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发展之路(美国专题复习)
2023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九下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现 新增土地 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发展 力图扩展奴隶制度,在
问题
资本主义
西部建立新的蓄奴州
专题三 1.美国内战
知 识 梳 理
1860年,共和党候选人林肯当选为总统
1865年,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专题三 1.美国内战
知 识 梳 理
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
1862年,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①直接目的:缓和阶级和社会矛盾,增强国家实力 ②根本目的:巩固沙皇统治,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①政治: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②经济:农奴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高价赎买
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改革是革除 弊政、促进 国家富强的 重要手段, 每一个国家、 民族要想发 展进步,必 须与时俱进、
专题三 1.美国内战
知 识 梳 理
项目
根本原因
性质
颁布重要 文件
历史意义
美国独立战争 1775—1783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的 资本主义发展
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 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南北战争 1861-1864
北方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和南方种 植园经济矛盾不可调和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一场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封建(地主阶级)性质改革
积极
①使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消极 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专题二 1.彼得一世改革
知 识 梳 理
彼得一世
专题二
2.废除农奴制
知 识 梳 理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15)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 (作业)

十五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一、选择题1.(2018·南扬泰二模)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在其回忆录中写道:“有必要寻求一条道路,它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经过这条道路,我们也将逐步地获得置身于世界各自由人民之中的平等地位。
”阿登纳当时寻求的“道路”应是( )A.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D.奉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解析】选C。
材料中的“平等地位”不是马歇尔计划能体现的,故A错误;北约体现寻求安全但是体现不了“重建”“平等地位”,故B错误;推动西欧国家的联合,可以做到“既能考虑到欧洲国家的安全需要,又能使包括德国在内的西欧得以重建”,故C正确;追求政治安全、经济发展、军事安全和人人平等不是遏制共产主义能解决的,故D错误。
2.(2018·如皋一模)1974年6月26日,欧洲共同体和美国等北约15国签署了《北大西洋关系宣言》,除美国重申对保卫北大西洋地区的义务外,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
这表明欧共体( )A.加深了对美国的军事依赖B.谋求政治外交上独立自主C.与苏联的关系有了新突破D.成为经济政治性质的组织【解析】选B。
依据“宣言强调了‘友好、平等和团结的精神’以及‘保持密切的磋商、合作和相互信任’”可知欧共体国家不再一味地追随美国,故选B。
3.(2018·苏锡常镇四市一模)有学者认为,与欧洲的冷战对抗不同,亚洲的冷战给诸如印度、印尼、缅甸等新兴国家相对宽松的空间,它们被殖民的历史构成了共同的身份认同,这些本身拥有多样性文化的国家汇聚在一起,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
上述评论揭示了( )A.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影响世界局势B.冷战时期国际力量对比失衡的表现C.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与现实原因D.美苏两极对峙阻碍新兴国家的独立【解析】选C。
热点专题(一) “一带一路” 大国外交-2020届中考历史复习课件

(2)“万隆精神”:亚非国家和地区团 从万隆会议开始,发
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 展中国家作为一支
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平和巩固 新兴独立的政治力
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 量登上国际舞台
这是中国外交
恢复在联
的重大胜利,有
70 年代
1971 年,第 26 届联大恢复中国
合国的合
利于中国在国
化的外交布局
的作用
(1)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创设和平友好的外部环 境,才能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条件
(2)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才能更好 启示
地维护祖国的和平与安全,才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应该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 展之路
中日关系(古代、近代、现代)
概况
影响
美国政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封
敌视 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双方长期 造成两国长
现代 中华人民 处于敌对状态。1950 年,美国第七 达 20 余年的 中美关 共和国 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 敌对状态,不
系 (1949— 放军解放台湾;以“联合国军”的名义 利于世界的 1972 年) 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进 和平与发展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五项原则
国与国之间关系的
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
基本准则
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阶段
概况
意义
(1)“求同存异”方针:1955 年,周恩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
50 年代 的外交
“求同存 异”方针 和“万隆
精神”
来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 成功,加强了同亚非
会议上提出
日本史专题复习刘伟清

三、近三年江西历史中考有关日本的考题 )
2010年选择题: 8.右边示意图描述的是(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 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 D.马可·波罗来华的路线
2010年第13题 材料一 (1895年)《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 开了世界的眼界,让大伙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 清国政体是一个明显失败的政体……” 材料二 美国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伟林说:“中国从 1945年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了……因为到1945年……中 国还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因此,到1945年, 中国至少是一个名义上的大国。”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日本是怎样“让人们看 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1分)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将大清国打败,强迫清政府签 订了《马关条约》。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的形 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发生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变化:中国由弱(无能)变强(强大),国际地位有了 提高。(1分)原因: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 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1分)
从近三年江西历史中考有关日本史的考 题比例增长明显、分值偏重,可以看出:
1.随着钓鱼岛问题持续发酵和日本右翼势力的
抬头,中日关系和日本问题成了国际热点和时 政焦点,历史中考常以这些国际热点和时政焦 点作为中考命题的切入点和考查方向,体现了 历史中考命题的时代性原则,也体现了历史学 科学以致用的功能和以史为鉴的功能。 2.从近三年江西历史中考有关日本史的考题中 可看出有关日本的改革和发展、中日关系 及日美关系是历史中考考查的重点。下面接 下来帮助学生梳理这三个知识重点。
【历史不容忘却】
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安排同学在班上作《历史上 的今天》的介绍,也是一种纪念方式。 (3)根据安排,李军同学需要在如右日历上所圈注 的那一天作《历史上的今天》的发言,他准备介 绍80年前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重大事件,该事件 是什么?(1分)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措 施,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1分) 九一八事变;(1分)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1分)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答案)(1)解析

九年级上册部编历史复习材料分析题专题练习(含答案)(1)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妥协·斗争材料一英国议会上、下两院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意在避免当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
这部《权利法案》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妥协原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英国议会愿意保留并接受君主制的形式,把国家主权的象征赋予国王……他的实质性权力受到议会法律的限制……议会主权才是最高的国家权力。
同时应该指出,没有这两位君主(注:威廉和玛丽)的大智大勇和妥协精神,光荣革命的宪制也是难以达成的。
——摘编自高全喜《英国究制中的妥协原则——以英国宪制史中的“光荣革命”为例》(1)根据材料一概括议会和“两位君主”相互妥协的具体表现。
结合所学分析妥协产生的重大影响。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时摧毁了德国和作为战胜国的法国,整个欧洲都衰落了,处在美苏冷战的前沿,法国和德国的战后选择再次成为影响欧洲命运的关键。
虽然法国在战后初期仍然抱持的是永久肢解、削弱德国的态度,但是迫于复杂的利益需求和外在压力,法国和德国都向对方伸出了橄榄枝,做出了妥协和解的尝试……欧洲走向了联合和统一的道路,维持了战后60年的持久和平,并成为其他地区未来发展的样板和典范。
可以说,法德妥协和解不仅改写了法德两国的命运,也造就了整个欧洲的历史性转折。
——摘编自和春红《法德和解与欧洲一体化》(2)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画“正确”;错误的在括号内画“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画“〇”。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陷入了普遍衰落的状态②美苏冷战带来的压力,是促成法德相互妥协、走向和解的外在因素之一③二战后法国长期坚持削弱、肢解德国的政策④法德的妥协和解改变了欧洲的命运,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⑤欧洲的联合,使欧洲各国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材料三(3)仿照示例,从①②③中任选一份历史资料,说明其与表格中主题的关系。
(4)从历史上的“妥协”与“斗争”的事例中,你得到哪些启示?2.步入近代材料一(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
2020版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交相辉映的多极化与全球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交相辉映的多极化与全球化——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9·娄底市高三模拟]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
由此推知,美国此举()A.遏制了苏联势力的扩张B.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趋势C.推动了欧美之间的合作D.有利于扩大美国的出口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欧洲在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同时,需要购买美国物资并对美国敞开市场,有利于美国对欧洲的商品出口,故D项正确。
A项,题干未体现对苏联的遏制,排除。
B项,题干体现了美国相对其他国家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不利于其他国家对欧洲商品的出口,不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排除。
C项,题干反映的是战后美国对欧洲的援助并实行附加条件,反映了美国借机对欧洲的经济入侵,并非欧美合作,排除。
答案:D2.[2019·惠州市高三模拟]1961年美国《对外援助法》出台后,肯尼迪政府通过出售、借贷和赠送等方式,向缺乏粮食的国家出售农产品。
苏联也每年平均向这些国家提供6.83亿美元经济援助,3.38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这反映了()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C.美苏冷战局面的结束D.美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解析: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这说明美苏通过各种形式争夺中间地带国家,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都积极援助缺乏粮食的国家,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排除A项;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美苏冷战局面结束于1991年,表述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排除C项。
答案:D3.[2019·菏泽市高三模拟]1969年2月,戴高乐接见英国新任驻法大使索姆斯,表示希望看到英国和西欧其他国家发展经济合作关系,在政治上和防务上加强合作,认为西欧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于北大西洋公约的防务。
【文综专题】世界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之路

世界大国崛起与科技创新之路【背景材料】材料一近代史中九个世界大国的崛起与兴衰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回顾大国崛起的发展历史,探讨发展的相通规律。
自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以来,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相继出现的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法、美、德、俄、日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各具特色的崛起道路启迪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现在,昭示着我们的未来。
材料二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创新体系,走创新型国家之路,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共同选择。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到2020年,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对2006-2020年的科技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启动一批重大专项。
材料三2008年2月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的成功,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这是我国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是中华民族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实现的又一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作出的又一重大贡献。
全体中华儿女都为我们伟大祖国取得的这一辉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问题分析】:大国崛起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兴奋点,自2006年以来,文综全国卷以及地方卷都进行了重点考查。
在今年的复习备考中,我觉得要关注大国崛起崛起过程中所折射出的历史轨迹和历史规律,关注大国的崛起和衰落的关键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注关注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和平崛起的重要启示。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主题02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课件)——2022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精讲精练

局限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 性 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史料分析
①美国经济变化趋势:上升--下降--上升 ②原因: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 发战争财; 下降-受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上升-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 ①实质: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美国资 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②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 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等
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 需的工程。”这体现了 A.“以工代赈”成效显著 B.国家干预经济 C.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D.政府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新政采取“以工代赈”的措施,政府大力兴建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因 此,题干材料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故选B项;题干材料体现了“以工代赈”这一措施,但材料没有“以工代 赈”成效的相关内容,排除A项;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以工代赈”,没有涉及社会保障的内容,排除CD项。故 选B项。
特点
(2)持续时间比较长:1929—1933年 (3)破坏性特别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
经
上,贸易额减少了2/3,失业人数超过3000万
济
(1)消极:
大
①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激
危
化了社会矛盾,引起各国政局动荡;
机 影响 ②为转嫁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进行对外扩张,引起世界局势紧张
(1)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 业活动 (2)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3)通过《全国劳动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