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课件新人教版

[ 释义: 既欢迎外国人到中国来学习, 又主动走出去学习外国的文化]
2.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课本第 一段,思考唐朝时对外交往 频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唐朝国力强盛
课堂总结
点发出
朝 代
中外 交往事件
交往 国家 地区
目的 (或原因)
结果 (或意义)
日本
① 遣唐使
唐太宗始 新罗
唐
朝 ② 鉴真东渡 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1、说说唐朝与日本的交往有什么 特点? (从交往方式方面思考)
2、今天的日本富强发达,我们应 该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日本?请谈 谈你的看法
你能找 出玄奘西游 和《西游记》 的描述的不 同之处吗?
那烂陀寺
天竺
请同学们完成同步
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的生动情景
欧 洲
日 本
天 非竺 洲
自主学习
点发出
朝 中外 代 交往事件
交往 国家 地区
目的 (或原因)
结果 (或意义)
日本
① 遣唐使
唐太宗始 新罗
唐 朝 ② 鉴真东渡 到日本
唐玄宗时
来中国学习 唐朝文化
到日本弘 扬佛法
③ 玄奘西游 到天竺 长安 到天竺求取
唐太宗时
佛教精义
唐玄宗时
③ 玄奘西游 天竺 长安
唐太宗时
来中国学习 唐朝文化
到日本弘 扬佛法
到天竺求取 佛教精义
对日本的政治、 文化和社会生活 产生深远影响
促进中日经济文 化交流
对中国文化乃至东 亚、世界文化做出 巨大贡献
巩固练习 同步
自主性探究四“ 玄 奘西游”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活动探究
结合鉴真的生平经历,谈谈你从鉴真身
上学到哪些可贵的品质?
坚持不懈
不畏艰险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玄奘西游
玄奘(600-664年)俗姓陈, 名袆(huī),今河南人氏,13 岁出家,法名玄奘,后人称他 三藏法师。是唐代著名高僧, 法相宗创始人,也是我国历史 上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翻 译家、外交家、旅行家、中外 文化交流的使者。他西行5万 里,历时17年,到印度取真经, 并穷一生译经1335卷。他的足 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 韩国以至全世界。他的思想与 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 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阅读思考:日本为何要派“遣唐使”来唐朝? 密切中日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记》 唐朝为什么会具备这样的影响力? 1、国家安定统一; 2、经济文化繁荣 ;
3、对外开放政策;
4、对外交通发达。
日本在哪些方面受中国文化影响?
政治上: 仿隋唐官制,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 进行政治改革。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唐与新罗的关系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职贡图》局部
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高61.3厘米,宽191.5厘米。 该画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来唐朝朝贡的生动情景。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离开日本 日本长卷古画《东征传绘卷》片断
从630~895年的260多年中,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日本朝廷共 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来中国,其中三次因故中止,一次仅到朝鲜,两 次为送回唐朝专使的“送唐客使”,一次为特派使团迎接遣唐使回国。 日本名副其实的“遣唐使”为十二次。
新历史七下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那烂陀
长安
你知道玄奘其人吗?
你读过《西游记》 吗?
哪本书记载了玄奘的经历?
《大唐西域记》
大雁塔
•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 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 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 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依据 的是《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中的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 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 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 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 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 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唐朝 与天 竺的 关系
代表:玄奘西游 时间:唐太宗时期 影响: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
献。《大唐西域记》成 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 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 和佛 学的重要典籍。
练一练
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个
盛况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
A.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遣唐使十三次来华
日本长崎县五岛市的三井乐町,是历史上日本遣唐使的最终起 锚地,当地居民以此为荣,自号“遣唐使之乡”。图为当地建造的 颇具规模的遣唐使之乡馆内陈列的有关遣唐使的资料和模型。
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 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 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日本的茶道源于……
仔细观察和服最像哪一个朝代的服饰
明朝
唐朝
清朝
元朝
宋朝
日本文字源于汉字
吉备
片真备 假 名
平 假 名
空 海
日本京都与唐都长安
唐都长安
中日友好的见证
鉴真东渡 传播文化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学习方式:日本派谴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__对外友好往来ppt课件

6
东渡成功
753年,鉴真(66岁)一行终于抵达今日本九州南部的鹿儿岛。
1、日本谴唐使:日本先后十多次派出谴唐使和留学生 到中国访问和学习
唐
与 2、唐朝对日本
日
文化的影响
本
的
关
系
3、鉴真东渡
①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②参考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 ③社会生活、风俗、饮食、服饰等方面保留了 人的某些风尚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日本平城京
朱 雀 大 街
西
东
市
市
唐朝长安城
西
朱
市
雀
大
街
唐朝开元通宝
日本和同开珎
唐朝仕女
日本和服
唐朝斗茶
日本茶道
鉴真干漆坐像
公元763年,鉴真在唐招 寺圆寂,葬于日本。在他 世前,其弟子按其真容制 了鉴真干漆坐像。塑像具 极高的艺术价值,至今供 在唐招提寺开山堂内,被 本政府定为“国宝”。
对外友好往来
学习目标
1、记住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 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原因。 3、感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体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 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7/7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
玄奘(602~664),名陈袆, 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人。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 僧。
玄奘负笈图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课件

唐都长安
中日友好的见证
诗人的友谊
• 日本晁卿辞帝都, 日本晁卿辞帝都, • 征帆一片潦蓬壶。 征帆一片潦蓬壶。 明月不归沈碧海, 明月不归沈碧海, • 白云愁色满苍梧。 白云愁色满苍梧。 • 晁衡,日本人,原名阿部仲麻 晁衡,日本人, 开元五年(717) 年二十, (717), 吕。开元五年(717),年二十, 留学中国。卒业后留唐作官。 留学中国。卒业后留唐作官。 大历五年(770) 卒于长安。 (770), 大历五年(770),卒于长安。天 宝十二载(753) (753), 宝十二载(753),衡与日本遣唐 使藤原清河等人同船返日, 使藤原清河等人同船返日,在 海上遇风,与别的船失散, 海上遇风,与别的船失散,漂 流到安南(今越南) 流到安南(今越南),后又辗转 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遇难, 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遇难, 李白听到这一消息, 李白听到这一消息,写此诗以 志悼念。 志悼念。
唐僧东渡
传播文化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什么?
唐僧西行 求取真经
你知道玄奘其人吗? 你知道玄奘其人吗?
你能说出图片中故事吗? 你能说出图片中故事吗?
你读过《西游记》 你读过《西游记》吗?
哪本书记载了玄奘的经历? 哪本书记载了玄奘的经历?
大雁塔
•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 唐永徽三年(652年),玄 奘在寺内西院建塔, 奘在寺内西院建塔,名慈恩 寺塔, 寺塔,用以存放从印度带回 来的经籍。 来的经籍。现在的塔名依据 的是《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的是《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中的记载: 中的记载:摩揭陀国有一僧 寺,一日有一只大雁离群落 摔死在地上。 羽,摔死在地上。僧众认为 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 这只大雁是菩萨的化身,决 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 定为大雁建造一座塔,因而 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又名雁塔,也称大雁塔。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PPT课件

D.①③④⑤
5、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B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6.唐朝吸引世界各国文化使者的根本原因
是( ) D
A.世界对中国的向往 B.唐朝对外交通便利 C.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经济的繁荣 7.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的是
() A
唐朝 与天 竺的 关系
代表:玄奘西游 时间:唐太宗时期 影响:对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
献。《大唐西域记》成 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 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 和佛 学的重要典籍。
课堂小结
对外友好往来
唐 遣唐使 唐
与
与
日 本 的
唐朝文化对 日本的影响
新 罗 的
关 系
鉴真东渡
关 系
唐 与 天 竺 玄奘西游 的 关 系
A.鉴真 B.玄奘 C.李白 D.阿倍仲麻吕
唐朝与新罗的关系:
1、派遣使节和留学生
2、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 位
3、文化交往:新罗 采用科举制选官; 引入中国医学、天 文、历算等成就;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唐太宗时的高丽 乐)
三、唐与天竺
唐僧
玄奘
唐与天竺的关系
玄奘(602~ 664),名陈袆, 洛州 缑氏(今 河南偃师)人。
世称三藏法师, 俗称唐僧。
日本的茶道源于……
唐朝
日本
日本的和服源于……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 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平城京
长安城
日本京都
唐都长安
探究问题3:日本对唐朝是如何评价 的?(文献资料)中国人是如何评价 日• 本的?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看图说出与唐朝交往的国家
仔细观察:比较一下日本都城平城京和唐朝长 安城的布局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 处?
从唐代开始,中国 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 本,后来日本开始种 植茶树,造制茶叶, 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 日本茶道 。
仔细观察和服最像哪一个朝代的服饰
明朝
Hale Waihona Puke 唐朝清朝元朝
宋朝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 唐风洋溢奈良城
谈一谈: 鉴真东渡日本,给 日本带来的贡献。
领域
唐朝对日本产生的影响
政治 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
经济 两国经济交往频繁,瓷器,茶,丝绸大量运入日本
文化 生活
日本参照中国文字创立了日本文字 (唐诗、书法等在日本的影响)
饮食、服饰、茶道、建筑等习俗
唐朝对新罗的影响有哪些?
天文
崔 致
远
医学
新罗 历法
政治制度
玄奘西行图
1、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 的两个人,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 神
2、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频繁的原因
小组展示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学习目标:
1、记住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 鉴真东渡日本、唐与新罗的往来、玄奘西游取经 等史实。 2、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的原因和对历史发 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中体 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 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重点】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难点】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精品课件

3、唐朝与各国友好往来有哪些相同点?
①.历史悠久
②.人员往来 ③.贸易往来
④. 科技文化交流
⑶使团向唐朝赠送礼品,唐朝回礼,这 实际上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日本平城京平面图与唐朝长安城平面图有何相同之处?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哪 些影响?
⑴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 进行__________。 ⑵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 汉字创制了_____________。 ⑶在___________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 的某些风俗。
2、各国为什么会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①.唐朝的贸易繁盛是建立隋朝基础上的。
②.唐朝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着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③.唐朝发达的交通为给各国到唐朝以及唐朝到各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④.由于唐朝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唐政府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出 现了唐与亚洲各国之间友好往来空前未有的盛况。唐朝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影 响很大,在世界上享有很高声望,各国把唐朝看成是中国的象征,唐朝时各 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唐墓壁画<礼宾图>
这是 唐代三位 政府官员 在引见友 好宾客的 情景,图中 有来自欧 洲 日本 高丽的使 者.
一、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1.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______以至 _______、_______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 唐政府_______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 们长期居住。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城市,都有频繁的贸易活动。
四、玄奘西游
1.玄奘为什么要西游?
2.贞观初年,玄奘从________ 出发,历经艰险在天竺求学, 成为著名的_____________。 3.玄奘以亲身经历写成的 《___________》成为研究 ________、___________以 及我国______________历史 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的史实学习,培养学生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增强学生对为人类友好交往做出巨大贡献的伟人的崇敬。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使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处理办法: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加强直观性,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处理办法:先让学生了解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基本史实,再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归纳、概括出唐朝经济文化繁荣、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通畅通是其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加强学科渗透,增强学习历史的直观性和现实性。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将《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鉴真坐像》《玄奘》等图片和录像制作成多媒体资料。 学生的准备:收集有关鉴真六次东渡资料、玄奘西游天竺等资料。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旅游是一项很好的活动。在国内旅游可以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到国外可以领略异国风情。下面请大家跟我到世界各地去,看看这些是什么地方。 出示课件1:唐人街图片 这都是哪里? 对,这是世界一些大城市的“唐人街”。为什么在现代化大城市中,还称华人聚居的地方为“唐人街”呢?大家想一想。 【学习新课】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唐朝政府采取开放的政策,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所以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同时唐朝的经济文化也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那么,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我们来看唐朝时期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出示课件2: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唐朝的水路和陆路交通都很发达,陆路交通主要沿用了哪一条道路呢?对,是丝绸之路。你能从图上找出唐朝时与中国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这些国家就是今天的日本、朝鲜半岛、印度半岛和中亚、西亚的国家。想到这些国家去看一看吗?好,现在我们就乘坐时空快车,穿越时空隧道,重回唐朝,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循着古人的足迹,去领略异国风情,去探访它们和中国的文化渊源。今天我们先去三个地方:日本、朝鲜半岛和印度半岛。 我们第一站要去的是日本。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出示课件3:日本风光、人文(配乐)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这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日本有名的富士山和樱花,走在日本的街市,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日本历史悠久,从汉代开始就与我国正式交往,隋唐时期的友好交往更为密切。隋朝时,已向中国派遣使团,称为“遣隋使”。 出示课件4:日本遣唐使船 唐朝时期的前后200多年间,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大家看书,思考一下,为什么他们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我们可以从《日本书纪》中找到答案。 出示课件5:《日本书纪》 也就是说唐朝是一个制度规范全面,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 日本现在虽然是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但在古代,中国隋唐已经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日本还处于奴隶社会阶段,在各个方面都远远落后于中国,所以当时的日本把向中国学习、吸取隋唐文明作为基本国策,经常派遣唐使到唐朝来。 那这些遣唐使是由哪些人组成的呢? 遣唐使团规模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五百人,成员中有大使、副使、录事、翻译、医师、画师、工匠、音乐师等,很齐全,他们的素质较高,以便更好、更广泛地吸取唐朝文化。使团还向唐朝赠送珍贵的礼品,唐朝也往往以厚礼回赠,这实际上就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那么,这些遣唐使回国后,都做些什么呢?唐朝对日本文化有哪些影响呢?大家先看看书来了解了解吧。 出示课件6:政治制度、文字、钱币、平城京平面图、古建筑、和服、茶道、围棋等
从刚才的资料中,大家能概括出这么多方面,真是不简单。日本在建筑、城市建设、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都受到唐朝文化的深刻影响。 其实,在中日交往中,不只是日本向唐朝派遣使节,唐朝赴日本去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著名高僧鉴真。 出示课件7:鉴真像 想了解鉴真大和尚,我们就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这跟鉴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唐招提寺。 出示课件8:唐招提寺系列 有谁知道鉴真东渡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应日本僧人的邀请,鉴真东渡日本,先后历经12年,六次起程,五次失败,出生入死,甚至双目失明,但他从未放弃东渡,终于在他66岁高龄时,搭乘日本 “遣唐使”回国的船只,克服种种艰难险阻到达日本,受到天皇和日本人民的热烈欢迎。 那么,鉴真到日本后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请看录像。 出示课件9:录像《鉴真对日本文化的贡献》 鉴真向日本传达了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推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鉴真被称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是的,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在古代,日本学习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在近代,学习西方先进制度进行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成为日本历史的两个转折点,终于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之一。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了解了日本与中国的文化渊源,我们在日本的探访就告一段落,下面大家就跟随我到朝鲜半岛去看一看。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出示课件10:朝鲜风光、人文(配乐) 朝鲜与我国唇齿相依,山水相连,息息相通,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隋唐时期,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有高丽、百济和新罗,它们和我国往来频繁。新罗后来强盛起来,统一朝鲜半岛大部,它始终与唐朝保持着友好关系。 那么,新罗与唐朝的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频繁的交往中,双方各自得到哪些好处呢?请大家看书,自己找一找。
好,刚才同学们回答得很全面。新罗与唐朝的交流市双方面的,新罗从唐朝吸收了哪些先进文化呢?
新罗来中国的留学生很多,他们学习了唐朝的政治制度、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新罗都城平壤也是依照长安、洛阳建筑的。 那么新罗又对唐朝文化有哪些影响呢? 朝鲜音乐很受我国人民欢迎,唐太宗设置的十部乐,其中一部就是高丽乐。除此之外,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由此可见,中朝文化相互影响,渊源也是非常深厚呀。 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 三、玄奘西游 出示课件11:印度风光、人文(配乐) 印度同中国一样,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是佛教的发源地,具有浓郁的佛教氛围。中国很早就与印度有了联系,唐朝时,称印度半岛各国为天竺。唐朝与天竺的交往频繁,唐朝吸收了天竺的许多优秀成果,如唐太宗曾派人到天竺学习熬制砂糖的技术,天竺的医学、天文、历法、音乐、舞蹈、绘画和建筑艺术传入中国,中国的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等壁画和雕塑都受到印度艺术风格的影响。在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就要数高僧玄奘了。现在我们就沿着玄奘的足迹来寻找历史。 说到玄奘,同学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游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其中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刚才大家谈到的是在《西游记》中的故事,但在中国历史上,唐僧玄奘确有其人,到西天取经也确有其事。 出示课件12:玄奘像 这就是玄奘的画像。 那玄奘西游取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知道在课前大家查阅了许多有关玄奘西游的资料,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大家搜集的资料,讲讲你所知道的有关玄奘的故事。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呢?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是相同的,但是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大多都是虚构的。历史人物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不同,历史人物是真实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有虚构的情节。我们应该学会辨别文学作品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玄奘历尽艰辛,前往天竺,遍访佛教寺院,追求佛经真谛,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出示课件13:那烂陀寺遗址 这就是当年天竺最大的寺院那烂陀寺遗址,从遗址还可以看出当年那烂陀寺的盛大规模。玄奘就曾在这里学习佛经,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 经过长达18年的西游,跋涉5万多里,他终于回到长安,当时正在洛阳的唐太宗立即派宰相房玄龄出城迎接,长安百姓也倾城而出,来欢迎玄奘取经归来,表现了唐朝对外来先进文化的欢迎。 出示课件14:房玄龄迎接玄奘归来 他带回了大量的经书,又花了19年的时间来翻译这些经书,今天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就是玄奘当年译经的地方。 出示课件15:玄奘译经的大雁塔 玄奘不仅是一位大翻译家,同时还是一位大旅行家、大作家。他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 出示课件16:《大唐西域记》 详细记载了当时西域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风土人情、物种、气候、地理、历史、语言、宗教等情况,大大丰富了唐朝对西域和天竺的了解,成为现在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