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参考]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doc

[实用参考]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doc
[实用参考]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doc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

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

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

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

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

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

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

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

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

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4、《十三势行功心解》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例如该式右脚向右迈出,应以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5、凡弓腿,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人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绷须与肩平,不可偏高或偏低;绷出时肩关节不可前探;不可过於前绷,要以上体直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同时身体不可前扑。

7、重心前移时,腿、腹、胸、手须不先不後地一致前去,自然“上下相随”,变动过程中也要保持“立身中正”。

二、履式要点:1、两臂须随腰左履。左履时两掌不可外豁开,但两肱里侧也不可贴着肋部;沉肘起着护胁的作用,但两腋要留有约可容一举的空隙。整套动作都应该这样,避免把身体困住。

2、左履时身体仍须正直转体,不可前俯後仰或摇晃;关键在於“上下相随”、“不先不後”。如果,下肢後坐得快些就会前俯,慢些就会形成後仰。

3、在履的动作过程中,由於翻掌、沉肘和向後坐实左腿等,看来两掌似乎稍有低下的现象。其实两掌并不是有意识地向左“下”履。这点在循着绷、履、挤、按四式规定的定步推手中也是如此:其中“履”式也同样只向左(或)履,并没有向下之处。所以,凡是向左(右)“下”履或向“下”履者,都是不正确的,因这与推手是不相符合的。

4、履时左臂松松绷住,履的过程中,两手要保持着与推手中履式时同样的距离,也就是要与一手搭在对方腕节,一手搭在对方近肘节的大臂处来

引进,使履化的距离相等,不可拉得太开,这叫做“上於两膊相系”。

三、挤式要点:1、前挤时上身不可俯或後仰;肩部不可耸起,须放松下沉;臀部不可凸出;肘部不可抬起,须稍低於腕。

2、挤出後左掌与右脉门之间要似挨非挨。

四、按式要点:1、重心渐渐後移时,右胯根(股骨头关节)微向後抽,使身体正对前方,不致偏向左斜角。

2、两掌要随胯後坐抹後,要松肩,两肘不可外凸。

3、两掌须随重心前移而向前按出,呈微微往上的弧形,但幅度不宜大;两臂与肩部不可紧张,不可耸肩,两肘不可用力挺直,身体不可前俯或後仰。

4、两掌尚未按出时,左掌心斜朝右面前方,右掌心斜朝左面前方;两掌按出时,掌心须随按随向前转,但两掌心不可转至朝正前方;同时要求两掌根下沉,拇指一侧微往後翘。

5、初学太极拳时,首先要把整套的所有动作和姿势都做准确,然後在做每个动作的同时还要练习运劲。

太极拳的劲点是随着动作的不断变换而不断转移的,所以动作要“绵绵不断”,“动劲如抽丝”。现以揽雀尾中各动作为例,逐图指出劲点所在和主要部分,以便学者参考和细心体会。

劲点已如上述,这里再谈一下劲的来源。

劲的来源是“其根在脚,发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例如按式,从图16过渡到17,两脚支撑地面是其根。譬如要推动一辆载货的手推车,必然要依靠两脚支撑地面,如果两脚淩空没有去撑点,要推动车辆是不可设想的,因此说“其根在脚”(练拳时包括上步、退步或原地支撑)。右腿前弓,

左腿右蹬是“发於腿”。譬如要向前推动手推车,两脚虽支撑地面,但必然还要借助於前腿前弓与後腿後蹬。

当重心後坐转为重心前移时,腰部微微向上,而後向下、向前绕一弧形,以引导着劲力和掌握着动作的方向向前(其他如转体动作以腰向左右转动来引导劲力和掌握动作的方向),这叫做“主宰於腰”,或“腰为车轴”。通过脊部和背部的肌肉由缓缓收缩转为渐渐伸展,将劲力渐渐旋转递经肩、肘而到达掌根向前按出,并且手指也有劲力到达的感觉,这叫做“力由脊发”而达到“形於手指”。

同时,劲的转换也须这样。例如由绷转为履式,也是通过由脚而腿而腰地将图在右手原在近腕部桡骨一侧的劲点,移经小指一侧腕部,到达近腕部的尺骨一侧,将左手原在掌根的劲点,移经食指和大拇指的一侧,到达近腕部的桡骨一侧的。但不可因此而现出由脚而腿而腰而脊背地先後挨次而动,显出断续;动作总须“节节贯串”、“完整一气”,所以仍要“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地协调一致(胸腹部分也必须在腰部的带动下相应地动着,决不是“含(了)胸”、“松(了)胯”就丢开不管,让他一直“含胸”、“松腰胯”地呆着不动)。

但是,这里所指的劲点,并不是就在此处用力、使劲或紧张,而是仍然要求肌肉放松,动作缓慢、柔和,并仍须按照共同要点来做动作的。至於运

动,也是“先在心,後在身”,以意贯於这个部位,以意贯於这个部位,意到

劲到,意之所在注处就有所感觉,这也是“内外一致”的一种锻炼方法。

初学者如果没有经验的都是当面给予指教,只要按照各要点准确地完成动作,日久之後由於动作的准确和熟练,这劲路也会自然产生,也会自然地“上下相随”、“内外一致”,这样也才不会产生流弊。由於每一动作都有一

定的劲点移转,如果逐一讲介,势必连篇累牍。因此,这里仅举一例以概其余,後文不再逐一指出。6、所谓“眼为心之苗”,是指从眼睛里可以看出思想的

活动来,正如戏曲、舞蹈中传神的表演一样。练习太极拳时,眼神是练好一套

拳的重要部分。

试举一例来分析一下眼神。例如从左绷过渡到右绷时;身体左转,左肘向左後微下撤,眼神关及左小臂;身体右转,右臂将要绷出时,眼神移顾右

小臂;当右臂还未绷足时眼神已稍先於手到达意念中所要绷出的方向;当右臂

前绷时,眼虽已向前平视,但眼神须关及右臂前绷。

从这个动作来看,我们不难了解,在动作过程中眼神是要结合“左顾右盼”的。但左顾右盼并不是没有原则地左右乱看,而是应该与身体转动的方

向一致。其实,有许多转体动作如果眼睛不转(眼与脸的方向当然应该一致),腰也会扭不过来;即使象左履式动作那样转体的幅度不大,但若是眼睛仍看着

绷的方向,身体虽也能左转,可是就别扭的很;可见如果转体幅度再大些,就

更没法转体了。另外,在“左顾右盼”时,仍不可忽略“虚灵顶劲”这个要求;

不可为了要在左右移视时显得灵活而产生摇头晃脑的现象;也不可当手在上方或下方动作时产生仰头俯首的现象,而应该是“顶头悬”似地转动和用眼神关顾,这样才能显得既灵活又有神。

当动作将要完成时,眼睛总是在稍先於手到达完成动作时的方向,要有“以眼领手”的表现,亦即眼睛要成为“心”的代表,并要结合“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心里想去拿一件东西,眼睛也总是先看这件东西,然後手才跟着去拿,道理都是一样的,所以,凡是动作向预定的方向去,眼神总须先去。

虽然眼神先到,但并不是就丢开手不管了,仍然要关顾着手的动作直到到达为止。这样,才能将“手、眼、身、法、步”各方面的动作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地协调起来。

第四式单鞭

要点1、图18、19、20中,两掌前後抹转一个平面椭圆形时须随腰转动,同时两肘(肘尖须下沉)也须圆活地随两掌抹转而屈伸。两臂转动时距离要相等,总须前手去,後手跟,“两膊相系”不散漫。当两掌向里抹转经胸前肘要含胸转腰才能圆活。但含胸要注意不可凹胸,并要注意胸部不可平板,所以拳论说:“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2、上身要正直,避免前俯、後仰或向左歪斜。

3、要“沉肩坠肘”和松腰胯。

4、定式时两臂与腿(左臂与左腿、右臂与右腿)方向要一致,上下要垂直,避免右臂斜朝右前斜方;膝部不可超出脚尖。鼻尖、眼尖、手尖要三

尖对齐。

5、右吊手的腕关节要弯曲,使五指撮拢下垂,与右足尖成一垂直线。

第五式提手上式

要点1、由单鞭过渡图24的两手动作是合劲,脚和手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2、做图24的姿势时,两肩和腰胯要放松,臀部不可凸出,身体应保持正直,胸部不可正对前方。脚跟虚点地面,脚尖微微抬起,不要翘得太高,右膝要微弓,不可挺直。要坐腕。重心应全部坐于左腿上。

3、由图24开始向图27过渡时,由於左胯根内收,左腿要有继续微微下蹲的现象。在挤的同进须有靠的意思,但不可耸肩;身要正直,不可前俯。

杨式24式太极拳教学拳谱及图谱

杨式24式太极拳教学 拳谱及图谱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杨式24式太极拳教学拳谱及图谱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同肩宽 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似直非直肘关节微微的弯屈手心向下 3 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掌至于腹前 上身体保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 二、野马分鬃〔三次〕 左野马分鬃 1 上体微向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两手随腰转自然分开左手与眼同高右手按在右胯边。 右野马分鬃 (同左野马分鬃左右方向相反) 左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1 右脚向前跟半步两手左上右下抱球 2 上体后坐向右转腰右手上提至右额 3 左转成左虚步左手按在左胯边。 四、搂膝幼步〔三次〕 左搂膝幼步 1 上体微微左转再右转右手转至面前自然下落经右胯由右后方盪起 2 左脚尖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左手经左膝搂过右手向前推按 右搂膝幼步 (同左搂膝幼步左右方向相反) 左搂膝幼步 五、手挥琵琶 1 右脚向前跟半步 2 右手屈臂后坐左手由左而上划弧到正前方 3 左脚提起 脚跟着地成左虚步 六、倒卷紘 右倒卷紘 1 上体右转两掌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经过腰向右后划弧与头同高 2 上体转正又臂屈肘于耳侧左脚后退一步左手向后收右掌向前推 右脚跟随腰撵正 左倒卷紘 (同右倒卷紘左右方向相反) 右倒卷紘左倒卷紘 七、左揽雀尾 1 上体右转两臂平举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 2 上体继续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臂棚 右手按于右胯侧 4 上体右转两手同时向下向后履 5 上体左转向正前方右手搭在左手腕左弓步向前挤 6 后坐左脚尖翘起两手分开致腹前 7 左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同左揽雀尾左右方向相反) 九、单鞭 1 上体左转两臂随腰运转左掌向外右掌向上 2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左手由下而右右手由上而右划弧在右前方变刁手 3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4 左弓步翻掌 十、云手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令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口令 一、起式 1、两脚开立 2、两臂前举 3、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 2、转身上步 3、弓步分靠 4、坐腿转身撇脚 5、抱球收脚 6、转身上步 7、弓步分靠 8、坐腿撇脚转身 9、抱球收脚10、转身上步11、弓步分靠 三、白鹤亮翅 1、跟步抱手 2、坐腿转腰 3、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右臂前摆 2、摆臂收脚 3、屈臂上步 4、弓步搂推 5、坐腿转身撇脚 6、摆臂收脚 7、屈臂上步 8、弓步搂推 9、坐腿转身撇脚10、摆臂收脚11、屈臂上步12、弓步搂推掌 五、手挥琵琶 1、跟步展臂 2、坐腿引手3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转体撒手翻掌 2、退步卷肱 3、后坐虚步推掌 4、转体撒手翻掌 5、退步卷肱 6、后坐虚步推掌 7、转体撒手翻掌8、退步卷肱9.后坐虚步推掌10、转体撒手翻掌11、退步卷肱12、后坐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1、转体撒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1、转身分手 2、收脚抱手 3、转体上步 4、弓步前棚 5、转体旋臂 6、后坐下捋 7、转身后捋 8、转体搭手 9、弓步前挤10、弓步平分掌11、后坐引手12、弓步前按 九、单鞭 1、坐腿转身扣脚云手 2、云手、勾手、收脚 3、转身上步 4、弓步推掌 十、云手 1、坐腿转身勾手松开 2、左云翻掌收步 3、右云翻掌开步 4、左云翻掌收步 5、右云翻掌开步 6、左云翻掌收步 十一、单鞭 1、右云勾手 2、转身上步 3、弓步推掌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传统85式杨式太极拳套路分解动作详解, 第一式预备式: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要点: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於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住,在後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身体容易前俯或後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势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第二式起势 要点: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後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後在身”。例如在做骸式两臂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後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成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

(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於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後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为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於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後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第三式揽雀尾 一、左右绷式要点: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正直,後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度均匀。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虽有先後,但必须同时开始和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 杨氏太极拳太极老拳谱1、八门五步 掤南捋西挤东按北采西北例东南肘东北撑西南方位。 坎离兑震巽乾坤艮八门。 方位八门,乃为阴阳颠倒之理。周而复始,随其所行也。总之四正四隅,不可不知矣! 夫掤捋挤按是四正之手,采列肘靠是四隅之手。合隅正之手,得门位之卦。以身分步,五行在意,支撑八面。 五行进步火,退步水,左顾木,右盼金,定之方中土也。 夫进退为水火之步,顾盼为金木之步。以中土为枢机之轴,怀藏八卦,脚踩五行,手步八五,其数十三,出於自然十三势也。名之日:“八门五步”。 2、八门五步用功法 八卦五行,是人生成固有之良。必先明知觉,运动四字之本由,知觉运动得之後,而後方能懂劲,由懂劲后,自能接及神明矣! 然用功之初,要知知觉运动,虽固有之良,亦甚难得於我也。 3、固有分明法 盖人降生之初,目能视耳能听,鼻能闻,口能食,颜色声音香臭五味。皆天然知觉,固有之良,其手舞足蹈,於四肢之能,皆天然运动之良,思及此是人熟无因,人性近习远,失迷固有,

要想还我固有,非乃武无以寻运动之根由,非乃文无以得知觉之本原,是乃运动而知觉也。 夫运而知,动而觉,不运不觉,不动不知,运极则为动,觉盛则为知,动知者易,运觉苦难,先求自已知觉运动得之於身,自能知人,要先求知人。恐失於自己,不可不知此理也,夫而後懂劲然也。 4、粘黏连随 粘者,提上拔高之谓也 黏者,留恋缱绻之谓也 运者,舍己无离之谓也 随者,彼走此应之谓也 要知人之知觉运动,非明粘黏连随不可,斯粘黏连随之功夫亦甚细矣。 5、顶偏丢抗 顶者出头之谓也。 偏者不及之谓也。 丢者离开之谓也。 抗者大过之谓也。 要知於此四字之病,不明粘黏连随,断不明知觉运动也,初学对手,不可不知也,更不可不去此病,所难者粘黏连随,而下许顶偏丢抗,是所不易矣。 6、对待无病 顶偏丢杭,失於对待也,所以为之病者,既失粘黏连随,何以获知觉运动,既不知己,焉能知人,所谓对待者,不以顶偏丢

太极拳动作分解

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动作分解说明 陈正雷 第一式:太极起势 动作一:两脚并立,成立正姿势。两臂下垂于身体两侧,手心向内。头自然正,唇齿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二目平视。 要求:站立后,要意识集中,脑清心静,去其杂念,心气下降,呼吸自然。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滁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 动作二:接上势,屈膝松胯,放松下沉,提左脚向左横开半步,比两肩略宽,脚尖微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穴要虚,含胸塌腰,松肩沉肘,立身中正,头自然正直,虚领顶劲,两目平视。要求:横开步时,重心先移右腿,提左脚开步,脚尖先着地,慢慢踏平。周身放松,气沉丹田(肚脐下),降于涌泉,松胯屈膝,下沉时呼气。此时,心中一无所念,穆穆皇皇,浑然如一片无极景象。 动作三:接上势,两手缓缓上升与肩平,手心向下,沉肘松肩;随两手上升,身体慢慢下降,松胯屈膝,两脚踏实,两目平视。 要求:当两手上升身体下降时,胸、背、肋、腹各部肌肉均要松驰下沉,促使心气下降。切忌肩上纵,横气填胸。两手上升时吸气。 内劲:接上势,内气先沉于丹田,顺两腿内侧降于涌泉,再由两腿外侧上行,沿督脉上升至两肩两肘,通过松肩沉肘,贯于两手,两臂慢慢抬起。 动作四: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屈膝松胯,两手随着下按至腹前,手心向下,两目平视。 要求:两手下按时,要立身中正,切忌弯腰突臀,胯(髋)部要松、虚、活;下蹲时如坐凳子一样,两手下按时呼气。 内劲:接上势,内气顺督脉上升,一部分顺两肩夹贯于两臂,一部分绕风池,冲百会,达人中,顺任脉下降复归丹田;这样一起一落,内气在周身通任、督,达四梢,畅通大小周天,由无极生太极,产生阴阳二气,疏通经络,运行周身,浑圆一体。 第二式:金刚捣碓 动作一:接上势,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两手左逆右顺缠,走弧线向左前上方掤出,左手掤至左膝上方与眼平,手心朝外。右手掤至胸前中线,手心朝上,目视左前方。 要求:上掤转体时,要结合裆、腰劲,松胯塌腰,劲贯手掌。练此动作时吸气。 内劲:丹田气下降至涌泉,随着身体左转,由右脚顺右腿缠至腰间:腰左转、使劲通过肩、肘,贯于两手,形成上掤劲。 用法:上势迎接对方用右手击来的拳或掌。右手接拳,左手接肘,掤劲不丢。 动作二:接上势,身体右转90o,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尖外摆,两手右逆左顺缠,向右后捋,目视左前方。 要求:右后捋时,结合腰劲旋转,走外弧加掤劲。重心移动要自然,切忌挑肩架肘。此动呼气。 内劲:内气由右脚上缠至丹田,一部分下缠于左脚,另一部分通过腰脊右转缠至两臂、两手,形成捋劲。用法:承上势,接住对方冲拳后,应迅速转体,将其劲引空。 动作三:接上势,重心移至右腿,左腿提起,里合扣裆,屈膝松胯,身体下沉且微向右转,两手上掤,目视身体左前方。 要求:左腿上提,身体下沉,形成上下相合,切忌弯腰凸臀。此动吸气。 内劲:接上势,两手掤劲不丢,继续后捋,劲由左腿缠至右腿,提左膝松胯,劲合于丹田。用法:提腿,扣膝,可起到护裆的作用。另外还可作为蹬对方膝盖和臁骨之用。 动作四:接上势,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铲地滑出,重心在右腿,两手继续向右上方加掤劲,目视左前方。 要求:向前开步时,身法要端正,左脚向前开步,两手向右上掤,形成上下对称,此动呼气。 内劲:气由丹田上行,劲催至两手加掤劲,气下行至左脚。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步法

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步法 杨式太极先师杨澄甫在《太极拳十要》中论述“上下相随”时认为,太极拳“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也”。在《太极拳体用全书·练习谈》中强调“两脚宜分虚实,起落犹似猫行”,说明脚的步型步法在杨式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传统杨式太极拳的根基是脚的功夫,是步法。太极拳运用离不开脚步的方向和方位,脚是定向的根,盘拳离不开根,“丢根”就失去了传统杨式太极拳的基础。功夫不上身,主要是没练下肢的脚步法。脚下不练功,周身不易松。太极拳练掌、练拳,不练脚是半截拳。练拳先练脚,是传统杨式太极拳首先训练的科目。拳谚说:“七分看下,三分看上”,“一步走错,步步歪”,“步不稳由拳乱”。可见脚功是传统杨式太极步法的基础功夫,毫厘差之不得。 杨式太极拳有老架、大架、小架(低架)之分,其步法、步型也各有不同,共有十八种:坐步、曲步、撤步、碾步、钓步、副步、倒插步、连枝步、仙人步、分身步、翻身步、坫步、塌步、绞花步(套步)、斜步(弓步)、敛步、追步、冲步。步法歌诀为:“坐曲步撤碾钓副插,连仙分翻坫塌绞,斜敛追冲十八步,轻灵转动捕鼠猫。”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时脚步走弧形,忌直来直去走直线步。弧形步由屈而伸,缓缓踏出,足尖由下垂渐渐变动上翘,脚跟先落地,然后足掌和脚尖落地,全面落实(左右横行须先落脚尖,然后脚掌、脚跟全面落实)。当年我师金锡武说:老架杨式太极拳是承重型,体重加压在一足上碾转(卖碾)。内涵是“步”“桩”合一,“势中有桩,桩中含势”,不许移动重心上步。金锡武、崔毅士二师教我拳时说:杨式太极拳每式都含碾步,走步要分清阴阳,两脚要虚实分明。 传统杨式太极拳在盘拳、推手、散打对练时,最注重脚的运用,凡太极拳虚步都暗含着各种脚法。以当今杨式太极拳新架的弓步为例:新架上步(前进),身体后坐、重心后移、前脚外撇、脚掌踏实、脚前弓、重心前移,后脚再上步踏实,体前移。简言之,即前后“移动体重”。杨式传统太极拳老架、大架、小架盘拳上步,不倒体重,因此拳是承重型。据测算,新架前进一步为8.5秒,老架前进一步为5秒。显然老架比新架上步速度快三分之二,即3.5秒。在技击运用时,可发现新架不如老架应急。当今传统杨式太极拳弓步,在老架杨式太极拳中,称为斜步(前进步)。该步功量大,走三至五步,热感从脚底蹿到腰脊之上。斜步(即弓步)迈步,要突出五个字——“屈、碾、弧、伸、抓”。歌诀为“屈腿碾步体侧移,弧行屈伸跟着地,落胯圆裆趾抓地,气沉凝神体前移。”该步要求前后两脚跟形成一直角,两脚跟相距长度约为70厘米,宽度(底边为长度)是自身脚长的1.5倍至2倍(体形高大者,两脚跟相距要75~80厘米)。走步时,步幅大小要恰到好处。步幅过大,进退摆放不能随机应变,容易被动失势;步幅过小,不利于塌腰、落胯、内气下沉和重心稳定。无论步幅大小,都不能踏成两足跟(底边)相距小于自身脚长的一脚之内,成直线步。不少初学者,走弓步、虚步、仆步等步型时,容易犯两脚站在一条横线上的错误,产生重心不稳现象。传统杨式太极拳老架的斜步(即当今弓步),在其套路中的掤、挤、按、搂膝拗步、搬拦捶、栽捶、指裆捶等式迈的都是直角步型。走斜步时要求:前腿膝尖与足尖须成为一条垂直线,且支持全身体重。内含“屈、碾、弧、伸、抓”步型,其中“碾”为碾步,是杨家拳中的重要步法。 据说杨家前三代特别重视碾步,碾步排在传统杨式拳步法中第四位。在杨式太极拳老架中,几乎每式都含有碾步,碾步步型看似简单,其实内涵深厚,具有以下作用。(1)使习练者体态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走碾步时要求头部百会穴上领,头容正直,神贯于顶,有虚灵自然之意。这样能使肢体尽量地放松,平心静气地用意识消除运动中的僵劲。又因其腰部的沉劲使脊椎松开拉长,保持躯体正直,不致前俯后仰,左右歪斜。(2)使习练者旋转踝、膝,旋转腰脊,同时使肩胯相随的螺旋运转带动下肢顺逆缠绕,形成螺旋运动。因为肩随腰胯的转动而转动,可使两肩齐平、上下相随、节节贯穿,腰身边转动边平直前送,完成传统杨式

38式武当太极拳详细分解动作

38式武当太极拳详细分解动作 第一段: 1、起式:重心下沉,脚尖点起,左脚迈开成马步;两手合到腹前下沉,抱球提至胸窝,翻腕沉至膝盖前,两手合掌从两侧提至肩平,沉肩沉掌;合掌至头顶,翻腕下沉膝平,收起向手穿掌下沉勾手提于同肩宽。 2、退步崩式:两手交叉(左手在上),抱球扣脚收脚成丁步,转身左脚向斜脚迈步前移,马步弓掌。 3、揽雀尾:翻掌后座,扣脚抱球收脚,迈步按手,按手一插二插收脚,翻腕提膝弓直收回,重心下沉,上步马步送掌;转身翻腕收脚点起,后撤弓步带掌至后右斜角,后座穿掌收左脚,下沉扣脚抱球正前方。 4、正单鞭:左掌外翻,右手从左掌心穿出勾手,提膝蹬脚,脚尖崩直后收回,重心下沉,左脚迈出,掌心朝里向外旋转分开左弓步。 5、提手上式:后座扣脚,左掌由后向前穿出成正马步;翻腕收脚勾手蹬脚崩直;收脚抱球下沉,脚跟着地,扣脚转腰抱球,左脚迈出,马步成掌。 6、白鹤亮翅:抱球收脚,穿掌上步,右举左按左脚前点。 7、左搂膝拗步:右掌旋下,左掌向上成丁步,左掌下按右掌与肩平,重心下沉,左脚迈开,搂膝推掌。 8、右搂膝拗步:跟步后座,撇脚转身带掌成丁步,重心下沉,右脚迈出,右搂左推。 第二段: 9、倒转肱:拨掌后座,转腰右掌从拳位向左西下插,左插扣脚,拨掌后座,两手收至拳位,送掌提膝,两掌心朝上。重心下沉,右脚后退,左掌收至拳位向膝盖下插,二插扣脚,拨掌收脚,两手收至拳位,掌心向上,送掌提膝,脚尖崩直。 10、斜飞式:重心下沉,左脚向斜脚退步,转身右掌下插,二插收脚丁步。右脚后退,转身右掌从心窝送出成右弓步,掌心向上。 11、虚步亮掌:右掌翻掌,左掌收至拳位从腋下穿出,左脚前点成虚步亮掌,两掌心朝前。 12、提手上式:右掌穿出,左脚后退,带手收脚,两手收至拳位,勾手提膝蹬脚。收脚抱球,重心下沉,脚跟着地,扣脚转腰,翻球收脚,掌心相对。重心下沉,左脚迈开,马步成掌,掌背相对。 13、白鹤亮翅:抱球收脚,穿掌上步,右撩左按,左脚前点。 14、左搂膝拗步:右掌下沉,左掌上托,收脚丁步,左掌下按右掌上托,迈步搂膝推掌。 15、海底针:按掌收脚,一插二插换脚三插上步,成右虚步。 16、闪通背:重心前移,摆脚翻左架右,两拳心向上,马步。 17、上步搬拦捶:跟步合手(左手在上),后座转身收脚,上步带拳冲,两拳交叉与肩平,拳背朝上(左手在上)。 18、揽雀尾:跟步后座,两手收至胸前,推掌丁步。重心下沉,右脚迈出,左手从右臂上方穿出,右掌托

杨氏太极拳49式竞赛表演套路图文详解

杨氏太极拳49式竞赛表演套路 (一)口令 预备势 一、起势 二、揽雀尾 (左棚右棚 捋挤按) 三、单鞭 四、云手 (一二三) 五、单鞭 六、高探马 七、右分脚 八、左分脚 九、转身左蹬脚 十、左搂膝拗步 十一、手挥琵琶 十二、高探马穿掌 十三、转身十字腿 十四、左打虎势 十五、右打虎势十六、回身右蹬脚 十七、双峰贯耳 十八、左蹬腿 十九、转身撇身捶 二十、进步指裆捶 二十一、如封似闭 二十二、十字手 二十三、抱虎归山 二十四、斜单鞭 二十五、肘底捶 二十六、右金鸡独立 二十七、左金鸡独立 二十八、倒撵猴 二十九、斜飞势 三十、提手上势 三十一、白鹤晾翅 三十二、左搂膝拗步 三十三、海底针 三十四、闪通臂 三十五、转身白蛇吐信 三十六、进步栽捶 三十七、野马分鬃 三十八、玉女穿梭 (一二三四) 三十九、揽雀尾 (左棚右棚 捋挤按) 四十、单鞭 四十一、下势 四十二、上步七星 四十三、退步跨虎 四十四、转身摆连 四十五、弯弓射虎 四十六、进步搬拦捶 四十七、如封似闭 四十八、十字手 四十九、收势 还原

(二)图谱 预备式:面向正南,两脚并立,身体中正,左腿向左侧迈一肩1、起势:<1>旋转两臂两掌心向 后, <2>抬起两臂肩宽肩平, 沉肩坠肘按下两掌在腹前。 2 2、揽雀尾:左棚:〈1〉重心左 移、以腰带动打开右脚45度, 〈3〉重心左移身体右转,棚起 左臂,捋下右臂在右腹前。 右棚,〈1〉重心略右移,腰带扣回左脚45度,〈2〉重心左移,〈3〉提起右腿迈弓步步伐,〈4〉 重心右移棚起右臂、捋回左臂在 捋:〈1〉腰带两臂转45度翻 两掌,西北方向,

〈2〉重心左移腰带捋回两臂,在腰前西南方向。挤:〈1〉转身左手掌搭在右臂 手腕内大约一寸处, 〈2〉重心右移挤出两臂 按:〈1〉左手从右手虎口分开两臂,肩宽肩平〈2〉重心后移拉回两臂,在胸 前坐起掌来, 〈3〉重心右移弓步按出两掌 3、单鞭:〈1〉重心后移两手逐渐放平,〈2〉扩胸棚腕,〈3〉腰带扣右脚135度东南方 向,两臂随身体转到东北方向 〈4〉重心右移左脚尖转,棚起右腕带左腕随腰转向西南方向,〈6〉提起左脚迈弓步步伐,转 身坐起左掌,重心左移推出左 4云手一:〈1〉重心后移〈2〉 扣回左脚90度正南方向,左臂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24式太极拳分解动作及练习要领 预备式 一起势 1、左脚开立:首先使左膝放松,身体重心大部份落在右脚上。提左脚向左侧迈出时,其高度以不超过右踝骨的高度为宜,右腿也不要弯屈。要“轻起轻落、点起点落”。 2、两臂前平举:两臂边旋转(劳宫穴找涌泉穴)慢慢向体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关节微屈,肘尖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有如要把一根下端踩在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动作时可有这样的意念。注意腕关节不要过于松软,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 3、屈膝按掌:(1)下按的用力和用意,有如要将水面上漂浮着的木板按入水中一样。(2)两臂、两掌不要只是被动地随屈膝而下落,要有主动下按的动作。(3)按到终点时需展掌,舒指,避免手指向上的“坐腕”。本式定势时,要配合呼气下沉,使之有一种沉稳的感觉。 二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手收脚:上体稍向右转(意欲向左,必先右去),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掌心相对,呈右抱球,左脚尖点地(这里的“脚尖点地”是指用脚前掌着地。动作熟练以后,脚尖不必着地,收至支撑脚内侧足弓附近即可),眼看右手。 2、转体上步: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步,脚跟轻轻着地,重心仍在右腿。面向南偏东。 3、弓步分手: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前移,左脚屈膝前弓,右腿自然蹬直,成左弓步。两手前后分开,上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下手停于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两臂微屈,眼看左手。面向正东。(二)右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重心移动的过程中,上体要保持正直,不可起伏,移动幅度不必过大。也不可先坐成虚步再转体,造成“断劲”脱节。 2、抱手收脚:收脚时主要是重心前移。当体重已从后腿移到前腿时,就以大腿的力量轻轻地把后脚提起,慢慢地屈膝向前,使脚尖在前脚的内侧落下。“抱球”和“收脚点地”要同时协调完成,不可“球”已抱好而后脚尚未到位。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三)左野马分鬃 1、转体撇脚 2、抱手收脚 3、转体上步 4、弓步分手练习要点: 1、抱球:肩部放松,手指微屈,肘低于肩,腕低于手。屈肘时,上臂与前臂的夹角约120度,手腕、前臂同胸部之间应有20-30厘米的距离,要使能容下一个球的空当,既能抱得住这个球,而又不使球触着身体。 2 、上步:上步时一腿支撑体重,另一腿轻灵地迈出,不可将身体重心过早地前送,整个脚掌一下子踏实,呈“砸夯”状。 3、弓步:弓步四要素:“踏掌”、“弓腿”、“转腰”、“蹬腿”。脚尖与中线的交角成45~60度,两脚调整成介乎“丁弓步”和“川弓步”之间的“人弓步”。前后腿分担体重的比例是:前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二,后弓腿约承担三分之一。弓步时,胯部自然里合,从而使上体正直,腰部放松。脚跟蹬展的整个过程中,脚掌都要贴着地面,不允许出现脚外侧离地的“掀脚”或脚后跟离地的“拔跟”现象。太极拳的弓步,后腿不能象练长拳那样挺劲绷直,但也不可过于放松,使膝部出现较大的弯屈度,显得软化无力。 4、分手:分手时左手手心斜向上,力点在手臂外侧,向左斜上方“靠”出。此时左肩要松沉,肘部要微屈,使左臂保持弧形。分到顶点时,要展掌、舒指,力贯指稍。由过渡运作到完成姿势,属于由虚到实的变化,手指表现为由自然微屈逐渐地展掌、舒指。右手同时向右斜下方分开,直“采”至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朝前,肘微屈,右臂保持弧形。采到顶点也要求展掌、舒指、坐腕,肩部要松沉。这种“分”的手法运用,就好象要缓缓地把两手间系着的一根线扯直而又不把它拉断似的。 5、眼神:眼神是太极拳运动的一个重要部分。一般规律是:视线随主要动作的手移动,或保持头颈正直,目光平视。要避免低头或歪头,也不要死盯着前手。应把视线不时平移远望,有张有弛。 6、定式: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由“过渡

杨氏98式太极拳套路

杨氏太极拳98式套路 第一节 01、太极出势02、揽雀尾03、掤捋挤按04、单鞭 05、提手上势 06、白鹤展翅 07、左搂膝拗步 08、手挥琵琶 09、 左搂膝拗步 10、右搂膝拗步 11、左搂膝拗步 12、手挥琵琶 13、进步搬拦捶14、如封似闭 15 、十字手 第二节 16、抱虎归山 17、揽雀尾 18、掤捋挤按 19、斜单鞭 20、肘底捶 21、倒撵猴 22、斜飞势 23、提手上势 24、白鹤展翅 25、左搂膝拗步 26、海底针 27、蟾通臂 28、 转身撇身捶 29、上步搬拦捶 30、揽雀尾 31、掤捋挤按 32、单鞭33、左右云手 34、单鞭 35、高探马 36、右分脚 37、左分脚 38、转身左蹬脚39、左右搂膝拗步 40、进步栽捶 41、 转身撇身捶 42、进步搬拦捶 43、右蹬脚 44、左右打虎势 45、右蹬脚46、双峰贯耳 47、左蹬脚 48、转身右蹬脚 49、上步搬拦捶 50、 如封似闭 51、十字手 第三节 52、抱虎归山 53、揽雀尾 54、掤捋挤按 55、斜单鞭 56、 右野马分鬓 57、左野马分鬓 58、上步揽雀尾 59、掤捋挤按 60、单鞭 61、玉女穿梭 62、上步揽雀尾 63、掤捋挤按 64、单鞭 65、 左右云手 66、单鞭 67、斜身下势 68、右金鸡独立 69、 左金鸡独立 70、倒撵猴 71、斜飞势 72、提手上势 73、白鹤展翅74、左搂膝拗步 75、海底针 76、蟾通臂 77、转身白蛇吐信78、 进步搬拦捶 79、揽雀尾 80、上步掤捋挤按 81、单鞭 82、左右云手83、单鞭 84、高探马穿掌85、转身单摆莲/十字腿 86、左搂膝指档捶 87、揽雀尾88、掤捋挤按 89、单鞭 90、斜身下势 91、上步七星 92、 退步跨虎 93、转身双摆莲 94、弯弓射虎 95、上步搬拦捶 96、如封似闭97、十字手 98、合太极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图文详解 2009-01-2717:47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第十五式抱虎归山 第二式起势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三式揽雀尾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单鞭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五式提手上势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十式手挥琵琶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十四式十字手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三十七式右蹬脚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七十式云手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四十六式十字手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式揽雀尾第七十七式下势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传统杨氏太极拳85式拳谱 1.预备势 2.起势 3.揽雀尾 4.单鞭 5.提手上势 6.白鹤亮翅 7.左搂膝拗步 8.手挥琵琶 9.左右搂膝拗步 10.手挥琵琶 11.左搂膝拗步 12进步搬拦捶 13.如封似闭 14.十字手 15.抱虎归山 16.肘底看捶 17.倒撵猴 18.斜飞式 19.提手上势 20.白鹤亮翅 21.左搂膝拗步 22.海底针 23.扇通背 24.翻身撇身捶 25.进步搬拦捶 26.上步揽雀尾 27.单鞭 28.云手 29.单鞭30.高探马 31.左右分脚 32.转身左蹬脚 33.左右搂膝拗步 34.进步栽捶 35.翻身撇身捶 36.进步搬拦捶 37右蹬脚 38.左打虎势 39.右打虎势 40.回身右蹬脚 41.双峰贯耳 42.左蹬脚 43.转身右蹬脚 44.进步搬拦捶 45.如封似闭 46.十字手 47.抱虎归山 48.斜单鞭 49.野马分鬃 50.揽雀尾 51.单鞭 52.玉女穿梭 53.揽雀尾54.单鞭 55.云手 56.单鞭 57.下势 58.金鸡独立 59左右倒撵猴 60.斜飞式 61.提手上势 62.白鹤亮翅 63.左搂膝拗步 64.海底针 65.扇通背 66.转身白蛇吐信 67.搬拦捶 68.揽雀尾 69.单鞭 70.云手 71单鞭 72.高探马带穿掌 73.十字腿 74.进步指裆捶 75.上步揽雀尾 76.单鞭 77.下势 78.上步七星 79.退步跨虎 80.转身摆莲

81.弯弓射虎 82.进步搬拦捶 83 .如封似闭 84.十字手 85.收势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

最全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动作图解|古典书城 分享至: 2015-06-29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平视前方。 1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保持正直,

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2左右野马分鬃 (一)左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3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完成。4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2.弓步搂推: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左手经膝前上方搂过,停于左腿外侧,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手经肩上,向前推出,右臂自然伸直。

85式杨氏太极拳图解及各动作要领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1799-1872)及其子杨健侯(1839-1917)、其孙杨澄甫(1883-1936)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杨式太极拳的特点 (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结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八十五式杨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式预备式 第二式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左右搂膝拗步第十式手挥琵琶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第十三式如封似闭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抱虎归山第十六式肘底看捶第十七式左右倒撵猴第十八式斜飞式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 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 第二十九式单鞭 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左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转身蹬脚 第三十三式左右搂膝拗步第三十四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五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六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七式右蹬脚 第三十八式左打虎式 第三十九式右打虎式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抱虎归山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 第五十式揽雀尾 第五十—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左右倒撵猴第六十式斜飞式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第六十七式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揽雀尾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第七十三式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第七十六式单鞭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杨式二十四式太极拳拳谱 一、起势 1 左脚向左分开半步同肩宽 2 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似直非直,肘关节微微的弯屈,手心向下 3 两腿慢慢屈膝下蹲成马步。两掌至于腹前,上身体保持正直,两眼平视前方 二、野马分鬃〔三次〕 左野马分鬃 1 上体微向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2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两手随腰转自然分开,左手与眼同高,右手按在右胯边。 右野马分鬃 (同左野马分鬃,左右方向相反) 左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1 右脚向前跟半步,两手左上右下抱球 2 上体后坐向右转腰,右手上提至右额 3 左转成左虚步,左手按在左胯边。 四、搂膝幼步〔三次〕 左搂膝幼步 1 上体微微左转再右转,右手转至面前自然下落,经右胯由右后方盪起 2 左脚尖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向前移动到左脚成左弓步,右腿自然蹬直,左手经左膝搂过,右手向前推按 右搂膝幼步 (同左搂膝幼步,左右方向相反) 左搂膝幼步 五、手挥琵琶 1 右脚向前跟半步 2 右手屈臂后坐,左手由左而上划弧到正前方 3 左脚提起,脚跟着地成左虚步

六、倒卷紘 右倒卷紘 1 上体右转,两掌心向上左手在前,右手经过腰向右后划弧,与头同高 2 上体转正,又臂屈肘于耳侧,左脚后退一步,左手向后收,右掌向前推,右脚跟随腰撵正 左倒卷紘 (同右倒卷紘,左右方向相反) 右倒卷紘 左倒卷紘 七、左揽雀尾 1 上体右转,两臂平举,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下 2 上体继续右转,右胳臂环抱右胸前,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抱球状,左脚收到右脚内侧。 3 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跨出一步,脚跟先轻轻的着地,重心前移成左弓步,左臂棚,右手按于右胯侧 4 上体右转,两手同时向下向后履 5 上体左转向正前方,右手搭在左手腕,左弓步向前挤 6 后坐,左脚尖翘起,两手分开致腹前 7 左弓步按掌 八、右揽雀尾 (同左揽雀尾,左右方向相反) 九、单鞭 1 上体左转,两臂随腰运转,左掌向外右掌向上, 2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左手由下而右,右手由上而右划弧,在右前方变刁手 3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4 左弓步翻掌 十、云手 1 上体右转,左手向右划弧到右肩,右刁手变掌 2 上体左转,至左前方时两手左压右穿,同时收右脚到左脚右侧,两脚平行,距离约十公分(一) 3 上体右转,至右前方时两手右压左穿,同时左脚向左横开一步(二) 4 重複2,3 (三)2 十一、单鞭 1 上体右转,收左脚到右脚内侧,右手在右前方变刁手 2 左转身上步,左手向左划弧 3 左弓步翻掌

标准二十四式太极拳分解动作详图

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详解 预备势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垂于大腿外侧;头项正直,口闭齿扣,胸腹放松;眼 平视前方。 一、起势 1.左脚开立:左脚向左分开,两脚平行同肩宽 2?两臂前举:两臂慢慢向前举,自然伸直,两手心向下。 3.屈腿按掌:两腿慢慢屈膝半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

学练要点:起脚时先提脚跟,高不过足踝,落脚时前脚掌先着地,要做到点起点落、轻起轻落。上举两臂时,不可耸肩,不要出现指尖朝下的折腕”屈膝时松腰敛臀,上体 保持正直,两掌下按时沉肩垂肘。 1.抱球收脚:上体稍右转,右臂屈抱于右胸前,左臂屈抱于腹前,成右抱球;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 丁步。 2.弓步分手:上体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一步,成左弓步;同时两掌前后分开,左手心斜向上, 右手按至右胯旁,两臂微屈。 (二)右野马分鬃 1.抱球收脚:重心稍向后移,左脚尖翘起外撇;上体稍左转,左手翻转在左胸前屈抱, 右手翻转前摆,在腹前屈抱,成左抱球;重心移至左腿,右脚收至左脚内侧成丁步。

2.弓步分手:同前弓步分手,惟左右相反 (三)左野马分鬃:同前左野马分鬃。 学练要点:弓步时,不可将重心过早前移,造成脚掌沉猛落地,后脚应有蹬碾动作。 分手与弓步要协调同步。转体撇脚时,先屈后腿,腰后坐,同时两臂自旋。 三、白鹤亮翅 (一)跟步抱球:上体稍左转,右脚向前跟步,落于左脚后;同时两手在胸前屈臂抱 球。 (二)虚步分手:上体后坐并向右转体,左脚稍向前移动,成左脚虚步;同时右手分至右额前,掌心向内,左手按至左腿旁,上体转正;眼平视前方。 学练要点:抱球与跟步要同时,转身时身体侧转不超过45度,左脚前移与分手同时 完成。 四、左右搂膝拗步 (一)左搂膝拗 1 ?收脚托掌:上体右转,右手至头前下落,经右胯侧向后方上举,与头同高,手心向 上,左手上摆,向右划弧落至右肩前;左脚收至右脚内侧成丁步;眼视右手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杨式85式太极拳动作名称 第一式①预备势 第二式太极拳起势 第三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四式单鞭 第五式提手上势 第六式白鹤亮翅 第七式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手挥琵琶 第九式搂膝拗步(左、右、左)第十式手挥琵琶 第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十四式十字手 第十五式②抱虎归山(捋、挤、按)第十六式肘底看捶 第十七式倒撵猴(左、右、左) 第十八式斜飞势 第十九式提手上势 第二十式白鹤亮翅 第二十一式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二式海底针 第二十三式扇通背 第二十四式转身撇身捶 第二十五式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第二十七式单鞭 第二十八式云手(1、2、3) 第二十九式单鞭第三十式高探马 第三十一式右分脚 第三十二式左分脚 第三十三式转身左蹬脚 第三十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第三十五式进步栽捶 第三十六式翻身撇身捶 第三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三十八式右蹬脚 第三十九式左、右打虎势 第四十式回身右蹬脚 第四十一式双峰贯耳 第四十二式左蹬脚 第四十三式转身右蹬脚 第四十四式进步搬拦捶 第四十五式如封似闭 第四十六式十字手 第四十七式③抱虎归山(捋、挤、按) 第四十八式斜单鞭 第四十九式野马分鬃(右、左、右) 第五十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五十一式单鞭 第五十二式玉女穿梭(四角) 第五十三式揽雀尾(绷、捋、挤、按) 第五十四式单鞭 第五十五式云手(1、2、3) 第五十六式单鞭 第五十七式下势 第五十八式左、右金鸡独立 第五十九式倒撵猴(左、右、左) 第六十式斜飞势 第六十一式提手上势 第六十二式白鹤亮翅 第六十三式左搂膝拗步 第六十四式海底针 第六十五式扇通背 第六十六式转身白蛇吐信 第六十七式进步搬拦捶 第六十八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 第六十九式单鞭 第七十式云手(1、2、3) 第七十一式单鞭 第七十二式高探马带穿掌 第七十三式回身十字腿 第七十四式进步指裆捶 第七十五式上步揽雀尾(捋、挤、按) 第七十六式单鞭 第七十七式下势 第七十八式上步七星 第七十九式退步跨虎 第八十式转身摆莲 第八十一式弯弓射虎 第八十二式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如封似闭 第八十四式十字手 第八十五式太极拳收势 太极拳要领: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松胯4、虚实分清 5、沉肩坠肘 6、用意不用力 7、上下相随 8、内外相合 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