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 第1课时 力学实验与创新讲解
2.2020年高考物理复习专题第一讲 力学实验及创新

(3)该同学接下来探究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加速
度与合外力的关系。他平衡摩擦力后,每次都将小
车中的砝码取出一个放在砝码盘中,用天平测得砝
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m,并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
出加速度。得到多组数据后,绘出如图丙所示的 a-F 图像,发
现图像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
(3)对砝码盘和砝码:mg-F=ma
①
对小车:F=Ma②来自联立①②得:mg=(M+m)a 认为合力 F=mg 所以 F=(M+m)a
即 a=M+1 mF,a-F 图像是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直线的斜
率表示M+1 m。
(4)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先控制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不变,
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再控制小车和砝码盘及砝码的质量
[题点全练]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测量一质量分布 均匀的长直导体的长度和直径,其中测量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则长直导体的长度为______cm;长直导体的直径为_____mm。
解析:该游标卡尺的游标尺有 10 个分度,则该游标卡尺的精确度 为 0.1 mm,游标卡尺的读数为 50 mm+3×0.1 mm=50.3 mm= 5.03 cm;螺旋测微器的读数为固定刻度读数与可动刻度读数之和, 因此长直导体的直径为 5 mm+31.5×0.01 mm=5.315 mm。 答案:5.03 5.315
答案:(1)从右向左 (2)0.19 0.037
2. 某 同 学 利 用 如 图 甲 所 示 装 置 探 究 “ 加 速 度 与 力、物体质量的关系”,图中装有砝码的小车 放在长木板上,左端拴有一不可伸长的细绳, 跨过固定在木板边缘的滑轮与一砝码盘相连。 在砝码盘的牵引下,小车在长木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图乙是 该同学做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一些连续的点,该同 学测得相邻点之间的距离分别是 s1、s2、s3、s4、s5、s6,打点计时 器所接交流电的周期为 T。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 M,砝码 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 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 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2.应用题:给出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推理方法,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能够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惯性的认识可能存在误区。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有待提高,对科学推理方法的应用尚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本质,并能够运用该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知识讲解:讲解惯性的概念,分析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5.应用拓展:引导学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特点和作用。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创新实验说课稿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创新实验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一节。
二、实验器材长、短薄木板,大、小纸筒(先剖开),轮子,棉布,毛巾,小球,硬纸板,剪刀,双面胶,刻度尺,透明胶,小车,斜面,小木块等。
三、实验改进要点自制实验器材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更接地气。
用纸筒做轨道,用小球代替小车,并使三次实验同时进行,使实验操作简单化,直观性增强,实验现象对比更加明显。
四、实验原理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五、实验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会利用生活经验设计并操作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科学思维:依据物理原理,结合生活经验,尝试改进实验,提高实验创新能力。
(3)科学探究能力:在实验中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自主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主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并激发学生对物理科学的热情。
六、实验教学内容由课本原型实验引入,展示老师做实验时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引导同学们利用生活经验设计改进并操作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为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奠定基础。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先利用课件播放课本演示实验小车从斜面静止滑下过程,创设教学情境,引出新课内容。
(二)展示原型,引导改进我向同学们展示了的课本实验原型,由于此实验可见度不高,做演示实验时,后面学生看不到,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小车从斜面滑下时稍有歪斜就会偏离原来的轨迹,滑下木板,另外小车的底盘较低,滑到平面上时容易被棉布或毛巾卡住。
实验效果大打折扣,课堂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提出节约时间,可操作性强,对比现象更明显的实验改进措施。
(三)合作探究,能力迁移在第三个环节中,同学们综合各小组意见,根据改进措施制定实验方案并且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加以组装,再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此次探究实验。
(四)小组展示,相互交流最后一个环节是由小组选派代表展示实验装置及其效果,然后学生来评价并尝试得出实验结论,最后由教师来总结完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8章运动和力【创新教案一】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
(2)使学生领会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方法。
(3)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4)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5)知道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6)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2、过程与方法在解释惯性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认识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教学难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表述、正确认识惯性现象。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演示]: 静止在木板面上的小车受力后运动,撤力后慢慢止.[设疑]:那么是不是说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2、新课教学(1)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早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说过“运动者皆被推动”,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就是说,小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演示实验]:从斜面滑下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没有用力推它,但小车仍然向前运动。
[提问]:小车没有受到水平的推力作用却仍然能运动,这不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违背了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一下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a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来维持吗?b猜想与假设:[学生活动]:学生对问题做出猜想,教师进行适当的评价。
c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讲解]:我们现在还是回到这辆小车,我给它一个推力它就能运动,那么它为什么运动一段距离以后又会停下来呢?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有力阻碍了小车的前进,水平方向上没有其它力的作用,这样我们想办法让摩擦力更小,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讨论]:怎样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归纳]:我们通过用表面光滑程度不同的材料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专题八 力学实验

专题八 力学实验一、天平的使用(测质量)小明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所示,其中的错误是:(1) ;(2) ;(3) .二、测密度1、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矿石的密度.把矿石放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的左盘中,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质量是__________ 克;矿石放入量筒前后,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所示,矿石的体积是__________m 3,密度是__________.2、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1)在使用托盘天平前要对天平进行调节.将下列各步骤前的数字序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__.①.组装好天平,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②.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③.把游码置于标尺的零刻线处.(2)实验所依据的公式是 ____ ____.(3)实验过程:A Ba .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 .(已填入表中)b .如图A ,把玻璃杯中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2中.c .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B 所示,将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填入表中.d.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和密度,填入表中.三、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1、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⑴. 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运动;⑵. 比较图和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⑶. 比较图和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四、压强实验1、在建立压强概念时,做了如下图所示“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1)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说明;(2)丙、丁两图所示的实验是为了说明;(3)根据(1)、(2)的结果可以看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2、两只杯子,分别盛有清水和盐水,但没有标签,你能否用压强计将它们区别开?(1)当压强计的金属盒在空气中时,U形管两边的液面应当相平,而小明同学却观察到如(a)所示的情景.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U形管左支管液面上方的气压______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调节的方法是:()A.将此时右边支管中高出的液体倒出B.取下软管重新安装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3)压强计调节正常后,小明将金属盒先后浸入到两杯液体中,如图(c)和(d)所示. 他发现图(d)中U形管两边的液柱高度差较大,于是认为图(d)杯子中盛的是盐水.①你认为,小明的结论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②简要说明理由: .3、小明同学利用标有“4.5mL”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用细绳拴住注射器活塞,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静止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3)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长度为6cm,活塞的横截面积为 cm2.(4)测得大气压强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 Pa.(保留二位小数)五、研究浮力实验1、如图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设深度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填序号).(2)若选用的操作是②④⑥,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的关系.(3)若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汗液体体积的关系,应选用的操作是_________(填序号).2、小华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作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如右图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出,此实验过程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_.六、研究杠杠的平衡条件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的杠杆、铁架台、钩码、线和 _________等.在实验前,应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若在实验过程中,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 或 ,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七、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刚同学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实验中需要使用的测量工具是 ;(2)该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附字母表示)是 和 .(3)在表中空白处分别写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的值;(4)在右边方框中画出滑轮组及绕法;(5)实验时,应使弹簧测力计做 运动.小刚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进行读数,则他这样得出的机械效率与实际值相比 (填“偏小”、“偏大”或“相等”).(6)要想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A 改变绕线的方法;B 增加钩码的提升高度;C 增加所挂钩码的个数;D 减少钩码的提升高度.八、测功率学校买了一箱物理器材,小军同学将它从一楼搬运到三楼(如图所示),小丽同学想测量小军同学搬运器材过程中对箱子做功的功率.⑴、测量所需要的器材有:⑵、小丽同学设计的测量步骤如下,其中多余的是( )A 、测出箱子所受的重力B 、测出楼梯的总长度C 、测出一楼到三楼的竖直高度D 、测出小军上楼梯所用的时间E 、算出小军搬运箱子的功率九、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如图所示,让钢球从斜面上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1)设计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2)让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3)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4)下表中给出了一头牛慢步行走和一名普通中学生百米赛跑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对物体动能大小影响较大的因素是,你这样判断的依据是十、测斜面的机械效率下图是小亮测定斜面机械效率的装置图。
2012届步步高高考物理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课件:专题八 第1课时

(2)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 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______. 实验中 . A.第一次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之和等于第二次弹簧 .第一次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测力计的示数 B.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 . C.橡皮条伸长到同一长度 . D.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到同一长度 .
图6
答案
(1)图象如图所示 图象如图所示
(2)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 根据实验数据在坐标纸上描出的点基本上在同一条直线 间是一次函数关系. 上.可以判定F和L间是一次函数关系.画一条直线,使尽 可以判定 和 间是一次函数关系 画一条直线, 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 可能多的点落在这条直线上,不在直线的点均匀地分布在直 线两侧.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 线两侧.该图线跟横轴交点的横坐标表示弹簧的原长. ∆F 之间都可以) (3)由k= 可得 =25 N/m(k在25~26之间都可以 由 = 可得k= 在 ~ 之间都可以 ∆x
专题八 中学物理实验
第1课时
一、验证性实验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 例1 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先将橡皮 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 细绳;先后两次拉伸橡皮条, 细绳;先后两次拉伸橡皮条,第一次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 过两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 过两细绳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第二次用一个弹簧测力计 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1)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实验操作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操作中
图2
自由下落,开始端至光电门的高度差为 , 自由下落,开始端至光电门的高度差为h,则此过程中小 铁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_______;测出小铁块通过光电 ; 铁块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门时的速度v,则此过程中小铁块动能增加量为 门时的速度 ,则此过程中小铁块动能增加量为_______; ; 比较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可得出此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恒.(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第1课时 力学实验

返回导航
(1)调节导轨水平。(2)测得两滑块的质量分别为0.510 kg和0.304 kg。要使碰撞后两滑块运动方向相反,应选取质量为________kg的滑块作为A。解析:要使碰撞后两滑块的运动方向相反,必须使质量较小的滑块碰撞质量较大的静止滑块,所以应选取质量为0.304 kg的滑块作为A。
返回导航
④计算机采集获取数据,得到滑块所受弹力 、加速度 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部分图像如图乙所示。
回答以下问题(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返回导航
(1)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 。
12
解析:初始时弹簧的伸长量为 ,结合题图乙可读出弹簧弹力为 ,由 可得弹簧的劲度系数 。
返回导航
(2)该同学从图乙中提取某些时刻 与 的数据,画出 图像如图丙中Ⅰ所示,由此可得滑块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总质量为______ 。
返回导航
(2)将硬币以5枚为一组逐次加入塑料袋,测量每次稳定后橡皮筋的长度 ,记录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硬币数量 枚
5
10
15
20
25
长度 10.51Biblioteka 12.0213.54
15.05
16.56
返回导航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 上描点,绘制图线。
[答案] 如解析图所示
返回导航
解析:利用描点法得出图像如图。
专题七 实验技能及创新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物理实验第讲电学实验与创新课件.ppt

那么 R 支路的电流要大于 Ig ,那么其电阻肯定要小于 Rg,所以用此方法测量的电流表 2
内阻的测量值比真实值要偏小.
答案:(2)100 <
2019-7-18
谢谢您的观赏
15
(3)将上述电流表A改装成量程为3 V的电压表,则需将电流表与阻值为 Ω
算等)
【典例2】 (2018·天津卷,9)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0 kΩ ),除了 R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量程0~1 V,内阻约10 kΩ ) B.电压表(量程0~10 V,内阻约100 kΩ ) C.电流表(量程0~1 mA,内阻约30 Ω ) D.电流表(量程0~0.6 A,内阻约0.05 Ω ) E.电源(电动势1.5 V,额定电流0.5 A,内阻不计) F.电源(电动势12 V,额定电流2 A,内阻不计) G.滑动变阻器R0(阻值范围0~10 Ω ,额定电流2 A)
第2讲 电学实验与创新
2019-7-18
谢谢您的观赏
1
考向一 基本器材的原理及使用 (电表的改装与读数、多用电表的原理与使用)
【典例1】 (2018·湖北宜昌模拟)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电路,可测量多用 电表内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挡内部电路的总电阻.使用的器材有:多用电 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量值会
其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因
是
.
.
解析:(3)因为电流表采用内接法,电压表测出的电压为Rx与电流表串联后两 端电压,U测>U实,而R= U ,所以R测>R实. 答案:(3)大于 电压表I 的读数大于待测电阻两端的实际电压(其他表述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开
0.1 度,第 6 个格对齐,故游标尺的读数为 0.6 度,因此一共是
关 20.6 度.
答案 (1)10.975 (2)20.6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例 2 有同学利用如图 3 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
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 A 和 B,
时
栏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
目
开 A.标记结点 O 的位置,并记录 OA、OB、OC 三段绳子的方向
关
B.量出 OA、OB、OC 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3)在作图时(如图 4),你认为图示中________是正确的.(填 “甲”或“乙”)
开
关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以题说法 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由主尺读出整毫米数 l0,
从游标尺上读出与主尺上某一刻度对齐的格数 n,则测量值
本 (mm)=(l0+n×精确度) mm.注意:(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一般
课 时
为游标尺上总刻度数的倒数.(2)游标卡尺不需要估读.
栏 目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测量值(mm)=固定刻度指示的毫
(2)知识的迁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用螺旋测微器的原理, 解决下面的问题:在一些用来测量角度的仪器上,有一个可转 动的圆盘,圆盘的边缘标有角度刻度.为了较准确地测量出圆
本
课 盘转动的角度,在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游标,上面共有
时
栏 10 个分度,对应的总角度为 9 度.如图乙中画出了游标和圆
目
开 盘的一部分.读出此时圆盘的零刻度线相对于游标零刻度线转 关 过的角度为________度.
开 关
米数(注意半毫米刻度线是否露出)+可动刻度上与固定刻度基
线所对的刻度值(注意刻度值要估读一位)×0.01 mm.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小球的直径,结果如图 2 甲所示,则小球的直径 d=________ mm.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图2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时 栏
泡的伏安特性曲线;⑨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⑩练习使用
目 开
多用电表;⑪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关
高考除了对课本中原有的学生实验进行考查外,还增加了
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利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
验方法加以重组,来完成新的实验设计.设计型实验将逐步取
代对课本中原有的单纯学生实验的考查.
专题八
【应考策略】 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
本 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
课 时
类误差分析.
栏
目
开
关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第 1 课时 力学实验与创新
一、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本
课 例 1 用游标卡尺测得某样品的长度如图 1 甲所示,其读数 L
时
栏 =________mm;用螺旋测微器测得该样品的外边长 a 如图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专题八
【专题定位】 高考对学生实验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十一
个实验:①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②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
关系;③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④验证牛顿第二定律;⑤
探究做功和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⑦
本
课 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⑧描绘小灯
②为了更准确得到合力与分力的关系,要采用作力的
______(填“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分力与合力.
③ 图 乙 中 与 F1 、 F2 效 果 相 同 的 力 是 ________( 填 “F” 或
本 “F′”).
课 时
④图乙中方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力是________(填“F”或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图4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解 析 (1) 实 验 中 的 分 力 与 合 力 的 关 系 必 须 满 足 : |F1 - F2|<F3<F1+F2,因此 B、C、D 选项是可以的.
本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标记结点 O 的
课 时
位置,并记录 OA、OB、OC 三段绳子的方向.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解析 (1)螺旋测微器主尺读数为 10.5 mm,可动刻度一共 50
个格,代表 0.5 mm,每个格表示 0.01 mm,第 47.5 个格与固
定刻度基线对齐,因此可动刻度的读数为 0.475 mm,故螺旋
本 课
测微器的读数为 10.975 mm.
时 栏
(2)主尺部分的读数为 20 度,游标尺一共 10 个格,每个格代表
时 栏
查的重点.
目
开
关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 5 甲所 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P 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 用两把互成角度的弹簧秤把结点 P 拉到位置 O.
本 课 时 栏 目 开 关
图5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①从图甲可读得弹簧秤 B 的示数为________ N.
目
开 乙所示,其读数 a=________mm.
关
图1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解析 根据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读数为 20 mm+3×0.05 mm
本 =20.15 mm.根据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方法,读数为 1.5 mm+
课 时
23.0×0.01 mm=1.730 mm.
栏
目 答案 20.15 1.730
栏 目
(3)F3 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而 F1 和 F2 合力方向由于测量误差
开 关
可能偏离竖直向上方向,所以甲是正确的.
答案 (1)BCD (2)A (3)甲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以题说法 1.本实验考查的重点是“力作用效果的等效性”.
本 课
2.对实验步骤中两个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也是考
பைடு நூலகம்
将绳子打一个结点 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
本 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 FTOA、FTOB 和
课 时
FTOC,回答下列问题:
栏
目
开
关
图3
热点实验例析
专题八 第1课时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 A.钩码的个数 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 N1=N3=3,N2=4 本 C.钩码的个数 N1=N2=N3=4 课 D.钩码的个数 N1=3,N2=4,N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