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农牧业概况
阿拉善左旗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

1 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1 . 1 发 展历 史
阿拉善左旗设施蔬菜种植区主要分布在 巴彦浩 特镇所辖的 5个蔬菜行政 村。2 O世纪 7 0年代后期
“ 半 面棚 ” 开始 推 广应 用 , 因 “ 半 面棚 ” 建 造 容 易,
吉兰泰镇 建成 6 7 座,投 入生 产 4 8 座。
2 设施蔬菜种植效益分析
2 . 1 按种植品种分析
日光 温 室种 植 的蔬 菜 种 类主 要 有 黄瓜 、 番茄 、 樱桃 番茄、辣
.
节能日 光温室。改革开放以来 ,阿拉善左旗设施农
取材方便,成本低廉,冬春既可以培育菜苗又可以 进行蔬菜生产, 适合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一家一户 的经营,所以发展很快。8 0 年代引进地膜覆盖栽培 技术和温室加温技术后, “ 半面棚”成为 8 0年代中 期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主要形式。8 0 年代中后期从宁
夏 农业部 门 引进了 “ 2 / 3型 ” 、“ 8 9 一 l 型 ”和 “ 银川型 ”
地面积 1 9 0 0 0 h m ,耕地大部分集中在八大灌区, 种 植作物以 玉米 、 小麦 、 油葵、 瓜类、 牧草 和蔬 菜为主 。
全 旗 生 态 环 境 独 特 ,光 热 资 源丰 富,昼 夜 温 差 大 , ≥1 0 ℃年平 均积 温 3 3 9 2℃,年 日照时 数 3 3 0 0 h , 年 平均 气温 8 . 4℃,无霜 期 1 4 0~ 1 6 0 d 。 各大 农 业 灌 区和 农业 园区有机 肥 充足 ,水 、空气 、土壤 洁净 无 污染, 适宜 多种 农作物生长发育, 具 有生产 无公害、 绿 色 、有机 农 产 品得 天 独 厚的 自然 条件 ,是发 展 设 施 蔬 菜产业 的 理想 之 地 。 目前全 旗获 得无 公害农 产 品生 产基地认定 的面积有 1 8 3 3 3 h m ,已有 2 1 个 农 作物 品种获 得无 公害农产 品认证 ,8个品种获 得绿 色 食 品认证 ,4个品种获 得国家农业部 地理标 志认证 。
阿拉善开发区概况

阿拉善盟辖三旗两区。
即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乌苏图经济开发区,孪井滩生态移民开发示范区。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位于阿拉善盟东端,地处阿拉善左旗乌斯太镇境内,东临黄河,西倚贺兰山,南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北连乌海市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区划功能明确,以中盐吉盐化集团为主体的盐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以庆华集团为龙头的煤化工循环经济工业园,以熔融还原铁为重点的特色钢铁工业园,以居住商服文化娱乐等为主的贺兰区“三园一区”总体框架基本形成。
开发区现基本形成了由乌兰布和工业园区、巴音敖包工业园区、贺兰区和金岸区四大板块构成的总体布局。
其中,乌兰布和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和光伏产业,引进落地了重庆紫光、内蒙古锋威硅业有限公司等重点工业企业,延伸了产业链;巴音敖包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煤化工、建材、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引进三花控股集团、中国至德集团、中信能源等重点企业,拓展了产业领域;贺兰区重点发展商贸、金融、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改善公共基础条件,打造适宜人居的生活区;金岸区重点发展现代高效农牧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及观光旅游业,依托金沙苑生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着力发展集葡萄酒加工、现代化种植、养殖及加工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
主要产品有金属钠、金属钠原料盐、氯化聚乙稀、氯酸钠、氯乙骏、靛蓝粉、酞芳绿、硅铁、活性炭、精洗煤、水泥、石膏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金属钠1.8万吨、靛蓝2000吨、硅铁4.5万吨、石膏粉1。
5万吨、精洗煤30万吨、水泥50万吨。
国内生产总值达3亿元,财政收入3000万元,拟开发新产品:轻质碳酸钙、MAS煤质发黑、液氦气等。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今后重点培育发展新能源装备、硅新材料、高端PVC塑料及下游深加工、新型储能和动力电池以及光伏、电子信息产业等。
到2015年开发区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成效,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力争成为全自治区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典范,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左右,达到431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25%,达到40亿元。
内蒙古农牧业基本概况

内蒙古农牧业基本概况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一、基本情况内蒙古位于北纬37°―53°之间,是全国最佳的奶牛、绒山羊养殖带,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种植带,农畜产品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
全区人均耕地面积0.2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居全国第一位,2021年全区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589.56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农牧业人口1436.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60.18%。
河套、图们川、西辽河平原被称为“谷仓”和“长城外稻谷河”,是内蒙古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也是全国农业发展的重点地区。
目前,该地区马铃薯和向日葵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首位;玉米产量居第五位;裸燕麦、荞麦、绿豆和其他粗粮的质量很好。
它们是中国三大小杂粮产区之一。
可利用草地面积681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地面积的五分之一以上。
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
家畜资源丰富多样。
乌珠木沁肥尾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等优良品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它们在质量和规模上都有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牛肉产量居全国第十。
内蒙古充分发挥农牧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步伐,使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在全国前列。
乳品业和羊绒业在全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2牛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2%,羊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1%,鲜奶加工能力和羊绒加工能力都居全国第一位。
二、存在的问题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技术水平和加工增值率低内蒙古农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
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农牧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低。
目前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牧业产值比仅为0.6:1,与全国平均1:1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国家3:1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
玉米调查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玉米调查情况-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12-212015年,阿拉善盟玉米种植面积为29.91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97万亩,占全盟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8.94%。
玉米是阿拉善盟最主要农作物。
11月中旬,阿盟发改委深入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对玉米产销情况进行调查。
一、调查情况(一)玉米滞销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存在惜售心理。
阿左旗巴润别立镇阿拉腾塔拉嘎查共有160多户农民,其中99%的农民都有种植玉米。
调查中了解到,今年连续的雨雪天气,使农民收割玉米比往年要晚,而且今年的玉米收购价格较低,农民普遍存在惜售心理,大部分农民都将玉米脱粒后堆放到晾晒场上。
(二)玉米种植收益下降。
农户朱向军家共种植170亩玉米,其中承包土地143亩,每年的承包费用是520元/亩,每亩地种子、化肥、机耕、机播、水电费等投入费用为700元左右,平均每亩地的投入约为1250元。
今年受气候干旱和病虫害的影响,玉米的产量比去年下降,每亩产量约为1600斤。
按照目前市场每斤玉米收购价格6毛7计算,每亩收入约为1070元。
不考虑人工费用,今年170亩地大约亏损3万元。
二、玉米滞销的原因据了解,今年玉米滞销是多种因素造成的。
玉米滞销主要是受经济形势的影响,市场需求不旺。
前几年玉米收购的价格持续攀升,去年阿拉善盟每斤玉米最高卖到1.1元。
今年玉米价格一路走低,混等收购价格最低降至0.66元/斤。
目前,农民惜售观望心理比较严重,大量玉米仍囤积在农民手中。
今年阿拉善盟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为中等品14%的水分每斤1.00元,去年是1.13元/斤,价格下调0.13元/斤。
此外,今年国储库严格执行霉变率2%的标准。
受前段时间雨雪天气的影响,许多农民晾晒的玉米起了霉菌,霉变率增加。
三、玉米滞销引发的思考目前国内玉米产能过剩,国内玉米价格已经超出国外玉米市场价格。
这一现状所反映出的问题,不仅是今年种植玉米的农户会出现亏损,更代表着农户调整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阿拉善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阿拉善盟的历史沿革与发展阿拉善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的边陲地区,是一个面积广阔、人口稀少的边疆地区。
阿拉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这里曾是匈奴、鲜卑等民族的居住地。
随着历史的演进,阿拉善先后成为了元朝、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单位。
阿拉善盟成立于1956年,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
起初,阿拉善盟的辖区只包括当前的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
随着时间的推移,阿拉善盟的辖区不断扩大,目前包括了6个旗(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拐子湖旗、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和1个市(阿拉善盟市)。
其中,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为中国内地最大、第二大和第三大的旗县级行政区。
阿拉善盟的自然环境十分艰苦,属于典型的荒漠草原地区。
这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年平均气温只有2℃左右。
然而,虽然条件十分苛刻,却并没有阻碍阿拉善盟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以后,阿拉善盟先后发展了畜牧业、旅游业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发展模式。
阿拉善盟的畜牧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里的畜牧业主要以牛马、绵羊和骆驼为主。
1956年成立的阿拉善骆驼管理部门被列为我国唯一的骆驼管理机构,阿拉善的骆驼是全国最重要的骆驼饲养和优良骆驼品种繁殖基地之一。
此外,阿拉善盟的绵羊和马匹也深受当地人们青睐。
阿拉善的绵羊被誉为“生命之毛”,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纤维组织细密、质地柔软、纤维长度均匀,是极为优秀的纺织原料。
除畜牧业外,阿拉善盟的旅游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阿拉善盟的荒漠风光、神秘的古文明遗址、奇特的地貌景观等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的目光。
阿拉善盟不仅拥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沙漠——“库布齐沙漠”,还有着美丽的草原、壮丽的峡谷等自然景观。
此外,阿拉善盟还有着多处文化遗址,如西夏文明的代表性遗址——月牙泉遗址、42个人工堆积的又称“史前玛尼风车”的巴丹吉林沙漠风车群等。
然而,阿拉善盟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其地处边疆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困难。
阿拉善盟农牧业结构调整应当坚持“八个结合”

毫米 左 右 , 而蒸 发量 却 在 4 o 米一2 0 2 0毫 40毫 米
之 间 根 据现 有资料 , 表 水和地 下水也 严重 缺 地 乏, 且有些 水 的质 量还 很 差 。 目前 , 占全盟 面积
・
无论种什么 、 养什 么, 怎么种、 怎么养, 都要 以生 态环境 的保 护 和恢 复 为前 提 来 选择 。凡 是 有利 于生 态环境 的保护 与恢复 , 又有较 高经 济效 益的 项 目和做法 , 就要 大力倡 导 、 积极 扶持 , 而且 要花 很大 的精 力 去 寻 找 这 样 的项 目 、 索 这 样 的路 探 子; 凡是 不 利于生 态环境 保护与恢 复 的项 目与做
的生 态环境给 全 盟经 济 和 社 会发 展带 来 极 大 的 危害 , 尘暴 与 年俱 增 , 牧 民贫 困化 程 度不 断 沙 农 加重 , 近 三分 之一 的牧 民沦 为生 态难 民 , 有 面且 这 种危害 已经 严 重影 响 到京 津 乃至 华 东地 区 的 生态安 全 。在 这 样特 殊 的 地 区进 行 农 牧 业结 构 调整, 首选 目标 应 当是生 态环境 的保护 与 恢 复。
三分 之一的荒 漠 草原 已经 全部退 化 。0 8 %以上的 草场 植被覆盖 率 由六七 十年 代 的 1 t 右下 降 0 左 到 4 5 8 6 并仍 以 15 左 右的速 度继续 下 - %, .‘ 降 沙漠 以每 年 l o 0 0平 方公 里 的速 度 扩 展 , 并
农牧 业结构 凋整是 一篇 大文章 , 是一篇新 也 文章 。各 地在实 际组织 过程 中 , 了坚持 以市场 除 为 导 向 . 效 益 为 中 心 。 增 加 农 牧 民 收 人 为 核 以 以 心 等 基 本要 求 外 , 可 能 再 形 成 一 种 统 一 的模 不 式, 只能是 坚持 实事 求 是 的原 则 , 各地 实 际出 从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

内蒙古农业发展现状内蒙古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业发展空间和丰富的农业资源。
近年来,内蒙古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农业生产总体情况:内蒙古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导,同时种植业也在不断发展。
内蒙古拥有大量的草原资源,适宜发展畜牧业,特别是肉牛、绵羊养殖。
同时,内蒙古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种植也十分重要。
二、优势产业发展态势:内蒙古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养殖规模大,品种多样。
尤其是肉牛养殖,内蒙古拥有良好的天然草场资源和丰富的饲料来源,肉牛养殖规模大、品种优质,产量居全国前列。
同时,内蒙古还发展了奶牛养殖和绵羊养殖等畜牧业,产量和品质也有了显著提升。
三、农业科技进步:内蒙古近年来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通过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民利用现代农业设备和技术在耕种、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农业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四、农业结构调整:内蒙古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逐步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降低传统种植业的比重,推广高效农作物和特色种植业。
畜牧业也在不断优化调整,发展肉牛养殖、奶牛养殖、绵羊养殖等优势产业,提高畜牧业的附加值。
五、农业扶贫成效:内蒙古农业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发展农村电商、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合作社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农民自身的发展能力,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总体来说,内蒙古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畜牧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农业科技进步和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内蒙古农业发展的现状是积极向好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阿拉善盟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阿拉善盟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全盟各族人民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盟实现生产总值392.63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8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23.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27亿元,分别增长4.8%、21.0%和14.4%。
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8%,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35%,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97%。
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由上年的3:81:16调整为3:82:1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8094元,比上年增长17.6%,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26026美元。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5%。
从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八大类指数来看,全部呈现上涨态势,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2.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3.2%,居住类价格上涨2.8%,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2.4%。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5.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
年末全盟就业人员140365人,比上年末增加10926人,增长8.44%。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97648人,比上年末增加8987人,增长10.14%;农牧区就业人员42717人,比上年末增加1939人,增长4.76%。
第一产业就业人员39385人,增加2775人;第二产业就业人员40244人,增加3342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60736人,增加4809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2%,比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53.12亿元,比上年增长2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拉善盟农牧业概况
阿拉善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地理坐标为东经97°10′~106°
52′,北纬37°21′~42°47′,西与甘肃省酒泉市、张掖市、金昌市、武威
市、白银市相连,东南隔贺兰山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吴忠市、银川市、石
嘴山市相望,东北与巴彦淖尔、乌海市、鄂尔多斯市接壤,北与蒙古国交界。
阿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为内陆高原,远离海洋,周围群山环抱,形成典型
的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冬寒夏热,四季气候特征明显,昼夜温差
大。年均气温摄氏6--8.5℃,1月平均气温-9--14℃。极端最低气温-36.4℃;7
月平均气温22--26.4℃,极端最高气温41.7℃。年平均无霜期130--165天。由
于受东南季风影响,雨季多集中在七、八、九月。降雨量从东南部的200多毫米,
向西北部递减至4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则由东南部的2400毫米向西北部递增到
4200毫米。年日照时数达2600-35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147--165千卡/千
方厘米。多西北风,平均风速每秒2.9--5米,年均风日70天左右。
黄河流经阿拉善左旗的乌索图、巴彦木仁苏木,在境内流程达85公里,年
入境流量300多亿立方米。额济纳河是盟内唯一的季节性内陆河流,发源于祁连
山北麓,流至巴彦宝格德水闸分二支。西为木仁高勒(西河),注入嘎顺淖尔(亦
称西居延海);东为鄂木讷高勒(东河),下记分数支,注入苏泊淖尔(亦称东居
廷海)、京斯田淖尔(又称古居廷海、天鹅湖)和沙日淖尔。额济纳河在盟境内
流程200多公里,年流量10亿立方米。贺兰山、雅布赖山,龙首山等山区许多
冲沟中一般有潜水,有些出露成泉。在三大沙漠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500
多个,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其中草地湖盆面积1.07万平方公里,集水湖面
积400多平方公里。这里绿草如茵,湖水荡漾,被称为沙漠中的绿洲,是良好的
牧场。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1850.67公顷,比上年减少467.33公顷,其中:粮
食作物播种面积19028.67公顷,比上年增加94.67公顷,增长0.5%。粮食总产
量179011吨,比上年增产5001吨,增长2.87%;油料产量22949吨,增产90
吨,增长0.39%;棉花产量1550吨,减产775吨,下降33.33%;蔬菜产量13963
吨,减产1691吨,下降10.80%。
牧业年度全盟牲畜存栏170.1万头(只),比上年同期增长0.38%;牲畜出
栏58.94万头(只),出栏率34.65%;牲畜总增65.48万头(只),总增率达38.50%;
良种及改良牲畜总头数126.43万头(只),占存栏总头数的74.33%。全年肉类
总产量15542吨,比上年同期下降0.98%。其中,猪牛羊肉产量分别达到2099.9
吨、544吨和11390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3.30%、3.21%和2.93%。牛奶产量2580
吨,下降5.39%;羊毛产量728吨,增长3.96%;山羊绒产量295吨,下降1.34%。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46979公顷,比上年增加13146公顷,增
长38.86%。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0513公顷,飞播造林面积14667公顷,无林
地和疏林地新封面积11799公顷。全年完成封山育林面积35.18万公顷,完成退
耕还林面积4万亩,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39.12万亩,完成“三北”
防护林工程造林面积15万亩。年末全盟森林面积206.43万公顷,其中:有林地
6.84万公顷,灌木林地199.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5%。年末农牧业机械
总动力28.81万千瓦,增长5.53%;本年有效灌溉面积达66.92千公顷,比上年
增加0.60千公顷;节水灌溉面积达22.2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53千公顷;新
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88千公顷;农牧区用电量15769万千万小时,增长0.85%;
农用化肥适用量(折纯)18884吨,增长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