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与管理

发表时间:2016-08-01T14:46:11.30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9期作者:李前好孙宏彬

[导读] 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或者移动用户与固定点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523000

摘要:移动通信网络可以实现移动用户与移动用户或者移动用户与固定点用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从1G 发展到现在的 4G 通信网络,乃至正在计划的 5G 通信网络,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移动通信网络。移动通信中的设备是通信网络建立的基础设施,对这些通信设备状态的检测和旧设备更新在整个通信维护和管理中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维护;存在问题

0 引言

自从上世纪 70 年代美国推出了世界第一个 1G 移动通信系统—AMPS 移动通信网络,经过不断地发展,先后推出了 2G、2.5G、3G 移动通信系统,目前最新推出的 4G 移动通信网络具有 20Mps 的用户速率、支持交互多媒体业务、支持传输高质量影像以及接入宽带互联网,因此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高速移动通信系统。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正朝着数字化、小型化以及综合化的方向发展,逐步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理念,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人们日益增加的生活质量要求不断地促进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和进步。由于移动通信网络靠无线通信或者无线与有线通信的结合进行传播信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电磁波的传播容易受到干扰,另外组建多用户使用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既要保证各用户间互不干扰又能与卫星等互连,这会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工作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现代社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较常见的问题

1.1 从业技术人员素质有高有低

作为一项服务行业,移动通信企业给顾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但企业中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存在着高低不平的问题,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生存和发展造成一定困扰。特别是网络维护人员素质状况,对企业的影响更大。因为这类人员是与顾客交往最为频繁的员工,维护类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情况,会给顾客产生正面或是负面的影响。因此,在对顾客提供网络维护服务时,要特别注意维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上的问题。

1.2 对移动通信设备维护与管理不到位

移动通信设备是将传输相关通讯类信息传输给用户的一个中介平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对这类移动通信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限制了通信设备的功能发挥。例如在对移动通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维护时,不够认真和及时,没能借助一些科学的计算方法查找潜伏在设备中的一些问题,直到设备发出警告时,才找到病因所在,未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对其进行维护的成本和精力就会大很多。

1.3 对移动通信网络的维护和管理质量差

移动通信网络是一个结构复杂、功能庞大、技术要求极高的巨系统,虽然移动通信网络在研发上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但在解决移动通信网络运行中存在的漏洞方面要明显落后很多。特别是在对该网络进行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问题更多。在对网络中经常涉及到的网元的管理工作较为混乱。因为网络中需要的网元数量较大,种类较多,而且网元自身较为脆弱,对周围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当这类部件出现问题问题,后,对其进行维护比较困难,从而导致维护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在对这类部件进行管理时,同样会因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而导致管理质量低下等问题。

2 移动通信网络维护管理策略

2.1提升管理队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21 世纪是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时代,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更新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其推广的速度也变得突飞猛进。许多新设备逐渐走进了移动通信网络中,新设备及老设备需要更替。因此,移动通信运营企业要定期开展网络管理维护工作者一专多能的专业化培训,更好地解决通信网络维护工作者的技术含金量,以及维护人员的短缺问题。培训方式要尽可能多样化,运用针对性策略,培训内容和强度要循序渐进,由初级培训向高级培训逐渐过渡。另外,大力开展技术经验交流论坛,大量培养专业型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对外招聘一些经验丰富的技术型人才,进一步扩大通信维护大团队。

2.2打造科学化网络规划

网络的可用性以及可维护性是决定打造科学化网络规划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实现预防性维护移动通信网络工作。必须要定期地分析移动通信网络中即将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保证网络正常稳定运行的同时确保安全又高效。根据维护的基本需求,必须要构建配件库、维修与更换有故障的元器件、故障单元盘以及线缆等维护工具及材料,以减少设备故障给传输网络所带来的影响。

2.3 推行网络维护管理制度化

对运行状态的网络进行分析,以优化移动通信网络,查明影响网络运行障碍的因素。调整网络动态性和系统性,进一步优化网络的资源配置,并保证网络在运行时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水平。

2.4 提升传输线路设备管理维护水平

移动通信运营企业自身建设的移动通信传输线路设备的维护由外包线路维护单位承担。在维护初期,需要落实传输线路设备的所有产权以及维护等问题。并且要高度重视外包线路维护单位管理和考核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展线路预防性维护工作,从而提高针对传输线路预防性维护的质量控制力度。

而对于租用线路来说,强化相关出租单位的监管力度,以提升对线路整体质量的监控力度,保证线路的整体质量。当移动通信线路出现故障的时,要能够在第一时间修复存在故障的移动通信线路。

浅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浅谈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市场需求的同时,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的趋势是:网络业务的数据化、移动互联性和分组化;以及网络设备的小型化和智能化等。这些趋势正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本文介绍了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和网络架构。讨论了未来移动通信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应的网络结构。最后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4G;网络结构;移动通信;无线传输技术 1 绪论 所谓的移动通信是指在移动用户之间或者是移动和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技术。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目前移动通信已经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的历史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这种通信技术主要指的是蜂窝式模拟移动技术,其频率利用率不高、容量有限、制式太多且不兼容等局限促使人们开发出第二代移动通信。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指的是蜂窝的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使得蜂窝的数据传输变成数字化,具有了数字化信号传输的所有特点。但还是存在着业务单一、通话和低速数据通信以及无法全球漫游等缺憾。于是结合Internet 和高度移动性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这种技术克服了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所有缺点,并提供了很高质量的多媒体综合业务。有了第三代移动通信,人们除通话以外,可以方便地进行WWW浏览,收发E- mail,视频点播等多媒体业务,进行电子商务如购物、交易、金融业务等。目前,因3G系统上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人们已经开始对4G 技术进行研究。这种4G技术会比3G技术的更加完善。 2 4G 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什么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扫盲篇) 西安巨人培训中心党军虎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西安巨人培训中心”,不得修改原文,否则追究相关责任! 前言 当前咨询或参加我们培训的学员多次要求:希望能够给大家介绍什么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甚至有人给我们感言“移动通信网络优化”这个行业了解的太晚了!更有甚至表示不是大家不想进入网优行业,而是大家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行业甚至就没听过这个行业!尤其是那些还没毕业或者将要毕业的学生们反映强烈。。。。。。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怎么入行等。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概念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与传统的互联网网络优化是有本质区别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又称为无线通信网络优化,我们通常简称为无线网优或网优。主要是对大家所熟悉的移动、联通、电信等提供的移动业务进行维护和性能改善,包含核心网、传输网、无线网三部分的优化,但由于核心网、传输网网元相对较少,性能相对稳定,一般需求量和人员较少;相反的无线网网元数目繁多,无线环境复杂多变,加上用户的移动性,维护人员需求和性能提升压力较大,因此一般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主要是指无线网络部分的优化,又简称为无线网络优化,从事该工作的工程师通常称为无线网优工程师。 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是指改善空中接口的信号性能变化,比如我们用手机打电话碰到的通话中断(掉话)、听不清对方声音(杂音干扰)、回音、接不通、单通、双不通等网络故障就属于无线网络优化人员要从事的改善范畴。空中接口专业称为UM接口或UU接口,其中UM为2G网络叫法,UU为3G网络叫法,简单可以认为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接口。因此可以说,无线网络优化就是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信号性能改善或提升。 无线网络优化的分类 目前无线网络优化可以分为2G无线网络优化和3G无线网络优化,2G主要包括GSM和CDMA两种制式,3G包括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种制式。目前中国移动运营GSM和TD-SCDMA;中国联通运营GSM和WCDMA;中国电信运营CDMA 和CDMA2000。2G和3G的区别主要在于无线网部分,传输和核心网可以通过升级等手段完成,因此严格意义上只有无线网可以说是“3G网络”。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

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探讨 摘要科技不断发展,人类生活在不断进步,现在的社会是科技型的社会,是信息化的时代。而信息化需要的是计算机,需要的是互联网,为了紧跟时代的潮流,为了更加方便人们的交流,方便中国信息事业的发展,移动通讯也在一代一代的更新,一步一步向前迈进。新型的通信手段将成为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文将根据移动通讯来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并且进行研究分析,为我国移动通讯将来的发展提供探索新趋势。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数据;信息时代 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通信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经过四代的变革更新,处在第五代的热潮之中。人们的工作、出行、购物,都要依靠移动通信来完成,因此,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必需品”。经过调查统计,我国移动用户的使用者已经突破了十亿,目前的使用量还在不断增加,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潮。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极为乐观,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的信息发展。 1 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背景 移动通信系统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直到现在,它一共经历了四次更新换代,预计到2020年将经过第五代的發展历程。 第一代通信技术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完成的,它主要是通过模拟传输数据,因此传输的速度十分的慢,而且质量相对来说也较差,并且无法加密,安全系数也很低,业务量也很小,所以很快就被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淘汰了。 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开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这次它引入了较为密集的技术结构,并且还引用了智能技术,虽然比起第一代的通信技术好了很多,但依然有多的不足之处,传输的速率依然很慢,安全稳定系数依然不够高。 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就更加的智能化,前两代无法解决的宽带服务,由于第三代通信技术的到来也有了相应的提供。它具有Internet的能力,还可以实现全球漫游,传送质量较高的图像等。 第四代通信技术就是现在我们使用的4G网络,上网的速度更加的快,并且有了移动宽带和WIFI。我国现已经进入了4G生活时代,4G具有极高的下载速度和高清的电视,是前三代无法达到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需求越来越多,这就需要更加进一步的研究未来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使我国的信息发展跟上时代的脚步[1]。

浅谈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浅谈移动通信网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 作者:付航 作者单位: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刊名: 数字通信世界 英文刊名:OIGITAL COMMUNICATION WORLD 年,卷(期):2010,""(6) 被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戴力基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的物联网应用研究-移动通信2010,34(17) 文章对基于公众移动通信网开展物联网技术的业务需求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当前针对移动通信网中机器类通信的解决方法,并阐述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化工作进展. 2.期刊论文打造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示范高地——重庆物联网产业发展之路-科学咨询2010,""(25) 重庆作为国内领先的信息敏感材料及器件研发基地、最大的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生产基地和IT制造业高地,为把物联网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重庆市提出了"技术为支撑、应用为牵引、政府为引导、示范为带动"的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 1重庆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近年来,重庆市在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中国移动M2M中心、重庆邮电大学-思科公司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重庆电力公司智能电网研究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和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支撑下,承担或参与了20余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目前,重庆在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方面与国际同步、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前沿. 3.期刊论文史敏锐.Shi Minrui移动通信网承载物联网业务的研究-电信科学2010,26(4) 通过对典型物联网业务的分析,总结物联网业务特性及其对移动通信核心网的需求,进而分析各类需求对现有移动通信网的影响,对典型需求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并提出核心网演进阶段目标. 4.期刊论文葛岩.Ge Yan物联网环境下山东省第三方物流发展面临问题及对策探讨-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0,""(3)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 是现代物流和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融合发展,它将极大地提升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技术的应用水平."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先进形式.目前山东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核心信息技术和新型网络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众多问题,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借助物联网兴起的契机,积极提高自身物流核心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是其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力不断提升的重要举措. 5.期刊论文郝文江.武捷物联网技术安全问题探析-信息网络安全2010,""(1)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物联网相关概念也随之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物联网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文章通过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的阐述,分析了物联网的相关特点,并提出了物联网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物联网的建设发展起积极的建言作用. 6.期刊论文单祥茹物联网离我们有多远-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2010,""(5) "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本质就是借助于网络智能化的实现,把各种事物以信息化的方式通过网络表现出来,借助互联网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物联网彻底改变了人们过去对世界的传统认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7.期刊论文徐春燕.黄倩.Xu Chunyan.Huang Qian物联网助力电子商务发展的思考-科技创业月刊2010,23(6) 物联网被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重大里程碑,它应用广泛,社会渗透性强,已广泛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阐述物联网的涵义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提高售后服务水平,优化营销环境,改善物流质量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物联网对电子商务的推动作用. 8.期刊论文胡志勇.张九天.Hu Zhi-Yong.Zhang Jiu-Tian物联网时代的企业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1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浪潮刚过,物联网波涛又扑面而来.物联网是以感知为前提,实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用射频识别电子标签(RFID)、摄像头、全球定位系统(GPS)、红外感应器以及激光扫描器等传感器捕捉物体的状态、位置等信息,再通过局部的无线网络、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通信网络传递交互,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9.期刊论文张毅.唐红物联网综述-数字通信2010,37(4) 0 引言 信息产业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经历了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两次浪潮,2000年后开始步入疲软阶段,整个行业的下一桶金在哪里?在此背景下,物联网、智慧地球概念的提出立即得到全球的热捧,其最大的动因就在于政府、企业各方都从中远望到下桶金的影子.物联网被称为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发展技术,被世界各国当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重点技术领域[1]. 10.期刊论文吴纯勇物联网及芯片行业亟需标准与规范-中国科技财富2010,""(9) 毕竟在全球"三网合一"及中国"三网融合"大背景下,今后传输的通道不再局限于互联网这个平台,还包括移动通信网,甚至于现有的及正在发展中的广播类的传输技术--如,有线电视网、NGB、CMMB等都可以"百花齐放并参与到物联网传输平台",甚至于在技术成熟的背景下,电力网也可成为一条并非仅仅进行输送电力,还可以成为一条全新的数据、信息等方面的传输通道.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c16903024.html,/Periodical_szyxsj201006010.aspx 授权使用:无锡市图书馆(wxstsg),授权号:8793ddc9-173b-4a05-ba92-9e6200fb5e3e

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势(1).

浅析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与趋 势 (1) 由于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带宽需求和移动网络带宽不足的矛盾,用户地域分布和对应用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以及不同技术优势和不足共存的矛盾,因此,决定了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需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从全局和长远的眼光出发,采取一体化的思路规划和建设网络。发挥不同技术的个性,综合布局,解决不同区域、不同用户群对带宽及业务的不同需求,达成无线通信网络的整体优势和综合能力。对此,我国政府管理部门也应该积极为运营商配备充足的频谱资源,为其综合规划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本文从市场分析的角度阐述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我国无线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0 引言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无线通信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先,无线通信领域各种技术的互补性日趋鲜明。这主表现在

中国移动PON网络维护优化案例

中国移动PON网络优化案例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3) 第一章PON网络组网模型 (4) 1.PON网络上联IP城域网组网模型 (4) 1.1光缆单路由直连IP城域网节点 (4) 1.2光缆双路由连IP城域网节点 (5) 1.3光缆双路由连IP城域网双节点(双上联) (6) 1.4通过PTN网络SNCP保护方式上联IP城域网 (7) 1.5通过城域波分网络波道保护方式上联IP城域网 (7) 2.PON网络组网模型 (8) 1.6无保护方式 (8) 1.7TYPE B方式组网 (9) 1.8TYPE C方式组网 (10) 第二章网络优化的目标和范围 (11) 2.1网络优化的目标: (11) 2.2优化的范围: (12) 第三章网络优化的原则及典型案例 (13) 3.1 PON网络优化原则与建议 (13) 3.1.1组网优化原则 (13) 3.1.2驻地网优化原则 (14) 3.1.3光缆网优化原则 (14) 3.1.4设备配置优化原则 (15) 3.1.5 VLAN、IP地址优化原则: (15)

3.1.6GEMPORT流限速与QOS规划建议 (15) 3.1.7 PON网络用户接入要求 (16) 3.1.8网管系统的优化建议 (16) 3.2PON网络优化应用案例 (17) 第四章软件管理办法 (17) 第五章PON网络备件配置原则 (19) 第六章维护人员技术要求 (21) 第七章应急方案的制定与演练 (22) 前言 中国移动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大量的中小企业和家庭客户对宽带上网提出更高的需求。中国移动为顺应这些需求,推出了以为PON网络接入为主的宽带接入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摘要】移动通信网路的优化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如何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进行网络的优化成为当今各部门关注的热点。本文首先对具体的网络优化方法进行分类然后针对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来叙述实际中移动通信网络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信息化程度的深入,人们对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网络的速度及其稳定性。在移动通信网络的初始阶段,网络质量的提升主要注重于网络的覆盖面,谁的网络覆盖面广就会得到用户们的认可,而网络覆盖面的扩大方式主要是通过扩大网络规模的方式。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物理网络结构、网络运行的环境、所采用的技术以及终端用户的数量等等。当物理网络无法改变时,我们可以通过现有的网络设备、资源以及容量来优化网络,达到提高网络服务质量、实现网络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网络优化的定义就是对现有的网络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参数的设置等来调整使网络达到其最佳运行状态,优化网络质量,同时发现网络服务的发展趋势,为将来制定更加明确地网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1.网络优化方法分类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故障排查: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就很容导致网络运行质量的下降,因此要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提高网络运行指标:网络运行指标包括:阻塞率、掉话率、切换成功率、接通率等等,优化这些指标的数值,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优化网络。 (3)提高通话音频质量。 (4)话务资源的合理配置。话务资源在一定的范围内是有限的。那么在G 网和D网之间、G网内部以及D网内部要保证话务资源的均衡以及合理配置。 (5)网络负荷均衡。网络负荷主要包括信令负荷、链路负荷以及设备负荷。保证这些网络负荷的均衡也是优化移动通信网络的方法之一。 (6)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充分利用所有的设备,不要让某些设备超负荷运行,均衡网络负荷在每个设备上,保证设备正常高效的运行。 (7)合理规划线路。合理规划有线的链路,调整路由。 (8)建立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网络实时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及时的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当网络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进行解决。 2.硬件和软件优化 总体来讲,良好的硬件和软件环境是保证移动通信网络正常运行必要条件。因此要想优化移动通信网络,就需要从硬件和软件环境来做工作。 2.1硬件优化 一个好的硬件网络环境是开始网络优化的基础条件,而一个网络的好坏,往往与初期的基础建设有很大的关系。现就目前在硬件网络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及优化方法进行讨论。 (1)一个基站天线可以覆盖理论上的所有范围,但在实际中有可能由于建筑物、树木和广告牌等影响容易出现一些信号盲区。这种情况在大城市比较普遍,其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原因可能是城市建设引起的。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通

浅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浅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通行工程A班:王梦蝶 学号:08111039

浅谈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摘要:本文介绍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产生背景、特点和网络架构,讨论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物理层的关键技术(OFDM、MIMO等)、网络和协议,最后对未来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物理层关键技术;网络协议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The background.characters and network structure of 4G mobile communications were introduced.Key technologies ofphysical layer of 4G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y such as OFDM.MIMO and network protocols were discussed.Theprospect of future communication was analyzed at the end. Key words :4G key technologies of physical layer network protocol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体系可以分为3层:物理层(接入层)、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承载层)以及应用层。物理层提供接入和选路功能,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作为桥接 层提供QoS映射、地址转换、即插即用、安全管理、有源网络。物理层与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提供开放式IP接口。应用层与网络业务执行技术层之间也是开放式接口,用于第 三方开发和提供新业务。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该具有如下特征。 (1)高速率,高容量 对于高速移动的用户,数据速率为2 Mbit/s;对于中速移动的用户,数据速率为20 Mbit/s;对于低速移动的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 Mbit/s。 (2)兼容性更加平滑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该接口开放、能够跟多种网络互联,并且具备很强的对2G、3G 手机的兼容性,以完成对多种用户的融合。在不同系统间无缝切换,传送高速多媒体业务数据。 (3)灵活性更强 4G拟采用智能技术,可自适应地进行资源分配。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信号的正常收发。 (4)用户共存性 能根据网络的状况和信道条件进行自适应处理,使低、高速用户和各种用户设备能够并存与互通,从而满足多类型用户的需求。 (5)高度自治的自适应网络 能对其结构进行自适应管理,可采用分布式管理和多跳结构,从而满足用户在业务和容量上的变化和演进。 三、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由于不同业务和不同用户之间业务量的不均匀、节点移动引起的网络结构变化以及不同网络之间的无缝漫游等原因,使得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无线传输技术,主要的关键技术如下。 1.先进的信号处理及传输技术 在无线通信中,高速移动会产生较大的多普勒频移,会导致严重的频率选择性衰落。新的调制技术如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FDM)调制技术可以有效地对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同时还具有很高的频谱效率。 从技术层面来看,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OFDM最受瞩目,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无线信道的频率响应曲线大多是非平坦的,而OFDM技术的主要思想就是在频域内将给定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子载波并行传输,这样,尽管总的信道是非平坦的,即具有频率选择性,但是每个子信道是相对平坦的,并且在每个子信

中国第一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中国第一个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天通一号详细透析 导读:多年以来,卫星通信以其覆盖范围广、组网灵活、不受地理环境限制等优势,在野外勘探、边境巡逻、抗争救灾等活动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由于小型终端数量不足、设备种类多、无法互连互通等原因,依然未能满足救援队伍快速机动的通讯需求。因此,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开始应运而生。那么,天通一号卫星移动系统从诞生到发射,是如何一步一步走来的? 一、什么是卫星移动系统 移动通信卫星就是可以为移动和便携式终端提供通信的卫星。优势是可以为车辆、飞机、船舶和个人等移动用户提供语音、数据等通信服务,并可以实现用户终端的小型化、手机化。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由于受到地面基站覆盖区域的限制,一般在边远山区、沙漠戈戈壁、森林、边境等地区不能实现通信的全覆盖。而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就不存在这样的限制,可以自上而下实现区域的全覆盖,不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有人统计全国地面移动通信覆盖率不足国土陆地面积的10%,即使是像北京这样的大型城市,地面移动通信覆盖率也不足20%,像中国南海这样广阔的区域地面移动通信就更难以实现全覆盖。而我工作在的频段信号传输损耗小,雨衰小,可以实现地面终端设备的小型化,便于携带,同时保证通信质量。 二、天通一号开通运行背景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震区地面通信网络全面瘫痪,当时中国没有自己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只能租用国外的卫星电话抗震救灾。 而国际上的移动卫星系统已经形成了多个覆盖全球或区域性的移动通信系统,包括铱星系统(Iridium)、欧星系统(Thuraya)和国际移动通信卫星系统(Inmarsat,international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浅析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应用 摘要在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已经广泛地运用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的今天,移动通信技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随着人们对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需求愈发强烈,特别是物联网的发展,对网络通信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这些产业需求无疑是推动5G网络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目前,5G移动通信技术依然是探索性阶段,本文将针对性阐述5G移动通信技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展望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以期促进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关键技术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大众的生活,大众对于移动通信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動通信技术在保证自身功能日趋完善的同时,也要满足用户日益复杂、多样的需求。5G技术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诞生的,并且具备高功能性和高效能,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应用体验。有科学家指出,5G技术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在未来的几年里,4G还将保持移动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并依旧在持续高速发展。但5G 移动通信技术很有可能在2020 年正式进入市场,并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和认可。本文将以5G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探究与5G 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和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1 5G移动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 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相比于4G技术,5G将是移动通信技术革命性的转变。5G技术专为互联网而生,且相比于4G技术,它将拥有更大的容量,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多的设备支持,更短的时间消耗,更低的功耗要求[1]。从用户体验来看,在5G技术支持下,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换言之,5G的出现就是要为用户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方便、更全面的优质服务。该技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可穿戴通信设备和智能物联网设备等移动设备终端实现更广泛的连续覆盖。相比于4G技术只能满足智能手机的技术需求的局限,5G移动通信技术将为未来物联网的发展提供超大的带宽,它的容量将会是目前广泛应用的4G技术的1000倍,真正实现“万物皆可联”的梦想,这为智能家居生活,智能办公需求等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是21世纪最具革命性的技术变革。 2 5G移动通信技术中的关键性技术应用 5G移动通信正朝着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将从前“人与人”的沟通,转变为”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将为人们在获取信息、感知信息、参与信息制造和控制信息的能力上带来革命性的飞跃。5G技术的研发不会孤立进行,开发过程中也将吸收4G的优秀技术特性,如wifi局域网和蜂窝网,将会形成一个更智能、更广泛的网络新体系。随着各种智能新产品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 摘要: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 或缺的东西。借助信息网络,人们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实现了信息化办公 形式。然而,随着人们对网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面临着巨 大的供给问题。因此,不断提高移动通信网络的供给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 章结合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实际运行状况,探索对应的改进措施,以期大幅度提 高移动通信网络的服务能力。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运行促进策略 近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内移动通信事业取得了快速、综合的发展。移动网络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在大幅度提升。然而,相对于移动 通信网络的服务量增加,其需求客户的数量以及需求量多在成倍增长。客户数量 的巨幅增长,使得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面临着巨大的供求压力。同时,其 亦是迎来了巨大的潜在商业利润。移动通信无线网络的进一步优化,将会大幅度 加大通信质量,进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客户的服务质量。 一、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亦是发生了众多变化。国内的移动通信 系统已经进入了全面、飞速的发展时代。越来越多的网络用户已经开始使用无线 网络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很多问题。无线网络的优化对于移动通信起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对于移动通信的运营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网络维护工作的重点就是不 断的优化移动通信网络,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所谓的网络优化就是要对系 统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对于性能、运行表现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彻底 的分析后进行相关参数的调整,不断的改善无线网络,进而优化网络系统。最终 使网络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所谓的高质量就是 强信号、掉话率比较低、覆盖面积较大、通话音质较好。网络优化主要指的是通 过各种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的方法对网络系统进行分析,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 找出原因,然后不断的进行配置和参数的相应调整,进而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行, 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移动通信网络运营现状 当前,我国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系统中,主要包含两种制式,第一种是我国 自主研发的TD-LTE制式,由TD-SCDMA发展而来;第二种制式是FDD-LTE,是现 在国际上主流的,使用最广泛的4G网络。TD-LTE和FDD-LTE 是4G的两种国际标准,各有利弊。TD-LTE占用频段少,节省资源,带宽长,适合区域热点覆盖;FDD速度更快,覆盖更广,但占用资源多,适合广域覆盖。 当前,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国 内主要研发的专业优化软件,例如,CDMA、FOR以及FORGSM等,这些软件在 运用的过程中,都需要人工进行干预,而且,相关的价值经验数据明显有待完善。 目前,4G 通信会使我们可以更加自由自在的沟通信息,改变我们现在的生活 方式和工作方式。 4G 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应该是它具有比 3G快得多的无 线通信速度。3G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 2Mbps,而 4G 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 10Mbps 至 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高达 100Mbps 速度传输无线信息。在需要传送海量数据时,4G通信可以迅速完成,不需要用户长时间等待。为了取得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通信营运商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进 通信网络的带宽。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 (1)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现代无线通信系统中最重要的两项基础是多址接入(Multiple Access)和双工(Multiplexing)。从1G到4G的无线通信系统演进史基本上就是在这两项技术上进行不断改进。 多址接入技术为不同的用户同时接入无线通信网提供了可能性。给出了三种最典型的多址接入技术:FDMA、TDMA和CDMA的比较。 双工技术为用户同时接收和发送数据提供了可能性。两种最典型的双工技术:FDD模式和TDD模式。 中国无线通信科技发展史和未来走向范文 当今,全球无线通信产业的两个突出特点体现在:一是公众移动通信保持增长态势,一些国家和地区增势强劲,但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现象;二是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不断,研究和应用十分活跃。 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化,人们要通信息化开创新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商贸方式、金融方式、思想交流方式、文化教育方式、医疗保健方式以及消费与生活方式。无线通信也从固定方式发展为移动方式,移动通信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用于舰船及军有,采用短波频及电子管技术,至该阶段末期才出现150MHZ VHF单工汽车公用移动电话系统MTS。

第二阶段为50年代到60年代,此时频段扩展至UHF450MHZ,器件技术已向半导体过渡,大都为移动环境中的专用系统,并解决了移动电话与公用电话网的接续问题。 第三阶段为70年代初至80年代初频段扩展至800MHZ,美国Bell研究所提出了蜂窝系统概念并于70年代末进行了AMPS试验。 第四阶段为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兴起与大发展阶段,并逐步向个人通信业务方向迈进;此时出现了D-AMPS、TACS、ETACS、GSM/DCS、cdmaOne、PDC、PHS、DECT、PACS、PCS等各类系统与业务运行。 第五阶段为90年代中至今,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适应移动数据、移动计算及移动多媒体运作需要的第三代移动通信开始兴起,其全球标准化及相应融合工作与样机研制和现场试验工作在快速推进,包括从第二代至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平滑过渡问题在内。 2 第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采用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术组建的模拟蜂窝网也被称为第一代(First Generation,下称1G)无线通信系统。这些系统中,话务是主要的通信方式。由于采用模拟调制,这些系统容易被第三方窃听。1G的主要蜂窝系统包括AMPS、NMT、Hicap、CDPD、Mobitex、DataTac、TACS和ETACS。 所有1G系统都有两类逻辑信道:业务信道和控制信道。业务信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浅谈移动通信网络优化 发表时间:2016-09-28T09:02:19.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2期作者:钟龙发[导读] 摘要:网络优化工作本着立足于网络服务于市场的原则,为市场经营的业务发展供应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证,为用户供应高效、优质的通信服务,并最后完成网络优化工作的真正意义。本文首先对网络优化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实施分析之后针对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来叙述现实中移动通信网络容易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广东南方电信规划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 518000 摘要:网络优化工作本着立足于网络服务于市场的原则,为市场经营的业务发展供应坚实的技术支撑与保证,为用户供应高效、优质的通信服务,并最后完成网络优化工作的真正意义。本文首先对网络优化的目标、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实施分析之后针对硬件与软件两个部分来叙述现实中移动通信网络容易发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移动通信网络;网络运行引言 这些年来,随着移动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移动通信事业获得了迅速、综合的发展。移动网络不管是规模还是数量都在大幅度的提高。然而,相对于移动通信网络增加的服务量,其需求客户的数量和需求量多在成倍增长。巨幅增长客户的数量,让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运营商面对着巨大的供求压力。所以,网络优化工作不容疏忽,它的位置与作用对网络的运行维护、网络规划和项目建设愈来愈关键,并具备积极的指导意义。 1、网络优化的目标 1.1 容量扩充 在移动通信网络故障中,相对常见的就是发生接入失败或者切换失败,其中频率资源紧缺和硬件信道资源约束是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所以在网络规划初期,要对网络的服务区域和这区域内的用户数量作出相对理想的估算,这是为了避免发生阻塞情况最好方法。所以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的优化经过中,对扇区的服务面积进行确定,凭借先进的模拟预测软件实施有关路测工作,把话务密度分布图做出,对服务范围内的话务容量实施解析和量化。在有些状况下,基站服务区划分并不是非常合理,相同范围容易发生重叠覆盖,比如有的服务扇区太忙,而有的服务扇区太闲。针对这样的问题,能够改变基站信号的水平辐射角与方位角,或者对发送功率进行改变和调整时延参数与导频搜索窗参数等。在完成调整后,要及时实施路测工作,来检验服务区内的信号强度和覆盖状况,如果调整结果不理想,依据实测数据再实施针对调整,直到网络服务容量满足要求。 1.2 覆盖范围增加 我们在网络优化中覆盖需要重点考虑的原因,覆盖不理想,将会对系统很多方面导致不良影响。优化中控制覆盖最为关键的,因此移动通信网络要提供尽可能大的覆盖区域。要完成对覆盖区域的控制,能够经过硬件与软件2方面的调整来完成。在硬件方面,能够经过对天线方位角进行调整,俯仰角和小区功率大小,选取最佳站址,载频配置的调整,均衡话务分布,完善网络质量。在软件方面能够经过对部分小区参数如:准许接入参数、选择小区参数、功率控制参数、切换参数的修改来得到最好的覆盖效果。 1.3 提供好的网络服务 移动通信的网络传播确定了在覆盖区内没办法是100%覆盖,我们只可以期望在覆盖区内死角愈少愈好。取决于信号电平和干扰电平的话音质量。有时信号非常强,但质量不好,就是因为干扰问题。掉话的因素非常多,和信号的电平、干扰的电平、切换电平等都相关。要达到这些目标,花非常多钱可以办到,但一个好的网络要是在可以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花钱最少,这就需要精心地规划与设计,科学应用频率与设备。 2、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方向 2.1目标实现全面化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经过中,最为基本的要求是保证网络的高性价比。其更是3G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优化的最后发展目标。因此,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化前提就是要满足覆盖率和容量需求,而且,在这些前提条件完成的基础上,对建设成本实施优化,便于把运营成本降低,提升运营商的现实效益。虽然目前移动通信网络在持续地优化中,但是,网络业务种类不统一和网络技术要求偏高等问题依然是存在的。所以,在优化的经过中,要把系统的运营质量作为优化的关键方向。 2.2执行日常化 网络规划工作在网络发展高峰时段的发展核心是网络建设。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迅速发展,人们渐渐对网络的运营质量提升了更多、更高的服务要求。为了更优质地让运营商和客户的服务需求得到满足,需要对网络实施持续的优化,并且,要在日常的工作中加以展现优化工作。其实,日常的优化工作关键展现于:网络日常维护工作的改进和完善等。其中,提升用户的投诉解决效率和提高功能指标的实用结果等都是日常优化的关键内容。网络优化的时间务必要做到及时,一旦发现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地实施掌握,分析形成的因素,并研究相关的优化方法,以防止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硬件和软件优化 3.1硬件优化 3.1.1一个基站天线能够覆盖理论上的全部区域,但在现实中有可能因为建筑物、树木与广告牌等影响容易发生部分信号盲区。这种状况在大城市相对广泛,其因素有非常多种,关键因素也许会是城市建设引发的。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经过分析OMC报表和现场实时监测,得到数据后,调整覆盖范围内基站的天线水平角度和俯仰角度,来有效覆盖范围内的盲区。另外一种有效办法是使天线的有效高度增加和信号强度增加,这样能够让单位面积的信号覆盖度增加。以上这些方法实在不可以处理的话,能够迁移基站,经过规划,把基站迁移到有利的部位。 3.1.2网络优化的总体目标是网络功能指标不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为了达到全国的网络功能指标,能够对天线的方向与倾角进行调整,调整功率控制参数与切换参数。为了确认调整以后的的结果,还要在实施一次网络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知道网络功能有所改善而且持续地稳定下来。移动网络通信优化经过要通过一次次的调整,直到网络功能有所改善满足有关的要求。 3.2软件优化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及应用

第50卷 第6期2017年6月 通信技术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Vol.50 No.6 Jun.2017 ·1093· doi:10.3969/j.issn.1002-0802.2017.06.001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及应用* 肖龙龙1,梁晓娟2,李 信1 (1.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学院 航天指挥系,北京 怀柔 101406;2.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青海有限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8) 摘 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兼具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的特点,使其优于其他通信手段,保证了实时、灵活、高效的通信质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通信领域。分析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根据移动通信卫星的轨道类型,分别介绍静止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中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并详细阐述卫星移动通信在民用领域和军事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总结归纳卫星移动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卫星通信;通信领域;移动通信;轨道 中图分类号:TN927+.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02(2017)-06-1093-08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XIAO Long-long1, LIANG Xiao-juan2, LI Xin1 (1.Department of Space Command, PLA Academy of Equipment, Beijing 101416, China; 2.Qinghai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Xining Qinghai 810008, China) Abstract: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this makes it superior to other means of communication and b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of communi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are analyzed firstly, then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orbit,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G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M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LEO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is described. Secondly, the applications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in civil and military fields are discussed, and finally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satellite mobile communication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field; mobile communication; orbit 0 引 言 卫星移动通信在通信业务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相对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它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费用与距离无关、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近乎无缝的覆盖,可满足各类用户对移动通信覆盖性的需求。卫星移动通信依靠卫星通信的特点,在移动载体上集成了卫星通信系统或者卫星通信终端,从而实现载体在移动中的不间断通信。移动载体既可以是飞行器和地面移动装备,也可以是海上移动载体和移动单兵,大大扩展了移动卫星通信的使用范围和环境适应性,使其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1]。本文从卫星移动通信的特点出发,介绍国内外主要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现状,分析卫星移动通信在军民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 收稿日期:2017-02-22;修回日期:2017-05-20 Received date:2017-02-22;Revised date:2017-05-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