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序规则介绍

汉语语序规则介绍
汉语语序规则介绍

La Forma de Chin O

汉语语法

一、基本结构(EStrUCtura basico):

Sujeto/objeto:

1 Sustantivo :我、你、他;这,那;衣服、电脑、手机;

今年、明年去年;昨天、前天,后天

2 Adj+ sustantivo : 我的大衣,漂亮的裙子;大蛋糕

3 Una frase : 做中国菜,学习汉语

Predicado :

1 verbo: 吃,唱歌,玩,跳舞…

2:Adj: 漂亮、忙、高兴…

3: Sustantivo: 星期一、星期二三月十八号Sujeto +predicado +(objeto)

(1)Predicado—verbo

1王大伟笑。

S P*V

2我的姐姐是美国人。

S V O

P

3 马丁吃米饭.

(2)Predicado—adj

她漂亮。

S P

爸爸忙。

(3)Predicado—sustantivo

今天是星期六。今天星期六。

今天是九月二十三号。今天九月二十三号。

我十八岁。

S P

二、Modificador adverbial

1 Descripción:

adj+地: 安静地、高兴地、慢慢地、认真地、不停地、努力地…DESPUES EL SUJETO Y ANTES DE EL VERBO

1我慢慢地打开那封信。()

2她不停地说话。()

3小明努力地学习英语。()

2 Grado:

很,非常,最,特别,有点儿,更

1小红非常聪明。()

2.夏天的风景很美丽。()

4我有点儿累()

5马丁更喜欢画画。()

3 Tiempo :(Cuanto?)

昨天、去年、上个月、马上、立刻、永远、曾经、刚刚..

una frase:下午两点、那个星期天、我五岁的时候、

我上次去中国的时候

这个月小王不上班()年月日

小王这个月不上班.

李芳刚刚到墨西哥()

我小的时候从来不吃面。()

4 Lugar: ( Donde?)

(1) 在+sustantivo:

在中国

在餐厅

今年我在医院工作。我今年在医院工作。

我今年在医院工作。

(2) 在+sustantivo+里/里边/外边/外面

在家里

在学校里边

(3) desde从…、hacia向…往

我从中国来到英国。()

我们向前走。()

5 modificador adverbial del razon

因为我的手机坏了

由于今天下雨

例:因为我的手机坏了,所以我不能打电话。

我不能打电话,因为我的手机坏了。

由于今天下雨,我们不用上课了。

6 Modificador adverbial de manera

用西班牙语坐车通过电视从…上

猫和狗,你喜欢哪个? 为什么? 1.5分钟

我从来没有过猫,可是听说猫没有狗那么和气,而且大部分的猫住在家里,这样家里会很臭,狗比较喜欢玩儿,跑来跑去什么的,所以有了狗比较有意思。

我喜欢狗,因为狗最可爱,他们又很听话,我有一只狗,它的名字是LUCKY.我爱我的狗。我讨厌猫。因为猫很奇怪。

我很喜欢狗。因为狗很友好,它们很快乐,我讨厌猫,因为猫没有意思,我有两只狗,它们的名字是BONITA和DAISY .它们很漂亮。我讲完了,谢谢。

他用英语写信。()

她坐汽车去学校。()

他昨天坐飞机去上海。()

7 Modificador adverbial de limite

都,全,只;

例: 1.大家都到教室了。

2.我的书全丢了。()

3.他只爱玩儿()

8 repeticion:

又,再,还…

例: 1.你又来了。

2.我们明天再去那儿。()

3.小张还没上大学()

9 Objetivo

对… 替…给… 为…

例 1.大家都为你担心。()

2.我们替你高兴。()

3.我给你讲。()

4.去年我跟小李住在一起。()

Donde se pone Modificador adverbial?

Depues de el sujeto y antes del verbo(在主语后面,动词前面):

Modificador adverbial tiempo antes de otros y puede ser primero de la oracion

[tiempo]

[lugar]

[limite]

[descripcion]

[objetivo]

国的餐馆吃饭。

我[明天] [从上海] [坐飞机]去北京。

为了身体健康,他每天都在健身房跑步。

今天早上,她很快地从家里跑到了学校。

1要不然我们就迟到了。

2要不然,她不会知道。

3不管多难

4不管怎么说,

5很吃力。

6跑步很吃力。

7别催我了,

8我已经催了你很多次了。

9HURRY SOMEONE TO DO SOMETHING

催ALGUIEN HACER ALGO

我催弟弟快点儿做完作业。

1谁会不喜欢大海呢

2不管每天我记住新汉字,我还有很多没记住。

每天我一个一个地去记新的单词,但是还有很多没记住。

记住

3一言为定就这么定了。

4今天我跟一个朋友有约会,我不能错过。

5这件事我怎么敢告诉爸爸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 十二

汉语语序应如何理解十二承接上一篇-- 补语和状语在句法上都是谓语的连带成分,在表达上都有使语言明确、生动的作用。有些语言单位既可以作补语,又可以作状语。例如: ①很干净 ②干净得很 例①的"很"是状语,"干净"是中心语,其排列顺序是:状语+中心语,构成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例②的"干净"是中心语,"很"是补语,"得(助词)"是补语的标志。其词序是:补语+中心语,构成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 换言:顺读的"很干净"是"状+中心",将"很干净"逆向倒读成"干净得很",是"中心+补",其语意都是表示"干净"的程度。 ③很仔细地看 ④看得很仔细 例③的"很仔细"是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看"是中心语。例④的"看"是中心语,"得"是补语的标志,"很仔细"是补语。例③的"很仔细地看"是"状语+中心"的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将例③逆向倒读成例④的"看得很仔细",是"中心+补语"的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 简言之,例③是"状+中心",例④是"中心+补",其语方针 义都是表示"看"的情状。 ⑤于1921年成立 ⑥成立于1921年

例⑤中的"于1921年"是介词结构状语,"成立"是"中心语",顺读的"于 1921年成立"是状语+中心语的前偏后正的偏正结构,将例⑤逆向倒读成例⑥的"成立于1921年"则是中心语+补语的前正后偏的偏正结构。 简方之:⑤是"状+中心",⑥是"补+中心",其意思都是表示"成立"的时点。 ⑦自哈尔滨来 ⑧来自哈尔滨 例⑦的"自哈尔滨"是介词结构作状语,"来"是中心语,其结构形式是"状+ 中心"; 例⑧是例⑦的逆向倒读,其结构形式是"中心+补",其中"来"是中心语"自 哈尔滨"是介词结构作补语。 简言之:⑦是"状+中心",⑧是"中心+补",其意思都是表示"来"的处所。 ⑨早来了 ⑩来早了 例⑨中,"早"是状语,"来"是中心语,其结构形式是"状+中心"。例⑩是例⑨的逆向倒读,其中,"来"是中心语,"早"是补语,其结构形式是"中心+补"。 简言之:⑨是"状+中心",⑩是"中心+补"。"早来了"只是一般陈述。"来早了",着重表达主观意图同客观效果不一致。 11多说了 12说多了 11的"多"是状语,"说"是中心语,"多说"是"状+中心"。逆向倒读11成了12,12中的"说"是中心语,"多"是补语,"说多"是"中心+补"。"多说了"只是 一般陈述;"说多了",着重表达主观意图同客观效果不一致。 13到晚上走

(完整版)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 主语 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例如:⑴(中国人民)定(志气)主(高)谓。 ⑵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3.符号:双行线═。 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例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谓语 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例如:⑴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⑵树叶黄了。 ⑶小王今年十六岁。 ⑷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⑸明天星期日。 ⑹什么书他都看。 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predicate),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谓语分为简单谓语和复合谓语 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的方法2011.05.18 (公开课资料) 导入: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介绍: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 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 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按以上次序排成的,称为常式句。但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或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在现代汉语称为变式句,古汉语中则称为倒装句。 语法功能:变式句对于常式句而言,能保留常式句的基本句义,与此同时,变式句又能在保留常式句基本句义基础上,通过语序的变化,衍生出了一些常式句所没有的语义,因此,就具有了修辞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当人们在一定的语体、语境、情景中需要突出、强调句子某一个句法成分时,就可以在汉语句法运作的机制的基础上,将这个句法成分调离原来的位置,同时按照汉语的句法规则,将之置于可以出现的位置上,从而,达到突出、强调这个句法成分所负载的语义的作用。 文言文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 ⑤大哉,尧之为君也!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出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 ⑤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现代汉语句子语序难点部分

书面表达语序专题 基础知识准备: 1、语法:(定) + 主+ (状) + 谓+ (补) + 宾 2、介词:又称作前置词,表示名词、代词等与句中其他词的关系,在句中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介词后面一般有名词、代词或相当于名词的其他词类、短语或从句作它的宾语,表示与其他成分的关系。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介词词组,在句中作状语,表语,补语,定语或介词宾语。同时介词的用法也很灵活,同一个介词可以表达多种意义,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原因介词、数量介词和其他介词。 介词用法:介词一般用于名词或者代词前面,表示该词与句中其他成分的关系。介词后面的名词或代词称为介词宾语 介词的分类 (1) 表示时间方向的介词:从、自、自从、于、打、到、往、在、当、朝、向、顺着、沿着、随着 (2)表示方式的介词:按、照、按照、依、依照、本着、经过、通过、根据、以、凭 (3)表示目的的介词:为、为了、为着 (4)表示原因的介词:因、由于、因为 (5)表示对象,范围的介词:对、对于、把、向、跟、与、同、给、关于 (6)表示排除的介词:除、除了、除去、除非 (7)表示被动的介词:被、叫、让、给 (8)表示比较的介词:比、和、同 3、连词: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 并列关系连词:和、跟、与、既、同、及、而、况、况且、何况、乃至等。

承接关系连词:则、乃、就、而、便、于是、然后、至于、说到、此外、像、如、一般、比方、接着等。 转折关系连词:却、虽然、但是、然而、而、偏偏、只是、不过、至于、致、不料、岂知等。 顺承关系连词:那么、原来、因为、由于、以便、因此、所以、是故、以致等。 选择关系连词:或、或者、还是、亦、非…即、不是…就是等。 假设关系连词:若、如果、若是、假如、只要、除非、假使、倘若、即使、假若、要是、譬如等。 比较关系连词:像、好比、如同、似乎、等于;不如、不及;与其…不如、若…则、虽然…可是等。 让步关系连词:虽然、固然、尽管、纵然、即使等。 递进关系连词:不但、不仅、而且、何况、并、且等。 条件关系连词:不管、只要、除非等。 目的关系连词:以、以便、以免、为了等。 重点辨析:连词是比副词、介词更虚的一个词类,它用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群乃至段落,具有纯连接性,没有修饰作用,也不充当句子成分。 4、副词:是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频率、范围、语气、程度等现代汉语-副词的种类 副词常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的意义和种类 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口诀: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分析 从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出发,对句子作成分功能或作用分析的方法叫句子成分分析法,即用各种方法标出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次要成分(状语、补语)。 句子成分有六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汉语句子成分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一、主语:多表示人或事物,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可由名词、代词、数词、名词化的形容词、不定式、动名词和主语从句等来承担。例如: (1)今天晚上‖特别冷。 主语(偏正短语)谓语 (2)[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主语(代词)谓语 以动作、性状或事情做陈述的对象的主语句。如: (1)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谓语 (2)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谓语 二、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能回答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等问题。谓语可以由动词来担任,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谓语(形容词+补语) 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谓语(名词短语) 明天‖教师节。 主语谓语(名词) 她‖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

对外汉语教学的的40个语法点.doc

精心整理1.汉语的基本语序 主语 +谓语 +宾语 我学习汉语。 2.用“吗”、“呢”的疑问句 你去吗? |你去哪儿呢? 3.用疑问代词的疑问句 他是谁? |这是什么书? |你去哪儿? |你怎么去? 4.正反疑问句 你是不是中国人?—你是中国人不是? 你有没有照相机?—你有照相机没有? 5.用“ A 还是 B?”的选择疑问句 你喝咖啡还是啤酒?|你去商店还是(去)书店? 注意:“还是”和“或者”是有区别的: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电视或者(×还是)听音乐。 6.定语(用在名词前) ( 1)说明领属关系,应该用“的”: 这是我的书,那是他的笔。 ( 2)说明人或事物的性质,不用“的”: 他是汉语老师。|这是中文书。 ( 3)说明亲属关系或单位,一般不用“的”: 他是我爸爸。 |那是我们学校。 7.状语(用在动词/ 形容词前)

(1)副词作状语: 我常常去商店。|她很漂亮。 ( 2)介词短语作状语: 我在中国学习。 |我从美国来。 |我跟中国老师学汉语。 | 我给 他写信。 |你往前走。 |我对他说了这件事。 (3)双音节形容词作状语,常用“地”: 他高兴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4)单音节形容词作状语,不用“地”: 你快走! (5)形容词前有程度副词,一般要用“地”: 他很认真地学习。 8.结果补语(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结果) 形式:动词 +动词 / 形容词 (1)动词 +动词(懂、见、完、在、到、给、成): 我听懂了。 |我看见他了。 |作业做完了。 |车停在门口。 (2)动词 +形容词(对、错、好、清楚): 你说对了。 |饭做好了。 |我听清楚了。 9.简单趋向补语 动词 +上、下、进、出、回、过、起动词后有宾语,趋向补语是“来/ (1)宾语是处所词语的形式:动词 / 来、去 去”的情况: +处所词语 +来/ 去 明天他回北京来。|他进图书馆去了。(2)宾语是事物词语的两种形式: 表示完成:动词 +来 / 去 +事物词语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精华版)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精华版)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例说 一、判断句 从表达的内容看,可分两种类型:“是非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 1.是非判断句对事物本身或肯定或否定,可分为三个系列: (1)“……者……也” 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夫将者.,国之辅也.。(……者……也) 此谋攻之法也.。(……也)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者也) 粟者.,民之所种。(……者……) 刘备天下果雄(……) (2)“乃”,“为”系列。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则”、“即”、“是”、“惟(维)”等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 (3)副词系列。文言判断句,还常以“非”、“素”、“必”、“皆”、“诚”、“亦”等副词来表示,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又构成另一个系列: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和谓语间不是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一般可分为三类。 (1)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象”。如: 视其行步,窃铁也;颜色,窃铁也。 故凡不学而无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潜水)者也。(2)谓语解释原因。如上述“因果判断句”,不另举例。(3)主语部分或谓语部分只突出了某一关键的词语,因而不能形成同一关系。译时,可补充必要成分。如:百乘,显使也(带领一百辆车的使臣是显贵的使臣)。夫战,勇气也(打仗是凭勇气的事)。 判断句 判断句是用句词或句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依靠判断动词“是”构成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文里只是个别现象,如:“不知木兰是女郎””同是天涯沦落人”。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句。文言中常有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用“者”或“也”表判断。 ①“.……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 ②“……,……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

用现代汉语句法知识判断文言文倒装句式的方法(公开课资料) 导入:现代汉语句子成分介绍: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厂主语:是句子中的称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谓语:是对句子的主语作称述的成分,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支配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处所、工具等。 J 补语:是谓语动词的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处所、数量、时间等。 定语:是句子中名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或限定事物的领属、质料、数量等。 状语:是句子中动词或形容词中心语前头的修饰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状态、时间、处所或形状的程度等。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句子成分按以上次序排成的,称为常式句。但现代汉语与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 会发生变化,或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在现代汉语称为变式句,古汉语中则称为倒装句。 语法功能:变式句对于常式句而言,能保留常式句的基本句义,与此同时,变式句又能在保留常式句基 本句义基础上,通过语序的变化,衍生出了一些常式句所没有的语义,因此,就具有了修辞的功能。这个功能就是,当人们在一定的语体、语境、情景中需要突出、强调句子某一个句法成分时,就可以在汉语句法运作的机制的基础上,将这个句法成分调离原来的位置,同时按照汉语的句法规则,将之置于可以出现的位置上,从而,达到突出、强调这个句法成分所负载的语义的作用。 文言文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一、主谓倒装(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 ①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公子能急人之困在安)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百姓之谓我爱宜乎) ④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甚矣!) ⑤大哉,尧之为君也! 二、定语后置 1、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 的格式。例如: ①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精技击之少年) ②五谷者,种之美者也。(五谷是庄稼中的好种)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千里马) ④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铿然有声之石)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②云霞雕色,有喻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云霞绘岀色彩,已超过巧妙的画师;草木装饰花,不依靠神奇的绣工)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高之庙堂,处远之江湖) 3、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②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他(陈胜)一些曾经一道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知其事之太子及宾客) ⑤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求可使报秦之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好事之少年) 4、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 ①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四种人(鳏、寡、孤、独),是社会上无依无靠的穷苦人]

汉语发展史上词序的变化及语法化

汉语发展史上词序的变化及语法化 一、语法化与汉语句法研究 本书根据孙朝奋博士在斯坦福大学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1996年被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共分六章,基本上采用归纳—演绎—再归纳的写作思路。第一章勾画了本书的篇章结构,阐明了本书的研究目的。作者讨论了汉语句法研究与普通语法化研究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最新发展以及汉语历史分期和历史语料的选择问题。中国学者对汉语语法化的研究经历了由单纯描写语法现象到在描写的基础上解释语言现象出现的动因和机制的变化。本书也是对近期语法化研究发展的一个总结,作者以几个汉字为例,用事实证明了他们从古到今的变化确实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从语言内部找出了导致这种

变化的动因和机制,继而对语法化研究和普通语言学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争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二、介词词组的语序变化与汉语语言结构 第二章讲述的是介词词组的词序变化及其与汉语语言结构的关系。作者以《左传》和《史记》为依据,选择了古汉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介词“以”,“于/於”,结果显示,无论数量上还是频率上,动词前后的介词短语比例大致相当,借此否定了所谓的参数设定变化。 “以”用法上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导致了交流上的障碍才使得它的诸多用法逐步被其他的词所替代。如“以”可以表示工具,后来被“把/将”取代,元代以后,又逐步让位于“用/拿”;上古汉语中,“以”还可引导间接宾语,但在V1V2连动结构的类推和两个同音异义词“与”的重新分析的作用下,形成了一种新的双宾结构“V1Do与Io”,这也是现代汉语中“给”的前身。

同样的道理,“于/於”作为上古汉语中主要放在动词后面的介词,交流上的不便也是导致其变化的外部动因。其被动标记身份从六朝开始让位于“为”“被”,因为此时,带施事主语的动词性复合词V-杀与代受事主语的动词性复合词V-死之间的界限得以中和化,即它们既能带实施主语又能代受事主语,这样就造成了谓语之前的名词性成分角色的复杂化,施事和受事混杂不清,造成交际上的困难,这时的语言倾向于产生一种语法手段,有效标示谓语之前的施事名词,而“被”本身的特点最适合充当这一角色,便在此背景下语法化为前置施事标记。 上古汉语中,“于/於”以及“如”“似”“比”还可以用作比较中枢词,而现代汉语中,只有前置“比”有此项功能。这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在相同的句法环境和语义相关性的推动下,“比”与其他成分进行重新分析的结果。 经过这些变化,放在动词之后的介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 ①妙!②谁?③刮风了。④他身体很壮。⑤只有努力学习的同学,才能取得好 成绩。 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类型一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上面的举例①一④都是单句。

在一个完整、典型的句子中,句子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一般是: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文)作业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2.句子的主干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 女口: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这个句子如作分析,是这样的:(北京)的工人们,11 [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主语:北京的工人们;谓语:立刻修好了一座桥;动词“修”的宾语:一座桥。 那么如上分析,把句子主语、谓语中包含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下去,因宾语是短语, 压缩掉其定语,那么句子的主干就显露出来了。这个句子的主干:工人们修桥。 关于主干,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句子主语、谓语以及宾语的中心语。 再看几个例子: (我)的弟弟II [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主干:弟弟准备用品。 (我)的朋友I [最近]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主干:朋友写小说。

抓句子的主干,可使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分得较清楚,对理解比较长的复杂的句子是有帮助的。 女口:马克思II [第一次][彻底]地解释〈清楚〉(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个句子比较长。谓语的中心语是“解释”,前面有两个状语,后面有一个补语和宾语;宾语又是由一个短语充当,其中心语是“规律”,前面又有一个名词性短语作定语。那么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马克思解释规律”,理解这样一个较长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 由此可以看出,抓主干、压缩枝叶,便于逐层分别检查,有利于迅速准确找到句子的语法毛病。但是,这只是一种方法,主干的意思不等于原句大意。因为没有了定语、状语及对概念的限制,实际上就扩大了概念范围。有些句子抽出主干连读,就成了病句。 例:他的表叔是我的弟弟。抽主干:表叔是弟弟。这就错了。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做深究,只是掌握找句子主干的基本方法就可以了。 【即时应用】 1划分并标注下列各句的句子成分。 (1)他读书。他读书。 (2)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3)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I [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4)我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我H用纸]糊了(两扇)窗户。 (5)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我所遇到的”[毕竟][还]是好人多于坏人。 (6)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那个)人[把他]逼得〈无路可走〉。 (7)他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他I [被亲人]送〈到医院〉[把伤]治〈好〉了。 (8)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那里)的人们。 2. 抽取下列句子的主干。

《汉语史》词序的发展教案

《汉语史》词序的发展 词序是汉语语法的主要内容。就一般说,汉语的词序是固定的。从历史上看,汉语词序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变化。 主—动—宾的词序,是从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的词序。但是,在上古汉语里,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就是宾语可以放在动词的前面。 在甲骨文里,宾语的位置比较自由,名词宾语也可放在动词的前面。如: ①贞:方不我.正?(《殷契拾掇》1.258)(方国不会攻打我们吧?) ②弜(bì,不)小牢 ..用?(《殷虚文字外编》42)(不用小牢?)(否定句) ③弜用三牢 ..?(《战后南北所见甲骨录》585)(不用三牢?)(否定句) ④贞:牛.取,亡禍?(《殷虚文字缀合》327)(取牛。)(肯定句) 到了先秦时代,由于语言的发展,这种结构分为三种情况:(一)代词宾语无条件地放在动词前面。主要有“是”、“自”、

“相”等代词。例如: ①日民献有十夫予.翼。(《书经·大诰》) (献:贤。予.翼:助我.。这些天有十位贤者来帮助我。) ②赫赫师尹,民具尔.瞻。(《诗经·小雅·节南山》) (赫赫:显盛貌。具:俱。尔.瞻:看着你。) (1)在指示代词当中,“是”字比较能保存原始的结构。在某 些情况下,“是”字可以自由地放在动词前面。例如: ①葛之覃兮……是.刈是.濩,为絺为綌。(《诗经·周南·葛覃》) (覃:延,长。是:代葛藤。絺:细葛布。綌xì:粗葛布。) ②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 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2)代词“是”做介词“以”的宾语的时候,在上古一般是放 在介词的前面的;而且“是以”这个结构作为凝固形式一直流传在后代的文言文里。例如: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 ..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②非我与吾子之罪,几天与之也。吾是以 ..泣也。(庄子·徐无鬼) 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3)“是”与“谓”构成凝固形式“是谓”。“是谓”译成现代汉语是“人们把它叫做”或“我们把它叫做”。例如:

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则,现代汉语语法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发展而来的,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是“源”与“流”的关系;但由于它们是不同时代的语言,因此,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而语序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这不仅在汉语中,凡是在不讲究构形形态的语言里,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的确定以及它们之间的意义的关联,主要是用语序来表现的。所谓语序,就是词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先后顺序。不同的词造出来的句子意义不同,相同的词因排列顺序不一样,造出来的句子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古今汉语语序大致是相同的,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补语在后。这正是语言继承性的特征。但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序的运用上也有不同的方面。相比之下,现代汉语的语序更加稳定,更加准确,更不易引起歧义。下面,本文主要就古今汉语语序某些不同或语序虽同而古汉语用得较多的地方进行阐述。 一、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是指把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表现在: 1、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如: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 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3、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前置。先秦时代,代词“是”作宾语常常前置。这种句中的“是”有明显的指代作用,或指代人或指代物。如: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4、古代汉语中,动词前面有结构助词“是”、“之”、“焉”、“之为”等,名词、代词作宾语前置,而现代汉语少有这种用法。如: (1)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僖公四年》) (3)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左传?隐公六年》) (4)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 5、借“唯……是(之)……”格式宾语前置。 这种句式中的“唯”是副词,它不但强调宾语,而且还强调宾语的单一性、排他性,可译为“只”、“只是”。古代汉语中如: (1)唯敌是求。(《左传?僖公十五年》) (2)唯才是举。(《求贤令》) 关于现代汉语宾语前置的问题,语法界颇有争议。有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客观存在,应给予承认,而有些学者却对此持否定态度。并论述了宾语前置出现的情况: 1、宾语靠介词“把、将、连、对”等的帮助用在动词前面。如: (1)我们一定要把敌人消灭掉。 (2)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3)他连饭都顾不得了。 上例中“敌人”、“无产阶级事业”、“饭”、“那些……的人”,“暂拟系统”认为是宾语前置,但多数语法工作者认为不是,而是“主――状(由介词结构充当的)――谓”的格式,本文同意这种观点。因为介词短语的基本用途是作状语修饰动词的,如果把‘把、将、连、对’等看作语法标志,就不应该将其看作介词,而“暂拟系统”仍将其看为介词,是前后矛盾的。对于不借助其他词语,宾语直接前置于句首的,如“饭,他负责;菜,你联系;酒,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的语序原则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主要归纳为语义亲近性原则、时间顺序原则、显著性原则、文化制约原则等四个方面。 标签: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语序语义 一、引言 现代汉语并列N项式有称作“现代汉语聚合词”或“聚合体”的,也有将其中的四项式称之为“四字骈语”的。至于它的定名,在拙文[1]中论述过,不再赘述。虽然名称不同,但所指的语言现象基本相同,都是指像风霜雨雪、金银铜铁锡这样的一类词语。但“聚合词”不包括像真善美这样的三项式,“四字骈语”只包括四项式。并列N项式则将它们都纳入了研究范围,它是指在同一个语义范畴内,由N 个(3≤N≤7)单音节成分并列组合而成的准定型化的结构,其中以四字结构最具代表性。目前对于这种语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名、分类等方面,对于影响它构成成分排序的因素却鲜有论述,我们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二、影响并列N项式排序的因素 并列N项式的构成成分没有偏正之分,因此在顺序上有极大的自由,按照数学公式计算,应有N种排列的可能。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种或两种排列的可能。是什么决定了这种排列顺序?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是语言的约定俗成而已?如果从语法角度来考虑,构成成分是并列关系,那么它们的语法功能也必须是一致的。即使其中出现了不同语法功能的成分,也要通过活用等方式达到跟其它成分语法功能相一致。如“衣食住行”中“衣”和“食”在现代汉语中没有动词的用法,但是“住”和“行”是动词,因此在这里“衣”“食”承袭古汉语的用法,用作动词。语法规则只决定并列项在并列结构内部的地位平等,不决定它的先后次序。也就是说,并列N项式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和语法没有关系。从语音角度,安华林先生提出了“平起仄收律”,排序时最优的总体声调顺序是平起仄收,四音节最好做到平仄相间。 我们尝试从语义上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分析讨论影响排序的制约因素。功能主义者提出了“语言的象似性原则”,认为“语言结构与人类的经验世界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们所经验的世界结构。”[2](P21)这种对应具有广泛性和一再性。我们以该理论为基础,来讨论影响排列顺序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因素不可能解决所有并列N项式的排序问题,并且影响它的排序因素也不是唯一的,有的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一)语义亲近性原则

日语和汉语中语序颠倒的词汇

日语和汉语中语序颠倒的词汇 運命(うんめい)—命运 脅威(きょうい)—威胁 情熱(じょうねつ)—热情 紹介(しょうかい)—介绍 平和(へいわ)—和平 物事(ものごと)—事物 品物(しなもの)—物品 制限(せいげん)—限制 言語(げんご)—语言 苦痛(くつう)—痛苦 詐欺(さぎ)—欺诈 限界(げんかい)—界限 面会(めんかい)—会面 絶滅(ぜつめつ)—灭绝 敗戦(はいせん)—战败 兵士(へいし)—士兵 途中(とちゅう)—中途 窃盗(せっとう)—盗窃 施設(しせつ)—设施 移転(いてん)—转移 劣悪(れつあく)—恶劣 段階(だんかい)—阶段 救急(きゅうきゅう)—急救 率直(そっちょく)—直率 以上是一些日语中和汉语中是颠倒的词汇。 2 日汉当中着眼点不同的词汇 汉语中是“贤妻良母”,可是到了日语中却是“良妻賢母(りょうさいけんぼ)”。 对于丈夫来说是个好妻子,对于孩子来说是个贤明的母亲,这一直是日本女子教育的一条中心理念。作为妻子,中国人更希望她是贤惠的,而日本人更希望她是善良的。 还有一个类似的。汉语中叫“贤内助”,而日语叫“内助の功(ないじょのこう)”。指的是妻子在家庭内支持丈夫在外的工作。在日语当中,妻子本来就有“家内(かない)”这种说法。汉语中叫“领奖台”,日语中是“表彰台(ひょうしょうだい)”,前者是选手的视角,后者是颁发者的视角。 汉语是“广告牌”,日语叫“看板(かんばん)”,前者是广告方的视角,后者是客人的视角。汉语是“参观须知”,日语是“利用案内(りようあんない)”前者是对参观者限定的视线,后者是既有对参观者的要求又有设施方的介绍等混合视线。 诸如此类的还有: 婴儿车——乳母車(うばぐるま) 田径比赛——陸上競技(りくじょうきょうぎ) 婚纱照——婚礼写真(こんれいしゃしん)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 现代汉语里一般的句子成分有六种,即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 主语1.定义:主语是句子陈述或说明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主语是执行句子表述的行为或动作的主体。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_____。 4.谓语是句子中的必不可少的成分.谓语是由简单动词或动词短语(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主要动词)构成.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的对象。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成分。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3.符号:中括号[ ]。 补语1.定义: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3.符号: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例:隔壁的王大娘今天买回来一台电视机。 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总之综上所述看来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顺口溜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人事物名代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 宾语由动来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 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复位。 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 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谓。 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名词: 人和事物各有名,万千名目可辨清。表示名称即名词,具体抽象有不同。时间空间和地点,方向位置有专称。主宾定谓都可作,名词具有多功能。动词: 世间万物皆运动,于是动词相应生。行为动作和发展,存在消失与变更。心理活动及判断,一概可作谓语用。能愿趋向两动词,配合谓语意更明。形容词: 人有特征物有形,修饰动名靠形容。事态动作有性状,描摹性状用形容。形容词语极丰富,准确修饰需深功。 形容词语功能多,主要充当状谓定。 数词: 数词即为表数目,确数概数和序数。 确数包括整分倍,不定数目是概数。 整数前加老第初,排列顺序是序数。 分数倍数表增加,减少只能用分数。 量词: 表示单位量词全,单位各异按习惯。 事物行动作统计,物量动量分两款。 量词数词相结合,数量短语功能全。 动量短语居动后,物量短语在名前。 代词: 代词代替人事物,按照作用分三族。 人称代词我你他,咱们自己和大家。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怎样几如何。 指示代词这和那,每名某另别其它。 副词: 副词修饰动与形,范围程度与时间。 肯否估计与情态,语气频率用法全。 〈副词举例〉 稍微没有全都偏,简直仅仅只永远, 已经曾经就竟然,将要立刻刚偶然, 渐渐终于决忽然,难道连续又再三, 也许必须很非常,最太十分更马上, 越极总挺常常再,屡次一定也不还。 时名副名看加在,名前可加副不来。 前很后名都不行,单独回答更不能。 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助词: 结构助词的地得,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啊吧呢,他词后边附加义。 连词: 成分连词难分辨,换位不变才是连。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精华版)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例说 一、判断句 从表达的内容看,可分两种类型:“是非判断句”和“因果判断句”。 1.是非判断句对事物本身或肯定或否定,可分为三个系列: (1)“……者……也” 系列。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夫将者.,国之辅也.。(……者……也) 此谋攻之法也.。(……也) 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者也) 粟者.,民之所种。(……者……) 刘备天下果雄(……) (2)“乃”,“为”系列。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则”、“即”、“是”、“惟(维)”等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神即.形也,形即.神也。 翩翩两骑来是.谁? (3)副词系列。文言判断句,还常以“非”、“素”、“必”、“皆”、“诚”、“亦”等副词来表示,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又构成另一个系列: 非.其父兄,即其子弟。 且相如素.贱人。 然安刘氏者,必.勃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此亦.妄人也已矣。 2.因果判断句对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肯定或否定。“因果判断”表达的意思是“……是因为……”,或“……的原因是……”例如: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在也.。 橘柚生于江南,而民(各地的人)皆甘之于口,味同也.(是因为人们对味道的感觉相同)。 从表现的形式看,可分三种类型:“一般判断句”,“简略判断句”和“特殊判断句”。 1.一般判断句指有判断标志的判断句,以上例子都是有判断标志的句子,不另举例。 2.简略判断句简略判断句包括两类,一类是无任何上述标志的判断句,一类是省略主语的判断句。例如: 荀卿,赵人。 夫鲁,齐、晋之唇。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 法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如: ①妙!②谁③刮风了。④他身体很壮。⑤只有努力学习的同学,才能取得好成绩。 按不同的标准,句子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按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类型一单句 单句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句子,上面的举例①—④都是单句。 1.句子成分

在一个完整、典型的句子中,句子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一般是: 例句:(全体) 同学‖ [都] 做〈完〉了(语文)作业。 (定语) (主语) (状语)(谓语) (补语)(定语) (宾语) 划分句子成分时一般要用“符号图示法”: 2.句子的主干 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以后剩下的部分 如: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这个句子如作分析,是这样的:(北京)的工人们,‖[立刻]修〈好〉了(一座)桥。

主语:北京的工人们;谓语:立刻修好了一座桥;动词“修”的宾语:一座桥。 那么如上分析,把句子主语、谓语中包含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下去,因宾语是短语,压缩掉其定语,那么句子的主干就显露出来了。这个句子的主干:工人们修桥。 关于主干,换一个角度说,就是句子主语、谓语以及宾语的中心语。 再看几个例子: (我)的弟弟‖[已经]准备〈好〉(一切)用品。 主干:弟弟准备用品。 (我)的朋友‖[最近]写〈出〉了(一部)(长篇)小说。主干:朋友写小说。 抓句子的主干,可使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分得较清楚,对理解比较长的复杂的句子是有帮助的。 如:马克思‖[第一次][彻底]地解释〈清楚〉(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这个句子比较长。谓语的中心语是“解释”,前面有两个状语,后面有一个补语和宾语;宾语又是由一个短语充当,其中心语是“规律”,前面又有一个名词性短语作定语。那么抓住了句子的主干“马克思解释规律”,理解这样一个较长的句子就比较容易了。 由此可以看出,抓主干、压缩枝叶,便于逐层分别检查,有利于迅速准确找到句子的语法毛病。但是,这只是一种方法,主干的意思不等于原句大意。因为没有了定语、状语及对概念的限制,实际上就扩大了概念范围。有些句子抽出主干连读,就成了病句。 例:他的表叔是我的弟弟。抽主干:表叔是弟弟。这就错了。 对于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不做深究,只是掌握找句子主干的基本方法就可以了。 【即时应用】 1.划分并标注下列各句的句子成分。 (1)他读书。他读书。 (2)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喜欢阅读)的他‖[十分认真]地读〈完〉了(两本)书。 (3)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分有意义的历史书。 (不喜欢运动却喜欢阅读)的他‖[昨天下午][非常认真]地读〈完〉了(两本)(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