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

合集下载

学案 第十三课_第一课时_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学案 第十三课_第一课时_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课标要求核心素养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政治认同:理解、支持人大行使权力和人大代表行使权利。

2.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

3.法治意识: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人大代表遵守宪法和法律。

4.公共参与:密切联系人大代表,为国家和社会治理做贡献。

【必备知识】一、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1)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在我国,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意志,根据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职权:国家最高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

(3)组成:作为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4)常设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

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宪法规定的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5)各专门委员会:为了更好地开展经常性工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各专门委员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各专门委员会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领导。

人民代表大会知识点高一

人民代表大会知识点高一

人民代表大会知识点高一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保证和实施机构,也是代表人民意愿、参与国家决策的重要平台。

下面将介绍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概念、组成、职权及作用等相关知识点。

一、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概念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它是由全国各族人民依法选举产生的,代表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政治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

二、人民代表大会的组成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权力机关,由各地区、各民族和各界别的人民代表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最高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的最高权力机关,由各级人民代表组成。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和决定权。

三、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1.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之一是行使立法权。

它制定法律、通过法律、修改法律,确保国家法制的健全和顺利实施。

2.监督权:人民代表大会的另一项重要职权是行使监督权。

它通过各种途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他们依法行使职权。

3.决定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例如通过国家的发展目标、政策,解决重大问题等。

4.任免权: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国家的重要官员进行任命或罢免,确保官员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四、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1.民主参与: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渠道,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可以代表人民声音,参与国家政策和决策的制定。

2.民主监督: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对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监督,保证了他们依法履行职责,维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

3.民主决策: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决定国家政策和决策,保证国家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4.法制保障: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确保国家法制的完善和落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

5-1 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教学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统编版必修三
各地的人大代表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 其他重要报告。大会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87件。 另外还有代表对政府有关工作提出质问并要求答复。
提案权
质询权
知识拓展:代表联络机制
自党的十八大开始,“代表联络”这一命题在中央最高层文件中频繁露面。 2012年十八大提出“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 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代表联络机制”,三者之间一脉相承,一以贯之, 接续递进。
选举
组成
人民
人大代表
间接行使
直接行使
各级人民代表大 会(权力机关)




统一行使 国家权力
(决定重大事务)
行政机关、审判机关、 具体行使 检察机关、监察机关
等各级国家机关
管理国家和 社会的权力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在人类政治文明史上,一些小型城邦曾实行过直接民主,
即由全体公民直接管理或决定国家的公共事务。 但在广土众民的大国,直接民主不易实行,通常要采取 代议的方式,由公民选出特定的公职人员来管理或决定国家
二我、国全中央国国人家民机代关 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最高权力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国家元首)
(最高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
全国人大常委会会
司法机关
1.观察结构图,全 国人大的性质地位 2.概括人大与其他 国家机关的关系
国务院
(最高行 政机关)
中央军事 委员会
(军事机关)
最高人民 法院
(最高审 判机关)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辨析:有立法权的机关就是立法机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权力机关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人民代表大会:国家的权力机关

• (2)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进行任免的决定则是 任免权;
• (3)关于“一府两院”及其工作人员的年度工作 报告或审查则是监督权;
• (4)审议通过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批准 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行)属决定权。
• (5)关于国家大政方针、重大事项、规划的通 过是决定权。
最高立法权
即选举、决定和罢免最高国家机关的领导人
任免权:对本地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
选 举、任命、罢免、撤职等
三、肩负着人民的重托
1、人大代表
法律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人大代表的产生和任期 每届任期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选出代表产生)
-举-人大代表由省人、民市选人举民产代生表,大必会须代表人民
利益,对人民负责、为人(民选服出代务表、产受生人)民监督
提案权 质询权
19
人民、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代表
人 民 代
课堂小结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的机关
全国人大 及其常委
性质 地位

地方各

级人大 职权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家 权
肩负人民的重托 人大代表的产生和任期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课堂训练
1.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c)
A.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最高人民法院
c 2.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按宪法的规 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的职权有( )
①立法权 决定权

高一必修2政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

高一必修2政治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点

⼈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要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要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坚持和完善⼈民代表⼤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治制度和基层群众⾃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我完善和发展。

⼀.⼈民代表⼤会——国家权⼒机关(⼀)我国⼈民如何⾏使国家权⼒(⽅式、途径):★我国宪法规定:“中华⼈民共和国的⼀切权⼒属于⼈民。

我国⼈民⾏使国家权⼒的⽅式主要有两种:1.⼴⼤⼈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式选出各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机关,代表⼈民统⼀⾏使国家权⼒,决定全国和各级地⽅的⼀切重⼤事务。

2.并由权⼒机关产⽣⾏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

⼈民⾏使国家权⼒的机关是全国⼈⼤和地⽅各级⼈⼤。

★(⼆)全国⼈民代表⼤会★★1.全国⼈⼤性质:全国⼈⼤是我国国家权⼒机关,是我国的⽴法机关。

我国的⽴法机关只有⼀个:即全国⼈⼤及其常委会★2.全国⼈民代表⼤会法律地位:★全国⼈⼤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地位。

(全国⼈⼤常委会没有权⼒)3.全国⼈民代表⼤会职权:★★★★全国⼈民代表⼤会⾏使⽴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四种权⼒的区分:(1)⽴法权:即制订法律的权⼒。

全国⼈民代表⼤会⾏使国家⽴法权。

宪法、刑法、民法及⼀切法律都是由全国⼈民代表⼤会提出、审议并通过,才能⽣效。

全国⼈⼤及其常委会不能制定宪法,全国⼈⼤可以修改宪法,全国⼈⼤及其常委会⽆权修改宪法,但可解释宪法。

省、直辖市的⼈⼤及其常委会可以制订地⽅性法规。

(2)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和县级以上各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政区域内重⼤事项的权⼒。

如:全国⼈⼤通过政府⼯作报告,⼗⼀五发展规划、国家政策等。

(3)任免权:各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员及其他组成的⼈员进⾏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

如选举国家主席,任免检察长,法院的院长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

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人大的权利: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2.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人大代表:法律地位: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权力:审议各项议案(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政权体系。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为:(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高中政治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立法权
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行使国家立法权。省、自治区、直辖市等
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 (注意:有立法权不一定就是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 机关是唯一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其中,全国人大
行使最高立法权)
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 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决定权 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 (尚未发生或执行,批准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将要执
重大事项
行)
任免权
选举、任命、罢免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 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进行任免的决定,则
及其他组成人员
是任免权
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 如果是对相关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的工作报告进行审 监督权 一委”的工作、审议上年度的工作报告。 议,则是监督权。(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完毕,如:
易混提醒
(集体行使)
立法权
审议权
(个人独立行使)


决定权




任免权


表决权
人 大


提案权
的 权

监督权
质询权
注意 在做题时,二者的依据:问题的主体是人大或人大常委会还是人大代表。
易混提醒
1、“国家权力机关”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区分 前者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后者仅指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 2、“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机关”的区分 前者指人民代表大会,后者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审判 机关和检察机关) 3、“权力机关”与“立法机关”的区分 前者是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但后者只能指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4、人大“监督权”与公民“监督权”的区分

6.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必背内容

6.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必背内容

6.1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一、必背内容:开学考1. 我国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1)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而人民则间接地行使国家权力(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2)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简称全国人大常委会)。

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以便更好地发挥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本行政区域内的一切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

它们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5.人大代表(1)地位: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产生方式及任期: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3)职责和义务:人大代表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

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大代表的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

特别提醒关键词区分人大的四项职权不能简单地看文字表述中有无“决策”两个字而判断是否在行使决定权。

(1)如果是关于法律的立、废、改的决定,则是立法权。

(2)如果是对国家机关干部任免的决定,则是任免权。

(3)如果是关于国家大政方针、规划的通过则是决定权。

(4)审议通过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批准下年度工作计划是决定权。

如人大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报告,属于监督权,表决通过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属于决定权;审议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属于监督权,审议批准新年度预算属于决定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区分人民代表大会的四项职权人大的四项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不容易区分,在考试中,考生往往因此失分。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被文字表述中的“决定”“否决”等字眼所迷惑,想当然地认为是决定权,二是对四项职权停留在识记层次,未能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首先、我们从定义上界定人大的四项职权:(一)立法权。

狭义的立法权即制定法律的权力,广义上的立法权则指关于法律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的权力。

在我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不都是立法机关,不能把地方各级人大作为立法机关,我国的立法机关只有一个,是全国人大及常委会。

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也是最高立法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二)决定权。

决定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全国人大行使最高决定权。

(三)任免权。

任免权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撤职等权力。

全国人大行最高任免权。

(四)监督权。

监督权是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

其次、四项权力的区分关键是看内容,而不能看文字中有没有“决定”二字。

同样是“决定”,关于法律的立、改、废的决定则是立法权;关于国家干部人事变动的决定则是任免权;关于其他国家机关或工作人员工作报告的审查与批准的决定则是监督权;关于其他国家机关下年度工作计划或重大事项预案的审查与批准的决定则属于决定权。

再次、主要区分决定权和监督权。

因为立法权是关于“法律”的职权,任免权是关于“人”的职权,这两项职权一区分比较明显,不会弄错。

但决定权和监督权都是关于“事务”的职权,较容易混淆。

一般而言,审议通过上年度的工作报告是监督权,是否批准下年度计划属于决定权。

由此可知,在每年的“两会”中,人大听取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总的说是属于行使监督权,但对报告中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部分的批准则是属于行使监督权,审议预算属于决定权。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中”或“事后”,该事务尚未发生或执行而进行表决的属于决定权,该事务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完毕对其进行讨论审查的属于监督权。

下面以高考真题及各地高考模拟为例进行分析:例1.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各种情况,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200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左右。

这说明全国人大在行使()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C.最高决定权D.最高监督权[答案] C[解析]题中的干扰点在于“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可能有考生会误选 D,原因在于没有仔细看清楚题目表述的是“通过的”而非“通过了”。

“通过的”表明题目的侧重点在于后面的“将2003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定为7%左右”,而再抓住“预期”这个信息点,就不难准确选 C。

例2. 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选举胡锦涛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这说明全国人大拥有()A.最高立法权B.最高任免权C.最高决定权D.最高监督权[答案] B[解析]题中强调:选举胡锦涛为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属于国家机关领导人的选举即“人事变动”问题,显然属于任免权的范畴,由于主体是全国人大,因而为“最高任免权”;故选B。

例3.今年,湖北省荆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等工作情况的报告。

在表决中,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报告未能通过。

人大常委会否决政府的工作报告这在荆州市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人大常委会否决政府的工作报告是在行使()A.立法权 B.质询权 C.决定权 D.监督权[答案] D[解析]从题中可得知人大常委对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的听取和审议并最终未通过显然属于事中监督;故选择D简而言之,立法权是关于“法律”的职权,任免权是关于“人”的职权,决定权和监督权是关于“事务”的职权(其区别在于是“事前”还是“事中”或“事后”,一般而言,该事务尚未发生或执行而进行表决的属决定权,该事务正在执行或已经执行完毕对其进行讨论审查的属于监督权)。

区分立法机关和具有立法权的机关导引:先对下面几个表述进行判断,检验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情况。

1、凡是立法机关都有立法权。

2、凡是有立法权的机关都是立法机关。

3、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人大和人大常委会。

4、在行政机关中,只有国务院拥有立法权。

正确答案是:1对、2错、3错、4错。

如果你对这几句话没有判断正确,或者不知道正确的说法是什么,那么,你就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了解。

现有观点与结论:按照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正确的观点应该是:立法机关:《宪法》第五十八条和《立法法》第七条都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由此可见,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国家机关都不是立法机关。

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第五十六条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第六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本法所称较大的市是指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第六十六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第七十一条规定:“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第七十三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规章。

”由此可见,在我国,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包括:1、国家权力机关系统(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常委会,自治州、自治县的人大。

2、国家行政机关系统(政府及政府下设机构)的: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机关都不享有立法权。

由此可见,凡是立法机关都有立法权,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不一定都是立法机关。

这些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享有的权限大小不同,所立法律法规名称不同,法律法规的效力也不同。

具体如下:享有立法权的机关立法类别立法名称效力高低全国人大修改宪法,制定、修改基本法律××法宪法最高(1级)基本法律(2级)全国人大常委会基本法律外的其他法律××法3级国务院行政法规条例、规定、办法、暂行条例、暂行规定4级省、自治区、直辖市、较大的市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条例、规定、实施办法、规则5级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人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条例2级(特殊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6级较大的市政府地方政府规章规定、办法7级国务院各部委、央行、审计署、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务院直属机构部门规章规定、办法6级进一步的讨论:关于立法机关和立法权的讨论似乎到此结束,实则不然。

立法权与立法机关的内在一致性问题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个问题:享有立法权的机关范围要大于立法机关,也就是说,有很多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不是立法机关。

为什么享有立法权,而不能称为立法机关?可能有三种解释:1、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完全自主的立法权,其他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依照宪法和全国人大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或者根据授权,属于从属性的不完全的立法活动,所以,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可以称为立法机关。

2、各级政府的是行政机关、执行机关,地方人大和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落实国家各项法律法规,他们的主要职责都不是立法,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责是立法。

所以,只有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才能称为立法机关。

3、只有制定“法律”的机关才能叫做立法机关,那些制定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的国家机关只享有一定的立法权,而不能称为立法机关。

三种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也都存在明显不足。

第一种观点最具有说服力。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没有看到我国立法的实际情况。

在我国,由于大多数法律都规定的比较宽泛,缺少操作性,所以,绝大多数法律都需要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再加上中国地区差异较大,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享有了较多的权力,可以制定较多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国务院和地方分享了更多的立法权限,甚至出现了没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法律就无法得到贯彻落实的情况。

尤其是国务院,不但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而且在尚无法律规范的领域,国务院可以先行制定行政法规,此时,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就代替了法律的作用,具有了更高的法律效力。

人大被称为“橡皮图章”和政府实际享有的较多的立法权限不无关系。

第二种观点虽然陈述的是实际情况,但是,却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主要”与“次要”是相对的。

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除了制定和修改法律,还有很多职责,比如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等。

随着中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未来立法在全国人大和人大常委会工作中的分量会越来越轻。

所以,很难说立法就是其主要职责。

所以,以此为理由说明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是立法机关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种观点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立法权中的“法”和立法机关中的“法”的含义问题。

二是什么是“法”的问题。

先来讨论第一个问题,无论什么是“法”,立法权中的“法”和立法机关中的“法”的含义都应该是一致的。

否则就会出现逻辑上的混乱。

如果只有法律才能称为“法”,那么,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既享有立法权,又是立法机关。

其他的国家机关制定的就不是“法”,因而享有的也不是立法权,也不是立法机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