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解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解读

摘自《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

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教育部决定进一步加大力度,实施高等学校“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本计划主要内容包括一个体系、三个层次和八项措施,本刊在此对该计划作一解读。

一个体系

“一个体系”,是指构建定位明确、层次清晰、衔接紧密、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培养和支持体系。这一体系旨在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积极探索以重点学科、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围绕重大项目凝聚学术队伍的人才组织模式,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支持优秀人才在关键领域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个层次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按照支持对象不同,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看点:

新设创新团队项目是一个崭新的项目,每年遴选支持60个创新团队。

增加增加了讲座教授数额,由过去的每年10人增加到100人。

扩大实施范围扩大到高校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是教育部最高层次的人才项目,主要着眼于吸引、遴选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

该计划包括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两个项目。长江学者项目,是1998年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合作实施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继续和发展。该项目紧紧围绕国家重点科研领域、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发展方向设置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由高等学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在国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具有创新性构想和战略性思维,能带领本学科跟踪国际科学前沿并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该项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一是实施范围扩大到高等学校的人文社会学科领域;二是增加了讲座教授数额,由过去的每年10人增加到100人,以利于吸引更多的海外著名学者短期回国进行合作研究;三是进一步增强岗位设置的针对性,要求高校在进行岗位设置时必须坚持与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相结合,与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以及新兴、交叉学科相结合,与高校科学研究整体规划和学科布局相结合;四是更加重视发挥招聘学校的主体作用,强化高校在长江学者的岗位设置、遴选聘任和提供科研配套条件等方

面的责任;五是在长江学者的任职条件和职责任务中,强调长江学者不仅要学术造诣高深,创新能力强,而且要有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相应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培养青年人才,能够带领一支创新团队协同攻关,使长江学者聘任与创新团队建设紧密结合。该项目每年遴选聘任10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0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创新团队项目是一个崭新的项目,是“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中对优秀人才群体的支持项目,是一个重大创新举措,目的是为了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提高高校的整体科研水平,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争创标志性重大成果。创新团队项目将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重点科研基地为依托,对以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拔尖创新人才为核心,从事国家重点发展领域或国际重大科学与技术前沿研究的优秀创新团队给予重点资助,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升高校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该项目每年遴选支持60个创新团队。

第二层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看点:

集成这个计划是由过去的“高校青年教师奖”“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四个人才计划集成产生的。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实际上是对高校青年学术带头人的一个支持计划。主要着眼于培养、支持一大批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支持他们开展创新性研究工作,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为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学科带头人搭建台阶、创造条件。该计划每年遴选支持1000名左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第三层次:“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看点:

支持每年重点支持培养10000名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主要着眼于培养数以万计的青年骨干教师,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这一计划主要靠高等学校实施。为推动高等学校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教育部将实施“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在职学位提升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资助项目”、“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等六个项目,每年重点支持培养10000名以上的青年骨干教师。

八项措施

为了保证“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有效实施,教育部将采取“八项措施”。

一是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国际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基地、项目、资金和政策的综合效益。“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要与“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计划”“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密切配合,整体实施,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二是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教育部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有关人才计划的实施。在重大建设项目经费中,明确要求划出相当份额用于人才开发,如要求“985工程”建设经费要将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211”工程的配套经费必须有一定比例用于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创新人才组织模式。积极改革教学科研组织形式,打破人才组织上的体制性障碍,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通过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组建一批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这次实施的“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就是想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大平台,进行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打破人才部门和单位所有的壁垒,支持长江学者组建创新团队,努力实现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与平台建设的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高层次人才建设新模式。

四是改革人才遴选评价机制。进一步强化高等学校在人才遴选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挥同行专家在评审中的作用,严把人才遴选质量。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学风和科学精神、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素质。改革和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实施人才分类管理,对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等不同类型的学科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体系。

五是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更加重视支持人才成长和事业发展,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加快推进以教师聘任制为核心的高校全员聘任制改革,逐步形成人员能出能进、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局面。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给予大力表彰和奖励。要进一步强化监督指导,加强评估检查,规范合同管理,对未按聘任合同履行职责的学校或个人,要坚决按照合同和有关规定取消资格或停止资助。

六是创新留学工作机制。紧密结合高等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多方筹措留学资金,并积极推动高校与国外著名大学强强合作或联合培养,进一步扩大高校教师出国留学规模,进一步加大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选派力度,选择一大批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或攻读博士学位。要建立国外高水平大学、优势学科和著名教授资源库,增强选派的针对性。对入选“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的优秀人才要优先选派出国进修或合作研究。

七是大力吸引优秀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继续实施“春晖计划”。进一步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大力做好出国招聘留学人才工作,积极探索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创业引进、智力引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建立优秀留学人才库,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高等学校与优秀留学人才的联系,制定并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重点引进高新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八是加强组织领导。教育部成立了以部长为组长,相关部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司局和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人才工作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制定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战略和规划、促进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重大人才计划项目的实施方案,做好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同时还成立了教育部人才发展办公室,作为协调小组的办公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