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法
小儿腹泻按摩手法

小儿腹泻按摩手法文章目录*一、小儿腹泻按摩手法*二、小儿腹泻怎么护理*三、小儿腹泻饮食禁忌小儿腹泻按摩手法1、小儿腹泻按摩手法按揉足三里:操作的时候,应该以大拇指的指肚的部位按揉这个穴位,每组操作100-200下。
功效和作用是调理胃肠、导滞消胀、利水消肿、理气消食、行气止痛、通经活络。
需要注意的是:按揉足三里可出现两小腿酸胀或酸疼,是按摩得气而出现的异种感觉,因此不要担心。
但给宝宝按摩时不要过度的追求酸胀,只需要对穴位进行轻柔即可。
推上七节骨:家长可以使用大拇指在患儿的七节骨交替向上推200-300下。
专家指出,推七节骨可有效治疗治疗小儿胃肠道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小儿便秘就应该采取下推的方法,千万别弄反了。
揉腹法:操作的时候,家长应该把手掌搓热之后摊开,放在孩子的腹部,采取逆时针的方法对腹部轻揉50下左右,可以起到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的作用。
补肾手法:家长应该用手指按住患儿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采取顺时针的方向进行旋推,每次可坚持操作150~300次。
这个部位是肾经的反应点,中医认为肾主水,所以推拿后可补肾水,可有效防治腹泻、脱水的情况。
2、小儿腹泻的症状轻型起病可缓可急,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增多(3~10次/天)及性状改变;无脱水及全身酸中毒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常因饮食因素及肠道外感染引起。
在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腹泻虽轻,但常迁延,可继发其他疾病。
患儿可表现为无力、苍白、食欲低下。
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
重型常急性起病,也可由轻型逐渐加重、转变而来,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和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休克)。
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
3、小儿腹泻预后取决于病因营养状况,及治疗的迟早。
耐药性、致病性大肠杆菌或真菌所致腹泻,预后较差;病毒性肠炎预后良好,营养不良和佝偻病患儿发生腹泻,由于机体调节功能差,预后较差、病情重、治疗较晚、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急性肾功能衰竭或严重继发感染者,预后不良。
小儿推拿试题及答案

小儿推拿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儿推拿中,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头部五经?A. 太阳B. 风池C. 百会D. 印堂答案:B2. 小儿推拿治疗感冒时,通常不推荐使用以下哪个手法?A. 推三关B. 揉迎香C. 拿风池D. 按合谷答案:D3. 在小儿推拿中,以下哪个穴位位于手掌?A. 足三里B. 内关C. 神门D. 合谷答案:C4.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时,以下哪个穴位不常用?A. 足三里B. 内关C. 神阙D. 涌泉5. 小儿推拿中,以下哪个手法用于治疗便秘?A. 推三关B. 按合谷C. 揉腹D. 拿风池答案:C6. 小儿推拿中,以下哪个穴位位于足部?A. 足三里B. 内关C. 神门D. 合谷答案:A7. 小儿推拿治疗咳嗽时,以下哪个穴位不常用?A. 天突B. 膻中C. 足三里D. 肺俞答案:C8. 在小儿推拿中,以下哪个手法用于缓解小儿惊风?A. 推天河B. 揉百会C. 按合谷D. 拿风池答案:B9. 小儿推拿治疗发热时,以下哪个穴位不常用?B. 曲池C. 涌泉D. 神阙答案:D10. 小儿推拿中,以下哪个手法用于治疗小儿厌食?A. 推三关B. 揉腹C. 按合谷D. 拿风池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腹泻时,常用的穴位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足三里、内关2.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便秘时,常用的手法是_________。
答案:揉腹3.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咳嗽时,常用的穴位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天突、膻中4.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时,常用的穴位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大椎、曲池5.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时,常用的手法是_________。
答案:揉腹6.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惊风时,常用的穴位是_________。
答案:百会7. 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感冒时,常用的穴位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小儿推拿手法要点

小儿推拿手法要点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适用于儿童的各种疾病和不适,如感冒、咳嗽、腹泻、消化不良、哭闹不止等。
小儿推拿手法要点如下:
1. 按摩穴位:小儿推拿的手法主要是按摩穴位,穴位应选择正确、按摩力度要轻柔,不宜过于用力。
2. 按序推拿:按照头部、颈部、胸部、腹部、背部、四肢的顺
序进行推拿,每个部位应按摩2-3分钟。
3. 快慢适度:手法的快慢、力度大小都要适度,不能太快太用力,以免伤到儿童。
4. 结合呼吸:在按摩穴位的同时,结合儿童的呼吸,使其呼吸
顺畅,有助于改善病情。
5. 注意卫生:在进行小儿推拿时,应注意卫生,双手要干净,
穴位处要消毒,以避免感染。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能掌握其正确的手法和技巧,以确保疗效和安全。
- 1 -。
推拿加点刺治疗小儿腹泻32例

足 三里各 5 0下 ,手 法 以点 按 揉 为 主 ;接 着 医者 以其 中、食 指指 腹 紧贴患 儿夹 脊 穴皮 肤 , 自上 而下 轻柔 的
沿 夹 脊 穴 推 至 长 强 , 每 次 推 1 0 2 0下 , 推 双 侧 胃 0~ 0
性 )2 例 ,好 转 ( 6 大便 次数在 4次 以下 ,大便 基本 成 型 ) 4 例 , 无 效 ( 状 无 改 善 ) 2 例 , 治 愈 率 症
8 .5 ,总有效率 9. 5 。 1 2 3 7 组 4 7例 中 , 治 愈 1 9例 ,好 转 2 例 ,无 效 6例 ,总 有 2 效 率 8 . 6 两 组 总 有 效 率 比 较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7 2/。 9 P d 00 ) . 5 ,治 疗 组 为 优 。
1日 1 ,舌苔也恢 复如常 ,半月后 随访 ,未 复发 。 次
婴 幼 儿 消 化 神 经 系 统 发 育 未 完 全 ,脾 胃 虚 弱 ,易
俞 ,脾 俞各 5 0下 ,捏脊 5 提 3遍 。点刺 疗法 :主穴 遍
取 足 三 里 , 天 枢 ,点 刺 不 留 针 ,补 泻 视 病 情 轻 重 缓 急
收 稿 日期 2 1 — 1 0 0 00 —。
5 体 会
现 颈部疼 痛伴 活 动不 利 , 自认 为 是 “ 枕 ” 落 ,膏 药 外
贴 ,症 状 未 见 缓 减 , 继 而 出 现 右 侧 肩 部 、 上 肢 酸 胀 ,
治 疗对侧 颈肩 疼痛及 上肢 的瘫痪 ;配穴 偏瘫 穴 功 能为 .
益 气 壮 肾 、化 痰 祛 风 、醒 脑 开 窍 ,可 用 于 治 疗 对 侧 肢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儿科学基础
1、儿科基础知识:小儿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2、儿科诊断基础:小儿常见病的四诊(望闻问切)
十天
小儿推拿基础
小儿推拿适应症、禁忌症、基本要求、推拿处方、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详解及实际操作,老师一对一指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操作、功效及主治。
小儿推拿临床运用
常见病及疑难病证治疗:
小儿推拿
全科班
小儿推拿中级+小儿推拿高级+一天校内真人小儿模特实操
+5天免费中医门诊实习+中医药博物馆游学
【证书】国家人社部双认证康复理疗师小儿推拿证书
【复训】一年之内免费复训
小儿推拿中级班3980(前10名送小儿推拿证书+开店扶持)
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近照(2寸蓝底照片4张以及电子版照片)
【小儿推拿高级班】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以小儿推拿为职业者、获取小儿推拿专业资格者、增加小儿推拿专业技能者、为自己宝宝治疗保健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如医生、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等。
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 小儿推拿著作有30余种;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至今兴起
【小儿推拿的核心优势】
辨证推拿治疗小儿腹泻

20 0 9年
第2 7卷
第 1 总第 19 ) 期( 1期
3 7
复正常 , 黄色香蕉软便 。随访 1 月未复发 。 病列 2 赵某 , 性 , , 女 8个月 。腹泻 3天 , 大便 1 O 余 次 , 花 样 , 酸 臭 , 便 少 , 前 哭 闹 , 温 蛋 为 小 便 体 3 . , 少 呕吐 , 寐不 安 , 周红 , 度脱 水貌 。 8℃ 食 2 夜 肛 轻 便 常规 : 水样便 , 白细胞 ( + ; 状病毒 ( ) 诊为湿 + )轮 +。 热泻 ( 即轮状病 毒感染 性腹泻 ) 。推拿取穴 : 脾 、 补 清
( 稿 日期 : 0 8 0 — 1 收 20-7 2 )
辨 证 推 拿 治 疗 小 儿 腹 泻
胡沛铎 , 郭春 华
(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 中医医院, 新疆
关键词 推拿 ; 脾虚泻; 湿热泻( 轮状病毒感染 )
乌鲁木齐
80 0 ) 3 00
推拿 疗法 【 祖 国 医药学伟 大 宝库 的一个 组 成 , 】 是 部分 , 属外 治法 之一 。是 医生 以双 手在 患者 体表 部 位 运 用 不 同的手 法 ,I ̄ 、 、 、 、 等从 而 使 1推 揉 掐 按 运 t 2 人 体气 血流畅 , 经络疏通 , 达到治 疗疾病 的 目的。推
腹、 推下 七 节 骨 , 少 加 利 小 便 ; 水 酸 中毒 加 揉 尿 脱
二马。
拿疗法运用于AJ 是根据dJ 的生理、 ,L ,L . 病理特点分 别在四肢部 、 躯干部取相应的穴位用来治疗dJ 常 'L , 见 内科 、 外科疾 患 。儿科 推 拿 已经不再 局 限于 日常
保健 。适 、 食泻、 泻、 泻 , 惊 寒 热泻 。注意事项 :'L 肤娇 嫩 , d. 皮 J
小儿推拿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

22 湿热 ( . 暑湿 ) 泻
症见 : 泻下 急迫 , 大便 色黄或 带泡沫 , 味 气
臭 。小便 色黄而少 。月 门灼 热 , T 腹痛 。舌红 苔黄 腻。治则 : 热 清 利湿 止泻。推拿 : 大肠 1 i 清 5m n分钟 、 清脾 胃 1 i、 5mn 下推七节骨 1 i。清 大肠 清利肠 道湿 热 , 5rn a 清脾 胃泻肠 道 湿热 , 下推 七节 骨
山 东省煤 田地质局 物探 队 医务所
2 辩 证 施 治 …
2 1 寒湿 ( . 风寒 ) 泻
症 见 : 便清 稀 , 至是 水 样便 , 时色 大 甚 有
不仅 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 康 , 给患者 的生活 和T作 带来 不便 , 还
同时也大 大增 加了社会医疗费用 的支m。在众多腹泻 患者 当中 , 小儿 占了很 大比例 , 小儿脏腑 娇嫩 , 形气 未充 , 与成人 有着很 大的
泻 热 通 便 。 以上 手 法 均 清 热 利 湿 , 热 祛 除 , 泻 自止 。 中药 : 湿 腹
gJ 推 拿 为 主 , 以适 当 的药 物 , 疗 i,L 泻 值 得 推 广 和 应 用 。 ,L 辅 治 lJ腹 '
1 病 因病 机
藿香 6g炒扁 豆 、 , 车前子各 9g 水煎服一 日二 次。藿 香辛 、 , 微温 , 腹 泻 以排 便 次数 增多 , 大便 稀 薄 为主 要特 征 。 化湿解暑 ; 炒扁豆甘 、 温 , 微 补脾 和中 , 化湿 ; 车前子甘 、 微寒 , 利尿 通淋 , 湿止泻 , 药 合用 , 渗 共奏化 湿解暑 , 利尿 通淋之功 , 从而达
扶 土 抑 木 。久 泻 不 止 者 取 外 劳 宫 2 i、 马 2 i、 脾 0 mn 二 0 mn 补
小儿推拿(捏脊-腹泻)讲解学习

小儿腹泻——伤食泻
(二)伤食泻 1、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 量多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 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 ,揉板门。
常用手法
寒湿泻
2、寒湿泻 主要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
2、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
而下推, 分别称为推上七节和推下七节。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
临床运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 等症。推上节,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气虚下陷 的脱肛,遗尿等。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用于肠热便秘证、痢疾 等症。
腹泻的小儿取穴!
3、 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相当于长强穴)。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100—300。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临床运用: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肠的功
能。揉龟尾,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腹泻便秘 。“龟尾七节,摩腹揉 脐”乃小儿腹泻之通法。
腹痛,口不渴, 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
濡,指纹色红。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
节骨,揉龟尾。
寒湿泻手法
湿热泻
3、湿热泻: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 身热,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 数,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 龟尾。
湿热泻的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脾虚泻的常用手法!
2、脾胃虚弱:
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 骨 如柴,寐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 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 色淡。 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卦,掐揉四横纹 、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法
下面简单介绍用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手法:
1补脾土:脾土穴在拇指桡侧边缘,操作者用左手食拇指捏住小儿大拇指,用右手指腹,循小儿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2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操作者用右手拇指指腹旋揉小儿手掌大鱼际。
3揉外劳:外劳宫穴在小儿手掌背正中,操作者用右手食指指腹,按揉小儿手掌背中心的外劳宫穴。
4运内八卦:内八卦穴在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内八卦穴为一圆圈。
操作者用左手捏住小儿手指,用右手拇指在小儿掌心作圆圈运动。
5揉脐:脐即肚脐,操作者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之。
6摩腹:腹指小儿腹部,操作者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儿腹部作圆周运动。
7按揉足三里: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操作者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作按揉。
8捏积疗法:捏积时,主要将手法作用于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可调理阴阳,健脾补肾。
操作时,操作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
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作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
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作捏提手法。
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
捏积疗法在每日晨起或上午操作效果最佳。
9小儿在腹泻较重时,尤其是水样泻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补充液体,可用口服补液盐冲水频频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