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北京中医药大学题库建设方案

关于对北京中医药大学题库建设方案
关于对北京中医药大学题库建设方案

关于对北京中医药大学题库建设方案

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校题库建设,完善题库建设标准,促使考试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开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本学期启动题库建设工作。经初步研究,教务处制定了《北京中医药大学题库建设方案》(讨论稿),现下发至各教学单位征求意见。具体要求如下:

1.各教学单位需将《通知》及《方案》传达至每个课程组,督促课程组依照要求,抓紧时刻展开讨论,将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2.各课程组应组织教师对《方案》进行认真讨论,结合我校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与建议。

3.本次题库的建设范畴是我校2005年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和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各单位应按照本次题库建设的要求及各门课程的实际情形,统计出符合建设条件的课程名目,拟暂不参加本次建设的课程须提出申请,并附文字讲明,与本单位的修改意见一并反馈。

4.各单位将意见汇总整理,经院长审批后,以书面形式反馈至教务处。

5.各单位的修改意见于6月5月前反馈至教务处监控考务科。附件:北京中医药大学题库建设方案(讨论稿)

教务处

2009年5月21日

北京中医药大学题库建设方案

(讨论稿)

题库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试治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差不多要求,是推进教考分离,客观评判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成效,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试题库建设工作,规范题库建设标准,确保试题库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教育创新,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依照各专业培养目标,以教学大纲为要紧编写依据,按照课程要求,合理制定课程考试标准,建设符合我校学科、专业特色的标准化试题库;引导学生按照专业、课程要求,全面、准确地把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实现教考分离,表达考试的公平与公平原则,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建设范畴

试题库的建设范畴包括全校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和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部分课程由于学科知识更新较快等缘故,暂不适合建设题库的,由课程负责人提出申请,二级学院审批后报教务处,可不列入本次题库建设范畴,以后依照学科进展和实际情形逐步建立。

三、题库建设周期

本次题库建设打算周期为一年,试题编写时刻从2018年6月开始,到2018年12月终止,详细时刻安排参照题库建设运程表。

四、题库建设程序

1.题库建设工作由教务处组织,各学院全面负责各项工作,包括制定打算、督促指导、中期检查及质量验收等。

2.各学院依课程题库建设情形成立相应的命题组,由课程组负责人任组长。

3.课程组负责人负责本课程命题工作,包括分配任务、编制与审校试题、配合验收等。应组织独立承担过本课程讲授,对课程内容娴熟,具有丰富教学体会和高度责任心的教师参与题库建设。

4.参加试题库建设的课程,须填写《北京中医药大学题库建设命题打算表》,由课程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报所在学院和教务处备案。

5.各命题组依照《命题打算表》及题库建设要求,开展试题的编写工作。

6.试题编写终止后,各学院应组织专家,对编制试题进行认真审定与验收

工作。经学院验收合格及教务处抽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五、题库建设标准

1.覆盖范畴:试题库建设应依照课程教学大纲,确定试题的覆盖范畴,题

库中的试题应覆盖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结合学科前沿知识,能够编

制5%-10%的超纲试题。

2.难易程度:各门课程试题中60%为差不多难度(中等)题,较易和较难试题各占20%。

3.试题性质:每门课程试题中基础知识和差不多技能性试题所占比例为

40-60%,能力性和综合性试题所占比例为40-60%,其中能力性和综合性试题应由课程组负责人组织命题组集体讨论后编制。

4.试题类型:包括选择题(A型题、B型题和X型题)、填空题、名词讲明、判定题、简答题、运算题、论述题及案例分析题等。命题组可依照各门课程的特点,选择或增加适当的题型编写,但至少应包含5种题型。部分课程经教务处批准后,可适当调整。

5.题量要求:每类题型的试题量至少应超过1份标准试卷题量的40倍以上。

6.试题质量:试题必须涵义清晰、描述准确、层次分明,试题文字准确无误,插图工整。

六、题库建设方式

(一)差不多要求

1.题库建设应遵循试题内容与大纲知识点相匹配,题型与课程特点相匹配

的原则。

2.各课程组负责人应确保试题成熟,幸免试题过难、过易或太偏等不适宜现象,以保证教学信息反馈的客观性和测评的有效性。

3.课程题库中的每道试题应彼此独立,不可相互牵连。

4.试题内容应适当结合实践,注重对学生“三基”的考核,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命题

1.课程组负责人负责组织命题教师,统一命题指导思想,制订命题方案,依照大纲的要求分析课程考核内容,对试题的题量、题型、试题性质、难易程度,进行总体设计。

2.命题应依照课程性质、教学大纲以及课程内容特点,突出教学重点,确定各个章节的知识点,按要求填写《命题设计表》。知识点量化时应确保知识的覆盖面,幸免将知识点分割过细,阻碍命题的灵活性和知识的结构体系。

3.命题组应依照《命题设计表》中的知识点、题型、题量等要求编制每道试题,填写《北京中医药大学考试试题命题卡》。

4.编制科学的组卷设计表,列出一份试卷测量的知识点数目,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及分值,试题难易程度的比例及分值。一门课程应编制多套组卷设计表,以适用于不同层次、不同对象的考试要求。

(三)审核及验收

1.课程组负责人应严格把好试题质量关,对所有试题要逐题审查,组织命题教师对试题进行选择、修改和补充。

2.课程组负责人对全部试题进行审核签字并报各学院备案,待学院组织专家验收合格后,将电子版上传至题库系统。

(四)题库系统

教务处提出网络版题库系统的设计方案,聘请软件公司编制网络题库系统。试题库软件应具有智能抽题组卷、网络试题传输、网络审题、试卷统计分析及爱护修改试题库等多种功能。

七、题库治理

1.为确保试题的安全,各课程组在编写试题前,须与学院签订保密协议并报教务处备案。任何人不应以任何形式泄露试题内容,违反者,将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处分。

2.试题库由教务处统一治理,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保留入库试题。

3.试题库只限于我校本科学生考试使用,专门情形,须经教务处批准后方可使用。

4.治理人员应做好试题的保密工作,确保试题的安全,在试题的收发、印制、保管等各个环节中,做到记录清晰,有据可查。

5.题库实行动态治理,各课程组应依照学科知识的更新进展、教学打算与大纲的调整、试题的使用情形和结合学期考试的试卷分析情形,每年对题库进行10-15%的修订,确保题库的有用性和先进性。

八、题库建设奖惩方法

1.题库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做好题库建设工作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2.各学院的题库试题待全部验收及抽查合格后,学校将为参与题库建设的

课程组一次性拨付奖励学时(工作量)。

3.关于今后每年课程题库的修订,按照修改数量,以该课程题库建设奖励

学时的10-15%给予运算。

4.对未按要求、未按打算完成试题库建设任务且无正当理由的命题组,将进行全校通报,并与相关的课程建设,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审、教育研究项目申报以及优秀教学奖励评选等挂钩。

中药学试题(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药学试题(北京中医药大学)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选择题 A型题 1.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数是: A.730种 B.365种 C.840种 D.240余种 E.100余种 [答案]D [题解]七十年代初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涉及药物数240余种。故应选D。 2.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 A.《本草拾遗》 B.《本草经集注》 C.《神农本草经》 D.《新修本草》 E.《证类本草》 [答案] C [题解]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当推《神农本草经》,一般认为该书约成公元二世纪。故应选C。 3.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经集注》 C.《本草纲目》 D.《证类本草》 E.《新修本草》 [答案] B [题解]《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故应选B。 4.我国最早的中药炮制专著是: A.《炮炙大法》 B.《本草拾遗》 C.《炮炙论》

D.《神农本草经》 E.《新修本草》 [答案] C [题解]南朝刘宋时雷敩所著的《炮炙论》是我国第一部炮制专著。故应选C。 5.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典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拾遗》 C.《新修本草》 D.《证类本草》 E.《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答案]C [题解]《新修本草》是唐显庆四年经政府批准编修的,它是世界上公布的最早的药典,比公元1542年欧洲纽伦堡药典要早800余年。故应选C。 6.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 A.《开宝本草》 B.《本草纲目》 C.《嘉祐本草》 D.《证类本草》 E.《本草衍义》 [答案] D [题解]宋代本草学的代表著作当首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故应选D。 7.集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大成的本草著作是: A.《图经本草》 B.《本草纲目》 C.《证类本草》 D.《本草经集注》 E.《本草品汇精要》 [答案] B [题解]《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物学知识。故应选B。 8.首载太子参、鸦胆子、冬虫夏草的本草文献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中药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专业五年制使用) 课程名称:中药学 学时:108(90/18) 学分:6 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本课程授课对象为中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本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应用等理论知识及技能,为学习方剂学及中医药各专业课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求如下: (1)掌握“中药”、“本草”、“中药学”的含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炮制目的、配伍关系、用药禁忌等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 熟悉本学科的发展概况、主要的炮制方法、用量、用法。 了解中药的起源、产地、采集及其它炮制方法。 (2)掌握133种常用中药的分类、药性特点、功效、主治、配伍(指基本配伍规律和特殊意义者)及某些特殊方法;了解其来源(指同一药味因品种来源不同而效用有异者);某些特殊的炮制意义、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熟悉93种常用药物的分类、功效和主要应用、某些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 了解97种常用药物的功效、特殊用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余药仅作参考,学生以课外自学为主。附药视具体情况由任课教师作具体要求。 (3)具备识别常用中药饮片的一般知识。 二、教学的内容与要求

总论 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2学时) 掌握中药学的概念;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概况,其中重点了解各个时期学术发展特点及主要本草著作。 重点:历代本草代表作的书名、作者、成书年代、载药数目、分类、主要内容及学术价值。 第二章中药的产地与采集(1学时) 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了解植物药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采收原则。 重点:形成道地药材的原因,如何正确理解道地药材的涵义。 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学时)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常用或特殊的炮制方法;了解其余的炮制方法。 重点:中药炮制的目的,现代常用炮制法分类。 第四章药性理论(5学时) 掌握中药药性理论的概念及中药治病的基本原理;掌握四气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及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掌握五味的概念,所表示药物的作用,气与味的综合效应;掌握升降浮沉的概念,升浮与沉降的不同作用,升降浮沉与药物性味的关系,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及其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归经的概念,归经理论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掌握为什么必须把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结合起来全面分析,才能准确地掌握药性;掌握毒性的概念,引起中毒的原因及解救方法,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中药的配伍(1学时) 掌握中药配伍的目的,药物“七情”及各种配伍关系的含义,配伍用药原则。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招生目录、导师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临床医学院(广安门医院)招生目录、导师简介 中医综合考研信息、参考书、内容简介

《中医综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学综合科目的简称,每年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了它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和试卷结构,满分为300分,包括: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 《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 《针灸学》 六门基础课程,能否把握住中医综合的300分将直接影响到总成绩,故应给予充分重视。 2005年和2007年的中医综合大纲是变化最大的两次; 试题有A、B、X三种题型,共180道题,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试卷内容结构 中医基础理论30题 中医诊断学30题 中药学30题 方剂学30题 中医内科学35题 针灸学25题 试卷题型结构 A型题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 B型题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X型题60小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 关于上述三种题型我们做如下介绍,使你先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A型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B型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A、B、C、D是其下面两道小题的备选项,请从中选择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个选项可以被选择一次或两次。 X型题:每小题2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历来中医综合大纲不指明教材版本,而中医学的上述6门课程存在教材版本的不同,给同学应试带来不便。本人通过多年跟踪历年真题及答案的出处,得出如下结论: 中内7版,中基5版,中诊6版(部分内容涉及5版),中药7版(部分内容如归经涉及老版本),方剂还是5版,不过我们在辅导班上会全面总结方剂,包括提供大家带MP3录音的方剂歌诀。针灸7版。不要听某些参考书中介绍的什么“以最新版本教材为准”的谎言!那是骗得你晕头转向,神晕恍惚间不得不买他的参考书! 所以想考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门《中医综合》科目,就必须全面掌握上述六门课程的知识点 考查目标中医综合考试范围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六部分。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攻读中医药学各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之需要。 本考试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对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三个层次的基本要求分别为: 1.熟悉记忆:根据试题,要求考生联想所熟悉、记忆的有关中医药学基础理论、诊法辨证、常用药物和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人体解剖专业习题

1. 上消化道是指 a) 口腔和咽 b) 口腔至食管的消化管 c) 口腔至胃的消化管 d) 口腔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 e) 口腔至空肠的消化管 2. 下消化道 a) 是位于腹腔内的消化管 b) 表面全部被腹膜覆盖 c) 胃是下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 d) 十二指肠悬肌以下的消化管道 e) 均由腹主动脉分支供血 3. The terminal (end) portion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s the: a) ileum b) cecum c) duodenum d) jejunum e) ascending colon 4. 大消化腺包括 a) 大唾液腺、肝、脾 b) 大唾液腺、肝、胆囊 c) 大唾液腺、肝、胰 d) 大唾液腺、胰、胆囊 e) 大唾液腺、脾、胰 5. 口腔 a) 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起始部 b) 分为口腔前庭和固有口腔 c) 上壁为硬腭 d) 下壁为舌 e) 向后与食管相续 6. The bulk of a tooth is composed of a) dentine

c) cement d) dental pulp e) alveolar bone 7. 关于舌的描述,何者错误? a) 由舌肌外被以粘膜构成 b) 舌根与舌体以界沟为界 c) 舌根背面粘膜内有舌扁桃体 d) 舌体下面粘膜内有舌乳头 e) 一侧颏舌肌收缩使舌尖伸向对侧 8.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considered part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a) pancreas b) spleen c) tongue d) cecum e) vermiform appendix 9. 关于口腔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分大、小唾液腺两种 b) 大的有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c) 腮腺管开口于舌系带 d) 下颌下腺管开口于舌下阜 e) 舌下腺管开口于舌下阜和舌下襞 10. 咽 a) 为上窄下宽的肌性管道 b) 上通颅腔、下连食管 c) 可分鼻咽、口咽和喉咽3部 d) 鼻咽与口咽以咽峡为界 e) 喉咽与口咽以喉口为界 11. 咽 a) 口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 b) 上端附着颅底、下通食管和气管 c) 鼻咽后壁有咽鼓管咽口 d) 口咽侧壁有咽隐窝 e) 喉咽下端续气管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0年真题-701

中药学(60 分) 一、单选(20 道) 1、首创自然属性分类的是:本草经集注 2、血瘀气滞痛,常以延胡索配——香附川楝子(答案川楝子) 3、半夏的功能:(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燥湿化痰) 4、芒硝的性味:苦咸寒 5、防己的功效:祛风湿水 6、利尿通淋止痛的是海金沙 7、治寒凝气滞型脘腹痛的,可用香附配伍吴茱萸,还有炮姜,高良姜(答案是高良姜) 8、鸡内金的功效消食健脾,涩精止遗,通淋化石(选项还给了遗尿) 9、地榆的功效 10、桃仁的功效 11、桔梗的功能主治 12、厚朴:实满湿滞 13、清热燥湿,泻肝胆火:龙胆 14、古云有“冲墙倒壁之功”的药:枳实 15、肉桂研末服成人用量 16、给的功用(怒火胁痛,还有心慌),选入什么经的药:肝经。治疗胸胁疼痛的药归什么经 17、能燥能泄的药是答案好像是苦味药,记不清楚选项是什么了,只有苦味的印象 18、 二、多选(10 道) 1、薏苡仁功效都有 2、治疗肺痈的:芦根、鱼腥草、瓜蒌、桔梗、桃仁 3、桑寄生的功效:(不选利水) 4、生荆芥的作用(不止血) 5、能凉血止血,散瘀的药:赤芍、茜草、丹皮 6、反藜芦的药:诸参辛药 7、干姜的功效 8、山药的功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9、五味中属阳的 10、属于川药的是:黄连,川乌,附子,川芎,川贝 三、名词解释(5 道) 1、道地药材 2、相须 3、中药药性 4、活血化瘀药 5、六陈药:中药六陈指陈皮、半夏、枳壳、麻黄、狼毒、吴茱萸六种陈放使用效果更好的中药。 四、简答(4 道) 1、桑叶与菊花的比较 2、附子性味功效主治用药注意 3、人参性味功效主治用药注意 4、甘味药的作用,以及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教学名师工作坊 -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名师工作坊” 评建与管理办法 (试行) 为了发挥我校教学名师传、帮、带作用,培养中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决定自2018年始开展“教学名师工作坊”(以下简称“工作坊”)建设。 一、设立宗旨 工作坊是在教师发展中心指导下,以教学名师为主持人的集教学、研究、培训等职能于一体的工作机构。工作坊旨在:提升教师队伍总体素质,集中培育一批准教学名师;推动教学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发挥工作坊凝聚力和示范辐射作用,为推动全校教师队伍建设做出贡献。 二、建设规划 未来五年,建设一批“教学名师工作坊”,至2020年末,共计划建设40个“教学名师工作坊”。每个教学名师工作坊重点培养至少5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共计培养20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使他们达到准教学名师水平。教学名师工作坊将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逐步覆盖管理学、英语、法学、马克思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传统体育科学等学科,以教学名师工作坊建设为契机,促进我校教师教

学水平整体提升。 三、工作坊主持人条件 1.在编教师原则上在50周岁以上(含50岁,统计时间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已经退休的教师年龄不限。具有教授职称。 2.从事中医药高等教育工作累计满20年。一般从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优秀教师、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校级优秀教师择优遴选。 3.热爱教学科研工作,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强,具有优秀的教学理念和创新意识,教学效果突出,教学特色鲜明,深受学生喜爱,在全校乃至全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主动工作,甘于奉献,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工作坊学员条件 1.校本部及直属附属医院在编教师。 2.从事一线教学工作5年以上(含5年)。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含45岁,统计时间截止到2018年12月31日),特殊情况可适当放宽。 3.与指导老师所从事的学科专业相近。 4.具备良好的师德及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积极承担工作坊相应的职责和任务。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科研能力,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五、工作坊职能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主管部门:教育部 学校类型:医学类 学校性质:211大学 学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 官方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 招生简章: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zhaosheng 学校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北京中医药大学(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111计划”入选高校,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共同建设。 学校创建于1956年,原名北京中医学院,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与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被誉为中国中医药领域的首善院校和最高学府。同时,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4000余名中医药专门人才。先后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92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为首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高校和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医药文化推广基地(北京)”。并且与解放军总医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海军医学研究所、解放军302医院、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开辟和构建了军地合作的新领域和新模式。 一、历史沿革 北京中医学院 1956年,学校于北京市海运仓成立,隶属于原卫生部。1960年9月,学校被确定为六十四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为五所全国重点医学院校之一。 1971年7月至1977年11月与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合并,保留学院名称和建制。 1978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3年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 1996年,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2000年与原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合并组成新的北京中医药大学,直属教育部。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博中医内科真题总汇.

北中医考博中医内科真题汇总(2008-2017)2008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考博试题 内科学试题:100分 一、名词解释(3分/题) 呕吐、泻南补北、培土生金、癫狂痫、跨瘵 二、简答题(5分/题) 1、何谓瘟疫? 2、一男,50岁,高血压病史5年。今晨起床后,感觉头晕,视物旋转,如坐车船,视一为二。请你作出中医诊断,并对其作出具体诊治。 3、胸痹心痛与胃脱痛的鉴别。 4、血热妄行和气不摄血的机制是什么?二者是否可以并见? 三、论述题(10分/题) 1、关于水月中的治疗,请你结合古代文献作出论述。 2、治湿有那些方法,并写出代表方剂,及其临床如何应用。 3、结合临床请你谈谈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的优势所在。 4、肺、脾、肾气虚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请结合临床应用分析。 五、病例分析题25分 患者女,73岁,有慢性支气管炎30年,肺心病5年。近三日出现感冒,发 热,咳嗽,咯痰清稀易咯出,胸部膨满,喘息,喉中痰鸣有声。近一日出现咯痰色黄不易咯出,胸闷,渐出现意识模糊……舌淡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滑。 肺胀,(外感引动,痰热瘀阻,蒙闭心神) 2012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科考博试题 一、名词解释 痿蹙着痹怔忡霍乱里陕 二、简答 1、试举例说明温肺化饮治法的代表方剂、药物组成、临床适应病症。 2、试从病因病机、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比较阴黄、虚黄的异同。 三、论述 1、结合古籍和临床阐述瘀血与消渴的关系,并举出三种常见并发症的病机特点和治法。 2、请结合临床比较分析眩晕、中风、厥证的基本病机、临床特点、治疗法则及转轨预后。 四、病例分析 1、患者,男,76岁,反复发作鼻腔出血5年,每年发作3-4次,近1年来鼻出血次数频繁,且血量多,经治疗可以控制,但经常头晕目眩。3天前因大怒,鼻腔出血复发,并头晕目眩加重,活动后尤甚,遂来我院就诊,刻下症:鼻中出血量多,色鲜红,头晕目眩,活动后加重,心悸神疲,气短乏力,夜难成寐,大便干燥。检查:面色苍白,鼻中隔粘膜溃烂,出血量多,舌红苔薄黄,脉数。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精品课程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entry/uqjedAc4/ 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202.112.190.68/shipin.htm 北京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 北大医学部视频资源http://202.112.190.68/shipin.htm 上海中医药大学网络教学资料 方剂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j/fjx/shikuang.htm 方剂学网络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j/fjx/index.htm 实验中医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j/syzyx/shikuang.htm 中医内科学课件: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j/zynk/cai/ctm.rar 安装须知: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j/zynk/cai/setup.rtf 内科学视频: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j/zynk/shikuang.htm 针灸学网络课程http://61.129.75.54/zhenjiu/zj_demo/index.htm 辽宁中医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c/article_index.asp 天津中医学院-实验针灸学网络教学 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 帐号:test/密码:test http://202.113.168.14/zhenjiu/101/50.htm里面的视频都可以下载! 广州中医药大学精品课程 http://210.38.96.15/index.htm http://210.38.96.15/zjtn/index.htm http://210.38.96.15/zynkx/CONTENT/SHIPIN.HTM http://210.38.96.15/shl/index.htm 福建中医学院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C/JPKC.HTM 暨南大学精品课程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 陕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组胚教研室精品课程 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xlx/jxlx.htm 海南医学院精品课程http://210.37.79.3/jingpin/index.htm 四川大学精品课程---医学部分 诊断学http://219.221.200.61/2003/58/classonline.htm 药物化学http://219.221.200.61/2003/show.asp?id=63 病理学http://219.221.200.61/g2003/show.asp?id=57 护理学基础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47 生理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33 生物化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45 口腔修复学http://219.221.200.61/2004/show.asp?id=52 河北省精品课程网站http://218.11.76.26/ 河北医科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c/jpkt.htm 中国医科大学精品课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curriculum/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医学部分 武汉大学精品课程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 人体解剖学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c/rtjp/ 病理生理学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c/blslx/asp/ 药理学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c/ylx/index.htm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shenbao/lcyx/lcyx01.htm 牙体牙髓学https://www.360docs.net/doc/ac2136785.html,/jpkc/ytysbx/index.html

北京中医药大学考博试题

内经试题:共100分 一、原文填空(1分/空) 1、《内经》的成书年代() 2、风盛则动,热盛则肿,燥盛则(干),寒盛则(浮),湿盛则(濡泻)。 3、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4、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心(部于表),肾(治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 二、经文解释(10分/题) 1、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 2、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三、问答题(10分/题) 1.结合《素问·生气通天论》原文,简述阳气的生理功能。 2.《内经》中脾主时令的论述有哪些?反映了什么学术内涵? 3.《素问·玉机真藏论》五实证和五虚证预后佳的前提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4.《内经》中因势利导治疗原则的体现有哪些? 四、论述题(15分/题) 1.《内经》中有关脏腑与神明关系有几种学说?你的看法是什么? 2.举出五个注解《内经》的注家著作,并说明其注本特点。 内科学试题:100分 一、名词解释(3分/题) 呕吐、泻南补北、培土生金、癫狂痫、痨瘵 二、简答题(5分/题) 1、何谓瘟疫? 2、一男,50岁,高血压病史5年。今晨起床后,感觉头晕,视物旋转,如坐车船,视一为二。请你作出中医诊断,并对其作出具体诊治。 3、胸痹心痛与胃脘痛的鉴别。 4、血热妄行和气不摄血的机制是什么?二者是否可以并见? 三、论述题(10分/题)

1、关于水肿的治疗,请你结合古代文献作出论述。 2、治湿有那些方法,并写出代表方剂,及其临床如何应用。 3、结合临床请你谈谈中医药在治疗消渴的优势所在。 4、肺、脾、肾气虚的不同之处在哪里,请结合临床应用分析。 五、病例分析题25分 患者女,73岁,有慢性支气管炎30年,肺心病5年。近三日出现感冒,发热,咳嗽,咯痰清稀易咯出,胸部膨满,喘息,喉中痰鸣有声。近一日出现咯痰色黄不易咯出,胸闷,渐出现意识模糊……舌淡胖,有瘀斑、瘀点,脉弦细滑。 肺胀,(外感引动,痰热瘀阻,蒙闭心神) 内科部分(北京) 一、选择题(10分) 二、名词解释 1、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2、无痰不作眩 3、治痿独取阳明 三、简答题 1、噎膈、呕吐、呃逆的病机异同点。 2、胸痹的治法有哪些? 3、 4、消渴的病机要点是什么? 5、蠲痹汤的适应症是什么? 四、论述题 1、从痰治喘的五个方剂,证候特点。 2、气不摄血所致的血证有哪些?有何证候特点? 3、水肿所致瘀血的四种证候及证候特点,病机机转。 五、病案 郁证

2020年春季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3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B》平时作业3 共100道题总分:100分 1、既能祛痰利咽,又能泻下冷积的药是: A 牵牛子 B 巴豆 C 桔梗 D 蝉蜕 E 射干 答案:B 2、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玄参的适应证? A 温热病热入营分 B 温病血热发斑 C 瘰疬痰核 D 咽喉肿痛 E 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 答案:E 3、大黄治疗肠胃实热积滞,大便燥结,谵语发狂,常与下列何药相

须为用? A 大戟 B 甘遂 C 牵牛子 D 巴豆 E 芒硝 答案:E 4、炒用药性较缓的药物是: A 芫花 B 牵牛子 C 甘遂 D 大戟 E 巴豆 答案:B 5、治疗热毒泻痢,宜选用: A 金银花 B 连翘 C 紫花地丁

D 蒲公英 E 败酱草 答案:A 6、既能泻下通便,又能清肝泻火的药是: A 车前子 B 番泻叶 C 大黄 D 芦荟 E 龙胆草 答案:D 7、既能清热生津,又能清肺润燥的药物是: A 芦根 B 白芷 C 蒲公英 D 天花粉 E 葛根 答案:D

8、治疗肠胃湿热积滞,大便秘结的药物是: A 甘遂 B 牵牛子 C 大戟 D 芫花 E 巴豆 答案:B 9、功能清热解毒、利湿的药物是: A 金银花 B 连翘 C 蒲公英 D 紫花地丁 E 大青叶 答案:C 10、性热,主治寒积便秘的药物是: A 大黄 B 芒硝 C 牵牛子

D 芫花 E 巴豆 答案:E 11、芒硝用治实热积滞、大便燥结,主要是取其: A 峻下冷积 B 泻下逐水 C 软坚泻下 D 润肠通便 E 泻下导滞 答案:C 12、治疗肝火犯胃、湿热中阻之呕吐泛酸,宜选用: A 黄连、干姜 B 黄连、半夏 C 黄连、吴茱萸 D 黄连、芦根 E 黄连、旋覆花 答案:C

2016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2016 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复试真题及导师简介 中药学院专业名称:1008Z1中药资源学 研究方向 年份 招生 人数 导师姓名 考试科目 招生类别 学历层次 备注 20148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中药综合 普通统招 硕士研究生导师: 林瑞超、刘勇、孙志蓉、李卫东、侯俊玲、魏胜利、张子龙

基础医学院硕导名单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521中医养生康复学周俭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营养 序号专业代 码 招生专业 硕导姓 名 性 别 学位职称研究方向 1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赵宗江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作用机制研 究 2张丽女医学 硕士 教授中医中药的免疫调节机理 3司银楚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病机理的基础研究 4杨学智女医学 学士 研究 员 诊法的现代生物学基础;药物经皮吸收的机 理 5张宇忠男医学副教中医药防治休克的机制研究;中药复方毒理

博士授病理学研究 6王谦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和肾病的机理研究 7潘彦舒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研究 8华茜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理研究;治疗 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筛选细胞平台的建立 10唐炳华男医学 硕士 教授中药与肺纤维化 11赵丕文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妇科常用中药的作用机制研究 12李海燕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方药物质基础的现代研究;中医诊发的现代 研究 13刘振权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学研究;中药毒 理学研究 14张前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药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调控作用 15钟相根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免疫性疾病分子机制研究 16费宇彤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17邓秀兰女医学 硕士 副教 授 中药防治代谢系统疾病的机制和物质基础 研究 18李健男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中医药防治肝脏疾病作用的机理;中药抗氧 化的分子机理;有毒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19李彧女医学 博士 副研 究员 中医药抗多器官纤维化研究 20郭健女医学 博士 副教 授 精子和卵子发生的机制以及中医药的干预 作用和机制

北京中医药大学复习经验(详细版)

北京中医药大学复习经验(详细版)

对于考研中医综合的复习,想必大家有一些疑问,比如说应该用哪版的教材,应该怎么复习,我现在想说一下我的经验。 中医综合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六门。我们学的教材版本分别是学苑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实对于考试用哪一个版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都无所谓。考研中医内科学以七版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主,可以说90%是七版教材上的,纵观03年—09年真题,几乎所有题的答案都可以在七版教材上找到答案。复习的时候我建议最好买一本中医内科学。据我所知,山东中医药大学好像就是用的七版教材,但是复试的时候如果要考内科,所需的教材则是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别的医院我不清楚,但东直门医院是这样的)。 自从在论坛上发了怎样复习中医综合的贴后,有一些人和我联系了,几乎没有我们学校的,还有其他院校非医学专业的。对于其他兄弟院校

的师弟师妹们,我建议你们除了中医内科学,其他科你们直接看自己学的教材,不要在教材上浪费时间,其实他们的差别都不大。对于本科阶段没有学过中医专业课的同学,可以参照我们教材的版本。因为复习的经验我更习惯说出来,因为好多是外校的师弟师妹,为了让你们更好的复习,我尽量都写出来,大家参考一下。 中医综合的内容很多,许多是需要背诵的东西,应该有好多早就开始复习了,应该有好多人会有这样的感受:为什么看完就是记不住呢,背了又忘了,那么多东西应该怎么看啊!很少人能够看了不忘,班里同学都说我的记忆力好,因为随便说出一种药,我能马上说出它是属于哪一章哪一节第几个药,他们都说我时背书的机器。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也是背了就忘,但是我会忘了再背,记得大一学中药的时候,我每天都会把当天学的药背一遍,等期中考试的时候,我会把所有学过的药再背一遍,期末考试的时候就会感觉期中考过的药我就很熟悉,后几章的药就不熟悉了,我就会重点背诵后几章的药,但是我没有放弃背诵我熟悉的的那些药。麻黄是中药学的第一味药,我想它已经被我背了至少两百多遍了,我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简介 (.cn) 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最早成立于1956年,前身为北京中医学院图书馆,1993年正式更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2001年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同北京中医药大学合并,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遂分为东西两区。现馆舍总建筑面积15811平方米,其中西区图书馆为2006年新建,2007年投入使用,面积为1.2万平方米;东区图书馆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现图书馆下设办公室、流通部、东区流通部、阅览部、采编部、信息技术部一个行政与五个业务部门。图书馆现有职工38名,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在职硕士生3人,本科生15人,大专生14人,大专及以下4人;正高级职称3人,副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馆馆藏建设已形成了一个以中医药文献为主、西医文献为辅、兼容其它学科的藏书体系。现馆藏纸质书刊达66万余册,并每年新增纸本文献4万余册,其中馆藏中医药图书3.1万种,共近20万册。馆藏线装书2435余种,共6179函,3万余册;其中含善本及少量孤本,主要以明清两代刻本为主,许多是医学经典藏书,2005年起我馆陆续收到教育部赠送总价三百多万元的《中华再造善本》一套。馆藏期刊10万余册,其中中西医期刊6万6千余册,外文期刊2万8千册,现刊千余种。另我馆自2000年开始陆续购买了电子图书,至今已33万余册,其中中医药类电子图书2.3万册。我馆自主开发了《道藏医药文献数据库》《馆藏中医古籍数据库》《本校师生著作学术文库》《中医医德文献数据库》《国外中医药法律法规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论文》六个数据库。图书馆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并和校园网相联。本馆可向读者提供文献外借、阅览、检索、Internet上网、中医药科研课题检索与查新等服务。我馆对本校师生免费开放,周开馆时间达到85小时。我馆书刊已全部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对读者实行全开架借阅一体的管理模式。每年9、10月份会对每个新生进行图书馆入学教育。我馆还承担了我校文献检索课的部分教学任务,并不定期举办学术论坛、讲座等活动。我馆2002年与周边的化工大学图书馆、服装学院图书馆、外经贸大学图书馆合作建立了四校图书馆馆际互阅的体系;2003年底加入北京高校图书馆联合体,为我校读者和联合体成员馆读者提供馆际互借服务,极大的丰富了我校师生的可借阅图书量。我馆是全国中医药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委员馆,中国高等医药院校图书馆协会的委员馆,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编目工作委员会的理事馆。1999年,本馆成立了“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分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的中医药科技查新机构。2004年教育部对我馆查新机构重新进行了认定,授予“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YZH01)”公章和机构名称匾牌。近五年来,我馆参加了国家科技部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美合作课题、北京中医药大学课题十余项,并有近十项课题获奖。这五年来我馆工作人员在各种核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四十余篇,由我馆工作人员独著、合著、主编、参编的出版物也有十余种。 21世纪我馆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中医药图书文献馆藏最丰富、智能化程度最高、科研能力最强的大学图书馆。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答案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中药学》入学考试辅导资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ABEE DEECE11-20EABCA ADBBC 21-30DBCBD DACDA31-40CDEED CDEAB 41-50EDABD EDAEA51-60BDACE BDEDD 61-70BDBAB CDBDC71-80DBDAB DDEBE 81-90BEDBA ECABC91-100CACBD AACEC 101-110BDCAB BCCBA111-120ECEAD BCEDE 121-130DCCAA AECDB131-140BDCCC CABED 141-150BACDE ECDDE151-160DBAEC EAADE 161-170CCAAA BDBCC171-180CDABE ACBCE 181-190ADBCE BACCE191-200EABDC BCAED 201-210CABDE CABBA211-220BDCAB ECABD 221-230ABCEB BEADA231-240CBADE BEACD 241-250DABCE AECDB 二、问答 1、①通过配伍,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如麻黄配桂枝,增强发汗解表的功效。 ②通过配伍,能抑制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半夏配生姜,半夏的毒性被生姜所降低或消除; ③通过配伍,可以适应复杂病情的需要,从而达到全面兼顾治疗的目的。如寒热错综的病证,应当寒热药并用;虚实相兼的病证,应当攻补兼施 2、附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应用】 (1).用于亡阳证。 (2).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滑精,宫寒不孕,夜尿频多。 (3).用于脾肾阳虚所致的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小便不利,肢体浮肿。 (4).用于寒湿痹痛。 3、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性能功效:①本类药物辛散轻扬,主入肺、膀胱经,偏行肌表,有促进肌体发汗,使表邪由汗出而解的作用,从而达到治愈表证,防止疾病传变的目的。②解表药除主要具有发汗解表作用外,部分药尚兼有利尿退肿、止咳平喘、透疹、止痛、消疮等作用。 适应范围:①解表药主要用治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不畅、脉浮之外感表证。②部分解表药尚可用于水肿、咳喘、麻疹、风疹、风湿痹痛、疮疡初起等证而兼有表证者。 使用注意:使用发汗力较强的解表药,要注意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阳气和津液;解表药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亦应慎重使用。解表药多为辛散轻扬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而降低药效。 4、 茯苓┐利水渗湿:水肿、小便不利┌健脾作用较强。兼能宁心安神:惊悸、失眠。 苡仁┘健脾止泻:湿胜脾虚泄泻└祛湿作用较强。兼祛湿除痹:风湿痹痛; 5、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用于肝郁之月经不调,痛经。 丹参活血调经,用于瘀血阻滞之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当归补血,活血,调经,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桂枝温通经脉,用于寒凝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2017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题库

中国传统文化期末考试题库 一、填空 1.六经按照时间顺序分别是:《易》《书》《诗》《礼》《乐》《春秋》 2.《诗经》的六义:赋、比、兴、风、雅、颂 3.八卦的卦画(乾三连,坎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4.《尚书》的十种文体类型:典、谟、贡、歌、誓、诰、训、命、征、范 5.十翼的篇名: 单篇:《说卦》、《序卦》、《杂卦》、《方言》 双篇:《彖》、《象》、《系辞》 6.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三大精神 i.基本精神——阴阳中和 ii.三个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正和谐 7.《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母。顾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8.乾卦的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九六—亢龙有悔。 9.中庸里所说的三达德:智(知),仁,勇。 10.《大学》篇的三纲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二、名词解释

1.春秋书法 “书”即记、写,“法”即规则、方法。所以“书法”,就是写什么,不写什么,如何书写的方法。而春秋“书法”即为《春秋》的记事方法,也称“春秋笔法”。 不论是“书法”还是“笔法”,其用意都是以此体现作者一定的思想价值观念,起到“一字之褒,荣于华衮gǔn;一字之贬,严于斧钺”的效应,达到维护等级分名,辨别是非,惩恶扬善,儆戒后人的目的。这种分名、褒贬、是非、善恶的判定都是以周代的礼制为准绳的。 违背则受其谴责,遵守则获其表彰。 2.内丹术 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以追求长生不死、羽化登仙为目标。其炼养有服食,导引,调息,内丹,辟谷等方法。 而内丹,是指修炼者在服气,行气,导引,胎息,房中术等修炼基础上形成的。内丹家认为,人皆是受父母先天气血而生,后因酒色劳役导致精衰神疲,以致死亡。故修炼者需通过自我修炼以恢复精神气气血。为此,他们将自己的身体当做“炉鼎”,经过一定的炼养步骤,将精,气,神在体内凝聚而成“丹”。 3.缘起性空 “源起”说是释迦牟尼所创立的原始佛教的理论基础,可视为佛教的根本思想。 “源起”是指世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性空”是指众缘合成的一切事物,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可得。源起性空是宇宙人生的真理,世间万有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也都将随着因缘分散而灭。“源起”与“性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4. 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三礼”。三礼之中《周礼》出现的最晚,但由于郑玄特别推崇《周礼》,而后人又十分推崇郑玄,遂使《周礼》位居“三礼”之首。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Z2020年第一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7,总分为44分,您的得分为44分您本学期选择了“中药学Z”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1-7,总分为44分,您的得分为44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酒炙当归的目的是 [1分] A.增强活血功效 B.增强补肾功效 C.增强疏肝功效 D.增强止咳功效 E.增强止呕功效 2. 陈皮的道地产区是 [1分] A.广西 B.河南 C.云南 D.广东 E.四川 3.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本草是 [1分] A.《开宝本草》 B.《神农本草经》 C.《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D.《新修本草》 E.《本草纲目》

4. 《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数量为 [1分] A.365 B.180 C.730 D.844 E.1892 5. 治疗湿热内蕴病证的药物,具有的性味是 [1分] A.甘寒 B.咸寒 C.辛寒 D.苦寒 E.酸寒 6. 具有敛肺止咳功效的药味是 [1分] A.咸 B.苦 C.甘 D.酸 E.辛 7. 为增强香附的疏肝解郁功效,宜用 [1分] A.酒炙 B.姜炙

C.盐炙 D.醋炙 E.蜜炙 8. 淡味药的作用是 [1分] A.补益 B.燥湿 C.利水渗湿 D.泻下通便 E.发散解表 9. 与瓜蒌相反的药物是 [1分] A.藜芦 B.川乌 C.甘草 D.海藻 E.细辛 10. 入汤剂,需要后下的药物是 [1分] A.枳实 B.灶心土 C.川乌 D.薄荷 E.西洋参

11. 黄连的道地产区是 [1分] A.湖北 B.四川 C.广东 D.河南 E.浙江 12. 三七和茯苓的道地产区是 [1分] A.四川 B.山西 C.云南 D.吉林 E.浙江 13. 入汤剂,宜先煎的药物是 [1分] A.青蒿 B.钩藤 C.大黄 D.龙骨 E.薄荷 14. 明代的本草代表作是 [1分] A.《本草经集注》 B.《神农本草经》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Z》第1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中药学Z》第1次作业答题 1. 既能温中散寒,又能温肺化饮的药物是:[1分]C干姜 2. 下列哪项不是五味子的功效: [1分]C收敛止血 3. 素有“夏月麻黄”之称的药物是:A香薷 4. 某孕妇外感风寒,兼胸闷气滞,首选:D紫苏 5. 下列哪味药在煎煮时须后下: [1分]A钩藤 6. 功善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药物是:[1分]C紫草 7. 既能润肠通便,又能利水消肿的药物是:[1分]E郁李仁 8. 下列哪项不是厚朴的功效?[1分]B活血 9. 功能清热解毒,善治乳痈的要药是:[1分]B蒲公英 10. 下列哪项不是牛膝的主治证?[1分]C小儿疳积 11. 下列哪项不是当归的功效?[1分]C燥湿 12. 宋代的本草代表著作是:[1分] D.《证类本草》 13. 下列药物哪项一般不用煨法:[1分] D.附子 14. 既能清热利尿、清胃止呕,又能清肺排脓的药物是:[1分E.芦根 15. 在补气药中有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作用的药物是:[1分] C.白术 16. 下列除哪味药外,均具有化痰作用?[1分] B.酸枣仁 17. 下列何药为治疗梅毒的要药?[1分] A.土茯苓 18. 藿香最善治:[1分] C.湿浊呕吐 19. 功善治疗寒凝经脉病证的药物是:[1分] D.桂枝 20. 治疗鼻渊头痛、不闻香臭,下列药物哪味最为合适: [1分] B.白芷 21. 既清热解毒,又升阳举陷的药物是:[1分] B.升麻 22. 下列哪项不是枳实的功效: [1分] E.疏肝理气 23. 既能平肝潜阳,又能清肝明目的药物是:[1分] A.石决明 24. 既能祛风湿,又能退虚热、清湿热的药物是:[1分] D.秦艽 25. 在“十九畏”中,丁香畏下列哪味药物:[1分] A.郁金 26. 应有熟地黄时,防其滋腻碍胃,常配下列哪味药物:[1分] C.砂仁 27. 素有“呕家圣药”之称的药物是:[1分] D.生姜 28. 治血滞经闭、痛经、经行不畅及产后瘀滞腹痛,恶露不尽,宜首选:[1分E.益母草 29. 须下霜后采集的药物是:[1分] C.桑叶 30. 下列哪项不是黄芪的功效?[1分] B.凉血解毒 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1. 苦杏仁的功效为:[1分] 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2. 桑白皮的功效为:[1分] B.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3. 能平补气阴的药物是:[1分] E.山药 4. 能大补元气的药物是:[1分C.人参 5. 补骨脂善治:[1分] B.脾肾阳虚泄泻 6. 芒硝善治:[1分] E.热结旁流 7. 知母善治:[1分] B.阴虚火旺 8. 茵陈蒿善治:[1分] D.湿热黄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