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拉丝蛋白配方与生产工艺技术

大豆拉丝蛋白配方与生产工艺技术
大豆拉丝蛋白配方与生产工艺技术

大豆拉丝蛋白配方与加工工艺

王金远TM

鲁素牌拉丝蛋白效果图

引言大豆拉丝蛋白是以优质的大豆分离蛋白为主要原料,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类似肌肉纤维质感的蛋白产品。在生产中经过水化作用,具有均匀的组织特性和特定的组织结构。在肉制品中添加10-20%的拉丝蛋白可以代替牛肉和猪肉,既不影响产品质量又降低原料成本,还可防止肉收缩并使之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大豆拉丝蛋白中含有天然的抗氧化剂,在肉制品中加入拉丝蛋白后,可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氧化酸败。近年来,大豆拉丝蛋白作为新兴的植物蛋白正替代猪肉、牛肉等广泛应用于肉制品、麻辣食品、休闲食品中。

配方:分离蛋白70%、小麦蛋白10%、豆粕10%、淀粉10%

加工工艺:

按配方各成分比例配料-----喂料-------膨化-----切断------烘干----冷却------包装-----入库关键点:配方、可控温度多区间膨化机,1区;80 2区:140 3区:170 可控温冷却模具温度:80 总结:生产大豆拉丝蛋白技术含量较高,机器、模具、配方、机器操作工经验等因素直接决定着产品质量、产量。

《豆制品及面筋制品》标准编制说明

《豆制品及面筋制品》标准编制说明 1、任务由来及说明 我市豆制品生产企业较多,品种丰富多彩,尤其是很多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了我市豆制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鱼目混珠的现象。这给政府的管理,优势企业的发展,全行业的规范均造成了影响。为了提高我市豆制品的质量,规范我市豆制品生产,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我院下达了制定重庆市豆制品地方标准的任务。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接受任务后,填报“豆制品”标准项目任务书,在任务书中阐明了制定该标准的目的和意义、技术内容、工作进度计划等,经过市检测院食品中心科研人员近1年的研究,提出了《豆制品及面筋制品》标准讨论稿。 2、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豆制品是以大豆或其他杂豆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产品。狭义上讲,豆制品是指由大豆或大豆饼粕的豆浆凝固而成的豆腐及其再制品的总称。 传统豆制品根据其发酵工艺不同,又分为发酵性豆制品和非发酵性豆制品。发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发酵酶解而加工成的豆制品,如腐乳、豆豉等;非发酵性豆制品是指以大豆为主要原料,不经过发酵过程制成的产品,如豆浆、豆乳、豆腐、豆腐再加工制品(豆干、腐竹)等。豆制品营养丰富,种类繁多,且多为熟食,食用方便,是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豆制品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与动物蛋白相似,含有丰富的钙、磷、 铁等人体需要的矿物质,以及维生素B l 、B 2 和纤维素等,却不含胆固醇。豆制品 在中国人民的膳食结构及健康饮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豆制品是我国传统食品,加工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然而,传统作坊式加工经营方式使得豆制品生产工业化程度低,保质期短、卫生质量差、产品标准化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豆制品行业的发展。 目前,重庆地区有羊角豆干、忠县腐乳、永川豆豉等地方特色知名品牌,从事这些产品生产的企业有几十家。这些产品在全国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产量产值一直不高,与国内一些大型豆制品企业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低,严重制约了重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对重庆市豆制品生产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教学资料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1、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重要作用 由于大豆蛋白具有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因此在食品加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肉制品的消费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种各样的肉制品也随着消费者的需要而走向了市场。大豆蛋白以其重要的功能特性在肉制品加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受到肉制品加工业的关注,在肉制品加工中主要利用大豆蛋白以下方面的特性。 1 )强化营养的高性价比蛋白源 大豆蛋白以其低廉的价格、良好的蛋白质量在肉制品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灌肠、火腿等产品中添加大豆蛋白,不仅能提高蛋白质的含量,而且能改善蛋白质的配比,使蛋白质的营养更全面、更合理。 2)在肉制品中的调味作用 大豆蛋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在加热之后会产生独特的豆香气,而肉制品;中有时原料肉(如鱼肉)或辅料所具有的以及由于加工工艺 (如杀菌)所产生的一些不愉快气味,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反感,大豆蛋白的独特香气对以上气味产生掩蔽作用,因而大豆蛋白对肉制品具有一定的调味作用。 3)大豆蛋白能改善肉制品的结构 大豆蛋白有良好的凝胶特性和粘结特性,在肉制品加工中利用这一特性加入大豆蛋白后可有效的改善产品的结构、增强产品的弹性、硬度,使产品的结构致密、口感更好,肉感更强。 4 )利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题 出水、出油是肉制品加工生产、存放过程中最常出现的问题之一,利用大豆蛋白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特性,对水和油脂具有良好的亲和能力,能吸附水和油脂形成较为稳定网络结构,从而使肉制品中的水和油脂不游离出来,在加工和存放的过程中不发生出水、出油现象。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的应用已相当广泛,虽我国分离蛋白生产能力发展很快,但生产技术仍无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停滞不前,尚未形成多品种、多功能、系列化,致使大豆蛋白的高营养、高附加值的产品特性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而且国内的分离蛋白品种单一,功能性区别不大,产品质量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国外大豆分离蛋白产品可生产出数百种,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国外产品由于品种多、质量好,虽然价格高出国产品很多,但仍占国内约 l/3市场。 国外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技术发展很快,由萃取方法、到改性方法,已形成多系列的配方技术。按照产品的应用领域、产品性能不同,其萃取方式、改性方法均不同。由此生产出的产品广泛适于肉类、乳品类、轻化工类等领域的不同需求,真正体现大豆蛋白 的高营养、高附加值特性。 1、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的重要作用:强化营养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在肉制品中的调味作用;大豆蛋白能改善肉制品的结构;利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制品的出水、出油问 题。 2、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的一些性能指标

乌鲁木齐大豆蛋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乌鲁木齐大豆蛋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 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 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 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当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等 问题,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压力甚至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和大豆 收购价格。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摆脱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品牌建设,健全产业链。 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国内大豆蛋白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大豆食品蛋白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 青睐。不过,国内大豆蛋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陷入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导致企业经营 十分艰难。国产大豆蛋白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 各方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该大豆蛋白项目计划总投资22011.3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636.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0.13%;流动资金4374.64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19.87%。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3458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6382.00 万元,税金及附加373.19万元,利润总额8204.00万元,利税总额9708.78万元,税后净利润6153.0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555.78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7.27%,投资利税率44.11%,投资回报率27.95%,全部投资回收期5.08年,提供就业职位525个。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由于大豆对于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全球对于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工艺流程

1 大豆分离蛋白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水份:≤6% 干基粗蛋白:≥90% 水溶氮指数:≥60% TPC:≤10000个 大肠杆菌:0个 色泽:浅黄/乳白 气滋味:具有分离蛋白特有的气滋味 PH值:6.8~7.2 密度:过200目筛95%,过270目筛 90% 产品的功能特性将根据不同应用领域来确认 乳化型:通过1(蛋白):4(水):4(脂肪)的测试,肠体光亮、有弹性,无油、水渗出。 高凝胶型:通过1(蛋白):5(水):2(脂肪)的测试,肠体光洁度好,有弹性,无油、水渗出。 高分散(注射)型:1:10(蛋白:水)试验:稍搅拌溶解,静置三分钟无分层,0.5mm注射针头完全通过。 2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流程 低温豆粕——萃取——分离——酸沉——分离——水洗——分离——中和——杀菌——闪蒸——干燥——超细粉碎——混合造粒——喷涂——筛选——金属检测——包装 3 工艺简要描述: 萃取:将大豆低温豆粕置入萃取罐中按1:9的比例加入9倍的水,水温控制为40C0,加入碱使溶液在PH为9的条件下低温豆粕豆粕中的蛋白溶解于水中。 分离:将低温豆粕溶液送入高速分离机,将混合溶液中的粗纤维

(豆渣)与含有蛋白的水(混合豆乳)分离开。豆渣排到室外准备作饲料销售。混合豆乳回收置入酸沉罐中。 酸沉:利用大豆蛋白等电点为4.2的原理,加入酸调整酸沉罐中混合豆乳的PH到4.2左右。使蛋白在这个条件下产生沉淀。 分离:将酸沉后的混合豆乳送入分离机进行分离,使沉淀的蛋白颗粒与水分离。水(豆清水)排入废水处理场治理后达标排放。回收蛋白液(凝乳)到暂存罐。 水洗:按1(凝乳):4的比例加水入暂存罐中搅拌。使凝乳中的盐份和灰份溶解于水中。 分离:将暂存罐中的凝乳液送入离心机进行分离。水排入废水处理场治理达标排放,凝乳回收入中和罐。 中和:加入碱入中和罐,使凝乳的PH调整到7。 杀菌:将中和后的凝乳利用140C0的高温进行瞬时杀菌 干燥:将杀菌后的溶解送入干燥塔,在干燥温度为180C0的条件下将溶解干燥。 筛选:对干燥的大豆分离蛋白进行初步筛选。使98%通过100目标准筛。 超微粉碎:用特殊超微粉碎机对产品进行粉碎,使90%通过200目标准筛造粒:产品随后进行造粒设备进行造粒,使产品粒度均匀。 筛选:对产品进行进一步筛选。 喷涂:在产品表面喷涂表面活性剂,提高产品乳化稳定效果。 金属检测:对产品进行金属检测。 包装:检测后的产品进行自动包装系统,按规定的重量进行包装。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设计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 摘要:作为一种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广泛应用于各种各样的食品体系中。大豆分离蛋白的成功应用在于它具有多种样的功能性质,功能性质是大豆分离蛋白最为重要的理化性质,如凝胶性、乳化性、起护色注、粘度等。本文主要大豆分蛋白的一种制取工艺。 关键字:大豆分离蛋白、分离工艺、影响因素、设备 前言 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 除了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性质, 这些功能性质对于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可归为三类一是蛋白质的水合性质( 取决于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二是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三是表面性质[1]。水合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能力、湿润性、肿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而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豆蛋白发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例如面筋) 时才有实际的意义。表面性质主要是指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2]。 1.功能特性 1.1乳化性 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形成乳状液的性能。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 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乳化的油滴被聚集在油滴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定,形成一种保护层。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的破坏, 促使乳化性能稳定。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 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1.2水合性 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1.2. 1吸水性 一般是指蛋白质对水分的吸附能力,它与即水份活度、pH、深度、蛋白质的颗粒大小、颗粒结构、颗粒表面活性等都是密切相关的。随水份活度的增强,其吸水性发生快——慢——快的变化。 1.2. 2保水性 除了对水的吸附作用外,大豆蛋白质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其保水性与粘度、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盐类能增强蛋白质吸水性却削弱分离蛋白的保水性。最高水分保持能力在pH= 7,温度35~55℃时,为14g水/g蛋白质。 1.2. 3膨胀性 膨胀性即蛋白质的扩作用,是指蛋白质吸收水分后会膨胀起来。它受温度、pH 和盐类的影响显著,加热处理增加大豆蛋白的膨胀性,80℃时为最好,70~100℃之间膨胀基本接近[3]。 1.3吸油性 1.3. 1促进脂肪吸收作用 分离蛋白吸收脂肪的作用是另一种形式的乳化作用。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增加,随pH增大而减少。 1.3. 2控制脂肪吸收作用

南宁大豆蛋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南宁大豆蛋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 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 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 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当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等 问题,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压力甚至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和大豆 收购价格。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摆脱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品牌建设,健全产业链。 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国内大豆蛋白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大豆食品蛋白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 青睐。不过,国内大豆蛋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陷入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导致企业经营 十分艰难。国产大豆蛋白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 各方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该大豆蛋白项目计划总投资5900.4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703.0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71%;流动资金1197.39万元,占 项目总投资的20.29%。

本期项目达产年营业收入9609.00万元,总成本费用7275.87万元,税金及附加109.45万元,利润总额2333.13万元,利税总额2764.39万元,税后净利润1749.85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014.5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54%,投资利税率46.85%,投资回报率29.66%,全部投资回收期4.87年,提供就业职位175个。 大豆是一种重要的粮油兼用农产品。作为食品,大豆是一种优质高含量的植物蛋白资源,作为油料作物,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植物油和蛋白饼粕的提供者。由于大豆对于解决目前发展中国家蛋白质资源不足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全球对于大豆的需求也快速增长。 大豆蛋白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分离提取的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等新型大豆制品,其有着动物蛋白不可比拟的优点。大豆蛋白虽然甲硫氨酸极少,但不含胆固醇,其特有的生理活性物质——异黄酮还有降胆固醇的作用。

大豆蛋白肉制品中的使用方法

大豆蛋白的使用方法 分离蛋白在各种组合使用方法中,已被大多数厂家广泛接受,尤其是斩拌机法最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其功能多,且制造过程较具伸缩性。 1 复水法:先将大豆分离蛋白同4~5倍的冰水放入斩拌机内用高速斩拌1~2min,然后,再加入瘦肉、冰水、多聚磷酸盐和食盐,以高速斩拌2min,以抽取盐溶性肉蛋白,此时温度刚好控制在2~4℃ ,因为在此温度下是盐溶性蛋白抽取之最适当温度,盐溶性蛋白抽取后,再加入肥膘和冰水,继续斩拌2min,此时温度应在6~8℃ 左右,这是最普遍的方法。 2)凝胶法:先将大豆分离蛋白用4倍水,用斩拌机高速乳化后待用,再视其需要量和瘦肉一同加入斩拌,其他步骤和上述附水法相同,另外凝胶法可储藏在冷藏库备用,虽然分离蛋白在冷藏室可存放2~3d,但是,容易产生酸败和容易滋长细菌,建议尽快用完。 3)乳化油法:利用分离蛋白生产乳化油之原料,可以利用鸡皮、肥膘、牛油、大豆油和猪皮等作原料。制造乳化油之方法,最主要是用斩拌机将分离蛋白附水后再加入油,继续斩拌成乳化油后再备用。在乳化产品生产过程中,乳化油在盐溶性肉蛋白被抽取后加入,较凝胶法复杂些,但是乳化油加工及添加适当,不仅可以降低产品成本,还可增加产品香度和柔韧性。 4)干加法:此法使用方法简单,先将分离蛋白加入瘦肉里,稍做斩拌,再加4倍水,斩拌1~2min 再加入多聚磷酸盐、冰水和食盐,继续斩拌2min,其步骤与上相同。但也有直接将分离蛋白与淀粉等干物质最后加入斩拌的方法。此法固然便捷,但因大豆分离蛋白未能完全附水,功能也未能完全发挥,所做产品在配方相同条件下会较软,吸水性和保油性都会较差,因此不建议采用此法。又例如:将分离大豆蛋白和瘦肉一起加,但没有附水,此效果既不能将大豆分离蛋白有适当附水,又影响盐溶性蛋白的抽取,所制造产品会更软。因此,附水和添加步骤也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由于分离蛋白本身性能的影响,遇盐会发生一定的可逆反应,减弱其乳化特性、保油性、持水性的性能。故不论使用何种方法来生产乳化肉制品,要使大豆分离蛋白能发挥最大的功能性,必须将大豆分离蛋白完全附水。

大豆蛋白制品标准

Q/HJS 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 本标准于2014年9月29日首次发布。

大豆蛋白制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大豆蛋白制品的产品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蛋白粉、谷朊粉、食用大豆粕、玉米粉、小麦粉为原料,辅以大豆油、食用盐、谷氨酸钠(味精)、酱油、白砂糖、辣椒红、香辛调味料、食用香精、5'-呈味核苷酸二钠、乙基麦芽酚、山梨酸钾,经混合、挤压膨化、成型、油炸、脱水、卤制或滚揉调味、包装、灭菌、外包装工艺加工而成的具有一定组织状态(或纤维结构)的大豆蛋白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17 白砂糖 GB 1355 小麦粉 GB 1535 大豆油 GB 2711 非发酵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 GB 27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 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4789.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 GB 478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菌群计数 GB 478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 GB 4789.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 GB 4789.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计数 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 500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现状

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的现状、差距及建议 1、现状 大豆分离蛋白(SoyProteinIsolate, 简称SPI) 是以大豆为原料, 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制取的一种蛋白质含量高达90% 以上的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剂由于它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粘弹性等特性, 又兼有蛋白质含量高的 营养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肉制品(例如西式火腿、火腿肠午餐肉,三文治、灌肠、香肠及肉馅等), 冷饮制品(例如冰淇淋、 奶油、雪糕、布丁等), 烘焙食品(例如面包、糕点等)。目前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的年产量约40~50 万t,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早在50 年代初, 美国已研究开发出大豆分离蛋白, 但是由于技术难度大, 直到70 年代其生产技术才趋于完善和成熟。目前,国际上居垄断地位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商主要有美国,日本、巴西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有一定 份额。 我国80 年代初开始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迄今为止, 已建、自建、合资和独资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厂已有10 多家, 年生产能力约 3 万t,主要在黑龙江、吉林,在哈尔滨,开封,山东、河南等地已建和正在筹建的生产厂。我国大豆分离蛋白的 生产与发展是和食品工业,尤其是肉食品(例如西式火腿)等的迅速发展,需求量大增密切相关。由于国内生产的大豆分离蛋白 的质量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所以每年大约进口大豆分离蛋白达 2 万t 左右,给国内大豆分离蛋白市场造成严重冲击,给企业 带来很大压力。当前,如何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使之达到国际上同类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乃是急待解决的任务。 2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大豆籽粒中约含蛋白质38%~42%, 碳水化合物(包括粗纤维)25%~27%, 脂肪16%~20%, 水分10%~12%, 灰分3%~5% 。可将大豆籽粒加工成大豆蛋白粉(含蛋白质50%), 浓缩蛋白( 含蛋白质70%), 分离蛋白(含蛋白质90%) 以及组织蛋白,纤维蛋白等产品。大豆蛋白经修饰!改性制取的高纯度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性、持水性和粘弹性等功能性乃是大豆分离蛋白非常重要的性质, 而大豆蛋白的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重要因素。 大豆蛋白质是由一系列氨基酸通过肽键结合而成的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它主要由清蛋白和球蛋白组成,其中清蛋白约占5%, 球蛋白约占90% 。由于大豆球蛋白是椭园球形, 故此命名。球蛋白溶于水或碱溶液,加酸调pH 值的等电点4、5, 则沉淀析出,故又称酸沉蛋白, 而清蛋白无此特性, 故又称为非酸沉蛋白。球蛋白中主要为11S 和7S 蛋白,约占总蛋白的70%, 其余为2S 和15S 等,11S 球蛋白的分子量 为17~35 万, 为疏水性聚合体。7S 球蛋白的分子量为14~17 万,为疏水性聚合体。7S 和11S 球蛋白对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起着十分重要 的主导作用。国外对7S 和11S 球蛋白的分子结构!功能特性,蛋白质修饰技术以及高品质多功能系列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了 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成果,属于绝密高科技。球蛋白和清蛋白均属于贮藏蛋白,它与大豆加工性能关系密切,而大豆生物活性蛋白,例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血球凝集素,脂肪氧化酶等,在总蛋白中所占比例虽然很少,但对大豆制品的质量却关系重大。 3 、大豆分离蛋白的生产工艺

大豆拉丝蛋白行业竞争激烈

大豆拉丝蛋白行业竞争激烈,企业如何红海突围?浙江百川董事长陈彪认为 来源:中国食品报时间:2013-09-12 作者:底真真如能切入家庭餐桌和休闲餐饮市场,拉丝蛋白前景不可限量 底真真/文 食品工业的日渐发展不但带动了拉丝蛋白行业的发展,也加剧了这个行业的竞争。价格混乱、产品仿冒、人员流失等,恶性竞争正在一幕幕上演。 行业就这样下去了吗?拉丝蛋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作为国内拉丝蛋白的知名生产商,浙江百川食品有限公司(下简称“百川”)董事长陈彪呼吁良性竞争,共同做大拉丝蛋白行业。陈彪同时表示,由于健康诉求和产品自身属性,拉丝蛋白在餐饮行业的百姓餐桌上将大有作为。 市场▲▲ “众矢之的”的百川,呼唤良性竞争 “众矢之的。”陈彪用四个字形容百川现在的市场处境。 据了解,目前双汇、雨润、三全、思念等食品行业巨头在使用大豆拉丝蛋白产品时,多以百川产品为业内标准;同行对拉丝蛋白产品的定价,也多以百川产品为参照依据。因此,百川难免会遭到同行的“羡慕嫉妒恨”。 百川做得好,其技术人员出去自立门户也很正常。让陈彪头疼的是,“离家出走者”不但带走了公司的一些技术,生产低价产品,还试图攻破百川已经铺开的一线市场和客户。除此之外,百川的员工成了“香饽饽”,经常受到同行其他企业的“挖人”诱惑。 “对方给我们的业务员承诺,带着技术、配方过去的话,会给一部分股份。”陈彪反映,“这种情况不是一次两次了。甚至有次直接跑到我们公司品控人员的家里,直接想以金钱换取拉丝蛋白的配方。”陈彪表示,百川还掌握着某些录音证据,必要的时候将诉诸法律,以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 这些来自同行的恶性竞争,让陈彪苦不堪言。就在前不久,在山东市场,还有某业务员冒充百川业务员上门推销百川“太禾牌”拉丝蛋白:看似一样的产品、一样的标识、一样的包装,甚至一样的厂家信息,却是不同的价位和不同的品质,以致后期出现了“真假百川”的闹剧。 面对上述情况,陈彪更加呼吁行业良性竞争,“恶性竞争会让拉丝蛋白、企业和食品行业三方都会输”。 优势▲▲ 品牌+技术,百川做大市场 百川产品除了具备很高的性价比外,良好的产品品牌和服务也是其市场占有率颇高的一大原因。

大豆蛋白制品

大豆蛋白制品 简介: 大豆蛋白质:即大豆类产品所含的蛋白质,含量约为38%,是谷类食物的4~5倍。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质相近,除蛋氨酸略低外,其余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质,在营养价值上,可与动物蛋白等同。 FAO/WHO(1985)人类试验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必需氨基酸组成较适合人体需要,对于两岁以上的人,大豆蛋白的生理效价为100。大豆中富含蛋白质,其蛋白质含量几乎是肉、蛋、鱼的二倍。而且大豆所含的蛋白质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组分齐全,属于“优质蛋白质”。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因年龄、性别、体重、工种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为了指导人们的膳食,世界各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分别制订出“推荐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RDA)。1999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发表声明:每天摄入25克大豆蛋白,有减少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生产企业: 安阳市得天力食品有限责任公司 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ac17459939.html,/ 主要大豆产品: 高筋组织蛋白 高筋蛋白蛋白高、吸水性强。广泛用于高档水饺、素食肉和休闲食品等原料。本产品的特点是久泡不烂、口感佳、绿色食品。 灭菌脱腥大豆蛋白粉 灭菌脱腥大豆蛋白粉是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经过脱皮、制粉、灭菌一系列工序生产的高标准的脱脂大豆蛋白粉,其色泽为微 黄色粉未,可用于肉制品、奶制品等产品中。 具体用法及用量:1、制作大豆蛋白粉面包,用量可在4%—12%之 间,可以补充面粉中氨基酸的不足,在营养上起到互补的作用,将大豆蛋白质作为面包的强化剂。2、大豆蛋白粉可以加入面粉中,制成各种主食馒头、面条、方便面、饼干、蛋糕、油条、饺子皮和馄饨皮等。大豆粉和面粉混合制成食品在营养上有两个好处:一、是大豆蛋白粉的添加使面粉食品的蛋白含量增加。大豆蛋白粉含蛋白50%,面粉含蛋白10%,将10%大豆粉与90%面粉混合,豆-面混合粉的蛋白质含量便可提高到14%,较面粉的蛋白质含量增加40%。二、是蛋白质的质量提高。面粉缺乏赖氨酸,大豆粉恰恰富含赖氨酸,10%大豆蛋白粉与90%面粉混合后,其蛋白质的PDCAAS评分提高到0.99,接近理想水平。由于大豆蛋白质具有许多功能特性,比如吸水性、保水性、吸油性、保油性、乳化性、胶凝性、起酥性等等,在面粉中添加5%-10%的大豆蛋白粉制作食品,还能赋予食品良好的口感、光滑饱满的外表、果仁般的风味、更长的保鲜期以及更高的营养价值。3、大豆蛋白粉可以作为

大豆蛋白制品通用标准

大豆蛋白制品通用标准 CXS 175-1989 1989年通过,2019年修正NB059/Ch.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大豆(Glycine Max. L.品种)经分离和提取加工程序制备而成的植物蛋白制品(VPP)。这些产品用于进一步加工的食品和食品加工业。 2.说明 本标准所涉及大豆蛋白制品(SPP)是采用特定方式降低或去除大豆中主要非蛋白质成分(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使蛋白(N x 6.25)含量达到: -大豆蛋白粉(SPF)蛋白质含量≥50%,且<65%; -浓缩大豆蛋白(SPC)蛋白质含量≥65%,且<90%; -分离大豆蛋白(SPI)蛋白质含量≥90%。 蛋白质含量的计算基数为除添加的维生素类、矿物质之外的产品干重。 3.基本成分和质量与营养指标 3.1原料 按照良好操作规范,基本上无其他种子和外来物质的,清洁、完好、成熟、干燥的大豆种子,或满足本标准所要求的低蛋白含量的大豆蛋白制品(SPP)。 3.2大豆蛋白制品(SPP)应符合下述成分要求: 3.2.1水分含量不超过10%(质量分数)。 3.2.2粗蛋白(N6.25)应: -大豆蛋白粉(SPF)蛋白质含量≥50%,且<65%; -浓缩大豆蛋白(SPC)蛋白质含量≥65%,且<90%; -分离大豆蛋白(SPI)蛋白质含量≥90%。 以除添加的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和食品添加剂之外的干重计。 3.2.3灰分 灼烧灰分量不应超过8%(以干重计)。 3.2.4脂肪 残留脂肪量应与良好操作规范一致。

3.2.5粗纤维含量应不超过: -大豆蛋白粉(SPF):5%; -浓缩大豆蛋白(SPC):6%; -分离大豆蛋白(SPI):0.5%。 以干重计。 3.3可选配料 (a)碳水化合物,包括糖; (b)食用油脂; (c)其他蛋白制品; (d)维生素类和矿物质类; (e)食盐; (f)香草和香料。 3.4营养指标 加工过程应严格控制并充分保证成品具有最优风味和可口性,也要控制如胰蛋白酶抑制剂、血凝素等的使用。在必须控制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食品中,其最大允许量应根据最终产品确定。某些大豆蛋白制品(SPP)需要在低温条件下生产,以避免蛋白质溶解和酶活性丧失。特殊用途大豆蛋白制品(SPP)在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应检测蛋白营养价值。热处理不应太剧烈,以避免严重影响营养价值。 4.食品添加剂 4.1加工助剂 大豆蛋白制品(SPP)的加工过程中可采用下述加工助剂: 符合本标准的产品中使用的加工助剂应符合《加工助剂物质使用指南》(CXG 75-2010)。 -酸度调节剂; -消泡剂; -固化剂; -酶制剂; -萃取剂;

大豆拉丝蛋白烘干机工作原理__大豆拉丝蛋白质应用及选择

大豆拉丝蛋白烘干机工作原理__大豆拉丝蛋白质应用及选择 高新加工技术的应用,使大豆食品的新产品不断出现,应用领域不断被拓宽。植物拉丝蛋白一般状态为干燥的淡黄色固形物,如果把它放到水里泡几分钟,就会蓬松起来,很像半熟的普通瘦肉。大豆拉丝蛋白是被广泛应用于餐饮、冷冻食品及肉制品领域的重要配料,还可以作为休闲制品的原料,用量非常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大豆拉丝蛋白的设备,大豆拉丝蛋白烘干机的工作原理和大豆拉丝蛋白烘干机的应用及选择。 【大豆拉丝蛋白烘干机工作原理】 (1)采用先进的油循环传热烘干方式,取代过去直接采用加热空气或采用水蒸汽传热的烘干方式。(2)加快输送链板的运行速度,同时合理设计链板结构、孔眼尺寸其排列,并加速烘干室内的热风循环。

(3)经过严格测试,选定合理的抽湿量,使剑麻纤维烘干时间缩短。 (4)热量的传递与供给是影响剑麻纤维烘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研制过程中,我们通过咨询南理大研究所,对该机热量运行进行了测算,合理布置了铝制翅片式散热器,并设计了散热面积及油管走向,从而提高了热能利用率。 【如何制作大豆拉丝蛋白】 拉丝蛋白在使用前先让蛋白吸水软化,充分吸水后的蛋白会完全软化,并表现出肉质质感。无需二次加工,直接分量添加,防止二次 污染,减少加工环节,降低加工 成本。 (1)复水:拉丝蛋白用3倍以上 的水浸泡至泡软(里面无硬芯), 夏季用常温水,冬季用45℃左右 的温水泡水30分钟,让蛋白充分 吸水。 (2)脱水:将泡软后的拉丝蛋白 均匀置于脱水机中脱去多余的水 分,脱水之后的蛋白重量约为干重的3倍。即1公斤蛋白复水脱水后变为3公斤。 (3)沥水后的拉丝蛋白可以用斩切机、绞肉机、或斩拌机等设备处理到理想颗粒后加入产品中使用,且不要处理得太细。 【大豆拉丝蛋白烘干机定期保养】 1.大豆拉丝蛋白烘干机日维护保养 ①每天用柔软棉布对设备进行擦拭,以保持外观整洁。 ②每天开机前检查气源三联件,当油位不足时加润滑油,并将存水排出。 ③每天清理集尘箱内的绒絮,保证良好的通风,使设备发挥佳的烘干效果。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的制修订工作,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5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下达的任务,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国家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面负责国家标准《大豆蛋白粉》(项目编号为20050649-T-449)的制修订工作,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由全国粮油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及油脂技术工作组、武汉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共同负责,为此专门成立了《大豆蛋白粉》国家标准起草小组,并根据项目内容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方案和工作计划,按照项目要求开展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大豆蛋白粉标准制修订工作方案,进行了资料收集、分析和相关试验的研究。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工作过程为: (一)查询资料 本起草小组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有关大豆蛋白粉的科技文献,如大豆蛋白粉的原料、大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大豆蛋白粉国内外相关标准、大豆蛋白粉检测方法等,并对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总结。

同时对大豆蛋白粉的生产、销售等市场进行了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蛋白粉的生产一般是以大豆(或食用大豆粕)为原料,经过清选除杂、脱皮、脱脂、脱溶(溶剂法脱脂)、粉碎、筛分等加工过程实现的。目前,国际上的脱脂大豆粉和相关大豆蛋白制品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大豆粉、大豆浓缩蛋白粉和大豆分离蛋白粉等制品,并根据制品具体的质量指标冠以对应的商品名称;国内的大豆脱脂豆粉,无论是部分脱脂豆粉、低温脱脂豆粉、高温脱脂豆粉、加磷脂的脱脂豆粉,多数生产企业喜欢在上述产品中加上“蛋白”二字以“大豆蛋白粉”的名称在商业流通中增加“卖点”效益。大豆蛋白粉尚无国际标准,国内只有与大豆蛋白粉有一定关系的国家标准,如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等。QB/T20371-2006《食品工业用大豆蛋白》包含蛋白质含量由50%到90%以上的大豆蛋白粉、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分离蛋白三大类产品,对于世界大豆分离蛋白生产量最大中国,缺乏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QB/T13382-92《食用大豆粕》标准,主要是为大豆浓缩蛋白和分离蛋白生产企业提供原料依据的标准。 大豆经加工的蛋白产品分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蛋白粉等,各种产品的不同蛋白含量,其功能性和应用范围都有很大

大豆蛋白质含量是怎样的

大豆蛋白质含量是怎样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吃到一些豆制品,比如我们平时作为早餐首先的豆浆以及豆腐,他们的营养价值都是非常丰富的,经常食用还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的好处,但是我们对大豆的营养价值不是特别的了解,为了能让我更好吸收大豆的营养价值,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大豆蛋白质含量是怎样的。 大豆蛋白质含量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最高、氨基酸组成合理的农作物。大豆蛋白质含量范围在35-50%之间,平均蛋白含量在40%左右,其蛋白质组成分别为63%球蛋白,12%白蛋白,3%醇溶蛋白和7%谷蛋白。 黄豆的功效与作用 1、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2、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3、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能降低胆固醇含量; 4、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制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作用。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

5、大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黄豆不含胆固醇,并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的发生,预防心脏病,黄豆中还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它对糖尿病有一定的疗效。因此,黄豆被营养学家推荐为防治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理想保健品。黄豆中所含的软磷脂的大脑细胞组成的重要部分,常吃黄豆对增加和改善大脑技能有重要的效能。 祖国医学认为,服食黄豆可另人长肌肤,益颜色,填精髓,增力气,补虚开胃,是适宜虚弱者使用的补益食品,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宽中,健身宁心,下利大肠,润燥消水的功效。 食用功效 大豆味甘、性平,入脾、大肠经;具有健脾宽中,润燥消水、清热解毒、益气的功效;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还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贴士 1、应用于手足抽筋疼痛:黄豆100克,细米糠60克,加水煎至黄豆熟烂,一天分2次吃; 2、应用于烧烫伤:治疗期间每天用黄豆适量煮汁服,可加快治愈,愈后无疤痕。 3、美国从事转基因农产品与人体健康研究的人士发现,吃豆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设计

以下是俺有的论文题目,扣扣:1447781645.你懂的! 论文目录: 大豆分离蛋白工艺设计 β-淀粉酶的发酵工艺设计 胸腺素发酵工厂初步设计 日产300万片剂GMP车间规范设计 啤酒发酵代谢产物双乙酰 年产130吨L-色氨酸项目分析及实施方案 年产1万吨酒精工厂发酵车间设计 酒精糖化车间设计 酒精蒸馏车间设计 酒精蒸煮糖化车间设计 燃料乙醇工厂设计 无水酒精工厂设计 白酒厂窖泥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葡萄酒榨汁车间设计 糖化酶工厂设计 土霉素车间设计 乳酸菌饮料生产车间设计 巧克力车间设计 酒精糖化车间设计 酒精发酵车间设计 酒精蒸馏车间设计 味精发酵车间设计

味精糖化车间设计 啤酒发酵车间设计 啤酒糖化车间设计 柠檬酸发酵车间设计 柠檬酸糖化车间设计 柠檬酸成品车间设计 柠檬酸提取车间设计 味精提取车间设计 青霉素发酵车间设计 年产30000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设计 年产10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年产10万吨12度啤酒糖化车间工艺设计年产20万吨10度啤酒发酵车间设计 年产二万吨味精工厂糖化车间的设计 年产是六万吨啤酒糖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15000吨味精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年产15000吨柠檬酸厂废水处理工艺设计有机垃圾生物制气中试验装置设计 年产150000吨啤酒工厂发酵车间工艺设计年产十万吨酒精糖工厂化车间工艺设计 年产3万吨柠檬酸厂糖化、发酵车间的设计年产2万吨柠檬酸厂谷沅粉生产车间设计 青霉素发酵车间设计 柠檬酸: 成品车间柠檬酸钠工段工艺设计 成品车间无水柠檬酸工段工艺设计 成品车间一水柠檬酸工段工艺设计 柠檬酸发酵车间工艺设计 柠檬酸糖车间工艺设计 柠檬酸提取车间工艺设计 无菌空气系统工艺设计

关于成立大豆蛋白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关于成立大豆蛋白生产加工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 规划设计/投资方案/产业运营

报告摘要说明 当前,我国大豆蛋白产业面临产能相对过剩、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等 问题,企业经营普遍陷入困境,压力甚至传导至上游大豆加工企业和大豆 收购价格。解决问题的关键,一方面要严控新增产能,摆脱产能过剩局面;另一方面要注重科研创新,拓宽应用领域,完善品牌建设,健全产业链。 同时,还要加强政策引导,让国内大豆蛋白产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 大豆食品蛋白是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近年来不断得到国际市场的 青睐。不过,国内大豆蛋白产业存在产能过剩、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产业陷入产品单一、低价竞争的怪圈,导致企业经营 十分艰难。国产大豆蛋白产业要走出困境,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等 各方共同努力,合理控制新增产能,提升竞争力,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xxx实业发展公司由xxx科技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与xxx 集团(以下简称“B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其中:A公司出资410.0 万元,占公司股份74%;B公司出资150.0万元,占公司股份26%。 xxx实业发展公司以大豆蛋白产业为核心,依托A公司的渠道资源和B公司的行业经验,xxx实业发展公司将快速形成行业竞争力,通过3-5年的发展,成为区域内行业龙头,带动并促进全行业的发展。

xxx实业发展公司计划总投资8811.99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986.02万元,占总投资的79.28%;流动资金1825.97万元,占总投 资的20.72%。 根据规划,xxx实业发展公司正常经营年份可实现营业收入14336.00万元,总成本费用11144.25万元,税金及附加148.72万元,利润总额3191.75万元,利税总额3780.71万元,税后净利润2393.81万元,纳税总额1386.90万元,投资利润率36.22%,投资利税率 42.90%,投资回报率27.17%,全部投资回收期5.18年,提供就业职位283个。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 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 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 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案 1 原理 试样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硫酸消解,反应产物用碱中和后蒸馏。释放出的氨被硼酸溶液吸收,吸收液用硫酸溶液滴定,测定氮含量并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2试剂 除参考物质外,只使用经确认无氮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水. 警告:2.4、2.8、2.ll和 2.12中提到的试剂应谨慎使用。 2.1 硫酸钾 (K 2SO 4 )。 2.2 五水硫酸铜 (CuSO 4·5H 2 0)。 2.3 二氧化钛 (TiO 2 )。 2.4 硫酸(H 2SO 4 ):c(H 2 SO 4 )=18mol/L,ρ20(H 2 SO 4 )=1.84g/mL。 2.5 石蜡油。 2.6 N-乙酰苯胺 (C 8H 9 NO):熔点114℃,氮含量10.36g/100g。 2.7 色氨酸(C 11H 12 N 2 2 ):熔点282℃,氮含量13.72g/100g。 2.8 五氧化二磷(P 20 5 )。 2.9 硼酸:水溶液 ,ρ20(H 3BO 3 )=40g/L,或所使用仪器推荐的浓度。 2.10 指示剂:按照所使用仪器的推荐,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A(2.10.1)和溶液B(2.10.2 )(例如:5体积溶液A和1体积溶液B)。 注1:有可能准各使用的硼酸溶液中含有指示剂(2.9+2.10)。 注2:溶液A和溶液B的比例可根据仪器进行调整。 也可以使用pH电极进行电位滴定,PH电极需要每天校准。 5.10.1溶液A:200mg溴甲酚绿(C 21H 14 Br 4 O 5 S)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 (C 2H 5 OH),配制成100mL溶液。 5.10.2溶液B:200mg甲基红(C 15 H 15 N 3 O 2 )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C 2 H 5 OH), 配制成100mL溶液。 5.11 氢氧化钠水溶液(NaOH):质量分数33%或40%,含氮量少于或等于

014大豆分离蛋白的组成与功能性质[1]

200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中国粮油学报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 ociation Vol.15,No.6 Dec.2000大豆分离蛋白的组成与功能性质 谢 良 王 璋 蔡宝玉 (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无锡 214036) 摘 要 本文对国产和进口的两种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化学组成与功能性质。与进口的大豆分离蛋白相比,国产的大豆分离蛋白灰分较高,乳化能力较高,热变性时热焓较小,分子量较小;两种蛋白质水合能力和凝胶性质相近;国产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好于进口产品,但分散性却低于进口产品;研究结果表明:国产大豆蛋白在加工过程中解聚和降解较多,且粉末未经工艺处理。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成分 功能性质 0 前言 大豆分离蛋白是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除了营养价值外,它还具有许多重要的功能性质,这些功能性质对于大豆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1〕。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可归为三类〔1〕,一是蛋白质的水合性质(取决于蛋白质-水相互作用),二是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三是表面性质。水合性质包括:水吸收及保留能力、湿润性、肿胀性、粘着性、分散性、溶解度和粘度。而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大豆蛋白发生沉淀作用、凝胶作用和形成各种其它结构(例如面筋)时才有实际的意义。表面性质主要是指乳化性能和起泡性能。 国外对于大豆分离蛋白的研究可追溯到本世纪30年代,近年来在大豆分离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性质的关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找到了一些规律〔2~5〕。然而,迄今为止,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的物理化学基础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至于将大豆分离蛋白添加到某种食品中去之后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性质,由于涉及到大豆分离蛋白产品中的各种蛋白质组分与食品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就更复杂了。 影响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因素非常复杂〔5〕,首先是大豆蛋白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各个蛋白质组分的聚集和解聚状态,蛋白质的变性程度和蛋白产品中非蛋白质部分的组成。除了上述这些内 收稿日期:1999-07-08 谢良:男,1964年生,博士,副教授,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因素外,许多外部因素也影响着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功能性质,例如,pH、离子强度和温度。因此不同的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会影响大豆蛋白产品中蛋白质的组成与分子结构,从而影响到产品的功能性质。 本文分析和测定了市售国产的大豆分离蛋白和从美国进口的一种型号的大豆分离蛋白产品的成份和功能性质。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国产大豆分离蛋白:市售,食品级 进口大豆分离蛋白:美国,火腿生产用的大豆分离蛋白 1.2 方法 1.2.1 水分测定〔6〕:真空干燥法(680mm汞柱 70℃) 1.2.2 灰分测定〔7〕:高温炉600℃灰化 1.2.3 钾、钠和钙含量(ppm或μg/g)测定〔8〕: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2.4 磷酸盐含量(以PO43-计,mg/g)测定〔9〕:钼蓝比色法 1.2.5 蛋白质含量(N×6.25)测定〔10〕:凯氏定氮法1.2.6 脂肪含量测定〔11〕:索氏抽提法 1.2.7 纤维含量测定〔12〕:酸性洗涤剂法 1.2.8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13〕:费林氏容量法(以转化糖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