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奥尼尔-完整版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分析

尤金奥尼尔《榆树下的欲望》中伊本的悲剧命运分析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2 论广告英语的用词特点3 论《隐形人》中的象征主义4 The Importance of the Translators’Overall Qualities In Translation5 概念整合对英语移就的认知解读6 英汉职业委婉语中“礼貌原则”之对比分析7 《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主人公的成长危机8 母语在小学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9 英汉化妆品说明书对比及汉译策略10 双关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1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12 A 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13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4 英汉“悲”、“喜”情感隐喻的认知比较研究15 肯德基本土化战略的实施研究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7 王尔德《温夫人的扇子》中女性的道德观分析18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9 网络英语词汇探究2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21 从《西风颂》初析雪莱的反传统人格特征22 高中英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23 浅谈中西文化中的思维差异24 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吸血鬼日记》中的吸血鬼形象25 C 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2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Roses”in Wuthering Heights--Catherine Earnshaw and Catherine Linton27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夜色温柔》中主人公迪克的堕落28 高中英语写作前口语活动设计与实施建议29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1 《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32 P 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33 O n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the Marlin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34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Austen and Emily Dickinson35 T he Destruction and Degeneration of Heroines in William Faulkner’s Works36 中英礼貌用语差异37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38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霍尔顿形象分析39 颜色词的中英对比翻译40 解析《德伯家的苔丝》中女主人公的反叛精神和懦弱性格41 语境顺应视角下英语情景喜剧中幽默字幕翻译--以《生活大爆炸》为例42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43 从合作原则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对话44 《老人与海》中的孤独45 T he Gothic Beauty and Spiritual Essence of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46 天使还是悲剧制造者——浅析安吉克莱尔对苔丝悲剧的影响47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中的美国价值观48 从依恋理论看《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悲剧性格的形成49 莎士比亚《李尔王》中的女性角色塑造50 文化视角下探析刘半农翻译观的嬗变---从《小说大观》到《新青年》51 英语专业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特点研究52 城市公共标识翻译技巧及问题分析53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54 T 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55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56 浅议中西方餐桌礼仪的文化差异及翻译57 格莱斯合作原则及其对言语交际的影响58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5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60 T he Contrast between Carrie’s “Fall” and “Rise”61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62 中学生英语互助学习研究63 T he Religious Thoughts in The Pilgrim’sProgress64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65 从用餐礼仪看中美核心价值观差异66 中西方传统习俗的对比研究——出生礼,婚礼,葬礼67 浅谈英语科技文献汉译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68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69 译者主体性视角下的翻译策略—杨氏夫妇《聊斋志异》英译本个案研究70 浅析中美两国隐私观的差异71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72 论《马丁伊登》中一个成功者的幻灭73 《永别了武器》悲剧特征的分析74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75 《紫色》中女主人公西丽妇女主义的形成76 论图片和卡片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77 美国梦的破灭——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黑色幽默解析78 毛姆眼中的简奥斯丁79 A n Analysis on the Differences of DieteticCulture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from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enu80 《白鲸》的象征意义和悲剧内涵分析81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82 《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分析83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84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温斯顿丘吉尔85 从简•奥斯汀作品中的礼仪看英国人的社交心理86 英语电影片名的汉译要求及赏析87 A Feminist Analysi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by Jane Austen88 内地与港台海外电影片名翻译的比较89 影响英语专业学生理解英语习语的因素调查9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看《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爱情悲剧91 从哲学角度看中西餐具文化的差异92 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差异93 从“绯闻女孩”与“我的青春谁做主”中浅析中美青年婚姻爱情观的异同94 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中英婚姻习俗的对比研究95 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96 英汉互译中不可译现象的文化阐释97 欧内斯特•海明威《雨中猫》和田纳西•威廉斯《热铁皮屋顶上的猫》中的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98 小说《紫色》和《妻妾成群》中女主角不同命运的的比较99 谭恩美《喜福会》中人物对话含义及其功能分析100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101 《飞屋环游记》的人物设置特色分析102 母语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103 约翰济慈的女性化倾向分析104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Auspicious Culture in the Wedding Custom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105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106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107 论《红字》中的孤独感108 浅谈外贸英语的翻译标准109 《荆棘鸟》中女性主义及女性意识觉醒的解读110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111 论《教授的房子》中圣彼得教授对自我的追求112 从语境视角看英译汉字幕翻译——以《梅林传奇》为例113 Strategies of Activating Middle School Classrooms for Effective English Learning114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角度分析赵丽蓉的小品115 论《最蓝的眼睛》里黑人女性身份的迷失116 中西谚语的文化比较研究117 中文学术讲座报道的体裁分析118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119 浅析远大前程中皮普转向成熟的过程120 中美跨文化交际中的高低语境文化对比研究121 浅析中式菜名的英译122 An Analysis of Catherine in A Farewell to Arms123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24125 英汉谚语中“爱”的情感隐喻对比研究126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127 On Symbolism in The Wizard of Oz128 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英语口语教学方法129 从归化与异化之争看四字格的运用130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131 多媒体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132 A Withering Rose:An Analysis of Tess’s Tragedy133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134 A Contrastive Study of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English and Chinese135 美国吸血鬼小说中女性形象研究——以《吸血鬼编年史》、《暮光之城》和《吸血鬼日记》为例136 [毕业论文](经贸英语系毕业论文)以海尔集团为例浅析售后服务在企业营销中的作用137 论《紫颜色》中黑人妇女的反抗138 An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of the Scarlet Letter139 《阿Q正传》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40 论《红字》里“A”字的象征意义141 生存危机和渴求改变——黑色幽默小说的主体研究142 基于精细加工理论的英语词汇学习研究143 浅析《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144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解析145 英文商标的汉译146 A Feministic Study of the Theme of “The Chrysanthemu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47 新经济原则在商品买卖会话中的运用148 On the Tragic Death of Martin Eden149 刺激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的手段的研究150 《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元素分析151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152 抽象名词词义内涵及其翻译策略153 解读《最蓝的眼睛》中的姐妹情谊154 通往女性自由之旅--论约翰·罗伯特·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155 从《虎妈战歌》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56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157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158 约翰•斯坦贝克女性观流变初探159 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160 谈丽莉的悲剧--不够懦弱到随波逐流,又不够勇敢到逃离反抗161 浅析中美电影中英雄主义的异同--以《功夫熊猫》和《霍元甲》为例162 从语域理论角度分析商务发盘函的翻译策略163 Three Discriminations to Little Black American Girls in The Bluest Eye164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65 浅析嘉莉妹妹成功的原因166 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167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168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69 广告英语的文体特征研究170 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171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172 论建构主义理论下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173 论汉英翻译中基本颜色词的不同情感174 The Gothic Elements in Edgar Allan Poe’sWorks175 《辛德勒名单》主人公性格分析176 中西方婚礼礼服颜色的对比研究177 对乔治艾略特作品中的独特女性意识的研究——以《米德尔马契》为例178 Are Indians Prisoners of Their Race?-An Analysis of the Sources and Rise of National Awareness179 《潜鸟》女主人公——皮格特•托纳尔悲剧的探析180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181182 从“啃老”现象看后啃老族的生活态度183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184 浅析《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中造成苔丝悲剧的因素185 从《阿Q正传》译本看民族文化的可译性186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Advertisement187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188 中学生词汇自主学习对阅读能力影响初探189 简•奥斯丁的婚姻观在《傲慢与偏见》中的体现190 用合作原则分析男性广告语的诉求191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92 英汉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对比193 简•爱性格魅力分析194 女性主义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与《莳萝泡菜》中男性形象的对比研究195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196197 An Analysis of Sexism in English Proverbs 198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199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200 Views on Marriage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in the Perspective of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尤金·奥尼尔与中国现代戏剧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1 EASTERN FORUM—JOURN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No. 2, 2019尤金·奥尼尔与中国现代戏剧吕 周 聚(青岛大学 文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摘 要:作为世界级的戏剧大师,奥尼尔的作品在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文坛得到了广泛传播,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引导中国剧作家关注表现复杂的人性,古老的冤孽、罪恶的报复、贪婪的欲望成为此期部分戏剧作品的主题,具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二是吸引中国剧作家大胆探索尝试表现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法,幻觉、内心独白、象征等手法的大量运用使中国现代戏剧具有了表现主义的基本特征,丰富了中国现代戏剧的艺术长廊,中国现代戏剧因此而呈现出新的艺术特质。
关键词:尤金·奥尼尔;中国现代戏剧;渊源;人性;表现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3;I20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110(2019)02-0001-14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1888—1953)是美国杰出的剧作家,被誉为美国的戏剧之父,他的剧作不仅在美国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在世界文坛上也产生了广泛影响,自然也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重要影响。
1922年奥尼尔就被介绍到中国来,其作品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为中国文坛的热门翻译介绍对象。
中国戏剧界对奥尼尔的接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在美国学习戏剧专业的留学生们直接带入中国,洪深与奥尼尔同是哈佛大学“英文四十七”的学生,皆师从倍克教授学习戏剧,洪深在哈佛大学读书时奥尼尔已经成名,他自然会对奥尼尔关注有加;此外,张彭春、余上沅、熊佛西、赵太侔等在美国留学时学习戏剧专业,也皆熟悉奥尼尔的戏剧创作,并对他们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另一种是国内文坛通过大量翻译介绍奥尼尔及其作品,致使奥尼尔及其作品在国内文坛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对曹禺等人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四节奥尼尔

第四节奥尼尔一、生平和创作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
父亲詹姆斯·奥尼尔是颇负盛名的演员,以扮演基度山伯爵而闻名。
奥尼尔自幼随父亲所在剧团到处流动,跑遍了美国各大市镇。
戏院、车船、旅馆是他童年时代的家,舞台是他最熟悉的地方。
母亲弹一手好钢琴,所以他从小就喜欢音乐。
1906年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因恶作剧,翌年休学并决定不再复学。
这期间他接触了尼采学说,无政府主义及社会主义等思潮。
此后他开始了充满冒险的生活。
他曾到洪都拉斯淘过金,爱读麦尔维尔、杰克·伦敦和康拉德的作品。
他几度当水手,去过非洲、南美、英国等地,做过流浪汉,浪迹街头、海滩。
这段时期生活很艰苦,有时非常潦倒,饭都吃不上,多住在下等旅馆,接触的都是水手、码头工人、流浪汉和妓女。
1912年底因患肺结核,住进了疗养院。
住院期间,他静下心来回顾、总结自己的过去,并思考将来。
他决定从事戏剧创作。
他潜心研读了大量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易卜生和斯特林堡等戏剧大师的作品,并开始写剧。
1914年他进哈佛大学贝克尔教授主持的47戏剧工作室学习一年。
1916年他加入普罗文斯顿剧社,并在小剧场上演他的独幕剧。
“普罗文斯顿”阶段是奥尼尔的思想形成阶段。
他和一批富于进取精神的艺术家们一道,致力于美国的戏剧改革,为严肃的现代戏剧开辟道路。
1920年是奥尼尔生活中的重要转折点。
《天边外》上演获巨大成功,他名扬国内外。
此后的14年里,他有21部作品陆续上演。
1936年他获诺贝尔文学奖。
1937年建“大道别墅”,在别墅中他创作了晚期最重要的几个剧本。
1953年11月病逝于波士顿的一家旅馆里。
奥尼尔一生创作了近50部剧本,除《啊!荒野》是唯一的喜剧外,全是悲剧。
其作品4次获普利策奖。
奥尼尔的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从1913年至1920年为第一阶段,也是习作阶段,主要从事短剧创作。
《尤金·奥尼尔》课件

职业生涯
添加标题
1912年,尤金·奥尼 尔进入普林斯顿大 学学习
添加标题
1917年,奥尼尔开 始创作戏剧,并加 入普林斯顿剧团
添加标题
1920年,奥尼尔的 戏剧《天边外》获 得普利策奖
添加标题
1936年,奥尼尔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
添加标题
1943年,奥尼尔担 任美国戏剧家协会 主席
添加标题
1953年,奥尼尔获 得美国国家艺术奖 章
有人认为他的作品缺乏深度和 内涵
奥尼尔的戏剧风格被批评为过 于传统和保守
有人认为他的作品缺乏创新和 突破
争议的影响和后果
争议对奥尼尔的 创作产生了影响, 使他的作品更加 深刻和具有批判 性。
争议也使得奥尼 尔的作品更加受 到关注,提高了 他的知名度和影 响力。
争议引发了人们 对奥尼尔作品的 重新审视和评价, 对他的作品进行 了更深入的研究 和探讨。
揭示文学创作的规律和特点 提高文学批评的水平和深度 促进文学创作的发展和创新 丰富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
争议的焦点问题
奥尼尔的作品是否过于悲观和消极 奥尼尔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否过于刻板和片面 奥尼尔的作品是否过于注重个人主义和自我表达 奥尼尔对美国社会的批判是否过于激烈和极端
批判的声音和观点
奥尼尔的作品被批评为过于悲 观和消极
培养了一批优秀 的美国戏剧家和 演员
对世界戏剧的影响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戏剧之父”,对美国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揭示了社会问题,对世界戏剧产生了重要影响 尤金·奥尼尔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他的创作风格和技巧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添加标题
尤金奥尼尔 毛猿 分析

Yank
• 1) H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working class alienated by capitalism
• 2) caged in steel——the victim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expressionism in the play:
• In this play, abstract and symbolic stage sets are used to set off against the emotional inner selves and subjective states of mind.
2) Ape——The ape symbolizes man in a primitive state before technology, complex language structures, complex thought or money was necessary. Yank, like the ape, struggles with thought, doesn't understand the class system, has at best basic language skills and is most concerned with his survival on Earth.
• 4) Describe herself as the waste of her father's steel company, • • 5) Though Mildred has mor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尤金·奥尼尔版

1.尤金·奥尼尔简介
(2)婚姻生活:奥尼尔一生结过三次婚。1909年他跟已 怀上孕的凯思琳·詹金斯勉强结婚,生子小尤金, 1912年 离婚。1918年同小说家格妮丝·博尔顿结合,生子沙恩和 女乌娜(乌娜长大后嫁给年长的影星卓别林,奥尼尔对她 深感不满,从此断绝来往)。1926年,奥尼尔结识女演员 卡洛塔.蒙特雷, 1928年同赴法国,又到新加坡、西贡和 上海旅游。次年,艾格妮丝同意离婚,他便与卡洛塔正式 结为夫妇。1944年,奥尼尔身患帕金症,双手颤抖,不能 继续写作,售出他在加里福尼亚州丹威尔市建造的“道 舍”寓所,迁往旧金山,后又移居马萨诸塞一个海港小城 大理石岬,其间与卡洛塔感情不和,一度决裂,后因身体衰 弱不堪,需要她的照顾,又言归于好。
• His power lies in his never ceasing attempt to improve his art in step with time
3.1表现主义 (Expressionismus)
• 起源: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us)一 词来源于拉丁文expressus,有“抛掷 出来”、“挤压出来”之意。德国作家 卡斯米尔·埃德四米特在《创作中的表现 主义》(亦被称为表现主义宣言)中指 出:“只有当艺术家的手透过事实抓取 事实背后的东西,事实才有意义。”
奥尼尔表现主义的代表
• 美国表现主义戏剧的代表人物是尤金•奥尼尔(1888 -1953)。他于1920年发表的<琼斯皇>被认为是美国 第一部表现主义戏剧。全剧剧情十分简单,却大量运 用幻景、内心独白等表现主义技巧。该剧通过表现人 类的恐惧心理和罪孽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回忆及妄念, 表达“人必须剥去种种自觉的或不自觉的假想,赤裸 裸的面对自己”的哲学理念。
尤金·奥尼尔

小说的意义
• 揭示了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 • 启迪:人在徒劳无望的追求与反抗 启迪: 中重获人的尊严, 中重获人的尊严,建立并实现人生 价值。同时,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价值。同时,倒退是没有出路的, 从野蛮走向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 必然。 必然。 • 人的异化、追求及精神幻灭是作品 人的异化、 的主题
08机电1班
尤金·奥尼尔 尤金 奥尼尔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My class one
08机电1班
尤金·奥尼尔(1888~1953) 尤金 奥尼尔( 奥尼尔 ) 是美国现代著名剧作家, 是美国现代著名剧作家,美 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表现 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 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
毛猿的艺术特征
表现主义的运用
08机电1班
My class one
1、视觉效果 、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班风展示 视觉
视觉效果即是把人物的内心世 界变得可视化使思想感知化
2、象征手法 、 班风展示
08机电1班
My class one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专业
戏剧
童年经历
童年随剧团生活, 童年随剧团生活,舞台 是最熟悉的地方, 是最熟悉的地方,跑遍 了个大市镇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表现主义文学

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
卡夫卡独到的艺术手法主要体现在如下 几个方面:
✓ 悖谬与怪诞:人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全部 真理,因为作为一个认识的主体,他必 须在真理之外,而真理也就因此而不完 全了。于是悖谬和荒诞就产生了。
✓ 寓意性与多义性:由于作品本身的复杂 和作者意识的隐晦而使得人们几乎不可 能破译它,这就必然导致作品的多义性。
2024/10/6
弗内斯:表现主义的思想根源是尼采的活力论、马里内蒂的未来 主义、惠特曼的泛神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分析以及柏格森 的直觉主义。
理查德·谢帕德:与其说表现主义者是预言家,不如说他们是幻 想家——炸掉因袭而来的真实,打破在人心周围形成的硬壳,以 便给囚禁在里面的活力以不受约束的表现。
2024/10/6
表现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expressus”,具有“抛掷出去”、 “挤压出去”的意思。
作为一个现代术语,它最早出现于 1901年法语界,当时被用来指称业余 画 家 朱 利 安 ·奥 古 斯 特 ·埃 尔 维 在 巴 黎 “独立沙龙”展出的八幅作品,其总题 目就叫《表现主义》。
✓ 《美国》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面对的还算是一个广阔的世界
✓ 《审判》中的约瑟夫·K的活动场所就缩小到大街上、走廊上和工地上了
✓ 《城堡》中的K进而被限定在客栈与村庄里
✓ 老光棍勃鲁姆费尔德便只能龟缩在自己的房间里
✓ 绝食大师更进一步,被关在铁笼里
“耗子王国”的歌手——
✓ 杂耍艺人的世界就是一根秋千
表现主义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卡夫卡 第三节 尤金▪奥尼尔
2
第一节 概述
表现主义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极盛于 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国、美国等国。表现主义最初萌 生于艺术领域,随后扩展并演变为文学运动。表现主 义艺术着重描述并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而不是自 然界的客观事实,或基于这些事实的抽象观念。表现 主义强调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表现主义文学在戏 剧和小说方面成就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