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梅兰竹菊的人格美

合集下载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诗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诗

关于花中四君子的诗梅,傲而不俗。

兰,幽而不病。

竹,轻而不佻。

菊,丽而不娇。

自古梅兰竹菊为人们所喜欢,文人雅士更是不吝笔墨,赞美这花中四君子的诗词浩若繁星。

我今天各精选三首,看看哪首最入你心?红梅闹春梅花,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清丽淡雅,芳香袭人,以其迎寒怒放,傲霜斗雪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爱花人士。

梅花的花季是冬天,因此不畏严寒的梅花也是坚韧不拔的人格象征。

很多文人志士咏梅言志,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和不屈不挠,不畏艰难,奋发拼搏的志向。

雪压梅花王安石在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被罢相之后,心灰意冷,放弃了自己苦心的改革,退居中山。

在这种艰难处境和孤独状态下写下了这首《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因此这首诗写出了很多人的感受。

我们每个人在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孤独寂寞的,风光和开心往往转瞬即逝,摆正心态,无论在什么艰苦条件下,也要能“凌寒独自开”,散发自己的“暗香”,而不能丧失生活的信心。

雪中梅花梅花与雪相映成趣,宋代诗人卢钺的《雪梅》脍炙人口,特别是后两句至今广为流传: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雪争春在这首诗里,作者把梅花和雪花拟人化,认为它们在争谁才是早春的使者,实际却各有千秋,互相配合才更有趣味。

但要论乐观精神,也就是意境更阳光的诗词,我还是更喜欢主席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兰花,居空谷与乱石为伴,处深山沐明月清风。

兰花因"色淡而清香",常被作为谦谦君子的象征。

明代孙克弘写的《兰花》,表达了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幽兰盛开空谷幽兰,无人自香。

兰花风姿素雅,花容端庄,清远幽香,我们再来欣赏明代薛网的《兰花》诗: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的寓意

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的寓意

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的寓意
梅花,兰花,竹,菊花。

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

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

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

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

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岁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种植物。

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

一、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是因为古人认为这四种花代表了人类四种高尚的精神和情操。

1、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2、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3、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4、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
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二、松、竹、梅因这三种植物在寒冬时节仍可保持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

1、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花,故称岁寒三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

花中四君子 梅

花中四君子 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品质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不作媚世之态,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

一、梅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

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

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

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

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

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

《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什么

《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什么

《梅兰⽵菊》四君⼦代表什么我们中华民族的品质是什么,其实可以⽤四种植物代表我们品格,那就是梅兰⽵菊四君⼦,四君⼦并⾮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们所喜爱,成为⼀种⼈格品性的象征,梅花⾼洁傲岸、迎冬⽽开、美艳绝俗;兰花幽雅空灵、幽芳⾼洁;⽵⼦虚⼼有节,节节⾼升;菊花冷眼清贞、清丽淡雅、不趋炎势,其傲霜⽃雪的⽓节和清雅淡泊的品质为世⼈所喜爱,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今天,和风⾹堂特别推出“梅兰⽵菊”代表作供⾹友们欣赏! ⾸先,我们来说梅花。

我们都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起被称为“岁寒三友”,雕刻家雕梅花,主要是因为它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

和风⾹堂分享新品【⽂莱沉⽔梅花挂件】。

⽂莱---位于加⾥曼丹岛的北⽅,国⼟⾯积相当⼩,沉⾹产量极低。

⽂莱沉⾹的基本⾹韵:⽢醇凉甜,奶韵钻⿐,沁⼼纯透,韵味多端。

创作灵感来源于宋代诗⼈王安⽯的“梅花”,寓意不断进取和不⽢落后的精神,结油均匀饱满,细腻浮雕精湛。

梅花雕刻活灵活现,重4.5克,长6.2cm宽2.1cm厚0.9cm 但是,要雕好梅花,并不是每个⼈都可以做到的,雕梅师还必须有雕梅者的品格,有⼈称之为“梅⽓⾻”,⼀种⾼尚的情操和洁⾝⾃好的品格,正所谓:“雕梅须有梅⽓⾻,⼈与梅花⼀样请。

” 其次,兰花,它寄托⼀种幽芳⾼洁的情操。

如楚国诗⼈屈原就以“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这样的诗句来咏兰。

下⾯我们来欣赏这款【菩萨沉沉⾹-兰花挂件】。

菩萨沉位于洞⾥萨湖边:沉⾹油脂均匀, 菩萨沉没有沉⽔件, 只有⾹⽓深浅之分, 花⾹清甜好闻, 上好的菩萨沉⾹油脂甚多,味道清淡,稍微有点细甜,但是越遇热味道越醇厚,迷⼈多变,⾏业内⼤家称之为⼩奇楠。

雕功精湛,君⼦兰⽣动逼真,充满诗意。

配绳采⽤随形与朱砂的巧妙搭配,简单中带点俏⽪,绝对的焦点。

重7.41克,长5.8cm宽2.2cm厚1cm 这款宝贝极其稀少,这是很多专业⾹道沉⾹收藏和爱好者,都必有的⼀款菩萨沉⾹,这是收藏极致的象征,可见菩萨沉⾹在收藏界和业界的地位。

梅兰竹菊发扬中中国文化作文3000

梅兰竹菊发扬中中国文化作文3000

梅兰竹菊发扬中国文化的文章3000字(1篇)透过梅兰竹菊嗅探中国风骨在中国文人气质中,梅兰竹菊是具有象征性的高雅情操的代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就是梅花坚守气节熬到冬天才选择开放,这首诗被选用在北京冬奥会上赞扬奥运健儿们在寒冷的冬天像梅花一样不惧严寒,展现自己的冰雪技艺,为祖国争光。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象征着兰花美好、高洁、贤德。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写的植物是岩竹,意思是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吹雨打,仍然在青山上坚韧生长。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直被用来形容朴素淡然的平凡生活。

这些意象深入在诗人的意境之中,创造着中国人自己的精神财富。

梅花具有着坚韧不拔、傲骨、不屈、清高、无畏的精神与品格。

梅花品格高尚,铁骨铮铮。

她不怕天寒地冻,不畏冰袭雪侵,不惧霜刀风险,不屈不挠,昂首怒放,独具风采。

人们见到梅花,便会受到坚强、刚正和高洁气质的熏陶和激励。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说明了梅花傲立于风雪的资本,虽然不及雪花的纯白,但有淡雅的清香。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

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寓意对他物的侮辱、误解也一概不予理睬,而是“一任群芳妒”,听之任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梅花便是有这样的精神,延续至今,梅花的精神依旧被中国人嗅探着。

菊花的品质与精神中体现出的傲骨、高尚坚强、高洁不屈以及超脱世俗、桀骜不驯、乐观等,值得人们用一生去细细的品味与学习,最终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

主题阅读:梅兰竹菊四君子

主题阅读: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四君子”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以梅、兰、竹、菊谓四君子。

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

画家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是正是他们的独特品质被文人寄予了不同的含义,代表了不同的高贵品质,所以,被称为四君子。

梅,迎寒而开,美丽绝俗,是坚忍不拔的人格的象征。

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竹,也经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刚直、谦逊,不亢不卑,潇洒处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征。

菊,它不仅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具有傲霜斗雪的特征;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

花中四君子所体现出来的不正是人世间的四种高尚的精神么!
1/ 1。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

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
珍爱。
梅兰竹菊四君子 — 梅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 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 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 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 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 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王安石《梅花》赏析
这首咏梅诗吟咏的是早春之梅。全诗虽仅4句20 字,却较为形象地刻画了早春梅花的神韵和香色。前两 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颇有寒意的早春时 节,万物皆未萌芽,唯独墙角数枝梅花迎寒绽开。这两 句写梅花,不绘其形,而传其神。“墙角”二字点明地 点;“独自开”与“数枝梅”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 春的信息;“凌寒”二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 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不过,这两句诗写梅花不畏严 寒傲然怒放,并非首创。在此之前,已有别的诗加以描 绘了。如南朝陈诗人谢燮的《早梅》诗:“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疑寒。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紧扣一个 “早”字,用表现人的心理状态的“疑”与“畏”字写 梅花,使之人格化,从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斗雪 迎春的高尚品格。

梅兰竹菊四君子 — 竹子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 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 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 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 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 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 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

梅兰竹菊四君子 — 兰花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
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 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 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 元朝的土地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气节。寥寥数笔, 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 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 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 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梅兰竹菊四君子 — 竹子
梅兰竹菊四君子 — 菊花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 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 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 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 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 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士 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 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 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 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 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 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 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 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 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梅兰竹菊四君子


梅花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中国诗人们看到了自己 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 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 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 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 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 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 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2000年第8期江西社会科学JiangxiSocialSciences文学研究论梅兰竹菊的人格美p陈水根(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江西南昌330077)

[摘要]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有重要的地位。它们具有美好的自然属性、形式美。它们的自然属性、形式美为它们的人格美化提供了基础。历代仁人志士把梅兰竹菊人格美化的同时,也加重了他们自身的声望。梅兰竹菊人格美内涵有一定的时代性,它们被人格美化表现了我国审美文化重道德、重道德实践者的品行的特点。[关键词]梅兰竹菊;自然属性;形式美;人格美化[中图分类号]I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0)08-0100-04

梅兰竹菊在中国文化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人们种植着、观赏着、吟咏着、图画着它们。梅兰竹菊早已成为一种特有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审美人格。本文试对梅兰竹菊审美人格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与中国审美文化的关系作一些探讨。一梅兰竹菊具有美好的自然属性,形式美。梅树老枝屈曲,树影婆娑。红梅花红艳,蜡梅花蜡黄,给人以视觉美。寒冬时节,百花凋谢,百草枯萎,梅花迎风而立,笑傲冰雪,那是一幅胜似图画的美景。梅花有傲寒的属性。适宜于给人精神振作之感。梅花有嗅觉美好的属性:芳香。兰,其叶青翠,给人清爽的视觉享受。兰花芳香,其嗅觉美好的属性很早就为人们所注重。人们以兰香熏衣,熏被。竹的美好自然属性不少,竹子皮色青青,竹叶青翠。青翠之色给人勃勃生机的美感。竹竿坚挺,中空,多节,给人以坚硬、挺拔的感受。竹有一种恬淡的美感。几竿疏竹,不慕繁华,微风吹来,娓娓多姿,给人增加几分宁静,几分超然物外的感受。竹子也比较耐寒,这种属性给人不畏环境严峻的感受。菊也有美好自然属性,形式美。菊叶苍翠,菊花娇艳。菊花开放于深秋时节,此时严霜降临,百花萧杀,菊花飘香,迎风傲霜,给萧瑟的大自然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菊花不畏严寒的属性,适于比喻人们不畏社会环境的险恶。梅兰竹菊除了上述美好自然属性,形式美,还有其它自然属性。梅,味酸,人们因此而用它调和羹汤:/若作和羹,尔惟盐梅。0¹兰,具有药用的价值。用兰为药,可以/利水道,杀虫毒,辟不祥。0如果长时间以兰为药服用,可以达到/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0的效果。º竹,如篁竹,淡竹、苦竹,均可入药。菊,可以酿酒,可以入药。据5荆州记6云,南阳有菊水,其源旁都是菊,水极为甘馨。菊水旁有居民三十家,不挖井,平时饮用水即取此菊

[收稿日期]2000-04-23[作者简介]陈水根(1951)),男,江西东乡人。1973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副所长。研究方向为美学研究。101

水,居民上寿者百二十,百三十,中寿者也达百余岁,七十岁而亡的被认为是夭亡。可见菊的药用效果很好。二梅兰竹菊的美好自然属性、形式美为它们的人格美化提供了基础。人们在欣赏梅兰竹菊的审美人格时,正是以它们的美好自然属性,形式美为基础的。梁代何逊5扬州法曹梅花盛开6诗写到梅/枝横0。枝横是诗人在却月台观欣赏到的梅花自然形态。宋代林逋5山园小梅6诗化用何逊咏梅/枝横0句,写出对仗工稳的咏梅绝唱/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0林逋写梅不是仅仅欣赏梅的自然属性,而是具有欣赏梅的审美人格之意,但是林逋咏梅绝唱的基础还是梅的自然属性,还是梅的形式美,梅的芳香。人们美化梅的品格,并以此比喻美好的人格精神。兰的情形也类似。5诗#郑风#溱淆6有/士与女方秉兮0句。,即。这是较早写到人们欣赏兰的诗句。士与女欣赏兰,是因为兰芳香而被人们珍视。芳香是美好的。作为兰的自然属性的芳香自然会受到人们的钟爱。这种属性非常适合比喻美好的道德。竹具有苍翠的自然属性,具有纯姿,心空、体圆的形式美。竹还有比较耐寒的属性。这些自然属性,形式美为竹的人格美化的基础,较早记载竹的5礼记#礼器6云:/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0晋代江谓竹/挺纯姿于自然,含虚中以象道,体圆质以仪天。0»菊的苍翠馥郁、凌寒、芳香特性正是人们称赏菊的人格美的基础。三国时魏国钟会欣赏菊,描绘菊时,谓其早植晚发,好比君子的德性。菊花凌严霜而怒放,可以象征君子劲直的品性。¼南北朝齐人卞伯玉盛赞菊花的节操也是充分肯定菊花凌寒吐芳香的美好自然属性的。0½梅兰竹菊被人格化、人格美化,从而在我国文化中占重要地位,这得力于我国历代的仁人达士。我国历代仁人达士是重视人格美的。历代仁人达士把梅兰竹菊人格美化,使梅兰竹菊加重了审美价值时,也加重了他们自身的声望。南北朝宋人鲍照5梅花落6诗云:/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有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花无霜质。0这里,咏梅花凋零已有拟人化的意思。南朝梁人何逊5扬州法曹梅花盛开6诗描写了梅的个性形态/枝横0,突出了梅的个性特征:/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0。何逊在把梅人格美化方面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何逊的诗与宋代林逋的咏梅诗比起来,其影响就不如林逋的诗。林逋5山园小梅6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0,那是写梅的名句。林逋此诗对于梅的独特形态,独特个性描绘得更为传神,对仗工整。因此,人们更注意林逋的诗。林逋此诗还强调了梅花的凌寒品性:/众芳摇落独暄妍0。林逋终年居住西湖边,步不入闹市,与梅鹤为伴,有/妻梅子鹤0之誉。他是一个疏淡的人物。梅的疏淡形态,梅的暗香神韵、梅的凌寒品格,都与诗人林逋的品行相似。于是,他成为咏梅、赞梅,把梅人格美化影响很大的人物。陆游是南宋时期的一位大诗人,更是一位积极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失地的爱国者。他的抗战主张异常强烈,而且始终如一。他有[卜算子]5咏梅6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0诗人以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梅花隐喻自己不幸遭遇和不得志的心境;以/春0、/群芳0隐喻当时的官场;以梅花不愿意争春,任凭群芳妒忌的姿态,以梅花被碾作尘埃仍然保持其芳香的特性表现诗人不愿意与官场恶势力同流合污,宁可粉身碎骨而不改变志向的品格。在这里,梅花的人格美又与诗人的人格美是相融洽的。诗人赞美了梅花的人格美,也抒写了自身的志向(陆游这首咏梅词是一首咏梅杰作,他美化梅花的人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毛泽东有一首[卜算子]5咏梅6词,就是借鉴陆游美化梅花人格的手法,从/反其意而用之0的角度抒写人生态度的)。宋代诗人范成大对于梅的人格美化也起了重要作用。范成大也是一位著名诗人。范成大把赏梅提升到理论上,他说:/梅为天下尤物0。他又说:/梅以韵胜,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0¾梅的个性特征之所以成为人格美的象征,梅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梅在后代成为一种梅文化,与林逋,陆游、范成大等对梅的人格美化,人格赞扬有密切关系。对于兰的人格美化,最可称道的是孔子和屈原。兰遇到孔子和屈原是幸运的,孔子和屈原赋予兰鲜明而独特的人格美。孔子和屈原遇到兰是幸事。同时,兰为孔子和屈原推崇的人格精神的传扬起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是一位伟大诗人。屈原不向丑恶势力屈服,不惜得罪权贵,以生命报国。屈原以秋兰为佩,表示他对兰芳香的推崇。如果说屈原对于兰的人格化,人格美化主要赏识其芳香,是以诗歌的语言102

称赏兰的芳质,那么,孔子不仅赏识兰的芳香,而且将兰的芳香定了最高的等级,而且赋予兰不媚俗,具有贞洁的独立人格美。孔子周游诸侯,不能被诸侯委以重任,于隐谷中见芗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0于是孔子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借兰寄托自己的不平之情:/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逍遥九州,无所空处,时人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将死。0¿孔子还说过,与善人处,犹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俱化。/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0À孔子对于兰的人格美说得很明白,对于兰的人格美基调定得很高。后人对于兰的人格美化大体都是沿着这个基调发展的。晋代王淑之强调兰的幽香品格,欣赏兰的孤芳自赏:/芳薰百草,色艳群英,孰是芳质,在幽愈馨。0Á王淑之所云,即孔子欣赏兰的孤芳自赏基调。竹,由于它特殊的自然品性,很早就与德联系在一起,而竹之所以被人们作为一种人格精神加以推崇,晋代王徽之,宋代苏轼,清代郑板桥起了重要作用。王徽之曾为大司马桓温、车骑将军桓冲的参军,官至黄门侍郎,性格卓异不羁。王徽之说,不可一日无竹。以此足见他对竹的钟爱。王徽之如此推崇竹,对于宏扬竹的清名起了积极作用。宋代苏轼非常崇尚竹,他曾强调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代文豪如此赞赏竹,加上诗人自身豁达的胸怀,咏竹、画竹的才华,竹的美誉大大增加了。在中国绘画史上,画竹名家数清代郑板桥。郑板桥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0说是绘画创作的重要理论之一,有重要意义。郑板桥画竹、爱竹,突出竹的美好人格精神。他以竹写泛爱精神,5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伯6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0他以竹之清雅寓自身之洁身之好:/乌纱掷去不为官,梦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0Â竹有清雅的人格精神。他画竹又与石联系,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0󰀁lv郑板桥把竹与兰、石置于一画中,题诗曰:/介于石,臭如兰,坚多节,皆易之理也。君子以之。0󰀁lw这里的竹有坚挺的人格,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崇高人格精神。对于菊的人格美化的传扬,屈原和陶渊明起了重要作用。屈原在推崇兰的芳香同时,也推崇秋菊的芳香:/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0󰀁lx/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0󰀁ly如果说前者寄寓诗人美好人格还

不甚明确的话,那么,后者以春兰、秋菊喻美好人格就是明显的。我们从中看到了诗人对美好人格的追求。人们只要提到菊,自然就会联想到陶渊明。陶渊明题有不少咏菊的佳句:/秋菊有佳色,露掇其英0,/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0。󰀁lz诗人把自身与菊的特殊情感描绘了出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0。󰀁l{更为重要的是菊的芳香、凌寒品格与诗人的人格追求相一致。诗人生逢战乱频繁,社会现实黑暗的时代,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辞官归隐,表现出不向社会黑暗现实屈服的品格。这种品格是坚贞的人格美。诗人写菊花的人格美也即抒写自身的美好人格追求。三梅兰竹菊人格美内涵有一定时代性。先秦时期,菊的人格美内涵主要是芳香,屈原对于菊的人格美化,就是谓菊是芳香的,以菊的芳香喻自身追求的芳香人格。魏晋南北朝时期,菊的人格美内涵除了芳香,还有不畏严霜,具有不畏惧大自然强大势力的品格,陶渊明颂扬菊时,就寄寓了自身不向权势屈服的意愿。宋末元初,明末清初,梅、兰、竹、菊的人格美都突出地蕴含着不向异族统治者屈服的民族气节。宋末元初郑思肖画梅不画根,画兰不画土,以此寄寓赵宋王朝沦亡而无国土之意。他的5墨兰6诗云:/钟得至清气,精神欲照人。抱香怀古意,恋国忆前身。空色微开晓,晴光淡弄春。凄凉如怨望,今日有遗民。0元代倪瓒在5题郑所南3兰46诗中把郑思肖这种意思说得很明白。所南为郑思肖的号。郑思肖坐卧必朝南,以示不忘宋室。明末尺宵画梅不画花也是强调梅的骨气,寄寓作者不向异族统治者屈服的情怀。明末抗清英雄张煌言在5野人饷菊有感6诗中,借菊抒写了他面对清统治者决不妥协的情怀:/战罢秋风笑物华,野人偏自献黄花。已看铁骨经霜老,莫遣金心带雨斜。0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部悠久的中华民族史充满了民族间的统一和分裂事件。在中华民族史上,这类不向异族统治者屈服的事例非常多。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受尽各种磨难,经受种种威逼利诱,就是不折节投降,最终返回汉朝。宋末文天祥被元王朝统治者百般劝诱,就是不投降,其民族气节非常强烈。这类不向异族统治者屈服的事例为梅兰竹菊比喻道德节操提供了条件。人们在赞扬这些保持民族气节的仁人志士时常常以竹、以梅兰菊的人格美来比喻他们的节操。在现代,梅兰竹菊人格美内涵更加丰富。梅,有时象征着共产党人不畏国际环境的险恶,敢于坚持真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