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幼儿园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无锡市善德幼儿园

一、课题的提出

1、落实幼儿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幼儿园的课程运行具有了相当大的自主权,课程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课程正由封闭走向开放。幼儿教育新课程的发展又为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契机。正因此,课程园本化实施是每一所幼儿园落实幼儿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和需要。幼儿美术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幼儿教育总目的的手段。在幼教改革中,综合性的整体改革和各科教法的改革从两个方面推动了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幼儿美术教育提出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然而,从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现状而言,陈腐的教育观念虽已逐渐更新,但成人化的教育思想、陈旧的课程内容和狭隘的课程内容观仍然阻碍着教育改革的顺利进展。尤其是在课程设计、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处于探索、试验阶段,尚无一个适合幼儿特点的美术课程框架体系可以遵循。因此构建一套切实可行、适合社会发展和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幼儿园美术课程体系,是我园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园“和”文化特色建设的需要。

2、开发园本课程资源的需要。

提出研究《幼儿园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是贯彻落实新《纲要》,深化我园课程园本化建设的需要。在我园特色文化建设中美术教育是我们的一大亮点。我们打破传统的绘画教育方式,注重孩子的创新与自主发展,曾先后在南禅寺举办了“和”文化美术节,在无锡市美术馆举办了首届“无锡市童心,童话幼儿美术”展。同时在各大全国性的比赛中我们孩子的美术作品屡屡获奖,在各类杂志上刊登。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有了新的思考,即如何在“十五”课题“亲亲自然教育”研究的基础上更好地突出美术教育领域的特色,开拓创新新的幼儿美术特色课程。首先从外环境讲我园地处农村,南临太湖。北靠运河,是一所及具江南特色的幼儿园。同时园内的小自然环境也造就成了孩子们游戏玩耍的乐园,户外场地广阔,绿化面积达8000m2,。绿茵茵的草地连着小山坡,密密的小树林里鸟诱花香,小果园里硕果累累,种植园地生机勃勃……人杰物灵造就了一批独具智慧的老师与孩子,无论在园所环境创设和师资力量上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这是构建美术课程重要的师资保证,也为我们实施亲近自然的美术特色教育提供了可能。

3、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从教师胜任教学到发展教学到创造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具备依据自己的教学组织能力选择合适的资源,以及整合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的过程。《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能进一步增进教师对大自然教育功能的认识和对幼儿美术教育的理解,也是培养反思创新型教师队伍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自然:是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亲亲:是幼儿对自然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幼儿接触自然,探索自然,亲和自然的方法和途径。作为教育方法上的“亲亲”,其含义是进入现场和情境,让孩子在自然中观察学习。

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并结合新《纲要》中各地区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活动的精神,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幼儿园内外自然资源的教育因素,并创设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情境,以大自然景物为背景,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幼儿观察到的人、事、物为内容,引导幼儿运用多种美术手段表现周围的生活世界,让幼儿审美情趣的形成过程回归于生活回归于自然。

幼儿园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的内涵:涉及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理念、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原则、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方法、“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内容体系、“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评价体系。

幼儿园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实践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美术特色课程总目标的确立,从而构建出美术课程的实施框架,进而探索出亲亲自然的美术教学、美术游戏、园内的美术文化建设等几大块美术课程框架实施的内容、方法及相应的措施。构建园本特色的美术课程,提高幼儿美术综合素质,从而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在“亲亲自然教育研究”的基础上,完善不同年龄段幼儿“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建构具有园本特色的幼儿园美术课程。

2、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的表现和创作,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兴趣和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增强课程资源创新开发意识,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发展,并从中得到专业化成长。

四、理论依据

1、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理念:“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可以想。解放儿童的嘴

巴,使他们可以谈。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可以看。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可以玩、可以干。解放儿童的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解放儿童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展。”

人与自然的互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注重解放幼儿的手、脚、眼睛、鼻子、嘴巴、空间……让幼儿接触自然,感知自然,观察自然,获得美的体验,形成自然、真实的审美情趣。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和谐地发展。

2、“生活教育”理论:从生理学角度考虑,幼儿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他们的思维是感性的、形象的,对他们来说,以生活背景的渗透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视觉审美文化教育体系是真实而生机勃勃的教育,这样的美术教育才能激发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创新的热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要求“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1)“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新课程非常注重教学生活化,亲亲自然美术特色活动的开展将根据“生活教育”的原则而实行的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思想,幼儿活动的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教室内,它还包括幼儿园内外的一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利用这些周围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打动幼儿的心灵,如:利用自然界、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向幼儿进行美的启示和教育,并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并通过各种不同的美术活动,使幼儿把自身对美的体验和真实情感倾注在艺术创作之中,从中体味现实生活的美好。

(2)“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不能以教师为本位,教师不要只研究自己的“教”,

更要研究学生的“学”,教师备课不能仅备“教法”,还必须备“学法”,不要以“教会”为目的,而要以学生“会学”为目的。“亲亲自然”美术特色教育不仅仅片面强

调幼儿对美术技能的学习,而是以人为本,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

目标、内容编织成主题网络,然后再组织幼儿在大自然这个活的背景中去主动探索,

积极求知,自主建构,自由创作。

五、研究内容

1、幼儿园“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目标的研究

具体实施为:

(1)确定和完善课题培养总目标:在“亲亲自然”美术特色教育活动中开展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初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美术课程目标、内容和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

(2)年龄阶段目标及课程内容系列

围绕“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培养总目标,我们将根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目标要求和资源状况,从绘画、手工、欣赏等领域设计出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活动内容。

2、幼儿园“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生成

具体实施为:

(1)对园内现有的自然环境进行充分的利用、挖掘,并根据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造、创设,为幼儿的观察,欣赏与创作提供素材,激发幼儿对美的向往,培养幼儿创作的乐趣,张扬幼儿的个性,启迪幼儿的智慧。

(2)整合幼儿园周围有利的自然资源,挖掘其教育功能,开展富有实效的亲亲自然美术教育活动。

3、幼儿园“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研究

具体实施为:

(1)、探索实施的教育方法:

游戏情景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有感染力的情景和环境气氛,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中主动地投入活动,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实际经验。

引导体验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大自然活动,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大自然,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和发现大自然的美和奇妙,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丰富审美经验,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游戏练习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状态下习得美术操作技能,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分层指导法:承认幼儿的个别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

(2)、探索实施的途径:

我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美术区域活动、美术文化建设及亲子合作等四大途径来实现。

(1)园内美术文化建设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里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在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中才能得到良好的熏陶。室内我们将为孩子开辟了专门的美术工作坊,通过空间的创设与利用如墙面,走廊,楼梯,区域等为孩子创设一个美的环境,营造一种浓浓的美术教育氛围。在户外我们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设了一系列的天然美术工作坊,如多多果园,密密林园,青青草园,松松沙园,变变泥园等,使环境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性。

(2)美术教学活动

美术教学活动是教师有目的的进行指导的一类活动,包括欣赏、绘画、制作等。我们在选择内容和创编过程中,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选择能激发幼儿情感、发展幼儿创造、发挥幼儿想象的美术教学内容。

(3)美术区域活动

1、班级美术区域活动

这是一种在班级内开展的美术区域活动,教师根据阶段主题内容、目标为幼儿搭建一个自由创作、快乐表现的天地。让幼儿在有目的、有意识的环境中,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活动区域或材料,进行创作和探索的一种活动。

2、户外美术区域活动

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天然工作坊参与美术活动,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全园性开放活动,或者以班级为单位的自主性活动。

(4)、亲子合作活动

通过家教经验交流会,美术沙龙,家园栏,宝宝美术档案袋,家长半日活动等形式,帮助家长正确认识我园构建美术课程的重要性及可行性,使不同类型家庭的家长逐步树立起正确的教育子女观,形成家园教育的一致化、一体化,增进了幼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整合各种研究方法。但主要采用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案例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开展研究。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行动研究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

2、案例研究法:案例就是老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生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加上作者的反思和感悟,就是案例研究,又称为教育叙事(或者教学叙事)。案例所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涵盖教育教学的众多方面。它具有真实性、故事性、启发性、研究性四个特点。

3、经验筛选法: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

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

(2)组织分析探讨,掌握课题研究的有关动态和情报资料,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2.实施阶段(2007年2月——2009年6月)

(1)调查研究。按照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实施调查研究:进行幼儿园开展“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资源调查,幼儿园组织实施“亲亲自然”美术活动的现状调查。

(2)实践探索。在调查基础上,按照预定的课题研究要求,实施相应的子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实施策略,收集、分析、筛选有关资料,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提炼和整理出自己的、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总结,召开中期评估会。

此阶段的研究方法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案例研究、经验筛选等方法着力于反映教师经过学习与探索,所获得的对课程的认识和学习心得,包括对有关的理论知识背景的分析、课程的整体框架、管理,以及课程中的环境、教师指导等诸多方面,展现幼儿不断发展的过程。

3、总结阶段:(2009年9月——2010年6月)

在不断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总结,举行课题鉴定会,展示研究成果,编著理论研究成果集和实践研究成果集,撰写研究报告。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由园长领题,直接指导,由业务助理和年级组长分头负责管理和实施。

2、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课题组每月一次,以多种形式开展陶行知理论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的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2)研究制度。保证研究时间和活动,把课题实施融入班级日常教育活动,并与各项园级活动有机结合。教师经常做好反思记录,每两周课题组学习研讨一次,每学期课题组成员人人展示观摩活动。

(3)考核制度。对课题组成员每学期进行一次考核奖励,鼓励教师研究的积极性。

(4)归档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研究的资料、信息、成果。

3、物质保障

园部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经费、教科研考核奖励基金和成果奖励基金,提供有关的设施设备。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课题书面资料:《幼儿园构建“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

3、“亲亲自然”美术教育活动方案

4、“亲亲自然”美术教育活动案例

5、“亲亲自然”幼儿美术作品解析

6、“亲亲自然”美术教育系列课题论文

7、“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系列

8、《“亲亲自然”美术特色课程评价指标》

美术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doc

美术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的课题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人们的关注 ,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美术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自主、探究与合作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方式。”因此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已是教学改革的大势所趋。自2000年进入新课改以来 ,合作学习已成为中小学美术课堂上的一大亮点 ,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并运用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策略 ,使课堂讨论甚热烈 ,气氛相当活跃 ,教师教得愉快 ,学生学习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 三.研究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的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助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 ,有助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 ,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作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 ,如何让学生走出误区 ,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真正在集体中获得个人生动活动的发展 ,我想这是每个教师必须要考虑并解决的问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 1.让学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 ,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2.让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 3.使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 ,有效地解决小组内冲突; 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 1.制定研究计划 ,课题组会议 ,交流个人课题思路 ,学习课题资料 2.课题组会议 ,学习合作学习资料 ,交流学习心得和课题研究得失 3.课题组会议 ,学习合作学习资料 ,交流课题研究得失 ,汇报课题研究课 4.课题研究会议 ,学习资料 ,听课题组研究课 ,写听课反思

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

《关于如何进行课堂朗读指导》 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 ——四年级语文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普通话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先人证明。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理解、感悟文本。 我们发现,目前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唱读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教师也在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但多数学生仍然读不到位。原因在于教师指导朗读时过于简单化,并且对课文的把握缺乏整体性。那么怎样才能立足于整体,引领学生心临语境,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本学期我们就根据自己的朗读教学实践来研究如何在课堂 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附讲课名单及讲课题目: 1.张坤《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陈晶《送元二使安西》 3.侯凤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何海霞《观潮》 5.姬静静《延安,我把给你追寻》 6.王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普通话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人人皆知的名言。唐代白居易早有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之说;南宋教育家、文学家朱熹亦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书读得熟,则有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之道理。语文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早已被我们的先人证明。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理解、感悟文本。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只有几年的教学实践,但我深深懂得,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朗读历来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可见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发现,目前小学生的朗读水平较低,唱读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教师也在进行多方面的指导,但多数学生仍然读不到位。笔者认为原因在于教师指导朗读时过于简单化,并且对课文的把握缺乏整体性。那么怎样才能立足于整体,引领学生心临语境,有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笔者长期从事语文和普通话的教学,就如何教给学生技巧,提高朗读效果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下面就我自己的朗读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在课堂中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个人课题研究方案范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六、七岁的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开发的最佳期,求知欲强,既具有丰富的情感,又善于形象思维,正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时期,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因此,把写话教学提前到低年级是科学和必要的。但是,现实存在的困难是这个时期的学生缺乏必要的写作知识、技能,大量会讲的字词不会写、不会用,会写的字又不能满足完整表达的需要。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于低年级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了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日记是最自由的书面表达形式,绘画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的表达的形式。我发现,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帮助

孩子开始写话,不仅充分尊重了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又能降低写话书写表达的难度,更快地促使他们口头和书面语言发展。 图文日记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写话兴趣,降低了日记的写作难度,建立了学生写话的信心和恒心。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人、事、物,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通过叙事或抒情、议论等方式在日记中表达出来,逐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思考,多练笔的好习惯。通过写日记探索出有效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路径,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生日记的界定:小学生日记,即指小学生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图文日记:以画面为主,以文字为辅的初级“写话”形式,孩子用这种形式把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笔记下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研究用图文日记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的方法。 2、研究图文日记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的方法。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小学美术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教师自己的教学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下面是OK带来关于小学美术课题研究工作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课题的提出: 作为视觉传达教育的美术课程,其本质是让学生感悟美进而创造美,尤其是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更应把重心放在如何唤醒和激活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方法上来,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太过被动与压抑,而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游戏中感受、发现、认识和捕捉第一手的题材与内容,通过自身的感官体验创造的美才会是灿烂,有活力的。 儿童是人之一生中最富于想象力的阶段,他们的心理世界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和约束自由地想象,并且勇于探索内心世界与现实世界。所以这个阶段的美术教育主要就是启发学生创造的天赋,也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就是抛弃固定的、自闭的、被动的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性学习的机制和方式方法,开展体验性学习。

兴趣是美术学习的基本动力。美术教学活动要富有趣味性,学生参加起来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经多次实践,我发现游戏性的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激情,以及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这类趣味性美术教育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光下的绘画”。 二、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美术课程标准》、《中国美术教育》中有关学科教育的理论。 2、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是由学习美术活动本身和学习美术的目的、任务引起的。我们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目标,使学生愉快、生动活泼地学。单一、古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学实践证明,美术趣味教学,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从动脑、动口、动手等方面提高了学生兴致,活跃了学生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里进行的教学活动方式。要求在一节课内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学生集中、内容集中、目标性强、环节紧凑。一节真正意义上的美术课不能照本宣科,还必须根据本地学情、教学设备、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地备课、准备教具、制定教学方法和采用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最终目的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 “策略”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首先预先根据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的若干对应的方案,并且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制定出新的方案,或者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变化来选择相应的方案,最终实现目标。 理论依据: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课程

改革的新理念。有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相关,其中学习习惯占有重要的位置。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说过:“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有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为了尽快改变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不良的现状,寻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与方法,探讨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课堂养成教育进行研究。 二.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选题背景: 周玉仁教授曾说过“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老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老师决不暗示”,注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标准之一,而要能有效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必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这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去主动的学习,才能探究出问题的原因,教师才能真正做到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课堂对于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范例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课题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二、课题的提出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2、近几年来,学校近几年开展了“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等课题研究。在客观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研究条件。为开展“自主、学习方法”研究的过渡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3、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可以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逐步学会学习。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变静态学习为重视实践操作;变个体学习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验的方向与目标、内容 1、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改变本校参加试验班级课堂教学“高耗低能”的被动局面,使实验班的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乐园;提高实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实验教师的精神成长。 2、研究目标: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3、研究内容 (1).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2).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学习的研究及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实施的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确立“转变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它过分强调和突出接受与掌握,泠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学生缺少自主、合作学习和独立获取知识的机

小学品德与社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个人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品德与社会》小课题研究 ——如何优化学生的课前活动提高预习效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转变,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灌输、管制学生正襟危坐这样的课,而是丰富多彩的综合活动课: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活动,多交流,多体验。可我们发现,学生的材料近乎千篇一律,学生的交流三言两语,学生的回答缺乏条例也没有自己的思维发散,课堂教学只是对学生以往生活经验的总结,达不到思维碰撞。究其原因,这一切皆源于学生在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有材料而无分析,有分析而无总结,就如同在一场辩论前只准备只言片语是难以应付场上的唇枪舌战的。因此课前活动在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中尤为重要,这也就是教学中的第一步:预习环节。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探究,从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2.应注重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注重与本地区实际及学生的生活联系,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

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3.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使之有效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科书的内涵挖掘; 2.学生生活体验的储备; 3.网络资源的搜集整合; 四、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法(问卷):经过广泛调查学生,大量查阅网络资源,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信息; 实践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逐步探索出影响,了解影响学生课前活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努力提高课前活动成果。 经验总结法: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撰写研究报告、优秀论文。 研究过程

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高中美术课程“电脑动漫制作”教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进入21世纪,以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引擎,推动着教育产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电脑美术与网络和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同步的是脑科学的发展,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模型的对脑功能研究方法和传统的对人类行为和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方法相结合,形成了基于脑科学的学习理论。同时,学科教学研究已有重大的发展,尤其在数学、科学、语言等学科领域,已从单一的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扩展至对学科教学内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综合研究的学科教育论。信息技术、学习理论和学科教论的发展,已成为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个理论支柱,将带动信息技术的应用从微观的课堂层面向宏观课程层面的拓展。我们将其称为“课程信息化”,也可称之为广义的“整合”。长期以来,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和教的探索,集中在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或学习工具来改变教和学的方式,这种应用可以称之为“狭义”的“整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带来变化是全面的,不局限于教学手段的革新,这就需要在社会信息化的广阔背景下重新审视信息技术对教学带来的变化,坚持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的全面创新,把“整合”理解为以信息技术为平台全方位地“重构”现代课程的过程。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请参考总课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针对在中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全方位的改革实验和理论研究,有效指导广大中小学教师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深入教学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从而推进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为把江西建成教育强省作出贡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下面是《关于》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学美术学科实施电脑动漫画的特点和规律; 2、提出在中学美术学科教学中实施电脑动漫画教学的意见; 3、制定中学美术学科教育中实施电脑动漫画教学的目标和评价方案; 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中学美术学科电脑动漫画教学的基本理论; 5、全面提高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6、促进实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学有序、切实有效的开展中学美术学科电脑动漫画教学课。具体内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1、根据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情况和美术教学要求,对高中一年级电脑动漫画教学课对学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素质的发展进行详细的目标规定,从而建立高中电脑动漫画教学课程的目标体系。2、根据高中一年级电脑动漫画教学课目标和美术学科的特点,安排高中一年级电脑动漫画教学课的内容,内容的安排力求充实、精当、有序,并初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课内容体系。3、根据高中一年级电脑动漫画教学课目标内容和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初中语文活动类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确定活动类课程的教学时间、空间及程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种切实可行的可操作的电脑动漫画教学课模式。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小学美术自制教具(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自制教具 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一、研究的课题:自制教具在小学美术学科中的设计与与应用 二、研究的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展开,教育理念的全面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必然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充分发挥教师潜能,从而培养新型、能力型的人才。因此,教育的素材和教具有相当一部分要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为学生终生学习打好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恰当应用有助于学生深入、准确的理解教材、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美术同其他学科一样,也需要自制一些教具。例如教师绘制各画种的范画、具体作画方法步骤的分解式挂图以及为解决特定问题而制作的教学投影片等。这些教具不同于美术作品,它是师生共用的,直观明了的,带有启示性、探索性的教学用具。、 反思我们所做的工作,,我们将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群体与个体的策划,使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真正紧密的结合,体验学习过程,更深的感悟美术、喜欢美术,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审美、正确的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服务。 三、研究的目的: 1、利用直观形象的美术教具,让学习更简单更轻松,人人都具备艺术素养。

2、在综合性学习中,形成真正有效的以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教学中心的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围绕美术学科的特点,重视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材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还以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录像、范画、参观、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等综合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多种绘画和手 工形式进行创作表现,并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计划(分段步骤): 2016-2017上学年(9月-12月) 1、9月份:美术学科组理论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 2、以美术学科组制定研究计划。收集整理优秀教具,建立教具档案 3、准备十月份校艺术节绘画比赛。确立大主题<校园文明提示语绘画大赛> 4、十月份参加校课题同课异构,听课、评课。 5、十一月份辅导学生参赛《大美安阳》,从中选出优秀作品。 6、在课外辅导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7、撰写心得、论文 2016-2017下学年(3-7月) 1、三月份制定新学期教学任务,按时完成课堂教学工作,及时整理同组优秀教具。 2、参加课题研究课,听、评课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设计基本格式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与基本要求 (一、课题研究程序 课题研究程序,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开题论证、实施研究(注意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中期报告)、课题总结等。 (一)课题研究实施中具体做的工作 我们的课题立项通知书下来了,下一步该怎样做啊。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具体讲,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制定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是—项复杂的探索性工作,又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需要很强的计划性,要做到有序、有控,以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因此,课题研究必须重视研究方案的设计。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后,就应为完成研究课题的任务制订必需的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的方案(亦称课题实施方案)有多种形式。它是合理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是为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而详细编制成的“施工蓝图”。在制订课题研究的方案时,不仅需要认真考虑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具体题目、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条件、程序步骤,还应充分预计到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留有备用的时间,增加调整、回旋的余地。在课题研究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还应广泛征询导师的意见,听取同学的建议,多交流研究构思,多讨论切磋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整个课题研究方案趋向完善。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基本格式 一、问题的提出 1.界定课题名称(内涵与外延) 2.研究背景 1)历史与现状分析 2)文献综述(包括该课题的理论基础和其他人的相关研究进行到什么程度) 3)研究基础(学校或个人在前期有哪些经验成果) 二、研究目标(课题最终要达到怎样实际效果,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三、研究内容(对研究目标的详细阐述,通常从现状、归因、对策三个角度来确定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具体说明采用何种研究方法,并详细阐述如何具体使用该方法) 五、实施步骤(包括时间、任务、负责人) 六、研究组成员及分工 七、课题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财力、人力、物力的保障) 八、阶段性成果和最终研究成果(研究报告、论文等和其它有关材料)。 二、召开课题开题论证会

美术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剪纸课题研究方案 陈仓区实验小学赵莉红 剪纸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中国的民间剪纸以其丰富的形象语言反映了中国深邃的传统思想、古老文化,在文化内涵上、民族风俗上、剪刻技术上都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个昔日历史悠久,民间广为流传而被誉为“国风”的剪纸艺术,如今正走向校园,登上了大雅之堂。小学美术教材也已将剪纸内容列入其中,学生已从美术课上对剪纸有了初步的接触。由于它制作材料、工具极其普通,方法简便,很多学生都喜爱有加。但现实的局限性无法满足他们对剪纸艺术的了解和更进一步的探究。为此我校充分挖掘学校的传统优势,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展现个性创造及感受、体验剪纸艺术的平台,让同学们享受剪纸艺术的快乐。 一、指导思想: 剪纸是我国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它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有很大的作用。通过剪纸作品的学习欣赏,尝试剪纸工具、材料与制作过程,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进学生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情。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机构,在梁校长的领导下,教导处参与成果点评,各班级选好课题,初步对课题有所了解。 2、实施阶段: (1)按计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每月坚持开展一次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交流和成果汇报为主的教研会议。 (3)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 3、实施过程: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分三个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兴趣,了解剪纸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简单的操作实践。 (1)激发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首先要营造浓郁的剪纸环境。学校常规管理要求中十分强调环境育人的功能,良好的环境能起到教育人、鼓舞人、培养人的效果。我们开展剪纸要注重创设环境氛围,在教室走廊墙面设立剪纸宣传橱窗;让学生一来到学校就被这浓郁的剪纸环境所深深吸引。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围绕剪纸,让学生通过现代媒体、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渠道了解历代的剪纸名家、讲讲他们勤学苦练的故事,介绍我国历史上有关剪纸方面的趣闻轶事;观看有关介绍剪纸家的影片,举行学生作品展、和家长一起开展剪纸竞赛,切磋技艺,共

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

小学“趣味剪纸”小课题活动研究方案 罗秀荣 一、课题的提出。 剪纸,作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绚丽的瑰宝,千百年来一直散发着独具魅力的芳香,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可以活灵活现地表现千变万化的自然形态,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世界的美感。在克山农场小学里开展“趣味剪纸活动”,旨在培养小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艺术文化,发展小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在让中华民族的剪纸艺术后继有人和发扬光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一直以来,我校在班级特色活动及区域活动中,剪纸活动也渗透其中,孩子们以剪刀代替笔,把自己所见的、所想的剪出来。寥寥数笔,用品、车船、花卉、果蔬、虫鱼、鸟兽、人物等就能够跃然纸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2009年的楼道环境创设中,老师们也是以剪纸作品来进行了装饰,整个克山农场小学校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剪纸活动日益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和家长的认同。因此,为了充分实现剪纸活动的作用,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的教育价值,克山农场小学决定在原来的基础上,将“趣味剪纸”的探索和实践引向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领域,结合我校小学生勤于动手的特点,教师剪纸能力普遍较强的优势,深层次的探索剪纸特色艺术教育。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思考。 1、概念界定。 趣味:“趣味”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兴趣,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创造条件、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剪纸活动,让小学生感受剪纸活动带来的乐趣,包括过程中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欣赏的快乐等等,将“快乐”贯穿于整个剪纸活动中。在宽松、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让小学生获得对美的敏感性、感受艺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出创新的火花,给小学生带来美感和喜悦。 剪纸:“剪纸”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它具有单纯、明快、朴实、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艺术的奇葩。剪纸是通过视觉信号传递到大脑,又通过大脑对手的动作产生指令的活动。 2、理论依据。

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方案设计者:孙迪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 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手段之一。然而,纵观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师明知故问、重复提问、随意提问的现象十分普遍,它不仅造成了四十分钟课堂的低效,而且挤占了学生阅读品位文章的时间,失去了课堂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想实现真正的高效,就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无论是提问的策略还是“问题”本身都要具有有效性。只有有意识地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才能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探索、思考、归纳等各种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达到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应该如何进行设计,才能使课堂提问更为科学、有效呢?为此,我确立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有效性研究”的个人课题。希望通过研究与实践,提高自身课堂提问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问的技巧,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二、课题核心概念。 课堂提问:《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课题研究中,我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向学生表述问题,引发学生思维活动,并作出回应或回答,从而提高课堂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 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其思考、探索,进而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 策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方法、途径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具有决定性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维活动。课堂提问,它所蕴含的教育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宗旨。 2、尊重学生发展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方法、程序,依据有两条:一是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二是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的生理、心理、语言能力,在不同的阶段有明显的不同特征,不同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提问应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选择恰当的策略,才能进行有效的教学。 3、心理学分析。 有效性提问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生涩和模式的固定化,促使其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有效性的提问促使学生思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 研究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是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是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是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小学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占用的课时虽然最少,但教与学的矛盾却常常比较突出,因此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如何提高欣赏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我们共同去研究和探讨。 二、课题界定、理论假设 小学美术欣赏的概念界定 欣赏:欣赏就是从一个作品中发现有意义的地方,慢慢去品味,得到一种很愉快的感觉,是个看似简单却十分深奥的东西 美术欣赏:美术欣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艺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从美术教学总的目标和任务出发,欣赏教学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还应重视

思想素质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把他们引向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发展的道路。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教师把艺术作品作为审美对象并以情感为主导因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理解、欣赏其内涵。 2、通过研究,从儿童的生理心理及智力发展方向来分析掌握儿童的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运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引导孩子提升美术欣赏能力 3、通过研究,根据美术欣赏教学的目的、任务及自身的特殊规律,灵活运用教材,善于结合实际培养、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四、研究过程及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前期尝试阶段: (1)组建课题成员 (2)调查美术课堂现状,了解学生美术欣赏兴趣 (3)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4)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5)尝试研究 2、具体实施阶段: (1)撰写开题报告,调整课题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合作。 (2)继续收集文献,充实理论基础 (3)进行美术欣赏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究 (4)撰写中期报告,调整实施方案

个人微型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研究方案 《关于儿童发散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研究》 泗阳县新袁镇中心小学晏浪一、研究思路: 从“课程材料”、“学习时间”、“学习小组”、“课堂环节”、“练 习题训练”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优组课程材料。结合教材,随机索取信息材料,训练数学知识的驾 驭能力。 (2)优组学习时间。激活课堂流程,多角度讨论,从思维的不同扩散方向,获得多种可能的结果。 (3)优组课堂环节。课堂形式多样,环节经济实效,讨论点拨恰倒好处。尽可能让学生的思维流畅、变通、独特。 (4)优组训练练习题。题少而精,能真正起到知识迁移、提高思维能力 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淡化课堂教学传统的角色地位,变“主宰”为“主导”,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大脑潜力,提高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2)发扬创新学习精神,于探究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在 愉悦氛围中,对学生实施情感渗透、人品塑造。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 探究、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方法: (1)类比法:通过类比训练,学生对解题思路做出概括,形成解题模式,并通过经常变换题目情节,提高学生模式辨认的能力。 (2)归纳法:学生要善于归纳知识、规律,教师只起强化作用。 (3)假设法:假设思维方法的训练,开始由老师作假设,让学生思考回答,在各种假设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问题,使学生领会要点,直至学生能独 立假设解题为止。

(4)乐学法:根据保加利亚心理学家乔治的“乐学法”原则,充分利用 多种媒体,结合多种形式,营造愉悦氛围,产生乐学效果。 四、研究步骤: 根据实际,我设计了“计划——行动——检测——反思”四步循环的思路,分为四个时间段来实施。 第一阶段(用时1个月): 主要是确立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文献研究和学习、调查现状、拟定研究计划。 1.确定内容:通过数学教学,渗透发散性思维培养;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2.理论学习: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我畅游与学校的图书室,查阅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互联网,学习先行者的宝贵经验。我阅读了《发散性思维训练丛书》、《思维影响认识》、《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系列)》[东尼·博赞]等图书,学习了吴正宪等专家关于中小学数学教育的论著、教学方法,学习了国家教育部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3.调查现状:通过问卷和座谈,了解学生对数学教学的需求,掌握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动态。虽然调查的结果让我有些失望,但这却更坚定了我进行研究的决心。 4.拟定计划: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有经验的同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用时5个月): 主要是进行实验、观察、比较,完善教学模式,反思、修正计划。 1.进行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合理安排时间,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意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情况记录,以便修整训练方法和方案。 2.邀请学校教师参与听课并提出建议,通过教师的评课,找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 3.加强课题研究材料、分析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管理; 4.定期与学生交流,促进研究深入。 5.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修正研究计划。

美术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详解

美术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详 解

美术特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方案 旦八镇中心幼儿园 执笔:曹亚琪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而且还比较年轻,办园不到3年,比起城区的幼儿园各方面信息也比较闭塞,再加上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往我园美术教学一般只局限于进行简单的技能教学,教学目标仅在教会孩子画一些画、做一些小手工上,忽视在教学中发展孩子的情感、思维、语言、交际能力等综合素质。新《纲要》中指出幼儿期的艺术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丰富她们的感性经验,启发她们用各种艺术的手段表示自己的情感,感受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为目标。在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中,美术以它独有的直观性、可感性而显现出强烈的感染力。孩子进行美术创作不但是表现她们的所知,更把自己的思想情感也融入其中。因此,美术活动是孩子表示所知、所想、所感的天地。 随着新《纲要》的颁发,教师们在经过不断学习后,开始尝试转变教学理念,尝试转变教学方式,但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1)课改的步伐不够大,教师的教学水平还要加快提高。教师们努力尝试运用新教学理念去开展教学,但由于教师的经验、水平有限,不能很有效地把理论转变为实践,不能很好地运用多

元智能理念去实施教学活动,从而影响了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培养。 (2)农村孩子知识经验相对落后,给农村幼儿园开展美术教学带来一定难度。由于农村孩子经验少、知识水平相对较差等因素,农村孩子在参加美术活动时往往显示出自信心不足、羞怯、创新能力不强、不够自主积极性等情况,这使开展综合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幼儿园处在城乡结合地,虽然园里的大多数孩子来自农村,可是我园的孩子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对美的感受与追求一点都不比城市中的孩子差,我们的孩子也应该拥有与城市中的孩子一样的享受美的熏陶的权力,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孩子的美术教育,在工作中我们大量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带领教师在幼儿美术启蒙教育的领域内刻苦钻研,以积累幼儿园开展美术启蒙教育的经验,逐步形成“美术教育活动”的办园特色,并以美术教育活动为抓手,培养一批幼儿园美术骨干教师,促进幼儿愉快地进行创造、表现、体现自身价值,健康、全面地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幼儿园美术教育的研究课题,确立我园的特色定位——办一所特色化的农村幼儿园。 二、概念的界定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是运用一定地物质材料和手段,经过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所塑造的静态的、在

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范本

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Clear objectives, matters, methods and record p rogress, so as to make planning direct ion con siste nt, action coord in ated and orderly. 姓名: 单位: 时间: 编号:FS-DY-89188 美术小课题研究方案 r

i使用备注:该资料可用于明确实施目标、工作事项、实施方法和记录实施进度,最终 I ! I使得总体规划方向一致,行动协调,进行有序。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 I I I细阅读内容。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 为其主要课业的欣赏教学,由于传统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束缚及教学条件的制约,目前。有些学校包括我们学校在内远未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为了搞好欣赏课教学,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结合学生特点,调整教学内容。 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珍 品。在中学有限的课时内无法使学生全面了解这些作品,只有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作品进行筛选,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才能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尤其是现代派作 品在我国迅速传播,改变了多年来写实作品占统治地位的局面。对现代派作品如何认识、如何欣赏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当代中学生思维敏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有探索精神。为此,我在教学中加大了现代作品的比重和授课时数,并进行对比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意识,我改变了 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多用讨论式和问答式。由 于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很高。例如,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0.5—2010.7) (2)搜集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自我保护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3)现状调查。分为学生、家长两个层面。 2、编写阶段:(2010.9—2010.11) (1)汇总并归并收集资料。 (2)设计《小学生自我保护系列校本教材》案例。 3、尝试改进教材(试行稿)阶段:(2010.12—2011.1) (2)学生层面通过问卷、创设情景等形式反馈了解学生自我保护的常识掌握情况。 (3)收集以上信息,分析并改进教材。 4、总结阶段:(2011.3—2011.4) 整理、汇总课题资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二)、主要措施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以调查法、资料搜集法、经验总结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课题组进行主题学习研讨会、问卷调查与访谈、教师培训、观察分析等方式完成该课题研究。为了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课题研究伊始到终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讲座培训与学习探讨;为了准确把握课题研究实施对象安全意识现状、安全意识动态发展状态,我分别设计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提纲;为了有效提升我的教材编写和使用教材的能力,我也对教材的编写框架、原则和体例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和介绍。现把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1、进行调查研究,明确研究主题 在课题展开研究伊始,我学习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校本课程论》一书,并结合县级德育专题讲座,使我总体上对本课题研究有清晰的理解与认识。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了课题需要展开的工作、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2、建全科研机制,确保研究进程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有效进行,我主要按照下面的流程开展工作:“理论学习→收齐资料→调查分析→集中研讨→形成框架→课例研讨→形成经验→推广成果”的程序,科学规范的过程管理,使本课题研究始终能够按计划有序地进行,求真务实,不搞花架子,注重及时总结反思,及时调整策略。 3、深入开展调查,调控研究内容 校本教材的编写不能是空中楼阁,它必须立足于学情、校情和国情,在这样的基础上,我首先对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的方式包括:问卷、访谈。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我进行了家访,调查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于校内的安全初步具有了一定的意识,比如说上下楼梯不奔跑,不玩危险游戏,上体育课要穿运动鞋等,但是对于实验课的安全认识比较模糊;在使用书包柜等方面则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安全意识和良好习惯。校外安全,比如说碰到陌生人,学生知道不要相信陌生人,可是实际操作时却不是那么回事,我们进行了相关实验,请一些老师拿一些棒棒糖给低年级的小学生吃,学生基本上没有怀疑,拿过去就吃了起来;而发生火情如何处理,则所有年级学生都不清楚;另外,如何和宠物相处、社会考察之后应该怎样,学生则完全没有概念,自然灾害之中的自我保护,因为地震学校演习过,所以较多人知道如何避险,雷雨天气和大雾天气则没有相关的安全保护意识和技能。这样,通过大量的数据调查与访谈分析为此,我们确定了学生在安全方面急需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安全意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校本教材的主要研究内容定位于以下五个板块:放学路上的自我保护、校内活动的自我保护、公共场所活动的自我保护、家庭生活中的自我保护、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 为此我又把内容调整成了:校内活动时的自我保护、家庭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社会活动时的自我保护和自然灾害中的自我保护,每个板块下面包含了四个或者六个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