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合中药治疗小儿腹泻
小儿推拿处方

小儿推拿处方一.腹泻治疗(1)寒湿泻: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另】肠鸣腹痛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警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2)湿热糠: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搓中枢、搓龟尾。
(3)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4)脾虚糠:迁调脾经、迁调大肠、发推三关、摩腹、搓脐、推向七节骨、搓龟尾、揉脊。
【另】肾阳虚者提滋阴经、搓外劳。
消化不良加运内八卦;长糠远不止者提按搓百会。
二.痢疾治疗(1)湿热痢: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脱六腑、清天河水、发推下七节骨、分后阴阳、运内八卦、清肺经、搓天枢。
【另】腹痛甚者加拿肚角。
(2)寒湿痢:补脾经、补大肠、揉外劳、推三关、分阴阳、摩腹、按揉足三里。
三.咳嗽化疗(1)寒吐:补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外劳、推三关、推天柱骨、揉中脘。
(2)冷调侃:清脾胃、清大肠、脱六腑、运内八卦、横位推至板门、发推天柱骨、发推下七节骨。
(3)伤食吐:补脾经、揉板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
四.腹痛化疗(1)寒痛:补脾经、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掐揉一窝风、拿肚角。
(2)伤食苦:迁调脾经、清大肠、搓板门、运内八卦、搓中脘、搓天枢、分腹阴阳、拎肚角。
【另】呕吐者提发推天柱骨、横纹推至板门;咳嗽者加退六腑、清天河水。
(3)虫痛:揉一窝风、揉外劳、推三关、摩腹、揉脐。
【另】腹痛甚者加按揉脾俞或背俞部压痛点。
(4)阴虚腹痛:迁调脾经、滋阴经、发推三关、搓外劳、搓中脘、搓脐、按搓足三里。
五.疳积治疗(1)积滞受伤脾:迁调脾经、搓板门、发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搓中脘、分腹阴阳、搓天枢、按搓足三里。
(2)气血两亏: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运内八卦、掐揉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另】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光剥,阴液不足者,宜去推三关、揉外劳,加清肝经、补肾经、揉上马、运内劳宫;烦躁不安加掐揉五指节、清肝经;口舌生疮加掐揉小横纹;目赤多泪,隐涩难睁者加清肝经、揉肾纹;若兼见咳嗽痰喘,加推肺经、推揉膻中、肺俞;便溏加补大肠;便秘加清大肠、推下七节骨。
推拿止泻三法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体会

5 1 n ~ 0mi为宜 , 以腹部有热感为度 , 须运 用适度 推拿介质 , 可 加快腹 部热感 , 选用 婴儿 油即可 ; 3 推拿 上七节 骨为 &J 腹 () L
泻 推 拿 治 疗 中 关 键 的一 步 。取 穴 位 : 儿 尾 骨 至 骶 1 骨 一 婴 椎
条线 , 向必须从尾骨 到骶 骨才 止泻方 向, 方 因为下七 节骨是通
三法是补脾 , 腹 , 摩 推上 七节 骨 , 为& J 腹 泻治 疗 中最 此 L 重要的 3步 。古籍关于d J 腹 泻 的治疗 有许 多 ,幼 科铣 镜 》 ,L 《 “ 大指脾 面旋推 , 味似人参 , 白术 。泻之 , 则为 灶土” &J 按 。《 L 摩经 》脾土 , “ 曲指左 旋为补 , 直推 之为 泻” 厘 正按 摩 要术 》 。《
因病史长短 决 定 , 般 操 作 10 3 0次 , 率 较 旋 推 法少 一 0~ 0 频 1 0 8次 / n即可 。另外小儿 推拿手 法要 求轻 柔轻快 , 0  ̄1 0 mi 速
度 也是操作要领之一 。
痛 杂 志 ,9 6 1 () 2 2 19 ,6 4 :0 .
尾 向上擦如数 , 立刻 即止”。《 正按 摩要 术 》 摩 腹 , 厘 “ 用掌 心
t e v r e r o i u t ne u l e c sb o d f w n d r a o tg n h e v o tsm la o s y r du e l o l i o s l o a o r
&J 腹泻亦 称d J 泄泻 , L ,L 属于&J 消化不 良, d J 常见 L 是 ,L 的消化 系统疾病 , 发病年龄 3岁 以下 多见 , 病时间一年 四季 发 均可发病 , 尤以季节更替时明显 .它是 由于&J 脾 常不足 , L 脾 胃功能容易 因外邪 或 内因导致 失调 , 出现 以大便 次数增 多 故 并且粪质改变为 主要 临床表现 . 情较重者 可出现脱水 及 电 病 解质紊乱或危及生命 , 临床 中应 以重视 。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腹泻ppt课件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免疫功能 等方面有关。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 法的作用机制,探讨其在治疗腹泻等 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机理。
探索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与其他治 疗方法相结合的疗效,以期为腹泻等 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 段。
营养不良
脱水
免疫力下降
心理影响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营养 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脱水, 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免疫 力下降,增加感染其他
疾病的风险。
腹泻可能导致小儿焦虑、 不安等心理问题,影响
心理健康。
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带来副作用, 且对某些腹泻可能无效。
公益活动
02
组织小儿推拿义诊、健康讲座等活动,向社会公众普及小儿推
拿知识,提供免费咨询和推拿服务。
媒体宣传
03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渠道,广泛宣传小儿推拿
的疗效和优势,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小儿推拿独门特效疗法对腹泻治疗具有显著疗效,能够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提高治愈率。
效果。
小儿推拿的历史和发展
起源追溯
小儿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历经数千 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经典著作
古代医家留下了许多小儿推拿的经典 著作,如《幼科推拿秘书》、《幼科 穴位图解》等。
现代发展
现代小儿推拿在继承传统基础上,不 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多种流派和特色 疗法。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技术PPT课件

调整阴阳
扶正祛邪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调节阴阳平 衡,使脏腑功能恢复正常。
小儿推拿可以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提高小儿的抗病能力,促进疾病的康 复。
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经络通畅 则气血调和。小儿推拿可以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泄泻的目的。
泄泻的病因和病机
病因
泄泻的病因有多种,如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弱等。
06 小结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优势和局限性
优势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具有安全、无 副作用、疗效显著等优点,能够 有效地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 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局限性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需要专业的推 拿医师进行操作,且对于急性腹 泻等严重病情可能效果不明显, 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
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深入研究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机理和 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 的依据。
捏脊
自尾椎两旁(即长强穴)开始, 自下而上连续捏拿至颈部大椎 穴两旁(即脑户穴)。
推拿手法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指腹沿同一方向推动。
揉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 的指腹作旋转揉动。
摩法
用掌心或食、中、无 名指的指腹在一定部 位进行轻柔的抚摩。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
拿法
用拇指和食指、中指 的指腹相对用力,捏 拿肌肤后进行提拉。
分析结果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且多为轻微、短暂的。
03
注意事项
在小儿推拿治疗泄泻过程中,需注意手法轻柔、准确,避免过度刺激和
损伤。同时,需根据患儿病情和体质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5 小儿推拿治疗泄泻的注意 事项和禁忌症
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
方法:在2019.6月~2020.6月这个时间段中开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采用单独使用中药敷脐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脐的治疗方案,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疗效对比和治疗满意度对比上,观察组的数据要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方面,观察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P<0.05)。
结论:在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推拿联合中药敷脐的治疗方案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推拿;中药敷脐;小儿腹泻在临床上,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的发病群体为婴幼儿。
幼儿的身体发育还不完全,自身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因为天气变化食物不合适等而引起腹泻的现象[1]。
小儿腹泻在临床上的主要表现为大便稀释、上厕所次数增多、腹痛呕吐以及电解质絮乱等。
在发病之后如果患儿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容易出现脱水发热以及酸中毒的现象,会对患儿的身体发育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在中医的理念中腹泻属于“泄泻”的范畴,主要的致病原因为人体感受到了外邪、脾胃虚弱以及湿热内蕴等。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采用中药对小儿腹泻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本文研究探讨推拿联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方法1.1资料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年6月到2020年6月,根据样本的容量纳入60例患儿进入到本次研究中并进行平均分组。
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4例,年龄段为1岁~4岁,取中段位数值为(2.5±0.9)岁;观察组男性和女性例数分别为17例和13例,年龄段为1岁~5岁,取中段位数值为(3±1.1)岁。
统计学软件对两组一般资料分析结果为P>0.05,无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方法两组患儿在入院之后都进行常规的治疗,指导患儿进行正常科学的饮食,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并根据患儿的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可以使用蒙脱石散让患儿进行口服,对于2岁及其以下的患儿使用的药物剂量为每天1袋到2袋,对于年龄在2岁以上的患儿使用的药物剂量为每天2袋到3袋,连续用药的时间为5天。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也可延至风府穴)。
重复3~5遍后,再按揉肾俞穴2~3次。
一般每天或隔天捏脊1次,6次为一个疗程。
慢性疾病在一个疗程后可休息1周,再进行第二个疗程。
小儿捏脊的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
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另一种是手握空拳,拇指指腹与屈曲的食指桡侧部对合,挟持肌肤,拇指在前,食指在后。
然后拇指向后捻动,食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
上述小儿捏脊的两种方法可根据术者的习惯和使用方便而选用。
2、按揉足三里治疗小儿腹泻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3、推上七节骨治疗小儿腹泻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
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
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4、揉腹法治疗小儿腹泻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
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
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5、揉板门治疗小儿腹泻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
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小儿腹泻的食疗方法1、山药粥:取山药100克、小米100克,山药洗净切薄片,小米洗净放锅里,加适量水急火煮开后,换慢火煮成稀粥,分次喂患儿。
2、萝卜汤:把胡萝卜洗净后切碎,放在锅里加水煮烂。
胡萝卜中含有的果胶具有吸咐肠道水分、细菌及毒素的作用,可以促使大便成形。
3、熟苹果泥:把苹果分为两半,放在锅中隔水蒸烂。
苹果泥纤维比较细,对于肠道的刺激性较小,其中含有的果胶对肠道有收敛作用。
腹泻小儿推拿处方1-4

腹泻⼩⼉推拿处⽅1-4腹泻⼩⼉推拿处⽅1寒湿腹泻处⽅1:寒湿泻:温中散寒化湿⽌泻取⽳:补脾经300次推三关300次补⼤肠100次揉外劳宫100次揉脐100次按揉⾜三⾥100次推上七节⾻100次揉龟尾100次腹痛加按揉⼀窝蜂100次拿肚⾓50次体虚加捏脊5遍烦躁不安加清肝经100次掐五指⾻10次揉五指⾻100次(⽅义:推三关揉外劳宫温阳散寒;补脾经揉脐按揉⾜三⾥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肠推上七节⾻揉龟尾温中⽌泻)寒湿泻特点:⼝不渴⾯⾊淡⽩肠鸣腹痛⼤便清稀多沫⾊淡不臭⼩便清长苔⽩腻指纹⾊红脉濡(浮细⽆⼒的脉轻按所得重按反不明显的脉)腹泻⼩⼉推拿处⽅2湿热腹泻处⽅2:湿热泻:清热利湿调中⽌泻取⽳:清脾胃300次清⼤肠300次清⼩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揉天枢100次揉龟尾100次(⽅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肠清热利尿除湿;揉龟尾100次理肠⽌泻)湿热泻特点:腹痛即泻急迫暴注⾊黄褐热臭⾝有微热⼝渴尿少⾊黄苔黄腻指纹⾊紫脉滑数腹泻⼩⼉推拿处⽅3伤⾷腹泻处⽅3:伤⾷泻:消⾷导滞和中助运取⽳:补脾经300次清⼤肠100次揉板门100次运内⼋卦100次揉中脘100次顺时针摩腹3分钟揉天枢100次揉龟尾100次(⽅义:补脾经揉板门运内⼋卦揉中脘摩腹健胃和脾⾏滞消⾷;清⼤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揉龟尾理肠⽌泻)伤⾷泻特点: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便量多酸臭⼝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厚腻脉滑腹泻⼩⼉推拿处⽅4脾虚腹泻处⽅4:脾虚泻:健脾益⽓温阳⽌泻取⽳:补脾经300次补⼤肠100次推三关100次逆时针摩腹3分钟揉脐100次推上七节⾻100次揉龟尾100次捏脊5遍(⽅义:补脾经补⼤肠健脾益⽓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推上七节⾻揉龟尾温阳⽌泻)肾阳虚加补肾经揉外劳宫;腹胀加运内⼋卦;久泻不⽌加揉百会升阳⽌泻;脾虚泻特点:久泻不愈或伴反复发作⾯⾊苍⽩⾷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物残渣或⾷后即泻⾆淡苔薄脉濡(浮细⽆⼒的脉)腹泻总结腹泻⼩⼉推拿处⽅共4张处⽅1:寒湿泻寒湿泻特点:⼝不渴⾯⾊淡⽩肠鸣腹痛⼤便清稀多沫⾊淡不臭⼩便清长苔⽩腻指纹⾊红脉濡(浮细⽆⼒的脉轻按所得重按反不明显的脉)处⽅2:湿热泻湿热泻特点:腹痛即泻急迫暴注⾊黄褐热臭⾝有微热⼝渴尿少⾊黄苔黄腻指纹⾊紫脉滑数处⽅3:伤⾷泻伤⾷泻特点: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便量多酸臭⼝臭纳呆或伴呕吐酸馊苔厚或厚腻脉滑处⽅4:脾虚泻脾虚泻特点:久泻不愈或伴反复发作⾯⾊苍⽩⾷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物残渣或⾷后即泻⾆淡苔薄脉濡(浮细⽆⼒的脉)。
小儿推拿——宝宝泄泻的特色疗法

泄泻,俗称“拉肚子”,是常见疾病,也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泄泻是指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便为主症的病证。
泄泻在儿童中更常见,一般认为每日3次或以上的松散或水样便就称为腹泻。
小儿容易泄泻的原因西医学认为,小儿泄泻是因消化器官功能和器质性病变而发生的腹泻,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腹泻、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吸收不良综合征、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疾病等。
中医认为,引起小儿泄泻的原因主要有二:感受外邪,内伤乳食。
一是小儿脏腑娇嫩,肌肤薄弱,冷暖不调,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外感风、寒、暑、热诸邪常与湿邪相合而致泻。
脾喜燥而恶湿,若湿困脾阳,则脾运化失职,从而湿盛而濡泄。
二是内伤乳食,引起脾胃功能失调,从而纳化失权,水湿不化,水谷清浊不分,并走大肠而致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
腹泻特效疗法———小儿推拿“龟尾七节,摸腹揉脐”为明清时期民间谚语,是古人治疗泄泻的创举,现概括为止泻四法。
不论什么样的泄泻,均可以用这4种手法来进行治疗。
龟尾,属于督脉,位于人体臀部的尾椎骨处,准确位置在尾骨尖和肛门连线的中点处,俯卧取穴。
七节骨,也属于督脉,七节骨穴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两侧髂脊最高点连线与正中线的交点处上的椎体)成一直线,属于线型穴位。
腹、脐位于腹部,属于任脉。
4个部位均在中下二焦,与形成大便的脏腑密切相关。
此操作方法前后阴阳配对,升清降浊其中,龟尾穴邻近肛门,能调节肛周括约肌;七节骨深层为脊髓排便中枢,推揉具有良性刺激作用;摩腹揉腹可促进胃肠的被动运动,作用于大肠与小肠;脐为先天通路,既温运又化气行水,有利于分清别浊。
小儿推拿分清别浊,调整脾胃与肠道气机,适宜于各种泄泻。
临床常用的泄泻分类1.风寒泄泻风寒泄泻是指小孩脏腑抵抗能力较弱,容易感受风寒邪气,引起泄泻。
主要表现为大便清稀,臭味不重,伴有发热症状,舌淡苔白。
若是风寒泄泻,可选择补脾经、补大肠、揉脐、揉龟尾、揉外劳宫穴,每个穴位操作约50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湿热 ( . 暑湿 ) 泻
症见 : 泻下 急迫 , 大便 色黄或 带泡沫 , 味 气
臭 。小便 色黄而少 。月 门灼 热 , T 腹痛 。舌红 苔黄 腻。治则 : 热 清 利湿 止泻。推拿 : 大肠 1 i 清 5m n分钟 、 清脾 胃 1 i、 5mn 下推七节骨 1 i。清 大肠 清利肠 道湿 热 , 5rn a 清脾 胃泻肠 道 湿热 , 下推 七节 骨
山 东省煤 田地质局 物探 队 医务所
2 辩 证 施 治 …
2 1 寒湿 ( . 风寒 ) 泻
症 见 : 便清 稀 , 至是 水 样便 , 时色 大 甚 有
不仅 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 康 , 给患者 的生活 和T作 带来 不便 , 还
同时也大 大增 加了社会医疗费用 的支m。在众多腹泻 患者 当中 , 小儿 占了很 大比例 , 小儿脏腑 娇嫩 , 形气 未充 , 与成人 有着很 大的
泻 热 通 便 。 以上 手 法 均 清 热 利 湿 , 热 祛 除 , 泻 自止 。 中药 : 湿 腹
gJ 推 拿 为 主 , 以适 当 的药 物 , 疗 i,L 泻 值 得 推 广 和 应 用 。 ,L 辅 治 lJ腹 '
1 病 因病 机
藿香 6g炒扁 豆 、 , 车前子各 9g 水煎服一 日二 次。藿 香辛 、 , 微温 , 腹 泻 以排 便 次数 增多 , 大便 稀 薄 为主 要特 征 。 化湿解暑 ; 炒扁豆甘 、 温 , 微 补脾 和中 , 化湿 ; 车前子甘 、 微寒 , 利尿 通淋 , 湿止泻 , 药 合用 , 渗 共奏化 湿解暑 , 利尿 通淋之功 , 从而达
扶 土 抑 木 。久 泻 不 止 者 取 外 劳 宫 2 i、 马 2 i、 脾 0 mn 二 0 mn 补
邪为主要 的致病 因素。, L ' 脏腑娇嫩 , bJ 形气 未充 , 阴稚 阳 , 稚 机体
功 能 尚不 健 全 , 易感 外 邪 。引 起 脏 腑 功 能失 调 而 发 生 腹 泻 。
差 别 , 此 正 确 地 分 析 小 儿 腹 泻 的病 冈病 机 , 别 小 儿 腹 泻 的 证 因 鉴
绿, 气味微腥 不臭 。小便 清长 。腹 痛肠 呜 , 四肢 不温 。舌淡苔 白
腻 。治则 : 中 散 寒 健 脾 止 泻 。推 拿 : 劳 宫 1 i、 补 脾 温 外 5 mn 清 1 i、 5mn 天河水 1 n 0mi。外劳宫 温中散 寒止 泻 , 清补 脾健脾 止泻 ,
有 不 原 于 湿 者 也 ” 除 湿 邪 外 , 邪 之 中又 以 寒 ( 寒 ) 热 ( ) 。 六 风 、 暑
2 3 伤食泻 .
症见 : 大便 酸臭 带 有泡 沫 , 有 未 消化 的食减。苔厚 腻 。治 则 : 食 导滞 , 中止 泻 。 消 调 推拿 : 劳宫 1 i 、 卦 1 i 、 外 0m n八 0m n 清脾 胃 1 n 天河水 1 n 5mi、 5mi。 外劳宫温 中健脾止泻 , 卦消食 降逆 , 脾 胃 、 八 清 天河 水 清热去 湿 , 消食 导滞 。中药 : 炒神曲 、 山楂 、 焦 炒麦 芽各 9g 鸡 内金 3g 水煎 , , 服 , 日二次 。炒 神曲甘 、 、 , 食和 胃; 山楂酸 、 、 温 , 一 辛 温 消 焦 甘 微 消食 化积 ; 麦芽甘 、 , 炒 平 消食健 胃。 2 4 气虚泻 . 症见 : 大便稀薄 , 水谷不化 , 色淡黄 , 夹杂不 消化食 物。兼 见面黄肌瘦 , 神疲乏力 , 舌淡苔 白。此证 型常迁延不 愈 , 久 泻不 止。治则 : 脾止泻 。推 拿 : 劳宫 1 i 、 健 外 5m n 清补脾 2 n 0mi, 平肝 1 i。外劳宫温 中健脾 止泻 , 补脾健 脾益 气 和中 , 0mn 清 平肝
12 饮食 因素 .
小儿 喜食 甜凉 , 有啃食 异物 的不 良习惯 。小 常
儿 自控能力较差 , 能 由着他 的性子进 食 。小 儿脏 腑娇 嫩 , 不 饮食 不节 , 或暴饮暴 食 , 或饮食不 易} 化 , 过食 生冷等 ; 肖 或 饮食不 洁 , 均
胡 光 星 谢 芳 张 广 友
泰安煤矿 医院( 山东 泰安 2 10 ) 700
【 关键词 】 小儿推拿 ; 中药; 小儿腹泻
夏秋季节是 胃肠道疾病 的多发 季节 , 而在各种 胃肠道疾 病 中 以腹 泻最为常见 。它 以排便次数增 多 , 大便稀 薄为主要 特征 。它
中外 医学研 究
。 。 l| | |
21 0 0年 2月 第 8卷
。 I l i
第 4期
C N S N O E G D C LR S AR H HIE E A D F R I N ME IA E E C
/ J 推 拿 合 中药 治 疗 J 腹 泻 ]  ̄L L
天 河 水 利 尿 止 泻 。 中药 : 白 胡 椒 七 粒 , 细 末 敷 脐 。 白 胡 椒 辛 取 研 热 , 温中散寒而止泻 。 可
型, 对小儿腹泻 的辩证施 治有 重要 意义 。小 儿推 拿历 史悠 久 , 手 法简练 , 疗效显著 。在治疗小 儿腹泻方面确有独 到之处 。尤 其是 小儿推拿 i字经 流派 , 有取 穴 少 , 具 推拿 时 间长 , 常用 独 穴 的特 点, 无创伤 、 痛苦 、 无 易为患儿接 受。巾药作为 中国传 统文化 的重 要组成部分 , 源远流长 , 功效显著 。因此木着 以人 为本 的精神 , 以
到 止 泻 的 目的 。 。
1 1 感受外邪 .
六邪之 中, 湿邪 是引起腹泻 的主要 因素 , 而湿邪常不 单独 为病 , 而
是与他邪共 同为病 。故 《 杂病源流 犀烛 ・ 泄泻源流 》 : 湿盛 则 说 “
飨泄 , 乃独 由于湿耳 。不 知风寒 热虚 , 皆能 为病 , 脾强 无湿 , 虽 苟 四者均不得而 干之 , 自成泄 ?是 泄虽 有风 寒热 虚之 不 同 , 何 要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