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学分制的利弊

合集下载

mjt-浅谈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学分制的利与弊

mjt-浅谈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学分制的利与弊

浅谈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中学分制的利与弊文章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学分制便是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

近几年我国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可以说学分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

文章主题:学分制中心内容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教育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高等教育规模重要举措利与弊推行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内容,学分制便是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近几年我国高校普遍推行学分制,可以说学分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一,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在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具有选择的权力,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而且可以选择教师,学生通过选课,必然对课程和教师教学进行一番比较和评价,由此必然要求教师开出大量的,高质量的课程来供学生选择,同时也这就促进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说学分制将竞争机制引入了教学领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有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教师可以挂牌上课,增强竞争意识,教学积极性容易被调动起来.实施学分制确实将对教师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那些教学质量一贯优秀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机遇,因为学分制给他们带来了充分施展其才能的舞台;但对于个别教学质量存在这样那样问题的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挑战,他们需要做出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二,实施学分制最大的收益者是学生1,有利于因材施教,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实行学分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选择的空间和时间,学生可以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同个性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学生有不同的课程配比方案,并且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可以确定自己的课程进度,收稿日期:2005—02-09作者简介:庞礴,沈阳大学法学院.不同步地进行课程学习.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可提前完成某些学科的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在某一领域里取得最好的发展.总之,学分制改变了传统教育"统得过死,求全划一,扼长补短,求同存异"的弊端,在更大范围内实行了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学生发挥个人特长,培养个性的需要.实践证明,在愉快自主的环境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灵活,潜力会不断地得到开发.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各有所为.实行学分制与其配套的是实行了弹性学制和导师制.弹性学制就是打破了学年制学生固定学制年限,学生可以提前毕业或滞后毕业;实行导师制就是由导师指导学生学习和自学一些相关的课程.这样一来可以使部分学生提前拿满全部学分,提前毕业或争取拿到双学历,对这些学生来说经过这段时间的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会大大提高.也就是说实行学分制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选修一些课程;有专,特长的学生可以选修自己最喜爱的课程,从而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从实际出发安排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进度.3,有利于培养各种理想类型的人才.学分制以开设大量选修课为前提,学生可以根据社会需要,就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来选课,实现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结合,构造自己的知识体系,组成最优化的知识结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岗位及其内涵都将发生变化,形势要求劳动者具有跨专业,跨行业的工作能力.劳动者要适应复合型岗位的要求,要掌握不同的知识和技能.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要按专业分班级组织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要跨专业听课,实现起来就显得比较麻烦.这样就造成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过于单一,在就业时需要对口就业.近几年来的就业资料表明,毕业生要完全对口就业是很困难的,只有少数的毕业生能完全对口就业,多数毕业生只能从事相邻专业的工作,甚至是很不对口的工作.这种状况与我412005年3月第1期(总第24期)天津市职工现代企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1(.24)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有一定关系的.在实行学分制后,要实现学生跨专业学习就方便多了.学校可以开出一定数量跨专业的选修课,让学生能够取得一本或多本跨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提高学生跨专业,跨行业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既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有特色的人才,复合型的人才,克服了因培养模式统一而造成人才类型单一的弊端,从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学生和社会之间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更大的选择余地.三,学分制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推广高等教育1,实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是深化教学改革中带有根本性的课题.学校的一切关系归根结底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而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内容.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往往只研究教师如何教,很少研究学生如何学.教师备课,上课往往只是考虑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很少注意教学的针对性,可接受性;学生遵从同一个教学计划,同一张课程进度表,没有选择,不分先后;学生习惯于按部就班,呆读死记,而不善于独立思考,创新冒尖:这种情况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作用的教学管理制度."教"与"学"的关系问题不解决好,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不确立,教学改革难以深入.推行由计划经济思维型的学年制转移为市场经济思维型的学分制符合教育论的三大原则: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学分制模式下的教学不再以每学年,不再以班级制定教学计划和统一管理,取而代之的是依据学科发展开设选修课程,学生自主权加大.整个教育过程中,都要把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学生个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是指学生之间心理特征和发展水平的不同,如个人智力,气质,兴趣,性格的差异,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的差异.因此在教育上绝对不能搞"一。

浅谈高校现阶段的学分制

浅谈高校现阶段的学分制

浅谈高校现阶段的学分制学分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量的计算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分学来衡量其学习总量,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一、学分制的优越性学分制是近年来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

实施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

实施学分制还有利于实施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培养宽口径的专业通才提供了有效的实施途径;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其它教学改革;有利于促进教风和学风的进一步好转;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院在人事、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改革。

二、学分制的特点1、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分制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提前修满学分,提前毕业,也可以滞后一定时间毕业。

从教育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效地、因人而异地分配受教育时间,能降低产品的成本,提高教育的效率,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

2、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分制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这是其精髓。

没有“选修权”的学分制不能认为是学分制。

3、课程考核的变通性对于学生修读的课程,如果考试不及格,可重修重考或另选另考,直到及格取得等值学分为止。

这种允许受教育者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的发展进行自我调整的做法,既体现了对学分的重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才能。

学分制利弊谈

学分制利弊谈

李江进入大学,远离了高中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逐渐转变为轻松自主的学习方式。

而在大学,不得不谈起一个新的名词——学分制。

大学是要修够学分才能毕业的。

可我觉得学分制方式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学分制对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它有些类似于“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高中时在意的是各科的分数,到了大学却有变成了学分。

只是你会觉得比在高中学习轻松的多,因为只要不挂科就可以拿到学分,这样也比在高中容易的多。

学分制能促进大学生努力学习,尽量不挂科,也可以是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增长一些能力和改正一些缺点和不足,对大学生各方面的进步有很大影响。

大学生为了拿到更多的学分,会积极参加各项比赛,在比赛中尽力而为,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增强了。

但是,学分制也是略带缺陷的,为了得到学分,大学生的各项活动也许只是出于被动。

被动的去做每件于学分有关的事,没有动力不说,往往只会事与愿违。

大学生有时会不情愿,但是导员以“学分”相要挟,他们又不得不从。

大学生渐渐成分学分的奴隶,这样会导致他们做每件事只是为了得到学分,从此学生的行为只与学分有关,这样会消磨学生的积极性。

即使是再有意义的事,只要与学分无关,那就免谈,久而久之,这样对学生的发展百害无一利啊。

大学是要靠自己自主学习的,老师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

但既然要求自主,可为什么还要加入强制因素呢,是因为大学生有惰性?在大学寝室,听到最多的话就是:A:明天有活动,参加不?B:啥活动,加学分吗。

A:好像不加吧。

B:那就不去了。

诸如此类,太对太多。

由于这样会使大学生在“选择”时,错过不少有意义的锻炼,当学生沉溺于学分制中,他们还会得到些什么呢?只是一种缺陷的能力。

我真的不想再看见在期末考的前天晚上,大家为了准备小抄而不亦乐乎,没什么意义,被动为了考试及格,被动为了学分,最后只是一种虚伪的荣耀。

学分重要,得到更重要。

所以,大学生不应太看重学分,它只是大学路上的一个小过程,别因小失大。

学分制利大于弊

学分制利大于弊

学分制利大于弊尊敬的主席,评委和对方辩友大家晚上好。

对方辩友刚才向我们详细的解说了学分制的弊端,我方也并不否认其中的某些观点,但是对方辩友的观点实在是过于片面。

对方辩友认为中国目前的国情不适合学分制,学分制在中国有许多弊端,但是我们今天的辩题中只是提到了学分制,并没有“中国”或者“目前”这种字眼。

我们要了解学分制,不能只在中国的范围来看,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学分制起源的地方来看,学分制带来的巨大利益是毋庸置疑的,我相信这些欧美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学分制也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分制在中国的实行也只是出于初级阶段,中国也应对中国国情对学分制做了相应的改变,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避免不了弊端的出现,但是这些弊端也并不能遮掩学分制带来的巨大利益。

况且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这三个面向在中国也是通过学分制实现的。

对方辩友还认为学分制给了学生太多的自由空间,使得学生不能自觉的去学习,这个担心就是中国教育的弊端所在。

你凭什么认为我们学什么都要靠教育来强迫?你凭什么认为没有强制的教育我们就不学了?因为怕学生没有自觉性而去用灌输式的教育,这样的思想就是阻碍中国教育进步的根本问题所在,不仅不去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反而去阻止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学分制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何为大学?法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曾说,大学是一个追求真理的场所,它是自主自律的学。

学分制在这个环境中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方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学分制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公平竞争。

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学习上他们也有各自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就像他们选择当文科生或者是理科生一样,大学学分制对课程的选择会让他们能在自己的兴趣之下学的更好,也避免了学习单一课程时因为兴趣不同造成的差距过大。

这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因材施教。

第二,学分制有利于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学分制以选课为特点,学生们听不听这堂课的重要因素就是老师讲授的如何,这就能很好的督促老师更重视课堂的内容和质量,也能让老师去主动更新课堂内容,讲一些更新更好的内容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这就会像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一样优胜劣汰。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今天可以和对方辩友在这里探讨实行学分制的利弊关系.何为学分制?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以学分作为量化单位,以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我法官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弊标准是:是否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当然,我方承认学分制确有其弊端,但是我方坚持认为学分制利大于弊.下面我将从学生,学校两方面来论述我方观点.就学生而言,实行学分制可以使教学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试问:给你一个机会去选择你最喜爱的课程,你会拒绝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实行学分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

根据自己的喜爱与实际情况来选择学时和课程,达到真正学有所好,学有所成。

实行学分制还使得学生可以因时而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来选课。

贫困的学生也可以安排时间半工半读。

既保证了学习时间,又在业余时间挣钱来补贴学费,使得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更适合自己的教育课程。

就学校而言,实行学分制利于教育资源的整合。

过去一些学校开设重复课程,这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而实行学分制是学生可以不选重复课程,并有利于临近学校资源共享,共同促进教学发展。

实行学分制还有利于提高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

每个学分“明码实价”,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高校乱收费现象。

当然,在考评教师的过程中也会激发教师的竞争意识,从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而效果。

最后,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大学严进宽出的门槛现象。

鼓励每个学生在自主,独立,积极的学习中便可以完成学业。

我方承认,实行学分制会使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行政管理也会带来一定的困难。

但是,这是学生自身的思想不够成熟,自我约束力不强,因而,我们可以采取开设专业解析课,职业生涯课等引导学生来解决这些弊端,使其在学习中更好的发展。

综合以上观点,我方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大学学分制度

大学学分制度

大学学分制度1. 引言大学学分制度是一种用于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制度,它将课程划分为一系列学分,并根据学生的修读情况,给予相应的学分。

大学学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规划学业和管理学业进度,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一种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控的方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大学学分制度的意义、特点以及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

2. 大学学分制度的意义2.1 学生个体意义大学学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灵活的学习环境。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修读课程,从而实现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路径。

学分制度还鼓励学生参与综合素质拓展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综合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学分制度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学分要求下自主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并及时了解和解决学业中遇到的问题。

通过学分制度,学生可以逐渐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素养。

2.2 教育管理意义大学学分制度为学校提供了一种高效管理学生学业进度的方式。

学分制度使得学校可以清晰地了解每个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和取得的学分,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控。

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学分要求和课程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此外,学分制度也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客观评价和比较学生学业成绩的依据。

学校可以通过学分制度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从而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术表现和潜力,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和辅导措施。

3. 大学学分制度的特点3.1 学分的定义大学学分制度中,学分是衡量学生学习工作量和学术成果的基本单元。

学分通常以学时为单位,表示学生应该完成课程所需的学习时间和付出的努力。

学分的定义可以根据不同课程类别和学科领域的特点进行调整,以实现课程目标和学生能力的匹配。

3.2 学分的累计和要求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学分。

学生需要根据学校制定的学分要求,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并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学分的累积。

浅析高教学分制改革

浅析高教学分制改革

浅析高教学分制改革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但目前学分制存在着自由选课导致专业教育缺乏完整性和科学性、教学改革缓慢、收费存在障碍等问题。

进一步推动学分制改革的对策:一是制定与学分制相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二是进一步优化学校的教学环境。

标签:高等教育;学分制;优势;问题;改革对策在现代的教育中,学分制主要考核学生完成学业的程度,是以选课为主,教师教导为辅,通过成绩的达标,用学分的形式来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教学的管理制度。

[1]学分制、班级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当今大学实行学分制是我国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的改革。

学分制来源于西方的高等教育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只要你修满了学分制下所规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而不必受到教育年限的限制。

一、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的优势1、学分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扬个性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智力开发,学会独立、主动生活。

在这种积极的氛围中学生就不会陷入被动地位,从而能够扬长避短,让学生在爱好和兴趣的驱动下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也可以自己调配自己的学习过程,为下一步进入社会打好基础。

2、学分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分制下很重要的部分便是选课,学生对课程有一定的选择权利,同样学生对于上课教师也进行选择和评比。

一些优秀的教师一定会受到大多数学生的青睐,加上学校本身的出台的一些奖励政策,学生选课必然会增加教师之间关于教学方法,教学知识的更新,教学态度的竞争,这样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而这最主要的受益者便是学生。

3、学分制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前社会要求学生既是创新性人才,同时具有全面的素质。

学分制设置的科目比较多,是在传统教学制度上创新发展形成的新的科目。

学校也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如一些热门、新奇、实用的课程,这样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4、学分制改革使得学生的学习年限不再固定有了学分制制度,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新高校学分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等教育论文

最新高校学分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高等教育论文

高校学分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实行学分制管理的积极意义1. 有利于促进学校代写论文的教学改革实行学分制,通过设置辅修的第二专业,在培养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同时,也促进了专业建设。

为满足学生自主选课的需要,学校通过学生选课的比例加以分析,对课程体系及时地加以调整,促进课程体系的改革。

通过建立健全题库,实行考教分离,促进考试改革。

同时,学分绩点制的使用,能更加全面科学地衡量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评改革。

2.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管理制度上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在学习年限、选择专业、设置课程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思想,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和本人的能力和爱好,可以跨专业、跨系甚至跨校自主选修最喜爱的课程,学生还可以选择辅修第二专业,并可自主调整学习进度,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多选修一些课程,并可提前毕业,从而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3.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实行学分制,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上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专业、课程、上课时间和学习进程,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学分对学生实行目标管理,为学生发展创造比较自由的空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生在学科专业上对有关课程,既可以纵向选择,也可以跨学科和跨专业进行横向拓展,这样有利于高校进行文理渗透,促进学科门类的交叉和渗透,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4. 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行学年制时,有些教师讲授的课程以及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仅为少数院系的学生服务,大学的人、财、物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学分制将改变传统教学管理体制下教育教学资源部门所有的状况,使师资、图书、实验设备和教室等一切教育资源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不仅可以跨院系和跨学科使用,而且在高校集中的地区还可以跨学校共享,从而大大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5. 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实行学分制,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自主地选择学习的课程,选择授课教师,这从客观上要求和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及时把科学领域中的最新成果介绍给学生,这就必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科技成果,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学分制的利弊
[内容摘要]自1978年以来,学分制就慢慢成为了大学学习的一个标准的制度,学分制改革
在全国高校内全面推开,这是因为旧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不
利于学生的学习自由和自身自由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学什么课程?上哪个老师的课?学
制是多少年?不上课的话到底交不交学费?如果提前毕业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实行学
分制改革前都是学校说了算。在一个信息透明、追求公平、和谐的时代,旧的教学制度明显
不合适宜。故此,学分制改革成为了教育进步的必要。然而,学分制尽管有它的优点,也存
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去改革以让其适合教育发展和时代变革的潮流研
究学分制的利弊情况,有很大的必要性。
(abstract] since 1978, the credit system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university to study a standard
system, credit system reform implement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his is
because the old system has more and more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Unfavorable to students' learning freedo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freedom.Mainly reflects in: learn what course?In which the teacher's class?The length is how
many years?Don't pay tuition that is not in class?What if the graduation in advance...Such
question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redit system in the reform is the school in charge.In an
era of information transparency, the pursuit of justice, harmony, the old teaching system
obviously inappropriate.Therefore, reform of credit system has become the necessary education
progress.Credit system, however, despite its advantages, there are inevitable drawbacks, this
need us to further reform to let them to fi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era of change
trend of the study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 credit system, there is a lot of necessity.)
[关键词]学分制,利弊分析,高等院校,学分制改革,改革措施。([key words] credit system,
the pros and cons analysis,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the credit system reform, the reform
measures.)

一.何谓学分制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
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
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
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简单的来说,学分制就如同一家以教育为名的超市,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商品,学生通过自
己的喜好,自己是否适合和自己能否承受来决定到底购买哪一种商品,是否辅修专业,辅修
什么专业,选择什么选修课程,都由自己决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公平。
同时,学分制也有一个最低学分的制度,我们通常把它称为一种以毕业最低学分作为衡量学
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学校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
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限选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
的比例,以及准予毕业的最低总学分,而学生则按照学校的要求来修好自己的学分,同时,
除了学校的硬性要求以外,学校也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能够自主的选择一些自己
喜欢的或者说自己比较适合的一些课程,同样,现在部分学校还有自主选择老师的权利,这
也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度来选择自己喜欢和适合的老师。当然,大学学分制一般存在一个必
要的修业年限,这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修完自己的学分,因此,我们也把一般的大学学
分制称为学年学分制,而那些不需要修业年限的我们把它称为完全制学分。
二.学分制的优点
1、学生通过选课,肯定会对课程和教师教学的效果进行一番比较和评价,这就让大学的教
师必须改进自己教学方法以及与学生关系的处理,以期能够提高课堂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
果。
2、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它提高了学生的自
由度,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创作能力。
3、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4、有利于进一步推广高等教育。从某些方面来说,学分的年级和学习年限并不是像高中那
么严格,这方便了一些通过成人高考进入高等院校的在职的人员的学习,也有利于有特殊情
况而必须在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以后继续学习从而取得学位证。根据麻省理工学院统计,
1983至1986年入学的学生中,约有90%的学生修读6年才获得学士学位。
5、有利于在高校中进行文理渗透,实施素质教育。北京大学实行通选课程制,以利于学生
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北师大的自然科学选修课也广受欢迎;上海交大
开展2学分的音乐艺术教育;西北大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高素质人才,要求本科学生毕业时,除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外,还应取得不低于
10个课外附加学分。加学分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①学科竞赛与学术活动课外附加学分;
②思想品德表现与社会工作课外附加学分;③文体活动课外附加学分;④其他方面课外附加
学分。
6、学分制还有利于高校之间教学资源的共享。例如,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5所高校组成
教学共同体;哈佛大学和临近的麻省理工学院等学校之间也采取开放性选课政策。
7、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改变以前统一的学费,实行学分的
“明码标价”。高校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意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
生可以选择四年修完全部课程,也可以推迟毕业,半工半读,来分解学费压力。
三.学分制的弊端
1.国家倡导教学要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而推行学分制确实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
长选择喜欢的科目就读,但是,也正因为如此而导致大多学生盲目选科,专业冷的更冷,专
业热的更热,重量不重质,使得冷门专业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
由于学分制是以选修制为前提,势必要削减原来相当一部分必修课以大幅度增设选修课。这
样会导致课程划分过细,加之学生选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指导,易造成知识结构的割裂,
造成学生说学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有的国家提倡教学要因材施教,而推行学分制也正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选择喜
学生在选课上可能就易避难,形成“凑学分”的现象,这样势必降低学习质量,影响培养目
标的实现。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很小,容易使学习组织松弛,一方面学分制给了学生选课的自由,
在某种程度上也给了学生是否去上课的“自由”,学习过程全靠自觉,纪律无法保证。
开设的选修课不多,学生自由选课的余地不大;规定学生毕业所修的最低学分太多,绝大多
数同学都不可能提前毕业,使得弹性学制行同虚设;课堂管理过严,学籍管理过细,课外活
动管理过死,使学生不可能自由学习。
后勤保障跟不上,师资力量跟不上,各种配套制度没跟上。其一就是收费问题,目前,国内
高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学分收费标准,学校大都各自为政。像武汉大学和湖南大学的收费标
准就有着很大的差别。
学分制的种种弊端摆在了人们的眼前,各样的批评也随之而来,不少学者、专家甚至批评我
国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是仅有学分制之名而无学分制之实,是“学分制的名义,学年学分制的
形态,学年制的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