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难治性感冒
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难治性感冒

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难治性感冒摘要】目的:观察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难治性感冒的临床疗效。
方法: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69例风寒湿夹里热性感冒患者,记录其整体疗效,及主要症状的缓解程度。
结果: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缓解发热、咳嗽、头身疼痛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98.0%、96.2%、96.7%。
结论: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风寒湿夹里热性感冒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发热、咳嗽、头身疼痛等症状。
【关键词】九味羌活汤火罐艾灸难治性感冒【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328-01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室内普遍使用空调、风扇,内外温差较大,极易感冒,常见外感风寒湿邪内夹里热之证,寒热错杂,表里同病,较难治疗。
笔者从2008年开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内服,配合拔罐后艾灸的外治方法治疗此类感冒,疗效甚佳,现将其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观察病例均为今年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共69例,均符合感冒的诊断标准[1]及风寒湿夹里热的证候分类标准,排除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无并发症。
其中男33例,女36例,年龄10~69岁,病程1~7天,发热者49例,咳嗽者52例,头痛及关节肢体酸痛者60例。
1.2治疗方法1.2.1内服汤药处方:以张元素《此事难知》所载“九味羌活汤”为主方加减。
组成:羌活、防风、白芷、苍术、川芎、黄芩、生地、知母、白术各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
加减:高热伴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伴咳嗽者加前胡、桔梗止咳化痰;身痛甚者,加秦艽、威灵仙宣痹止痛;湿重胸满者,去黄芩、生地,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250ml。
1.2.2 外用罐灸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穴及两侧膀胱经穴位拔罐,留罐10分钟。
起罐后,在两肺俞穴处行艾条温和灸15分钟。
每日一次。
1.2.3 疗程:3天为一疗程,1疗程后统计结果。
九味羌活汤临床应用经验举隅参考模板

九味羌活汤临床应用经验举隅【关键词】九味羌活汤;风寒感冒;类风湿关节炎;偏头痛;中医疗法九味羌活汤方由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组成,出自张元素《此事难知》,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证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
方中羌活辛苦温,入太阳经,散表寒、袪风寒、利关节、止痹痛,为本方之君药。
防风辛甘性温,长于祛风除湿、散寒止痛,为风药中之润剂;苍术辛苦温燥,功可发汗祛湿;两药相合,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是为臣药。
细辛、白芷、川芎散寒袪风宣痹以止头身痛;生地黄、黄芩清泄里热,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均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为使。
诸药配伍,既能统治风寒湿邪,又能兼顾调表里,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作用。
1 对九味羌活汤主治的认识笔者认为该方有2个显著特点: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正如《顾松园医镜》所说:“此解表而兼清里之剂。
节庵治三时感冒风寒,每用此方,代麻黄、桂枝、青龙等汤。
气薄则发泄,故以羌、防、芎、芷、辛、苍之气薄者,散其寒邪。
胜热,故用地之甘寒养阴,芩之苦寒清热。
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则升者不竣;以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则寒者不滞。
”二是体现了分经论治的基本结构。
《医方考》言:“防、苍、辛、川、芷,皆辛物也,分经而主治。
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太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
而防风,又诸药之卒徒也。
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之中热也。
”笔者认为,本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
常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肌炎、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急性荨麻疹等病症,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候者,随证加减治疗,均有良效。
2 典型病例案例1:患者,女,48岁,1992年12月26日初诊。
患者自幼身体瘦弱,少于劳作或每遇天气突变,时感恶寒重,发热轻,肢体酸楚疼痛,项强不舒,尤以冬春两季发作频繁。
名方集:九味羌活汤,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

名方集:九味羌活汤,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有奇效
摘录:《此事难知》卷上
别名:大羌活汤
处方:羌活9克防风9克苍术9克细辛3克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6克。
功能主治: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适用于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口苦而渴者。
用法用量:上药九味,水煎服。
若急于取汗,宜热服,并以羹粥助之;若需缓汗,宜温服。
现代应用: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疼、腰肌劳损属于风寒湿证,兼有里热者。
备注:本方主用羌活上行发散,除肌表之风寒湿邪,并善治肢体疼痛;防风、苍术发汗祛湿,助羌活解表散邪;细辛、白注、川芎散风寒,宣湿痹,行气血,除头身疼痛;更用黄芩、生地,既清在里之热,又制诸药之温燥;甘草调和诸药。
九药合用,共奏发汗祛湿,兼清里热之功。
适用于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之征。
感冒病案
学生,20岁,受凉后发病,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关节
痛,无汗,咽痛。
舌质淡红,舌苔白润,脉浮数。
辨证为外感风寒,夹湿郁热。
治疗以祛风散寒,化湿清热为法,方以九味羌活汤加减。
处方:羌活9克,防风9克,苍术6克,白芷6克,川芎6克,黄芩6克,连翘12克,甘草3克。
1剂,水煎热服,服后捂被休息。
一剂服后,汗出而愈。
九味羌活汤来源、方解、主治

九味羌活汤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出处来源(《此事难知》)
药物组成:羌活、防风、苍术各9g,川芎、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各6g,细辛3g。
功效主治:发汗散寒,祛风除湿,兼清里热。
用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所致寒重热轻,头痛无汗,肢体疫痛,口苦微渴,苔白,脉浮。
方解:主药羌活,散在表之风寒湿邪;辅以防风散风寒湿止痛,苍术发汗除湿,二药协助羌活散寒除湿止痛;佐以川芎、白芷、细辛祛风散寒,止头身痛。
生地黄、黄芩清泄里热,以防辛温燥烈之品伤津;甘草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统治风寒湿邪,兼顾协调表里,寒热双解。
共奏发汗散寒,兼清内热之功效。
药理研究:调节中枢以发汗解热,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促进抗体产生,加速机体对内毒素的清除。
临床应用:若痛剧,可倍羌活,以增强通痹止痛;若湿邪轻,肢体疫痛不甚者,去苍术、细辛;湿重胸满者,去生地黄,加枳壳,以行气宽胸;无口苦微渴者,酌减黄芩、生地黄。
用于流行性感冒,经行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肌纤维组织炎,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属外感风寒湿邪兼有内热者。
现代制剂:现改制为九味羌活丸(冲剂、片、水泛丸)。
冲剂,每袋15g;片剂,每片0.5g。
用量用法:口服丸,每次1~2丸,一日2次,用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冲剂,每次1袋,一日2~3次,用姜汤或热开水冲服;汤剂,水煎服,一日一剂,于饭后半饿时分3次服。
使用注意:本方辛温香燥之药较多,易于伤阴,故风热表证,阴虚内热,阴虚津少者均不宜使用。
本方歌诀:九味羌活有防风,苍术细辛白芷芎,生地黄芩炙甘草,风寒湿邪里热用。
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夏季风寒夹湿感冒60例

2016年4月第15卷第4期今日健康April2016Vol.15No.4JIN RI JIAN KANG九味羌活汤加减治疗夏季风寒夹湿感冒60例王建华(陕西省汉中市中医医院,陕西汉中,723000)感冒是四季常见病,夏季天气炎热,暑湿当令,一般情况常见暑热和风热感冒,但是,由于体质虚弱,或长时间使用电扇空调,或贪凉卧冷,或突受雨淋,或汗出当风,风寒夹湿感冒者临床亦属常见。
笔者采用九味羌活汤治疗夏季风寒夹湿感冒,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门诊患者。
其中,男38例,女22例;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70岁,10~25岁8例,26~35岁10例,36~45岁19例,45~75岁23例,平均年龄42.47岁±10.45岁。
1.2诊断标准按照《中医内科学》诊断标准,风寒夹湿感冒主要表现为恶寒重,发热轻,头身痛明显,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
纳入标准口苦微渴,音亚,咽喉不适,或咽喉疼痛。
排除标准有汗,咽喉红肿。
1.3治疗方法九味羌活汤,方药为羌活9g,防风10,细辛3g,白芷6g,川芎6g,苍术10g,黄芩6g,生地黄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一日三次。
随证加减:若内无蕴热,则去生地、黄芩;里热重而见烦渴者,加石膏、知母以清热生津;湿邪较轻,肢体酸楚不甚者,去苍术、细辛,以减温燥之性;肢体关节痛剧者,倍用羌活,加独活、威灵仙以增通痹止痛之力;湿重胸闷者,去生地之腻滞,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除满;厌食者,加焦山楂、炒麦芽助消化;呕吐者,加竹茹、苏叶降逆止呕;口渴甚者加葛根生津止渴;兼咳嗽者,加杏仁、厚朴宣肺止咳;需要注意的是本方虽有生地、黄芩,但总属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及阴虚内热者不能使用。
1.4疗效判定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感冒的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消失;好转:恶寒、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难治性感冒126例

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难治性感冒126例
王桂生;谢秋亮
【期刊名称】《社区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8(6)20
【摘要】冬春季节人感受风寒湿邪,临床辨治不当,外邪蕴而化热,辨证为风寒湿热,治疗更加棘手。
近10年来,笔者临床中遇到此类患者,采用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效果颇佳,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难治性感冒;临床辨治;风寒湿邪;冬春季节;风寒湿热
【作者】王桂生;谢秋亮
【作者单位】遂川县巾石中心卫生院内科;遂川县中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R277.52
【相关文献】
1.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颈椎病100例疗效观察 [J], 谢德孟;
2.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颈椎病100例疗效观察 [J], 谢德孟
3.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难治性感冒 [J], 毛湄
4.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血管性头痛验案举隅 [J], 邱璐; 庄欣; 张积宁; 杨洁
5.九味羌活汤加味治疗痹证46例 [J], 杨百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方剂学之九味羌活汤(图文)

兼清里热
黄芩
佐
生地
甘草 使
用方 要点 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口苦微渴
为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的常用方;亦是体 现“分经论治”思想的代表方。
现代 运用
本方常用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偏头痛、腰肌劳损等 属于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者。
使用 注意
风儿表证,禁用。 阴虚内热,禁用。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证。
无汗
病 风寒湿袭表 因 里有蕴热
恶寒
口渴
口苦Βιβλιοθήκη 风寒湿袭表,里有蕴热外感风寒湿邪兼里热证发病机理 风寒湿
表
郁遏卫阳
恶寒发热,无汗
闭塞腠理
苔白或微黄,脉浮
阻滞经络
头痛项强,肢体酸痛
气血运行不畅
里热
口苦微渴
【治法】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功效:发汗祛湿
(分经论治)
九味羌活汤
《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
药 物 组 成
羌活一两半(9g) 防风一两半(9g) 苍术一两半(9g) 细辛五分(3g) 川芎一两(6g)
香白芷一两(6g)生地黄一两(6g)黄芩一两(6g)甘草一两(6g)
羌活
防风
苍术
细辛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用 法 用 量
上九味,水煎服。若急汗,热服,以粥羮投之;若缓汗,温服,而不用汤投之。
九味羌活汤,号称「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

九味羌活汤,号称「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本期导读张元素方九味羌活汤被誉为「四时感冒良方」,药店里也能买到「九味羌活丸」中成药。
经常被用来治疗感冒、湿气重、落枕等症。
九味羌活汤是张元素的方子,出自《此事难知》,这本书是王好古写的,王好古是张元素的学生。
处方如右:羌活1两半,防风1两半,苍术1两半,细辛5分,川芎1两,香白芷1两,生地黄1两,黄芩1两,甘草1两。
功能及主治是:解利伤寒。
主外感风寒湿邪,恶寒发热,无汗头痛。
肢体骨节酸痛,口中苦而微渴,苔薄白,脉象浮或浮紧者;春可治温,夏可治热,秋可治湿,四时时疫,脉浮紧,发热恶寒,头痛,骨节烦疼之表证;水病,腰以上肿者;痘出不快。
后面还有相应的加减变化说明:中风行经者,加附子;中风秘涩者,加大黄;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四时、六气,加减补泻用之。
《医方考》就说九味羌活汤这个方子,是「触冒四时不正之气,而成时气病,憎寒壮热,头疼身痛,口渴,人人相似者,此方主方。
」具体是怎么说呢?「羌、防、苍、细、芎、芷皆辛物也,分经而治:邪在太阳者,治以羌活;邪在阳明者,治以白芷;邪在少阳者,治以黄芩;邪在大阴者,治以苍术;邪在少阴者,治以细辛;邪在厥阴者,治以川芎;而防风者,又诸药之卒徒也。
用生地所以去血中之热,而甘草者,又所以和诸药而除气中之热也。
」这个说法就跟我当时在学校学的类似,按照药物归经的理论,羌活入足太阳膀胱经,白芷入足阳明胃经,黄芩、防风入足少阳胆经,苍术入足太阴脾经,细辛入足少阴肾经,川芎入足厥阴肝经。
生地、甘草清气分、血分的实热。
羌活可以散表寒、驱风湿、除痹痛,羌活主一身之上,和它相对的是独活,主一身之下。
加上白芷、防风、苍术、细辛、川芎,可以散诸经之风寒湿。
方歌也有: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三阳解表宜变通。
那么张元素自己是怎么说九味羌活汤的呢,他说:「此方冬可治寒,夏可治热,春可治温,秋可治湿,是诸路之应兵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难治性感冒
发表时间:2012-10-08T10:09:39.67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毛湄
[导读] 临证更应该灵活化裁,配合外治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毛湄(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广东广州 510170)
【摘要】目的:观察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难治性感冒的临床疗效。
方法: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69例风寒湿夹里热性感冒患者,记录其整体疗效,及主要症状的缓解程度。
结果: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1%;缓解发热、咳嗽、头身疼痛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
98.0%、96.2%、96.7%。
结论:九味羌活汤配合罐灸法治疗风寒湿夹里热性感冒效果显著,可明显缓解发热、咳嗽、头身疼痛等症状。
【关键词】九味羌活汤火罐艾灸难治性感冒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2-0328-01 南方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室内普遍使用空调、风扇,内外温差较大,极易感冒,常见外感风寒湿邪内夹里热之证,寒热错杂,表里同病,较难治疗。
笔者从2008年开始,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九味羌活汤加减内服,配合拔罐后艾灸的外治方法治疗此类感冒,疗效甚佳,现将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观察病例均为今年我院中医科门诊患者,共69例,均符合感冒的诊断标准[1]及风寒湿夹里热的证候分类标准,排除过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无并发症。
其中男33例,女36例,年龄10~69岁,病程1~7天,发热者49例,咳嗽者52例,头痛及关节肢体酸痛者60例。
1.2治疗方法
1.2.1内服汤药
处方:以张元素《此事难知》所载“九味羌活汤”为主方加减。
组成:羌活、防风、白芷、苍术、川芎、黄芩、生地、知母、白术各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
加减:高热伴口渴者加生石膏、知母清热除烦止渴;伴咳嗽者加前胡、桔梗止咳化痰;身痛甚者,加秦艽、威灵仙宣痹止痛;湿重胸满者,去黄芩、生地,加枳壳、厚朴行气化湿。
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每次250ml。
1.2.2 外用罐灸
患者取俯卧位,取大椎穴及两侧膀胱经穴位拔罐,留罐10分钟。
起罐后,在两肺俞穴处行艾条温和灸15分钟。
每日一次。
1.2.3 疗程:3天为一疗程,1疗程后统计结果。
若1疗程结束后症状未完全消失,则继续下一疗程的治疗。
嘱患者避风寒,清淡饮食,多饮温水;忌食牛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1.3疗效标准
1.3.1整体性疗效: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感冒的相关标准拟定。
治愈:症状消失。
好转:发热消退,临床症状减轻。
未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1.3.2单项疗效:评价发热、咳嗽、头部及肢体关节疼痛程度。
痊愈:症状完全消失。
显效:症状缓解60%以上。
有效:症状缓解30%以上,不足60%。
无效:症状缓解不足30%,或无缓解甚至加重。
2 结果
治疗1疗程后统计疗效。
2.1整体疗效:治愈48例,好转19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为97.1%。
2.2单项症状的疗效统计,见表1:
表1 单项症状的疗效比较(例)
3 典型病例
彭某,女,34岁,体胖,自诉3天前贪凉吹空调后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5~38.4℃,怕冷怕风,无汗,鼻塞流清涕,口苦而干,咽痒,咳嗽阵发,咯少量白痰,后背僵紧,头痛及四肢肌肉关节酸痛明显,身体困重乏力,已静脉滴注抗生素3天,病情未见好转,舌淡红苔微黄腻,脉浮稍数。
该患者平素脾虚湿盛,遇风寒后则阳气被遏、输布无力,营卫失和,郁而化热。
选用九味羌活汤,加生石膏清热,加白扁豆健脾祛湿,加桂枝调和营卫,配合拔罐后艾灸。
一剂病减半,3剂后痊愈。
4 讨论
九味羌活汤是治疗四时感冒风寒湿邪的常用方剂,集辛温解表、清热解毒、祛风化痰等药为一体,按六经用药,能散风寒、宣湿痹、行气血、解表退热[3],从而缓解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咳嗽等。
同时配合背部膀胱经拔罐祛湿散风寒、艾灸肺俞穴散寒通卫阳,内服外治,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的感冒效果尤佳。
通过本研究可知,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7.1%。
同时对于缓解发热、咳嗽、头身疼痛等症状,其有效率分别为98.0%、96.2%、96.7%,可以极大的减轻患者的痛苦。
正如汪昂《医方集解》所言此方“药备六经,通治四时,用者当随证加减,不可拘一。
[4]”临证更应该灵活化裁,配合外治法,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5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3]岳超九味羌活汤治疗感冒60例 [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7.23(2):85
[4]谢鸣.方剂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