格由于假冒伪劣电线的制作成本低,因此,商贩在销售时,常以价廉物美为幌子低价销售,使人上当。 其次,影响电线电缆寿命长短的因素。 国标产品:国标电线电缆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环境也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即使国标线缆的质量都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但是在恶劣环境下

也会随之环境的程度减少相应的寿命,一般国标电缆的寿命:比如YJV电缆或者YJV22铠装地埋电缆,在空中敷设还是在地埋敷设寿命都会在20-30年,当然地埋电缆、架空电缆外如果有管道、桥架之类的保护措施,寿命也会随之加长;在西方国家,铝合金电缆在室内桥架施工,稳定使用已经超过50年,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非标产品:非标电线电缆在铜丝这就会有差距,首先铜丝纯度不够,达不到国家标准。使用劣质的铜丝就会使成本大幅减少,。一旦用户使用就会“超负荷”使用,寿命就会大打折扣了。外层绝缘也达不到标准,抗老化程度减小就会容易外皮破裂,寿命就在短短的几年之内。虽然,国标电线电缆的价格会比较贵,但是希望大家不要贪图便宜,要有长远的目光,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标准的电线电缆能长久使用并且省时省心。而非标准的不但不能保障,甚至会造成重大的事故。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标准规范的产品的还是比较有保障的。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电线电缆国家标准 一、辐照交联电力电缆(电压等级:0.6/1KV;执行标准: GB/T12706.1-2002) 辐照交联电缆是利用高能射线轰击聚其分子链中的氢原子排出,于是分子链上产生空隙,相邻的分子链结合在一起形成-C-C-交联键,形成了网状的大分子立体结构而构成交联聚乙烯。 通过辐照后的交联聚乙烯热性能可达到105度,辐照交联为物理交联方式,整个交联没有水的介入,其绝缘中的水分子含量不大于100PPM,绝缘纯度高,从而辐照交联的电缆在电性能、机械性能方面有独特的优良特性,电缆寿命可达60年,同时电缆具有重量轻、结构简单、敷设不受落差限制等特点。 YJV、YJLV 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Y、YJLY 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22、YJLV22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23、YJLV23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钢带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32、YJLV32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氯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YJV33、YJLV33辐照交联聚乙烯绝缘细钢丝铠装聚乙烯护套电力电缆 VV、VLV、VY、VLY、YJV、YJLV、YJY、YJLY适用于室内外敷设。可经受一定的敷设牵引,但不能承受机械外力作用的场合。单芯电缆不允许敷设在磁性管道中。 VV22、VLV22、VV23、VLV23、YJV22、YJLV22、YJV23、YJLV23敷设在室内、隧道、电缆沟,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不能承受过大的拉力。 VV32、、VLV32、VV33、、VLV33、YJV32、YJLV32、YJV33、YJLV33敷设在室内、隧道、电缆沟,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

电缆理论重量实用表.doc

规格理论外径理论重量规格理论外径 mm 理论重量mm kg/km kg/km 2*1.5 12.8 237 5*6 18.4 682 2*2.5 13.6 258 5*10 21.9 964 2*4 14.5 297 5*16 23.9 1294 2*6 15.5 353 5*25 28.9 1917 2*10 18.1 419 5*35 33 2753 2*16 19.6 574 5*50 33.5 3453 2*25 23.2 721 5*70 38.7 4613 2*35 25.2 997 5*95 42.9 6040 2*50 23.4 1231 5*120 46.9 7342 2*70 26.2 1450 5*150 51.6 9014 2*95 28.2 1896 5*185 57.7 11040 2*120 32.2 2417 5*240 64.1 13965 2*150 35.5 3257 3*2.5+1*1.5 14.6 377 2*185 38.8 3963 3*4+1.2.5 15.7 456 2*240 43.4 4768 3*6+1*4 16.9 556 3*1.5 13.2 293 3*10+1*6 19.6 762 3*2.5 14 343 3*16+1*10 21.7 1027 3*4 15.1 410 3*25+1*16 25.5 1477 3*6 16.2 493 3*35+1*16 27.3 1799 3*10 18.9 681 3*50+1*25 30.7 2625 3*16 20.6 890 3*70+1*35 34.7 3439 3*25 24.4 1300 3*95+1*50 38.5 4427 3*35 26.6 1630 3*120+1*70 42.5 5518 3*50 26.8 2021 3*150+1*70 46.4 6584 3*70 31.8 2982 3*185+1*95 51.7 8095 3*95 34.9 3797 3*240+1*120 57.7 10206 3*120 38.3 4639 3*2.5+2*1.5 15.4 416 3*150 42.1 5678 3*4+2*2.5 16.5 507 3*185 46.5 6908 3*6+2*4 17.9 631 3*240 51.9 8729 3*10+2*6 20.5 855 4*1.5 13.9 331 3*16+2*10 23.5 1184 4*2.5 14.9 393 3*25+2*16 26.9 1682 4*4 16 478 3*35+2*16 28.8 2015 4*6 17.2 588 3*5+2*25 29.6 2595 4*10 20.4 820 3*70+2*35 35.2 3797 4*16 22.2 1089 3*95+2*50 38.9 4940 4*25 26.4 1589 3*120+2*70 42.3 6185 4*35 29 2032 3*150+2*70 47 7281 4*50 29.6 2591 3*185+2*95 52.1 9006 4*70 35.3 3793 3*240+2*120 58.1 11339 4*95 39.3 4896 4*2.5+1*1.5 15.6 431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 B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一般规定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使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尽可能较小的原则来确定。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Nylon-0.97;PP-0.97;PU-1.21 棉布带-0.55;PP绳-0.55;棉纱线-0.48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 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 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 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 -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 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

电线电缆的计算公式平方重量

铜的重量习惯上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 、导体用量:(Kg/Km)=d^ 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25.4 / T d=编织铜线径T=锭数N=每锭条数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 -1.35;麦拉-1.37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0.035+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4mm,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1.8mm)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0.1592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0.1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0.1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0.2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2×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8.钢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2×厚度-1) ×2×厚度×ρ×L}/(1+K) 9.包带的重量={π×(绕包前的外径+层数×厚度)×层数×厚度×ρ×L}/(1±K) 其中:K为重叠率或间隙率,如为重叠,则是1-K;如为间隙,则是1+K ρ为材料比重;L为电缆长度;λ绞入系数。 导线截面积与载流量的计算 一、一般铜导线载流量导线的安全载流量是根据所允许的线芯最高温度、冷却条件、敷设条件来确定的。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关键点> 一般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5~8A/mm2,铝导线的安全载流量为3~5A/mm2。如:2.5 mm2 BVV铜电线电缆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2.5×8A/mm2=20A 4 mm2 BVV铜导线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4×8A/mm2=32A 二、计算铜导线截面积利用铜导线的安全载流量的推荐值5~8A/mm2,计算出所选取铜导线截面积S的上下范围:S=< I /(5~8)>=0.125 I ~0.2 I(mm2)S-----铜导线截面积(mm2)I-----负载电流(A) 三、功率计算一般负载(也可以成为用电器,如点灯、冰箱等等)分为两种,一种式电阻性负载,一种是电感性负载。对于电阻性负载的计算公式:P=UI 对于日光灯负载的计算公式:P=UIcosф,其中日光灯负载的功率因数cosф=0.5。不同电感性负载功率因数不同,统一计算家庭用电器时可以将功率因数cosф取0.8。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家庭所有用电器加上总功率

常用电线电缆截面积及重量计算

常用电线电缆截面积及重量计算 电线电缆的结构并不全是一样的,所以在计算截面和重量时,其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 F=0.25π*d12 (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kg/km)W1铝=2.121 d12(kg/km)W1钢=6.126d12 (kg/km) F—圆单线截面积mm2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 截面 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 周长 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 重量 W1=F*r (kg/km) a—扁线厚度 mm b—扁线宽度 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 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 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 mm F—扁线截面积 mm2 C—扁线的周长 mm r—所用材料比重 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 铜电车线 W=F*8.89 (kg/km) F—标称截面 mm2 (2) 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 g/cm3 (3) 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 (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 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z+t弓) (mm) (2) 重量 W=(FZn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D0 —油道直径 mm F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 mm n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 g/cm3 K—线芯绞入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