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1 春天在哪里

主题目标:

1.分感受春天的美,体验春天到来的愉快和亲近大自然的乐趣。

2.察春天的主要特征,探究春天大自然的各种变化。

3.了解春天常见的动植物。

活动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春天到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了解春天的变化,初步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歌曲:《春天在哪里》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春天来了,你们找到她吗?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各自在周围生活中找到的“春天”。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的话总结为“春天在……” 的句式。

3.小结要点:春天真的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4.唱歌《春天在哪里》

(1)跟着广播或老师,复习歌曲《春天在哪里》。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创编自己的歌:“春天在……”

(3)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各自的创作。

(4)小结评议各组的创编,鼓励学生的创作。

5.自由创作: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春天印象”。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谁听到了春姑娘的呼唤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春天的花,进一步了解春暖花开的季节特征;了解春天来临时动物们的活动变化。

难点:

培养学生爱护花草树木和保护小动物的良好习惯,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调查并收集有关春天里的花和动物活动变化方面的资料,并准备好彩笔和纸或剪贴工具。

活动过程:

1.经验导入:你们知道哪些花是春天开放的吗?

2.自由表现: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纸上描绘春天的花,可以写,可以画,可以剪贴……

3.布置展板:一起将学生作品放在展板上,并商量给展板取个合适的名称,如“春天的百花园”之类。

4.小结要点:春暖花开,春天的百花园真美。

5.故事表演:《春天的动物们》。

(1)看教科书第5页组图,讲故事。

(2)学生谈论故事的内容,使学生了解春天到来时动物的一些典型行为。如:燕子迁徙、冬眠的青蛙醒来、产卵……

(3)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故事内容:春天里,你还发现哪些动物有一些行为变化,是什么样的变化呢?

(4)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即兴故事表演。

6.小结要点:春天天气和暖,是动植物们生长、繁殖、活动的好时节,不同动植物以不同方式迎接着这个温暖季节的来临。

7.延伸活动:“动植物们以其特有的方式迎来了春天,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迎接春天的到来呢?”

活动拓展:

进一步观察春天里身边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并在家长的帮助下学习逐步建立一些常见动植物一年四季生长变化的小档案。

2 大家来植树

主题目标:

1. 了解春天是个种植的季节,初步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2. 通过亲自种植,观察和记录等活动,感受生命的成长和收获的不易。

3. 懂得树木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能以实际行动爱护绿色生命。

活动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种子发芽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亲自种植种子,观察、记录小苗的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种植活动分享劳动的快乐,感受生命的成长和收获的不易。

活动准备:

1.歌曲《春雨滴答》

2.在家长帮助下选择一两颗易成活的种子种下,观察、记录发芽情况。纸、彩笔。

活动过程:

1. 作品导入:欣赏儿歌《春雨滴答》

2. 集体交流:你知道哪些种子是在春天发芽吗?

3. 小结要点:春天气候暖和,雨水充足,是播种的好时节。

4. 观赏活动:学生互相观赏各自种的种子。

5. 介绍体验:请几位同学代表介绍自己种子的发芽情况,自己是怎样照顾它的。

6. 画画:请学生观察记录的基础上,根据种子发芽的过程绘制种子发芽的画。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春天里,植树忙

教学重点:认识植树造林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能以实际行动爱护绿色生命,认养爱护树苗。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观察植树节期间的植树活动,了解植树的意义。

活动过程:

1. 经验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周围人们的植树活动,引出植树节话题。

2.资料介绍:中国的植树节来历:

我国1915年规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后于1929年把植树节改为每年的3月12日,这一天是孙中山先生的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一贯倡导植树造林,定3月12日为植树节,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和怀念。解放后,党和政府对植树造林十分重视,1979年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3. 集体讨论:为什么要提倡植树造林?

植树造林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吸尘,防暑降温,减少城市噪音……

4. 小结要点:植树造林对人类很重要。

5. 儿歌学习:第8页《小树苗》。

6.认养活动:

(1)我们年龄小,不能直接参加植树活动。那么,我们可以为植树造林、绿化校园做点什么呢?激发学生认养小树苗的愿望。

(2)带领学生认养小树苗,设计认养牌,挂在小树上。

(3)讨论:小树是我们班级的一员,我们应怎样关心它?

7. 小结要点:让我们和小树苗一起快快成长

3 快乐的春游

主题目标:

1. 主动做好自己的春游准备,逐步养成做事有条理、有计划的好习惯。

2. 在大自然中尽情的感受春光的美好,增强对春天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 了解春游中基本的求助和自救知识,增强独立解决问题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活动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小小旅行包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纸、彩笔、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1. 提问导入:要春游,你想去什么地方?

2. 自由提议: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根据学生发言,拟出可行地点,写在黑板上。

3.集体表决:对黑板上的可选地点举手表决。

4. 绘画活动:这次春游你觉得需要准备些什么?请学生结合本次春游地点合理做出自己的物品计划,并写或画在纸上。

5. 集体讨论:学生交流各自的物品准备计划和理由。

6 剪贴画:请学生画一个旅行包,然后根据书上第10页的图片剪贴在包上。

7. 小结要点:春游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但应带什么,不带什么,可要好好考虑一下,还要征求家长的意见。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和春姑娘一起玩

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地气候特点,提供儿童活动的内容和方法,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并注意安全。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了解以往春游情况,自编安全故事,以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2.选几个学生将春游中的常见问题,如安全、环保问题等,编排几个情境表演。如:春游时,东东喊明明到湖边去看小蝌蚪……

活动过程:

1. 经验导入:你们以前春游过吗?春游时候都玩了什么?

2. 回忆交流:学生回忆交流各自春游的经验和感受。

3. 集体讨论:

这次春游是我们班同学第一次去春游,你们想玩些什么呢?学生讨论春游活动,板书。

4. 小结要点:我们春游有这么多好节目,相信大家一定会玩得很开心。

5. 故事讨论:教师讲安全方面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谈谈:如果主人公是自己,自己会怎么做?

6. 情景表演:春游中要注意些什么?

7. 小结要点:到户外春游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是也是要注意安全和保护环境。

4 让疾病走开

主题目标:

1. 树立对疾病地正确态度。

2. 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

3. 了解春季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

活动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生病真难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验、交流、讨论,感受生病带来的痛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疾病,培养学生的防护能力。

活动准备:

1.体温计。

2.学生课前调查一下春季以来周围人生病的情况。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课前春季疾病调查的情况。

2. 小结要点:春天是个疾病多发的季节。

3. 集体交流:学生交流自己或者别人生病时候的感受。

4. 小结要点:生病真是一件不舒服的事情。

5.测量体温。

(1)生病时候重要的症状就是发烧,我们要学会测量体温。

(2)指导测量体温的正确方法,并告知学生人的正常体温。

6、小结:人体超过正常体温就是发烧,发烧时人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如浑身无力,头疼等,这时最好量体温,以判断是否真的发烧了。发烧以后要多喝水,还要上医院。

活动拓展:

统计一下开学以来班上有多少同学感冒过。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防病有几招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疾病。

教学难点:了解防病的基本知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身体。

活动准备:

1.给学生讲防病知识。

2.学生课前向成人了解民间防病、治病的好方法。

活动过程:

1. 导入:生病很难受,那能不能少生病呢?

2. 知识介绍:请保健医生跟同学们讲讲防病知识吧!

3. 小结要点:按照医生的话去做,一定能更好的预防疾病。

4.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防病的方法?

5. 小结要点:在生活中试试这些方法。

6. 看图说话:

(1)讨论书上16页图片内容。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打预防针的情况。

(3)小结要点:打预防针有利于防止生病,不要拒绝打防疫针。

7. 集体讨论:生病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讨论。

8. 小结要点:生病也不可怕,关键是要配合医生的治疗。

5 我的眼睛明又亮

主题目标:

1. 体验感受眼睛的作用,知道眼睛的重要性。

2. 知道不好的习惯会影响视力,体验戴眼睛的烦恼,在生活中尊重关心戴眼睛的小伙伴。

3. 知道基本的护眼常识,形成正确的护眼习惯。

活动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戴眼镜的小老鼠

教学重点:感受戴眼镜的不便及苦恼,体会良好的生活、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良好的生活、学习、生活习惯的重要性,知道在生活中保护眼睛。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老鼠布娃娃与教科书第18页图。

活动过程:

1. 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一只可爱的老鼠布娃娃,讲小老鼠的故事。

“小朋友们好,我叫杰米,你们瞧,我有一对漂亮的大眼睛。可是不久前,我的眼睛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只能戴眼镜,我的眼睛再也不漂亮了。”请学生说说小老鼠为什么会戴上眼镜呢?

2. 看图讨论:出示书上:18页教学挂图,同学之间互相讨论,教师指明学生在全部交流。

3. 小结要点:小老鼠趴在桌子上写字,躺在床上看书,在太阳下看书,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了他的视力,那么,还有哪些不好的习惯会影响视力呢?

4. 小组讨论:阅读教科书19页,看看眼睛跟小老鼠带了了哪些烦恼?

5. 小结:你想对小老鼠说些什么?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眼睛作用大

教学重难点:体验眼睛的重要作用,感受眼睛给我们带来的方便和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万花筒、放大镜、漂亮的图书、美丽的图画等。

2.学生准备小眼镜或用铁丝弯成的“眼镜”,调查影响视力的坏习惯。

活动过程:

1. 观察和发现:如果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教师向学生提供万花筒、放大镜、图书、图画。问:你们都看见了什么?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呢?

2. 游戏--蒙眼睛画鼻子。

3. 体验活动。

(1)每位学生将玩具小眼镜或铁丝弯成的“眼镜”架在鼻梁上,体验跑步、游戏、写字等几项活动。

(2)交流感受:说说你周围的人戴眼镜的烦恼。

4. 教师小结:看来戴眼睛真的是很不方便啊,我们可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啊。

5. 读儿歌:书第20页。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让眼睛更明亮

教学重难点:知道护眼常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护眼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组织学生根据教科书第21页下面三幅图排演情境小品。

2.教师自制日历牌、图片与表格。

3.师生课前共同调查保护眼睛的方法与“爱眼日”的资料。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你们知道戴眼睛后做什么事情都很不方便,因此我们必须要好好保护眼睛,你们知道怎么爱护眼睛吗?

2. 讨论交流:

(1)学生先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代表发言,师归纳。

如:要坚持做眼保健操,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不要躺着看书……

3. 看图辨析:教师出示几组图片学生辨析。

4. 情景表演:学生表演书21面的内容,教师提问:他们这样做对吗?看了同学的表演,你会怎么做?

5. 小结要点:我们要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让眼睛更明亮。

6. 介绍爱眼日(略)。

7.启发行动:爱护眼睛,你的行动是什么?

6 我会爱护牙齿

主题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了解换牙这一生理现象,形成正确的保护牙齿的习惯。

2.感受牙齿的健康与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习拥有健康牙齿的基本方法。

3.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形成保护牙齿的意识。

活动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我换牙了

教学重点:了解换牙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看待换牙现象。

活动准备:

1.教师根据教科书第23页的东东、兰兰对话图编排小品,准备关于孩子们换牙时的各种做法的图片。

2.学生调查有关乳牙、恒牙的知识。

活动过程:

1.小品导入。

(1)由两位学生分别扮演东东和兰兰,表演教科书第23页的东东、兰兰对话图的情景。

(2)教师问:同学们,你们也掉牙了吗?

(3)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掉牙的趣事。

2.师生共同探究。

(1)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的爷爷奶奶也掉牙。他们掉的牙和你们掉的牙是一样的吗?

(2)小小辩论会:让学生按照不同的观点分组,然后进行小型辩论会。学生可以自由发言,教师注意控制会场秩序。

(3)教师归纳小结:你们掉的是乳牙,过段时间会长出新的牙齿;爷爷奶奶掉的是恒牙,掉了可就长不出新牙了。

3.看图辨析。

(1)教师:换牙是很正常的事情,每个孩子都要经历。在换牙的时候,每颗牙齿都很“娇气”,一不小心就会损坏牙齿。

(2)教师出示关于孩子们换牙时的各种做法的图片(可以与教科书第23页下面四幅图相似,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其他的图),让学生辨别:换牙时的这些做法对吗?

4.讨论:换牙时我们到底该怎么做呢?

活动拓展:

1.寻找身边换牙的小朋友,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

2.可在班级开展换牙知识比赛。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牙齿白又亮

教学重难点: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形成保护牙齿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大牙刷、“爱牙日”日历,搜集“爱牙日”的相关资料。

2.学生自带一面镜子、一把牙刷,搜集“爱牙日”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1.活动--张开小嘴巴,看看我的牙。

(1)教师导入:大家换牙后长出的是恒牙,恒牙掉了就不会再长了,我们可要好好地保护它。你满意自己的牙齿吗?

(2)每位学生对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然后发表白己的观点。

(3)同桌之间互相看看对方的牙齿,评一评:谁的牙齿白又亮?

(4)请学生评出的牙齿又白又亮的同学谈一谈:他的牙齿为什么会保护得这样好。如果没有评出这样的同学,教师可出示东东的头像图片,展示东东健康、洁白的牙齿,问:你们觉得东东的牙齿白又亮

吗? ’

2.讨论:怎样才能拥有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呢?

(1)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一个小组的讨论。

(2)指名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归纳。

3.刷牙表演。

(1)问:想让自己的牙齿白又亮吗?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很重要。你是怎么刷牙的,能表演给大家看看吗?

(2)指名2-3位学生在全班表演。

4.观察教科书第25页图片,了解正确的刷牙方法。

5.做一做:男女生配合,男生念刷牙口诀,女生做刷牙的正确动作,然后交换角色。

6.介绍爱牙日:我们知道了“爱眼日”,那你们知道“爱牙日”吗?

(1)学生在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爱牙日”的相关资料,然后全班交流。

(2)设计“爱牙日”宣传口号

7.现在你想对自己的牙齿朋友说些什么呢?

活动拓展:

1.开展校园爱牙宣传话动,让学生用各种方式在校园中宣传爱牙活动。

2.开展爱牙知识竞赛。

3.有条件的学校或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走访牙医、参观牙科诊所,进行实践活动。

7进厨房

主题目标:

1.对日常的饮食习惯进行思考和探索,并对日常饮食习惯进行评价。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自己健康成长。

活动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我的自助餐菜单

教学重点: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难点:改正挑食、浪费的坏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淮备各种食物的照片、图片或实物,以及碗、盘子图片。

2.师生共同调查食物营养的有关知识。

活动过程:

1.情境模拟,导入活动。

(1)教师将讲台布置成餐桌的样子,在上面摆放各种食物,包括主食、蔬菜、水果、奶制品、蛋、肉类等,可以用实物,也可以用图片代替。

(2)教师谈话导入活动:今天我们一起来吃自助餐,请你自己来挑选食物。

2.活动讨论:学生上台进行选择,在组内互相介绍自己挑选的食物,并相互评价食物的搭配是否合理。

3.教师提问:大家知道各种食物中有哪些营养吗?教师指名几位学生发言,并根据学生的发言,相应地传授有关食物营养的知识。

4.小结要点:这些都是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每种食物都是有营养的,缺少任何一种都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5.阅读教科书第26页的知识卡片。

6.小调查:昨天晚上你吃了什么,画一画。教师请一位或两位学生上讲台将自己的晚餐画在教师制作的碗、盘教具中,然后贴在黑板上。

7.大家评一评:这几位同学的晚餐搭配得合理吗?学生畅所欲言。教师进行评议。

8.同桌互相评议对方的晚餐,并说出改进的建议。

9.小设计:根据所学知识,为自己设计一日三餐的健康食谱。

活动拓展:

将课堂学习深入家庭生活,开展“我是小小营养师”的实践活动,让孩子尝试为家庭设计一日三餐的食谱。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饭桌上的文明

教学重点:知道基本的进餐礼仪。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他人,养成自觉规范自己行为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排演小品(内容详见场景1和场景2)。

2.教师制作“文明星”。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我们从一个人在进餐时做得好不好,可以看出他是不是一个讲文明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怎样进餐才算文明进餐?

2.表演讨论: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所进餐的行为。

场景1:进餐前,桌上的菜都摆好了,两个小朋友坐在饭桌旁。一个孩子说:“爸爸妈妈怎么还不盛饭呀,我的肚子可饿了。”另一个孩子说:“碗筷都还没摆,怎么吃呀?”

(1)学生表演。

(2)教师提问:你们认为碗筷应该由谁来摆?

(3)学生讨论,教师指名说。

场景2:进餐前,桌上的碗筷已经摆好了,空了几张椅子,爷爷奶奶站在桌子旁边。一个孩子说:“开饭啦!”另一个孩子向餐桌冲去,边跑边说:“我最小,我先坐!”

(1)学生表演。

(2)教师提问:请你们对刚才的这段表演发表自己的看法。

(3)学生畅所欲言。

(4)教师小结:中国有尊老敬老的传统,就餐时让长者先入座是一种礼貌。

(5)再次表演:有谁能给大家把刚才的情景用文明的进餐行为再表演一下。

3.行为活动--文明星送给谁?

(1)看教科书第30页的图片,给图片中的小朋友送文明星。

(2)由各小组根据自己平时观察到的进餐时的各种现象白编自演故事情节,由其他的小组进行评选“文明星”的活动。

活动拓展:

开展“文明星进我家”活动,争取家长的配合,一个月后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家庭行为习惯的评比。

8 当好小主人

主题目标:

1. 通过各种活动认识正确的姿势对身体发育的重要性。

2. 知道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能用正确的姿势指导自己的行为。

活动时间:四课时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坐、立、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难点:懂得正确的坐、立、走姿势能促进身体健康成长。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坐如钟

活动准备:

“女孩正确坐姿”与“男孩不正确坐姿”图。

活动过程:

1. 评一评:出示“女孩正确坐姿”与“男孩不正确坐姿”图,或表演,请大家评一评两个小朋友的坐姿。

2. 讨论交流: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表述自己的观点。

3. 设疑提问:如果像男孩这样坐,时间长了会怎样呢?像女孩这样坐又会怎样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4. 小结要点:你们看,像女孩这样坐不仅好看,而且我们的脊柱也不会变形,可是像男孩这样坐,我们的脊柱就是弯的,不利于身体发育。

5. 体验活动:我们也像女孩这样练一练吧!学生分组练习坐姿。

6. 交流感想:在练习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7. 教师小结:坚持练习,才能形成习惯,习惯后就不会觉得累了。

活动要求:

对于脊柱等专业术语不需要过多讲解,只需要在直观的行为训练中提高认识,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即可。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站如松

活动准备:

1. 教师准备国旗班站岗、升起的录像片段。

2. 学生调查正确的站立姿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过程:

1. 欣赏录像:观看国旗班的叔叔站岗、升旗的片断。

2. 请学生谈一谈看后的感想。

3. 教师提问:国旗班的战士为什么能站得那么直呢?

4. 再次观看录像:观看国旗班叔叔平时训练的场景。

5. 请学生说说国旗班的战士能站得这么直的原因。

6. 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站才最有精神呢?

7. 请几位同学表演站姿,其他同学评议。

8. 教师小结:我们站立时,背挺直,头抬起,看前方。

9. 行为辨析:教师出示几组图让学生辨析正确的行为或请几位学生自己设计几种站姿让其他学生评议。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行如风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运动员仪仗队行走的照片。

2.学生调查正确的行走姿势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过程:

1、欣赏学生运动员仪仗队前进的照片。你们看,这些运动员真神气呀!我们走路时也应该有正确的姿势,谁能表演一下你平时是怎样走路的?

2. 表演评议:请几位同学表演,大家来评一评。

3. 教师示范正确的坐姿并且解说:走路要学小花猫,脚步轻轻静悄悄,不学虾米弯着腰。另外还要收腹摆手挺起胸。

4. 行为训练:学生练习正确的行走姿势。

5. 阅读教科书第33页的小儿歌。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大家来比赛

教学重点:在生活中自觉运用正确的坐、立、走姿势。

教学难点:展示自我美好形象,做一个有良好精神风貌的小学生。

活动准备:教师自制奖品,可以是小红花或其他的小玩意儿。

活动过程:

1. 师生共同回顾坐、立、走的正确姿势。

2. 学生自由练习。

3. 学生分组比赛,每位同学在组内参加评比,各小组评出坐、立、走姿势最棒的同学参加全班的比赛。

4. 全班比赛:由没有上场的同学当评委,可以采用无记名投票选出最后的胜利者。教师将评比结果写在黑板上。

5. 教师给获胜的同学颁奖。

活动要求:

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在真实或者模拟的情境活动中进行行为训练,获得健康常识,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

9 戴上红领巾

主题目标:

1. 体会入队的喜悦和光荣,增强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责任感。

2.了解入队的仪式以及红领巾、队礼、呼号等的意义,学会系红领巾、呼号和唱队歌。

3. 爱护红领巾,并以实际行动为红领巾增争光。

活动时间:二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我入队啦

教学重难点:懂得红领巾的象征意义,激发少先队员积极进取的精神。

活动准备: 入队仪式照片。

活动过程:

1. 直观导入: 出示入队仪式照片,引起学生相关回忆。

2. 自由交流:新、老队员自由地谈谈自己第一次戴上红领巾时的心情和感受,非队员也可以谈谈自己看到别人戴上红领巾时的心情。

3. 行为练习:老队员带领新队员和非队员练习系红领巾、行队礼、唱队歌。

4. 分组比赛:看谁系得又快又好。

(1)将少先队员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新、老、非队员合理搭配。

(2)各组依次派出一人参加比赛,看谁系得又快又好,一人只能比一次,胜者获一分。

(3)总分,评出优胜组。

5. 照相留念:新老队员自由组合拍照,留下珍贵的记忆。也可让学生画一幅与入队有关的画。

活动拓展:新队员回家练习系红领巾、行队礼、唱队歌等。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我爱红领巾

教学重点:学会爱惜和保护红领巾。

教学难点:明白怎样为红领巾添光彩。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排演好一些问题情境,以供学生上课时讨论和思考。

2.教师课前准备《我爱红领巾》的歌曲和伴奏。

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我们应当爱护它。

2.集体讨论:怎样爱护红领巾?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要点:平时要爱护红领巾,使它干净整洁。

4.小品表演:逐一表演事先排练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该怎么做,并把正确的的做法表演出来。

5.小结要点:要以实际行动为红领巾添光彩。

6.学新歌:《我爱红领巾》(虞碧云)

7.小结评议。

活动要求:

重点应让学生理解爱红领巾不只是保持它的整洁,而且应用实际行动为红领巾添光彩。

活动拓展:

学生之间自由结成互帮互助小组,协商具体互帮互助的内容和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互相提醒监督、共同进步。

10 我们共庆六一节

主题目标:

1.提高策划、组织活动的能力,树立班级主人翁意识。

2.学习与同伴协商、合作做事。

3.了解六一的特殊意义,感受节日的快乐,体会家人和社会各界对儿童的关怀。

活动时间:二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六一庆祝会

教学重点:知道六一儿童节是自己的节日。

教学难点:学会参与集体庆祝活动。

活动准备:准备开展庆祝会所需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即将到来的六月一日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有谁知道它的特别之处吗?引出六一节及其庆祝会。

2.集体讨论:

以前的六一庆祝会都是幼儿园老师组织的,今年你们上小学了,自己举办自己的节日庆祝会更有意义。请大家动脑筋,想出一些好点子,一起开个热热闹闹的庆祝会。学生各自献计献策,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些好的建议。

3.节日准备:

学生首先一起对准备工作进行协商,根据各自的特长和兴趣分工分组落实工作。如:道具组、表演组、对外联络组……然后分头开始做准备。教师可以从中起一些引导、建议、协调的作用。(肯定学生各展所长,为班集体服务的行为,鼓励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活动要求:

1.教师应注意尊重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准备,毕竟这是他们自己的节日。要让这次活动真正成为对学生的一次锻炼,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具体的活动内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开展。

活动拓展:

1.进一步完善落实各项准备工作。

2.协助学生开一个热热闹闹的六一庆祝会,最好给每个节目都拍照,为后面的评比活动做准备,也可留作纪念。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节日快乐多

教学重点:感受节日的快乐,能够针对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或看法。

教学难点:感悟大家的关爱,学会表达感谢。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展板一块,将六一庆祝会上各个节目的照片贴在上面,每张下面留有空隙,红花、奖品若干。

2.师生课前收集节日期间社会上有关庆六一活动的资料图片等。

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教师出示六一庆祝会上的照片,引导学生回忆庆祝会的各个精彩的节目。

2.评选活动:

(1)提出评选庆祝会上优秀节目的要求,每个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一个节目。

(2)发红花。

(3)学生将自己的红花贴在自己最喜欢的节目照片的下面。

(4)统计各节目的投票,评选出几个优秀活动。

(5)师生一起为优秀活动评定奖项,如:最有创意奖、最应鼓励奖等。

(6)颁奖。

(7)小结要点:每个节目都曾带给我们快乐。

3.集体交流:学生结合自己节目里的其他活动,交流各自节目里感受到的快乐。

4.小结要点:六一节里我们是最快乐的人,我们的这种快乐来自于周围的人对我们的关爱,也来自于与同伴的分享,来自于别人的快乐……

11 世界儿童是一家

主题目标:

1.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儿童的节日,形成初步的国际意识。

2.树立对不同种族及其文化的友好态度。

3.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

活动时间:三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有趣的各国儿童节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了解一些其他国家的儿童节,并收集一些外国儿童节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其他一些国家的儿童节。

活动过程:

1.直接导入:

除了六一国际儿童节,许多国家还有自己的一些有趣的儿童节。

2.资料介绍:

教师出示其他一些国家儿童节的图片资料并介绍,或者请来外国小客人介绍自己国家的儿童节。

3.自由交流:学生进一步交流自己课前了解的资料。

4.小结要点:

尽管一些国家的儿童节的时间和活动有所不同,但它们都包含着人们对儿童的关心和美好期望。

活动要求:

注意要求家长配合学生做好课前收集资料的工作。

活动拓展:

回家给家长讲讲自己课上了解到的有关国外儿童节的新知识。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请让我来认识你

教学重难点: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树立对不同种族及其文化的友好态度。

活动准备:学生课前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方式初步了解国外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你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方法了解外国小朋友吗?

2.集体交流:学生交流各自了解国外儿童的方法、途径以及所了解的各种情况,教师将一些好的方法写在黑板上,如:询问父母、查阅书籍、看电视、上网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外国小朋友,培养学生初步的世界意识。)

3.小结要点:

了解外国小朋友的方法很多,试试这些方法,看看能了解到什么,并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各种资料,多方面多角度地了解外国小朋友。

活动拓展:

要求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了解国外小朋友的生活、学习等各种情况,学习他们的一些好的东西。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我们都是一家人

教学重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世界儿童亲如一家的关系,并动手绘一幅画,表达对各国小朋友的友谊和祝福。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诗朗诵《世界儿童是一家》的磁带。

2.学生准备彩笔和纸。

3.师生课前共同收集一些中外儿童友好交流的照片资料。

活动过程:

1.直观导入:

出示中外儿童友好交流的照片资料,引出“各国儿童走到一起来”的主题。

2.资料交流:

师生一起交流介绍各自收集的资料。

3.小结要点:世界儿童亲如一家。

4.儿歌欣赏:

阅读、欣赏教科书第50页的儿歌《世界儿童是一家》。

5.绘画活动:

学生用画笔表达出对外国小朋友的印象和友谊。画完之后,如有时间,可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活动要求:

1.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树立正确、友好的态度。

2.如有条件,可以组织儿童对儿歌进行表演或创编。

活动拓展:

1.举办一个“世界儿童是一家”的主题画展。

2.如有条件,可以通过网络与国外小学进行长期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2 班级的事就是大家的事

主题目标:

1.认识自己的班级,知道集体的涵义,了解班级中的班主任、男女生状况以及小组、班委会等各种组织。

2.明白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喜爱自己的班级,为自己的班级感到自豪。

教学重难点:形成班级和集体意识,对班级产生热爱的感情。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师生课前共同了解班级人数、男女生人数、班主任等班级概况。

2.教师准备过去一年的学习生活中具有纪念意义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导入新课:每位同学都有幸福温暖的家。在学校里,我们也有一个“家”。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家在哪里吗?

2.学生想一想,猜一猜。教师用实物投影出示教材中的“全家福”--班级集体照。我们班上的同学就像家里众多的兄弟姐妹,大家一起共同生活、学习,班集体不正是我们在学校的家吗?

3.活动:“说说我们班”。

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班级?内容如:班级名称、班级在学校里的位置、班主任、班级人数等,让学生了解班级概貌。

4.小组交流:“夸夸我们的小组”。小组成员介绍本组的组长、自己的同学等。

5.统计填表:班上的男孩、女孩各有都少人?男孩、女孩各有哪些爱好?喜欢参加哪些活动?从不同方面展示男、女生不同特点。

6.活动:“请让我来猜猜你”。

(1)每位学生任意选择班上的一名同学,为他画张相,注意突出这个同学的特征,不要署名。

(2)将画像贴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一猜,看看学生是否对每位同学的特征都很熟悉。

7.师问:同学们在这个集体里生活、学习近一年了,你们喜欢这个集体吗?为什么?

8.请学生说说在过去一年里的集体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9.朗读第53页的儿歌《班集体,我们的家》。

活动拓展:

课后,写下一句最想对班级说的话,以此作为班级纪念。

13我们互助,我们分享

主题目标:

1.乐于和同学交往,团结他人,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在学习、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活动时间:二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不让一个伙伴掉队

教学重难点:感受同学之间的团结友爱,培养对朋友、对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向上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学生准备制作感谢卡的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导学生参照教科书第54页的画面,结合平时集体生活,回顾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故事。

(1)当我生病的时候……

(2)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

2.学生可以自由上台讲故事,也可以邀请帮助过自己的小伙伴上台演一演,再现故事的真情实景。

教师适时启发学生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友谊与深情,引导学生感受集体中的爱。

3.小组交流:讲一讲一年来值得感谢的同学,说说得到同学帮助时自己的心情。

4.设计感谢卡:

做什么样式的感谢卡呢?写一句什么话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

5.分组制作感谢卡。

活动拓展:

课后,找适当的机会将制作好的感谢卡赠送给自己要感谢的人,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解开“小疙瘩”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反映自己的苦恼,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思路。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知心姐姐”信箱。

2.学生课前准备《我的“小疙瘩”》信笺一张。

活动过程:

1.教师启发:

在学习生活中,同学之间有时会产生一些“小疙瘩”,让我们不开心。这些“小疙瘩”是怎么产生的,又应该怎样解开呢?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知心座谈会”。

2.同学们将心中解不开的“小疙瘩”写在《我的“小疙瘩”》的信笺上,投进“知心姐姐”信箱。

3.小组选代表抽取信笺,针对信笺中的“小疙瘩”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同学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难题。

4.以《我解开了……》为题,将解开“小疙瘩”的办法在全班进行交流,化解矛盾,发展友谊。

活动拓展:

开辟“知心角”,将“知心姐姐”信箱设在班级固定位置,同学们有烦恼或“小疙瘩”就写在纸条上,投入信箱,教师定期打开信箱,了解情况,做心理疏导。

14班级生活好习惯

主题目标:

1.建立真正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了解值日生的工作职责,协助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日常工作,并能严格要求自己。

2.在参与集体劳动时,学习分工与合作。

教学重难点:学会担负值日的责任,在值日中能与同学分工合作,认真完成值日中的各项工作。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了解班级值日工作的内容和当日的值日生情况,以及有关学生值日中遇到的难题。

2.学生集体准备一个“难题箱”,并分组自制一个六面体的趣味骰子或六张写有点数的纸牌,以备玩值日跳棋时使用。

活动过程:

1.谈话开课:

我们每天都有同学进行值日,值日生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做好清洁,是集体的小主人,也是老师的好帮手。今天,我们班是哪位同学担当值日生?

2.询问当日值日生:你佩戴值日袖章时是怎样的心情?(神气、自豪)

3.哪些同学当过值日生,值日生都做些什么?(讨论、表演)

4.班上的值日生是怎样轮换的?除了在班上担任值日工作,同学们还担任过哪些岗位的工作?大家为集体做事时,是怎样的心情?

5.评选班级“最佳值日生”。(学生举手表决)

6.过渡语:在值日时,我们会遇到一些难题,瞧,东东就遇上了(教科书第59页),大家愿意帮他解决吗?

7.学生自主选择:你愿意帮他解决哪一个难题?请和小组同学商量讨论,并推荐代表发言。

8.在你担任值日生的时候,遇到过哪些为难的事?或者你曾和值日生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小组交流后写在纸条上,投进“难题箱”。

9.各组组长在“难题箱”中任意抽取一个纸条,和组员共商解决办法,全班交流。

10.说说在做清洁值日时,清扫次序是怎样的,应注意什么?读一读教科书第61页的儿歌。

活动拓展:

分小组进行跳棋游戏。

15装扮我们的教室

主题目标:

1.增强主人翁意识,热爱集体。

2.尝试通过各种方法为班级建设出力,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关心集体,懂得怎样让教室美化起来。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愿参与实践,自觉形成为集体服务的责任意识。

活动时间: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其他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照片。

2.学生调查、了解教室中设计布局不够合理或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准备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1.看教科书第62页图:图中的这间教室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愿意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吗?他们的班级为什么会这样整洁漂亮?

2.讨论: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教室的班级文化建设,找一找教室中设计、布置得较好的地方,并说一说。

3.结合课前调查,再找一找教室中设计、布置得不够合理或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说说原因,并记录下来。

4.教师出示其他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照片,让学生了解。

5.小组讨论:我们能为班级做什么?

(1)各组为装扮班级做前期筹划,确立意向。如:办生物角、设立开心角、为班级捐书、将平日里卖废品积攒下来的钱资助贫困生等。

(2)“争当小小设计师”。

6.全班交流,说一说想为班级做什么?

7.学生拿出画笔设计,制定、交流方案。

8.方案完成后,各组展示,并说说创意。

9.评选最佳方案。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5,风儿轻轻吹

2017年春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二单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 一、教学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二、教学重点:①了解风的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②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①人们对风的利用。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扇子风车气球薄纸张香水 五、活动过程: 一、风儿在哪里游戏导入,引入主题——猜谜语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好),那就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课件)2、师: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对,是风。今天,老师把风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和风儿一起玩感受风,发现风。 师: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同学们,你们能找到风娃娃吗?(能) 师: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他把河水吹皱了。我找到风娃娃了,就在旁边的花丛里。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能)好,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找风娃娃,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②集体交流,指名 学生说。 生:我做的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 生:风藏在柳条里,因为柳条被风吹地斜斜的。

生:小女孩手里拿着的手绢,因为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那个男孩子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这个小女孩闻到了花香。 师:这个小女孩是怎么闻到了花香呢? 生:因为风把花儿的香味带过来了,所以她闻到了花香。 生: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风把帆船吹向远方。 生: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能在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找到风吗?生: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 三、风儿能帮我们 1、风儿吹动,帆船行驶更快。 2、风儿吹动,衣物晾干了。 3、风车的转动,能为我们发电。 4、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5、风儿还能帮我们……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风娃娃决定带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风) 四、风儿的“脾气” 师:同学们,风确实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不过有时风也会发脾气,播放沙尘暴、台风、龙卷风的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只有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才能让风娃娃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专门为我们做好事。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强风天气,交流极端天气下的自护措施。(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总结:风儿能够帮助我们,但是他也有脾气,假如台风来袭击,我要保护我自己。

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一年级下册全册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我的好习惯 1、我们爱整洁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什么叫整洁,人和环境为什么要整洁。 2、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在平时生活中如何做才算整洁,培养学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手帕、书包、文具盒、书本等若干件(干净与不干净的),脸盆若干。 学生准备:抹布、手帕、安全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很多事情已不需要爸爸妈妈帮助了。能告诉大家,你每天起床后都做了些什么吗?(穿衣、扣扣子、穿鞋、系带子……) 很多同学都非常能干,学会料理自己的事了。那你会整理房间、打扫教室卫生,并保持它们的整齐清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爱清洁》,看一看什么叫整洁和怎样做到爱整洁。 二、学习新课: 1、在家爱整洁。 ⑴出示课件,领会“整洁”的含义。 ①出示:这块手帕干净吗?这一块呢?这个书包不仅外面脏,再看里面的书本放得怎样?我们说:这个书包不干净、不整洁。 ②投影片:这个小朋友的家干净又整齐。我们说:他的家很整洁。 ⑵了解“按时”的含义。 ①你们知道清晨大约是指什么时候?(天刚亮) ②你每天几点钟起床?是谁叫醒你的?每天都在这个固定的时间起床,就叫按时起床,“按时”是一种良好的习惯。 ⑶提问:起床后,你做些什么事?怎样做的? ⑷讲述:我们所做的这些事都是围绕着个人卫生来做的。你们看,××同学穿的衣服多整齐,××同学的手、脸洗得真干净,××的头发(小辫)梳得真整齐……他们真整洁。 ⑸除了个人卫生做得好,你房间里的被子谁叠?枕头、床单谁铺、谁掸?桌子谁来抹?我们应当自己的事自己做。(看投影片或录像片) ①指定学生复述自己平时的做法。 ②突出:叠、铺、掸、抹。表现:四四方方、平平展展、一尘不染。 2、在学校爱整洁。 了解学校环境整洁的内容与保持环境整洁的方法。 ⑴清扫教室的步骤是怎样的?

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培训心得

《道德与法治》部编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长宁镇下鲍学校张栋 2017年9月14日,我如期参加了部编教材初中《道德与法治》网络培训会。培训老师陈英和金利就这次部编教材的总体设计编写理念、教材呈现方式及其意图、编写原则、教材特点、教材亮点、教材结构等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讲解。以全新的教学理念、生动的案例、德育为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使我们对统编教材有了一个多方位、多维度的认知。鼓励学生活动的实践性展现,服务社会的理念,都给培训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新理念会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将在我今后的教学中逐一绽放。 本次培训让我感受到了新课标理念的新变化:1.强化了中国特色。渗透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势。2.突出了时代特征。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成果,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3.体现了国际视野。在课程理念、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评价、课程文化等方面既立足中国国情,有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 一、新教材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二、新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

三、新教材使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更加丰富。 四、新教材促进任课教师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五、促使任课教师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 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突出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认识

浅谈我对新教材《道德与法制》的认识 杨荣誉 今年秋季小一年级的学生拿到教材会发现,以往的《品德与生活》教材名称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教材关注一年级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激发了学生想象力,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成长。 所以,从思想品德课,到品德与生活课,再到道德与法治课,这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应该是教育思想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更新。将道德与法律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更清晰地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应当追求的,什么是做人做事的底线。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希望我们的学校和老师能以这次的课改为契机,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模式,从学生的成长出发,用更鲜活的教学手段,让法律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表现,将他们培育成合格的公民。 我想,这才是将《品德与生活》改为《道德与法治》的价值之所在。

一年级上道德与法治教案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单元目标: 1、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讲礼貌、受秩序,遵守学校生活常规。 2、学生熟悉和适应学校生活,学生学会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学生体验学校生活带来的乐趣,喜欢上学。 单元理解: 一年级学生刚入校,对学校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对自己“身份”的变化需要体验;对学校的环境和设施必须了解;对在学校里怎样学习、生活应该知道,即必须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在“我上学了”这一单元主题下,设计了三个活动主题:一、上学去。根据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孩子们通过去上学和初到学校的感受,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从而进一步激发喜欢上学的情感。二、看看我们的学校。这一活动主要是介绍学校的构成和主要工作人员,孩子们初步熟悉学校的环境,并学习利用学校里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三、在学校的一天。上学了,在学校的一天里大致要做些什么事情和应该遵守哪些学校常规,这是每个小学生应该知道并必须照着去做的。 单元总课时: 7课时 活动设计: 活动主题一上学去备课时间:2016.8.28 第一课时总序课时

主题目标: 1、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小学生了,学生喜欢上学,有成为小学生的自豪感。 2、学生在活动中互相认识,学会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能友好的和同学相处。 3、学生熟悉所处的环境,了解学校生活的常规。 活动重点: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认识,学会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能友好的和同学相处。 活动难点: 学生在活动中互相认识,学会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能友好的和同学相处。 活动准备:音乐、花、纸、彩笔 活动导入: “击鼓传花”——介绍自己的活动,花停留在谁的手里,谁就站起来进行自我介绍。在进行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争取让每个孩子都有进行自我介绍的机会。 活动过程: 小论坛 话题一:上学了,心情怎么样? 话题二:上学了,你最想干什么? 话题三: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什么变化?

(完整版)2019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年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小学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 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 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 1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人教版)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docx

小学《道德与法治》 课程标准(人教版)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过程。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与学

最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设计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总体设计 一、教材研发背景 (一)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1.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教材的编写和使用?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马敏表示: 首先,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深刻影响着国家人才培养,是国家事权。俄罗斯、日本等国家也都有教材统编和审查制度,尤其是对历史、语文教材,审查十分严格,强调国家意志的体现和贯彻。 其次,教材体现社会主流价值,也是实现中国梦、实现教育立德树人目的的支撑。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材,以及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研究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实行统一编写、统一审查,将在2019年实现全覆盖。马敏介绍,目前,八年级历史教材已经通过审定。专家正在对八年级语文、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审定,9月以前审完。下一步将成立高中教材编写组,对高中教材进行编写。国家教材委员会正在遴选专家,成立语文、历史、地理等10个科目的专家委员会,未来将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对大学、中学、小学教材进行编写、指导。 2.修订教材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以往的教材中,多少会存在一些不严谨、不规范的做法。教材的统一使用和国家教材委员会的成立,能对此做出相应调整,使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度统一,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二)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三)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 国务院成立教材委员会: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从治国理政高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事权鲁洁,女,四川阁中县人,汉族。1930年4月生于上海市。中共党员。当代中国著名教育理论家、道德教育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多年。现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专家组成员。87岁高龄,深入一线课堂,检验教材,农村学校,小板凳一天听8节课。 (四)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1.《18大报告》(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小学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三下知识点总结.doc

1.在镜子中、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点,还可以从他人的看法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有特别的期望,从这些自我期望中也可以找到自己。 2.我们每个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要学会改进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 4.我们和同学们都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聊到一起,玩到一块儿。但我们每个人又各不相同。 5.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就要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6.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会更丰富、更精彩。 7.我们做人做事应该诚实,不能说谎。有时,我们会因为恐惧、胆怯或虚荣好胜而没有说实话。 8.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我们不仅能玩多人游戏,而且还可以开展更多有意思的活动。 9.在“海岛逃生”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却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1.我们的家乡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2.我最熟悉家乡,熟悉这里的环境,熟态这里的人和事,对它有待改进的地方了如指掌。 3.尽管我们最熟悉家乡,但还是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4.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多去公共场所找小伙伴聊天,一起玩耍,认识邻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邻居。 5.去邻居家玩耍时行为要适当,邻居来自己家玩要时态度要热情。 6.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7.邻里互助,生活和睦。为增进邻里友谊,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8.在行政区划图上能找到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邻省有哪些,还要了解家乡电话号码的区号、简称等。 9.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我们可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 10.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 11.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部编版三年级下道德与法治《8大家的“朋友”》优质课教学设计

8大家的“朋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生活中常用的公共设施,知道它们的作用。 (2) 知道如何去爱护公共设施。 2 ?情感与态度 知道公共设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要自觉爱护公共设施。 3 ?行为与习惯 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的良好习惯,争做文明小公民。 4.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展示和故事讲述,认识到公共设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感受公共设施的“委屈”,倾听公共设施的“心声”等活动,体会到公共设施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爱护。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知道公共设施的作用,学会爱护公共设施。 2. 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主动去爱护公共设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来源*:#中教网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观察学校或家庭附近的公共设施受损坏的情况,并记录到调查表中。 教学过程

一、认识我们的“朋友” 1. 出示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些特殊的朋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2. 学生回答:公用电话亭、路灯、垃圾桶、休息椅。 3. 总结:像这些"朋友”这样,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为方便大家的生活而 第1 页共4页 设置的设施,称为“公共设施”。 4 ?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 5. 学生回答。 预设:交通信号灯、护栏、小区健身器材、凉亭. ....... 来源#~: %zzs@t eAp.co m] 二、感受“朋友"的作用[www A.#z &zstep *.c@om 1 ?出示图片。图1,休息椅"当你行走在公园里,想坐下休息时,我会张开 双臂让你坐下来歇一歇。” 图2,垃圾桶:“当你想扔掉手中的垃圾时,我会笑眯眯地对你说,扔到我 这里,保持街道的清洁!” 图3?路灯:“漆黑的夜晚,我为人们照亮回家的路。” 2. 你还知道哪些公共设施的作用?请大家说一说。 3. 小组交流,学生代表回答。 预设:小区健身器材:可以帮助我们锻炼身体,增强我们的体魄.... 4. 这些公共设施默默地为我们服务,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大的便利,如果 没有了这些公共设施,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呢?来看看小叮 当的旅行遭遇吧。 5. 播放小叮当旅行片段:小 叮当来到一个没有公共设施的国度. .... [www.z#z st&e*p ~.c@om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铁矿中学赵雪硕

参加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铁矿中学赵雪硕20XX年8月27日至28日,在包头九原区沙河一小多媒体教室,我很荣幸的参加了“义务教育新教材(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两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由北京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学习了人教版初中政治课标修订教材总体介绍(七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

组成部分 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 案及反思(全册)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 道德与法治教案 (全册) 1 2 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1.让学生知道生活中需要养成哪些好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珍惜粮食、做事不拖拉等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学校生活的快乐。了解自己的成长进步,获得成就感;懂得有烦恼是正常,并能及时解决自己的烦恼;努力向优秀进发。 3.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养成遇到不明白的问题要动脑筋,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4.引导学生认识到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学习的好习惯和主动关心、帮助同学的态度。

5.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尝试。 6、能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和信息。 二、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1.1《我与社会》优秀教案

八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一课第一节 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1课时我与社会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的复杂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链接视频——《鲁滨逊漂流记》情境视频(片段))初到孤岛的鲁滨逊是绝望的,慢慢地,他不再整天沉浸在悲观中,开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种了小麦、稻子……就这样,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大家想一想:流落孤岛的鲁滨逊是真的与世隔绝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第1课时:我与社会。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一)基于生活经验,认识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性 活动一:图片欣赏(多媒体展示情景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典型画面的描写呈现社会生活不同领域的横切面,意在让学生在直接或间接的在生活经验中体味生活、认识社会。 1.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什么内容? 提示:第一幅是参观工厂;第二幅是参加农村劳动;第三幅是听法制讲座;第四幅是集体活动。 2.这些活动给你什么感受? 提示: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二)基于成长体验,认识社会生活空间的延展 活动二:小华的暑期“大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小华暑期的“大事”为参照,回顾自己的暑假生活,将暑假生活与个人成长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认识到,如果生活是一个圈,每个人长大的过程就是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的过程。 1.暑假里,哪些事情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分享。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2.同学们思考一下,还有哪些我们参与过的社会生活?(学生讨论回答) 提示:例:敬老院做志愿者;旅游;参加兴趣班;参加夏令营等。 3.参加这些活动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图片展示:社会关系网 2.思考:我们该如何理解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提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行和新的通信技术的发展,社会越来越呈现网络化的权势,其特点是人们虽然属于若干群体,但可以通过熟人在不同的社交圈子与他人联系,由此人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更多人,这种联系类似于计算机结点间的互相连接。社会网络几乎可以以任何活动为中心,这是一种基于“网络”(结点之间的互相连接)而非“群体”(明确的边界和秩序)的社会组织形式,被称为“社会网络革命”。 (二)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活动一:情景探究 设计意图:以两幅情境图呈现同一个中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身份,意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出发探究其中的原因。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我和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道德与法制”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中的主题活动一。 他包含四个话题“我来到我家”、“我的家人”、“我身上有家人的影子”和“家人的故事”。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本单元引导学生从了解自己的来历开始,进 而了解自己与家人的血缘关系,以及家庭的结构,最后,落实对家庭的爱与责任。引导学 生学会不给家人添麻烦,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会主动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最终使学生成长为温馨家庭生活的自觉构建者。 【学情分析】 现在孩子们的成长、生活都在家里。他们熟悉自己的家庭成员,熟悉他们的习惯,对 性情特点也有所观察和了解。家里人的称呼都知道,可是为什么这样称呼?对家庭结构、 伦常关系,以及自己的来历,却不清楚。孩子们在家庭中受到家人的关心,关注,因为一 切都太自然,让他们反而不能觉察。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我和我的家》这一课。 【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班学生情况和教材的分析,我希望能达成两个总的目标。1、“感知家人之 间血脉相连”(这是本课的重点)。2、“讲述亲情故事,感受家的温暖”(这是本课的 难点)。 【课前准备】 1、课前,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故事。 2、了解家人故事。(家人工作照,运动照,兴趣照,特长照……) 3、准备全家福照片。 【教学方法】 1.探索名字的意义----初识自己的出生给家庭带来的喜悦。 2.动手完成关系树----理清家庭伦理关系。 3.看照片,找“影子”-----突出重点,体会家人之间血脉相连的意义。 4.讲述家人的故事------突破难点,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学会关心他人。 【教学思路】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 第一课《学习伴我成长》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学习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2、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学习。 3、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热爱学习,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充实自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会分辨生活中哪些是学习,认识到学习没有终点。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视频等。 学生:课前小调查“大人是否还需要学习”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视频《小儿郎》导入新课,学生看完谈感受。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成长离不开学习 1

教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让我们追寻成长的脚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在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学生交流:(学说话、学走路、学写字、学整理等等)。 教师:活动小调查:请同学们问问爸爸妈妈一下问题: 教师: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本领,这些本领都是天生就有的吗?你在学习中或得了哪些本领?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我们小孩子需要学习,那么大人是否还需要学习呢?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做的小调查,我们一起看一看吧! 学生交流: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教师:大人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地学习?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活动二:处处可学习 教师:你知道学习的途径有哪些吗?看看下面这些同学是通过哪些途径学习的? 学生交流:学生观察教材,回答问题。 ①从报纸和儿童杂志上学到很多知识; ②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友好相待; ③跟叔叔学吹笛子,使我更喜欢音乐了; 2

④在野外玩耍时,我认识了许多植物和昆虫。 教师:玩耍对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学习途径。说说自己在玩耍中学到了什么?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学习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总回答。 教师:做事也能长本领,我们有许多本领都是在“做”中学来的。说说你的哪些本领是从“做”中学来的。 教师小结: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学习,随处随地不在学习,我们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我们更应该争取时间好好学习,勤学好问,快乐的学习,过好我们美妙的小学学习生活。 第二课《我学习,我快乐》 教学目标: 1、学生做到快乐学习,敢于战胜困难。 2、学生明白快乐学习的关键在于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体会战胜困难后的快乐。 3、正确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明白遇到困难要解决困难,克服畏难情绪。 教学重、难点: 3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 得体会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的心得体会 西河学校施莉 今天,我们学习了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总体介绍(一年级),受益不浅,感受颇深.。 一、教科版课标教材特点: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三、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四、对教学的一些建议

1、提高研究教材的水平“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重。 2、重视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核心——概括(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概括是形成和掌握概念的前提;迁移的实质就是概括;概括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基础。“举三反一”与“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分化——用典型、丰富的具体事例,分析、综合、比较而概括出共同本质属性;举一反三——类化——把共同本质属性推广到同类事物中。 3、加强研究方法的引导,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想性,是体现道德与法治的育人价值的需要,也是教改对教学的整体要求,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道德与法治的整体性认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教材将中小学交通消防安全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未成年人保护、财产安全教育等内容列为教育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法制教育内容,将法制教育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了学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使法制教育深入到方方面面,力求全面无遗漏。

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周次推算表 周次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备注 1 3.3 3.4 开学报到 2 3.5 3.6 3.7 3.8 3.9 3.10 3.11 妇女节 3 3.12 3.13 3.1 4 3.1 5 3.1 6 3.1 7 3.18 4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5 3.2 6 3.2 7 3.2 8 3.2 9 3.30 3.31 4.1 6 4.2 4.3 4.4 4.5 4.6 4. 7 4. 8 清明节 7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8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9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10 4.30 5.1 5.2 5.3 5.4 5.5 5.6 劳动节 11 5.7 5.8 5.9 5.10 5.11 5.12 5.13 期中质量检测 12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13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14 5.28 5.29 5.30 5.31 6.1 6.2 6.3 15 6.4 6.5 6.6 6.7 6.8 6.9 6.10 16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端午节 开斋节 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18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7.1 建党节 19 7.2 7.3 7.4 7.5 7.6 7.7 7.8 20 7.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期末考试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