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与沃里克大学_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比较与启示_陈霞玲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IT
与沃里克大学
:
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陈霞玲 马陆亭
【
摘
要】
近年来,创业型大学概念被引入我国,但对其模式含义的理解却一直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
MIT
和沃里克大学这两个典型案例的对比,认为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商业化是创业型大学的主要特征,但由于
不同大学的研究实力、经费渠道和文化背景不同,创业实现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
。
MIT
的创业起点是知识
,
沃里克大学是社会需要;MIT采用主导式的创业战略,沃里克大学采用变革式的创业战略;MIT是“自下而
上”的服务型创业方式,沃里克大学是“自上而下”的公司型创业方式;MIT采用的是事业部制的组织结构,沃
里克大学采用直线职能制的组织机构。从借鉴的意义看,MIT的创业模式适合于研究型大学,沃里克大学则
适合于非研究型大学。对于那些有意向创业型大学迈进的我国地方高校,其运行模式应该以应用研究为起
点、以本地区产业发展为服务对象,采用“自上而下”的统一创业文化,创建集学术和创业于一体的组织架构
。
【关键词】
创业型大学 运行模式 研究实力
地方高校
【收稿日期】
2011年12
月
【作者简介】
陈霞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马陆亭,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高
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凸显了高等教育在促进知识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作用。“20世纪末的政治经济全球化正在打破过去一百年发展起来的大学专业工作模式”[1],大学也积极响应了这种需求,越来越走出象牙塔卷入了市场经济的漩涡,以谋求更多的商业价值和更大的发展机会。创业型大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发展起来的。“创业型大学在一个产业愈发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2],其成功经验成为全世界大学竞相模仿的对象。大学运行模式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环境作用下的产物,就像创业型大学道路并非适用于所有大学一样,也不存在一种普适性的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不同条件和环境下的创业型大学应该采用不同的运行模式,研究实力悬殊的大学尤为如此,这也是亨利·埃茨科维茨和伯顿·克拉克对创业型大学产生不同理解的原因。亨利·埃茨科维茨研究美国研究型大学,认为创业型大学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和拓展,是学术资本主义化了的研究型大学;伯顿·克拉克在考察欧洲小型技术学院之后,认为创业型大学是走向自力更生创业道路的大学。亨利·埃茨科维茨和伯顿·克拉克的研究形成了对创业型大学研究的两大主流,麻省理工学院
(
MIT
)
和沃里克
(Warwick)
大学则分别是这两种主流研究的代表
性大学。通过比较MIT和沃里克大学创业运行
模式的异同点,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有助于理清我
国地方性非研究型大学创业的思路,探索我国地
方高校迈向创业型大学之路的实现方式
。
一、创业型大学MIT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创立于1861年的
MIT
,
从一所根据社会需
要和企业订单来开展相应研究的赠地学院到一所
将教学、科研与知识资本化相结合的创业型大学
,
主要通过以下创业活动来完成
:
1.
教授咨询活动
。
大学教授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是
MIT
“
大
学—企业”合作关系的开始,尽管这种教授向企业
出售知识的行为在19世纪末饱受争议,但最终还
是获得了校方的正式认可。五分之一规则①使咨
询由非正式的大学—产业联系转变成正式的关
系,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些教授直接或间接通过公
司对外从事咨询工作。这些创业活动传统渐渐地
形成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们的价值取向,在他们
的头脑中深埋下研究源于并归于实践、教学联系
实际的种子
。
而这种价值取向是从大学咨询活动
—311—
到系统的大学公司形成活动的必要条件和成功基础。”[3]2.与企业和政府签订研究合同。早期的咨询活动主要是教授与企业的个人行为,大学很难从这种直接合作中获得好处。于是“与单个教授的咨询协议被大学与公司的合同所取代,在合同中,教授咨询是一个更大的一揽子协助计划的一部分”[4]。通过合同,MIT规范了大学与企业之间合作的非正式关系,企业需要为使用大学的研究成果或支持大学的研究付费。尤其是在二战中,MIT将首创的这种合同模式用于处理“大学—政府”间的合作,使得大学与政府形成了一种新的契约关系。MIT不仅获得了大量的政府科研经费,同时合同也保证了大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性。3.专利的许可与转让。专利权问题是继咨询活动之后在MIT引起的又一次论争。随着MIT科研实力的增长和科研活动的频繁,20世纪30年代,MIT决定通过建立一整套专利制度来重构大学与企业的关系,使得大学从所创造的知识中获利。MIT对大学教师的专利所有权和利益分配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还成立了负责相关事宜的专利委员会和专利管理委员会,这些组织不仅对研究发明进行披露、对专利进行登记和存档,还鼓励大学教员进行发明披露、申请专利,同时积极谋求将这些专利商业化。MIT并不亲自从事这些专利商业化的活动,而是将大学的专利许可和转让事宜委托给研究公司全权处理。1937年,MIT与纽约的研究公司(theResearch Corporation)签订协议,“该组织将处理所有MIT的发明者的发明在法律和商业方面的问题”。[5]4.创建新技术公司。在咨询阶段,大学教授为企业提供知识服务,只是一种单向的“劳务输出”。随着教授在企业中重要性的增加,“教授也越来越多地依靠他们的研究成果来参与到公司的运行,甚至是在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直接创办了新公司。教授参与到依靠他们的科研成果而发展的公司的建立,这一举动代表了‘大学—产业’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目的是通过股票市场———要么直接通过新公司的建立,要么间接从已有公司获得源源不断的专利权税的方式———增加学术研究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的价值。”[6]在早期,新技术公司的创立只是少数有特殊创业才能的教授的个体行为,如布
什凭借着其先进的技术和工业金融界的密切关系
创办了雷神
(
Raytheon
)公司。
5.
创立风险投资公司
。
随着教授个体创建新公司数量的增多,一个
集技术、商业和金融为一体的风险投资公司
———
美国研究发展公司———得以成立,负责新公司的
孵化工作。大学鼓励和扶持MIT的师生创建以
自己研究为基础的新技术公司参与到以知识为基
础的经济发展中去,新技术公司的创建成为大学
层面资本整体运作和推动的活动,教授个体的创
业行为得到了大学层面组织的扶持,而这是
MIT
战略转型和创业活动的全面开始。大学扶持新技
术公司的创办或吸引大型分公司的入驻,使得在
MIT
周围形成了以大学科研为中心的产业带
。
美国研究发展公司由
MIT
、
哈佛商学院和新英格
兰的金融界组成,以MIT实验室产生的技术和研
究成果为基础,为新创立的技术公司提供风险资
本、先进的管理和咨询服务等。研究发展公司通
常以股权的形式获得回报,为MIT挣得了大量的
经济收益
。
二、创业型大学Warwick模式的起源与发展
创立于1965年的沃里克大学,在创校之初就
确立了“既适应时代需要,又是一项以学科为中心
的事业”[7]的办学理念。“适应时代需要”就是适
应沃里克大学所在地考文垂地区工商业发展的需
要,“以学科为中心”就是在发展学科优势和提高
学术实力的基础上进行创业,二者结合的实质就
是“学术研究与创业兼顾”。沃里克大学创业的活
动主要有
:
1.
全面开展培训工作
。
作为英国大学系统中“新大学”的一员,培训
是获得创收最简单、最快捷的方式。沃里克的商
学院、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提供了大量的职业
和短期培训课程、夜校和远程教育等课程,获得了
大量的学费收入。同时,它还大量招收外国留学
生。大学创办了一个专门开展培训工作的“会议
中心”,会议中心与商学院和制造业集团紧密联
系,不仅开设了大量短期的管理和技术培训课程
,
同时还提供会议接待、办公和培训设施等多项服
务
。
2.
主动建立与工业界的联系
。
在英国等级鲜明的大学体系中,沃里克大学
清醒地知道作为一个新大学它不具备向政府讨价
—41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年第2期
还价争取额外经费的实力,不能走传统大学的模式,因此提出“不向政府要钱而向市场要钱”的理念。该理念曾经遭受过极大的抨击,认为它是“被铜锈污染了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被工业占领的大学”。但是,它主动密切与企业的关系,开创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直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活力的模式,后来被誉为“促进工业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大学。它开创了新兴大学成功发展的模式———是崇高的社会公益性单位,但积极运用市场化手段去开创自己的崇高事业,引领地区发展,走向辉煌。3.创办沃里克制造业集团。成立于1980年的沃里克制造业集团(War-wick Manufacturing Group,WMG),是后来创收的主力军。该集团主要依托于工程系,在工程系学科的基础上,集研究、教学、创业培训和科研成果转化为一体。它既是沃里克的一个教学研究单位,同时也是一个将知识和研究成果进行商业化的公司。工程系里的教师和研究生也是集团的工作人员,他们为与集团合作的公司提供技术、管理咨询和培训等。沃里克制造业集团不仅通过成果转化、产品开发获得了大量收入,极大促进了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通过实地的创业教育培养了一批批高素质的企业所需的创业型人才,而且也通过多样化针对性的管理培训、长短期的创业培训收取了可观的学费。[8]4.建立科学园。1984年,沃里克科学园区成立,该科学园为学校有商业潜力的科研成果提供转化的平台和土壤,为企业的孵化、创业人员的培训提供了制度化的基础。科学园是使大学的创业活动从单一的以学校为主体的行动,变成了由多方参与、大学与产业双向互动制度化的一项行动,促进了沃里克大学的全面创业活动。“科学园的创建吸引大量的公司走进沃里克大学,为大学科研项目的开辟拓展了空间。除了直接收取入园费、合作项目资金,还能够为大学的其他创收项目提供机遇。科学园带来的既有直接的经济利益更有间接的创收机遇,是沃里克大学创收簿上浓墨重彩的一页。”[9]5.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沃里克还大胆地在学校提供营利性的服务,如公开艺术表演,出租剧院和学生宿舍,开办银行、美容室、书店和新闻社等来增加学校的收入。2000年,沃里克还成立了医学院,旨在利用大学的知识和研究为考文垂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可以
说,在走向创业型大学的道路上,沃里克大学几乎
不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挣得正当收入的机会
。
三
、
MIT与Warwick
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
比较
1.
共同点
。
“
院校和教授为获取外部资金而进行的市场
或类似市场的活动”[10]被称之为学术资本主义
。
MIT
和沃里克大学都是通过这种创业形式来进
行创业的
。
(1)以学术研究为基点。
知识,尤其是先进而又独特的知识是大学进
行创业活动的有力武器。MIT和沃里克大学都
非常重视学术研究在创业中的价值,以学术研究
为基点来进行创业。在20世纪60年代,对于沃
里克这么一所研究实力薄弱的学校,也确立了“以
学科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注重发展学科的学术
研究和实力。由于没有像MIT那样不可复制、高
度排外性和居于世界一流的研究,沃里克大学在
通过研究成果进行创收的同时,还通过培训、会议
中心、创业服务等活动获得了大量收入。但是不
可否认,诸如培训和创业服务等创业活动也是建
立在学术研究基础上的。高水平的研究实力能够
提供更高水平的培训,并吸引更多人的注册,而
MIT
就是一所从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变
的典型案例
。
(2)与大学所在地区产业保持紧密联系。
沃里克大学所在的考文垂地区是英国的重要
工业中心,大学的发展就是以本地区工业发展需
要为导向。沃里克大学制造业集团就是为了适应
本地区工业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工程系的学科
设置和研究也以当地的工业需要为导向
。
MIT
起初作为一所赠地学院,其主要使命就是服务本
地区产业的发展。在其作为赠地学院的补助金被
取消之后,MIT的发展还是紧紧地锁定了新英格
兰地区的产业发展,以大学科技研究促进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
2.
不同点
。
虽然MIT和沃里克大学都通过学术资本主
义进行创业,但是二者在如何将知识转化为经济
价值的理念、战略、方式和组织结构安排上存在着
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1)创业的起点不同。
MIT
发展了与产业相关的研究,并积极将科
—511—
MIT
与沃里克大学: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