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授时原理精选文档

卫星授时原理精选文档
卫星授时原理精选文档

卫星授时原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GPS时间同步原理及其应用

目录

一、GPS定位原理

对于一个进入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大国,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是最重要、而且也是最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现代武器实(试)验、战争需要它保障,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建立和数字化地球的实现需要它支持。现代通信网和电力网建设也越来越增强了对精度时间和频率的依赖。从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大系统工程总体考虑,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应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对整体社会的支撑几乎是全方位的星基导航和授时是未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投入巨资建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也使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投入了运行。欧盟一些国家也正在联合开展加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为了提高民用定位定时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利用这些卫星系统建立广域增强系统(Waas)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俄罗斯也在计划或研制之中。

这些系统导航定位的基本概念都是以精度时间测量为基础的。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人类生活在余割四维的世界(x、y、z、t)其中一维就是时间,而另外三维的精度确定,就今天而言,没有精确的定时也是难以实现的。

单从授时出发,不难理解系统发播时间的精确控制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导航定位,系统内部钟(星载钟和地面监测和控制台站的钟)的同步就极为关键。没有原子钟的

支持,没有钟同步和保持技术的支持,实现星基导航和定位是不可能的。在完成精确时间的传递过程,需要对传播时延作精确修正,而这又需要知道用户的精确地理位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在系统概念、技术、装备或管理上,与其他通讯和卫星系统相比,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与高精度卫星授时系统有很好的兼容性和互补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出发,先进的卫星系统应该成为一个导航授时一体化的高精度星基四维(x、y、z、t)信息源,就像目前已投入工作的 GPS、Glonass和正在研制中的Galileo以及各种Waas系统中,无不把其授时功能提到仅次于导航定位的重要地位。以便满足个行各业对精度时间和频率日益增长的需求。

面对国际上风云变幻的局势,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建立我们自己的星基的导航定位和授时系无论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日常运作或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的那样,我们应该有“中国的GPS”。

在真正实现“中国的GPS”的战略规划时,系统定时是其中需要解决的最关键技术之一。系统用原子钟的研制,系统钟时间同步的建立和保持,构成了这一研究的两个核心。就我们所知,在这些方面,我国目前还缺乏系统的准备。这有必要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加强这一研究工作的指导、组织与支持。

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中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有:

1、系统时间建立的概念及实现方法。在现代卫导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中各个钟的精确同步,需要一个准确、稳定和可靠的时间参考,这通常是以系统中的部分钟或全部的钟为基础。利用统计平均的方法建立一个系统时间来实现。其建立的概念和实现方法,直接影响到系统时间的好坏,进而影响到整个卫导系统中各个钟的同步。这个研究对系统中原子钟的选择与配置也有指导意义。

2、系统时间与UTC协调方法。这是授时所需要的。这需要研究国际标准时间到系统时间传递的各个环节,是提高授时准确度中的最要一环。

3、系统钟的同步方法。这主要涉及到系统中各个钟的精确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控制方法,要研究相对论效应对星载钟同步的影响。比对测量和钟驾驭方法的研究是它的基础。

4、系统授时方法。这包括卫星电文中的与时间有关的信息的制定与产生。

5、用户终端定时技术。主要涉及到接收、比对及控制技术。

二、什么是原子时和协调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明了更加精密的石英钟后,人们发现世界时尽管加上偏移改正

(UT1),仍然是不均匀的。经研究查明,地球自转存在长期变化、不规则变化和复杂的

周期变化。为了满足更高精度的实际需要,人们开始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去寻找具有更稳定

周期的物质运动形式用作为新的时间计量标准。于是,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基础

的原子时应运而生。原子时是以秒,而不是以日为基本时间单位的。原子时秒长定义为: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间在海平面、零磁场下跃迁辐射70周所持续的时间。1967年第十三届国际计量委员会决定,把在海平面上实现的上述原子时秒规定为国际单位制时间单位。原子时起点定在1958年1月1日0时(UT),即规定在这一瞬间,原子时和世界时重合。根据这一定义,任何铯原子钟在确定起始历元后都可以提供原子时。由世界各地时间实验室用足够精确的铯原子钟导出的原子时称为地方原子时,不同的地方原子时存在着差异。世界各国的原子钟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相互比对,其数据再由专门的国际机构进行处理,求出全世界统一的原子时,称为国际原子时,简称TAI。

相对于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世界时来说,原子时是均匀的计量系统,这对于测量时间间隔非常重要,但世界时时刻反映了地球在空间的位置,这也是需要的。为兼顾这两种需要,引入了协调世界时(UTC)系统。在本质上还是一种原子时,因为它的秒长规定要和原子时秒长相等,只是在时刻上,通过人工干预,尽量靠近世界时。

协调世界时(UTC)尽量靠近世界时(UT1)的意思是:必要时对协调世界时(UTC)作一整秒的调整(增加1秒或去掉1秒),使UTC和UT1的时刻之差保持在±秒以内。这一技术措施就称为闰秒(或跳秒),增加1秒称为正闰秒(或正跳秒);去掉1秒称为负闰秒(或负跳秒)。是否闰秒,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英文缩写为IERS)决定。闰秒的首选日期是每年的12月31日和6月30日,或者是3月31日和9月30日。如果是正闰秒,则在闰秒当天的23时59分60秒后插入1秒,插入后的时序是:…58秒,59秒,60秒,0秒,…,这表示地球自转慢了,这一天不是86400秒,而是86401秒;如果是负闰秒,则把闰秒当天23时59分中的第59秒去掉,去掉后的时序是:…57秒,58秒,0秒,…,

这一天是86399秒。

三、什么是世界时

地球自转运动是个相当不错的天然时钟,以它为基础可以建立一个很好的时间计量系统。地球自转的角度可用地方子午线相对于天球上的基本参考点的运动来度量。为了测定地球自转,人们在天球上选取了两个基本参考点:春分点和平太阳,以此确定的时间分别称为恒星时和平太阳时。恒星时虽然与地球自转的角度相对应,符合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础的时间计量标准的要求,但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应用的需要。人们习惯上是以太阳在天球上的位置来确定时间的,但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的轨道是椭圆,所以真太阳周日视运动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即真太阳时是不均匀的)。为了得到以真太阳周日视运动为基础而又克服其不均匀性的时间计量系统,人们引进了一个假想的参考点─平太阳。它在天赤道上作匀速运动,其速度与真太阳的平均速度相一致。

平太阳时的基本单位是平太阳日,1平太阳日等于24平太阳小时,86400平太阳秒。以平子夜作为0时开始的格林威治平太阳时,就称为世界时,简称UT。世界时与恒星时有严格的转换关系,人们是通过观测恒星得到世界时的。后来发现,由于地极移动和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最初得到的世界时,记为UT0,也是不均匀的,人们对UT0 加上极移改正得到UT1,如果再加上地球自转速率季节性变化的经验改正就得到UT2。

六十年代以前,世界时作为基本时间计量系统被广泛应用,因为它与地球自转的角度有关,所以即使出现了更为均匀的原子时系统,世界时对于日常生活、大地测量、天文导航及其它有关地球的科学仍是必需的。

四、什么是IRIG-B码

IRIG-B:当今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时间同步得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应用。时间码IRIG-B作为一种重要的时间同步传输的方式,以其实际优越性能,成为时统设备首选的标准码型,广泛的应用到电信、电力、军事等重要行业或部门。IRIG是美国靶场仪器组的简称,美国靶场仪器组是美国靶场司令部委员会的下属机构。IRIG时间标准有两大类:一类是并行时间码格式,这类码由于是并行格式,传输距离较近,且是二进制,因此远不如串行格式广泛;另一类是串行时间码,共有六种格式,即A、B、D、E、G、H。它们的主要差别是时间码的帧速率不同,IRIG-B即为其中的B型码。B型码的时帧速率为1帧/s;可传递100位的信息。作为应用广泛的时间码,B型码具用以下主要特点:携带信息量大,经译码后可获得1、10、100、1000 c/s的脉冲信号和BCD编码的时间信息及控制功能信息;高分辨率;调制后的B码带宽,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分直流、交流两种;具有接口标准化,国际通用等

五、为什么用夏令时

我们知道,春分以后,地球北极渐渐向太阳靠近,北半球的昼夜长短逐渐从等长过渡到昼长夜短,在秋分那天又回到昼夜等长。从春分到秋分这段时间里,北半球每天照射的时间一般都在12小时以上。以西安为例,从四月中旬到九月中旬,白天平均为十四个小时左右,如何利用这大好的自然光源?有人想起能否在春季将时钟拨快,让大家早起早睡,以节约照明用电,到了秋季再把钟拨回来。

日光节约时间,也称为夏令时(Daylight Saving Time),是在1784年由美国发明家兼政界人士班杰敏·法兰克林首先提出来的。他指出,夏天天亮得早,人们却还赖在床上十分浪费时间,如果把时钟往后调,这将让夜晚迟些才天黑,延长活动的时间。夏令时比标准时晚一个小时。例如,在夏令时的实施期间,东部标准时间的上午10点就成了东部夏令时的上午11点。 1915年,德国成为第一个正式实施夏令时,削减照明和耗电开支的国家。自那以后,全球以欧洲和北美为主的约70个国家都引用了这个做法。不过至今,夏令

时的辩论仍然沸沸扬扬。我国解放前几年在部分地区也曾实行过夏令时。1986年4月,中央有关部门发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夏时制的通知”,具体作法是:每年从四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时间),将时钟拨快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3时,夏令时开始;到九月中旬第一个星期日的凌晨2时整(北京夏令时),再将时钟拨回一小时,即将表针由2时拨至1时,夏令时结束。从1986年到1991年的六个年度,除1986年因是实行夏时制的第一年,从5月4日开始到9月14日结束外,其它年份均按规定的时段施行。在夏令时开始和结束前几天,新闻媒体刊登有关部门的通告。1992年起,夏令时暂停实行。尽管调整时间的做法早已被广泛采用,不过至今仍然引起争议。

2000年在墨西哥,夏令时政策引起了政治抗议,人们认为这是中央政府把自己的意愿强行施加在全国地区。

在美国,印第安纳州部分地区不承认夏令时,农民说,太阳升起时他们就起身,调整时间只是无味的行政麻烦。亚利桑纳州也拒绝推行夏令时。

六、NTP和互联网时间同步

1.引言

网络时间协议NTP(Network Time Protocol)是用于互联网中时间同步的标准互联网协议。NTP的用途是把计算机的时间同步到某些时间标准。目前采用的时间标准是世界协调时UTC (Universal Time Coordinated)。NTP的主要开发者是美国特拉华大学的David L. Mills教授。

NTP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互联网上时间同步的复杂性。NTP提供的机制严格、实用、有效,适应于在各种规模、速度和连接通路情况的互联网环境下工作。 NTP以GPS时间代码传送的时间消息为参考标准,采用了Client/Server结构,具有相当高的灵活性,可以适应各种互联网环境。NTP不仅校正现行时间,而且持续跟踪时间的变化,能够自动进行调节,即使网络发生故障,也能维持时间的稳定。NTP产生的网络开销甚少,并具有保证网络安全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的采用使NTP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取可靠和精确的时间同步,并使

NTP成为互联网上公认的时间同步工具。

目前,在通常的环境下,NTP提供的时间精确度在WAN上为数十毫秒,在LAN上则为亚毫秒级或者更高。在专用的时间服务器上,则精确度更高。

2.互联网环境中的时间同步要求

在互联网上,一般的计算机和互联设备在时间稳定度方面的设计上没有明确的指标要求。这些设备的时钟振荡器工作在不受校对的自由振荡的状况。由于温度变化、电磁干扰、振荡器老化和生产调试等原因,时钟的振荡频率和标准频率之间存在一些误差。按误差的来源、现象和结果可以按固有的或者外来的、短期的或者长期的、以及随机的或者固定的等进行分类。这些误差初看来似乎微不足道,而在长期积累后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假设一台设备采用了精确度相当高的时钟,设其精确度为%,那么它在一秒中产生的偏差只是10微秒,一天产生的时间偏差接近1秒,而运行一年后则误差将大于5分钟。必须指出,一般互联网设备的时钟精确度远低于这个指标。设备的时间校准往往取决于使用者的习惯,手段常为参照自选的标准进行手工设定。

在互联网上进行时间同步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起源于军事用途明显的ARPA网。在军事应用领域,时间从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对于互联网的时间同步和NTP的研究,就是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启动和进行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其他的领域对时间同步也提出了多种要求,例如各种实时的网上交易、制造过程控制、通信网络的时间配置、网络安全性设计、分布性的网络计算和处理、交通航班航路管理以及数据库文件管理和呼叫记录等多种涉及时间戳的应用,都需要精确、可靠和公认的时间。

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比较简单的与时间有关的应用和服务。它们通过时间标记的通信使网络设备的时间向统一的参考源看齐靠拢,在所覆盖的网络范围上得到一致同步,确保获得精确可靠的时间,这包括了TCP/IP中ICMP的时间标记、Digital公司的DTS服务等。这些应用为NTP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应用经验。 3.NTP发展的追溯和现状

NTP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3.1.NTP v1之前的工作

时间协议的首次实现记载在Internet Engineering Note [IEN-173] 之中,其精确度为数百毫秒。稍后出现了首个时间协议的规范,即 [RFC 778] ,它被命名为DCNET互联网时间服务,而它提供这种服务还是借助于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CMP),即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中的时间戳和时间戳应答消息。作为NTP名称的首次出现是在[RFC 958]之中,该版本也被称为NTP V0。其开宗明义是为ARPA网提供时间同步。它已完全脱离ICMP,而作为独立的协议在完成更高要求的时间同步。它对于如本地时钟的误差估算和精密度等基本运算、参考时钟的特性、网络上的分组数据包及其消息格式进行了描述。但是不对任何频率误差进行补偿,也没有规定滤波和同步的算法。

3.2.NTP v1到NTP v3

NTP v1出现于1988年6月,在[RFC 1059]中描述了首个完整的NTP的规范和相关算法。这个版本就已经采用了client/server模式以及对称操作。但是它不支持鉴权和NTP 的控制消息。 1989年9月推出了取代[RFC 958]和[RFC 1059]的NTP v2 [RFC 1119] 。

几乎同时,DEC公司也推出了一个时间同步协议,数字时间同步服务,Digital Time Synchronization Service(DTSS)。

在1992年3月,NTPv3 [RFC 1305]问世,该版本总结和综合了NTP先前版本和DTSS,正式引入了校正原则,并改进了时钟选择和时钟滤波的算法,而且还引入了时间消息发送的广播模式。这个版本取代了NTP的先前版本。

3.3.NTP v3后的进展

NTP V3发布后,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改进,这些版本标注为xntp3-y,这里x表示试验,y 表示第几次修改。 NTP实现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时钟调整。在NTP v3研究和推出的同时,有关在操作系统核心中改进时间保持功能的研究也在并行地进行。1994年推出了[RFC 1589],名为 a kernel model for precision timekeeping,即精密

时间保持的核心模式,这个实现可以把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时间精确度保持在微秒数量级。几乎同时,又提出了NTP V4改进建议。对本地时钟调整算法,通信模式,新的时钟驱动器,适配规则等方面的改进描述了具体方向。

1999年在 [RFC 2783] 中,描述了每秒脉冲的操作系统用户应用接口(Pulse-per-second API for Unix-like operating system, version 1)。在该实现中,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时钟可以用精密的外部时间参考源的秒脉冲来加以校准和稳定。

NTP v4的工作也在进行之中。它也将适用于IPV6;它将改进时钟模型,在各种同步源和网络通路的情况下更精确地预测和调节频率和时间;提出相应的新算法将降低网络抖动和振荡器漂移的冲突,并且将加速启始时的时间同步收敛速度;重新设计工作在锁频环、锁相环或者两者混合模式下的时钟校正算法;还将提供关于自动配置(例如,manycast mode)、可靠性、降低互联网话务量和加强网络安全性的鉴权(使用public-key密码)等方面的新特性。V4的正式版本还没有面世,但改进过程中的许多方法已经加入之中。

NTP发展的另一分支是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即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适用于时间精确度低于NTP的客户机,并强烈建议仅限于使用在时间同步网的终端位置。在1992年8月,[RFC 1361] 的SNTP问世,它的精确度为秒级。 [RFC 1361]的1995年3月,提出了[RFC 1769],它取代了[RFC 1361]其功能和被其取代的[RFC 1361] 相似,时间精确度为数百毫秒级。SNTP的最新规范是1996年的 [RFC 2030],并被冠以简单网络时间协议V4。SNTP的实现比较简单,特别对于Client侧的实现。一些商用的操作系统直接支持Client端的 SNTP协议。

4.时间同步子网络

互联网中运用NTP进行时间同步和分配所涉及的设备和通路的集合称为时间同步子网络。时间同步子网络以分层主从结构模式运行,其结构示意图见于图1。在这种结构中,少许几个高层设备可以为大量的低层设备提供同步信息。

图 1 时间同步网络结构图

时间同步网络理论上根据其精确度和重要性一般分为从0-15的共16个级别或更多级,实际上不会大于6级。级别编码越低,精确度和重要性越高。时间的分配自级别编码小的层次向较大的层次进行,即由第0级向第15级分配渗透。第0级设备处于该子网络的特殊位置,是时间同步网络的基准时间参考源。它位于子网络的顶端,目前普遍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即由GPS播发的UTC时间代码,本身并不具有NTP。子网络中的设备可以扮演多重角色。例如一个第二层的设备,对于第一层来说是客户机;对于第三层可能是服务器;对于同层的设备则可以是对等机。这里对等机的含义是相互用NTP进行同步的计算设备。

NTP工作在时间同步子网络1级以下的其他各级设备中。图1中,在第1级和第2级上用机盒图式表示的设备是网络时间服务器,或者称为NTP时间服务器;用计算机主机和工作站图式表示的是一般互联网中的对应物,在时间同步子网络中它们均被视为时间服务器的时间客户机(下面简称服务器和客户机)。服务器可以是专用设备,也可以是备有专用时钟电路的通用计算机。出于对精确度和可靠性的考虑,下层设备同时引用若干个上层设备作为参考源;而且也可以引用同层设备作为参考源。NTP能够时间参考源中选择最好的几

个时间源来推断现行时间。在同层设备配置为互为参考时,NTP会在两个对等机间进行自动选择,以精确度高者作为两者共同的参考源,而绝非两者互相引用。

时间同步子网络和电信网络中的数字同步网一样,不允许出现时间环路。数字同步网中依据的是SSM信息;而NTP则利用协议的优势,自动识别高精确度的时钟源,确保时钟单方向地同步到高精确度的时钟,这样就绝对避免了时间环路的出现。

5.NTP的通信模式

NTP以客户机和服务器方式进行通信。每次通信共计两个包。客户机发送一个请求数据包,服务器接收后回送一个应答数据包。两个数据包都带有时间戳。NTP根据这两个数据包代的时间戳确定时间误差,并通过一系列算法来消除网络传输的不确定性的影响。

在数据包的传送方式上,有客户机和服务器一对一的点对点方式,还有多个客户机对一个服务器的广播/多播方式。两者工作方法基本相同。处于两种方式下的客户机在初始时和服务器进行如同点对点的简短信息交换,据此对往返延时进行量化判断。此后广播/多播客户机只接收广播/多播消息的状态,并根据第一次信息交换的判断值修正时间。不同之处在于时间服务器在广播方式下周期性地向广播地址发送时间刷新信号;而在多播方式下周期性地向多播地址发送时间刷新信号。在广播/多播方式下一个服务器可以为大量的客户机提供时间,但精度较低。

NTP要求的资源开销和通信带宽很小。NTP采用UDP协议,端口号设定为123。UDP占用很小的网络带宽,在众多客户机和少许服务器通信时有利于避免拥塞。NTP数据包的净长度在V3下为64个字节,V4下为72个字节;在IP层分别为76和84个字节。如果通信方式是广播模式,服务器以固定的间隔向客户机广播发送一个数据包;如果是服务器/客户机方式,则通信间隔将在指定的范围内变化(一般是64秒到1024秒),同步情况越好,间隔就越长。

6.NTP的基本结构

NTP V3和V4的结构基本相同,分别示于图和图。

图 NTP V4结构框图

参见图和图,NTP实际是一个反馈控制环路,在环路的工作简述如下:

当NTP获得时间同步信息后,时间滤波器从时间样本中选取最佳的样本,和本地时间进行比较。选择和聚类算法的功能是对往返延迟、离差和偏移等参数进行分析,在有效参考源选取若干名列前茅者。合成算法对名列前茅者的信号进行综合,获取比任何单一信号更为优秀的时间参考。环路滤波器和可变频率振荡器是一个自适应的混合锁相/锁频环路,它在时钟校正算法的控制下,调节本地时钟,提供本地时间。

NTP V4的基本结构框图参见图。NTP V4和V3相似颇多,不同之处主要为两点:V4中对等

机的通信间隔由网络相位抖动和本地时钟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确定,而V3对本地时钟的稳定度不作考虑; V4对VFO的调节间隔为固定的值,如1秒,而V3则未作硬性规定。

从NTP的基本结构框图中可以看出NTP和其他的互联网协议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这就是NTP不仅仅依靠软件完成,而且还要依靠通用计算机系统范畴之外的本地时钟电路实现,也就是框图中的VFO及其接口部分。NTP及其相关协议系列对这部分的要求作了描述,但具体的实现却全部是NTP之外的技巧。

7.NTP的数据包格式

NTP网络结构中,无论是服务器或是客户机之间通信的数据包均带有时间戳。时间戳用32位表示,前面16位是整数部分,后面16位是小数部分,计数精度可以达到200ps。NTP从时间戳中获得最基本的时间信息。

NTP数据包消息直接遵循UDP的消息头格式,其分组数据包由若干个数据字组成,每个字长为32比特,详见图。其中,未加底色的方框中内容为NTP v3和v4共同部分;浅灰底色部分为NTP v4专有部分;深灰底色部分为鉴权加密专用部分。在数据包传送时,可以采用DES-CBC或MD5进行数据加密。限于篇幅,这里不对NTP消息包中各个域的含义进行介绍。

图 NTP数据包格式

8.NTP的算法

从图和图中可以看到,NTP涉及4个算法:时间滤波算法、时间选择算法、聚类算法和时钟调节算法。严格地说,这些算法并不是协议的固有部分,但是NTP的实现却有赖于这些算法。

.时间滤波算法

该算法的功能是确认数据包的有效性和从某个给定的时间参考源的时间样本中选取最佳的

样本。它可以分成健全性校验和滤波两个部分。

健全性校验的内容有:数据包的唯一性,数据包内容的符合性,服务器工作是否正常,往返延迟和离差数值是否合理,如果协议配置了安全性要求,则还将进行鉴权。

其后进行滤波。它备有一个时间参数寄存器数组,其深度N根据系统配置设置。时间参数的形式为,。当前的时间参数根据NTP消息交换时的发送启始时间、对端接收时间、对端回送时间和收到回送时间等四个时间戳信息计算得出,以(θ,δ,ε)形式表示。这里θ是样本时钟偏移,δ和ε是相关的往返延迟和离差。

算法根据当前时间参数(θ,δ,ε),参照门限要求和时间参数寄存器数组中的历史信息,计算求得样本的滤波离差、同步距离并且更新时间参数寄存器数组。和表示了当前时间的偏移和最大误差,在后续的时钟选择算法中将作为参数用于时间同步参考源的选择。该算法在典型情况下可以把偏移的均方误差降低18 dB。

时间选择算法

NTP客户机可以有若干时间同步参考源。时间选择算法则用于在若干时间参考源中选取最佳的若干参考源。 NTP首先使用滤波算法的结果滤波离差和同步距离确定对于各个时间源的有效的时间域值,也称之为交越值。然后对所有的时间逐一进行校验,如落入交越值规定的范围内时,认为有效,否则将被予以剔除。

聚类算法

NTP内部有一张时间参考源的表格,记录可供访问的所有时间参考源。这些参考源中最为优秀的方能作为候选者进入参考源的优选目录。从可靠性和效率的折中考虑,通常在参考源中选取10个最佳的时钟进入优选目录。聚类算法根据前面滤波和选择两个算法的结果,对优选目录中的时间参考源重新选择。衡量标准说到底是精确度,具体表现则为NTP的级、离差、延时、偏移和偏移的一次导数等的加权组合。现行候选者如能通过聚类算法则留用,否则将被剔除出优选目录,并在其他参考源中选取一个最佳者加入优选目录。通过

聚类算法,可以减少网络时间漂移产生的不良影响。

8.4.时钟调节

时钟调节是NTP实现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时间精确度强烈依赖于时钟振荡器的稳定度和时钟调节的精密度。在NTP中,网络响应能力的变化产生的误差为抖动;振荡器频率稳定度产生的误差为漂移。目前使用自适应混合时钟调整算法。该调整算法校准计算机时钟的时间,补偿固有频率误差,根据测得的抖动和漂移动态地调节相关参数。算法使用了锁相环路PLL和锁频环路FLL两者的合成。PLL消除抖动非常有效,而只能间接地降低漂移,而FLL正好相反。因此,在抖动主导的环境,使用PLL效果明显;在漂移占主导地位的环境中,FLL效果明显。调整算法如图的反馈控制系统进行实现。

这里,θr表示周期性轮询产生的参考相位,θc是可变频率振荡器VFO产生的控制相位。鉴相器输出信号Vd表示θr和θc的瞬时相位差。时钟滤波器相当一个带抽头的延迟线,由算法决定抽头位置。时钟选择、群集和合成算法组合滤波器的数据以生成信号Vs。环路滤波器产生信号Vc,控制VFO的频率ωc和相位θc。该算法在不同的网络抖动和振荡器漂移情况下,自动控制管理消息更新间隔。更新间隔的上限从先前的不到小时秒扩展到天,大大减轻了网络开销,增加了可靠性。而且切换时间源时,它不会出现跳频现象。

图时钟调节算法

9.结语

NTP和互联网的同步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99年已有将近1万4千个专用时间服务器在工作,相应的对等服务器超过18万台。使用准确的和有依据的时间不仅仅是许多工作的需要,而且正在成为企业和个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在国内NTP的应用日益广泛,例如在时间戳认证方面,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深化,NTP的运用领域会获得更大的拓展。

七、时钟同步

钟同步也叫“对钟”。要把分布在各地的时钟对准(同步起来),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搬钟,可用一个标准钟作搬钟,使各地的钟均与标准钟对准。或者使搬钟首先与系统的标准时钟对准,然后使系统中的其他时针与搬钟比对,实现系统其他时钟与系统统一标准时钟同步。

所谓系统中各时钟的同步,并不要求各时钟完全与统一标准时钟对齐。只要求知道各时钟与系统标准时钟在比对时刻的钟差以及比对后它相对标准钟的漂移修正参数即可,勿须拨钟。只有当该钟积累钟差较大时才作跳步或闰秒处理。因为要在比对时刻把两钟“钟面时间对齐,一则需要有精密的相位微步调节器会调节时钟用动源的相位,另外,各种驱动源的漂移规律也各不相同,即使在两种比对时刻时钟完全对齐,比对后也会产生误差,仍需要观测被比对时钟驱动源相对标准钟的漂移规律,故一般不这样做。在导航系统用户设备中。除授时型接收机在定位后需要调整1PPS信号前沿出现时刻外(它要求输出秒信号的时刻与标推时钟秒信号出现时刻一致),一般可用数学方法扣除钟差。时间同步的另一种方法是用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息。即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时间标准.然后由授时型接收机恢复时号与本地钟相应时号比对,扣除它在传播路径上的时延及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实现钟的同步。随着对时钟同步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用无线电波授时的方法,开始用短波授时(ms级精度),由于短波传播路径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天波有一次和多次天波,地波传播距离近,使授时精度仅能达到ms级。后来发展到用超长波即用奥米伽台授时,其授时精度约10μs左右,后来又用长波即用罗兰C台链兼顾授时,其授时精度可达到μs,即使罗兰C台链组网也难于做到全球覆盖。后来又发展到用卫星钟作搬钟。用超短波传播时号.通过用户接收共视某颗卫星,使其授时精度优于搬钟可达到 10ns精度。看来利用卫星授时是实现全球范围时钟精密同步的好办法,只有利用卫星,才可在全球范围内用超短波传播时号;用超短波传播时号不仅传递精度高,而且可提高时钟比对精度,通过共视方法,把卫星钟当作搬运钟使用,且能使授时精度高于直接搬钟,直接搬钟难于使两地时钟去共视它。共视可以消除很多系统误差以及随时间慢变化的误差,快变化的随机误差可通过积累平滑消除。

八、时间应用

精密时间是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和工程技术诸方面的基本物理参量。它为一切动力

学系统和时序过程的测量和定量研究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时基坐标。精密时间以其完

浅议基站IP网络授时系统

浅议基站IP网络授时系统 摘要:随着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的发展,大部分通信网络都实现了IP传输,但由于IP网络是异步网络,IP 网络中的设备无法通过物理链路获取时钟,因此需要为网络设备提供一种新的获取时钟的同步方式。 关键字:授时系统 前言:IP 网络同步主要应用于无线基站的同步,包括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中NodeB/AP(Access Preamble)基站设备的频率同步;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站设备的频率同步,CDMA2000、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和WiMAX中us级别的高精度时间同步。为满足业务设备的高精度时间和时钟同步需求,本文以SYNLOCK T6020设备为例,分析授时系统在不同组网环境(不同的传送网、不同的网络规模)下,高精度时间和时钟同步系统的应用。 1.系统结构 SYNLOCK T6020 主要由频率同步模块、分频鉴相模块、时间恢复模块、锁相模块、1588 处理模块、接口转换模块、CPU 模块、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PPS 时间同步接口、FE/GE 接口、维护接口等组成。 接口转换模块将GE数据转换成FE数据,提供给CPU处理;同时将非1588信息和1588的general信息提供给CPU处理,并发送CPU的网络协议。 维护接口模块通过维护串口和维护网口,主用板将设备链接到集中维护终端。 2.同步定时接口 1)卫星接口 SYNLOCK T6020 提供GPS卫星接口。设备的GPS 接口是1.5G的射频接口,而卫星卡和设备单板的接口是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的PPS与TTL串口,单板通过这些串口信息可计算出时间和位置信息。 在观测到三颗卫星的情况下,可以得到三个方程组,求解出接收站的三维位置信息。如果观测到四颗以上的卫星,则可以计算出本地时间。 2)1588 接口 IEEE 1588(PTP)的基本功能是使分布式网络内设备的时间与服务器精确

北斗授时介绍

卫星授时介绍 1 概述 1.1 北斗系统介绍 “BD一号”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建立的一种区域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又称:“双星定位”系统或“BD一号”系统。主要是利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来测量地球表面和空中的各种用户的位置,并同时兼有双向报文通信和定时授时的功能。该系统集测量技术、定位技术、数字通信和扩频技术为一体,是一种全天候的覆盖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随着2003年5月25日“BD一号”系统的第3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将进一步完善“BD一号”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BD一号”系统主要由一个地面中心站、两颗地球同步卫星(目前3颗)、若干个专用测轨站和标校站,以及成千上万个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用户机是“BD一号”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的应用终端,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载体之中。按应用的载体不同,用户机可以分为:手持(单兵携带)型、车载型、舰载型、机载型和弹载型等;按用途不同又分为指挥型、定位型、授时型、信息接收型和组合功能型等。与GPS、GLONAS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相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D一号”系统在国防军事领域的部队作战、训练、科研、武器装备等方面,在公安、武警和民用交通运输、地质、科考、探险、地形测绘等领域中将具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前景,该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不仅会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2 工作原理概述 “BD一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三球交会测量原理”,即: 以位置已知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为两个球心,以它们分别到用户的距离(要完成的测量量)为半径可以作两个球面;以地球的球心为中心,以地球的半径加上用户的高程为半径作出第三个球面,三个球面的交会点排除其镜象点即为用户的位置。 “BD一号”系统的定位工作过程是: 首先由地面中心站向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发送确定格式的询问信号,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将询问信号广播转发给服务区域内的各种用户机。当用户机接收到一颗地球同步卫星转发的信号以后,自动搜索、捕获和稳定跟踪

NTP网络授时同步服务器

北京中新创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网络时间服务器DNTS-3是一种小型的、可独立工作的基于NTP/SNTP协议的时间服务器,DNTS-3从GPS地球同步卫星上获取标准时钟信号信息,将这些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网络中需要时间信号的设备如计算机,控制器等设备就可以与标准时钟信号同步。标准的时钟信息通过TCP/IP网络传输,DNTS-3支持多种流行的时间发布协议,如NTP,time/UDP,还可支持可设置的UDP端口的中新创科定义的时间广播数据包。NTP和time/UDP的端口号分别固定于RFC-123和RFC-37指定的123和37。 DNTS-3使用非常简单,只需将GPS卫星接收天线输出接于DNTS-3的天线输入BNC口上,DNTS-3的网络口接于HUB上,整个网络就能时间同步了。 DNTS-3含内置接收机,只需将天线装置在无遮挡的户外,最佳的安装位置是楼顶;如需装在建筑物的外墙上请尽可能远离墙壁,以保证卫星信号的准确接收。 DNTS-3接收天线有10米,15米,30米户外接收天线和5米吸顶天线可供用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中新创科可提供墙装支架。 DNTS-3采用19英寸标准机箱,1U高度,220V交流电源或-48V电源可选。 详细参数 支持协议 ARP,IP,UDP,ICMP,SNMP,TCP,TFTP,NTP/SNTP,time/UDP 网络口 10Base-T 1个RJ45座 串行口 DB9(male) RS-232/RS-422 接收机内置GPS接收机,内置晶体时钟 安装 19英寸,1U,带液晶时间显示面板 串行波特率 9600,8,O,1,NMEA0183输出 校时精度 1~10毫秒(依赖于网络负载) 协议兼容性以太网V2.0/IEEE 802.3,令牌环网802.2LLC 输入电源 220V,约300mA 使用环境 0℃ to +50℃ 质保 3年

北斗卫星授时介绍

北斗卫星授时介绍 北斗卫星授时介绍 1 概述 1.1 北斗系统介绍 “BD一号”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和建立的一种区域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又称:“双星定位”系统或“BD一号”系统。主要是利用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来测量地球表面和空中的各种用户的位置,并同时兼有双向报文通信和定时授时的功能。该系统集测量技术、定位技术、数字通信和扩频技术为一体,是一种全天候的覆盖我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随着2003年5月25日“BD一号”系统的第3颗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将进一步完善“BD一号”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BD一号”系统主要由一个地面中心站、两颗地球同步卫星(目前3颗)、若干个专用测轨站和标校站,以及成千上万个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用户机是“BD一号”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的应用终端,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载体之中。按应用的载体不同,用户机可以分为:手持(单兵携带)型、车载型、舰载型、机载型和弹载型等;按用途不同又分为指挥型、定位型、授时型、信息接收型和组合功能型等。与GPS、GLONAS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相比,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BD一号”系统在国防军事领域的部队作战、训练、科研、武器装备等方面,在公安、武警和民用交通运输、地质、科考、探险、地形测绘等领域中将具有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应用前景,该系统的建立和应用不仅会对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大的贡献,而且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2 工作原理概述 “BD一号”系统的工作原理是“三球交会测量原理”,即: 以位置已知的两颗地球同步卫星为两个球心,以它们分别到用户的距离(要完成的测量量)为半径可以作两个球面;以地球的球心为中心,以地球的半径加上用户的高程为半径作出第三个球面,三个球面的交会点排除其镜象点即为用户的位置。 “BD一号”系统的定位工作过程是: 首先由地面中心站向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发送确定格式的询问信号,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将询问信号广播转发给服务区域内的各种用户机。当用户机接收到一颗地球同步卫星转发的信号以后,自动搜索、捕获和稳定跟踪该卫星信号。经过一定的信息处理和时延后,再按确定的格式同时向两颗地球同步卫星播发自己的应答信号。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将其应答信号转发到地面中心站。地面中心站接收到该应答信号以后,测量整个应答信号的往返总时延,并根据地面中心站至两颗同步卫星的距离、用户机的高度等数据信息,解算出该用户机(即载体)在地球表面或空中的当前位置。再由地面中心站经过地球同步卫星把该位置信息传送给用户机,在用户机的显示器上显示其当前地理坐标位置,完成了用户机的单收双发定位工作模式。如果用户机同时接收到两颗地球同步卫星的信号,并测量出两个询问信号的时差后,将该时差通过一颗地球同步卫星转发给地面中心站,地面中心站的计算机根据该时差值就可以解算出用户机(即载体)在地球表面或空中的当前位置,并发送给用户机,完成了双收单发的定位工作模式。 地面中心站发送广播询问信号的同时也可以传送通信电文。用户机可以通过自己的应答信号向地面中心站传送需要发送的通信信息,因而该系统具备双向通信功能。地面中心站所发送的广播询问信号中还可以发播标准时间信号,用户机应用这些信号可以进行校时,所以该系

GPS卫星授时器常用的同步方式

GPS卫星授时器常用的同步方式 关键词:卫星授时,GPS卫星授时器 卫星授时是通过导航卫星来进行发播或转播标准时间信号的授 时手段。凭借授时成本低,精度高,实现简单等特点获得广泛的应用。目前常用导航卫星有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和美国的GPS。卫星授时与定位是结合在一起的,一般用户在获得自身精确定位基础上即可实现精确授时。 GPS卫星授时器一般由天线、射频单元、信号处理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输出接口单元组成。 目前GPS卫星授时器有多种时间同步接口标准实现时间的传递。对于广域分布式网络而言,采用卫星授时接收机得到标准时间后,需要将这个时间发布给系统的每个部分。 常用的时间同步接口有时间编码,典型的时间码如IRIG-B码,有直流码和交流码之分。交流码(AC)信号是进行了调制,传输距离较远。在短距离内也常用到时间报文接口,通过RS232串口传递时间。光纤优于不受电磁干扰,目前也成为常用的时间传递手段。 NTP网络时间同步采用网络协议来实现计算机的时间同步,目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网络上确定若干网点作为时钟源网站,以此来为实现与UTC时间的同步,为用户提供统一、标准的时间传递服务。互联网上时间同步的复杂性,这一点在NTP时间协议设计的最开始就考虑到了,做了专门的处理。因此目前在实际应用当中当时钟源有效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时间的校正跟踪,假如发生网络故障的情况

下也依然能维持时间的稳定。保证网络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精准的时间同步,因此采用基于UDP/IP的层次式时间分布模型的NTP机制可满足不同的互联网环境。推荐的相关gps卫星授时器型号为SYN2151型。 随着对时间同步精度要求的提高,ntp网络授时ms级别精度在许多对同步精度要求更高的领域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这种情况IEEE 1588 PTP受到许多用户的关注,PTP的全称是“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以SYN2411型IEEE1588主时钟为例,ptp授时精度高,可达到ns级别但是必须有硬件电路支持才可以使用需要主从搭配。ptp协议里面有两种对时方式,一种是mac方式,一种是udp模式,精度是一样的,常用的是udp模式。 时间报文是指由授时设备在接收到基准时间源后对时间信息进 行提取校正并按照一定格式输出的时间信息。例如SYN2306C型GPS 北斗授时导航接收机,时间报文一般与秒脉冲结合在一起使用,其授时原理如图所示,一般报文信息在秒脉冲脉冲后某一个时间间隔内输出,报文消息中包含了秒脉冲对应的时刻,秒脉冲的上升时间一般小于5ns,利用秒脉冲精度的上升沿可提供数ns级的授时精度。 目前时间报文中NEMA协议应用最为广泛,NEMA协议中与时间有关的命令主要有GGA、GLL、RMC等命令。 本文章版权归西安同步所有,尊重原创,严禁洗稿,未经授权,

基于ARM的GPS同步授时系统设计.

基于ARM的GPS同步授时系统设计 摘要:基于国际航海标准NMEA-0183为数据协议,以保证电力系统精准授时为目的,通过ARM微控制器STM32f103rbt6和高精度GPS接收模块NEO-5Q为核心控制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了GPS同步授时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GPS接收模块接收卫星发送的标准数据串,通过微控制器对GPIRMC最小定位信息中的时间数据进行筛选和处理,最后经上位机授时软件对本地计算机进行成功校时,保证了系统的可行性。 关键词:NMEA-0183;Codex-M3;STM32f103;CPS 时间同步在工业应用中是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特别是对时间要求较高的电力系统。近年来,电力系统大多采用不同厂家的计算机监控系统、谐波分析系统、故障录波装置、微机保护、电能质量计费系统等,时间数据大多是设备提供自己独立的时钟,而时钟因产品质量差异,在对时精度上都会有一定的偏差,从而使整个系统不能在统一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给事故后采取正确的故障分析判断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电力系统传统的时间同步方法只能保证全系统时钟误差在毫秒级,很难达到目前要求的精度。GPS同步授时系统具有授时精度高、范围广、可靠性高全天候且又不受各种干扰影响的特点,因此,采用GPS同步授时系统比采用传统的时钟设备有着明显的优势,并且可广泛应用于对时统精度较高的行业中。 1 GPS同步授时系统原理 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以Cortex-M3为内核的ARM微处理器 STM32f103rbt6为核心,并采用瑞士U-Blox公司NEO-5Q GPS数据接收模块接收卫星数据,微处理器从卫星数据中提取标准UTC时间码同时将其转换成标准北京时间码传输给本地计算机,最后由上位机授时软件对本地计算机进行校时,完成授时过程。 1.1 ARM微处理器STM32f103rbt6 STM32f103rbt6是意法半导体公司一款基于Conex-M3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它主要应用于智能仪表、变频器、工控网络、高端家电和操作界面等领域。STM32f103系列微控制器开发简单,有丰富的语句代码库,与ARM7TDMI相比运行速度最多可快35%且代码最多可省45%。综合考虑选用了此款微控制器为本系统的核心。 该微控制器特点如下: 1)Cortex-M3内核、哈佛总线结构(可达90 DMIPS); 2)20 K字节的SRAM,128 K字节的Flash;主频72 MHz,可在系统编程; 3)带唤醒功能的低功耗模式、内部RC振荡器、内置复位电路; 4)在待机模式下,典型的耗电值仅为2μA,非常适合电池供电的应

常用授时方式介绍(下)

导航卫星的授时功能及应用 ——几种常用授时方式介绍(下) 随着卫星导航设备的广泛应用,其定位导航功能已被大家所熟知。而且《电子报》也曾刊载多篇相关文章,使得读者对卫星导航系统的优异性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的精确授时的功能,而卫星导航系统在这方面的优越性能可能较少被关注。 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GPS系统、苏联的格洛纳斯系统、欧盟的伽利略系统,是面向全球的四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的北斗系统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进展最快,从北斗一代到北斗二代,现在开始布局北斗三代。各个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下文就以GPS系统为例来讨论。 GPS的全称是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意即“全球定位系统”。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导航接收器接收4颗以上导航卫星发送的导航信号(导航电文),通过测算卫星信号传播的时延来测量“伪距”,并根据卫星导航电文中给出的这几颗卫星该时刻在天空中的座标,最终计算出自身所在的准确位置。 学过平面几何的人都知道,如果已知平面上的某一点与另外两个位置确定的点之间的距离,那么这个点的位置也就可以确定了。在立体空间中,则需要知道该点和另外三个位置确定的点之间的距离,才能确定该点的空间位置。 在导航定位的过程中,导航接收器是通过“距离=电波传播速度×传播时间”这一公式来计算它与各卫星的相对距离的(内含待消除的误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2.99792458×108米/秒(真空中,在空气中要略作修正),这是已知的。那么,接收器是怎么得出某卫星发送的导航信号到达它的准确时延的呢? 原来,每一颗导航卫星上都搭载有高精度高稳定的铯原子钟或铷原子钟,这些原子钟都基本上同步于该导航系统时间(每一颗卫星上的时钟与整个系统时间之间的微小偏移,会由地面监视网络进行监测并得出各卫星钟的校正量,发射至卫星,各卫星在广播的导航电文中会加进这些时钟校正信息,从而消除它们的误差)。各个导航卫星在发送导航电文时,除了当时它所在的精确空间座标外,还会发送卫星钟当时的准确时刻。如果接收器中的时钟与该导航系统的时钟是保持同步或相差确切已知的时间,那么就可立即知道导航信号从某颗卫星到达接收器的时间差(时延),从而求出距离。如果是这样,只需要收到三颗卫星的导航信号即可。但是出于成本的考虑,接收器只会使用普通的石英谐振器来构成内部时钟。硬件上的不足,可以通过软件来弥补,就是将该接收器时钟与导航系统时钟的钟差Δt作为一个未知数来求解。为了得到接收器处的经度、纬度、高度,以及接收器的钟差,就有四个未知量需要求解,要解算至少由4个方程构成的联立方程组,所以要求能有效地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的导航信号。 接收器由解算获得经度、纬度、高度、钟差,也就在接收器内部恢复了该导航系统在那一时刻的时间。为了定位的准确,该接收器内建时钟当然也要达到相当高的精度。以GPS系统为例,对为普通用户提供的标准定位服务(SPS)来说,即使在启用SA(选择可用

利用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服务器IP地址同步更新Windows系统电脑时间

利用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时间服务器IP地址同步更新Windows系统电脑时间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电脑的时间是由一块电池供电保持的,而且准确度比较差经常出现走时不准的时候。通过互联网络上发布的一些公用网络时间服务器NTP server,就可以实现自动、定期的同步本机标准时间。依靠Windows系统默认的Windows或NIST等境外的时间服务器同步时间,总存在着访问堵塞、时间延迟大(同步精度低)等因素的影响。现在中国的国家授时中心发布了一个时间服务器地址,大家可以用国人自己的标准时间! 方法一、采用系统自带的时间同步功能 以Vista操作系统为例(WinXP相同)。 单击系统托盘下方的时间,单击弹出窗口里的“更改日期和时间设置”,弹出“日期和时间”对话框,选择“Internet时间”选项卡,单击“更改设置”按钮,弹出“Internet时间设置”对话框,在服务器地址栏输入国家授时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10.72.145.44,单击“立即更新”按钮,同步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退出,OK。 方法二、修改注册表,提高时间同步精度 由于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间隔是7天,我们无法自由选择,使得这个功能在灵活性方面大打折扣。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来手动修改它的自动同步间隔以提高同步精度,以下以Vista系统为例(WinXP 相同)。 1. 在“开始”菜单→“运行”项下(或按Win+R)输入“Regedit”进入注册表编辑器。 2. 展开[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32Time\Parameters]分支,双击NtpServer将键值修改为国家授时中心服务器的IP地址:210.72.145.44,然后点击“确定”按钮保存。 (注:若已用过方法一,此步可以省略) 3. 展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32Time\TimeProviders\NtpClient]分支,并双击SpecialPollInterval键值,将对话框中的“基数栏”选择到“十进制”上,输入框中显示的数字正是自动对时的间隔(以秒为单位),比如默认的604800就是由7(天)×24(时)×60(分)×60(秒)计算来的。设定时间同步周期(建议设为900=15分钟,3600=1小时,86400=24小时等周期值),填入对话框,点击确定保存关闭对话框。 中国国家授时中心: https://www.360docs.net/doc/ab7552815.html,/stime.asp

北斗卫星导航和授时系统的地位和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和授时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各国对自主建设卫星导航和授时系统的必要性,均有充分认识。 一、空间战略发展的需要 卫星导航系统是空间战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同时,卫星上天需要轨道位置,系统运行也需要频率资源。目前这些资源的大部分,已被美国的GPS和俄罗斯的格罗纳斯所占据,在剩余的资源中,按照“先用先赢”的国际法原则,北斗系统先建成,就先占用,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由于只发射了4颗卫星,已注定在这场空间资源争夺赛中败下阵来。我们在空间战略上,已抢占了主动把握了先机。 二、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爆发,美军大批轰炸机、巡航导弹猛扑巴格达,炸弹和导弹一一精准命中目标,迅速摧毁了伊军作战力量。其中,指引方向和提供定位的,正是美军卫星导航系统—GPS。我们使用他国的卫星导航和授时系统,将在诸多方面受困:一是使用权上受制于人。伊拉克战争期间,我国的一艘远洋货轮就因拒绝了美军拦截检查,船用GPS导航仪遭信号关闭,被迫停驶。二是使用精度上受制于人。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是美国的GPS系统,但其高精度的军用信号就连英国、法国等国也享用不到。所以,欧盟联合研制了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伽利略系统。三是易受电子欺骗。在战时,敌人可通过GPS系统注

入定位和时间误差,实施欺骗,这将导致导弹失准,指控失调、作战失败的灾难性后果。美、俄等国明确规定,国家安全系统不允许使用国外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卫星导航系统作为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力地促进了国家经济建设,推动了社会发展。目前,已在测绘、电信、水利、气象、煤炭、交通、渔业、勘探、农业、森林防火和应急救援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导航系统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而目前全球95%的市场份额被GPS所占据。

(整理)嵌入式系统中精确的卫星定位授时与同步.

嵌入式系统中精确的卫星定位授时与同步 要:介绍卫星定位、授时与同步的特点与基本原理;详细阐述现代卫星信号接收体系的硬软件设计思想以及如何在系统设计中嵌入应用导航卫星实现的精确的物体定位、时钟授时和同步数据采集控制。 关键词:LNA RF 基带处理芯片组一体化模块卫星定位授时与同步 利用导航卫星,进行物体定位、时钟授时与同步数据采集控制,可以达到传统测量控制手段所不及的精确程度。这种卫星定位授时同步技术在航空航海、陆上交通、科学考察、极地探险、地理测量、气象预报、设备巡检、系统监控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很多厂商,如Atmel、ST、Motorola、Maxim、NEC、Fijitsu、Conexant等,相继推出了许多相关卫星定位授时同步的芯片组与模块,为设计出稳定可靠、简洁便携的仪表仪器,提供了很多有效的便捷途径。本文对现有的卫星信号接收芯片组或模块如何构成各种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简单易用、性能优良的卫星信号接收通道,怎样嵌入到不同的实际应用系统中实现精确的物体定位、时钟授时或同步数据采集控制的各种类型设计进行综合阐述。 1 卫星定位授时同步概述 卫星定位授时同步技术中的关键部件是人造地球导航卫星组。目前,主要的导航卫星组有美国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Global Navigat ion System)、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和欧盟的伽利略全球导航系统Galileo。这几种导航卫星系统的特征与应用状况如表1所列。

卫星导航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导航卫星、地面监测校正维护系统和用户接收机或收发机。对于北斗局域卫星导航系统,地面监测中心要帮助用户一起完成定位授时同步。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用户接收或收发部分的嵌入式硬软件应用设计。 在民用方面,GPS、GLONASS和北斗的定位精度是米级,卫星授时时钟精度是毫秒级,数据同步能力在1 μs以下。未来的Galileo导航卫星系统,其民用定位授时同步精度是GPS的10倍左右。上述几种导航卫星系统中,GPS是能够进行全方位、全天候、长时期卫星定位授时同步的最好的卫星导航设备。目前,美国与俄罗斯一道正在维护GLONA SS,共同构成GPS + GLONASS系统,卫星数目倍增,卫星定位授时同步的精度、范围、效率和可靠性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2 卫星定位授时同步的基本原理 卫星导航基于多普勒效应的多普勒频移规律:fΔ=λ/ν式中,fΔ为运行物体之间的电磁波信号频率变化,λ是其信号电磁波的波长,ν是其相对速度。 上式说明所接收卫星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曲线与卫星轨道有一一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只要获得卫星的多普勒频移曲线,就可确定卫星的轨道。反之,已知卫星运行轨道,根据所接收到的多普勒频移曲线,便能确定接收体的地面位置。 全球卫星导航的基本原理是:卫星发射导航电文,其中包括测距精度因子、开普勒参数、轨道摄动参数、卫星钟差参数νti、大气传播迟延修正参数等。地面接收机根据码分多址C 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或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 ccess)的特点区分各导航卫星,接收并识别相应的导航电文,测量发来信号的传播时间Δti,

gps授时系统的应用

gps授时系统的应用 将局域网上各种需要同步时钟的设备的时间信息基于GPS时间 偏差限定在足够小的范围内,这种时钟系统便就叫做GPS授时系统。有源同步和无源同步 任何时间应用系统都应该具有维持时间增长和缩减,该应用系统的用户获取时间的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时间应用系统的基 本唯一途径就是访问系统的时间保持体系该时间保时间标准,用户计算机内部的时间同步必须与有源实践同步,即必须引访问系统时间保持体系的过程就是用户将自己的时入GPS的时间信号才显得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我钟与内部时间基准同步的过程。由于该系统的内部们将计算机网络中能够起到维持时间增长、保持时间时间基 准与外部时间没有关联,同步过程仅限于内稳定的体系称之为时间服务器部。所以,我们可称之为无源同步或相对同步。 世界协调时与国际原子时保持一致,国际时间管理局将分布在世界25个国家的10多个原子时标经过加权平均以后得到的时间,并且,世界所有官方的标准时间系统都遵从UTC的跳秒。 UTC时间被称为绝对标准时间,用于研究时,同时也被称为自然的物理时间。GPS信号中的高精密时间信号主要由每颗卫星上装载的两个艳原子钟和两个铆原子钟来维持,并且通过地面控制站与UTC保持同步。GPS的时间信号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时间应用系统的基本时间标准,所以研究计算机网络的时间同步必须研究有源同步,即必须引入GPS的时间信号才显得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我们

将计算机网络中能够起到维持时间增长、保持时间稳定的体系称之为GPS授时系统。 时间传递方法 从GPS到时间服务器的传递 从GPS将PTS信号通过计算机网络时间服务器传递到网络时间客户单元必须经过两个步骤:即先从GPS到时间服务器的直接时间传递,和从时间服务器到时间客户单元的网络协议传递。 直接时间传递技术主要包括3种类型6种方式第1种类型是编码型,主要有串行口RS232C时间编码和IRIG一B时统编码两种方式。 其共同特征是将年月日时分秒毫秒等时间信息以二进制、BCD或者ASCll编码方式定义到被传递的电平位和字节中去通常以异步方式传递,连接使用标准接口,使用相对方便简洁。 第2种类型是脉冲型,主要有1pps,lppm,lpph种方式,它们都是周期脉冲定时信号,这些脉冲信号都有着固定的上升沿宽度和脉冲宽度要求,并且其上升沿都严格与UTC保持优于lus的同步准确度。 第3种类型是频率参考信号,往往是一种伴生调制信号。 gps授时系统产品 GPS授时系统在先有的时钟服务器的基础上,又大幅度提高授时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使得减少故障率及提高工作效率。基本上完全可以和国外先进的GPS授时系统相媲美。 GPS授时系统接收GPS卫星和北斗卫星授时时间信号,将标准UTC 时间信息通过网络传输,为网络设备提供精确、标准、安全、可靠和

北斗授时设备介绍

1、设备简介 定时型用户机设计目标定位于车载或固定应用,为其提供高可靠、高精度的各类时间码信号。 图1 定时型用户机 定时型用户机具备多种形式的高精度授时时频信号输出,包括1PPS、串口、IRIG-B、NTP、PTP等;可在前面板显示时间以及状态信息,并可通过前面板的按键输入配置信息,如位置、零值等。 定时型用户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地面站站间时间同步、车载系统授时与同步、船载系统授时与同步、机载系统授时与同步等。 定时型用户机由天线、主机两部分组成,其中主机部分采用标准插卡式1U 上架机箱,机箱背面共配置6个插槽,最多可安装6张插卡;由于采用统一的公

用母版总线,因此这6张插卡可占用任意槽位;6张插卡为:接收机卡、时钟输出卡、NTP与网管卡、PTP卡、B码卡、串口卡。 2、主要功能 (1)接收卫星导航系统RNSS B3信号,具有授时和定位功能; (2)利用卫星授时信号对本地铷钟驯服功能; (3)具有标准10MHz、1PPS信号输出功能; (4)具有NTP时间服务功能; (5)具有B码时间服务功能; (6)具有串口时间服务功能; (7)具有PTP时间服务功能。 3、主要指标 (1)驯服指标 守时能力:优于1us/24小时 (2)接收机卡指标 定时精度:≤50ns(95%) (3)NTP卡指标 授时精度优于30ms (4)B码卡指标 同步误差小于200ns (5)时频输出卡指标 定时准确度(绝对值)≤50ns (6)PTP卡指标 点对点授时精度优于200ns(主从模式,从节点也必须配置硬件PTP板卡)(7)串口卡指标 接口形式:DB9-F,RS232,波特率可设 报文帧头与秒脉冲(1pps)的前沿对齐,偏差小于1us (8)电源要求 交流工作电压:200-240V AC,50-60Hz

北斗卫星精密授时终端

北斗卫星精密授时终端 项目概述 本项目拟围绕卫星通信设备、微蜂窝基站设备等的精确定时需求,面向基于北斗授时系统的精密时频发布的规模化应用,采用下一代民用原子钟的最新技术及理念,开发VCSEL激光器、专用低功耗微波集成电路及MEMS工艺气室,研制生产小型化相干布局囚禁(CPT)原子钟。在此基础上研制新一代基于北斗导航授时的低功耗、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关键设备。突破时间同步对高速卫星通信与高速移动通信的制约,较大程度提高通信效率,形成针对高速卫星通信与高速移动通信的时间同步的解决方案,为高速卫星通信系统、宽带移动通信系统提供可靠的时钟同步平台。进而对北斗卫星授时终端进行规模化应用推广,为国家北斗卫星民用化战略服务。 技术优势 项目的先进性: 1.通过研究获得了高质量的CPT参考谱线,使CPT原子钟的千秒稳定度达到 10-12量级。 2.研制体积小于30mm3的微型原子气室,做到原子钟体积小型化。 3.研制专用低功耗集成电路及光路,做到可用电池驱动原子钟。 4.将可用电池驱动的原子钟作为守时模块加入北斗授时终端,大幅度提高北斗授时终端的自持工作能力。 主要技术指标: 1.原子钟物理部分总体积小于1cm3。 2.CPT原子钟总体积小于15cm3。 3.CPT原子钟总功耗小于600mW。 4.输出频率:10MHz 5.准确度:优于1×10-10 6.秒稳优于1×10-10,千秒稳定度达到10-12量级。 7.北斗授时终端自持工作能力大于1万秒。 技术水平 北京大学拥有数十年的原子钟研制经验,其作为主要参加单位研制的铷钟已经运行于北斗卫星系统。项目组曾获得二代导航重大专项和863项目的支持,发表国际高水平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三项。 项目进度

GPS服务授时系统技术建设方案

GPS服务授时系统产品技术建设方案 二〇一二年二月

技术简介 授时系统的时钟同步也叫“对钟”。要把分布在各地的时钟对准(同步起来),最直观的方法就是搬钟,可用一个标准钟作搬钟,使各地的钟均与标准钟对准。或者使搬钟首先与系统的标准时钟对准,然后使系统中的其他时针与搬钟比对,实现系统其他时钟与系统统一标准时钟同步。所谓系统中各时钟的同步,并不要求各时钟完全与统一标准时钟对齐。只要求知道各时钟与系统标准时钟在比对时刻的钟差以及比对后它相对标准钟的漂移修正参数即可,勿须拨钟。只有当该钟积累钟差较大时才作跳步或闰秒处理。因为要在比对时刻把两钟“钟面时间对齐,一则需要有精密的相位微步调节器会调节时钟用动源的相位,另外,各种驱动源的漂移规律也各不相同,即使在两种比对时刻时钟完全对齐,比对后也会产生误差,仍需要观测被比对时钟驱动源相对标准钟的漂移规律,故一般不这样做。在导航系统用户设备中。除授时型接收机在定位后需要调整1PPS信号前沿出现时刻外(它要求输出秒信号的时刻与标推时钟秒信号出现时刻一致),一般可用数学方法扣除钟差。 时间同步的另一种方法是用无线电波传播时间信息。即利用无线电波来传递时间标准.然后由授时型接收机恢复时号与本地钟相应时号比对,扣除它在传播路径上的时延及各种误差因素的影响,实现钟的同步。随着对时钟同步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用无线电波授时的方法,开始用短波授时(ms级精度),由于短波传播路径受电离层变化的影响,天波有一次和多次天波,地波传播距离近,使授时精度仅能达到ms级。后来发展到用超长波即用奥米伽台授时,其授时精度约10μs左右,后来又用长波即用罗兰C台链兼顾授时,其授时精度可达到μs,即使罗兰C台链组网也难于做到全球覆盖。后来又发展到用卫星钟作搬钟。用超短波传播时号.通过用户接收共视某颗卫星,使其授时精度优于搬钟可达到10ns 精度。看来利用卫星授时是实现全球范围时钟精密同步的好办法,只有利用卫星,才可在全球范围内用超短波传播时号;用超短波传播时号不仅传递精度高,而且可提高时钟比对精度,通过共视方法,把卫星钟当作搬运钟使用,且能使授时精度高于直接搬钟,直接搬钟难于使两地时钟去共视它。共视可以消除很多系统误差以及随时间慢变化的误差,快变化的随机误差可通过积累平滑消除。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授时原理与实现

本科毕业设计 学生姓名:张保全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本一)指导教师:袁红林 完成日期:2015年5月29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参与同一工作的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签名:日期: 本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通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论文及送交论文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生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 时间是个基本物理量,是四维时空中的第四维。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依赖高精度标准时间,因此获得高精度的时间就显得极为重要。授时是指确定、保持某种时间尺度,并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将代表这种尺度的标准时间信息发送或者转发给用户的一系列过程。授时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在各种授时方法中,卫星授时由于覆盖范围广、精度高、全天候和通用性强等诸多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对导航卫星授时的原理与实现进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导航卫星系统的发展状况和时间参考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导航卫星系统的定位与授时原理,接着分析了授时过程中的主要误差来源,最后采用TD3020T模块等软硬件实现了基于北斗二代卫星的微秒级授时系统。 关键词:卫星授时;导航卫星系统;TD3020T

ABSTRACT Time is a basic physical quantity, and it is the fourth dimension in four-dimensional space-time.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a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all industries dependent on high accuracy standard time, so obtaining high accuracy time is very important. Timing is the process of determining and maintaining a certain time standard, and sending or forwarding it to the user through wired or wireless means which represent the standard time information. There are many ways to timing, but satellite timing is widely used because of having wide coverage, high precision, all-weather versatility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in all kinds of timing methods. The principle of satellite timing and implementation are researched in this paper. Firstly,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and time reference standard; secondly, with the above base, the principles of positioning and timing of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are researched; thirdly, we analyze the main error 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satellite timing; finally, a microsecond grade satellite timing system based on Baidou second-generation using TD3020T module and other software and hardware was achieved. Keywords:Satellite timing,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TD3020T

卫星授时原理精选文档

卫星授时原理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GPS时间同步原理及其应用 目录 一、GPS定位原理 对于一个进入信息社会的现代化大国,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是最重要、而且也是最关键的国家基础设施之一。现代武器实(试)验、战争需要它保障,智能化交通运输系统的建立和数字化地球的实现需要它支持。现代通信网和电力网建设也越来越增强了对精度时间和频率的依赖。从建立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大系统工程总体考虑,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应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对整体社会的支撑几乎是全方位的星基导航和授时是未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投入巨资建成了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也使自己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投入了运行。欧盟一些国家也正在联合开展加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为了提高民用定位定时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利用这些卫星系统建立广域增强系统(Waas)在美国、日本、欧洲和俄罗斯也在计划或研制之中。 这些系统导航定位的基本概念都是以精度时间测量为基础的。正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人类生活在余割四维的世界(x、y、z、t)其中一维就是时间,而另外三维的精度确定,就今天而言,没有精确的定时也是难以实现的。 单从授时出发,不难理解系统发播时间的精确控制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导航定位,系统内部钟(星载钟和地面监测和控制台站的钟)的同步就极为关键。没有原子钟的

支持,没有钟同步和保持技术的支持,实现星基导航和定位是不可能的。在完成精确时间的传递过程,需要对传播时延作精确修正,而这又需要知道用户的精确地理位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在系统概念、技术、装备或管理上,与其他通讯和卫星系统相比,导航定位卫星系统与高精度卫星授时系统有很好的兼容性和互补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从资源共享和合理利用出发,先进的卫星系统应该成为一个导航授时一体化的高精度星基四维(x、y、z、t)信息源,就像目前已投入工作的 GPS、Glonass和正在研制中的Galileo以及各种Waas系统中,无不把其授时功能提到仅次于导航定位的重要地位。以便满足个行各业对精度时间和频率日益增长的需求。 面对国际上风云变幻的局势,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建立我们自己的星基的导航定位和授时系无论对于保障国民经济的日常运作或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正如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指出的那样,我们应该有“中国的GPS”。 在真正实现“中国的GPS”的战略规划时,系统定时是其中需要解决的最关键技术之一。系统用原子钟的研制,系统钟时间同步的建立和保持,构成了这一研究的两个核心。就我们所知,在这些方面,我国目前还缺乏系统的准备。这有必要引起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加强这一研究工作的指导、组织与支持。 卫星导航、定位和授时系统中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有: 1、系统时间建立的概念及实现方法。在现代卫导系统中,为了保证系统中各个钟的精确同步,需要一个准确、稳定和可靠的时间参考,这通常是以系统中的部分钟或全部的钟为基础。利用统计平均的方法建立一个系统时间来实现。其建立的概念和实现方法,直接影响到系统时间的好坏,进而影响到整个卫导系统中各个钟的同步。这个研究对系统中原子钟的选择与配置也有指导意义。 2、系统时间与UTC协调方法。这是授时所需要的。这需要研究国际标准时间到系统时间传递的各个环节,是提高授时准确度中的最要一环。 3、系统钟的同步方法。这主要涉及到系统中各个钟的精确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控制方法,要研究相对论效应对星载钟同步的影响。比对测量和钟驾驭方法的研究是它的基础。 4、系统授时方法。这包括卫星电文中的与时间有关的信息的制定与产生。 5、用户终端定时技术。主要涉及到接收、比对及控制技术。 二、什么是原子时和协调时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明了更加精密的石英钟后,人们发现世界时尽管加上偏移改正 (UT1),仍然是不均匀的。经研究查明,地球自转存在长期变化、不规则变化和复杂的 周期变化。为了满足更高精度的实际需要,人们开始到物质的微观世界去寻找具有更稳定 周期的物质运动形式用作为新的时间计量标准。于是,以物质内部原子运动的特征为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