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井法探测剩余油方法研究
产出、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在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中的应用分析

度 比例 分别 占 3 .%、48 5 4 3 .%。
3 常 规 测 井 资料 与 动 、 数 据 结 合 , 静 评 价 二 类 油 层 采 出程 度
利用产出、 注入剖面测井资料 , 根据水驱油藏含
作者简介 : 张凤歧,96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矿场地球物理专业, 工作 于大庆测试技术服务 分公 司。 19 现
2 1年第 6 00 期
张凤歧 , : 出、 等 产 注入剖面测井技术在二类油层剩余油挖潜中的应 用分析
利用 。
( ) 注入 时间推 移测 井资 料分 析二类 油层 吸 1用
摘 要 : 本文 以 大庆 萨 中区块 为例 , 用产 出、 应 注入 时 间推 移测 井资料 , 析判 断二 类 油层动 用状 分
况; 利用该 区块 内的完井电测资料分析二类油层水淹状况; 将各类测井资料与其他动、 静态资料相 结合 , 定量分析二 类 油层 采 出程度 , 而确 定二 类油层宏观 剩余 油潜 力。 从 关键词 : 出; 产 注入 泡面 ; 二类 油层 ; 剩余 油
吸水为 不动用 。 同位素 吸水 剖面 统计 情况 表 明 ( 图 1 , 一 见 )北 区段东 有效厚 度大 于等 于 1 m的油 层 中 , . 0 动用好 的
比例 较 大 ,砂 岩 厚 度 和 有 效 厚 度 比 例 分 别 达 到 6 .%、 52 46 6 .%,动 用差 及 不动 用砂 岩厚 度和 有效 厚
2. 6 %。即应用侧钻或更新井的完井电测资料能够 0 反映二类 油层仍 有部分低 、 未水淹 。
表 1电测 曲线解释水淹成都统计表
厚 度 分 级 层 数 ( ) 个 水 淹 屠 数 ( ) 个 0 2 3 7 0 6 3 l 8 5
利用PNN测井资料评价剩余油(气)饱和度

发 的要求 ,急 需 引进新 的剩 余油 测 井技术 [。 1 ]
1 P NN 测 井技 术 I 2 j
1 . 测 井原 则 1
,、 ,
L
式 ( )中 :∑ 1 为测井 获得 地层 热 中子宏 观俘获 截
面, 、 为地层 孔 隙 度和 泥 质含 量 ,∑ 、∑ 、∑ 、 w
2 资料解释难点 。 ]
P N 剩余 油饱 和度 计算 方法 与 中子寿命 一样 , N 是 在岩 石体 积模 型 的基 础上建 立 的 , 如含 油气 泥质岩 石
计算 公式 为 :
( - X-Y , )一 b( -X ∑ h )一 ( h  ̄ E - )
一 — — — — — — — — 一
第一作者简介 : 夏竹君,女,17 年生,高级工程师,19 年 6 94 97 月毕业于江汉石油学 院测井专业,现在中原石油勘探局地球物理测井公司从事 技术工作 。邮编 4 70 50 1
・76 ・
石 油 仪 器 P T oL U I T UME I E R E M NS R NS
关 键 词 : 剩 余 油 饱 和 度 ,P N 测 井 ,水 淹 层 解 释 ,解 释 方 法 , 中 原 油 田 N
中 图法 分类号 :P 3 . 1 6 18
文 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 142 1) 30 7 —4 0 49 3 (0 20 —0 50
O 引 言
P N 测 井技 术是 奥地 利 H T L N O WE L研 发 的 一种 用于油 田开发 的饱 和度 测井 技术 , 其原 理是 向地 层 发 射 高能快 中子 (41 v , 探测 这些 快 中子经 过地 1.Me ) 并 层 减速 以后 变成 还没 有被 地层 俘获 的热 中子 。 用两 利
井-地电位成像技术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的电位 分布 , 研究 地下介 质 电阻率 分布 的 一项测 量技
术 ,相对 以上评 价 方法具 有横 向探 测范 围大 、探 测深 度大 和分辨 率 高的优 点 , 现 了对 分层 剩余 油分 布 的 实 研 究评 价 l 2 。
1 井一地 电位成像技术简介
在 不 同开发 阶段 , 地层 电阻率 的较 大变 化与 含油 气 饱和 度的相关关 系是 井 一地 电位 测量法 研究剩 余油 分 布 的基础 。研究 发 现 ,在 含油饱 和 度高 的部位 ,经 过 几 年的注 水开 采 , 地层 电 阻率 降低 了 1 2个 量级 ~
加 资料 的准确 性与 可信 度 。
参 考 文 献
… 谭河清,沈金松,周 1 超,等. 一地 电位成像技术及其 井
深度 大和 分辨率 高 的优点 , 实现 了对 分层 剩余油 分布 的研 究评价 。
2 )该 方法 可实 现 四维油 水 动态 分 析研 究 。若在 不 同时 间跟踪 测量 , 可研 究 储层 开发动 态 , 现储层 实 的动 态跟 踪研 究与 调控 。 3 )建 议尽快 加强 对纵 向 反演剖 面 图 的研 究 ,井
石 2 1 0 2年 第 2 6卷 第 2期
油
仪
器
・6 1・
PETROLEUM NS I TRUM ENI S
・
方法 研究 ・
井. 地电位成像技术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
芦柏丽
( 大庆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
摘
黑龙江 大庆)
要 :文章介 绍 了井- 电位 成像技 术 的方 法原理 ,重 点 分析 了井- 电位成 像测 量技 术在 X 油 田 9 12井 区的应 用效 地 地 X -0
通 6 : 分 流 河 道 综 合 评价 图 1 ̄ 1
测井技术及资料解释

水层:低阻,高侵剖面
深感
2.与孔隙度测井组合,计算地层
应
水电阻率
3.确定地层真电阻率,计算含
水饱和度
中感
4.油田地质应用
应
油层对比和油层非均质性研究
D、声波测井
资料应用
1.确定地层岩性和计算孔隙度 2.识别气层和裂缝
声波时差:△t水<△t油<△t气 气层特点:① 周波跳跃
② 声波时差增大 3.合成地震记录 4.检测压力异常和断层
(U/K:估计泥岩生油能力,愈高愈好); 6、地层对比; 7、划分水淹层; 8、判断地层界面。
H、井径测井
资料应用: 1、计算固井水泥量; 2、测井解释环境影 响校正:
井径
3、提供钻井工程所 需数据;
4、辅助判断储集层。
I、其它测井技术
地层倾角
地层压力测试 FMT SFT RFT MDT
井温+泥浆电阻率(TEMP+RM) 井斜+方位(DAZ、DEV) 井径(CAL)
❖ 5、烃源岩评价
❖ 传统的烃源岩评价采用钻井岩心、井壁取心、录 井岩屑在实验室进行测量获得有机碳的含量。这种方 法受岩样数量的限制,给出的结果在纵向上往往是不 连续的,不能反映生油岩层的全貌,同时存在着实验 分析周期长、价格昂贵以及在一盆地内只能对少数井 的岩样进行分析。利用连续的密度、声波、电阻率、 自然伽马能谱等测井数据评价生油岩的有机质丰度, 对盆地资源的评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6、产能预测
❖ 综合利用测井资料,特别是地层压力测试、核磁 共振测井资料,建立束缚水、相对渗透率、可动水等 参数模型,可进行储层产能预测。
❖ 7、地震资料层速度标定
❖ 利用声波测井纵、横波速度测量结果,对地震资 料进行约束处理,更准确确定地震层速度,制作合成 地震记录,标定地层,追踪储层。
石油测井技术介绍

来确定地层电阻率的变化。利用具有不同径向探测深度
的横向测井技术,可以识别岩性、划分储层、确定地层 有效厚度、进行地层剖面对比、确定地层真电阻率及定 性判断油气水层等。目前还保留了 2.5米、4米梯度和微 电极(微电位和微梯度组合)等普通电阻率测井方法。
第二代:数字测井(60年代开始)
第三代:数控测井(70年代后期) 第四代:成像测井(90年代初期)
翁文波先生于1939年在四川隆昌的井中测出了我国第一条电测曲线 (点测)开创了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历程。我国测井技术在50年代以横向 测井为代表,60年代发展了声波与聚焦电测井(感应测井、侧向测井), 均为模拟记录。到7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密度与中子测井,地层倾角测井 与电缆式地层测试器,并采用数字磁带记录。80年代中期数控测井投入运 用,从地层倾角测井到高分辨率地层倾角测井,到后期发展为微电阻扫描 成像测井,地层测试器发展为重复式多点压力测量,密度测井发展为岩性 密度测井,碳氧比测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等也相继应用。进入90年代, 成像测井系统逐步投入应用,包括核磁共振测井、井壁微电阻扫描成像 (发展为六个、八个极板)、井壁声波成像、偶极子阵列声波、井旁声波 测井、阵列感应、三相量感应、方位侧向等测井,以及模块式地层测试器
随着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各种针对非均质各向异性地层 的侧向电阻率测井技术产品己投入使用,如高分辨率侧向测 井仪,方位电阻率侧向测井仪、阵列侧向测井仪等。 侧向测井可以用来定量计算钻井液冲冼带、侵入带半径、 地层真电阻率和含油饱和度等储层参数。
SL6233 强聚焦数控双侧向测井仪
SL6233强聚焦数控双侧向测井仪采用多层屏蔽及多反馈控制等新技术,提高了测井仪器的电阻率测量范围及测量精度。
常规测井技术在萨中开发区二类油层剩余油潜力分析中的应用

产 出剖 面、 注入剖面等常规测井技 术在二类油层宏观 剩余油潜力分析 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关 键词 常规 测 井 ; 类 油层 ; 二 剩余 油 ; 力分析 潜
常 玮
(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一采 油厂 黑龙江 大庆 13 0 6 0 1)
摘 要 伴 随油田开发 的深入进行 , 测井技术不断进 步, 各类测井成果资料 日 益丰富。通过 以典型 区块 为 实例 , 用诸 多产 出、 应 注入 时间推 移测 井 资料 , 分析 判 断二 类 油层 动 用状 况 ; 用该 区块 内的 利 完井 电测 资料 , 分析二 类油 层 水 淹状 况 ; 此 基 础 上 , 据 油藏 工 程 理 论 , 各 类测 井 资料 与 其 它 在 依 将
后 面临转 换 驱替 方式 ,发 挥 其对 一类 油层 三 次采 油
化。 因此 , 宜选用 目前油田广泛采用得常规测井技术 成果 , 对其加 以分析 、 利用。 11 用 注 入 时 间推 移 测 井资 料 分 析 二类 油 层 .应
吸水 状 况
北一 区断东水驱各井 网注水井基本采用 同位素 吸水测井 , 资料丰富且连续性强, 因此通过分析油层
例较大 , 砂岩厚度和有效厚度 比例分别达到 6 .%、 4 6
6 .% ,动用 差 及不 动用 砂 岩厚 度 和有 效 厚 度 比例 52 分 别 占 3 .% 、48 5 4 3.%。 1 应用 产 出时 间推 移测 井 资料 分 析二 类 油层 . 2
产 出状 况
l 用 两 大 剖 面 生 产 测 井资 料 分 析 二 应 类 油层 动 用 状 况
剩余油饱和度配比系数法探询剩余油分布规律——以下二门油田中下层系为例

() 5
水驱 曲线人 手 , 算 出 区块 和 每 口生 产井 的可 采 计
储量 及剩余 可 采储 量 - , 将 单 井 剩余 油量 分 配 2并 J
落实 到 了各 小 层 , 此基 础 上 , 合静 态资 料 , 在 结 对
㈤ 这 样 , 间单 元 目前 含 油饱 和度 时
目前研 究 剩余 油 分 布 的 方法 很 多 … 这 次 主 1, 要通 过传统 的 油 藏工 程 方 法 , 足 于 油水 产 出数 立
据 , 水驱 特 征 曲线法 , 绘制 和分 析 区块及单 井 用 从
数 1按 时间单 元残 余 油饱 和度 则 ( ) 变 为 , 4式
( 。 J 1 s ・1 ) ] sr =[ 一( )] [ 一( 1 R )
作者简介: 景阳( 8-)男, 陈 1 1 , 江苏盐城人. 9 中国地质大学硕士 在读。 地质工程专业。 能源
维普资讯
・
5 8・
海 洋 石 油
20 0 6年 3月
求 出束缚水 饱 和度 和残余 油饱 和度 的 图版
S . 0 :1 ( ・ S :1 ( 0 ・ 。 l ・ 。 g k 一0 0 0 。 (0 1) ( 1 1)
层( 时问单元) 即 的剩 余 油 分 布 做 出定 量 的预 测 。 利 用 剩 余 油 饱 和度 配 比 系 数 法 结 合 下 二 门油 田 中 下 层 系 的 实 际 生 产 数
据 寻 找 到 一条 定 量 预 测 某 一 时刻 各 井 各 小 层 剩 余 油分 布 的途 径 和 方 法 。 通 过 小 层 劈 分 , 得 了每 个 时 间 单 元 的 剩 余 油 获
量 和 可 动 油饱 和 度 , 而 为 在平 面 和 纵 向 上研 究 剩 余 油 的分 布 规 律 提 供 了依 据 , 结 合 油 田 的静 态 资 料 探 讨 了剩 余 油 分 进 方向。
京11断块剩余油监测方法分析和应用

京11断块剩余油监测方法分析和应用摘要进入开发中后期的京11断块累计使用了8种剩余油监测方法,各种方法原理不同、使用规模不同、测后实施效果不同。
近些年剩余油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其中几种工作量较大的方法进行实验分析、解释方法分析,并利用解释结果对剩余油分布特点进行描述,提出今后的挖潜目标。
关键词剩余油监测;室内实验;方法研究;剩余油描述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59-0096-021 剩余油监测的基本原理华北油田京11断块目前使用的剩余油监测方法有过套管电阻率、脉冲中子-中子测井、储层饱和度测井、高精度碳氧比和注硼中子寿命等8种。
测量方法工作量较多的有过套管电阻率、注硼中子寿命、孔隙度测井等,其它方法目前工作量少。
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方法是将目前广泛应用于裸眼井中的电阻率测井应用于套管井,透过套管测量地层电阻率特性,并对套管井地层做出评价的一种生产测井方法。
核测井方法利用脉冲中子发生器,测量中子和地层原子核发生的弹性碰撞、非弹性碰撞所产生的伽马射线,得到不同能级的伽马射线记数率和中子计数率,从而得到目的元素的含量。
2 京11断块储层孔渗特征2.1 岩石物性实验数据分析采用京264、271、276、344、617、715井的1803块岩心分析数据。
根据统计,孔隙度的最高频率分布在28%~34%之间,渗透率高频范围分布在(37-186)×10-3μm2之间,说明整个京11断块主力含油段储层具有高孔中渗的特点。
影响孔渗的主要参数为泥质含量和碳酸盐含量,根据数据统计和分析,碳酸盐含量集中分布在3%~12%之内,对孔隙大小有所影响、但规律性较差,对渗透率有所影响、规律性更差。
泥质含量集中分布在10%~20%之内,对孔隙度、渗透率有所影响,但影响规律不明显。
2.2 孔隙弯曲度分析孔隙弯曲度直接影响原油的产量,它与孔隙度成正比、与渗透率成反比。
当某个地区胶结物含量稳定在某个较小的数值范围内时,稳定的胶结物含量造成的孔隙复杂程度也是稳定的,即孔隙的弯曲度也稳定的、集中分布在某个数值区间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 () 2 () 3 () 4
矗 p m =1 U
.
・
E=0
其中, 为介质 中的传导 电流密度 ;o 为 aE i £E t
位 移 电流密 度 ; X m( t为 等 效磁 荷密 度 ; p 7・ R,) J
t ru 血 s fwaesmuain i i tiv e cit n o ee sin c re t lu c h u e ftm so e h o g o t r i lt , t siu t ed srpi ft miso urn ; a n h te n mb ro o n i o h u ft h
I : ,
发 咐
n 1
▲
城 地 管 堪
H o F ∞£F 一 —i — U
() 9
井
兹条件 : F 一oJ V・ =i U tl () 1 0 将式 ( )式 ( )式 ( )式 (0 进行 化 简整 理 , 2 、 6 、 9 、 1) 可得到矢量电位F 和标量磁位 u所满足的频率域波
ulto ai n
0 引言
限性 。 岩心分 析方 法 只限于取 心 井 ; 问示 踪法 主要 井
随着 油 田勘 探 、 开采 的不 断深 入 , 田进人 高含 油
反映 渗流 通道上 的剩余 油状况 ;数 值模 拟法依 赖 十
水开发 中后期 , 井下地质情况 日 益复杂 , 使剩余油分 布越来越复杂 ,给油 田稳产和调整挖潜带来了很大 的难度 。剩余油的开采是实现这一时期油 田稳产和 提高最终采收率的重要保证。 要想开采残余油 , 必须 找到剩余油的富集区。 因此 , 剩余油研究是油 田开发 中后期油藏管理的主要任务 ,而剩余油富集区的探 测及识别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 也是地质 、 地球物理 和测井等不同领域的前沿性研究课题。 1 测量原理 目前 ,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的方法主要 有: 岩心分析法 、 井问示踪法、 试井法 、 油藏数值模拟 法和测井法等。 这些方法各具特色 , 但同时也存在局
Ab ta t Th s p p r b e y i to u e h ee t g r ma n n i s t r t n a d t e d sr u in me h d s r c : i a e r f n r d c s t e d t c i e i i g o l a u a i n h iti t t o , i l n o b o
S 简 称 T M )又 称 时 间 域 电 磁 法 ( i ma , E , TmeDo i n Eet ma eiMe o s简称 T E )是 近年 来 发 lc o g t t d , r n c h D M , 展很 快 的 电磁 勘探方法 的一个 分支 。它是 以地 下 的 岩、 矿石 的导 电性 和导磁 性 的差异 为研究 前提 , 据 根 电 磁感 应 原理 观测 、 究 电磁 场 的时 间 和空 间 分 布 研
K y r s Re iigOi Trn in lcr m a ei eh d I d c d E e to t eF re S f r i ‘ e wo d : mann l a se t e to g t M t o ;n u e lcr moi oc ; o t eSm ; E n c v wa
研
究
( 西安方 元 能源 工程有 限责任 公 司 , 陕西 西安 70 0) 12 1
( inF n y a n ryE gn e n o, t.S an i i n7 0 0 ) X ’ a g unE eg n ier gC .Ld, h a x ’ 12 1 a i Xa
井中磁偶极子源形成的频率域 电磁场的推导是 以麦克斯 韦方 程组 为基 础 ,所研 究 的介质 属于各 向 同性 的线 性媒 质 ,满足 表征介 质 宏观 电磁 特性 的本
—
’
—'
— ÷
+
—+
构关 系 ,I EE,= Jo E  ̄D= B pH,= 。介质 中的 电场 强 J 度和磁 场强 度均满 足麦 克斯 韦方 程组 :
为介 质 中的磁流 密度 , 表示 为: 可
√
=
:
。() iu bR引 5 R r m' ‘ ) =o 6 z o g () / a
.
其中 m= T N I 为发射磁矩 , 为发射线圈的面 S s
积 ,lr (一 2 。 R (+z _2 ) 为 了求解 各层 中的电场 和磁场 ,引入矢量 电位 F 和标量 磁 位 u, 义它 们 为磁 性 源 , 定 即不接 地 回线
对油藏较为详细精确的认识。测井法是利用生产测 井资料确定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 它具有以下优点 : 测 井资料中包含的电阻率 、介电常数等参数都是储层 含有饱和度的函数 , 能够直接反映储层剩余油状况 ; 测井资料一般具有细分层能力 ,利用测井资料能够 研究储层 内部纵向、横向和平面上剩余油分布的微 小变化 , 同时 , 也能从宏观上研究一个砂岩体 、 开发 层系或者是一个油田的剩余油分布 ;利用测井方法 能够 区分出储层中水淹层和未水淹油层的剩余油和 剩余油性质 ;根据测井方法提供 的储层参数和剩余 油分布 , 并结合油 田在开发过程 中的实际资料 , 以 可 研究储层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油 田开发效果。 并且 , 测
t e mo e ft e r t a e i ai n a d s lt n ac lt d t e f r t n o d ci n e e t m o i e f r eAn h d lo o e i ld rv t n o u i ,c l u ae h o ma i fi u t lc r h c o o o n o o t oc . d v
c mpa e h i dv n a e n ia a a sa d fnal ho s st el g i t o o d t c her sd a i. ti o r st era a t g sa d d s dv ntge n i ly c o e h o g ngme h d t e e tt e i u lo l I s e tbls d b s d o t e ta se lc r m a nei eh d i het r e ly ro o u sa ihe a e n h r inte e to g tc m t o n t h e a e fc l mna di n rme um d l h o h mo e ,t r ug
或线 圈所产 生 电磁 场 的矢 量 位 。 于磁 偶极子 源 , 对 可 以考虑 磁偶极 子 的磁矩 方 向为 Z 正方 向 ,故 其矢 轴
量 电位仅有 z 分量 ,I = O , )  ̄F (,F 。根 据矢 量旋 度之 I 0 散度 为零 , 有 ・ XF O则 : = ,
与电荷密度 相对 应 , 与介 质 中源 电流密度相 对应 , 称
规律 , 以寻找地下的 良导电性矿体或解决相关地质 问 题 的一种地 球物理 勘查方 法 。它 利用 不接地 回线 或 接地 线 源 向地下 发送 脉 冲磁 场 , 这种 一 次 场 的 在 激发下 , 地质 体 中被激 励起 的感应 涡 流将 产生 随 时 问 变 化 的感应 电磁 场 , 即二 次 场 。 由于 二次 场 包 含 地 下地 质 体 丰富 的地 电信 息 , 在发 射 脉 冲磁 场 的间 歇期间, 利用 线圈或 接地 电极 观测 二次 场 , 通过对 这 些响应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 从而达到探测地下地质 体 的 目的。 本 文在 瞬变 电磁 的基础 上针 对井 眼结 构建 立 了 一 _ 层 柱 状介 质模 型并讨 论 电磁 场 的空 问分 布 情 况 。 三 层 介 质模 型如 图一所 示 , 假设 井 液 、 管 、 层 的 套 地 电性参量分别为 { o , 。 { o:l:、£ £ ) £ , 、 , , ) { J , o , }其 中£ 为介电常数, l3, J I J为磁导率, 为电 o 导 率 ; 眼轴线 到套 管 、 井 地层 的距 离分 别为 r 、 。 lr 由 2 于 整 个 物理 模 型关 于 井 眼轴线 对 称 , 采 用柱 坐 标 故
测 井 法
法 探
方 法 研 究
张 峰
Z a gF n h n e g
探
测
剩 余
油 方 法
R s a c f L 9 i9 M t o o e e t n e a n n l e e r h o o 9 n e h d f r D t c i 9 R m i i g Oi
— — . — . .
— — —
将式() 6 代人() 1 整理可得
V× ( o F i) ) 0 H+ +u £F = f1 7
由于任一无旋 量可以表示 成一标量函数的梯 度, : 即
H+ +∞ £F - oFi = VU () 8
! — — . — — —一一 ● ● 一
E V×F 一 () 6
(, z对其进行分析, r( ) p, 对于该模型有 oo 0 将 l : 。 发射线圈 T 置于井眼轴线上的 ZZ处 ,通以时谐 x =o 电流 II , =o 接收线圈位于轴线上(,z , 于观 e O ,处 用 0) 测响应信号 , 并假设发射线圈和接收线 圈的匝数分 别 为 N 、 半径 均为 。 N ,
141
一
井法是现场运用最广泛的探测剩余 油分布的方法 , 通过对测井资料的分析能得到可靠的剩余油分布情 况 , 对开发现状作 出评估 。随着测井 技术 的不断 进而 提高, 人们提 出了多种探测方 法 , 包括地 面地震 法 、 地 面地震—井 中探测法 , 中核 、 、 井 声 电探测 法 。瞬变 电 磁 法是应用测井法探测剩余 油的一种方 法 , 能够通 它 过探测地层 电阻率来确 定剩余 油 的分布 隋况 。 瞬变 电磁法 ( rn i t lc o g eiMe o . T a s n et ma nt t d e E r c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