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规划讲解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地图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地图节选】
汇整一下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上海板块一时风头无俩。
龙头上海物贸8月份涨幅接近200%。
同时,操作资金跟进下一个有可能批复的自贸区。
A股掀起疯狂炒地图,重庆、天津、厦门等热门区域股票一飞冲天。
再往前看,A股历来有炒政策地图的习惯,温州金改、海南旅游岛等概念都曾经掀起一波操作狂潮。
纵观中国经济规划,以下列出较大规模的经济规划区,以等待有进一步的政策跟进,联动板块个股。
沈阳经济区域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1. 引言在当今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因此,合理规划和发展区域经济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
2. 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指的是通过有效的规划和管理,使得一个地区的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和均衡的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在于:2.1 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合理规划和发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地区经济的增长。
同时,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2.2 促进就业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化劳动力结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
2.3 促进财富分配合理规划和发展区域经济可以促进财富的合理分配。
通过发展经济产业和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3. 区域经济规划的原则在进行区域经济规划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以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1 理性和科学原则区域经济规划需要建立在充分的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只有准确了解地区的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经济现状等,才能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
3.2 综合和均衡发展原则区域经济规划应该注重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追求综合和均衡的发展。
不应该过分偏重某个产业或某个地区,而要充分利用各个方面的优势,促进全面的经济增长。
3.3 可持续发展原则区域经济规划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只有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4. 区域经济发展与规划的实践在实践中,许多地区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规划。
4.1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可以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
一些地区已经着重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PPT课件

循环经济改变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中隔离资源消耗和终 端消费产物的状态,实现了上述环节的有机结合,从而保证 在消耗有限资源的同时使其效用最大化或者在固定的效用内 消耗最小量的资源,促进经济以一种较为和谐的方式发展。 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的最主要模式就是生态园。通过生态 工业园,循环经济可以把结构性的污染治理和产业结构调整 结合起来,可以把治理区域性的污染和推动生态工业结合起 来,不仅可以实现大面积地污染治理,而且也可以实现各系 统之间的中间产品、废物、能量能够实现循环利用,进而形 成紧密共生的工业生态链网。从而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以 及最小限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宏观经济调控对区域经济政策的影响
控制信贷规模,提高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提高住 房建设的资本金。 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少上或不上高耗能、高耗 料项目。 从生产环节控制生产,防止产能过分扩张,减少对 原料的供给,抑制需求。如限制钢铁、电解铝、水 泥新项目的开工。江苏铁本责任人受到惩处。 房地产泡沫的表现:房价过高及空置率大,中国为 年收入的15-20倍,美国为3倍,住房空置率超过去 15%。针对房地产出现的过热现象,国家相应地要求 各地严控土地供给、对房地产过快交易设定了限制 措施。
区域经济学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 ——地方发展政策
地方发展政策是由地方政府制定的,旨在促进所辖区域内社会 经济发展的工具与措施,对解决区域各种存在问题有重要意义。 地方发展政策存在问题: 1、与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的不一致。 2、各个地方制定的发展政策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3、利用国家区域政策中的漏洞,导致区域政策执行不力。 4、地方保护主义。地方保护政策不同于国家的区域保护政策。 它是通过行政性或经济性政策的攀比或较量,贱价竞争,吸引 投资或者进行地区封锁与垄断。导致地区利益过度流失,资源 浪费,市场经济秩序混乱,区域合作失效。如税收名义上是免 五减五(五年免征企业所得税、五年减半征税),但实质是 “免十减二十”。
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_区域经济发展战略_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_初中百科

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_区域经济发展战略_中国区域经济发
展现状_初中百科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包
括因地制宜原则;优势互补原则;科学定位原则;适度开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市场主导原则。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
说得更具体些,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目
录 1. 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1. 区域经济发展的
原则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包括因地制宜原则;优势互补
原则;科学定位原则;适度开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原则;市场主导原则。
2.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的问题所作的筹划和决策。
说得更具体些,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根据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估量,考虑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应解决的重点和所需经历的阶段以及必须采取的对策的总筹划和总决策。
3.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逐渐成为推动一个地区综合发展的关键。
如何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划,成为各地政府和经济研究机构所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一、发展背景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农村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各异。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仅可以调整地区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解决区域间的发展差距。
二、制定规划的必要性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在于统一全区的发展目标和规划蓝图,明确各区域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式,避免各区域在资源利用、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冲突与竞争,使区域间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
三、发展动力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发展动力。
发展动力主要包括政策激励、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等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发布优惠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引导各类投资等方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四、分析区域优势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需要充分分析区域的优势。
包括资源禀赋、土地利用、人文背景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优势。
只有充分抓住区域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产业布局合理的产业布局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应根据区域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支持性产业,并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衔接,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六、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石。
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七、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需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人才,加大对人才的培训和创新创业支持力度,从而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实力。
八、生态环境保护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应围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在发展规划中,要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排放,加强生态修复,建设绿色低碳的经济系统,为后续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综合性规划,旨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需要全面考虑区域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并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本文将讨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及其关键要素,并以一个假设的地区为例进行具体阐述。
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性1.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能够整合区域内资源,促进各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有效消除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2.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3.打造区域产业集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能够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提升地区竞争力和经济增长潜力。
4.促进经济结构升级:通过科学规划和细化政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能够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1.宏观经济政策:通过制定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产业布局规划:根据区域内的资源禀赋和特点,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提升地区产业竞争力。
3.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通信等,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4.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的质量和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5.环境保护与治理: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地区生态环境,避免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过大影响。
以假设地区A为例进行具体阐述,地区A位于国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
地区A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同时也发展了一些以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为特色的服务业。
地区A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经济结构升级,成为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为主的现代化经济区域。
制定地区A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要素包括:1.产业布局规划:鉴于地区A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重点,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地图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地图
中国区域经济规划地图通常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
个主要区域。
以下是一个简要的描述:
1.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等发达省份和城市。
这个地区经济
发展较为先进,产业结构较为多样化,主要以制造业、金融、服务业等为主导。
东部地区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了大量外资和人才。
2. 中部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
这个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欠发达,但也有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如武汉和郑州。
中部地区的发展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吸引外资和人才。
3. 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陕西、云南等省份。
这个地区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但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西部地区的发展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能源、矿产等资源型产业,促进内外贸易。
4.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
这个地区曾经是中国的重工业
基地,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东北地区的发展重点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吸引外资和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要的描述,实际的区域经济规划地图可能更加复
杂和详细。
区域规划:重构中国经济版图

21 0 0年 第 9期
黛
区 域 凝 划 ● 重梅
甘肃 省 张掖 市第 二 中学 (3 0 0 于 吉海 7 4 0)
去年以来 ,国务院以前所未有的高频率 ,先后将 l个区域的规划上升到国家层面 ,目的是推进区域协调 2 发展 ,促进经济平稳较 陕增长。它们是 : 中一天水经 关 济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横琴岛总体发展规划 、辽宁沿
有利于深化体制机制创新 ,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探索新
南平 、宁德 ,浙江温 州 、丽 水 、衢 州 ,江 西上饶 、鹰 潭 、抚州 、赣州 ,广东梅州、潮州 、汕头 、揭阳 ,共计
2 个市 。总人 口约为6 0 ~ 0 0 O 0 0 8 0万人 ,预计建成后的经
路径 、提供新经验 ;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 ,推
国两制”的新区域。这一模式对弹丸之地的香港和澳门
地 纵 理横
“ 黄金海岸”。该区域规划主要内容有 :f - l f  ̄ ̄ E /城镇、 农村和生态空间布局 ,加快连云港 、盐城和南通三个中 心城市建设,集中布局临港产业 ,形成功能清晰的沿海 产业和城镇带 ;②重点加强沿海港 口群 、水利、交通和 能源 电网等重大基础设产业高级化、区域城镇化 、社会文明化。经济区以
福建为主体涵盖浙江 、广东 、江西3 省的部分地区 ,包 括福建福州、厦门、泉州 、漳州 、龙岩 、莆田、三明、
好 、 自然条件优越 、人文历史深厚 、发展潜力较大的
地区。加快经济区建设与发展 ,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实
力 ,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
一
二 、海 峡西 岸经 济 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是指台湾海峡西岸 ,以福 建为 主体包括周边地区 ,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講: 陳振光博士 香港大學 城市規劃及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二零零五年三月廿三日
日期:
E-mail: hrxucck@hkucc.hku.hk
1
主旨
自1949年至今,中國的區域經濟及規劃發展,
並回顧其社會主義建設及發展方向。自中蘇關 係決裂後,中國採取了「自力更新」的發展戰 略。因此,三線建設及文化大革命的發展過程 亦會列入討論項目之一。最後,講座將評論計 劃經濟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演變,並以它對 現今中國區域發展的影響作總結。
8.3
4.5 6.8 6.8 -12
7.6 改革開放前各地區GDP增長速度
“一五” “二五” 三年調 “三五” “四五” “五五” 1953時期 時期 整時期 時期 時期 時期 1978年
沿海地區 京津滬遼 中部地區 西部地區 全 國 13.15 20.49 9.08 11.62 8.17 -2.04 -2.43 -2.38 -1.59 -1.06 13.12 14.63 12.82 14.85 15.10 8.23 10.70 5.42 5.30 6.93 6.45 6.36 4.74 7.23 5.90 7.76 6.72 6.23 7.57 5.74 7.24 8.96 5.34 6.80 6.15
以資源的浪費和破壞、財政的入不敷出為代價的、 普遍的超乎尋常的高速度。 工業佈局的分散化
8
•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經濟規劃
改革開放前“五年”發展計劃回 顧 “三五”時期(1966—1970)
• • • •
•
• • •
對內地特別是以西南地區為主的三線建設,主要包括 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設: 重要交通幹線 鋼鐵基地 重大的能源專案 重要的機械項目 為國防服務的化學工業 代價 許多沿海企業內遷造成了沿海工業的空虛 對內地嵌人式的工業佈局不協調 企業的原則佈局,把企業分佈在區位條件十分不利的 地方造成許多地方工業建設不計成本、不講效益、不 參與競爭、不強調區域分工和專業化發展、低水平重 複建設等有悖於區域經濟發展基本原則的問題。 9
2
大綱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經濟規劃
改革開放前“五年”發展計劃回顧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特點 改革開放前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及評價
改革開放後區域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背景 改革開放後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基本格局 對改革開放以來區域經濟發展過程的思考
結論
3
舊中國工業地理分佈的基本特徵圖(1949)
11.60
15.57 13.45
5.36
6.24 3.02
6.32
8.03 4.83
6.46
6.24 11.90
5.47
7.42 5.52
13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經濟規劃
發展評價
不利於國民經濟協調、高效發展 不利於正確處理沿海與內地的關係 不利於區際經濟之間協調發展
14
改革開放後區域經濟發展
空間有賴於發揮以下幾個效應:
體制效應 結構效應 集聚效應 空間極化與擴散效應
19
結論
20
結論
在回顧了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歷程後,我們自
然很關心改革開放後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哪 些歷史性的重要結果?今後區域經濟的發展的 前景怎樣? 面向未來的長遠發展,中國區域經濟發展面臨 著較為突出的再發展問題,也存在著很大的發 展機遇。如果能夠把握機會,就可能創造出一 個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 迅速演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的區域經濟 增長格局。
是沿海新興工業省份經濟成長的局面 核心——週邊關係表現為沿海——內地,出現 真正意義上的地域性差距 城市化進程明顯加速,城市化與工業化的相關 性顯著提高
17
8.4 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區GDP佔全國 的份額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6年 變化幅度 沿海地區 京津滬遼 沿海新興工業省份 49.62 18.97 23.51 50.13 18.17 24.93 49.14 15.50 27.20 49.94 13.60 29.21 58.09 12.95 36.90 57.92 12.80 36.78 8.30 -6.17 13.27
東北地區
華北地區 華東地區
10.89
17.26 8.33
-1.76
-2.47 -1.69
14.32
13.57 12.73
7.60
8.95 6.11
6.32
5.51 5.64
5.17
7.17 8.92
6.57
7.82 5.94
中南地區
西北地區 西南地區
9.14
11.36 12.04
-2.69
0.36 -5.31
生產佈局全面鋪開,各地區經濟得到發展 經濟增長速度呈現較為平均的狀況,但各時 期經濟波動較大 各地區經濟結構劇烈變動 核心——週邊關係為京津滬遼與其他地區的 關係 全國經濟重心發生順時針轉移
11
7.3 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國際比較 (1965 – 1980)
GDP 低收入國家 中國 中等收入國家 下中等收入國家 4.8 6.9 6.2 5.5 農業 2.6 2.8 3.4 3.4 工業 7.6 10.0 6.5 6.2 製造業 7.2 9.5 -6.1 服務業 5.5 10.3 7.5 6.1
上中等收入國家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 撒哈拉以南非洲
6.8
5.8 4.2
-3.0 1.9
-6.7 7.5
-7.8 --
-7.1 4.5
東亞
南亞 南美和加勒比地區 高收入國家和地區 世界
7.3
3.7 6.1 6.1 4.1
3.2
2.5 3.1 3.0 --
10.9
4.4 6.7 6.9 --
10.7
4.6 7.2 7.3 --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經濟規劃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經濟規劃
“四五”時期(1971一1975)
對沿海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是石油資源的 開發 。 對沿海地區有積極作用的是技術改造、技術引 進以及對外貿易的擴大,這些對沿海地區工業 和港口建設產生了新的促進作用。
10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經濟規劃
發展特點
4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規劃
改革開放前“五年”發展計劃回 顧
“一五”時期(1953—1957)
提出:“為了改變原有地區分佈不合理狀況, 必須建立新的工業基地。而首先利用、改造和 擴建原來工業基地是創造新的工業基地的一種 必要條件。” 投資建設了156項大型工業項目
6
第一個五年計劃”156”項中民用重點工程分佈圖
7
改革開放前中國區域經濟規劃
改革開放前“五年”發展計劃回 顧
“二五”時期(1958一1962)
•
本來區域佈局的計劃是繼續加強東北工業基地 的建設,充分利用、適當加強東北、華東及中 南沿海城市的工業,但出現了一個前後歷時三 年的“大躍進”,使“二五”計劃受到干擾和 中斷,各地區陷入趕英超美、急於求成、盲目 快上的局而。 “大躍進”時期出現了兩個明顯的特點:
21
中部地區 西部地區
29.25 15.86
30.08 15.67
29.10 15.27
27.79 15.14
27.13 13.88
27.97 14.10
-1.28 -1.76
註: 1980年西部地區中西藏為估計數。1985年沿海地區份額中廣西為估計數。
18
改革開放後區域經濟發展
對發展過程的思考
未來中國區域經濟有較大的再發展空間,這種
15
改革開放後區域經濟發展
宏觀背景
向市場經濟轉變的經濟體制和結構調整 經濟改革的主要目標是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 體制逐漸轉向直至建立市場經濟體制 。 分權化漸進式改革方式和沿海傾斜效率優先的
區域總體戰略 世界經濟重心東移和亞太經濟一體化趨勢
16
改革開放後區域經濟發展
基本格局
各地區進入經濟快速增長和加速工業化時期 各地區經濟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各地區的工業化水平持續提高,經濟結構發生 較大變化 在普通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形成沿海地區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