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浅谈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21 年第2 02 期
移 探 索 ・ 鸣 专 争
浅 谈西方 印象派绘画 的艺术特色
周 东利 ( 河北省 正 定县 第三 中学
摘 要 : 世 纪后期 .法国产 生了一种新的 1 9 艺术思潮 和流派—— 印 象主 义 印象派作品 和 古典 主义 艺术特 色相 比 , 构 图、 型、 在 造 色
到大 自然中去
现出来 他们的作品色泽鲜艳 . 统绘 画作 和传 品的阴暗形成 了鲜明 的对 比 印象派 画家 的 作品色彩比较斑斓 . 而传统 的绘 画作 品颜色 比 较单一 如果把 印象 派画家的作 品和传统绘 画作品放在一起的话 . 普通人都能够看出其中
明显的 区别
印象派画家崇尚 自 .强调走 出画室 . 然 从 室 内走向室外 . 用色彩 斑斓 的画面代替原先单 调 的“ 酱油色彩” 的调子 . 使欧洲绘画艺术走上 了一条新的道路 随着各种印象派 画展的举 办. 印象派 的影 响从 法国逐渐遍及 欧洲 . 成为 广受欢迎 的艺术流派之一 . 并逐渐将影 响传播 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 【 印象主义. 1 】 湖北美术 出版社. 【 印象派与东亚 美术. 苏人民 出 2 】 江 版社. [ 达・ 3 】 芬奇论绘 画. 民美术 出版社 . 人 ( 闫祥 ) 责编
000 ) 5 8 0
将 自己绘 画的内容表现出来 . 中国的写意 就像 笔墨一样 . 总之 . 他们将颜色 的运 用达到 了一 个前所 未有 的高度 。 五. 印象派重“ 意” 因为印象派画家 的观察角度 独树一 帜. 他 们的作品也别具一格 . 自然美景的整体描 既有 绘. 也有一草一 木的单独情趣 他们的作品更 加注重 自然 . 是也有作家 自身思想和观点的 但 表现 .只是不像传统作品那样比较明显 罢了.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

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印象派是19世纪末出现的一种绘画流派,它主张用短促、散漫、抹捻的画风来表现景物的印象,使画作更具表现力和感性。

印象派作品的艺术风格,既是抽象的,又富于生动的感性描绘,是一种快乐、理性的艺术形式。

一、构图和笔触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主要体现在构图和笔触上。

不同于传统的绘画方法,印象派强调主观印象和感觉的表达,要将感受的瞬间,以迅疾的笔触捕捉下来,呈现出生动的色彩与形状。

因此,印象派的画家不再重视传统的绘画元素,如色彩、光线和区域感,而更加强调构图和笔触的独特性。

印象派风格的画作,通常不分正反面,能呈现出立体感,通过使用灰色阴影和有节奏的笔触,更加追求感觉上的舒适和和谐。

同时,他们在画面构图的时候,往往把被描绘的对象放在画布的一侧,表现出画家自己博爱性格和主观感受的风韵。

二、色彩用色和色彩渲染印象派强调色彩的光感变化和自然科学方法,更倾向于自由表达个人感受,通过将颜料混合成各种色彩,配合自然光线和空气的色彩变化,呈现出更多的色彩变幻和光影效果,让画面更具生动感和节渐感。

而且其颜色也较为亮丽,既绚丽又和谐,让人感受到它所表达的激情与自由。

三、反映现实生活印象派的神髓在于它所表现的自然景色,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其画家以自己视野和感性为转移的灵感,通过选取各种简单、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和风景,创造了画面的动感和和谐,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色彩、形态和神韵。

而且画家往往在画作中反映出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包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人性、自然与意识的思索。

这样让画面的主题,更加深入,感染力强烈。

四、自由的表现手法印象派绘画的一大突破,是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自由的表现手法,通过极为巧妙的色彩、构图和笔触,创造出生动、富于感性表达的画风,将视觉传达到极致。

在表现手法方面,印象派的画家有着非同寻常的突破,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模仿,通过自然色彩和短促笔触,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作品风格,透过绘画,深入了解自己的感受。

浅谈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特征

浅谈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特征

浅谈印象派画家莫奈的色彩特征
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他的作品以色彩鲜艳、光影变化、构图特别等特点著称。

以下就从色彩特征方面来浅谈莫奈的艺术魅力。

一、色彩鲜艳明亮
莫奈的绘画风格以色彩为主导,他用强烈鲜艳的色彩来描绘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他尤其喜欢使用明亮的蓝色、绿色、红色等颜色,运用这些颜色使得画面产生出崭新的感觉,从而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二、精美细腻的画面构成
莫奈的画作中,色彩自然而然地分布在画布上,不同颜色的面积渐次交错,缔结成完美的组合。

同时,莫奈非常注重构图的效果,他重视偏斜和阴影的处理,让画面产生出三维感和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精细化和立体化。

三、光与色的和谐融合
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中非常擅长表现光的艺术家之一,他善于运用光的特点来表现色彩的变化。

他可以通过不同的色块、笔触和厚薄来表现出光的层次感,从而使整个画面的色调更加和谐融合,给人以视觉上的美妙体验。

四、对自然的真实描绘
莫奈对自然的描绘非常真实,在他的画作中,自然的美妙表现得十分逼真,精细到每一朵花瓣、每一棵树叶。

莫奈在绘画时喜欢到户外去,从自然中寻找灵感和创作素材,这种对自然的真实描绘也是他作品魅力的重要元素。

总之,莫奈的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它们既有色彩艳丽、构图精细的视觉魅力,也富有情感层次和生命气息,使人不由地感到震撼和感动。

莫奈对色彩、对光影的表现方式成为了印象派画家们的艺术探索,同时也对后世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国印象派画作的风格特色分析

法国印象派画作的风格特色分析

法国印象派画作的风格特色分析一、介绍印象派画派及其背景印象派画派是19世纪末出现在法国的一种新型艺术运动,主要是由于两次工业革命后,法国的经济和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许多富裕的中产阶级,这些人对艺术的品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对传统的英雄题材、宗教主题画,以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艺术形式产生了反感情绪。

印象派画派的出现,恰好满足了这些人的需求,这种新型绘画形式注重感受和情感,渲染了对自然和生命的关注,具有很强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追求视觉效果的感性表现。

二、印象派画作的色彩和光影特征印象派画作的最显著特征是强烈的色彩和光影效果。

印象派画家大量使用明亮的颜色来表现天空、水面、花草、建筑、人物等自然风景和生活场景。

他们使用了很多的明亮颜色,如红、黄、蓝、绿等,同时精心使用对比和配合,增强了画作的鲜明度和影响力。

印象派画家还遵循了“色彩即是光的真实表现”的原则,这一原则几乎贯穿了他们所有的绘画作品。

他们熟练地将光线的变化和颜色变化融为一体,通过效果真实地表现了光影变幻和物体的质感。

三、印象派画作的技法和构图特征印象派画家多采用细腻的笔触、松散的构图和抽象的表现来表现画面信息。

他们经常使用散点的画法,将颜料点分成不同大小和颜色,通过混合和层叠等手法,塑造出画面的纹理和柔和的色彩。

在构图方面,印象派画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画面空间,并尝试着消除了传统画面的边界和中心。

他们采用了分割视野、虚实相间、模糊边界等方式,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运动感的画面空间。

四、印象派画作的主题特征印象派画派的主题以生活为主,强调自然、生命和感官的存在与感受。

印象派画家主要在户外进行创作,他们以自然风景、公园、街头、咖啡馆和阁楼为主要创作场地。

他们创作的主题也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人物,如阳光下闪烁的水面、热闹的集市、和煦的阳台、微笑的女孩子、漫步的老人等。

他们以感性方式直观地表现出自然和生命的美好,营造出一种安详、清新、舒怀的气氛。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后半叶欧洲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运动之一。

这个艺术流派的艺术家们强调表现光线和色彩对于主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戶外。

印象派的绘画风格被认为是抽象与现实之间的一种过渡。

以下是印象派绘画的特点及其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一、重视光的变化印象派绘画着重表现光的变化和色彩组合来表达主题的意境。

蒙特马特山(Mt.Monastier)的下午,1874年,是莫兰的一件代表作品。

这个画面细致地描述了阳光与阴影的消长,使画面变得具有深度和多样性。

一些艺术家甚至直接在戶外作画,以便能够更好地捕捉光的变化。

这同样影响了现代艺术家的绘画方式和方法。

二、忽略细节印象派艺术家不再着重绘制细节,而选择通过渲染色彩和光的变化来表现画面的氛围和观感。

艺术家们仔细观察自然或社会场景,以捕捉瞬间动态,以展示人的感性反应。

这样的方法为现代艺术家提供了一种新的绘画思路。

20世纪早期的艺术运动对印象派中这样的绘画方法作为灵感与工具进行了发掘和利用。

三、运用点彩技法点彩技法是印象派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

它是将不同颜色的点按照其数量和分布放置在画面上,通过视觉效果来渲染色彩和画面感。

大量点彩的使用让观者有了更加立体和强烈的视觉感受。

通过点彩,画家可以表现充满生命力和立体感的人物、自然景色和日常生活。

这个绘画方法在20世纪初受到较多的应用,比如福柯(Seurat)的『星期天的下午岛屿拉格朗日』(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四、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法印象派绘画认为肉眼和人的感官能感知到的自然世界与传统艺术创作方式里的‘真实’是迥然不同的。

此为突破传统绘画表现法的第一个要义:即使是平凡的东西,只要画家打开自己的直观感受, 自然中一瞬间的景象和空间变化也可能转化为令人陶醉的艺术作品。

五、促使了现代艺术运动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称赞,逐渐导致了其他艺术流派的出现。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的论文-美术论文印象派是19世纪末期欧洲艺术的一股新风潮,其充满活力的色彩和追求感觉和光线效果的创新呈现,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

本文旨在探讨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一、灵感来源印象派绘画的灵感来源于大自然,艺术家们在画布上追求自然光的效果,注重表现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等大自然的变化。

艺术家们通过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感受,将自然的美丽、神秘和生命力呈现在画布上,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和心灵上的震撼。

二、色彩运用印象派绘画的色彩运用极具特色。

印象派艺术家常常采用分散式的颜色点刷,以增强色彩变化的效果。

他们处理色彩的方法是直接观察花草、树木和天空等自然景观,以表现出光线的强度和颜色的明暗变换,从而产生光线色彩的视觉效果。

此外,印象派绘画总体呈现柔和、透明、明亮和反光色调,展现出深刻而动人的情感。

三、画面构图印象派绘画的画面构图也是其独特之处。

一般来说,印象派绘画着重表现主观感受和感性生活,因此对画面的分割和平衡要求极高。

他们通过高度缩放、强调突出的主题以及视觉冲击效果,打破了传统的画面分割方法,大胆地运用构图和构图元素的复杂性,创造出视觉上更加丰富和感性的画面效果。

四、艺术风格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风格也颇具特色。

印象派艺术家们常常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以表达出情感、氛围和心理状态。

他们倡导个性和自由,通过对画面的处理,展现出普遍意义上的幸福和奋斗。

印象派绘画的风格充满生命、自然、自由和快乐的气息,使人们能够从中体验到艺术的真谛和生命的意义。

综上所述,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感受、色彩的极度运用、画面构图的独特和艺术风格的独具个性等方面。

这些特色的综合反映了印象派艺术家们对生命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和表达,其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水平,对于当代的艺术发展和创新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印象派艺术特色变革浅析

印象派艺术特色变革浅析

印象派艺术特色变革浅析印象派是法国浪漫主义后的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它的特色主要是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对于自然感觉的切身体验。

相比于传统的古典绘画,印象派的画家们更强调观察和记录自然的外部变化和内心感受,以及尽可能直接地表现其感受的方式和效果。

首先,印象派在色彩上的特色变革表现在了其对于颜色和色彩变化的丰富感受上。

印象派画家对于色彩和色彩变化的感受非常敏锐和深刻,他们不再考虑色彩的传统绘画规则,而是以自由、个性和直觉的方式表现色彩的内外特质。

这种色彩的写实主义表现方式使印象派画家得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色彩和变化,使作品的色彩更加鲜活、生动、华丽,获得了更多的感性体验。

其次,印象派对于构图方式的特色变革也很明显,它的构图方式从传统的中轴线或对称线开始逐渐摆脱。

印象派画家更加关注画面情感的表现,形成一种非对称、自由、随意的布局和排列方式,破除了传统的对称观念和视觉秩序,使画面的空间和节奏更加灵动、活泼。

这种变革表明了印象派画家强烈的个性和创新精神,也展现了对于自然的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最后,印象派对于绘画题材和材料的特色变革也有着长足的进步。

在印象派的时期,由于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成为新的绘画题材,以及对于光线和空气的观察和记录,画家们使用了许多新的非传统材料和技法,如油画、马克笔、水彩、铁铸、海绵、暴发地粉、拼贴,以及采用了开放式的结构和格式,使画面具有视觉上的质感和新的艺术感受。

这些新的材料和技法,使印象派画家富于思想创新,同时创造了印象派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总的来看,印象派在艺术风格和特征方面的变革,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奠定了基础。

其不仅是在绘画领域进行的创新和突破,同时也推动了对于艺术理论、审美观念和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重新审视和思考,对于后来的现代艺术、装置艺术和观念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印象派绘画的魅力与影响

印象派绘画的魅力与影响

印象派绘画的魅力与影响
印象派绘画,作为艺术史上一股重要的流派,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掀起了一场绘画界的革命。

它的魅力无疑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发展和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

让我们一起探索印象派绘画的魅力所在以及它对艺术世界的深远影响。

1.鲜明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现技法
印象派绘画以其对光线、色彩和氛围的独特捕捉而著称。

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色、日常生活和人物形象的细致观察,呈现出生动而真实的画面。

他们不再受制于传统绘画规范,而是通过快速、简洁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捕捉瞬间的光影效果,展现出独特的视角和感受。

2.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革新
印象派画家们勇于挑战传统绘画观念,打破既有的艺术桎梏,追求个性化和表现力极强的风格。

他们拒绝逐字逐句地描绘客观事物,而是通过主观感受和情绪表达来塑造作品,展现出一种更为自由和开放的艺术态度。

3.影响后世艺术发展的重要性
印象派绘画的兴起对后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现代艺术的发展,也为后续各种艺术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奠定了基础。

印象派的表现手法和审美理念影响了许多艺术家,激发了一场艺术创作的革命,开启了艺术史上的新篇章。

印象派绘画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观察力和表现技法,以及对传统观念的挑战和革新。

它的影响深远,激发了艺术界的创新和发展,为现代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印象派绘画的精神和理念将继续启发着后人,成为永恒的艺术之光。

印象派绘画以其独特之处和革新精神,不仅是艺术史上的重要篇章,更是对后世艺术产生深远影响的源泉。

它的魅力依旧在当下闪耀,激励着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创新,开拓艺术的无限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西方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中叶,那是一个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经过数十年的全速发展后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引发嬗变的时代。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吮吸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调和,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关键词:印象派印象派画家艺术特色印象派绘画,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居于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以及后印象派画家梵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

“印象派”一词起初用于称呼这一群共同举办画展的、有相似艺术倾向的画家的作品。

也是语带讽刺的,尽管这个词来自于画家莫奈的一幅画《日出印象》,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在1874年的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世俗的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神秘的特征,他们起初为遭官方沙龙的拒斥,受到评论家的嘲笑,公众所不理解,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却凭借自我宣传、冒着引起公愤和受到嘲弄的危险来发展其事业,开一代新风气。

他们弃陈腐的宗教和古典题材,打破了学院派的传统,将早期的绘画的完美表面和鲜明轮廓转变为光亮和色彩的新形式。

他们记载光线在风景中的瞬间效果,歌颂感性男女的普通生活。

这些对日常生活和大自然风景的印象主义绘画,不仅使观众学会透过他们的眼睛来看待世界,而且掀起一场革命,推动艺术朝着塞尚、毕加索和抽象派方向发展。

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啦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的各个地方,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一、印象派的构图.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的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俯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的古典绘画里没有的。

古典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的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

他们的构图也突破旧章,喜欢做随意剪裁,与传统的舞台面式的构图相比,生动自然的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

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

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1.古典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圆浑,而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

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度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有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古典绘画强调轮廓线分明,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是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

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中就能够明显的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3.古典绘画里素描造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印象派更注重色彩,强调发挥色彩独立的表现功能。

用色彩造型,这是印象派画家的共同的特点。

三、印象派的色彩人们往往把它对光与色的感觉与处理当作主要特征。

有杂志曾经评述说,印象派“只不过试图将阳光下的自然万物用色彩直接表现出来。

从世界美术史的角度来看,整个美术史的绘画作品全部打开,你就会发现在印象派绘画这个部分,尤其色彩鲜艳和斑斓,而之前的绘画几乎是清一色的棕色调子,尽管有些许跳动的色彩,但是没有印象派绘画那么强烈。

1.印象派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

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2.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

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

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援引的一个有关印象派画家与光的故事:1867年,莫奈画《早地上的午餐》是在室外阳光下画,用写生的方式直接完成创作。

全新的方法引来了已经出名的库贝尔,他看到莫奈为了在户外完成这幅巨作,不得不在花园里挖了个坑底。

库贝尔奇怪的是为什么没有动笔却停笔呆着,莫奈说“我在等太阳。

”在库贝尔看来他完全可以先画别的地方,莫奈不同意,他说:“那样的话。

色彩关系不对。

”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阳光下物象色彩之间互相渗透、相会转化的关系。

四、印象派的“写”意印象派用“写”。

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类似中国写意笔墨那样,运用各种笔法油彩的意匠,使绘画性的形式美发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它的基本要求是“书写”有别于“描摹”,在书写中,对线的轻重把握和疾涩枯润是通过笔的运转所用的体力、臂力和腕力,通过提、压和拖,诉诸于画面各种痕迹。

而印象派画家运用小笔触的排列,时而摆、时而刀刮、时而重叠、时而揉擦、时而横涂纵抹、时而积点成面等多种手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直接放到画面上去感觉和组合,并进行红色和绿色、黄色和紫色、蓝色和橙色的互补对比,使绘画性的形式美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西方绘画中还找不到如同中国写意画之“写”那样的内涵的艺术概念,但并不是毫无那样追求的实践。

我国画史上的张彦远说过,“夫绘事最忌形貌采章历历俱足,甚谨细而外露巧密。

故不患不了,而患于了。

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

”这种了与不了的辩证法,在印象派人的实践中体现的颇为出色,也是开现代绘画先河的一种特色。

凡此种种形式上的探索与主观表现的意趣互相结合,互为表里,两方面都是现代绘画的新契机。

我以为,中国画家由于民族写意传统之深厚,有这种欣赏的素养,所以更易于抓到印象派的奥妙。

五、印象派重“意”重意,让情思意绪自然流露。

其实所谓“印象”不如说是意趣,画的意趣到了就止。

表面上看来,印象派只顾描写,甚至有的论者评之为“客观主义”。

但如果因此就认为印象派没有主观精神的表达,那就失实了。

绘画之达意原有不同路数。

这在印象派绘画中的特点在于,着重自家意趣;通过写景写生自然流露;竭力捕捉整体气韵的感染力。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印象派人意兴所及,则哪怕是一草一木也自成情趣的。

笼统的给他们扣上什么“形式主义”的帽子,真是粗暴而冤枉了。

六、印象派的主观精神表现在印象派绘画出现之前,法国巴黎乃至整个欧洲画坛,都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所谓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占据统治地位。

印象派从精神上是对立于古典传统绘画的,强调创新。

创新在什么地方呢?风景、人物、裸体这些题材早已被前人画过几百年了,这些题材是不会触怒古典主义和学院派的。

他们不屑于像宗教和文学那样主题性地再现现实,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注重画家对于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于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的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的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审美的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

因此,他们的创新主要在于画法以及对于题材的态度,其实,印象派画家并不是反对以自然为师,他们离开画室,采用小尺寸的画框和便于携带的油画布及其他材料,就是到大自然中去研究转瞬即逝的色彩变化规律,去寻找宣泄自己情感的方式,去发现和创造自己的思想。

凡·高认为:“为了绘画,如果必须的话,我愿意永远忍受贫困。

归根到底,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个人自己的安逸,走出画室到现场作画,直接根据生活创作绘画,意味着日复一日地生活在那些农舍里,像农民那样在田地里劳动,夏天要忍受太阳的酷热,冬天要不畏霜雪,而且要呆在户外而不是室内,不仅仅是出去散散步而是像农民那样天天如此”。

看来,印象派同中国传统绘画有着很多相近之处,特别是关于“观察自然,感受自然,自由抒发”,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面对大自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注重表现个人新鲜感受和最有生命力的直观感觉。

正如文艺复兴运动使欧洲社会从中世纪摆脱出来一样,“印象派”的出现,则标志着艺术家从室内走向了室外,从画面的一种近似于“酱油色彩”的调子走向了色彩斑斓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看不见笔触到现在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从关注宗教题材到表现乡村题材和平凡生活的变化,从客观再现到主观的精神表现等。

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

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1]《印象主义》,第1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印象派与东亚美术》,第23页,江苏人民出版社[3]《达·芬奇论绘画》,第123页,人民美术出版社[4]《古今数学(教学案例,试卷,课件,教案)思想》第一集,第245页[5]《美术》2005年第6期,第10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